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林彦俊的粉丝 中午看过之后真的被各位哥哥和节目圈粉了 很有感触
“世界环游匆忙 山涧逐帧欣赏” 我觉得林彦俊跟着哥哥们一起玩也太有意思了 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 心态还是认知上 都可以得到多层面大格局的提升 还可以享受哥哥们无微不至的关照 哥哥们还会照顾到小橘的饮食习惯(最关键的是林彦俊还知道了烧水不盖盖子是不对的٩(ˊωˋ*)و 看过之后也更加深了对哥哥们的了解 以前对涵哥的认识非常浅薄 仅仅局限于优秀有内涵的主持人 台柱子 现在了解到涵哥还是个方言达人 居家好男人 (想吃涵哥做的饭 昨天半夜还在看诞总的节目 感叹生活不易 和所有人共情 眼泪哗哗流 今天就看到诞总燃烧的综艺魂 会体贴大哥 照顾小弟 去阿姨家捡柴火也在征求同意之后欠身感谢 承诺擦干净凳子再还回来 河边的洗葱小弟说“昨天还在看时装周 今天就在山里洗葱 觉得被大自然怀抱着 很幸福” 小橘同学有着一副慢热的性子 和 想和这个世界慢慢变熟的热忱的心 没碰面之前 在车上就说自己年轻力壮可以干体力活 希望不要拖累集体 事实他确实做到了 重的东西我来提 哥哥交给我的我好好做 尽管做得没有那么好 但满腔的热意 天然乖巧的样子 看得我心软的一塌糊涂 还要努力啊 秉着^带给别人快乐是我人生的宗旨^继续和哥哥们快乐玩耍 还要努力加餐饭 热爱大自然 对于每天飞来飞去工作辛苦的你们来说 这也算是一个可以逃离高强度的当下 歇歇脚的存在吧 那就 祝你们玩得开心!
我总感觉林彦俊在野生厨房不管是生活技能还是在和前辈们交往的过程中都在进步 作为小新人他在一点一点发光 作为一个小粉丝我看着还是很开心
感谢涵哥可以看上林彦俊 有一集偷偷勾俊俊手手真的好温暖啊 也感谢妍妈欧弟哥蛋总以及各位常驻嘉宾的照顾 或许现在说有些迟 可是每一天都在感恩 每一天也都在期待 希望第二季也有你们。
跟向往的生活一样温馨的节目,但不同的是,野生厨房每一期都不一样,每一期都有新鲜感,都会期待去哪些新的地方。这是我每一周最期待的综艺节目。又放松,又下饭,又搞笑,又有美丽的大自然,还能知道祖国各个地方的食物 - 梦想就是跟家人朋友一起去野外做饭旅游!研妈是这个节目的惊喜,前几期没有研妈的时候只能给2-3星。但是后面研妈欧弟都来了之后,5星拿走!期待第二季!
首期节目里,“大哥”汪涵带着李诞、林彦俊和飞行嘉宾陈赫来到武隆寻找当地的“野食”。在向导的指引下,汪涵开车行走在并不宽敞的山路间,甚至一度因为道路太窄,车子难以转弯。最后,有一边轮胎几乎都没进了水里,开车的汪涵巧借了一点河岸的位置,才到达营地。
和其他美食节目截然不同的是,《野生厨房》的“野”劲儿几乎充斥了节目的每一分钟。没有燃气,没有煤炭,甚至连土锅土灶都显得稀奇,嘉宾们只是利用河岸的一些石头,和捡来的柴火,就在野外临时搭起了一个用来烧水的小锅。吃的食材是从当地集市上购买的牛羊肉,以及向导带着林彦俊跋山涉水采来的当地特色“大脚菌”。
没有人工加工,完全是大自然的恩赐。这些来自大山馈赠的菌菇,成为明星嘉宾们碗中最美味的菜品。最重要的是,这些美味,在城市里是吃不到的。
在过去的一两年间,我们探讨综艺总是不约而同会提到一个词:“回归”。摒弃华丽的舞台和灯光,抛下厚重的题材和内容,找出综艺的蓝海。然而,在这过程中不难发现,浅层次的回归可以做到,但真正丢下包袱,回归到人类最初始的栖息地却不那么容易。
就拿美食节目来说,或以菜品比拼的形态,或佐以一定的温暖故事,都显得不那么纯粹。可以说,《野生厨房》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通过翻山越岭,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品味自然原味,既抓住了胃,也抓住了心。
说起3位常驻MC,不得不赞赏一下导演组的巧思。70后汪涵、80后李诞和90后林彦俊,实际上代表的是当下生活中占据主要行动力和话语权的三个代际。
其中,一个是书香气十足的“大哥”、一个是综艺感满分的“话痨”、一个是乖巧帅气的“偶像”,三个性格特点完全不同的人,要一同翻山越岭寻找食材烹饪食物,一同体验冒险旅途的困窘,可谓看点十足。
而从首期节目的表现来看,三个常驻MC的人设都已经牢牢立住。汪涵负责统筹一切,布置行程中每个人的分工,李诞妙语连珠,给旅途平添了不少乐趣,林彦俊跟着两位哥哥默默干活,不断成长。再加上这一期飞行嘉宾陈赫与三位MC的互动,便将“撒野”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节目组对于汪涵这位主MC的选择可谓独具匠心。汪涵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他热衷于传播中华文化,对有差异化的各地特色文化有着极大的热忱,再加上他对各地方言信手拈来的能力,和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亲和力,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洞察力,都致使汪涵与《野生厨房》有着最大程度的契合度。
而对于观众来说,不管出生于哪个年代,或许都能从节目当中找到一些共鸣。比如说,70后寻童年,找回忆;80后享受放空、找寻自由;90后增长见识,打开一扇生活的新大门。
常驻MC的选择看似随意,实则是一门学问。嘉宾性格的展现,与互动中的磨合,都是构成节目主体结构的重要元素。在既要考虑节目实操性,又要考虑收视与流量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年代嘉宾的方式成为一个主要手段。然而,演艺圈艺人众多,到底如何搭配,极大地考验了导演组对节目立意的整体把控。
回顾几位MC的荧屏形象,汪涵知识渊博、口才一流,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出现在演播室中。李诞是“能躺着决不坐着”、“能用嘴说决不用手做”的资深“宅男”。而林彦俊长相帅气、流量担当,但却是一枚十足的生活“小白”。这样看下来,3位MC似乎和“野”关系都不大,可恰恰是这样的反差,才更让节目变得令人期待。
毫无疑问,出走郊野,必然会历经不少试练,做人如此,做节目亦如此。
在首期节目当中,就有很多令人陷入深思的话语。譬如李诞说:“这世界,我不懂的事太多了”,汪涵回答道:“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对生活还有很多未知,所以才需要不断迈开脚步,勇敢踏上从未涉足过的行程。
对观众和网友们来说是这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中生活久了,脚步、说话,节奏都变得飞快,天天呼吸着的,是汽车的尾气,吃进嘴里的食材,再名贵也变得寡淡无味。于是,旅行变成了刚需,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翻山越岭,寻找各地的特有食材,找到这些食材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松身心,才能回归初心。
对于节目组来说亦是这样。“野综”不好做,尤其《野生厨房》是综艺市场的首档野综,没有前路经验可借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如果想要足够“野”,那就必须全盘接受来自自然环境和野地条件的考验。比如会有可能需要绕行山路3、4个小时才能到达的野营地,再比如行进途中可能出现的云雾和风雨。但首期节目整个看下来,不管是从画面还是质感上,都不仅很好地展现出了“野性”,也透露出了芒果TV打造Q4爆款综艺的“野心”。
摒弃都市生活中的沉闷与枯燥,在综艺节目当中找回生活的“原味”。在《野生厨房》中,“野”似乎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地道与初心的态度。
感觉这档节目特别的温馨,吃饭,做饭,自己动手去获取食材,去到当地,所有的东西都特别的地道,有不同的味道。看着食物的寻找,获取,再到完成,充满了爱意,充满了温馨,特别的好,让人放松,容易让人想家,当然也超级喜欢涵哥,涵哥的即兴的rap简直了,哈哈哈,哪有土,哈哈哈真的超级搞笑,妍妈真的是一个超级温柔的女生,太贤惠了。
首先我承认节目开始的前1:30s的预告真的让人很期望节目所带来的美食观和冲击感,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看完提了裤子擦擦真的就可以走人啦。
刚看完第一集来说说感受吧。从节目开始最大的噱头就是一种名为大脚菌的菌种,这种菌介绍说是世界上最具食用价值的三种菌类之一,可你他妈菌呢,说了那么多次,后面一句没采到就把观众打发了?逗的吧!从头到尾好像就看到那个年轻小生采到一种菌,我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你可是打着野外的标题的啊我的大舅子,一种菌,一种小溪鱼就对得起野外了?我们的印象中野外可是各种山珍海味 走兽飞鸟的代名词啊,那么节目给我们看了什么呢?买的牛羊肉,采了一种菌抓了一种小溪鱼,如果非要加还有一个从农家里要柴火的时候割的韭菜(但是韭菜后面有说是怎么吃的吗,貌似拿回去之后那韭菜就再没提过他了)这五种食物。真的是大跌眼镜!节目开头说的什么找到当地特有的野生食材来准备一顿食物?你告诉我是买的牛羊肉是野生的还是没有出过镜头的农家里种的韭菜是野生的?至于撒的那种鱼,连是什么鱼都不知道还是罢了。选材失败。
然后说一下汪涵这个“大厨”,我严重怀疑节目中那几个煎牛肉和炒火锅底料的镜头是节目后期另外拍的。为什么?因为节目中给出的陈赫和李诞吃牛肉的镜头 明显是长条状的,但是后期的几个很诱人的煎牛肉镜头是片状的,这是理由一。理由二是节目中用的深口锅煎的牛肉,而且用的是野火,这种情况下我不知道怎么拍出后期那种特有的极具诱惑力的镜头。然后就是汪涵炒的火锅底料,这个没有太充分的理由,唯一的怀疑点是汪涵用的铲子一个是黄色一个是红色的,这个不做深究。
至于节目中其他的槽点是有一段火锅做好之后李诞提到火锅好像不够咸,陈赫把整瓶豆瓣酱都倒进锅里的时候汪涵的那个脸啊,都皱成黄土高坡了好吗,但是他却没阻止,不得不称赞汪涵这里真的会做人啊,可是我真的没办法承认他厨艺有多好啊,你让我相信一个好的厨子可以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一锅饭被人糟蹋成那个样子,我真的要说抱歉。把煎的牛头切成条状我是更没办法在厨艺上认同汪涵,想要调味就把整瓶豆瓣酱全都倒进锅里的陈赫也是乏善可陈,至于李诞,我本人很喜欢李诞,但他真的不适合美食节目啊,他竟然在买香料的时候问哪种香料可以直接吃?认真的吗老铁!当然此处也不排除诞总是为了节目效果故意这么问的,可是他全程好像真的没有动过手啊,食物都是汪涵在做,陈赫好歹也撒了一两条小鱼,小年轻呢上山采了好久的蘑菇,下山时天都黑了,诞总吗,可能就是负责调解用餐氛围的。等一下,这里提到了那个小年轻,哎哟我真的是啊,哥们你来干嘛的呢,我真是呵呵呵呵呵了,汪涵让他看着火,OK,你不会,大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没光过脚,没下过水,你烧火不会我可以理解,可你总得知道烧水的时候盖盖子吧,他不,而且他竟然蠢到不知道水烧开之后是种什么样子,汪涵告诉他烧到咕噜咕噜咕噜之后就可以了。后面经过汪涵提醒他把盖子盖上去时那种笨手笨脚的样子,我一个强迫症看到他盖个盖子也没盖严实真的有种喝口盐汽水喷他的冲动啊。节目中真的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丝毫对美食的喜爱和认真啊,就是一群大糙老爷们外出办的一个野炊而已,还看的人堵的慌。其实一开始的时候看到那么多散养的马,我还以为会吃马肉呢,是我想多了,可我好像还没吃过马肉。
================================
更新:姜妍圈粉了,她笑起来真的像个孩子一样啊。
姜妍真是可爱死了
一开始是很喜欢的神仙嘉宾+佛系画风,后来怎么成了夜间鸡汤谈心节目了。
吃的肉菜都是菜场买的,哪里野生了…
???槟榔不是致口腔癌的吗???不是比抽烟危害还大吗???还有食物特写后期补拍打光也太出戏了吧?另外汪涵学台湾腔卖萌真是没眼看,就不能正常点,立住一个人设不倒吗?
无趣,不真诚,槟榔差评
真的看不惯汪涵这种觉得自己啥都懂的语气。。。。
非常不错的慢综艺,中国地大物博,这些乡村野外的景色的确让人赏心悦目,何况配上最纯朴的美食,一期节目70分钟,有食有景,还有汪涵,李诞和林彦俊组成的奇妙组合,的确是今年值得期待的下饭综艺了!
汪涵太严肃,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诞都没法带动气氛,陈赫来之前车里迷之尴尬。时不时地掉书袋我也是有点被膈应到。汪涵感觉就是个大领导,一群人都得捧汪涵臭脚
一集弃!mmp看起脑壳好痛!汪涵一直说些和这个综艺完全不搭的故装内涵看破红尘的话!!尴尬到飞天!
节目还挺有意义的,我个人很喜欢关于当地特色食物的简介,在放松心情的过程中还能学到知识。至于嘉宾,汪涵不愧是极具涵养的一个主持人,我很喜欢他平常的交流中所透露出来的智慧。林彦俊却是忽然一下从高冷boy变成了一个懵懂的厨房小白,还挺搞笑的。
这种慢节奏美食综很舒服。第一期的拍摄地有种仙气缭绕的感觉,芒果台后期没得说,湖光山色配美食,一帧帧像画一样。听着涵哥的野外小贴士,看李诞陈赫插科打诨,加上新人小哥哥的美颜,不知不觉就看完了。适合下饭。
第一集观感:空洞。汪涵一如既往遇见谁就要说对方家乡话,大家又不是不会说普通话哟。现在的国产综艺是无法让画面安静播放,水流冲刷石头的画面也必须给石头做上特效才舒服么?教都市人撒野就是在菜市场里买好食材,然后拉到河边支堆火吃火锅?没有想到导演居然是黄磊。李诞是唯一的惊喜。
怎么说呢……感觉还是没准备好就显得特儿戏……你说靠尬聊和尬舞撑满全季,还想不想有下一季了……
哪里有野外,分明是中老年旅行团郊游野炊记。
看到第07期。以为是简易版荒野求生,可食材极少自制;以为是综艺版舌尖中国,可厨艺实在很糙:主创大概也没有成熟构思,看点寥寥就全靠尬聊撑时间——如果走粉丝路线而非以内容取胜,真是浪费了一个好创意。其实房车也有,不妨走日系风:深入各地,重点在发现(或者获取)各种地方性食材,与当地人同烹饪、共享用——星素结合,既免去强行尬聊之苦、又能以风土人情为看点:类似TOKIO的ザ!鉄腕!DASH・〇円食堂,并可以更有意思。国内综艺还是对明星太温柔,也放不开——怎么对得起“野生”二字。用槟榔冠名是一大败笔,和节目创意不搭;汪涵太抢戏,剪辑调度都懵,新人就感觉鸡肋:收一点会好些;损嘴子不是什么节目都合适,未经打磨的哏太低级、大家都忙活着在一边碎嘴还特别败路人缘了……第03期末看到给工作人员分食,一瞬有点小感动:加一星吧。
看得出,汪涵真的协调能力超赞,各个嘉宾之间的沟通衔接,节目频率的慢慢融合,人才!
其实一路风景挺漂亮的,不过吧我真的是越来越不喜欢李诞了。
可移动的向往的生活+低配的野外生存
常驻真的是神仙配置了,为数不多的嘉宾都超有好感的综艺~看完好想去野炊ପ( ˘ᵕ˘ ) ੭ ☆
在大自然里享受美食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