高中时还不流行去电影院,还好有中央六套的佳片有约,播出的影片确实也没有辜负这个栏目的名字,我至今也没有后悔那些年曾熬过的夜,其中就有《独自等待》。具体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当时看完电影后仍觉得意犹未尽,忍不住遐想。看这部《反转人生》,比着之前的,简直三个字可以形容:弱爆了。只说剧情,闫妮扮演的土地婆要帮助马奋斗实现他曾经许下的愿望,为什么要帮助他而不是别人呢?彩蛋中告诉你了,因为当所有的光芒都集中在土地公时,只有马奋斗注意到了土地婆,what? ??这么牵强的缘由导演你是怎么想到的,还不如许仙救了青蛇的姓名来的实在呢!马奋斗很实在,普普通通,可以说一无是处了,女盆友离开后找了别的男人要结婚了,结果,最后一刻又被抢婚了,莫名其妙么这不是,其一这男的人家并没有毛病啊,被抢婚了还直接把礼堂都让给他人这不合常理啊,另外说宋茜扮演的前女友真的这样做也真是够渣的,明明忘不了前男友,还跟别的男的结婚?!大潘演的这条线,贡献了那么多笑点,可是竟然连一个完整的剧情都没有,连和女朋友吵架和好都是从交谈里知道的,这这这…我忍不了。19个愿望竟然没有一个是关于奋斗的,这能叫反转?他为什么叫马奋斗啊
三星半,伍仕贤+夏雨,奇幻版的《独自等待》
伍仕贤最大的特点就是西学东渐,西方奇幻人生电影的模式,融入了本土化的特色,虽不新鲜但生活质感很强。本片不如《独自等待》,但主题仍然一脉相承,马奋斗就是12年后的陈文,在理想与现实中选择了最现实的物质需求,忘掉了昔日的初心,那19个愿望就是写照,对大众心态把握的很准确,结尾回归纯情。笑料神污,有大牌彩蛋,米兰+马小军亮了
电影貌似评价一般,但个人挺喜欢,尤其是我身边的同龄人80后朋友也是一样喜欢,可以看出,这是一部过来人才能体会的电影,推荐给80后
久违了,伍仕贤
从12年前的《独自等待》,到《反转人生》,乃至期间那部备受争议的《形影不离》,伍仕贤在12年之间只有3部作品,
而容纳于其中的“惊喜”,并不是以多么优秀的经典品质来打动观众,而是伍仕贤“中外合资”(《独自等待》中的台词,对自己的评价)的特殊存在。他的作品其实都不算创新,而是将西方好莱坞流行且成熟模式的类型片,嫁接到东方,并用极强的本土化色彩进行包装,从而带给观众“惊喜”。
这部《反转人生》就是一样,你可能看过类似的电影,但在内地,拥有如此成熟的主题和内涵,却是第一次。
或许是这样“中外合资”特征,伍仕贤非常擅长西学东渐。
先从12年的《独自等待》说起,这部小成本爱情片《独自等待》,在那个年代算是有够特殊,比当今如潮水一般的都市爱情片时代要早了近10年,而且片中没有霸道总裁,没有基情四射,只是讲述一帮小伙伴泡妞的故事,细腻的镜头和犀利的台词聚焦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将一个并不新颖的爱情故事拍得清新脱俗妙趣横生。
这样的作品,在西方很常见,模板可参考好莱坞《一夜大肚》《随波逐流》这样的“烂仔帮“作品。但没有西方式的重口味荤段子,而多了东方式的纯情与风趣。伍仕贤的洋为中用,填补了华语电影都市爱情喜剧的空白,或者也引发了潮流。
该片至今仍然被很多影迷认为是最好的华语爱情喜剧电影。
随后的2011年的《形影不离》,是伍仕贤从美国深造归来后的第一部作品,一个中国版“超级英雄”的故事,关于梦想和治愈系,再次脑洞大开,比《煎饼侠》早了4年。该片虽然影响力不如《独自等待》,但伍仕贤在这部电影中实验色彩很重,用一个猜不到结尾的故事来描述励志的话题,因此在影迷口碑两极分化,有人很喜欢有人觉得故弄玄虚。
到了《反转人生》,伍仕贤找来了老搭档夏雨,回归大众级题材,拍摄了一部“奇幻人生”电影。
什么叫做“奇幻人生”,这是奇幻电影这个大类型之下,对一类有着特殊故事模式电影的统称。
这类电影都有如下共同点:
★现实生活百无聊赖,但通过某种背离现实或者超自然的神奇力量作用于主角身上,有时会产生阴差阳错的效果,有时会顿悟人生和感动,结果都是会改变人物的生活态度。
★奇幻元素各式各样,大可分为变身、穿越、辅助三大类,也没有任何产生动机,通常是“嗖”的一下就“奇幻”了。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奇幻效果作用于角色身上之后产生的闹剧。
★这类电影都是发生在当代,清一色的是喜剧。
“奇幻人生类”电影,通过这种方式,或者调侃,或者共勉。正是因为这种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或者夸张的经历,使很多观众对这样的题材乐此不疲,算是对平庸现状的一种寄托。大可参考《哆啦A梦》。
所以说这类电影的模式有点类似公路片,只不过不是通过旅途中耳濡目染,而是超现实的作用,完成角色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蜕变。简言之。“喜剧”是风格,“奇幻”是过程,“改变”是主题与内涵。
西方这类题材不胜枚举,从汤姆·汉克斯的《长大后》,到比尔·莫瑞的《土拨鼠日》,再到亚当·桑德勒的《人生遥控器》,好莱坞喜剧片非常擅长这类故事,但到了东方,尤其是内地,就有点物以稀为贵了。
向来比较务实的华语电影,在奇幻的方面通常喜欢瞄准古代,同传奇、武侠的外衣进行包装,而对于当代都市人群的描写,几乎没有用到奇幻的方式,因为同类作品,在西方约定成俗的普世价值影响下,都统一到了“小人物喜剧”的体系之下。即电影角色受困于现实生活,电影的故事就是角色去打破困境的过程,只不过这类作品是通过奇幻的方式让角色走了“捷径”,最后发现行不通,又回到原点。
而追求接地气、生活化的华语都市类电影很不擅长用这种方式,而且也有着东西方文化的隔阂,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其实华语电影也有同类作品,比如《偷听女人心》、《重返20岁》,但都是翻拍;香港也有《青蛙王子》《童梦奇缘》,但并不算很成功。韩寒年初的那部《乘风破浪》算是成功之作,但终究因为奇货可居,令该片票房狂收,可见这类作品的魅力。
前文说了,伍仕贤是一个非常擅长“西学东渐”的导演,他将西方这类作品搬到了中国,并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融入了本土化的它特色,从而变得非常生活化和接地气。
夏雨饰演的马奋斗,屌丝推销员,爱情事业双双受挫。奇幻起因,在于闫妮饰演的土地婆,因此《反转人生》属于“奇幻人生”作品中的“辅助类”,可以参考《魔法西装》《冒牌天神》甚至《哆啦A梦》等作品,有一位大神级角色助攻,让角色的生活顿时超现实。
有人说,《反转人生》的模式类似《爱情呼叫转移》,但对比二者就会发现,后者多少显现了当下国人的一些思维习惯。我的不如意,需要有个人来带给我机会,这个不行,再换一个,直到最后发现还是原来的好。但《反转人生》的特质,就是将西方小人物喜剧的特点融入到题材之下,虽然是奇幻作品,但充满了小人物奋斗的生活化的气息,这是前者所不具备,夏雨角色名“马奋斗”就很有意味。
《反转人生》中角色完成蜕变的过程,是西方小人物喜剧的标准模式,一位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有着自己百无聊赖的人生,奇幻之力下,电影前后一共是19个愿望,是依照马奋斗年龄段的不同,来逐一完成美梦成真的愿望。但这些愿望,都对他的人生造成了很大干预,小时候的愿望没有一个是靠谱的,不睡觉、不洗澡、把卧室变成游戏厅、留一个言承旭的发型。
小时候不靠谱,长大之后的愿望总可以了吧。腰缠万贯、变成灌篮高手、女友拥有巨乳、拥有一个真实的变形金刚、还有金刚狼的爪子,一样不靠谱。片中有句台词,夏雨质问闫妮,为什么不实现自己那些靠谱的愿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马奋斗从来都没有过靠谱的愿望,这就是小人物喜剧中非常典型的角色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目标。
简言之,没有梦想。
可以参考《哆啦A梦》,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多数是因为当看到大雄在用新道具后,最后反而自己出丑的囧样让人忍俊不禁,不由得感叹“这个大雄真是太没出息了,我要有个哆啦A梦,早飞黄腾达了”。《反转人生》也是一样,那么多愿望都给你实现了,自己到头来却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和事。
工作不顺心、女友离开自己,哪怕针对二者有一个靠谱的愿望(比如让女友回心转意之类的),马奋斗的人生都不会是这样。电影通篇都没有描述马奋斗的目标,因为他根本没有目标,只是自怨自艾的抱怨生活,把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不靠谱的愿望上。电影很准确的把握了都市人群的心理,通过奇幻的元素来反衬角色。
电影中加入潘斌龙这个最佳损友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对比马奋斗。后者虽然也是一名小角色、从事着很不起眼的工作,但左右通吃,生活乐观,还有一位很漂亮的女友,虽然他也有挫折(女友分手),但都最后都一一化解。
电影后半段,马奋斗顿悟人生,从而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最终完成,靠得是什么?并不是那19个愿望的作用,而是靠自己的能力,电影结尾让人想起了《大话王》,婚礼上一幕,与观众建立了真正的情感共鸣。
其实我们大多数都是马奋斗。
我们中的多数人只会在理想与现实中选择最现实的物质生活,精神早已被生活压迫的连苟延残喘的力气都没有。大家放弃最原始的追求,如同对待自己的曾经的青涩和幼稚,所以才会有那些不靠谱的愿望。
如今大多数人的愿望是什么?可以概括为“活得更好”。
虽然本片是一部奇幻作品,但真实的生活化体验,却让人陷入思考,那19个愿望,是现实生活的镜子,这些愿望,由来都是对现实的不满,充斥着挣扎,寂寞,彷徨,伪装,虚荣。电影最终回归的情感共鸣,却是简单,执着,善良这些更为真实而感性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理想战胜物质。
这也是这部《反转人生》这个超现实故事的魅力,也是伍仕贤的特点,将西方那一套与我们的生活建立无缝链接。可以说,电影中那19个愿望,也是我们在不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的愿望。小时候不想睡觉,希望家里有游戏机,垂涎同学的山寨变形金刚,希望篮球技术跟流川枫一样,长大后,也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希望一夜暴富...........这让我们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审视着自己,然后意味深长地回想生活。
可见,《反转人生》的内核其实与《独自等待》很像,马奋斗的形象,不就是当年的陈文吗?百无聊赖的生活只等反转,小人物的梦想,在寂寞与挫折中等待着,等待着爱情,等待着成功。
电影的喜剧色彩很浓厚,屎尿屁荤段子一堆,整体显得非常低俗,但本片有别于已进入流水线加工内容的华语喜剧,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喜剧桥段混合在一起,低俗的有些可爱,挺有趣,还是比较少见。
这也是伍仕贤的特点,用西式佳构式喜剧的方式,去建立一个符合东方审美特色的故事。不得不说,电影中依然有些桥段非常大胆,但效果不俗。尤其是结尾彩蛋,在这个“建国以后不能成精”的年代,用一个“报恩”的迷信起因去讲一个故事,明显不符合规定。
当然,《反转人生》能够通过审查还是有原因的。看过动画片《阿拉丁》的朋友都会了解,即便阿拉丁获得神灯,也是通过善良的品格,勇敢的冒险,阿拉丁最终抱得美人归,凭借的也不是神力,神灯的作用,只是让他挖掘了自己品质。马奋斗也是一样,闫妮的土地婆帮他实现了那些不靠谱的愿望,却从侧面让马奋斗发现自己优点,达成目标靠的是自己,电影的故事主线,跟迷信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奇幻人生”电影的特质就在于此。
最后,不得不再次赞一下伍仕贤的选角功底,总是那么出乎意料。从《独自等待》开始,伍仕贤就喜欢用大明星客串其作品,又一次引领了风潮。在那个没有彩蛋概念的年代,发哥的亮相成为《独自等待》最大的“彩蛋”,
本片也是一样,这个彩蛋有两个:
其一就是夏雨和宁静,让马小军与米兰完成了等待22年的会面。《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米兰在片中是马小军在阳光灿烂日子里的一个背影,是他的梦中情人,却永远也触及不到她。
如今两位演员在《反转人生》中再度相遇,宁静依然饰演夏雨的梦中情人,二位在片中相遇那一刻,笑过之后,感慨万千,如今的夏雨和宁静。已经是被我们记忆一次次重叠和洗刷过遗痕,宛如隔世!
其二是个真正的彩蛋,出现之时,令人意料之外,有点类似《喜欢你》中林志玲的登场,毫无征兆、就那么突然出现。这里就不剧透了,等待各位自己挖掘吧。
别给人生留遗憾 年轻的朋友们,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谈谈我的青年时代,谈谈我这一个人生有没有遗憾,谢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关于遗憾,我查过字典,字典里有各式各样的解释,我最喜欢的一个解释就是,我们能够去满足的心愿,可是我们没有...多少时候说起来不给人生留遗憾,可是做起来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真的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的呢……
晚上睡不着,电视投屏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片子虽然评分很低,但是我看的也是动了心。可能看的时机挺好,恰好昨天前女友和我复合。之前因为我犯的错,让我很爱的女生跟着受了伤。我也十分愧疚,就在昨天她原谅我了。我也一直觉得我配不上她,但在生活细节中我还天天抱怨她,嫌弃她。这部电影代入情感去看确实挺难受的,回忆瞬间漫过大脑,从眼里溢出几滴泪。我看电影都是偏浮躁,每次看完电影虽然都会深有感触,但是感触可能随着吃喝玩乐就淡掉了,所以我想通过这个平台,把我的感受记录一下,也加深一下对影片的反思。因为没有学过有关电影的知识。所以我看电影可能也有些肤浅,但还是很希望大家能看到我的文章,嘻嘻。这篇电影我觉得演员们演技都挺在线的,而且电影情节幽默中穿插着感情,让人看得轻松也为之动容。但是我感觉剧情还是有些紧凑,发展有点快。总体下来这部电影我带入角色看的也是深有感触。所以我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一下,可能不必带着很认真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轻松的当成一部既有幽默又有情感的片子去看,也能带给你一定的感触。所以我挺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部电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希望大家都能从每一部电影中领悟到提升自己的道理。
闫妮真好看啊。以后找媳妇真的要找闫妮这样的,风情,懂事,有个性。
不好意思,先感叹一下。(其实看这部电影就是奔着闫妮去的)
一般我看电影,都是关注电影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启发,我能用这点启发做什么。这样就会和我的人生轨迹产生链接,而不是看看就完了。
最让我感触的是,土地婆实现了马奋斗的愿望,豪车,美女,金钱,这让李飞非常羡慕。李飞喝酒,和女票分手。但是过了一晚上,就又回归到原来的快乐生活,台词很经典:
要想把愿望变成现实,你得想法儿把生活给办了,越丰富越好,但千万别让生活把你给办了。
看完之后,和生活中对照一下,发现自己的一个哥们,和李飞很像,做什么都能够享受生活,虽然成绩倒数,但是却好运不断,考研还过了国家线。
看看自己,这段时候受疫情的影响,毕业论文也不想写,生活瘫痪,这其实就是让生活给办了。
自己不开心,这没办法去责怪他人,怨天怨地只会让自己心情更糟糕。
疫情也是生活。
学神斯科特杨的博客的价值观就是“learn from life”,一点也不错。
从生活中学习,征服生活,自己才能快乐。
有没有疫情,我都照样写我的小说文章,写我的毕业论文,照样谈我的恋爱,挣我的钱,这才是强大而成熟的人。
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想做个像李飞一样的普通人。和生活为友,从生活中学习。
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给好评的人是真的觉得好看吗?在我看来全程笑点都是一些恶趣味,让人尬笑,例如男主爸妈成了拍科教片的,例如男主和男二对老师的意淫,例如剧里男生下体总是在被攻击,都是为了搞笑而故意搞笑,不算是合格的喜剧吧。剧情拖沓,总是在说一些无关紧要很无聊的事情,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聊”,故事情节上基本没有什么起伏,而且感觉剧情的发展是在硬拉,演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后还要在最后说明一个什么什么道理(钱不是一切爱大于一切?)(可能是广电的要求?)对了,男二给人的感觉就是猥琐男,让我全程有点犯恶心。对于网上说的宋茜全程尬演我觉得是有些偏颇的,虽不及其他人,但是给我的感觉还是比想象中好多了(可能是之前的想象太低?)
勉强三星,时间真的会消磨掉锐气,罐头音乐不错。这算是一部灵劲儿全无,只剩匠气的重拍版《独自等待》。设定其实还是精彩的,但呈现出来的却是无处不在的设计感和尴尬无聊的成人笑话,这种感觉特别像伍仕贤那张鬼佬脸说出一口京片子的违和感。宋茜的大长腿。闫妮老师再次证明自己是国内一线熟女。
43/100 拼命灌输廉价价值观的低俗电影,最可怕的是它还不好笑。
意外是一出屎尿屁喜剧,污。在类型片框架下开玩笑似的反传统,用不同阶段的直男愿望来解读成长诉求,折射出生活对个人的改变,人变得越来越不单纯了。看似尴尬散漫,却处处都在打破常规,连广告植入都拍的那么肆无忌惮。预感这片上映后,评论会两极分化。
合格的商业喜剧片,搞笑又不失温情,也不愧是伍士贤,把这样一个老套的白日梦题材玩得还不错。
不如独自等待惊艳,有些点还是好笑的,夏雨演屌丝男真形象。
三星半吧。久违的伍仕贤导演,没有让我失望。这种爱情+奇幻+喜剧,其实挺难把握分寸感的。目前国内没有其他导演能像小伍对分寸感拿捏的这么恰到好处。但副作用就是创新也挺难的……
至少看到了一种“老子也他妈就这样儿了”的破罐子破摔的真诚
实在想不通伍士贤从《独自等待》之后是怎样堕落成这样的,各种自以为幽默的烂梗儿,非常俗套的奇幻设定,low到不行的广告植入,套用这个实现愿望改变人生的故事设定可惜没有讲出新意和深度,大概是导演觉得故事也收不住了,就让男主突然醒悟挽回爱情,继续做回那个low逼,意淫还是意淫,low还是low,扯
片子可以烂,但是不能low啊……
污得太刻意 最后还要糊你一脸毒鸡汤(也是不懂广电的G点 这部这么明里暗里的污和好些F word 完全没在怕的 异形几分钟血腥镜头就偏要剪掉 赶紧分级吧行行好) 闫妮真的好瘦身材好棒但是有几个镜头眼皮好像垮掉了怪怪的 2017/6/28@影立方
虽然俗了些 ,但笑点挺自然的。夏雨和闫妮都不错。
我们至少曾拥有过夏雨+伍仕贤的独自等待,理想会老,谁不是呢。
那天一个人在家,脑子清醒了一点,就去youtube上看了超体的幕后,看了一半最奇怪的一点是现场怎么都是导演在掌机,于是去查了摄影是谁,查完惊了,摄影叫泰瑞艾伯嘉,拍过黑猫白猫第五元素杀手不太冷,以及,没错,还有这个反转人生…看完以后就一个想法,多少还是因为文化的不自信,所以会故意来贬低
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的奇幻梦,在做梦的过程中开始回望青春。有几处脑洞还是相当有趣的,以及,闫妮真美啊!
导演这回一心一意往钱冲的劲头儿招人讨厌,好在这种片子就是个套路活儿,对于国产low逼喜剧这个类型,也算是玩的轻车熟路了,就算很多地方存在问题,比如片中的类型定位,奇幻愿望的功能性,都经不起思考,但要论戏剧的功能性,这么玩也还算勉强能看。★★☆
看惯了拧巴巴的文艺闷片后,再也忍受不了这类打了鸡血一样喋喋不休的抖M式电影了。
十二年了,不再独自等待,伍仕贤却还在问——“你真的以为你了解男人吗?”
尴尬、猥琐、自high、土味到了极点,整部片子会让人想起《独自等待》里的一段:夏雨看着夜店里跳舞的人群说,要把音乐关了,这些人得多傻啊。
很无聊的一部电影。无聊。宋茜念台词的能力真尴尬。男主也倒退了。
还是浮夸风,还是各种山寨,还是屎一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