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星为满分) 亲爱的阿涅斯·瓦尔达。她是一位伟大的导演,一个美丽、可爱、睿智的女人。她不仅拍了法国新浪潮首批电影的其中几部。不仅是雅克·德米的女神。不仅是著名的摄影师兼装置艺术家。不仅执导了热拉尔·德帕迪约、菲利普·努瓦雷以及哈里森·福特的第一部电影。不仅在成为出色的故事片导演后,展示了作为纪录片导演的同样天赋。不仅自50年代以来,一直住在曾被摧毁的巴黎庭院两侧的房间。 她不仅如此,因为她最大的成就是她的人生本身。在《阿涅斯的海滩》的第一个镜头中,她在海滩上朝我们走来,形容自己是“一个小老太太,快乐且丰满。”好吧,她不高。但不知为何她并不老。她在80岁时拍了这部电影,而她看上去和1967年的她非常相似,当时她带着一部电影来到了芝加哥电影节。或像1976年在戛纳时的她,那晚我与她、雅克还有保利娜·凯尔共进晚餐。或像1988年在蒙特利尔时的她。或像1990年在巴黎庭院时的她,那天阳光明媚,我们三人共进午餐。又或像2005年在戛纳当评委时的她。 她那亮丽的头发仍衬托着她的脸庞。她的眼神仍充满着快乐和好奇。她仍充满着活力,在《阿涅斯的海滩》中,你会看到她在海滩上调试涉及镜子的镜头,或操作她自己的摄影机,或独自沿着塞纳河,在她最喜欢的新桥下航行。她为我们带来了我所见过的最富有诗意的镜头,镜头中两位老渔民看着银幕上的自己,当她第一次拍摄他们时他们还很年轻。是的,银幕和16毫米放映机被装在一辆旧手推车上,他们推着它穿过村庄夜晚的街道。 运气好的话,你应该已经看过她的故事片了,例如《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或《天涯沦落女》,或《创造物》,或《一个唱,一个不唱》,或《功夫大师》。还有她的纪录片,例如在她住的那条街上拍摄的《达盖尔街风情》,或同情拾荒者的《拾穗者》,或关于德米人生的《南特的雅克·德米》。 但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瓦尔达的电影,那么最好从《阿涅斯的海滩》开始。你不必了解关于她作品的一切。她从不会解释太多,但总能把事情说清楚。她拍这部电影时,没有把她的人生当作传记,而是把它当作朋友们的珍贵回忆。 虽然这部电影是关于她的一生,但这不是自传。她在电影结尾说:“我活着,我记得。”这部电影是她的记忆,被她电影中的片段所唤起,拜访了她拍摄过的地点和人物。但这听起来太简单了。这部电影是一首诗、一首歌、一场庆典。尽管她非常健康,但她也必须承认自己时日无多,且一生无悔。她对来世没有任何想法,她只有一个遗憾:雅克没能按计划和她一起走完这趟旅程。这是一部伟大、充满爱、振奋人心的电影。它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充实人生。 如果她只当摄影师,那么凭借她在中国、古巴、欧洲和美国的作品,她将会是一名伟大的摄影师。作为一名装置艺术家,她建造了“电影屋”,通过把大量胶片挂在框架上,让阳光穿透它们,勾勒出空间的轮廓。她站在这个空间里,阳光在她身上闪烁着,她说,“我一生都活在电影里。”如果这对你来说太理论化了,你可以细想一下她关于土豆的装置,瓦尔达自己作为广告,打扮成土豆走在人行道上。 她怀疑自己到25岁时只看过10部电影,那年她拍了她的第一部电影《短岬村》。她再次拜访的正是这部电影中的渔夫。“我曾以为给照片加上声音,那就是电影了。”她接着说她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她没有理论,也从不渴望任何理论。她凭感觉拍摄,甚至在第一部作品中大胆地结合了两条故事线。 IMDb用户的一条非常有用的评论将《短岬村》的构图与伯格曼的作了比较。它由伟大的演员菲利普·努瓦雷主演,这是他的第一个角色。它要早于戈达尔、特吕弗、夏布洛尔、德米、里维特和雷乃的第一部电影,可以说它是新浪潮的创始电影,除非算上梅尔维尔。也许这就是瓦尔达被称为新浪潮教母的原因。 她在1954至1961年间拍了5部短片,之后便开始拍《五至七时的克莱奥》,这是她第一部获得广泛关注的故事片。她的朋友戈达尔已凭借有时会被称为第一部新浪潮电影的《筋疲力尽》大获成功。他的制作人让他推荐“像他一样”、可以制作低成本黑白电影、且可以开拓同样的市场的导演。他推荐了瓦尔达。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这部电影的名字是指法国已婚人士与他们的情人见面的午后时光,但克莱奥不仅是情人。她是一名担心自己会死于癌症的歌手,我们跟着她消磨时间,等待体检的结果。这部电影在真实的街道上、在真实的商店里,和真实的人一起拍摄克莱奥,这种方式获得了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瓦尔达没有用手持式纪录片风格,而是用优雅的构图和剪辑,展现了她作为摄影师的创作背景。 我第一次认识她的时候是在我1967年第一次参加芝加哥电影节的时候,那时她放映了纪录片《杨科叔叔》。讲述的是一个住在旧金山船屋里的画家。我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她把杨科和他的人生拍得如此生动。他并不被视为一个角色,而是一个创造了并过着自己想要的人生的人。 我不会把我看过的瓦尔达的电影都过一遍;但有几部是我必须提及的。《达盖尔街风情》(1967)是在她自家门前拍摄的。她住在蒙帕纳斯的达盖尔街。为制作她富有魅力和同情心的纪录片,瓦尔达只拍摄了她的邻居。在70年代,他们是小店主和小商人。而在今天,这恐怕是时髦的,这部电影保留了早期的巴黎。那有面包师和他的妻子。有切牛排技术娴熟的屠夫。有手风琴演奏者,有洗衣女工,还有一对最令人难忘的年迈夫妇,他们经营着一家出售香水和纽扣的商店。香水和纽扣?是的,老人说。他自己调制香水。而如果有客人碰巧还需要纽扣的话——瞧!这有。 在《阿涅斯的海滩》中,瓦尔达解释说她答应过邻居要用自己的电力为摄影机和灯光供电。她通过将90米的电缆穿过门上的邮件槽来完成供电。那是她的脐带。她拍摄的每个人都在90米以内。难道你知道了这条电缆后(在《达盖尔街风情》中从未提及)不会觉得有必要去看看这部电影吗? 对于瓦尔达来说,电影一直是家业。德米最著名的当然是得过戛纳金棕榈的音乐片《瑟堡的雨伞》。瓦尔达的《天涯沦落女》得过威尼斯金狮奖。他们在需要时会相互支持,但对彼此的作品会保持“尊重”的距离。最后他们来了次伟大的合作,当德米写下他的童年记忆时,瓦尔达说:“雅克,你想让我把这些拍成电影吗?”德米说是的,于是瓦尔达当天就立即开始了。 瓦尔达号召了朋友和合作者们,在德米的陪伴下开始了拍摄,每个人都意识到他时日无多了。这是部历史题材作品,演员饰演年轻时的德米以及其他人。《南特的雅克·德米》在德米去世前几天完成了。瓦尔达如此迅速地开始工作,一定有她自己的原因;直到生命尽头,德米都被需要着。消极地等待死亡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比这能更好地印证赫尔佐格的誓言了——如果他知道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他将开始拍下一部电影。 瓦尔达经常会和孩子们一起工作。罗莎莉曾是她母亲的演员和服装设计师。马修是一位出演过46部电影的演员,但他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是在《功夫大师》中,瓦尔达大胆地平衡了一个14岁男孩与他朋友的母亲(简·伯金 饰)之间不确定的风流韵事。瓦尔达与伯金合作写的这个故事听起来并不可取。但它惊人地温柔、甜蜜、有趣。真是个奇迹。 《阿涅斯的海滩》中有个序列是瓦尔达的子孙们都穿着白色衣服,在海滩上表演着缓慢的芭蕾,而瓦尔达则穿着黑色衣服在他们身后跳舞。这就是我想说的。很多时候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她时,她都在倒行,就像电影本身倒着走过她的人生,就像她可能认为自己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但她的电影不会,瓦尔达也不会。电影中绝无任何迹象表明这就是她最后一部。 在伊利诺伊大学,有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课上著名的评论家谢尔曼·保罗讲授了关于文学的有机统一。他例举了艾默生、梭罗、路易斯·沙利文、埃蒙德·威尔逊、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他说这些人的作品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大脑活动。我的教授可能也会认同瓦尔达。她从未学过电影。她从未进入过萨特、波伏娃以及其他用咖啡勺来衡量人生的哲学家们的圈子。她仅仅是去工作、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拍电影、拍照、设计。对她来说故事片和纪录片没有区别,因为它们都是观察和感受的方式。 从多方面来看,《拾穗者》是她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部电影中,她使一种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职业变得高尚:他们穿过人类的地盘,拯救那些可再利用的物品。当我看到人们在小巷里推着购物车,寻找垃圾桶里有价值的物品时,我不会想到无家可归、乞丐、流浪者这些词。经过瓦尔达的教导,我想到的是拾荒者。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生活,并且对社会的实际贡献要比某些百万富翁大得多。 从这方面来看,瓦尔达所有的电影都在拾荒。尽管当其中一些(《天涯沦落女》)获得成功时她会很高兴,但我不认为有哪部是因其商业前景而拍摄的。它们都是出于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热爱而拍摄的。如今80岁的她可以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平稳地倒行,因为她不会被绊倒。
#LILFF-20。瓦尔达影展的闭幕片,以西岸美术馆法国女性影像创作展为契机,从处女作《短岬村》始,又个人追加补充单元,到本片闭幕,一共看了12部长片,4部短片,历时2个月,是一段非常非常美妙的旅程。这次看这部瓦尔达的自传式纪录片,不再像5年前看《阿涅斯论瓦尔达》那样懵懂陌生,怀着老朋友式的心情点开了这部影片。 开篇瓦尔达的海滩与镜子,照片与影像的叠合已然一把把我抓入了瓦尔达的叙事之中。自传式电影一般都从追忆最初的童年开始,但是瓦尔达的不同在于在她回到布鲁塞尔童年最开始的家中,她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与房子后来的主人——火车收集夫妇相遇,自嘲“童年之家”部分宣告砸锅,战争把房子和她隔开了。 而她真正的童年在短岬村展开,渔船、巷道、小猫、水上比武这些电影里存在的画面与故事是她童年的真实存在。当年电影里的小孩现在也已是花甲老人,当1954年的水上比武电影录像与2009年拍摄的水上比武录像左右叠合对比的时候,你会感叹时间的流淌,而电影抓住了这份流淌。 短岬村这段纪录叙事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几十年前预先试演电影中男主的演员的后代们,手推着巨大的荧幕在村子里的巷道里缓慢行走,荧幕上放着当年宝贵的电影录像,这场小小的夜间旅行,沉浸在静谧的暮色之中。电影仿佛留住了动态流逝的时间。 难怪当初看《短岬村》中感受到其背后的浓烈的温情,这是少时瓦尔达献给她的家乡——虽然是暂时的家乡的一份情书,这里的自然之物与人文给了她灵感,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而这仅仅是她电影生涯的一个开端,却给电影界带来了新浪潮的先声。 作为摄影艺术家展览自己的作品,得到众人的认可。最终她站在一幅幅照片前献上了玫瑰花和秋海棠,作品中曾经敬重的朋友一个个都已不在人世,而这一切的死亡都最终引向德米,所有死者中她最爱的一个。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幸运能让他们彼此相知相遇相爱,能毫不犹豫地追随去好莱坞也能一起历尽千帆坚定地从光怪陆离的世界回归。 阿涅斯太擅长为人作传,包括为自己作传。任何人的在她的镜头里,都出其不意地有趣丰盈,她太敏锐了,表达又如此轻盈。一个眼睛,一架摄影机,一次凝视就开拍。《101夜》中的电影先生,100年的荣光岁月。他就是黄金时代,一个记忆在衰退的老人。阿涅斯又何尝不是黄金时代本身,只不过她用摄影机捕捉光影,叙说故事,抵抗遗忘。 在最后她用电影胶片搭建了一个棚屋,问电影是什么?来自某处的光线,被影像捕捉,或多或少,或黑暗或多彩。她坐在这个棚屋中,说在这里感觉就像住在电影里,电影是她的家,她一直住在这个家里。光线穿过胶片,浮光掠影,这是瓦尔达最好的注解。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有很多想写的,就像还有很多瓦尔达的影片还没有看,留给下次吧。
看了几部瓦达尔的纪录片,这一部是时间上最全面的。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她就像新生儿一样看待世界看待电影,什么都是可塑造的,美的。她说自己二十五岁前看过的电影不到十部,每个人都能拍出最pure的电影,只不过不经意间被嘈杂的大环境同化了而已,有几个我很喜欢的瞬间,记录一下。
片名的由来。
瓦达尔镜头下的人在不久的将来总会再相遇,任何生命线的相交都需要纪念。
喜欢她的构图,喜欢她迷人的法语,喜欢她明亮的色彩和游走的比喻。
可爱的人,世界也送她满怀的……
扫帚。
绝美。只有经历过漫长生活的年近80岁的女导演,才能拍出如此精彩的电影。个人化,但却好看。诗意的回溯之旅加永恒的胶片回光。镜子海滩。短岬村闲逛。对逝者的奠念重忆新浪潮。拾荒者。跳蚤市场。电影中的孩子如今都是老人了。所有死亡都将我引回雅克,每一滴泪,每一束花,每一支玫瑰,每一朵秋海棠,都是献给雅克的花。没有什么可以击败超现实主义诗人和画家。
@ SZBC 瓦尔达德米展 | 在大银幕突然看到吉姆莫里森对我的精神状态影响过大
能以视听自传/回忆录纪录人、电影、街区、城市历史的导演,何其幸福。将自己的住处、邻居的面包房或裁缝店变成电影场景的时代,多么可爱。瓦尔达为希腊人后裔,少时因“二战”随家人从布鲁塞尔移居法国,目睹犹太伙伴被掩护或送进集中营。学艺术,搞摄影,25岁拍第一部电影时,看过的电影不超过十部,
一部让人感动至泪奔的艺术家自传。瓦尔达娓娓道来,但总是不断回到雅克德米——她逝去的终身伴侣身上,那些像拍风景般缓慢移动的镜头里的白发和眼睛……深情、才华、敏锐的感受力、奇异的创造力、旺盛的精力,造就了这位新浪潮教母。对艺术家来说,活得长很重要啊!
她买到了雅克·德米的电影卡片。
几次热泪盈眶,这是阿涅斯私人的影像,却总能触动我的内心,所爱之人用影像追忆,自己所走过的地方凝固在胶片上,自身的记忆重构再现,多么幸福的事情。即便仅仅只有镜头,也足以令我沉迷。
全世界最可爱最文艺的老奶奶!
un film extraordinaire她是我的电影启蒙导演。没什么能更让我喜爱了。
我心中的完美电影 明净练达 俏皮可爱 情真意笃。瓦尔达的人生成就已经绝不仅仅局限于电影艺术本身 她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深谙电影语言 技巧娴熟的电影人都无法比拟的。论最爱的导演之所以为最爱 只要给出这一部电影就是全部的答案了。
看哭了,爱你,瓦尔达,八十岁了,你越活越通透;对影像天生的好感觉,永恒的童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我眼里,你近乎于神。
当我们翻开一个人,会发现风景。而如果翻开我,就会发现海滩。
阿涅斯的这几部电影更多类似“创意生成电影”或“概念电影”,以散文般的拉里拉杂把一系列无关的、微小的创意设想拍摄下来,开拓了电影构图的景中景与记忆拼贴的新模式。镜头的连接方式显得新颖别致、欢快且充满活力,见证了瓦尔达本人生活着的机智风趣的世界,以及对这个状态的世界的信任和游刃有余。它对个人记忆中零碎物品的处理方式容易让人联想到列维-施特劳斯的“镶嵌”,围绕着海滩(每个人都是水手尤利西斯)和瓦尔达自己建构了一个幻灯片的迷宫(或废墟)。
Godard has such intensely deep & wonderful eyes, it's a shame that they hide behind the sunglasses all the time.
瓦尔达的拼贴式自传电影,回溯一生的故事,对摄影的钟情,对拍片的想象力,对德米的爱恋。碎片,勃拉克,毕加索。所有死亡都将我引回雅克。镜子海滩与镜中镜,堆满彩色贝壳与海星的墓地装置艺术,街头海滩上的办公桌和彩色电话,收藏小火车模型的老人,蓝白密格条纹的维希围裙与为贝当元帅歌唱,海滩上的马戏团与造爱,80把形色各异的扫帚。没有什么可以击败超现实主义诗人和画家。在赌场输到倒地而死的瓦尔达父亲,对几十年前故人的访谈。德纳芙的眼睛,不可能成为名演员的哈里森·福特,帮忙剪辑的阿伦·雷乃的特写和工作照,特意为瓦尔达摘掉墨镜出镜的戈达尔。我到25岁只看过10部电影。肯尼迪遇刺新闻,金棕榈和金狮奖杯,街头售卖的电影卡片。海滩上的蓝色塑料布鲸鱼,雨中的白色纸鸽子提线飞机,会说话的土豆,挂满彩色胶片的透明小屋。(9.0/10)
非线性、实验、幻想、诗意、古典乐、装置艺术... 丰富的元素以异常繁复有趣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最美的一幕莫过于她用镜头缓慢抚过重病之中丈夫的皮肤,他每一根头发,手,斑点,最终停在眼睛。温柔得让人心碎。“每一滴泪,每一支玫瑰,都是献给他的,他是所有死者中我最珍爱的一个。”
瓦尔达不仅是一个孜孜不倦地工作并热爱电影一辈子的导演,拍出了可爱、触动人的作品,更在于她是一个多么有魅力的人,细腻、古灵精怪,最难得的是,有一颗温柔而强大的内心。我一直不知道德米早早去世是因为艾滋病,其实在她开口说出真相前也没有人知道;但她就是这么轻松地、似乎云淡风轻一般地,在电影里说:“艾滋病当年不好治。所以雅克去世了。” 她对德米的爱,从好多电影里都能看出来,她把这些常人想象都很难的痛苦,就这样融进了一部部作品和旅行里,融进了对家人的爱和羁绊里。能在80岁时,用这样一部电影回溯自己的人生和热爱的事业,实在是对自己和对影迷最好的礼物。被结实地感动了,看完后在一个没人的便利店角落偷偷地哭了一会儿…😭
像Agnès Varda一样生活和工作。“他们一起是我幸福的总和,但我不知道我是否了解他们,或者理解他们,我只是朝他们走去。经常我停止写作,世界就变糟,我就不知所措。我静坐着,想起我亲爱的人。家庭某种程度上是个契约概念,我们在心理上将每个人聚拢起来,将他们想象成一个平静的岛屿。”
追忆似水年华,追忆浪母的一生。8.1分
在这里,感觉我就像住在电影里。电影就是我的家。
这帮导演其实各个都挺知识分子雅痞的,一看爱听的玩意儿就知道肯定不是工人阶级老大粗。按顺序分别是:舒八、布九、共鸣打击乐版G弦、BWV147~
总算在今年结尾把这部片子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