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马帮、脚夫、婆姨、土匪、信天游、窑洞、土枪、尘土……
黄土高坡滚烫的热土上,不屈的山民顽强地生存着,自然环境恶劣,民风彪悍斗狠,年轻的原始冲动,激烈的情欲在燃烧。
当归年轻时争抢镇上首富的媳妇,中年收留土匪黑骨头的妻女,晚年送别养女后依然孑然一身,一辈子都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彰显了热情、狂野、善良、大度、随遇而安的黄土高坡式的生活状态。
最喜欢影片里的几首信天游,歌声嘹亮、雄浑、悠扬、感天动地,被迷住了。
这部电影是1989年拍的,一晃三十多年了。全片只有出演土匪黑骨头的葛优,后来大红大紫,余者都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之外,看不见了。
30多年前的老影片了,忽然很想看看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老影片。《红高粱》、《老井》看过了,再看看其他影片。通过老影片能够看到和感受当时的那种社会状态和背景。
巍子和邵兵真的有点像,开始我还以为是邵兵出演呢,脑子里还琢磨邵兵是90年代的呀。后来才想起是巍子。另外,葛优的扮相真的是老态龙钟啊,头发掉的没多少了。可是那时他才出道所长时间啊,还没拍《编辑部的故事》。
黄河、黄土地、唢呐、民歌,中国的根和魂。
1994年8月中考结束的暑假,高中已经开学并且开始上课了,某天晚上一个人在家,一夜没睡,画画,整理书什么的,顺便看了这部影片。讲得什么完全没印象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黄河谣 故事片。西安电影制片厂1989年摄制。本片上映于1989年,于1990年 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91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黄河谣》和《黄土地》《红高粱》……风格如出一辙,这类电影看多了,有点腻了。
面对一部比我还大将近两岁的电影,实在太厚重。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能表达的太苍白了,时间沉淀堆积出来的,太沉重。谁都赢不了时间的,逃不了谁都会苍老。
《山神》讲的是东北人的疯野与浪漫,此片则讲的是西北人的彪悍与柔情。当归英雄气短,敢爱敢恨,柳兰和红花风情万种,赴汤蹈火。虽说土匪黑骨头烧杀掳掠,可也是性情中人。导演没有单纯从正反两面描写当归和黑骨头,而是透过他们敢做敢为的直爽性格,来表现西北人共有的豪情。当归把黑骨头抢来的老婆占为己有,黑骨头虽然不爽,可敬他是条汉子,给了他一碗酒喝。黑骨头被共产党逮捕了,当归也并没有因为黑骨头强迫柳兰而唾弃他,同样是给了一碗酒。在江湖道义、野蛮粗犷的西北民风背景之下,他们二人的黑白身份已经模糊。导演在他们身份上的反差基础上,揭露出他们的铁骨铮铮,这种身份反差揭露共有的正面性格使得戏剧感染力更强,令人肃然起敬。
景深长马队,黄土枯河道。唢呐哥儿憨尕妹,十八岁的黑骨头,河东河西总无情。
摄影极好 惊现中指
摄影1星,配乐1星,跑旱船,踩高跷,霸王鞭,闹社火1星,九九黄河谣1星,当归和红花恋爱的一段好美,再来1星。最后嫁女时当归和黑骨头的碰面太刻意了,减一星。话说,最后的九九黄河谣明显方言味儿更重,也更正。太有感了啊!
从非洲回来,真的找到自己了,从来没看过那些言情小说的我,却无比想了解三毛笔下的生活,甚至看了几张照片几个片段几首歌都哭得不行不行。在国外电影院看了两场挺无聊的电影,错过巴比伦和音乐剧后回来了已经48个小时没睡了,还带我爸去医院还带他去了理发店还见了亲戚,还大扫除洗衣服被子床单窗帘,现在继续我的中国悲剧,黄土高坡真的是撒哈拉,总是在这样的电影和调调里面找到了根。我一会儿还要赴约,真的好晕哦。等我结婚的时候也要画年画,放中国音乐,也许七匹马和一个vespa。葛大爷真帅,求被抢。要笑,笑好看。睡眠不足回来板张脸跟被公司欠钱一样🦧艹,这个月还没发工资。以后再去陕北或者开普敦就扎麻花辫再扎陕北白毛巾🐅逛街那情景跟不会过马路的我一模一样。被银川几百里汗水在心口包回来的冰糖简直是致命的爱的drug
红尘一隅,可有故乡烟火?此去经年,绝无良辰美景。聚散是缘,来去随风。
对葛优没印象1。。
7.3分。芦苇的抒情和风土人情。有一天突然到厂门口了他碰见我了说:芦苇你到我办公室去一下”我说“什么事?”他说:“你小子不错”。因为我给厂里写了两个剧本,给厂里赚钱了。他说:“你想当什么?想当导演还是编剧?你想当导演,我把你调到导演室去,想当编剧,把你调到文学部去。”我说:“这样吧还是想画画,我还是在美术部待着。头儿,有什么好东西,我来写,在哪儿待着无所谓。”他说:“你有素材吗?”说:“你拍西部片,我得下去体验生活。”他说“你要下好下、下、下,你要多少钱?一千块钱够不够。”那时候是八七、八八年啊,一千块钱都是大钱了,我还真不敢要。后来给我的五百块钱成全我当编剧之路。我跑下去体验生活了《双旗镇刀客》和《黄河谣》都是那次跑出来的。吴天明最后还说:“五百块钱弄个编剧太便宜了”
中国西部乡土音乐歌舞片;音乐和剪辑天衣无缝的结合。
通过男主人公从年轻到年老的人生经历 再现了过去的黄土地上穷苦人们的苦辣酸咸和爱恨情仇 故事很漫长 涉及走西口 卖儿卖女 男女相好 土匪路霸 强抢人妻 饥饿乞讨 中年无妻 老年嫁女等悲凉故事和一幅幅黄土风情画卷 特别里边一首首动人的原生态民歌 更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洋溢着纯朴民风的如梦的黄土地世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又见面了
“陕北信天游唱‘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这就叫力量”——马未都
大文艺片儿,剧情和场景,音乐,都还不错那个年代的电影,特别是表现地域特色的电影,好像都有拔高,渲染的倾向。就好比人们说自己的家乡有啥特色,生怕别人不信,就再夸张三十倍。本来干旱,就说一辈子不洗澡。本来黄土多,就说除了黄土没别的。不过短短的篇幅表现了行脚客,土匪等人一生的沧桑变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是功夫。确有荡气回肠的感觉。人只是适应各自的环境,扮演自己的角色,接受自己的命运,除此以外,无他当归后面也老的太快了一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突兀莽撞的旺盛生命力,就如此挥洒在了浑浊的泥水里。傍水黄土坡上的游尘,飘来荡去了此一生,前世往生也依然是孑然一身。潮落潮起泥沙俱下,唯有嘹亮悲壮的信天游在时空中激荡。幼年初看只记得一片荒芜苍凉,如今重看也还是茫茫然的凄苦。
满眼黄沙的黄土高原粗砺线条,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敢爱敢恨的男人,黄土地上的爱恨情仇在一幕幕上演,任由时代变迁,唯有情不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河谣》的色调以及适时的民歌小曲都很棒,故事主线稍有单薄,看起来有黄土风情公路片的感觉,三星半加。
黄河的歌谣高亢中带着悲伤,因为这干涸的河床承载着多少不甘,满眼的黄沙埋葬了多少幸福。当归带不走红花,留不住柳兰,老了送走樱子过黄河,看着黑骨头被正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不管富贵还是苦难,黄河谣就是生命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