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阿飞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来,世界上某处存在一个类似乌托邦的城市,人们唤它为——全知城。
全知城里,随处可见一条标语:
“生活无恐惧”。
这看似天方夜谭。
但他们确实做到了。
5年,4起凶杀案。
如此低的犯罪率足以让警察丢了饭碗。
当初30万的警备力如今已缩减不到300人。
能够做到这一点,全凭全知城有一个秘密武器——全知系统。
这个系统由全知公司研发,它会给城中每个人安排一个形似飞虫的机器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吃饭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甚至是为爱鼓掌的时候。
随时随地,一只“飞行眼睛”都在盯着你,分析你。
大到杀人抢劫,小到乱扔垃圾。
任何犯罪行为一旦被机器人捕捉到,就会被公之于众。
随后录入档案系统,成为你的人生污点。
哪怕你小时候顽皮,拿炮仗炸了学校的粪坑,一样要被处罚。
私人财产破坏罪会伴你一生,以后想找工作也难了。
如此高效的监控系统,虽然避免了罪案的发生,但这也就意味着隐私的暴露。
如此大规模地侵犯隐私权,人们怎么就接受了呢?
因为全知公司做了一个保证:
人类不会去查看任何监控视频,这些监控全部由电脑分析。
既然不相信人类,冰冷又理性的机器总信得过吧。
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生活安全,也不用担心有人窥探自己的生活。
于是,大家都举手同意了。
从此以后,生活变得简单自在了。
大家出门都不锁门,不锁车,安全被认定为理所应当的事。
所有人都无比忠诚地相信这套系统,包括妮娜。
妮娜,一名程序媛。
女承父业,进了全知公司。
因为父亲毕生效力全知公司,再加上她自己酷爱编程,而全知公司又是顶级科技公司。
妮娜对于公司的忠诚自然不言而喻。
只不过,父亲的死浇灭了她所有热情。
看着倒在血泊的父亲,她无法相信,号称能监控一切的全知系统竟从未感知到异常。
随后而来的警察也表现的极不专业。
他们向妮娜和哥哥问话,可话里话外全部指向自杀,自动排除了他杀可能。
“自杀怎么会背后中枪呢?”
面对兄妹俩的诘问,警察回答不上来,也不想回答。
因为相较于倒在地上尸体,他们更相信全知系统。
哪怕一切都说不通。
处理完凶案现场后,妮娜和哥哥被警察告知必须要保密。
同时,妮娜也收到了全知公司的“封口”命令。
兄妹俩不甘心父亲死于非命,于是开始偷偷调查。
后来,俩人的发现均证明了这场凶案的不同寻常。
妮娜发现父亲的银行账号被莫名冻结,账单显示父亲定期会给一个人汇一笔巨款。
而这个人没有感谢,反而给父亲发过几封威胁邮件。
难道是金钱纠纷?
另一边,哥哥去市政府讨要父亲的死亡证明。
工作人员不断搪塞他,最后的证明书上只承认自然死亡。
难道是权利阴谋?
一点点调查,一次次追踪,每靠近真相一步都会让兄妹俩的世界崩塌一分。
一方面是因为复杂的案子让真相愈加迷离。
另一方面,他们其实同那警察一样,还是无法相信全知系统的不完美。
也难怪,毕竟他们是在监视环境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早已习惯被监视,享受被操控,在全知系统打造的真空环境下生活。
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理所应当的完美,理所应当的安全。
直到父亲的死告诉兄妹,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安全。
可以想见,俩人每一次的追查就是将自己硬生生地剥离出舒适区。
哥哥跑出城,想找地下杀手打听真相,却被暴力吓软了腿。
他从未见到过暴力,自然也不会反抗。
最后,只能跪在地上无助地求饶。
几十年来,强大的全知系统滋养出了城中人的懦弱,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冷漠。
在犯罪规则愈加严密的城中,城中人早已失去了共情的能力。
他们对主电脑形成宗教式的崇拜。
决然放弃了纸和笔,自愿被科技驯服。
如果你犯罪了,没有辩解的环节,也没有据理力争的机会。
因为他们只认定结果,不接受过程。
至于罪犯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作出偏激行为?
不管。
这个犯罪行为说明了什么?
不重要。
家庭妇女被丈夫长期语言羞辱,忍无可忍下用刀刺伤了丈夫,那就判刑。
员工被老板长期精神打压,一时之怒下砸了老板的车,那就罚款。
没有人去在意精神暴力,没有人关心心理世界。
所以,后来看到全知公司高管跑到城外对无辜的流浪汉发泄暴力时,没有人会感到意外。
我们深知,那些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兽性从不会被驯化。
它只会在合适的环境下畸变,爆炸。
就如,监狱里的那位老者说的那般:
全知系统所设立的原则只对两种人有用——有选择的人,还不够绝望的人。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那怎么办?
洗脑。
就如乔治·奥威尔《1984》里老大哥喊口号一样(“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全知系统在城市中随处张贴“生活无恐惧”、“隐私和安全是可以共生”的标语。
他们向市民持续不断地灌输一种观念。
自然而然,人们会下意识地认同全知,不会觉得有任何问题。
他们甚至觉得任何质疑这种理论的念头才是最可怕的。
哪怕在旁观者来看,这套世界的逻辑不堪一击。
父亲的死让妮娜惊醒,明白了全知城的荒诞。
全知所允诺的安全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而这个世界到底是何种模样,妮娜决定亲自去看看。
她要闯进主电脑控制,查清父亲死因真相。
那是全知的心脏,也是全知城的潘多拉魔盒。
而作为一个常年霸占城市公共安全预算的科技巨头,说全知一手遮天毫不为过。
掌控全城人信息的主电脑怎可能轻易让外人进入?
多年修炼的“霹雳手段”也让他们屡屡得胜。
妮娜想要夺回自己知情权、隐私权,简直比登天还难。
妮娜的这个困境,想必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毕竟,与科技巨头对峙需要承担太多的压力。
就好比你想投诉某公司,可到头来你发现自己用的投诉软件都是这家公司的。
讽刺不?
投诉裁判,可审理不公还是这个裁判。
美剧《硅谷》就曾借角色之口对科技巨头的垄断表现出极其消极的态度:
“没有人能赢得了它们,它们跟踪我们的每一步,监控我们生活的每一刻,还利用我们的数据获利。”
这一切是怎么走到现在的?
或许是我们享受生活的便利时,第一次轻易让渡了自己隐私的时候。
或许是我们感受到了侵犯时,却无动于衷的时候……
每一个看起来“不值一提”的瞬间,造就了现在的一切。
就如《透明社会》一书中写到的那样:
“失去了隐私的地球正在发展成一个全景监狱,没有围墙将里外隔开来。在透明社会里,人们自愿地将自己交付给全景注视,这里的囚犯既是受害者,也是作案者。”
不可否认,科技巨变让我们的生活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上支付、直播购物、社交媒体……
科技让我们的交流方式、消费行为变得高效便捷。
与此同时,3D打印技术正在走进医学领域,太空火箭也在远征宇宙荒芜……
科技在重塑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就拿跟大家息息相关、最近因疫情而生健康码来说。 它的出现让我们切实体验了一把科技的便利。 通过健康码医疗机构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追踪溯源,对感染人群进行分类,进而避免疫情大规模的扩散的可能。 此次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健康码追踪技术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健康码机制在此次防控疫情中功不可没。
但焦虑也随之而来。 这种特殊时期建立于公民隐私的机制以后是否会常态化? 科技狂潮掀起的时候,公民隐私权还是否还在? 于是乎,我们看着《全知》中妮娜每一次对隐私权的反思,对知情权的争取都仿若凌迟。 科技保障?还是隐私自由? 现实与认知的博弈,让每个人时刻处于纠结的境地。
我们看着全知城居民单纯地相信隐私安全,顺从地执行社会规则。 看社会如疾奔的马车冲向前,为极速前进而感到兴奋。 可彼时的众人都忘记了自己也在车上,随时可能被甩下,然后被铁蹄踏碎。 在棱镜门、Facebook泄漏用户数据……诸多隐私泄漏问题发生的现在。 每个话题新闻发酵之后,永远都会适时地出现“为了安全,你愿意牺牲掉你的隐私吗?”这样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个选择。 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文/阿飞
1、老妇一开始无条件支持女主其实我就猜到结局了,太硬;
2、主板丢了这么久,都没人发现?!
3、磁盘清理日清理人员名单这么疏漏?!这么容易就混进去了?!
4、行为模式学习这个一开始还说的过去,但是人家在钻你的附加法律电脑耶,也识别为正常行为?!
------------------以下为猜测行为--------------
1、第二季应该前同事自慰女会和女主里应外合打垮老妇;也可能发现女主删除代码而反目成仇
2、女主的主管男每周都要出城揍人没交代清楚,第二季应该会交代
3、女主炮友男应该在第二季去香港,没他的事了,就算有也是客串下,毕竟他在正义和爱情之间游走。
Netflix又挖坑,反乌托邦系列。
未来,每个人24h被微型无人机监控,从生理指标到行为模式,人类活动乃至法律执行都依赖于量子计算机。如此智能的“全知”系统必然成为潘多拉魔盒……
现在计算机硬件相关技术发展很快,“摩尔定律”、“麦特卡尔夫定律”已成事实,好在数据体量是几何级增长(2020年仅中国的数据总量会达到80亿TB),是硬件增速的10倍。但总有存储、算法、带宽指标超过数据增量的一天,那时,每人头顶是否全天候环绕着一个微型无人机就不得而知了……
本剧剧情虽然是反乌托邦套路,但也有新意;节奏、镜头、色彩、构图都很有Netflix风格,细节到位;女主角也耐看,演技合格,而且很酷。
期待填坑,给个四星吧,推荐一看,毕竟就4个小时嘛……
天天都是反乌托邦,幻想有人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拜托,根本没人care你们这群鬼子好吗??就算真的有人一直监视你们,也只会让整个世界更安全,至少能减少很多枪击、贩毒、性侵案好吗!!
结果呢??就算有这么强大的监视网,犯罪、杀人什么的还是一点没减少
那劳民伤财、浪费这么多技术力量、网速、宏运算、存储系统到底图一什么??你们把这技术用在造福人类上好不好??改善一下底层人民实际生活难题好不好??
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种“受害者”思维,好好的,正经的想想实事儿??
个人隐私怎么保护。现今所有人都不离开智能科技,大企业掌握着个人的全部信息,数据被分析处理,怎么利用全靠自律。n年后所有数据都被人工智能监管处理,这样的社会真的是利于人类的吗?
我们已然处于蛛网之中,看不见方寸之外的世界。
poi的machine是有此类思考的开始,从没个方面来看,技术进步带来的都有有利的东西,可技术的伤害也随着科技不断攀升而雪球般成长,对环境、对健康、对生活方式等等。最难以判断的是技术的方向是有益人类的吗?可能只有等到毁灭的那天才会发觉吧。
主角美
设定新颖
无条件相信政客还有黑帮下水道杀人等等还是有些无法接受。感觉这剧偏向娱乐,不够硬核。
居然还要凑字数才能发表。。。新奇的设定,美丽的女主,床 戏,这剧应该是很商业化了。而且整部剧只是在说一件事,未来公民的数据被系统收集起来,由人工智(蠢)能分析,机器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因此我看到这部剧体现地还有待改进。希望下一季有更好的表现。
让我想起了《心理测量者》,国际友好手势YYDS!
呃……号称安全的地方各种低级的不安全
题材不错,就是有个问题:这么先进的监控装置,连人的心跳都能监控,这么一个大活人没了心跳居然是等女儿回家自己发现的?
*一开始还觉得奇怪 巴西的剧为啥讲英语 然后看嘴型不大对 应该是角色说的当地语言然后后期配音为英文的吧?*自由与安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好像两者处于对立面 必须其中一个做出妥协和让步 两者不可能存在于各占50%的平衡之中*by the way女主很漂亮呀 穿衣服也很俏皮通勤风*这部剧节奏挺快的*这部剧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未来世界的想象蓝图吧*结尾有点虎头虎尾的感觉*看似会有第二季*网飞让合作遍布全世界😂不过也是一种创意喇
有一种很诡异的感觉,故事不太差,环境设定为一个全监控城也很好,就是感觉编剧很稚嫩,表演也很稚嫩,有时候很有点儿过家家的感觉,不成熟,探讨的内容也浅尝辄止,人设也一般。
阴谋太容易看破。不过一切交给机器,没人来监督也是胆大。
不大行。构建的全监控反乌托邦也是陈词滥调,作为线索的案件也是老一套,六集只展开了个基本设定。构建在设定上的思考太浅太轻,一看编剧就是年青一代,没遭受过社会的毒打那种。
除了男主长在了我的审美盲肠上以外,还是很不错的
一切交给系统来处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i4y1s7HF全城监控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a4y1e7GE
网飞现在像是一个大舞台,把咱球各处的文化新鲜事集聚到一处,整合成不同的形式。你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一种种transnational-collaborative genre,而且是indigenous cultural trending—这个地方的文化界(泛指)喜欢什么类型,什么元素,乃至喜欢什么本土/外国音乐。所谓网飞大舞台,有活你就来
很有趣的探讨,一个黑镜式的主题···
妹子漂亮兄弟怂,父亲被杀疑点重。披荆斩棘揭真相,智斗漫天小飞虫。
语速适中。女主的穿搭太棒了。
应该要出第二季
终于出条目了,意外还不错,女主像水原希子。
女程序员的反击,又叫寻找监控视频。未来设定,人处于智能系统24小时的监控之下,以预防犯罪、逮捕现行犯,这一措施的基础是一切由电脑处理,人是不能看监控的。女程序员父亲被害,但系统没有抓到凶手,当局为掩盖漏洞不承认谋杀发生。于是女程序员开始自己的调查。最后的阴谋略简单,并留待续集,但过程还是很好看的。女主,妹妹头,大胸大屁股,很显眼。
安全和隐私当然是一把双刃剑。另外,女主角是怎么做到人瘦胸大的?
主线是调查父亲的死亡真相,实际上却大都是女主在表演斗争智能机器的N种方法,包括发现漏洞,驯化等等。设定其实还可以,但是展开太慢了,有太多可以被省掉的线,BOSS也巨好猜,甚至因此给我一种女主除了编程厉害也没有太聪明的感觉。。以及周围人也都。。倒是闺蜜的线里有点点追寻自我的感觉还挺有趣的,只是也没啥深入,所以其实整体思考性也没多少。总结就是一般般,倍速刷完的。
机器监控一切无孔不入但总有漏洞 其实是一场人类和机械的对抗
全知公司的无知程度堪比囧雪诺,主电脑也是半个人工智障,女主角换个地方钻墙就懵逼了,活该被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