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都是出生在世,却不得不独自熬过死寂的一天又一天,命运一开始就把一部分人困在这么安静的世界里。给卧床不起的妈妈买牛奶的路好漫长,长到像黑夜已经吞噬了这个小孩 无法诉说的惆怅。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永远生活在安静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对你视而不见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不,这谈不上痛苦,是死了。所有人都看不见自己,自己是透明的,是幽灵,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你渡过过多长时间被完全无视的人生,你就多能体会那个黑夜
这时唯一的好朋友出现了,希望却是昙花一现
主角是一个未亡人,他唯一的朋友为了救一个坏小孩被淹死,不知情的主角和死去的伙伴一同搭上了已故人的列车,开往银河的尽头,期间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最后一站大家进天国,之后便是轮到伙伴下车,伙伴离开时只是静静告别,没有流泪,没有情绪,克制得让人心碎,原来别离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孤独,伙伴消失在黑暗中,只留下自己一个人。下车后再看看身边的学校,几乎都是欺负他的人 难过时看一下银河,就知道银河的尽头有自己最好的伙伴在。他去旅行了,有一天自己也会去旅行,去哪里,去另一个世界,然后再次跟你相遇。
喜欢宫泽贤治的人,大概都是从《银河铁道之夜》入坑的吧。
很多人称之为没有完成的却又非常伟大的童话小说。
书中隐含着许多谜团和意向,无论你是完全看懂还是半知半解,都会被小说中弥漫的孤独气息所深深感染吧。
看了小说后,我又习惯性地看了电影,是1985版本的《银河铁道之夜》,今天浅谈一些理解。
首先,简单说下故事。
主人公焦班尼是一个孤单而懂事的孩子,妈妈卧病在床,爸爸长期在外务工。
为了维持生活,他早上和晚上都要做工,和唯一的好友柯贝内拉也说不上几句话,更不要像说过去一样一起亲密玩耍了。
更不幸是,焦班尼饱受同学们的排斥,就连银河节这样欢乐的节日,热闹也与他无关。
格外孤寂的焦班尼,独自一人来到了田野,神奇地遇上了银河铁道列车。
让他惊喜的是,柯贝内拉也登上了这列火车。
之后,他们在银河中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新奇的事物。
异常大的胡核桃,居然在银河中存活了120万年。
不被理解的学者,依然专心于自己的研究。
奇怪又让人觉得悲伤的捕鸟人,展现神奇的捕鸟术,又突然地消失。
年轻的家庭教师,拼了命地要救与他一起落水的姐弟,最终在他们的生命与其他落水孩子的生命之间,选择了神的救赎。
被鼬鼠追的掉入井中的蝎子,为了众人获得真正的幸福,用自己的身体燃烧成赤红的火焰,照亮了夜晚的黑暗......
最最最奇怪的是,本来答应好一起要面对将来的柯贝内拉,却在石炭袋的地方突然下车,消失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这趟银河铁道列车,是通向天堂的列车。
回到现实里,焦班尼得知了柯贝内拉,为了救落水的同学而自己溺水身亡。
原来,途中的十字架、众人念经都暗示着死亡,姐弟讲诉轮船号撞上冰山的故事,都昭示了柯贝内拉已经去世的事实。
原本就孤单的焦班尼,突然萌发了一种更加强烈的孤独。
其中,捕鸟人,应当是一个被彼岸拒绝的灵魂。
所以,他可以自由穿梭不同的车间,却无法到达代表天堂入口的南十字车站,或是更高级的石炭袋。
在书中,有这么一段描写:焦班尼不禁莫名其妙地可怜起坐在旁边的捕鸟人。他甚至想:只要这人能真正幸福,自己情愿做一只百年伫立在那万丈光芒的银河河滩上的小鸟,任其捕捉。
焦班尼也无意中窥见了捕鸟人的忧伤和“悲惨”,所以他才会萌发像蝎子一样的自我牺牲精神。
电影中也多次提及到对幸福的追求以及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结尾处,焦班尼又一次发出呼喊:我,也像那只蝎子一样,假若是为了大家的幸福,要把我的身体燃烧毁千万遍也没关系。
这也是创作者宫泽贤治对自我牺牲的信仰。
另外,有条不太明显的线索是,关于柯贝内拉的死亡,这也有不少解读。
有的人认为柯贝内拉这个人物是为了祭奠宫泽贤治的妹妹,也有的人认为是宫泽的好友。
还有的人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说话,因为柯贝内拉的妈妈已经死去,可能在生前也过得不太幸福,而柯贝内拉在家中过得也没那么快乐,再加上好友焦班尼与他之间因为某些外在原因而疏远了,所以柯贝内拉在救人的时候,就做好了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去跟随自己的妈妈,同时也借此希望焦班尼会永远记着他。
电影中结尾有这么一段话:
忧伤的少年啊,在人生虚妄而伤感的旅途中,就这样缓慢悲伤的成长。也许你想要的,仅是些许的幸福和被这个世界所认同,却无奈的总被排斥在外。但不要哭泣,你所搭乘的列车,终点不会是伤感的归宿,而是银河深处幸福恬静的天堂。
大概,无法消解好友离开的悲伤和尘世的孤独,焦班尼才梦见乘上了银河铁道列车。
人生而孤独,人和人之间也只能是相互携手陪伴一段旅程,唯有银河的尽头,我们才会化为相依的星星,实现最终的重逢。
但是,就算孤身一人,独自孤独,也请走好自己的路,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实现幸福的可能。
1.感觉一般,不是我的风格。节奏很慢,基督教色彩浓厚。绘本风很美,但果然童话不大适合我…
2.整体有点像《宇宙探索编辑部》,都是探寻一些宇宙啊,星空啊,true happiness啊比较抽象的东西。对我来说有点太脱离,可能我不是个浪漫的人吧(感觉I人会喜欢唉,我的几个I人朋友都很喜欢《宇宙探索编辑部》
3.男主是只小蓝猫,叫乔凡尼,我总是幻听成乔鲁诺•乔巴拿,而且还是小野贤章的声音…他无助害怕的样子,总让我幻视成家里的小黑猫刚来新家时应激的样子,躲在马桶🚽后面瑟瑟发抖🤣
4.基督教追寻的true happiness总有种“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让他打”和当年黄宏那句“我不下岗谁上岗”的感觉…不理解泰坦尼克号上的三人选择一起死的决定,我甚至觉得这只是老师自己的决定,姐姐和弟弟根本没有参与这个决定,他们说不定很想活呢…
5.乔凡尼的朋友卡帕涅拉独自走向宇宙的尽头,乔凡尼涕泪横流地大喊“卡帕涅拉!”,我真的幻视乔瑟夫的那声“西撒!”😅
6.卡帕涅拉的爸爸好冷漠,我没有办法想象一个感情淡漠到什么地步的人,才可以在儿子溺水45分钟后对搜救队说,“停止吧,已经45分钟了”,然后下一个话题是和朋友的儿子,也就是乔凡尼,谈论他父亲的消息…怪不得卡帕涅拉濒死时只是念叨着对不起妈妈,一刻也没有想到你这个当爹的!我就想宇智波佐良娜要是不幸溺水,佐助是不是也这样?还有乔凡尼的爸爸,最后的一封信竟然是寄给朋友,也就是卡帕涅拉的爸爸的,而自己病重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对他将要远航归来的消息一点儿也不知情…大无语,你们两人才是CP吧!结什么婚要什么小孩啊!鸣人和佐助,还有《银河铁道之夜》两位主角的爹,霓虹人真爱这套啊😡
虽然我很早就读过宫泽贤治的小说,但在今天看这个动画之前,除了银河铁道列车是带领死者回归天国的列车这个重要的设定之外,关于故事的剧情几乎是一点也记不起来了。
从动画的表现来看,非常忠实的还原了原著里的情节(听说银河铁道之夜的小说有很多个版本,这个就先按下不表),看动画的过程中,读小说时的回忆也慢慢浮现在脑中,所以在塑造奇异,静谧且哀伤的氛围方面动画的确非常优秀,配乐也能让人沉浸其中。
关于银河铁道的故事内涵以及宫泽的生平和创作的背景,以我的观点看来,也没有必要埋首故纸堆中去详细考究。关于宫泽独特的幸福观,自我牺牲的信仰也可以找到很多的解读,在此更没有必要重复。这里想要讨论的是动画继承的宫泽小说原文的独特气质这一点,在这一点上,其设定的怪异之处和充满风格化的表达甚至比原文还要孤僻和离群,值得好好探究一番。
1,关于动画绕不过去的一点就是,人物被画成了猫的形象。银河铁道是个包含对生死的探究和人生意义的故事,一个形而上的故事,将人物异化成猫的形象,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2,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动物崇拜都是非常普遍的。具有神性的人才能与动物交流,泛灵论的原始宗教如萨满教中也有象征着自然的动物神,直至现在,流行文化中关于变形、降灵和与动物交流的元素可以说数不胜数。
至于为什么是猫……大概是创作者自己的喜好吧。
3,以某种载体接引亡者这个概念也是许多神话共有的,至于为什么是火车,除了火车的确曾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社会之外,可能还要拓展到对宫泽个人经历的讨论。除此以外我的感觉大概是,对小孩子来说,如火车这般的庞然大物其实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亲近,这是种隐性共通却无法言说的人对精细人造物的喜爱之情。
4,虽然猫的形象很圆润,甚至感觉有点简单,但从很多镜头还是可以看出作画的精致。
5,可以感觉到故事中许多故意设置的关于共感和通灵的情节,乔凡尼的眼前几次出现宛如水下的情景,大概就是想表现他也隐隐体会到了卡帕涅拉溺毙前的感受吧。
6,卡帕涅拉说想要请求妈妈的原谅,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但他妈妈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大概是请她原谅自己没有好好活下去吧。为什么要放弃生命去救人呢,对小孩子来说也太残酷了。不知道如果有第二次机会的话,他会不会这样做,我想大概是不会吧。
小孩子能够消解痛苦的方法真的太少了,乔凡尼被同学们霸凌时只能逃避,面对父亲长久未归的现实也只能试着安慰自己。大概就是实在无法消解如共感般体验到的早夭的挚友的悲伤,他才会同他共乘银河铁道列车,陪同他最后一程。
7,那盏熄灭的路灯是现实和梦境的界限,如同分离现世和神域的鸟居或界门一样。乔凡尼第一次取去牛奶的时候,所有的灯都灭着。他见到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人要搭列车。因为乔凡尼还活着,老婆婆让他过一会儿再来,第二次来的时候灯火通明,已经是现世了。
最后再说几句吧……的确是个非常悲伤的动画。不止动画,原作的文字也如同长久的浸润在悲伤中一般。
宫泽贤治是佛教徒,可以感觉到他是个悲天悯人,非常容易同其他人的痛苦共情的人。轮船失事这样的事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就是偶然听说的惨祸这种程度,死几百个人的消息虽然会引发人类共通的悲伤,但还是属于日常的一部分。但宫泽却把在其中遇难的三人写入了这个故事,估计对他来说,众多人的痛苦,哪怕是无关的人类的痛苦也一样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咽下的东西。
所以他其实是幸运的,死于昭和八年,死于绵延至己身的亲人去世的痛苦,和对世人普遍苦难的悲悯之中,没有看到后来发生的事。
……那才是真正的、尸山血海啊。
这是深瀬慧推荐的唯一一部动画片,却也是最晦涩难懂的一部电影。大概是我看过最深奥最绮丽的电影了。原片看着真的很容易犯困,因为把短篇小说拉长到117分钟导致节奏非常缓慢,大量静止镜头,外加人物猫化后的面瘫脸,主角做了一场梦的期间我直接睡两觉hhh,但是认真看下来以后再去看一些影评解说,大概懂了原作者要表达的故事。表面上是一则梦中误上银河铁道列车偶遇挚友二人一同通往异世界期间欣赏绮丽风景的奇幻童话故事,实则蕴含着作者宫泽贤治对宗教哲学,生与死,奉献与得到,孤独与成长的思考与探讨。其间内容过于深奥,我也说不出什么来,只能不明觉厉。感谢画师和导演能把文学的华丽描写用具体形象表现出来,送给我们这样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感谢这个世界有文学,能够让那么多人没有门槛地将自己的瑰丽想象奇异思考用统一的文字描绘出来带给更多人欣赏。 看完这部电影我应该了解了深瀬慧精神世界的一大部分,他的歌里经常出现银河列车这类意象,自己也住在银河街,又是一个充满奇思异想的小男孩,想让别人也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于是打造了那么多充满fantasy的世界观,想要让他的听众看一次演唱会就像主角班尼路一样上一次银河列车那样无比梦幻。我觉得他是有做到的。我猜深瀬慧的精神世界一定非常非常非常绚丽丰满。 所以死去并不是一件充满痛苦的事情,当天国列车来接走你的灵魂时,你可以在途中看到这一辈子最惊艳的风景。我的挚友,不要伤心,因为你知道的,我并不痛苦。 生者也要认真生活,因为上帝会奖励给努力的孩子一张万能车票,你会在三次元的世界有踏上银河列车的机会,也能够和重要的人认真道别。
从没想过 能以这种方式讲述 这样悲伤的生命的故事 也只是看到银河之上的幽蓝星空 旅途中列车缓缓前进 一簇簇随之盛开的月夜的花 神秘而光芒 丝带般闪亮的银河 照耀着人们的纯美的好奇心 指引的十字星温暖抚慰人心 小屋旁 驶过的列车静默无言 耳边响起陌生又熟悉的旋律 印刻在心上 不敢呼吸 跳跃的星星演绎着传说的故事 在火红中消失于身后 又看见十字的灯塔
每次都一个人静静在深夜看得一脸泪。可能是最钟爱的动画长片没有之一
真下耕一这么无趣不是没有缘由的...人物全部改成猫算是神来之笔了,细野晴臣的配乐也很神
基本忠于原作的全文复述,用喵星人替换人物形象更添童话风味,同时也和故事的沉郁形成更大反差,奇怪的是沉船那师生三人为何是人类...。动画形式难以还原乔班尼心理层面的描述,却也能从神态很好的表现感情波动,慢节奏的展开结合车厢那不舒服的静谧,流露出一种更甚原文的深深的孤寂感。
我琢磨着,就算是宫崎骏怕也难以还原宫泽贤治这最瑰丽深邃的幻梦吧。
在这个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话总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用饱受自我牺牲的崇高与孤独所折磨的灵魂写成的,满溢着无边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生命本身的重量。《银河铁道之夜》真的是将宗教的献身精神与日式的物哀文化结合的最好的作品之一了.
「苹果リンゴ」的那一段、决定了这部的5星、不得不说这部有些高深、我只能说理解了一半多一点吧、但是能感受到是一部非常好的有意义的作品、值得推荐让更多人看到
全片充斥着象征和隐喻,每一个片段似乎都能深挖解读下去,所以我看的很累,是那种无法过多思考的疲倦。整体非常唯美,镜头的运用更是让人陷入一种迷离的状态,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感受,压抑?狂喜?沉寂?还是焦躁不安呢....
注意,本片不是前几年那部CG幻灯片,而是1985年拍摄的长片电影,改编自同名世界名著《银河铁道之夜》。影片风格有点类似吉卜力(最接近《侧耳倾听》)。
超现实意识流,很多地方超诡异的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本来抱着看冒险奇幻片的,结果被各种静止镜头给生生催眠了。到结束了才知道campanella不是妹子!!!!
【虽受赏,細野晴臣配乐也是有功力,但这次和监督配合为了渲染原作里的意象真的是用力过猛了,再创的存在感压过了故事本身,幻想感变成阴森。猫化算神来之笔,基本尊崇原作,细节上有出入。遗憾点在面瘫脸的人设形式上,乔班尼几处尤为难过隐忍的心境没能表现出来。几原老贼的「回转」创作影响发端。
8/10。抽象的美和至纯至真的哲思无愧于原著,长阶梯以及圆形广场上星盘的幅射状图案是反复出现的建筑意象,通向挖掘巨骨的考古队代表探索时空主题,分享苹果和十字架的意象为教师和姐弟登场的重头戏进行表达(牺牲自我造福他人的精神),此外藤紫色的小镇房子周围时常闪烁着青绿色的亮光,火车内部和车后移动有密密的树林、天蝎火光等冷色场景,侧向照明和暗色背景糅合实现朦胧流淌的光感,以增加景色的延伸性,还有悬浮的钟和玉米田那明亮开阔的景致、撒裂夜幕进入终点站的特殊运镜,都汲取了文学的幻想性,原著浅浅的心理猫写被镜头语言细化,例如乔班尼受提着南瓜灯参加庆典的同学嘲笑后,跑过漫漫坡道上冷沥的风铃草和草木巨大的黑影,将远景俯拍和只拍脚部的低机位特写组接,有力刻画出孤独的远行,凝视镜头下未出现的母亲形象营造奇妙的压抑气氛。
再见了 孤独的宇宙里我此生唯一的挚爱的朋友 我知道你就在那条银河的尽头。和我曾经做过的无数的梦在宇宙重合了。
也只有动画的泛情能给我这种醉人的苦涩了 一部风格化和主题性结合的作品 人文主义框架(宗教教义/启蒙/行为神秘化) 喵型在浩瀚星系抵达生命 纯粹的运用了一个童话故事应有的美妙感应力 「旅程」是叙事模式 一个回想 表达和成长 诸如此的场所投射 结合梦境里变体的部分将情感转移寄予诉诸隐喻的混乱信息
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儿时因为他人偶然的一句话而激起的层层涟漪呢?与重制版互为表里,新版努力解构试图还原天文知识宣传的“本意”,而这版将年少时的懵懂却又无限遐想完全表现出来了,一切都是迷幻且新鲜的,所以当再次回到现实中时,也一定不会忘记这美妙的一夜。
火车乘载着死去的人,哐当哐当地行驶在去往终点的银河铁道上。所有乘客都知道自己要去到什么地方。他们谈论自我牺牲和请原谅。只有讲述故事的人需要回家,像乔万尼和霍拉旭。
也许在实拍影像中,放大可见到表层的另一面貌,而手绘动画中,放大易导致动画世界的穿帮(放大作画正是弥补这一穿帮而发明)。但杉井仪三郎反其道而行之,以不顾透视的穿帮不断放大俯拍的校舍画面开场,并不断将镜头“推向”无法猜测情绪的动物的脸——在这部动画中,镜头推进与放大为同一动作——并暴露动画是画的本质。放大之后并不会看见更真实的世界,而是意识到画本身,与不断前行的列车一同坠入“无”本身。(2016.7.16首次观看,重看于M+ Cinema。)
“如果如果你还记得我,也许也许我又想起你,回望这场悲喜,每个得到失去,都是关于你。”
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摸索着与同类相处 却发现最大的疑惑从没有人会来解释 我们彷徨且羞于启齿 其实真理从不遮掩 生命却同等卑微 明明灭灭;孩童便尽管用孩子气的方式理解这一切吧 所谓生死 所谓光阴 还有为什么 他不能和你永远在一起 却能和你永远在一起
宇宙間漂浮著星星和星星的碎屑,銀河的乳酪被誰吃掉了?龍膽花開遍了星原,我也想摘一朵給你啊。天鵝座站的梯隊,延伸向水晶鹽鹼地。像風一樣真切地奔跑,跑進融化的鐘聲裡。蘋果的氣味真香啊,喜鵲嘰嘰喳喳得變成了蘋果。天蠍的火光熊熊燃燒,人馬座降下了露水。鷺鷥融化在夜色中。銀河在你眼中常駐
充满丰富想象力和隐喻的作品。旅途中的十字架、修女念经、哀悼的人群、三次元车票(其他人是四次元)都暗示着死亡,而女子讲诉游船撞冰山的经历更加明显的昭示康佩内拉的离去,银河之旅其实是一段与好友告别的奈河之旅。这个故事好像李欢《薇妮的时光列车》和几米的《星空》或是那本书都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