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死期将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残年老人们烛火即熄的评价了!
墨夜轩:
我们终将离去。
Sparrow:
时间在光影绰绰间留下美的痕迹,平静而优雅地。
果树:
有一些闪光点,全片不喜,原因是各式过客来了走的结构过于僵硬。
蝠蝠:
一种“看见了”的形态以无限温柔的方式映照在岁月雕琢过的脸庞上,宁静致远,生命缓长。
西北化为乌有:
拍法是迷人的,以老妇扭曲变形的主观镜头代替回忆场景,黑白影像热烈又动人。只是这样题材和故事,还是稍显单调和讨巧。
Polaris.J:
个人觉得有些过誉,只是孤独和死亡为主题还有黑白摄影比较讨喜,表现的角度也不是我喜欢的。当然配乐和摄影无疑是优秀的。也是引人思考的,只是老人片和黑白片实在不是我喜欢的范围。
zzy花岗岩:
不经意的举动,让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那些跳舞的日子,那件美丽的婚纱,那段荡着秋千的快乐时光。影片给人一种平实的感动,配乐动人,演员表演细腻,那只“Phlia”的小狗真讨人喜欢。
Pincent:
这种比一些黑白电影更加灰暗的黑白摄影与影像的内容比较贴合,叠影、倒影、虚化、变形,层层叠叠的质感,因为心理世界才是重点,凝视老人面部的沟壑,连动物的面部都开始带有时间的痕迹。最后镜头终于退离了作为全片主角的宅院,随着老人的灵魂一同升天。
野凡:
黑白影相描摹一位言辞锋利的垂暮老人的平常生活。腹有诗书,谙熟文艺,心向浪漫。在荒凉的世界起舞,在昏沉的夜晚起舞,在骤降的雨中起舞。与世界息息相关,却也与世界毫无关联。心内满是暮年的温情,却没有宣泄的出口,在言语空对狗的岁月中逐渐走向尽头。深刻描绘何为老无所依。
Supremacyacron:
与诸多描写老年人生活的电影不同的是,本片并没有把主人公老太太塑造成一个怪咖,而是用精细的影像,去雕琢她生命中最后的那段时光。在这段时光里,有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自己亲人的思念;无聊时窥探邻居们的生活,有时逗逗狗亦或是喃喃自语。即便是自己的记忆大不如前,但是她在大是大非面前依旧显得豁达通透,即便是最后一个人离开,也没有走的不明不白。孤独,或许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吧。
子夜无人:
一个老太太行将尽头的人生也可以是吉光片羽,不见临终关怀式电影的滥情,也没有那种俗套的对于青春的艳羡,但就是偶尔一束徘徊在午后阳光下荡起来的秋千影、一场午夜湿透了睡衣也不用再怕淋到生病的丰盛雨水,那些闪现的细节就让人留心、动心也刺心。女主角形象与演出俱佳,人老去之后,有的是放任自流生满铜锈的搪瓷缸,有的是空空如也还要镀金刷漆的花瓶,而她出现在任何一处场景里,都是装满了故事的八音盒,一切的年轮也都是旋律本身。
斯诺-纳什维尔:
Time To Die是一个讽刺性的标题,它暗示了一种与主角——这位活泼迷人的老太太完全不同的沮丧情绪。电影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色,不仅表现在它非凡的演员 (顺便一提,就连狗狗也有着出色的演技)、华丽的黑白图像、丰富的位置感,而且表现在它能够传达一种一分钟一分钟品味的时间感。电影的视觉效果从头到尾都很吸引着人:精心选择的构图和角度,令人印象深刻的各种纹理和灯光的使用,以及一些摄影技巧 (比如透过玻璃拍摄),让观众觉得自己在看一组非常美丽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而照片上面的人物像纸雕像一样移动。
#FIFF13#DAY6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只要你有四两酒, 你就喝掉它,像一个酒徒; 谁这样,谁就将精神朗爽, 不像你装模作样,也不像我这样忧愁。
我能想象的「老年生活」由形态各异的镜子, 黑白的幻影和对《死期将至》无知的伴侣构成; 通透,明亮,隽永,却也深邃,幽暗,无常。 甚至单调,乏味。 我早已预见旅途的终点,看穿所有该来的未知—— 隔着玻璃窗,远远望见死神在等待着每一个人, 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抑或不想与她近距离接触。 甚至连打个照面的意愿,打声招呼的力气都了无。
与其说子女需要我的守护,不如说我们彼此照顾。 貌似忠诚的关系最终都成了我赴死前的障碍物; 此时此刻,我想像满是好奇心的孩子那样—— 在得知无法从你手中盗走任何东西之后嚎啕大哭。
没错,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都是上帝的宠物, 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善与恶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 若是可以选择,我想像摇篮里的老者那般—— 手持烛光,素履之往。
我自己越不存在,我越生活得越长久, 我越自卑下,越感到自己在高翔; 奇怪呀!我越是多喝这生命的酒, 就越发明智,也越发端庄。
一位孤独的老人住在一座老旧的房子里,儿子不总来看她,和儿子一起来的胖孙女只会吃东西。儿子和邻居一起秘密商量在老人死后把房子卖给邻居,而邻居一直都想买这块地,想拆掉房子。老人给发现了这个密谋,于是在死前的一天把房子捐给了一个教育穷人孩子学习音乐的音乐俱乐部。最后,老人坐在窗前,在心爱的小狗的陪伴下,安详离去。
在临去世前的这几天,老人的心情很悲凉,她非常喜爱自己的这座老房子,在发现儿子和邻居的密谋后,决定把房子捐给那个训练穷人小孩的音乐俱乐部,而且约定只能加固,不能拆掉重建房子,还把自己的珠宝也送给俱乐部,作为修缮房屋的费用。虽然约定老人会一直住在房子里,但在捐出房子的第二天,在那些孩子们搬进来的热闹中,老人悄然离世。老人既保住了自己心爱的房子,也让房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让儿子和邻居的密谋落空。这应该就是善举带来的回报了。
那些孩子们搬进来,老人并不觉得吵闹,而是感到高兴,完全不是以前那种孤僻状态了,这种改变应该是从她玩儿秋千那一刻就开始了。
片中第二角色应该是那只小狗,太可爱了,老人幻想的时候,它大叫打断;邻居找来流氓窥探房屋,它赶走流氓;老人准备好早餐,它都偷吃光了,然后躲到床下;最后老人离世,它安静地依偎在身边。我想音乐俱乐部那对夫妇肯定会收养这只可爱的小狗吧。
老人的生活一直都很孤独凄凉,但最后终于自己打破了这种状态,捐出房子后,不仅老房子有了生气,老人的精神也好起来,然后,在这种热闹高兴的状态中离世,避免了按以前的状态持续下去,在孤独凄凉中离开。片子最后展示的天空,象征着天堂吧,老人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一个老女人,一条狗,一栋破败的房子,一架承载无数幸福回忆的秋千。来路不明的人打这房子的主意,儿子也巴不得她快死。她万念俱灰,准备去死。突然绝地反击,把房子捐给了对面的儿童乐团,倒贴修缮费用。笨重的钢琴抬起,地板撬开,藏着一生积攒的首饰。足够了。捡出最珍贵的宝石戒指,遗赠给背地里向着她的儿媳妇。房屋整修一新,师生们拖着家伙什搬了进来,磕磕绊绊,乒里乓啷,有大孩子给她煮了茶,她已安然死去。不悲伤,因为再老也可奋起反击。
小时候都可爱,长大了为什么招人烦?儿子还不如忠犬。这样拍显得老人很可怜。亲人的冷漠,老人的孤独,默默回忆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尊严赴死!老屋新颜,生命的传递!
很唯美的片子 大概是唯一看完的黑白电影 影片讲述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 其中穿插着他的回忆 那些曾经的种种 而陪伴她的只有一只小狗 优美的剪辑手法和巧妙的镜头里 却透露着一股残忍 一个老人 带着他的回忆和对儿子的思念 静静离开
不经意的举动,让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那些跳舞的日子,那件美丽的婚纱,那段荡着秋千的快乐时光。影片给人一种平实的感动,配乐动人,演员表演细腻,那只“Phlia”的小狗真讨人喜欢~
这才应该叫《老无所依》。“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1.老人与旧屋,都不再美丽,被人嫌弃;2.儿子和狗,有趣对比,有时候儿子还不如一条狗;3.摄影依旧美得没话说,老无所依的生活适合黑白光影;4.院子里的秋千,老人总会看见小时候儿子欢笑的模样,那或许是她的天堂。
2008.如果我们年老时回忆一下自己当初要孩子的目的和动机,可能就不会对孩子有那么多期望和幻想了。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以老年人自白形式的电影与孩子很类似。女导演更能展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母性。明确这种风格就是我追求的风格。
若非看完怎能想一个独居深院的老人,老伴逝去媳儿不肖只和狗相依为命,本凄凉的生活竟也能拍得这样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定得活得比爱的人更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她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孤单!让一个终老之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开始怀疑生命的价值或许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请永远别伤了一颗老人的心!
对比度很高,即使是黑白的,也能看到阳光和蓝天
她很喜爱窗后流动的影影绰绰,喜爱从玻璃背后望出去的梦幻,眼前的事物冷漠而不真实,相反,回忆却是如此美妙温暖;有点联想起《野草莓》,弥留之际的脑海蒙太奇;热茶,一条狗,花园里的秋千,一群热闹的孩子,漂亮的衣裙在衣橱内荡漾着芬芳,老得安详宁静,走得如秋叶静美。
透过玻璃看见年轻的自己,她在热恋,她在跳舞,婚礼头纱滑过她年轻的肌肤,她没有死亡与孤独的顾虑;冲进暴风雨中手舞足蹈;在秋千上找寻快乐,当这些情节一一发生时,这不是死期将至,这是死前之生。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也不是闷片,是情感细腻的光影艺术品。狗狗Phila最让我心碎,生养子女后代不如养只狗,弥留之际用尽全部感情为你悲伤。
在被光阴揉碎之前,她先将光阴揉碎。在死去之前,她来得及,如斯如逝如长眠地老去。
如果能更深刻体会他的诗意,或许也没那么可怕了。
正好最近在读《暮色将近》,和电影一样也是讲述了年迈老妇如何一步步接近死亡的主题,片中真实地记录了独身老妇可能面对的孤独境遇,只能靠在阳台偷窥邻居以及回忆年轻时自己的倩影度日,好在有衷心小狗陪伴,远胜惦记老妇财产的儿子一家,当老妇决定捐赠部分财产后快乐地荡起了秋千,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光,养儿防老又一次啪啪打脸了。
非常容易就被吸引进去(很奇怪,也没有精彩的对白<字幕>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但就是很轻易地被这个奶奶吸引了)摄影非常棒,很好的利用了各种镜面反光,营造了一个奇丽的层层叠叠的空间,将原本有些空旷的大屋子和院子弄成了一个多面性的梦境一般的心理世界。老太太的性格也是她魅力的关键。非常好玩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
我能想象的「老年生活」由形态各异的镜子,黑白的幻影和对《死期将至》无知的伴侣构成;通透,明亮,隽永;却也深邃,幽暗,无常。甚至单调,乏味。我早已预见旅途的终点,看穿所有该来的未知——隔着玻璃窗,远远望见死神在等待着每一个人,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抑或不想与她近距离接触。甚至连打个照面的意愿,打声招呼的力气都了无。与其说子女需要我的守护,不如说我们彼此照顾。貌似忠诚的关系最终都成了我赴死前的障碍物;此时此刻,我想像满是好奇心的孩子那样——在得知无法从你手中盗走任何东西之后嚎啕大哭。没错,从人的角度来解读,我们都是上帝的宠物,不管是苦与乐,还是善与恶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若是可以选择,我想像摇篮里的老者那般——手持烛光,素履之往。
尽管死期将至这电影很闷,很文艺,沉浸在一股骗取娘们眼泪的气氛里。摄影真是美的一逼,全片黑白,最后镜头从墓地直升云霄,看得我一下胸腔都宽广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