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确实都很到位,关键是老套的剧情和人物的心里及判断,我认为存在很多败笔。
这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典型剧,《绝地狙杀》借用了一直比较火的狙击题材风,但从头到尾没有看到足够应景的绝地场面,唯一那个敌方狙击手最后都是虎头蛇尾。
首先,女狙击手跑到敌后做任务,居然在山梁子上唱起了歌,几个山谷都听到了,我是真的没想到的,作为一个特种兵,一点专业素养都没看到,同伴也是不怕死,都只是听着,反正编剧说日本人肯定听不到。为了渲染个气氛居然可以这么的不结合实际,我也是不想说了。晚上他们十个人左右在大路上举着火把大步前进,幸运的是编剧让他们提前发现了敌人;
然后是配角小满和凌凤拉钩的特写,太明显的必死flag,和合同里面的通用条款一样的公式化且没有新意,显示出编剧的随意态度;
再后是打碉堡,一半人都可以伪装躲过探照灯,剩下一半为什么不一起潜过去先把这个密码专家送走?我看到一部分战士是带了刀的,黑夜真是被浪费的淋漓尽致(日本人卡子一只狗都没养,PS:日本人:编剧大大要发火。不敢养不敢养);
再然后给专家动手术取弹片取了多久知道吗?一个通宵过后日军才来的,日军来了又取了半天。最后狙击手自爆的声音河边是能听到的,意思是头天晚上他们就可以先过河然后取弹片,因为总共路程真不远。河对岸防守或者躲着争取时间不香吗?狙击手的优势也是被浪费的淋漓尽致;
最后,那个狙击手自爆炸死了123456789~~十几个人吧?争取了多久时间?躲着给军官打冷枪不香?PS:这里把日本人写得太不怕死了,一堆一堆冲上来送死,说实话,要是当年日本人都这样冲,估计二战历史都写不到偷袭珍珠港,更没有后面美国原子弹什么事了,因为日本人早该被杀光了。。。
我们中国军人是不畏死,但请不要把他们写成作死,这是对抗日先烈智商的侮辱。耗费无尽血与汗打赢的抗日战争,被你们这些导演整成了一部部神剧,历史当真是小孩子过家家的舞台吗?
希望国产导演能像国产汽车和电子产品一样务实,不要整天想着随便拍几部能过审的片子来露脸,然后大部分精力用在宣传上~~网络时代的力量可以上你迅速崛起,亦能让你一夜泯然!
电影画质真不错,但是故事情节有点没头脑,应该请个专业点的编剧,很多内容都是老套路,老爱国情节不怎么煽情。想吐槽的是最后狙击手殿后,没头没脑的就自爆了,好无语,本以为会躲到后面山上狙击拖时间。感觉编剧根本不懂战术,可惜了一部好片。
有个一个情节,推到墙碰到日军,这是致敬拯救大兵瑞恩吗?还有好多逻辑讲不通,半夜点火把前进,路上唱歌。狙击情节太简单,跟国外狙击题材差距太明显了。
唯一的一个男人。一辆卡车在毫无遮挡的大地上行驶,被狙击手锁定,被日军小队包围,一场惨烈的战斗结束,活下来一个男人,恰好是个关键人物,一个密码专家。
唯一的一个医生。我军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了一个炮楼里面的鬼子,最终恰好留下一个活口,恰好这个活口还是一个医生。
唯一一个女人,片子之中其实从头到尾只出现了两个女人,一个一开始就英勇牺牲了,另一个是个狙击手,消灭一个鬼子又消灭一个鬼子,最后成功撤退。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非常吸引我,双狙完美搭配,完成绝杀,开篇这一段就非常精彩,一个狙击手负责打爆轮胎,一个负责抢人头,配合的天衣无缝,成功把躲在车后方的日军给击杀。
电影开头就这么燃,看的我热血沸腾,甚至想去玩两把某个打枪的生存游戏,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大家懂的。
描写狙击手的电视剧电影作品有很多,但是《绝地狙杀》这部电影是唯一一部让我对狙击手产生兴趣,也是唯一一部让我觉得狙击手的重要性的一部作品。扯个题外话,在刚才提到的打枪生存游戏中,之前我都是喜欢用步枪之类的近战武器,但是看了这部电影,突然就想试试远处狙击的感觉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
说到狙击手,其实在之前是没有的,之前的最多是射手,而现代狙击手的起源,有记载的,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当时的美国民兵中,有一支由有经验的射手组成的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是有经验的射手,他们使用带有膛线的前装步枪(这种步枪被人们称作肯塔基步枪),以及用鹿皮包裹并浸泡在油中的铅弹在战场上对英军军官进行400米以上的远距离射杀。这些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都带有头套,所以人们称他们为“meskman”,而这个单词也成为了神枪手的代名词。后来,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北方军军官夏普少校也成立了一支类似的部队在战场游弋猎杀,而且屡建奇功。后来这些人就被称作“sharp shooter”。 而这个词是最早出现在英文字典中的狙击手代名词。
以最小的成本使敌军付出最大的代价,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对狙击手大加训练的根本目的。狙击手常常执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杀、巡逻狩猎、非硬性装备破坏、随队观察警戒及火力支援。 执行指定狙杀任务,可以是一名狙击手,也可以是2人小组,其中一人侦察,一人狙击。指定狙杀任务要求狙击手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枪支之外,弓箭、弩、刀也都是值得一试的利器。 狙击手还应当有近身搏斗、格杀的准备和技能。 巡逻狩猎要求狙击手主动而自由地伏击任何值得痛下杀手的目标。实战条件下,战场环境往往扑朔迷离,形势变化难以预测。由于情报所限,狙击手在无法接受明确狙杀任务的情况下,就可以以巡逻狩猎的方式,自主杀戮,以期收到奇效。这种任务常常是为了保证战场形势于我有利,即使巡逻狩猎失败,损失的也只是2名狙击手,可谓是本小利重的买卖。 狙击手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杀伤对方的人员,实际上他们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无法达到的战术作用。而在《绝地狙杀》中,就是双狙,可以说是配合完美,才让屏幕前的我们看到了精彩的狙杀场面。
网络大电影近日来呈现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一改观众心目中小成本、粗制滥造的陈旧印象。除了前段时间上映的灵幻僵尸片《九叔归来2:血棺湘僵》之外,刚刚上映没几天的抗战片《绝地狙杀》又迎来一波收视率。
该电影上演了一场以少战多的奇迹反杀,“传奇枪王”左英杰与天才女狙击手凌凤精妙配合,依靠着精准的枪法远距离将日军逐一狙杀,“团灭”日军小分队,是八路军猎人小队的灵魂人物。偶然得知他们二人救下的幸存者秦维洲,乃是军统顶尖密电码破译专家,且此人之前亦对我党地下组织造成过巨大破坏。
面对昔日的敌人,面对民族大义,双狙搭档临危受命,挑选一支精英小队将秦维洲护送至安全地带。护送队全员浴血奋战,穿越火线,一场生死狙杀一触即发。
看上去类似的故事内核其实在同时期上映的另一部电影《幸存者1937》中也得到了体现,而这部《绝地狙杀》能够在上映之后获得无数好评,主要还是离不开以下这些设定。
以小规模战役为切入点
网络影视作品尽管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普遍来讲还是制作和实现成本较低,无法达到一些恢弘巨制的特效和画面效果。在此现状之下,《绝地狙杀》选择了从小规模战役入手,这一切入点很好地切合网大小成本特色,在效果实现上面就不会有野心太大,而实力太弱的反差感,获得好评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护送密码破译专家显然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只是在各种的细节叙述上《绝地狙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这样可以和同类作品《幸存者1937》做出差异化。就像这部影片中,两位狙击手依托有利地形展开战斗的设定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如此情形可以适当地再添加一些。
群像视角真实而鲜活
尽管《绝地狙杀》是一部主要体现两位狙击手左英杰与凌凤的影片,但在剧中的小人物设定上也做到了力求真实鲜活。这就像几乎无差评的电视剧作品《觉醒年代》一样,尽管主要的人物拍摄落在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身上,但剧中对于郭心刚、穷苦难民等人的形象塑造也是立体化的,这些细微的刻画很能增加观众好感度。
《绝地狙杀》里面有两个娃娃兵,小八路乃是女主角凌凤的弟弟,一心想着打完仗和姐姐去大上海看看外面的世界。另一个是来到战场的小日本兵娃子健次郎,看见男主角左英杰的时候紧张到连枪栓都拉不开,尤其是发现炸药就在身边时也不知道快跑,傻傻地站在原地。两个娃娃兵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影片的层次感、多元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有着很好地珍惜和平生活的寓意。
细节把控严格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绝地狙杀》在战场情形的还原上还是用了心思的。且不论演员们的持枪姿势、面部表情控制等怎么样,就拿硝烟弥漫的环境营造来说,如临其境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恐怕这正是一部好影片的细节体现了。
剧情主体比较平坦,细节加持,再加上双狙流的亮点设置,《绝地狙杀》为小成本网剧做出高质量抗战片做出了表率。
没有历史依据吧,共军的武器也太强了。虽然本片算不上神剧,但是夸张的成分很重了。没有历史依据吧,共军的武器也太强了。虽然本片算不上神剧,但是夸张的成分很重了。没有历史依据吧,共军的武器也太强了。虽然本片算不上神剧,但是夸张的成分很重了。没有历史依据吧,共军的武器也太强了。虽然本片算不上神剧,但是夸张的成分很重了。没有历史依据吧,共军的武器也太强了。虽然本片算不上神剧,但是夸张的成分很重了。
网剧么,也就这样了
出乎意料的好看,剧情摄影配乐都非常精致,演技也自然,片尾字幕体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更令人信服,形神俱佳的抗日电影。
虽然很少,但还是刻画了一些战争的可悲和可怕。可以一看
战争片要拍好,是要烧大钱的。受限于制作成本,很多情节没有展开来,比如对两个狙击手的性格塑造太单薄了,对狙击手正面对决的场景刻画得太粗线条了,但本来应该是全片最抓人的部分。对八路军的感情戏拍得偷懒了,当然这不是一个网大能改变的,什么时候我们的八路军才能做到表演不靠吼,煽情不靠作肉盾?最奇怪的是,死个人就集体哭啼啼,奋不顾身冒头作无谓的牺牲,拜托,那是打仗,何况都42年了,我们的革命老兵已经久历战阵了。编剧导演们能不能把我们的英雄烈士们想象的理智一点。
剧情老套的一塌糊涂,但完成度还可以
这一个个的比特战队都厉害多了吧,八路军都这水准,早就把日本都给平了。可以神剧,是不是也靠谱点?号称狙击手,哪点体现出来狙击了?拿把枪一枪一个就叫狙击了?是不是全八路军的狙击子弹都给这两位了,随便打没完。
被抗日网剧打动了!
在国恨面前,家仇只能放第二,只有巨大的家国情怀,才能做到这一点。电影反映的一个抗战中的小事件,却能激发广大的爱国热情。
演技在线,道具也算不错了,剧情也完整、合理,细节方面不太严谨。作为网大,实在难得了!
简单的拯救大兵瑞恩的套路,拍成这样算是及格了吧。最后的仇人设定又必须拯救的设定,贯穿了整个故事线。
越来越认真了,真好,中国电影有希望了!和1937有何区别?都是在拯救密码破译专家!国民党好多专家啊!
感觉比春节档《狙击手》更写实更精彩更悲壮。军统密码专家秦维洲被日军狙击手+步兵追杀,八路军狙击二人组(传奇枪王左英杰与天才女狙击手凌凤)干掉日军救回,秦是女狙击手杀父仇人,但八路顾全大局,政委命令八路小队护送秦到安全地方。到了日军某一个月前刚修好的炮楼,日军伤寒,突袭拿下。小满牺牲,秦弹片击中,日本军医取弹片。先干掉一波日军(跑了一活口),随后炮兵来轰,狙击手上阵,反杀后,日军坦克来了。八路军不断牺牲。日军连自己人也杀……最终女狙击手和日本军医小津良平把秦送到渡口。秦回到后方,1943协助美军破获日军密码,美军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小津良平加入八路,战后定居中国。苏联歌曲《小路》《轻声呼唤你的名字》
还行。就是鬼子有点多。
影片一开始感觉还算不错,画质、镜头、细节都挺拍得挺好,但从端鬼子炮楼之后,就显出有勇无谋来了,剧情转向生硬地展示八路军战士顽强抗战,直至牺牲到只有一个人,才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这显得我们战士的头脑太简单了,一点机智都没有,白白地用躯体去抵挡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虽然很少,但还是刻画了一些战争的可悲和可怕。可以一看
网大来说,已经算不错。
纯情怀电影 军迷会很失望
真的说不敢恭维,电视剧编剧,五毛钱特效
制作上还是下了功夫,服装化妆也还算敬业,战斗场面也及格。就是每个人都是标签都是脸谱,你看不出一点除了他标签以外的属于人的东西。男女狙击手是咋滴?有爱情没有?也看不出来,看不出来,搞个女狙击手干嘛?然后当个狙击手就要跩跩的?怎么一点时代人物气息都没有?八路基层领导就要吵吵把火的,死个人就得死去活来的哭,不同归于尽就不是英雄人物,都嫉恶如仇,听见军统就要杀,听见对方说党国就骂,你自己还是党国第八路军吧?然后又都高风亮节,啥都能理解,啥都能豁出去,啥都能深明大义。。。每个标签的背后,结果都是铁定的,挣扎的都特别假,拿枪对自己同志的一定不敢开,前进路上中几弹的一定死不了,不管是掷弹筒还是手榴弹关键时候一炸都是大剂量致死武器。有一个亮点,楼下评论也提到了就是那个日本新兵。最后眼中的犹豫,甚至还有善良
各方面都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