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自己所感,因为不是设计师,也没有欣赏天赋,只是发表个人见解,勿喷,可以右上角。
Helvetica,这个我从来也没听过的名词,前段时间友邻推荐见到了下面这篇帖子“为什么不要使用 Comic sans 字体”(
http://www.douban.com/note/259659900/),读完了,百度了评价很高的Helvetica,继而找到了关于这个名词竟然还有一个纪录片,看完后我自己按照片子里介绍的几种字体在Word里做了个试验。(Win7 系统,好多片中介绍的字体没有,只能粗略做个试验。)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696/图一:Win7 Word文档,没有更改字体大小,默认五号字体,5种版本的字的样子,可以看出Arial是最清晰的,Verdana把清晰建立在增加字间距上了。
等等,Times New Roman这个字体不是高中时每周一会晤的《英语周报》上的字体么!!!怎么那么熟悉,擦暴漏年龄了。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729/图二:Win7 Word文档,小六号字体,评价同第一张图。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988177761/图三:Win7 Word文档,小一号字体,这里出现了变化,Arial出现了大词间距,看起来很不舒服。
总体看来,Helvetica之所以能成为大家都喜爱的字体果然是因为它显现起来很清晰到位,让所有人都能明白,又不带感情色彩。
片中有一段我觉得好贴切,cut下来
So if you says “Buy these jeans” in a Grunge form, you would expected to be some kind of rag jean or, you know to be sold in some kind of underground clothing store. If you see the same message in Helvetica, you know, it probably unsold GAP, its gonna be clean you are gonna fit in and you are not gonna stand up.
Helvetica这个字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干净、正式,但是确实如spiekermann所说,当它变成了大家都用的一种默认字体(iPhone的默认界面字体是Helvetica,文本编辑器/邮件的默认字体是Helvetica,微软常用的 Arial 字体也来自于它),审美疲劳的大家也就觉得这个东西像空气,没什么特点了,放之中国就是宋体2333。后面又出现了一批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然后两个主义在互喷,哈哈哈哈哈我不写了你们自己看吧,笑死了。
“You are always the child of your time, and you cannot step out of that."
OST配得好带感,喵星人怒刷了好多次存在感啊~苹果电脑是大的赞助商是吧!!!想用Helvetica是不是要去买苹果电脑啊!!!
我也不知道明明不是设计师的我为什么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看完这80分钟的纪录片,但是确实这片我认真看完了。设计师们你们辛苦了!!
PS:29分55秒出现的两位设计师中的那个竖条纹衬衫男好基啊!在白衬衫男说话时一直盯着他,也不看屏幕,只有自己说话时才转开视线看屏幕。。。虽然他有未婚妻了
最后我想对看这篇烂影评的你们说,麦记的麦乐酷果然是盛夏酷饮啊~
附上在线地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53444/
想到关山最爱的大标宋
非常骄傲呀~西文字体盛大YY~
Helvetica用了这么多年的字体 哎 很好的片子 很直观的表达
Helvetica,拉丁语“瑞士的”,完美的现代主义字体设计,读起来看起来都好舒服。原来身边存在那么多Helvetica设计,惊讶于设计师可以用如此充沛的词汇来描述形容一款字体。字体和空间的关系,字体本身的正负关系和结识的矩阵体系,神奇的美学。大师说,真正算得上好的字体大概有一打,他常用的只有两三
认识和了解这一伟大的无衬线字体。后现代主义典范,纯粹,理性,权威。中文字体感觉唯有微软雅黑有此份量但也望尘莫及。片末的主题升华很不错,从字体到设计,学问很多。
70年代时,年轻一代都追捧迷幻剂一样的字体,到了80年代,他们的思想完全乱成一团,他们不知道在乎什么,但他们知道要反对什么,那就是 Helvetica。当字体排印设计终于陷入了不可挽救的混乱中,设计师们在90年代末能做的就是回归了,回归到早期的设计方式,并用一套新的理论来支持它。
Helvetica 对于我来说,就是冷静、清晰、精准的代言词。能简单,绝对不要复杂。不要有任何情感,每一个细节无可挑剔。
detail matters
很直观、丰富、中性、有教益的纪录片。Helvetia=瑞士/Helvetica=瑞士的
为一个字体拍一部纪录片,真是难得。每天都在用这个字体,知道它名字的又有多少。实用主义的理性和美学的结合,它真的很耐看。
so cool
在科普之后非常辩证地分析了Helvetica背后的意义,本质上非常像(Helvetica代表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碰撞。H的中立、简洁、秩序感代表着一种风格,受到一部分设计师的推崇,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另一群人认为是乏味的、缺乏个性的。潮流即是不断在变化的,经典虽是经典,只是不要盲目崇拜便好。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用了有几年,从来没用心看过它的名字到底怎么念
平等理性的看待海尔外提卡 睡前我想了一下 这是哲性问题 先是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事物打破现在的混沌 然后新的来了 一窝蜂的赞美和普及 然后又权威混沌垄断了 有人维护经典 有人开始质疑权威 有人认为已经到达顶端 有人固步自封 有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混沌 有人还不知道这一切
journalism课上放的。还算有趣。
字体也有大学问。
不错,远不只是关于Helvetica。OL:http://www.jlpfans.com/player/a99880d39e5daec3-1-0.html
http://www.helveticafilm.com/ | Download Helveticafilm here: http://www.mininova.org/tor/1018081. + Chinese subtitles here: http://tinyurl.com/4xkv72 | 这篇讲Arial和Helvetica的文章很有学术味道,写作方式也很学术。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英文字体——由Arial和Helvetica 的比较引发的思考。 http://snurl.com/25f
里面那些字体设计师一个个都是大毒舌,听他们骂人可真是丰富了表达词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