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气氛,节奏 镜头 片段之间的喘息和联系都恰到好处
用一种平静又调皮的故事性去记录一种故事/生活,画面在丛林里平静翠绿,有人物关系和商业的地方鲜亮
镜头介入/远观 很有趣
有时候你能感到是物体的感官/视角
有镜头是狗狗视野 有的固住在场景旁边,一双观察的小眼睛
有一些很妙的瞬间
拍丛林和老人的时候 觉得自己就在后面看着这个画面(或许这就是好纪录片?)
狗子甩头也太灵动可爱了
5万欧卖孩子那段还蛮 有被触动到一阵酥麻
狗子对他们来说是家人陪伴呀 利益往后放
且不说多真多假,电影表达很到位,是平淡说出来的,不是粗糙的刻意强调
敲架子鼓蛮传神的 小镇的平静戏剧和荒诞
西装革履领导人吃松露背景音放超大声的歌剧,挺搞笑的,我觉得导演这个人挺搞笑,好玩
87岁的夫妻犟嘴 “万一生活才刚刚开始呢?”
松露商人和女儿去餐馆点松露也很妙“有钱赚没时间享受” 就铺陈了一些 松露跟大家的关系
我觉得能再补一个松露本露的视角就圆满,oh或许大家都来凑近闻的那里,是松露在感受呢
末了
演职员
The dogs
一共五六位的狗狗大名
太可爱啦
✍🏼20210921北影节 cbd万达
正如戏剧的发生要有原始动机一样,白松露是纪录片《松露猎人》的题眼。这一题材,就国内观众的接受度而言不算讨喜,白松露作为西餐的上等佐料,国内并无切实的使用语境;与此同时,受电影媒介特性的影响,观众亦无法身临其近白松露的真实气味,某种程度上也弱化了白松露的叙事功能。但在这部84分钟的小体量纪录片中,借助导演对素材精巧的组接,观众依旧能从中感悟到创作者的一些思考。
松露与鱼子酱、鹅肝被欧洲人称为“世界三大珍肴”,由于无法人工培育,松露每年的产量极少。“揭示”作为纪录片的重要属性之一,如何获得珍贵的白松露则成为主要的叙事动力。在呈现其苛刻的生长环境中,导演特地安排了两次非叙事性的“狗眼视角”(Dog POV shot),以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去真切体会丛林深处猎人挖掘白松露的艰辛,和使用的关键性“工具”——狗。在狗的主观镜头中,观众可以跟随它的上蹿下跳和漫无目的视线体验在丛林深处的找寻过程。人类视觉的极限在银幕前得以放大,但导演始终明白,这种形式大过叙事功用的影像技巧只可用以点睛,无法贯穿全片。
脱胎于用纪录片形式去记录无限真实的影像表达,观众很容易就能发现导演在剪辑中的“刻意”与“精心”。我们有感于游走在猎人和食客的买方中介充满戏剧性的对话、在会场用极富仪式感的形式展示高品质白松露;也感叹于食客在品尝“得来不易”的白松露热奶酪煎蛋时无限外放的歌剧背景音效,听出与丛林深处的鸟鸣虫声二者在有关阶层隐喻的弦外之音。无可厚非,这些伪记录的情节编排,能更为有效的服务于导演整体想要表达的主旨核心,即在愈发现代化的所谓的高品质生活中,对于原生态生活的回归与想象。
跟随几组老人的情节段落,观众可以看到更为广阔又细密的生活洞察:为狗洗礼、过生日、洗澡、治病……影片用大篇幅呈现了老人与狗亲近大自然的情节,导演无意对人类的贪婪做出明确的道德评判,包括一个坐在打字机前的老人在镜头前试图控诉都是浅尝辄止;对于狗被恶性竞争者制造的毒饵毒死也未深入探讨予以呈现。
在流动的日常生活的呈现中,观众跟随这群老人们一起对时间的感知力产生顿感,看卡尔洛一家洗西红柿、倾倒葡萄、削马丹梨的果皮。松露于他们而言,似乎只是用以维持日常生存的谋生途径之一:“我喜欢挖到松露的感觉” “猫头鹰的叫声只能在森林里听到”。正如87岁的松露猎人用调皮的语调反诘妻子“万一生活才刚开始呢”一样,影片的结尾处,老人用蹒跚的步态跳窗与爱犬出逃森林深处,更像是导演对抗现代化进程的一次浪漫且温情的尝试。
北影节,CBD万达,2021中秋假期的晚上,被一个凌晨翻窗出门的老人感动。
被毒死一只狗狗的架子鼓老猎人、
憎恶商业和贪婪的长发老猎人、
把狗狗Birba当作孩子的独居老猎人、
不让夜里上山但是想听猫头鹰叫的“妻管严”老猎人,
有特点又可爱的四位老人的故事线都有着自己的叙事任务和人生选择。
辅以掮客、商人、客人等视角的诠释,对了,还有“狗狗视角”~
演绎了一些松露人生,有各种角度的思考。
但我观影时思考最多的,还是散场后怎么去和第三排的那个身高一米九的哥哥要微信,比如跟他说你是一个人来看纪录电影吗好难得啊如果是因为喜欢电影的话我周六还有多一张北影节孤独的嫌疑人的票可以约你一起看吗?
可惜他看完后走的太快追出去没有找到人。sigh…电影开场前在电梯厅门口邂逅时注意到了他的视线,是一米九的男生和一米八的女生之间的默契吗🙈但其实连脸都没有看清,不知道为什么有种想要查监控找到他的冲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也许你会来看豆瓣吗,想和你说一句中秋快乐🎑
昨天看那个≪松露猎人≫看得很好奇,这片子某种程度可以说和那个已经死了的加拿大超级帅哥导演拍的≪Sharkwater≫遥相呼应。不过似乎立场不同 —— 鲨鱼一片是站在环保的立场上、单纯地骂“Chinese mafia"的鱼翅文化(其实本来鱼翅也是广东佬香港人南洋华侨吹捧出来的东西,笼统说它代表“中式”饮食文化一部门实在谈不上,虽然我十分赞成禁鱼翅,因为除了非常破坏生态圈外真的实在没任何好吃的),而松露这一张似乎是对欧洲人的松露文化直至他们那些truffle mafia竟然是赞许欣赏的意思? 这盘“黑松露蘑菇意粉”端上来,嗅了几下,没闻到传说中的某种雄性动物汁液的味道。尝了几叉子,也品不出来什么秘境的香气。大概是因为他家放得很少或者没放,说到底还是因为我没钱去吃放在铸铁锅煎的太阳蛋上成片成块的松露,所以品不出金钱的芬芳。
2020 Tiff 我挑的最后一张片子。
近几年,圣丹斯风格的纪录片大行其道,这种打破纪录片和虚构剧情片界线的创作方式在《蜂蜜之地》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当年为影片横扫颁奖礼。现在又有一部类似的纪录片登场,同样是在广州纪录片电影节上展映,近日有机会到电影院一睹芳容。 这部《松露猎人》将镜头瞄准了意大利北部山区,几位年逾七、八旬的猎人带着狗狗在他们秘密地盘上寻找稀有的白松露——这种当今世上最昂贵的食材。他们衰老的身影和有趣的故事在这个日记体的记录叙事里徐徐展开。这个题材恰好与去年另一部由尼古拉斯·凯奇的《猪》有不少重合,同样通过挖掘松露猎人的故事,去展示高档饮食行业中食物链的来源,以及商人和餐馆对食材供应者的剥削状况。只不过《猪》是虚构剧情片,而这部是纪录片。
本来这是一个出色的题材,不过在两位导演的处理下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也许是过于依赖“圣丹斯风格”,在过度摆拍与重现生活的镜头里,作品渐渐流失了纪录片该有的真实感和节奏感。导演对摄影构图、灯光和配乐相当讲究,由此酝酿出一种精致和高雅的氛围,有点像是加了多重滤镜的画面,似乎无意中稍微偏离了这几位松露猎人的真实形象。不过,人物自身的魅力依然生动有趣:面对打字机自言自语的长发老人、不听老婆劝导坚持夜间去找松露的男人、终身未娶和狗狗相依为命的老猎人…… 这项挖掘松露的活动在现代人看来也许有点过时,尤其是他们对挖掘松露的秘诀守口如瓶,更令这种传统手艺有面临失传的危险。不过,影片的重点并不在于刻画他们挖掘松露的过程,尽管有几段情节,导演在狗狗身上绑着摄影机,营造急促晃动的动物视角,提升了趣味性。影片的落脚点在于老人与狗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养宠物的朋友一定对人狗同框的互动画面喜爱不已。导演成功地透过这种亲密互动关系,刻画出老人们的孤独,这个才是影片最令我感触之处,甚至不经意地将触角伸向了老年人精神空虚、缺乏关怀的社会问题探讨,尽管这一点并不是影片重点讨论的部分。
看的英字生肉,觉得老人很孤独,但也许只是我贸然的同情。
画面构图帧帧名画(狗头摄像机除外2333
看头三个镜头觉得牛逼坏了,再往后看就很没劲,成片讲的东西比预告多不了多少,考究的构图反显得匠气,每场戏安排都太精确,没有暧昧的空间,失去灵动的可能,尤其全固定镜头就很像搭好了台子指派人上去演一出。带在狗头上的运动镜头更可怕,头晕晕。
#8th金红棉。纪录片节到现在最爱的一部!每一个镜头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是构图、光线还是配乐都如此优美,有时候甚至像阿基的电影。松露猎人与狗之间的感情也好动人,他们根本不在意松露,他们在意的是如何能够狗狗相处更多、如何能更亲近大自然。纯粹、美好!
#57th金马06:无独有偶,暑假在中间看了一个展,里面有件影像装置也是艺术家把镜头拴在狗狗身上的POV,通过双屏幕来展现中缅边境农人的生活处境。回到《松露猎人》本身,依然是一部视听精美的赞美诗电影。当你找到合适的、有张力的被拍摄对象时,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神似圣耶稣却每天义愤填膺骂骂咧咧退休的老人,不顾老婆告诫半夜偷跑去山林的老人,每日用餐时和狗狗女儿对话想给她找个妈妈的老人。如果你再树立一个“好”的对立面,即,暴利贪婪的松露中间商和享用松露的上层阶级。或许,这就成功惹。住在城市里坐在影院中的观众,永远会热爱他们去不到的这种诗和远方,然后不忘在内心啐一口奢靡享乐之风后,出门找一家店尝尝松露的滋味。
采摘传统的意义可以对比导演前作The Last Race (2018)中走向衰落的赛车,但以美国人身份去拍摄一部意大利语电影…看上去像蜂蜜之地(Honeyland, 2019)灵感而来的类比创作,两者间区别也是显而易见,蜂蜜关联着自然的力量、人的命运,松露猎人中仅有第一视角下车手般的参与者
又一部艺术片质感的纪录片,虽然有布景和摆拍的操作,但是呈现出来还是自然和舒适的,特别还营造了戏剧性的对比。夸张的产业链末端,朴实的产业链源头。爷爷和狗,这样传统的松露猎人,已经开始像松露本身一样稀缺了。
3.5 艺术感极高的纪录片,故事原始又有趣,为人们张开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寻找松露之旅,也让人看到很多这个过程背后的不堪和心酸。
松露之诗,看完我也幻想自己闻到了白松露的大蒜余香。就算中间商赚巨额差价,也有松露老猎人好喜欢自己的工作,和牧师说自己下辈子还想继续做,还有不管老婆反对半夜偷偷翻墙和狗狗去森林探险寻宝,顺便和大自然说悄悄话。
刚开始镜头设计的还挺抓人的,但是越往后越有点看不进去,能感觉到是个好题材,但是几条线穿插的还是杂乱了些。
狗生吃不起啊20220115@广州2021第八届金红棉纪录片节通宵马拉松放映第二场
想起了舌尖里的松茸,都是高端的食材,供应总统,也会和邻居争论领地,与狗为伴,与山林相依,想起了另一部立意很高的《四次》里的那个牧羊人。但是四次是意大利南部,这部是意大利北部,为我的老年隐居生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HANDJOB-RARBG】
戛纳入围影片,松露版《蜂蜜之地》,纪录片剧情片界限模糊。
真的是很像剧情片的纪录片,轻松愉快,老人们在大自然中与狗一起寻找松露,回到家后用松露换来的钱去享受生活,敲敲鼓唱唱歌,生活是那么单纯快乐,可惜这种纯粹的乐趣并没有通过层层交易传达到食客那里,虽然他们在交易链顶端的人,但是那一口松露吃到嘴里也带来不了一丝微笑,所以松露是什么呢?也许是卖4500欧的大蒜味儿蘑菇。
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拍摄很漂亮,镜头考究,灯光考究,这就是为什么我一时分不清这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片中几处doggie POV shot非常有意思。导演试图揭露一个松露高价的市场里,处在最底层的松露挖掘者们,用老人与狗的和谐关系反映出松露繁荣市场中蔓延的贪婪与欲望。全片其实节奏有些慢,真的无法给出评分。Sundance2020
同样是有关“自然的馈赠”的故事,拍出来的效果真的不知道高到哪去了。第一次感叹如果电影能记录气味该多好,可惜现在手边哪怕连一瓶松露油都没有,只能凭着记忆想象了。也得亏意大利现在禁掉了用母猪发掘松露,不然也不会拍出像老头和狗狗们这样可爱的关系。也再次证明了传统的价值在当下仍然值得珍惜
看完才发现我想看的是《如果蘑菇会说话》
#金红棉影展 2022#
#11th BJIFF# 2020圣丹斯世界纪录片单元→戛纳2020片单。视觉执行挺棒的,各种画意摄影都挺好看。准确说这应该是部docudrama,人物戏有点过,导致编排感和搬演感也太强了些……比较成功的构思是揭示了松露的供销链,但片子立意实在太过时了,又是“好时代过去了老规矩都不在了”这种被说了一万遍的道理。另外本片有几个段落是真·狗pro(摄影机架在狗头上,狗鼻子偶尔会露出来哈哈哈),看了这个之后FIRST那部《一个人的葬礼》的伪·狗视点的问题就更明显了……
#11th北影节#第三部#5/10。有点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节电影。片名有点以偏概全了,其实可以概括为“人与自然&老人与狗&松露猎人&松露商人”。影片最有意思的可能是狗持摄影,是真滴晃!其它的话,大量依靠对白和独白来输出信息,再配上明显有问题的字幕,真的是给看吐了。如果再算上其它大大小小的问题,可能是我参加北影节以来观影氛围最差的一次了。哦,对了,这片还有个优点,就是时长短。😛😛😛本来还想夸夸画面美,但是很多地方景深都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