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分, 满满的电视剧既视感,”美容针”全程只出现在闫妮单薄矫情且多余的旁白里,每个角色都性格塑造单薄,男主角的普通话实在太……(省略一万字)全程面瘫或咆哮脸,人物之间的冲突没有任何铺垫,和解也莫名其妙,游戏场景的五毛特效一定花光了剧组所有的钱,故事发展随心所欲,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深刻的认识到,最近的电影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最搞笑的是还有微博水军来怼我,闫妮以后得片子要小心了。
说真的,电影的前一半时间我都在尴尬,替男主的口音尴尬,替他幼稚的报复尴尬。我妈和我一起看的,我嘴上和心理都在劝自己不能这么狭隘,要宽容。可是说真的我不能说服自己。 直到我突然想起了马克龙,我去搜索了一下,想确认一下他俩的年龄差。 他们俩相差二十四岁八个月。 此刻我突然间就豁然开朗了,因为我生活里没有这种例子啊。
两个成年人谈恋爱,旁人实在没有资格瞎BB。 但是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旁观的众人呢。
四十岁的女人为什么不能和二十岁的女人谈恋爱。
反过来的例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非议,其实人可以更包容。
五分给这个故事和勇气,逻辑剧情演技连三分都无法给。
很难得的题材,中年女作家和冲动小鲜肉的爱情火花。一开始以为是纯爆米花电影,剧情挺无脑,人到中年未谈过恋爱的阿姨却在网游里假扮少女开始网恋,年少就以作品出名的作家沦落到写耽美文养家糊口。且男主配音太出戏,闫妮打扮过于素气且剧中扮相过于阿姨,有些违和。
但是看过半时,发现还是有一些亮点所在的,切入点很独特,对作家的刻画虽显得过于单薄,但是那份中年心情与纠结描绘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你会发现美容针非物理存在,而是一种精神价值---恋爱使人年轻,有美容效果。少女们,别压抑自己,追求真爱去吧!
01
豆瓣对《美容针》的评分不高,只有4.5分,且恶评如潮。这一切都源于国人对姐弟恋的些许抵触,不像韩国那般风靡。
明星若谈场姐弟恋,定有一堆老牛吃嫩草亦或都是一枚大妈了,还不知羞耻?诸如此类的评论,多如牛毛,更别说普通人谈姐弟恋了。
但若男方比女方大十几岁亦或20岁往上,人们好像觉得这很正常?因为男的就是喜欢小姑娘,人之常情嘛!
这便是评分低的原因,因为国民不允许一个大龄女去找小鲜肉,却允许大叔霍霍小姑娘,如此双标,实在让人不爽啊!
试问,四十岁的女人为什么不能和二十岁的男生谈恋爱?你情我愿的事,又没犯罪,何苦遭人非议?
02
再说电影本身,李棠珍(闫妮饰)是枚大龄剩女,为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而不敢结婚。
实际上她很有才华,她用夏百合这个笔名创作了热门小说《落在胸口的星星》,这让她名气大增。
母亲去世后,还得照顾姐姐的两个孩子,沉重的生活负担,导致她名气大减,文学路日渐衰竭。
她虽已40岁,但从没有好好谈场恋爱,又是未婚,所以心里始终是满满的少女情怀。
很多人看到这里,便嗤之以鼻,认为实在是做作。
我很奇怪,女性无论到了哪一个年龄,对青春充满渴望,对爱情充满幻想,这难道是一种罪恶吗?
我反而觉得,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渴望。
03
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慰藉的李棠珍,开始在网游世界里寻求刺激。
她用侄女夏百合的身份开始活跃于网游世界里,并与阳光大男孩小健(杜天浩饰演)相识。
小健人帅且开朗,但对网游中的夏百合尤为在意。因为他很喜欢看夏百合的小说《落在胸口的星星》,这本书还是表哥(赵毅新饰演)送给他的。
表哥一直爱慕这位叫做夏百合的作家,他却是一种个人崇拜。
因此,在游戏中,对自称夏百合的李棠珍十分在意,送她装备,带她去看大青龙,陪她一起打游戏。
李棠珍在游戏中伪装成一名天真无邪的少女,而阳光男孩小健充当大哥哥,处处护着她,这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甜蜜。
04
两个人分明互相有了期盼和依赖,这是爱情的萌芽。
在小健的强势攻击下,两个人相约见面,惶恐不安的李棠珍偷偷看见了小健,年轻帅气、青春洋溢,吓得她更加不敢现身。
但因太过愚笨,被机智的小健当场截获,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和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少女竟是一枚40岁的大妈。
他恼羞成怒,开始到李棠珍工作的超市大闹,各种使坏,因为他觉得大妈欺骗了他的感情。
但在接触中,他才发现,她就是小说《落在胸口的星星》的真正作者,那个让表哥魂牵梦绕的知名作家。
他从开始的气愤、讨厌开始转变为感兴趣、到最后的喜欢,我觉得这一情节其实设计的还不错,而且两个主演的演技也很到位。
05
小健的出现,对于一枚失意的中年女作家来说,无疑是一剂美容良药,唤醒了她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
但现实怎能允许一个未来可期的大学生和一个年华已逝的大妈交往,想想都不可思议。
为了不再遭受非议,李棠珍向小健撒谎道,自己去非洲充当志愿者去了。
离开小健的李棠珍,因为爱情所以重新获取到了力量,开启了认真的写作,所以才有了《野百合》的问世,夏百合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公众面前,她的书再次出现大卖热潮,一个全新的李棠珍回来了。
最后,事业顺利的李棠珍在非洲看到在那等候的小健,她是激动,更是欢喜,全剧完。
坦白说,这部剧的题材很新颖,主要描述了冲动小鲜肉和失意女作家的浪漫故事,正是小鲜肉的勇敢,才激发了中年大妈追求真爱的力量。
06
说实话,我挺喜欢的。
不足的是,闫妮的装扮实在老土,服饰不够时尚,即便是大妈,也要凸显出一定的魅力。其次是妆容,不够精致,和男主搭配略显违和,就是年龄跨度太大,让这部电影减分不少。
撇开电影本身,我们谈本质,就是追求爱情不仅仅是年轻女子,中年女子和老妇人其实也有追求爱的权利, 不是吗?
日本高龄女诗人 柴田丰曾这么说:
即使是98岁,我也还要恋爱,还要做梦,还要想乘上那天边的云。
我想,其实让人感动的不是恋爱本身,而是女性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很让人赞叹。
电影《美容针》还是可圈可点的,看完会让人感觉十分甜蜜,喜欢的等你来看哦!
我近两年因为天天用谷歌,可以看到两岸三地加美国的新闻,于是慢慢地养成了一个恶癖,看到同一件事的新闻时,就看看大陆左媒怎么报,自由派怎么说,台湾怎么报道,香港新闻怎么说,美国怎么说。然后对比,再之后乐不可支。我觉得这有利于更好的看右派的无知盲目一边倒,也一定程度上避免左派幼稚病什么的。反正这种置身世外+事外的感觉不错。 于是,对比,慢慢变成一种病。前段时间看过电影《大叔我爱你》,从片名就看出这貌似比较符合社会潮流。看完感觉没什么,肥皂剧嘛,没营养。于是,又对比一把,今天看了电影《美容针》,写一个四十岁女人爱上一个二十岁小男生的故事,对比《大叔我爱你》在社会语境中的自然流畅,大妈和小男生相爱就让人感觉这种爱真是种罪过。其实电影内容其实是在诉说”大妈我爱你“,虽然土俗,但更贴切。无论如何,我喜欢这个电影,虽然拍摄水平不高,但我禁不住要向导演致敬。 我们有一种看法似乎根深蒂固,到了什么年龄才做什么事,该恋爱时就得恋爱、该结婚时结婚、该油腻的年龄时就油腻,该理性时必须理性。若还在不该天真的时候天真,在失去胶原蛋白后还想像小女生那样跟小男生恋爱,那简直是罪大恶极,极其恶心。正是因为这种观念,女孩子到了28岁就惶惶不可终日,过了三十再不结婚就各种担忧,社会舆论排山倒海地压过来,即使生活中其实并没有婚姻的需要,她也顶不住普遍的观念,从而感觉需要找个男人结婚,还担心结晚了生不出孩子什么的。对于许晴少女心的新闻,因为她是少数明星类人物,跟普罗大众没关系,我觉得不值得讨论。我想说一个电视调解栏目的故事,我记得是在涂磊还是谁的节目中,有一个四十来岁没结婚的女生跟闺蜜去美国玩,因为闹小矛盾被闺蜜抛弃在美国的旅馆里。节目中有个细节是她买了一堆粉红色的衣饰和玩具,于是主持人包括观众都慢慢脱离了整个调解的主题,对不会外语的她被闺蜜抛弃独自离开的问题不予置评,而集中讨论她的幼稚、天真、不成熟所导致的依赖性,受伤害的一方成为被批判的对象,根由就是她的那些“粉红色”。我不理解女人过了三十凭什么就不能喜欢粉红色,我母上大人六十多了,据我观察她就十分喜欢粉红色,一起逛街,一看到桃红柳绿的颜色她就挪不动步,但她不肯买,因为她怕别人说,她没勇气穿。 我从十年前就开始与自己不同年龄层的人做朋友,读研和读博时身边的朋友都比我小,我没感觉到差异,相处甚欢。到美国之后,先是跟两个六十多的女人做朋友,现在是跟一群从二十到五十多不等的女人做朋友,其中我最喜欢台湾人妮可,虽然她四十九岁了,并不漂亮,可是我爱她性格里的娇憨和甜嗲,她时常还有一点恶作剧式的小调皮。我还在六十几岁的莉亚那里看到水晶般的纯真,当她说起去世的丈夫时会哭得像个小孩,她会把价值几千刀的马送给朋友,那表情就像小孩子分享玩具。我还想起了法国木匠维克多,当他说最喜欢的运动是洗车和剪树枝时,当他和我们做填词游戏时,我没感觉到年龄会对人与人的相识造成隔阖。 人的灵魂是没有年龄的,那些隐藏于皱褶和斑点下的灵魂不需要像树一样刻年轮,更不需要被框起来限制一些生活的可选项。当然,我也不喜欢有些人荷尔蒙旺盛时期的莽撞和冲动,不喜欢那些躁动、冲动、没有逻辑和理性的乱吼、乱叫,不喜欢只知道对世界呼喊我要我要的那种年轻。但不忘初心、童真犹在的成熟不是更诱人吗?能够为自己冲动行为负责的成熟不是更有道德吗?有人理性沉稳,有人纯真或跳脱,有人兼而有之,每个人每种个性都找到自己存在的合理性才是非常大道吧。 似乎理所当然,《美容针》的豆瓣评分不高,甚至恶评如潮,拍摄、选角、剪辑及表演的不足,都是这部电影当中很大的问题。但在这部电影中,年纪大的女主人公没去整容,也没扮靓,更不是高收入高知,她只是个发表过一篇小说的过气作家+超市收银员,情节清新自然甚至还亲吻都没有,但观影中却能让人感受到恋爱的甜蜜,感觉拍得还是挺用心的。闫妮的扮相朴素黯淡,加上40岁这个天咒,她似乎理所应当在爱情上走投无路,因为近年来关于超过28岁剩女的片子太多了,哪个不是一头红尘狗血中夺路而出,最后收获一个类似于葛优、黄渤或是某个扮相搞怪的男主角当接盘侠,虽然影片在渲染男主角的真诚,但片子的实质就是:劝慰女性到了年纪请您去选择退而求其次的爱情。《美容针》却让女主李棠真收获了一个20岁男孩的美好爱情。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语境中,看起来违反三观,大逆不道,因此这是一个冒险的、逆流而上的电影。 我感觉这是中国电影在性别、婚恋观念方向的一种努力探索,或者说是突破性的进步。这部电影的存在至少宣告了不仅少女爱上大叔是合理的,少男爱上大妈也是可以实现的,至少这是一种可贵的尝试,对现有观念的冲击或是更新。 看完电影,联系了一下现实语境,再回头看看各种网络上的恶评如潮,再来重刷一下这部清如水、朴实自然却有点白日梦的电影,内心五味杂陈,十分感慨。 但无论如何,我推荐。
原來是這麼好的片子,差點因為剛開始看時候的尷尬棄劇,還好我看完了。雖然製作上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沒有看完一部電影,真的沒有資格給差評!!!這部電影這整個的故事內容我給六顆星。
這部電影後來我幾乎全程淚目。
我愿永遠都有一顆少女心。
生活需要儀式感,每個女人都需要被呵護,讓她知道自己是個溫柔如水的女人。上帝啊,請賜我一個擁有青春活力心臟的鮮肉男友吧!!!
以前我一直讓自己覺得,「如果沒有想過要殺掉身邊的這個人,就沒有真愛過。」現在我不這麼想了,真正的愛情是美好的,不會有任何可怕的想法出現,那一定不是愛情。所以我沒有戀愛過。
影片結束時,我在片尾曲處看到彈幕牆上出現了自己的名字,不知道誰會在這個時候想起我…
中韩合作,剧本很糟,导演很差,槽点很多,各种尴尬。亮点是一众演员都算蛮有戏的,也有若干笑点。闫妮外号鲜肉收割机名副其实,感觉全中国的姐弟恋都让她一人谈了。去看首映式,掌柜的真人瘦得像一条闪电,盘亮条顺,分外惊艳。在片中她几乎全程素颜,服装发型都往土气打扮,也真是很敬业了。
烂片躲来躲去都躲不过扑街的命运
要不是我妮姐,这片子就等死吧。为了妮姐,看完不骂已是最后的温柔。
很喜欢闫妮,但是感觉年龄差有点太大了额
算是近期看的比较烂的片子,官网1元特价抢的票,还以为占了便宜,看完后觉得浪费了中午打球的宝贵时间,不值。姐弟恋的传统套路,只是年龄差距较大,闫妮和小鲜肉确实不太登对,平时看完还会礼节性的看演职员表,这电影一亮灯我就走了,实在忍受不了。
多年未见的尴尬之作
0分不能再多了,想不到这年头还有这么为所欲为的院线电影。心痛闫妮
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有多烂。
甜啊,就是一个梦啊!对闫妮完成没有抵抗力啊杜天皓声音不要太温柔,软软的台湾腔特别是轻轻又带点沙哑的尾音,不要太撩
0/100 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位玛丽苏癌晚期女导演的呕吐物。
你觉得青春只属于年轻人,你觉得爱情只属于颜值类似的两个人,因为你觉得幸福是那么狭隘的东西!P.S.剧情有伤,内核美好~
喜欢打游戏蹦迪飙摩的大学男孩爱上40岁的中年女作家,两人在非洲久别重逢,谱写人生。玛丽苏神剧?不对,我想起写下《情人》的杜拉斯,70岁的她与27岁的安德烈亚相爱,“差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爱情是不分年龄的。她以为遇到了天使,而他以为遇到了此生最爱的作家。她爱上爱情,他爱上她的书。”
基本看十分钟不到就能确定是一部烂片。
这是我看过的最负能量的姐弟恋题材。不是独自盛开清风徐来,不是收拾自己努力生活。闫妮演的过气女文青生活除了丧就是哀。片中不发糖不虐,太过真实和残酷。感觉是豆瓣单身友邻十年后的生活写照。剧本是非常典型套路的日式漫改,套上中国的外壳变得很诡异。最大的问题是编剧以为大家都看过原著。
就像评论里说的,我不忍心打低分,好像40岁还有心恋爱就羞耻感爆棚?对不起,我看到女主仿佛看到自己的未来。太可怕,大众连老阿姨谈个恋爱都不允许?40岁的钻石王老五却可以去泡个20岁的妞儿,那才叫有cp感?父权社会真搞笑。
其实片子没毛病,凭啥40岁男的找20岁女的更容易接受。大概我还接受不了忘年恋……给闫妮加分,她可以化妆吧,没必要这么素,男主设定是否小了些,学还没毕业就开始至死不渝的爱情了……
内部包场票提前观影。片子尴尬到一定程度,闫妮本身不年轻了加上超老气造型,与小鲜肉毫无CP感。强行把女作家言行举止玛丽苏琼瑶化,以至故事逻辑全程不合理多处前后矛盾,台词也完全不接地气,每次男主靠近女主的时候身体都抗拒到会起鸡皮疙瘩。主演到场宣传说这是导演的亲身经历,导演真“仙女”。
编剧过分的异想天开,导致这个故事看起来完全不接地气,配上演技尴尬的台湾小鲜肉,完美的灾难电影诞生了
导演拍不来故事,剧本写的也不好,唯一好的是闫妮的演技。
本片贡献了两个十分尴尬又讨人厌的男性角色,杜天皓和闫妮外甥。外甥一边埋怨姑姑,一边又给姑姑买手机难道不是人格分裂?杜天皓和闫妮CP感太弱,但至少闫妮这条线是完整的,一个抚养两个孩子写小说的大龄剩女对于年轻、爱情的渴望,人家说了要跟着感觉走!最后给闫妮的演技加一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