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电影,像发黄的旧照片,串起一个异国恋的久远故事。
在没有手机和微信的年代,等待,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一个女生,心心念念了一个男子十年,她似乎也并没有抱怨,记忆如美酒,历久弥香。
也许相识相爱的那两天,是她一生中最甜美的时光,她的少女时光就定格在那个梦里。所以,再见面,没有怨恨,只有悔,悔自己已经如此千疮百孔,不再是那个十年前爱他的女子。
可惜我不是个文艺的人,最后白姐入狱,我却认为应该美玲入狱,白姐有钱有人脉,可以保美玲出狱。
顺便说一下,男主鹤见辰吾实在是太对我胃口了。虽然拍电影时时年21岁,但气质演技颜都很赞,居然这些年没什么作品也是奇怪。
其实这部剧,个人还是很喜欢的,导演的手法和风格很浪漫主义。只是张艾嘉跟律师谈话时的神经质…快要急死我了。
以上。
一个女孩,年少时就有个梦想, 在一条船上,和心爱的人一起,飘荡到远方。 有一天,一个远方来的温柔男孩出现在身旁, 听她唱歌,陪她游玩, 守礼又规矩。 男孩回去到远方,留给她一支心爱的钢笔和一个地址, 希望隔着重洋,这段思念也可以拉长。 女孩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 却始终没有勇气寄出。 她以为,男孩只是她梦中的人而已, 故事总抵不过现实生活的残酷。 一晃十年,男孩没有再出现。 女孩恋爱了,被抛弃,堕胎了, 最终为了恩情而沦落风尘,继而放纵自己吸毒了。 因为,梦想不可追, 没有希望的现实还是短一点,再短一点比较好。 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你已经放弃了梦想, 梦中人却再一次出现,提醒你那不是一个梦。 原来,不是梦中人不完美, 是自己懦弱,自己糟蹋了自己, 一个不堪的现实,又如何回头面对当年的纯真。 结局是,梦想终究破碎了, 无论是谁打破了十年后梦想,终究是当年的自己没有勇气。 白兰说,看着美玲整天和一个不相称的男人在一起, 知道她终有一天会被他伤了心。 也许在白兰眼里,原没有一个男人可与美玲相称, 美玲又何尝承认那个男人与自己相称, 她只是一再屈从于现实而已。 面对梦想,我们还是坚持一点,再坚持一点; 创造梦想,我们还是勇敢一点,再勇敢一点。 那十年的信,如果寄出了, 自己打破了自己的梦,也好过一直觉得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吧。 号外:第一次发现张艾嘉长了一双富贵的手。
———————————————————
因为有人点赞自己才重新看了一遍电影重新读了影评,原来四年前就自己是这样高调的大言不惭。
就好像,一个初中女生,回忆起每天回家路上跟踪自己的男孩,就以为那样一场纯情懵懂能给自己幸福的一生。
时移势易,当年不理解后台的姐姐在干什么,现在才明白明知道有些事情做了就没有回头路好走,明知道会伤害自己,可是哪怕只是逃避了此时此刻的心碎,哪怕即刻红颜枯骨,哪怕死后世人鄙夷,也还是会做。因为生活的不堪对比梦想的距离太过遥远,我可以现实苟且,却无法遥望天堂。
曾经以为爱情是你我之间坚持的誓言,现在才懂得爱情只是我和我构想出来美好的你之间的童话故事。和水手谈什么永恒,还不如不相称男人的每日接送。
可能姥姥以为她能给聂小倩的就是最好的选择,他人都是地狱。对女人来说,卖给一个人和卖给很多个人有差别吗?差别在于,哪一种选择才是自己坚持信仰和想要的人生。
不是我不够勇敢,我用尽了全力想要拥抱梦想,那梦想却让我心碎,让我痛不欲生。
阴差阳错看了杨凡的《海上花 》,不过也很庆幸。因为已经很久没安静地看过爱情片了。
看到年轻的美玲,清纯、美丽,正如所有的少女那般,是所有美好的存在。
低头的娇羞,美妙的歌声,这些打动了观影的观众,也打动了为之吸引的中村。他正像所有青葱岁月的少年。心中的爱与身体的荷尔蒙凝结在一起,未曾分开,以为爱即可融化世间所有。他是美玲的梦,也是美玲向往的未来。
白兰对美玲的情愫是始料未及的,但也顺理成章。当她一点一点地擦拭美玲的身体时,我早就该想道,可惜影中的同性之爱,暧昧又拧巴,谁也放不开去爱。当美玲十年后再遇见中村,中村成为她的救赎,是她脱离原来关系的救命稻草,谁也别想阻止她。哪怕是如此爱她的白兰。
白兰以为给她足够好的物质生活就可以满足美玲,而她也不过是一个老鸨,她认为的好生活就是吃喝不愁,就是拥有金钱和地位。美玲给予她的,要比她给予美玲的多得多。
其实自始至终,美玲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她对白兰说:“你也应该在我身上取回代价。”她早已知道这样下去的日子不是个头,她也不过是白兰的棋子,自己的命运由着白兰而非自己。成为交际花绝非她所愿,这离她年轻时的“梦”太远。她不爱白兰,她也不爱自己。但她知道她爱中村,她知道她还爱着年少的梦。
许多时候,人的一生因为各种际遇,命运如浮萍、飘蓬般向着不可控的方向漂去。我们在每一次的变数中如果能自我感知,就会像美玲一样,像一个革命者般地反抗,斩断自己的过去,与之告别,向着憧憬的明天奋不顾身地扑过去。
凶杀发生的过程很平静,没有推搡的暴力,没有歇斯底里的尖叫,没有任何狗血的情节。白兰看到中村替美玲注射毒品,没有任何言语,只是举起了目光所及处的水果刀,愤然插向中村。中村倒地,美玲久久抱着他。
整个事件是我们平常能看到的报端杂志、网页上的某一个新闻报道,第二天又会被其他新闻版面覆盖。其他人的人生放在另一些人身上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他们的命运却就此决定。判刑的判刑,死去的死去。
美玲与中村之间消失的十年,这十年他们的人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吸毒,一个贩毒。命运的轮回,抛起的石头最终砸在了爱的人身上。我不知道编剧为何要如此安排,也只有如此安排,才有如此深的宿命感。要不是演员容貌形体俱佳,我们看到的会是瘾君子的丑陋模样。张艾嘉也因此片成为了当年最优雅的女人。她那成为瘾君子的不得已与委曲求全的模样与她之前的如莲花般的少女模样迥然不同。中村也从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成为了令人厌恶的毒贩子。命运的翻云覆雨手改变了彼此最初的模样,美玲与中村被命运推向了需要彼此救赎的境地,他们都成为了曾经自己想象不到的人。重逢是对彼此的救赎,中村是美玲的梦,美玲是中村真正爱的人。人世浮沉中,他们终于知道漂荡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做了十年的梦。
但是,他们的梦被打碎了。
影片太过温柔,温柔得没有绝对黑白的好人与坏人。他们都可恶,同时也都很可怜。白兰是老鸨,将美玲带入烟花之地,美其名是为她好。不过是自私,她想独占美玲。那些男人不过是过客,是为她们提供令人艳羡生活的提款机,她看不起男人,正如她看不起自己。她不爱任何男人,但她爱美玲——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囚禁了美玲。但她也不过是得不到爱的回馈的可怜人,她知道美玲无法接受自己,她更不可能让中村夺取美玲。所以,唯有同归于尽。
中村,如果对影片的记忆仍然是片头的那个学生中村,那他依然是美好而令人喜爱的。但他最后也滑向了生活的阴暗角落——贩毒。正如白兰对他说的,他的一切是靠榨取吸毒者获得的。他也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美玲,我终究无法将浓妆艳抹的她与穿着白色衬衣白色裙子的她相连接。堕入红尘的她,贪恋荣华富贵的她,也许原先也没有任何的梦想。她的梦想归结到底是年轻的爱情,她不像白兰那般“厉害”,也不像她那样有野心有能力,她不过是一朵破碎的莲花,在那一次失恋、堕胎之后就开始破碎,直至她后来一次一次的援交,她的身心一次一次地被撕裂,乃至彻底破碎。从心灵到身体,她都从未愈合过。她靠吸毒来让自己忘记,忘记自己受过的伤,忘记曾经的自己。在那一时的快感中她也愿意为之付诸一切。她的毒瘾越来越严重,严重到不能再遮掩,在家中让白兰看到、让酒店中村为她注射。就像她已经溃烂的人生,她所要奔赴的未来,也不过是让她苟延残喘的一场梦。
可以想象,中村不死,她与中村去往日本之后的生活也是不堪的。她当初没有救助自己的能力,便依附在比她强大的白兰身上,离开了白兰,她依旧立不起来,她也没有能够重新生活的能力——当初是失恋加堕胎,现在是毒瘾。所以说,美玲是最可怜的。
鹤见辰吾很奇怪的一名演员,在日本不是太红,估计钱赚的不多,很好奇他出演的戏份很少,不知是怎么维持生活,整整10几年几乎没有戏拍。能够查到的资料有限,对他的一切都知之甚少。14,15岁时在《3年B班金八老师》中还是一名胖乎乎青葱少年,完全看不出日后的风华。5-6年后男大也18变《海上花》中惊鸿一瞥,大屏幕充分展示了他的风采,如果没有《海上花》的青春和《流金岁月》里的盛年几乎看不到他在最美年华的影像形象。气质纯良颇有国内50-60年代正直男性风姿,例如一代名将庄则栋。不是那般明艳得与现实太拉开距离如同天人的模特,真正演员能让观众回味,幻想足矣。似钟汉良不过更清秀温润如玉,也有几分象《最后的贵族》里的濮存昕....
鹤见辰吾40岁以前保养良好, www.tudou.com/programs/view/juqLIf-WHXg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xMTQ2Mzg0.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G-VS_kiQiE,但在40岁以后迅速衰老,总是扮演一些边缘配角, 例如《信子36》。当演员是一件幸福也是悲哀的事, 能够诠释在每个少女心中白马王子,象一位哥哥友善没有任何侵略性(他适合演电影而电视剧会掩盖他,不知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剧本还是星运不济,其后他在日本的艺界再无大的手笔,跑跑龙套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也许应该晚10年再出生,赶上90年代那些风靡一时日剧潮。
演技不弱不比那些所谓的天皇巨星差。忒别是《海上花》中在10年后成为毒枭再次来听张艾嘉演唱中的2组镜头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21岁没有许多演出经验能够演出成熟男人和10年前同样场景花样青年的憧憬很见功力)
不知杨凡导演是偶然如何选了大概刚进入日本娱乐圈的他?很想找到当时拍摄海的花絮,资料,听听导演及合作演员对他的评价,可惜不象现在咨询这么发达,反而有几分神秘感。 杨凡, 关锦鹏这些文艺片导演, 居然能在商业社会里拍出如此如诗如梦,美轮美奂的电影和谢晋导演的改编自白先勇小说《谪仙记》《最后的贵族》有的一拼。电影并没有渲染大格局,多是表达一种情绪,回忆,感伤和心绪,让人想哭。
白兰第一次见到美玲后,觉得“好像姐妹一样,却又比姐妹更亲”,把她从歌厅带到夜总会,取下纯白色的发箍,把直发烫卷,一袭白裙换做黑色蕾丝。她对美玲说“你一直不明白,在我们生命里,男人来了是会走的”。1:10分共浴的缱绻;出庭作证时,嘲笑律师的那句“生命宝贵与否,见仁见智”;一把小的水果刀,插向中村的心脏,彻底终结美玲“孩子的梦”。海上花,是风月场所花月之身的交际花,是中元节祭奠时放入河中的花灯。祭奠的是纯白的天真烂漫,是初见的惊鸿双眼,是染污眼眸中的一丝清明。身如柳絮随风飘,心似浮萍逐水流。
杨凡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只为女人而拍,她们在他的镜头下都是那么美。
题材不容易,难得导演关注女人之间超越友谊的关系,但又随时被男人的介入而打散开这样一个存在了千年的事实。女人被男权社会用各种手段打散,成为一个个沙粒,无法相互援助。这个片子的惊喜是姚炜,穿衣品味太好,30年后依旧是上乘,而且跟张艾嘉比较起来,脸部轮廓更清晰、分明。很多时候让我想起天海佑希跟她对比。华语圈的女演员实在是太可惜了,那么多优秀的女人,尤其是在她们四十岁之后,智慧和美貌都日臻完美,可惜没戏演了。相比较而言,日本对待女演员就好多了,想想吉永小百合们都是从年轻演到老,而且树木希林这样不算美貌的,到后期也越来越有好戏可演。而退出的三口百惠现在想起来倒是个例外了,而没有了她的三浦友和事业上也都表现平平。
楊凡熱衷拍防線的潰散。最好是純真因初戀而褪色的故事。他懂靜止的美,但卻很少創造出流動的美,電影只是他串連起每一幕靜止的工具。
一见钟情和暧昧姐妹,心有千千结和相爱不如相伴,故事勉强及格,情感及格勉强,但把澳门拍得这么美,那么有殖民地风情,该片第一,《伊莎贝拉》也逊一筹;罗大佑的音乐和甄妮的歌声,也是八十年代最美之一。少年樊少皇演戏略浮夸,几年后,他成为“力王”,拼身材拼出一席之地。该片的服装也是八十年代最佳之一,姚炜穿得最有味道。最后,修复得非常棒,色彩如昔,影调如旧。
罗大佑的歌曲《海上花》→1986年的电影《海上花》,从此以后,《海上花》的观影记忆就不再只属于侯孝贤1998年的同名作品了。—— 纯美的张艾嘉,帅气的鹤见辰吾,年轻时候的短暂爱情没能修成正果,阔别十年的重逢最终却以悲剧收尾。看片前在豆瓣看到类型有「同性」,由此导致观影时挺早就预测到的真凶。电影的叙事不太顺畅,情节略显跳跃,倒是挺中意高清修复版影像透露的浓厚年代感。★★★☆
一个梦碎的过程,杨凡的缠绵悱恻怀旧唯美美学淋漓展现。案情追溯建构剧情还原真相,异国恋,暧昧的同性恋,含蓄的三角恋,单纯的爱恋十年后变成交际花与毒贩的苦恋,人生若只如初见啊。音乐动听到令人无比惆怅。
三个恋爱脑,以曹七巧的方式去表达爱,奇情式你死我亡。杨凡写得太卑微,女人都预设自己不配被爱,全不如对摄影术的自信:“都怪你不肯多花钱找杨凡拍”。张艾嘉被拍得极美,梳成大光明时美似林青霞。虽然她完全不适合演风骚妓女。/杨拍洗澡戏天下第一,女女拥浴亦是千言万语。美少年亲吻的吮吸声好色情。/罗大佑海上花哀而不怨,甄妮妖冶端庄,都比杨凡站得高。#bjiff2023
八年前看过的片,重温依然为这个故事眼泛泪光。白衬衫的鹤见辰吾儒雅英俊,转身侧影魂牵梦萦,格子长裙张艾嘉,夕阳洒身,把一摞摞退回来的信件丢向大海,配乐响起,阵阵伤感。多年后物是人非的遗憾,“如果当初有,你就不会记得今天的我。”中村先生,那般柔情的你,是她破碎的梦想,内心深处的秘密。
三十岁的张艾嘉,兼具了灵气与美貌、知性与理性,包括几个年龄段的演绎都非常到位,有几段台词表现的太好了。虽是两女一男的故事,却拍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这样的故事加阵容,光影再嚣张一点很可能就是后期的王家卫了,如果结局不那么仓促可能会更好,片中那首出现了多次的“海上花”也是百听不厌啊!
杨凡拍戏主要拍感觉,拍美,拍年代回忆,剧情之类不必深究。这套戏里面每一帧都美不胜收,尤其是旧日澳门的景色,现在已不可得。还有白姐那一缕带点怜惜、绝望、只记今朝和付出的爱。方盈的美术依然值得称道,罗大佑的海上花竟然会输最佳电影歌曲,个人喜欢这首多过最爱。
白蘭(姚煒)太美了,这个故事意外地说圆了。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还没见到梁朝伟我就知道我特么又下错资源了!
俗套狗血的爱情故事在罗大佑作的主题曲的烘托下倒也是十分动人,不过也导致该片看上去更像是这首主题曲的长篇MV,至于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叙事技巧上,插叙、倒叙和回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丝毫不显突兀,不过同性之恋在那个年代就出现未免太时尚了吧
补标,林奕华课上看的修复版。Naive Trash Film,有着非常过时的滑稽感,哄堂大笑。笑完课后全班被留堂骂了半个钟,(林说这是他本人最喜欢的电影),那就不能允许别人觉得好笑吗?
唯美主义者总是怀旧的,不同于《妖街皇后》90年代的南洋风味,本片开篇便展示了已经消逝的澳门街景,杨凡对地域特色的把握渗透在每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中。看到开头不必抱有类型片的期待,悬疑和倒叙只是揭开奇情的面纱,性别意识和对异性恋霸权的反抗才是不变的母题。大胆猜测杨导一定看过楚原的《爱奴》,不同于后者将妓女中的女同性恋当成卖点,仍落进归顺于男权宰制的窠臼,《海上花》对女性情感的挖掘更深,即使白兰对美玲的爱早就从第一眼的歌台相遇时暴露无遗,白兰却无法不忍心将爱人推进“交际花”的泥淖,这是作为弱势的女性群体在男权社会里求生的本能,或许只有“主动”投身才能唤回自身的主体意识,为同性之爱在边缘的角落里留一份存活的空间。鹤见辰吾的选角很合适,自带神秘的异国情调,姚炜神似白光,也体现了杨凡选角的眼光。
杨凡讲故事的能力真心一般,但画面色彩构图声画,以及对男色女色情色暧昧的捕捉却是大师级别的,诗意又充满诱惑。主题曲真好听。
为了高清版的侯孝贤的《海上花》,误下载了这个版本的,于是索性又看了另一个故事,那时候的张艾嘉真的是纯真,三角恋的爱情夹杂着同性之爱,樊少皇真是嫩,《海上花》这首歌好听。
片子并不佳,杨凡为了拍出歌里的“奇情”,情节所涉元素过于杂乱,三个人的感情戏不均衡也不和谐。可是,谁又能禁得住一遍遍重听这首歌呢?电影剧终,真正的原唱甄妮出现在舞台上,不知怎么的,我就忍不住的掉泪。海上花如梦,泡影曾为真。
这个故事在杨凡的MV式拍法(最后还附送一段甄妮的MV)下是不算难看,但基本上也只限于有佳句无佳章的水准了。张艾嘉将写的数十封信扔到水中,相思化作一滩残梦;十年后两人在歌厅重逢,没有抓马只有淡淡的问候;眼泛泪光的张艾嘉在台上唱起十年前的《海上花》(杨凡电影里总有仿佛量身定做的电影歌曲),配上迷幻的灯光,也有几分幻梦感。剧情上是个萍水相逢,十年互不相忘,再续前缘后又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但杨凡的叙事太白开水了,又要杂糅进贩毒吸毒凶杀这样的悬疑元素(以及杨凡是真的不会拍法庭戏),让整个故事陷于一种奇怪的磁场中。相差11岁的张艾嘉和鹤见辰吾演情侣居然没什么违和感,33岁的张艾嘉还是有满满的少女感。14岁的樊少皇演技略显浮夸了,看他瘦削的身形,完全无法想象他六年后就成为了《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