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作品看过很多,大多是同盟国角度去审视这段历史。德国视角,二战尾声这个配置可以说是立刻吸引了我,还有类似作品也欢迎大家给我推荐一下。
这个标题取得比较大,但我认为能很好描述我观看的感受。因为很多剧里很多情节带来的无力感,剧中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在大背景的推动下,如落水浮叶,能漂到哪儿,实在生不由己。
冷杉溪小镇先后由,德国法西斯残余势力,美国人,苏联人,美国苏联对半这几种形式控制着。小镇上的居民在不同政权搭配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比如说男主friedrich,差点被德国残余势力打死,美国人来了得到了解救,开始自由恋爱,苏联人来,分到了土地,开始坚信共产主义,要和anna好好为红色事业奋斗。真是一波三折,而作为农民对立面的地主呢,命运则恰恰相反,民主德国(东德)那边,超过100公顷的土地被全部没收,而且地主的身份也是被共产主义diss的,只能想尽办法逃往西德。剧情像一副清明上河图一样缓缓拉开,将这段特殊时期里行行色色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眼前。有前盖士太保,少年团员,地主,农民,偷渡蛇头,难民等。这部局本身也是德国人自己拍得,相信就真实还原性还是有一定考究。
剧情最后,friedrich在边境坚持是西德士兵打死的洛塔尔,对伤心的母亲冷眼横对,这哪里是最初一起逃难于此的母女两,即使共同的家人死亡也没能让两人重新团结在一起,反而拉大了间隙,令人唏嘘。回到办公室发现不配合搬迁的人被强行带走,唯一靠谱为民说话的县长也被调离了。是变天了,还是他一直分不清而已?回到家面对妻子坚定的目光,也许他自己也分不清到底一直坚守的是对还是错?未来在东德的日子会怎样?而且其实你只需要冷静的想一想,那道墙是防止东德人逃亡西德,那西德士兵会向洛塔尔开枪么?
也许自我欺骗是眼下心安理得生活的唯一办法了。
东西德一直到1990年才恢复统一,现在年轻人对于那段历史的了解更多是柏林墙遗迹,30多年过去了,两边的文化,经济差异一直存在,尽管出台过团结税等一系列帮助东德复苏的计划,但效果了然。年轻人依然倾向去西德发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面链接看看:
柏林墙倒塌30年,德国东西差距缩小了吗?_手机搜狐网 sohu.com
放眼古今,意识形态的斗争无处不在,虽然不能改变大河走向,但作为世界公民,两眼看清,不自我欺骗,不糊涂随波逐流还是有需要的。
两年前,看过《我们的父辈》后,为那一代德国人面对残酷战争的无奈与悲惨生活的无助而久久震撼。两年后,看到了这部号称《我们的父辈》续篇的德剧,满怀好奇地点开,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如果说,《我们的父辈》展现的是普通百姓面对战争时为何去何从所作的深邃思考,那么《冷杉溪》则更像是寻常百姓在处理战后百废待兴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真实情绪。同样的无名小镇,同样的冷色调,同样写在主角们脸上的迷茫和忧郁...战争的结束并没有带来他们憧憬的平静美好,美苏分割的时代格局轻而易举地碾碎了小市民的生活美学.
剧中通过对一个个鲜活人物的刻画,将东西德对峙的时代背景描绘得入木三分。因观念不同而毅然选择离开伯爵父亲与心爱之人在东德劳作生活的安娜,同样因理念各异而分道扬镳的弗雷德里希母子,见风使舵一次次躲避惩戒逍遥法外的前纳粹分子绍贝尔,战争中失去双亲战后靠在边界走私维持生计的犹太人,土地被剥夺继而被流放却依旧敢怒不敢言的年迈夫妇...从他们的眼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铁幕时代下荒诞、专制、冷酷的生活画面,它如快速蔓延的病菌一般,渗入到战后分崩离析的德国每一个角落中去。苏联人企图建立一个充满新鲜血液的社会主义德国,最终却演变为畸形的土地兼并制度与变相的个人独裁;美国人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维持着西德的秩序,表面殷实富足的生活模式下,依旧隐匿着冷漠与腐朽。而两种体制对决的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德国的底层人民。一道栅栏墙,一道关卡哨,一条冷杉溪,冷冰冰地将父子、夫妻、亲人隔绝开来。透过他们落寞而复杂的瞳孔,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种来自意识形态层面的巨大精神压力,已经笼罩在每一个德国普通百姓的心头。
对于剧中的村民来讲,他们还不曾知晓,这道铁幕,将继续坚固地阻挠在他们中间长达30年之久。30年的光阴,又有多少人能够等到柏林墙的倒塌,重新和他们的亲人团聚重逢。衷心地希望《冷杉溪》第二季播出的时候,主角们的命运可以一路向好发展。毕竟,“ 艰难苦恨繁霜鬓 ”的困境,终究无法战胜“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希冀。
冲突在第三集达到了顶峰。有几处感情大爆发的地方演员演技特别好。其中一个是伯爵曾经的部下回到家乡,却受到了严重战后心理创伤,冲到他面前说起了以前屠杀300人的纳粹战争往事,战争熄灭了人性,侥幸逃脱的人也时时刻刻忍受内心的折磨。
东德经济持续低迷,大量人口偷跑去西德,终于墙被建了起来,横穿过这个小村庄,一分为二。
曾经的伯爵小姐安娜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农民,与父亲相隔在两个世界,尽管有很多机会她还是不愿意抛弃农场和丈夫孩子投奔父亲。
边境管理越来越严格,遇到试图偷跑去西德的人直接开枪,曾经都是同学朋友的同村人被迫互相猜忌和残杀,洛特尔的死也被东德栽赃给西德,政委的挑拨离间和威逼利诱,再次留住了安娜。
安娜儿子接受洗礼和洛特尔倒在枪口下的片段交互重叠,以及女裁缝得知养子被枪杀,冲到桥上质问东德守卫人员,恳求儿子过来她这边的情景,让人特别难受却又无可奈何。
结尾,县长被柏林召回,东西德间的电话信号也被隔断,大批被怀疑反动的居民(为的是强行征收公民财产收归国有)被拖走关押流放,安娜满怀希望、微笑着开着拖拉机去劳动,但曾经社会主义坚定支持者的丈夫却流露出失望怀疑的复杂眼神,等待他们一家的日子绝不会比现在更好。
里面最喜欢两个人物,一个是女裁缝,很早就看清楚状况,最后坚定不移的移民美国。第二个是开旅店的那位,县长的情人,她儿子杀了伯爵夫人,在正义与亲情面前选择正义,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勇敢面对生活,从不逃避自己的命运。
期待第二季~
参加一战过后作为第一代移民美国的德裔移民,凭借着香肠大师的手艺在北美立足根基,死于车祸。---(歌唱的屠夫)
转世后还是德国人,并参与了二战,又恰好和前世妻子一起担任集中营守卫,经历了荒谬的波斯语课事件,虽一心护主,奈何忠言逆耳。与前世子孙为敌,不知是喜是悲。--- (波斯语课)
转世后又是德国人,作为柏林难民逃到巴伐利亚,屡次有机会逃到西德但最终留在冷杉溪东德部分和妻子一起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 (冷杉溪)
经历感动了上帝,获准无限转世成德国人,这次他来到了1983年东德,被派到了西德卧底,然而前世的兄弟在上次冷杉溪跨越边境被击杀后这次顺利投胎在西德阵营,略有遗憾。但好样的男主仍然无所畏惧拼命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和平所奋斗着。--- (德国83年)
这部剧挺好的。一个小镇的命运。一开始被美军占领,没过几天,说划分给苏军了,又没过多久,说要把这个小镇分成两部分,一半是美军,一半是苏军。
一开始被美军占领的时候,一些人受益,一些人吃亏;后来被苏军占领时,角色转换,吃亏的人受益了,受益的人反之。
再然后,小镇分成两半。一边是社会主义,一边是资本主义。虽然两者都是不完全的,但性质那个完成不同。他们的生活完全不同,因为领导人的治理方针不同。
在这样的变动和政治、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一些事情。
1 母亲为了保护父亲,被射杀。父亲和女儿因为不同的政治倾向,分别居住在西德和东德。
2 儿子和母亲因为不同的理念,一个留在了东德,一个去了纽约。
3 第一条中提到的女儿和第二条中提到的儿子在一起了,留在了东德,靠着分给他们的土地,努力过自己的生活。而他们的父亲和母亲,则一个留在了西德,一个回来了劝说未果又回到了纽约。
4 第二条中的母亲曾经收养了一个男孩,男孩和她的儿子一直是兄弟,男孩和夫妻俩一起在东德生活,他做的是走私生意,从东德到西德,从西德到东德,贩卖商品,也会走私人口。
5 东德和西德有一个边境线,有人驻扎,东德讨厌美国人,西德讨厌苏联人,但他们在边境处执行射杀活动时,两次都杀死了德国人,也就是自己的同胞,这种行为让另一些德国人觉得很痛苦,认为为什么要自相残杀。
6 这个小镇被苏联占领时,希特勒死了,在酒馆里的收音机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一个老头子走出酒馆,在门口吞枪自杀了,有一个老奶奶在家里一直擦拭了希特勒的画像,很伤感。
7 有一个见风使舵的男人,在小镇被苏军占领时投靠苏联,在小镇被美军占领时投靠美国。权势在哪里,他就向哪里。
8 有一个姑娘,和之前战争期间来这打仗的一个法国小兵相爱了,有了孩子。她知道法国小兵不能给她和孩子什么生活,于是主动向对她有好感的第七条中提到的男人的儿子抛了橄榄枝,他们上床了,没过多久就结婚了。法国小伙有一次来找她,问她你为什么不爱我了。她说,我没有不爱你,然后亲了他,亲了一会儿后,抬头说,可是你不能给我和孩子带来什么。法国小伙子走之前,偷偷地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了孩子的摇篮车里。
9 苏军刚入侵时,搜刮了每个人的家里,在一个人家里看到了希特勒的照片,然后开枪射死了家里的男主人即爷爷。因为小孩子想和爷爷待在一起,也被一同开枪杀死了。
10 有一些人被强制派遣到俄罗斯了,里面有一个磨坊主和他儿子,他妻子和婴儿在追捕过程中逃到西德了,一家四口分崩离析。
11 最后,苏联县长被调走了,这个被划分为东德西德的地方又将面临新的领导,没人知道未来会怎样。
PS:我想把这部剧里出现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可能不太全,有不足的欢迎在评论区补充,谢谢分享。
(9/10)推荐结合之后一起发行的纪录片一起看。
虚构一个巴伐利亚边境的小村庄,微型版的东西柏林。展示了苏联接管下的反人性制度。看得出来现在拍出这样的电视剧,跟俄罗斯和欧洲关系紧张不无联系。似乎还会出第二季
觉得当个军官真不容易....要会三种语言
较于父辈表现力差,含混地方多,时较长。东德政府内部互相倾轧,执政效率低下。理想的幻灭后应该相信什么?安娜却不知,微笑着开拖拉机告别。西德虽安稳,而战犯仍然无恙。婴孩的新生之日,同时是朋友的祭日。人的心底向往富足,贫穷不合人性。
配乐好评。片子想学“冷静”但却冷成了死猪肉。拖得吓死人。这个女主是真讨厌((。我不觉得她是恶,她是无知到蠢的那种无知,在大绝望的环境下自视甚高的愤青真的很讨厌,是是是全世界都欠你的<——演员还面瘫,看了想把她按到土里。导演眼高手低,拍成了目前为止我最讨厌的战争剧(。
糟糕时代里的美好:我不能给你什么 但是我有你家5公顷的土地我愿意和你共建社会主义。这个表白有毒!!!西边的纳粹还待审判 东边已经被红色政权搞垮了,家亡既是国亡。下一部是德国83年><
第二集,安娜和她爸说,你不能待在这,我不能让你待在这的时候,她爸爸看了他一眼,那一眼很深,他怔了一下。我心想,不能让爱我的人感到一点点不温暖,不应该。
制度很可怕,把土地撕裂,把人们分隔
反映二战后德国现状,映射柏林墙。虽然已没有战争的威胁,但失去生命与颠沛流离的命运仍在折磨普通人,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做出重大的人生抉择,而这抉择,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持续四十五年的时间,他们得在人为封闭起来的高墙之内接受着世界观与生活观的彻底改造。
Liesbeth很漂亮啊,金发熟女。你党也是那么一个东德、苏联尿性,呵呵哒。
微缩东西德史,这种单三集就能描述如此复杂叙事的功力,只有严谨的德国人能办到了。政治信念如铁似钢,人性不堪一击,最怕在心里建起的柏林墙~
“这就是法西斯!这就和法西斯是一样的!”“一朝法西斯,一世法西斯。”
据称是《我们的父辈》的姐妹片,所描写的事件恰好就是前居结束之处,也即是二战结束到柏林墙修建前这段历史。拍得如《我们的父辈》一样的好看,故事性非常强,相比前剧,也具同样的反思,同时还多了一些批判性。德国东部二战后的历史,确实也是充满了苦难。
很难静下心来看完完整的一集,中间总忍不住点快进。比起我们就生活在这种制度下,东西德因两种制度较量所萌生的抱怨和反思,又怎及我们的万分之一。总有种无病呻吟的视感,事实上呢,怕是我们病入膏肓,反而看得轻了
战后德国的故事比战争更让人唏嘘。
看过之后觉得美国人虽然有盲目的乐观且肤浅,但像个大男孩一般,虽然顽劣,但也坏不到哪里去。
从纳粹统治到红色高压统治,东德经历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而苏维埃政权有错吗?错的是那些借助中央集权而实行暴政的前纳粹分子,一朝纳粹终身纳粹。
不好看,剧情太跳跃了,很厚重的历史背景,但是什么都想抓,在4.5小时内怎么可能说得清楚呢。而且那个女裁缝实在是太年轻美丽了,和两个“儿子”的感情真的感受无能。Ana和Friedrich的爱情…我确实不太懂,第一集如此愤怒,突然就说爱然后就亲了,一求婚就答应了。弟弟小天使又被强杀了(呃我为什么要说又),3部德剧都有他,真的不串戏都不行。还是德国83年和我们的父辈好看。
有形的铁网枷锁,无形的意识形态,处于战后美苏分割线上的德意志小镇,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惨痛。
德国性与犹太性融杂的洛塔尔是最具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