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东西。
前几日偶然发现了一个维基百科的页面,其中罗列了所有「已被发现」,或者说已经有独立维基页面的人类认知偏差。一扫而过来看,大致不下两百个。
Buster Benson 整理的认知偏差cheat sheet
认知偏差图谱(2021 update)
是的,这正是我最想说明的一点。在大致了解这些认知偏差以后,人就可以明白,思考也好,语言也好,偏差,偏见是无处不在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自省与谨言慎行的原因。
如果这部《圣山》没有被贴上邪典,Cult的标签,我肯定不会今天才把它找来看。什么是「邪」?荒诞不经,特立独行吗?性器官吗?鲜血吗?暴力吗?还是冲击世俗理念,挑战你的价值观?
世间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有了路。
「邪」,亦然。
标签与名字一样都是一个代号,至于其背后的内容,需要我们放下所有这些代号来进行感受。
这是一个聪明又可爱的人拍的,可爱至极的电影。
Jodorowsky没有拍成《沙丘》。资金不足。他几乎聚集了那个年代的所有天才,但最后,资 金 不 足!
我是在看了这部纪录片后确信Jodorowsky是一个可爱的人的。就好像是狼人杀里,我验出了一瓶金水。只要明白了其发心向善,无论他做什么我都会觉得这是一件可爱的事儿。这个世间最丑陋,最邪恶的是那些没有正确发心,却拼了命给自己套上光鲜外衣,拼命用各种名词为自己的行为正名的人。是这些人杀死了光,杀死了那些美好的名词。
《圣山》很大程度上受到René Daumal的小说《Daumal's Mount Analogue》的启发。
而这本小说创作灵感来自于作者与Alexander de Salzmann的友谊。
Alexander de Salzmann师从George Gurdjieff
而Gurdijieff,也就是葛吉夫,其第四道的哲学思想一直在不断发光发热,以至于我在豆瓣上发现居然有一个葛吉夫小组,看起来目前还不时会有活动。
维基百科对葛吉夫核心思想的解读是:人类无法无法在目前阶段看清真相,因为人类目前还不具备合一的意识,只是活在一种被催眠的状态中。
用佛家的话来说便是人被自己的「无明」遮住了双眼。
连世界的真相都无法看清,我们又怎么说自己「真的」是在活着呢?
以下内容会包含剧透。但一部真正的作品,怎么可能害怕被剧透呢?
在影片中设计一个类似耶稣基督形象的角色是很有趣的。其实我们都跟片中的耶稣基督(本文中仅代指片中角色)一样,赤裸裸得来到这个世界,不仅没有衣服,更没有没有任何记忆与偏见。我们观察,学习自己身边的人,不仅仅是学走路说话,刷牙擦屁股,我们也学着去做评判,学着去做善恶的分辨。久而久之,我们变成了一个个可以被人理解的「正常人」,忘了自己也曾经「不正常」过,忘了自己也曾经收获过不做任何善恶评判的快乐。
当人们可以以上帝的名义满足自己的私欲的时候,上帝便已经死了,尼采从没有扣动扳机,他只是向世人做了宣告;当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特色的时候,其内里的为数不多的,崇高的精神,便也一并被杀死了。
在今天,「金钱」成为了我们唯一不可动摇的信仰,一张张纸,一个个数字成了我们安全感的来源,贪婪之心由此生根发芽。我甚至可以从片中感受到导演对于蛊惑耶稣的残疾小矮人的怜悯之心。小矮人飞了叶子后舔耶稣基督的那个画面更是让我难以忘怀。而经历了洗礼以后,在认识了自身,把欲望放下之后,耶稣基督具备了更好的分辨善恶的能力,他也因为世人的爱戴,返回人间。不得不说导演隐喻现实的野心,实在不小,但这野心,也实在可爱。
那七个人难道不会让你想起七宗罪吗?
片中有七来自不同星球的人。一个来自金星的制造商,其产品只有一个目的,让人看起来更好看;一个来自火星的武器生产商;一个来自木星的艺术品交易商;一个来自土星的战争游戏生产商;一个来自天王星的政府金融政策咨询人;一个来自海王星的警察头目还有一个来自冥王星的建筑师。而这些人的共性便是对名利的追逐,对性的渴望。这些人充分理解了人性的弱点,并成为了应用人性弱点的大师。联想以涉及人性七宗罪数目的多少来做产品价值评估的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片中的讽刺根本算不上是荒诞,简直是在写实。塑料做的粗壮小腿肌肉贴片,卖给小朋友的手枪玩具,被玩弄到高潮的方块机器人,这种充满了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讽刺是如何被解读成了怪诞,这实在令我费解。至于对不同星球的比喻,也非空穴来风,不过此事我也尚且是一知半解,索性不在此多谈。
不要执着于功能,不要执着于喜乐,不要执着于药物,不要执着于上师。
当十人登上圣山所在的小岛时,一个引路人带他们去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村庄。村民都是为了圣山而来,却因为村中生活无穷的欢乐而选择留在了村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迷恋药物。其中一个只能在水平方向穿墙的壮汉实在是对「执着」一事绝妙的讽刺。这让我莫名想起《西游记》。如果无字天书是第一义,唐僧会满足吗?整个大唐会满足吗?佛陀没有写过一个字。经书万卷,无非飘飘黄叶,止儿啼。
即便你看透绝大多数人生活的荒诞性,你还是难免走入另一个圈套之中。看看国内外灵修圈子有多乱便好了。影片从对人们对传统宗教的误用开始,到惊醒人们不要执着新时代的灵修,到劝人放下执着,得智开悟之后也要回归平日生活结束。哪怕放下所有隐喻不谈,整部影片,选角的大胆,色彩的运用,音乐的选择,节奏的把握都处理得相得益彰,绝对无愧为一场视听盛宴。当然,能够享受的前提是观者要放下对以往观念的执着,甚至需要放下对善恶的评判。
《圣山》厉害之处不在荒诞,而在用艺术上夸张的手法把当下社会的种种魔幻现实表现出来。
70年代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视觉特效已经可以达到扭曲现实程度的今天,人们都变得谨小慎微,胆小得令人害怕了呢?
脱苦得乐之法,唯有放下名利的追逐,放下对所有能叫的出名字的事物的追求,看到自己行为的可笑,接受自己的可笑,然后把自己从中剥离开来。自身尚且没有摆脱名利的时候,永恒的生命就是永恒地狱的煎熬!若能看破这一点,喜乐自然会从生活每一个平淡的瞬间中生长出来。
时时喜乐,只有爱而没有恐惧,又何有贪生怕死?又怎么会去追求永恒呢?如是,方可远离颠倒梦想。
影片结尾让人看到这不过是一场电影,也便是让人明白媒介本身也是一种幻象,一种牢笼。真正的解脱不可能靠任何外力,不能靠任何形式的表达。电影,文字,种种艺术都是媒介,引领你走向自己。正如片中炼金术士所言:
You are excrement. You can change yourself into gold.
「你是粪土。你亦可化自身为金。」
结尾处众人围坐的桌子是第四道中宇宙语言里面最基础象形的文字。
然而你以为佐杜洛夫斯基是为了向第四道,向葛吉夫致敬吗?没有,他们最后集体掀翻了这张桌子。
Goodbye Holy Mountain. Real life awaits us.
「再见圣山。真实的生活在等待着我们。」
放下欲望,偏见与执着,如是我们有望活出一点真实。
我们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WYSIATI 《思考快与慢》核心概念
在搜索引擎里搜索怎样的关键词,就会得到符合描述的结果。但我们要记得这并不是世界的全部。也许我们无论如何努力探索,都永远也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但这难道不是很好吗?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我们有自己的局限,这难道不是很好吗?只要我们「想点好的」,我们不就可以看到更好「好的」事物了吗?
当然,自省、警惕自己围起的认知高墙,是一件很难坚持,却十分有必要持之以恒的事情。但这与从常人所认为的「邪典」中发现其闪耀人性光辉的可爱之处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至少我从观影中收获了可以抵御两星期阴雨天气的快乐,我选择的这种放下偏见的观看方法,诸君不妨一试。
日常感恩李如一先生为了打开认识佐杜洛夫斯基的大门 //www.instagram.com/p/BGuIoF6Jyo0/?taken-by=lawrencelry
后记:
葛吉夫称第四道源自始与埃及的古老基督教 esoteric Christianity
前些日子在都柏林共济会大楼中,除了一个基督教教堂外,还发现了一个充满埃及标志与符号的房间。
埃及符号中的蜥蜴人是否与Annunaki有关呢?
后后记:
最要紧的还是每日八杯水,早睡早起,好好工作了!
比《鼹鼠》的画面更神秘,比《圣血》的剧情更扑朔迷离,比《楚门的世界》结尾发现拍摄世界真相后的出走早了25年,这就是《圣山》。充斥着无数的宗教符号、原始崇拜、政治意见、生命真谛、世界真相的终极命题,带着难解的困惑和嘲弄,甚至在被导演丢出拍摄场景的那一刻,都令人无比震惊。人人都在寻找圣山,印度教里有须弥山,道教里有昆仑山,喜马拉雅有喀喇昆仑山,圣十字有犹太神秘山等待,而佐杜带着观众千辛万苦爬到了高山之巅,却猛然告诉朝圣者,你们是梦、是影、是照片,“把摄影机往后拉”,整个拍摄场景曝光在观众面前。这一刻,我真的体会到,佐杜对封神的决心。
影片的台词很少,其实仅剩不多的台词也让人云里雾里,看这部电影的感觉就像在看一本几个世纪前的一本阿拉伯语的神秘巨著,你一直用双眼观看世界,却知晓自己只是身处迷雾,这时一本书写本质的书出现了,而你却走不进那诡秘又有一丝危险的真相中。你可以拍打着玻璃,却无法击碎。这时神的恩赐,也是神的惩罚。甚至我们以为酷似男主角的人就是男主角,但其实他也只是需要被导演引导的迷途小教徒。
故事讲述一个酷似耶稣的男人,被侏儒和孩子们投石唤醒。当他们到街上,发现马戏团正在用蟾蜍扮演成传教士和士兵互相攻击。男人被做成了无数的耶稣像,而他只能痛苦的扛着其中一个继续寻找。被拖上一个高塔后,他遇到了一个术士,可以点粪成金,并用占星术选择了七位可以改变国家命运的人物,连同术士的仆人,十个人一同前往传说中的圣山,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
动物们继续在影片中挥洒出它们的身影,羊和《鼹鼠》一样再次被血淋淋的捆在了十字架上,蟾蜍们在类人的战场上死于非命,人和河马共浴,猎犬在争斗,奶牛忙着交配。每种动物的出现都有人类的形象陪衬,各种动物身上都能模仿人类的影子,人类的本能又有动物有何区别。若非人类强行分出类别,天地初开之时,你与我之间,除了吃与被吃、性与不性,又如何有那么多高低贵贱呢。
当士兵们疯狂杀死游行人们时,尸体身上涌现出各种颜色的血液,黄色、绿色、蓝色等等颜料从尸体身上喷涌,如肠子般的绸缎被扯出、阴道里被拉出来了花菜、无数彩球从伤口里流淌到地上、挖掘出来的内脏其实是两颗苹果、捣烂孕妇的肚子可以挖出一大盆泥土、捅死一个男人就是切碎他怀里的西瓜、处女的胸膛还能挖出活着的白鸽。导演何其疯癫,才会让根本不血腥的场面惊起人一身鸡皮疙瘩。尽管我们熟悉的血肉横飞被替换,痛苦却丝毫未消。这痛苦,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相残杀。生命伟大,所以不容轻视;生命又很渺小,于宇宙而言不足挂齿。即便长生,这些个世界的痛苦、挣扎和谋杀,岂不是一样也落不下了么,这是否算是担负另一种罪孽。
两个美女被卸妆、剃成光头、赤身裸体犹如初生婴儿一样抱在术士怀里。去掉尘世间的物欲其实是很多宗教必然经历的步骤,不被表象所迷惑。可是既然要把身体作为滑板,画上宗教符号,就比画上普通大众喜爱的妆容高贵了么?赤身裸体就是纯洁,那么又何必有统一的宗教服饰?7个门徒各自烧掉钱和人偶,试图与俗世一分为二,那么长生的目的又是什么。说到底,心不够诚的人,穿麻袋也悟不得兰因,若是自然悟道,穿着俗气不过的登山服,不也发现了世界本质是部摄影机的真相么。
究竟上流社会的人们在做什么?诱奸和诈骗几乎是一切的主题,当然,还有谋杀。无数的眼睛符号出现在电影里,它们看着,又好像什么都没看见。
面具商制作一切令人舒适的床具、衣料和面具,人们可以定制他们喜爱的脸谱,而美丽和舒适背后,是为了性爱,和无休止的繁殖,甚至死人也可以通过电子产品做出亲吻、画十字架等动作,印证人生如戏的谚语;武器商制作各种武器,人们愤怒、怨恨的情绪得到发泄,甚至各个宗教、音乐派系都可以有自己的专属定制;艺术家做出来的性爱机器很有意思,即便是各种屁股印出来的组合抽象画也没有它有意思;玩具制造商可以根据政府模拟出未来的仇恨需要,制造以仇恨敌人为条件的孩童玩具,等他们长大了就会高兴地去杀死真人玩具对象;政府顾问在可怕的生活条件下被监视着、试图愉快的生活;军官用士兵们的睾丸获取他们的崇拜;建筑师的工作是设计找不到彼此的、迷宫般的大楼,以及不需要家庭的猛男的棺形房屋。术士寻找的这七位门徒,不知是否参考了大名鼎鼎的七宗罪设定。不过他的想象更为无法无天,尖锐彻底罢了。
残疾是这三部曲里必有的设定。在《圣血》里,纯真的走钢丝的聋女在夜晚出逃时,就遇到了一个老头把自己的耳朵慢慢扯下来,硬塞进她嘴里的场景;在《圣山》里,也同样是类似的场景:雏妓从教堂里走出来搔首弄姿,老头把自己的眼珠挖了出来放到她的手上。至于少胳膊少腿或者是侏儒的形象更是家常便饭,这是真实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寻找的过程中疲惫总是最轻的考验,门徒们各自与自己的心魔斗争,各种幻觉折磨着他们,平时知晓或不知晓的秘密都曝光在高山之巅。唯一奇怪的是,故事里还是少不了男女最终结伴的设定。《鼹鼠》里的落魄牛仔得到失去又得到,《圣山》里酷似耶稣的小偷最终被指派给了一直追随他寻找圣山的女性,《圣血》里的男孩更是靠着女主的力量才能战胜心魔。所以这位深受各种秘密符号折磨的导演,最终竟是希望通过纯真的爱情获救么。
这个拔火罐的镜头真是惊到我了,也不知道这在拉美用途是什么。
#PCC# #World Cinema#
还是很难想象把超现实主义贯彻这么有条理,这种视觉化的表达还是太震撼了,而且也在最后又做出如此突破。开场就感觉到了一股《一条安达鲁狗》的气息,苍蝇印象可太深了。宗教战争被描绘成青蛙和蜥蜴的战斗还是很有趣的,尤其在战斗最后降下的血水,而到最后从耶稣背十字架到致敬的《哀悼基督》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圣经的解构。而12个“门徒”和“人”的出现就引导到了另一个故事。
两个升天的“耶稣”,进入“圣山”。走过彩虹那段儿太美了!搭配上符号学和神秘主义风格(图形感觉可以拆解成共济会,尤其是炼金术和神秘主义者部分)进入镜中世界敲碎石头那段儿太艺术了。
九大行星追求永生。金星的男权,生产床垫及对女性的物化,假脸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解读。火星感觉则是对对男权的另一种讽刺,以女性代换男性为背景,展现的依然是男权社会对于暴力和性的执着与渴望(画作《加布里埃尔姐妹》也对照了火星带着的两个女伴)。木星的性爱机器则是对物的人化,甚至最后的小机器人… 土星开场就让我想起了费里尼,本质却有些奴役整个社会的感觉。后面还有对纳粹主义,运动和资本洗脑等的超现实表达,也都非常有特点。
影片中把讽刺进行的非常彻底,上到男权战争,艺术教育,资本宗教,下到美国记者,屎尿屁,阳具崇拜等都从非常超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可视化描述。整部电影的超现实风格对比圣血看都更加有结构性,剧情也更清晰,但这种结构利于叙事却也会减少超现实的表达。本以为结尾会很难处理,但没想到却是如此的突破,从超现实走入现实再次走入现实的层层递进让影片收尾简直绝了。
前半部分是浮夸的行为艺术兼修辞学,大量的符号隐喻,讽刺政权、阶级、宗教、人性、金钱,后半部分就是个邪教洗脑过程,9人组团,在师傅带领下,统一服装和标识,放弃奢华过简朴生活,放弃家人朋友的联系,在师傅引导下冥想,不吃饭喝植物汁液。这跟邪教组织的一套流程有啥区别?看了俩小时让人觉得快精神分裂了,对现实产生不确定感,类似致幻剂的作用。最后一幕告诉你抛弃这些符号隐喻,回归正常生活。。。妈的这跟让你吃了俩小时大便,然后告诉你还是饭桌上的菜香有啥区别!
1.导演绝逼飞大了之后拍的;2.导演是天才;3.每一帧静态画面都是绝无仅有的超现实主义作品;4.那动态画面就是绝无仅有的行为艺术了;5.无法超越的神片;6.这种导演只能产生于拉美裔;7.不推荐,因为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闷,但喜欢的会看到泪流满面,无法自已……
看完电影后电脑黑屏了一分钟,暂时不太想把它看作一种巧合。
完全具象完全写实绝无任何魔幻超现实之真艺术电影。
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是邪典影片典范,大师中的大师。我看就挺像一坨屎的。一个隐喻接一个隐喻,导演自high,但我觉得他自己都只是浮光掠影的在罗列堆砌,自己不见得真懂。像个骗子,骗了投资再忽悠观众。
如果说每个电影是一场梦的话,圣山无疑是我做过最狂野最疯狂最肆无忌惮的梦,而这个梦却只有一个最纯粹的目的,就是让我醒过来。
给佐杜洛夫斯基倒立磕头!打破第四面墙的一瞬间登时尖叫,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这样坚决地自我毁灭,几秒钟内摧毁了整部电影,并且告诉我们,为了打破幻觉,不仅要甘愿跟随电影苦行,还要亲手丢弃电影,因为这一被我们用来抵达真实的工具,恰恰是虚假中最虚假的?当然,人类对这样向死而生的信心早已并不陌生:在亚伯拉罕向上帝献出以撒的时候,信仰的自反性就在神话和传说中种下了种子(无独有偶,这一幕也到达圣山顶前的告别仪式上重现)。而一个更好的例子则是《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筏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佐杜洛夫斯基的神力也就在这里,在以精神分析,超现实主义,反乌托邦为表的西方符号系统下,是自然神论,神秘学,大乘佛教,天方夜谭式奇观的泛东方哲学作为骨肉,再加之西班牙语使用者对传说特有的敏感,影史的一味毒药从天而降。
它让其他电影看起来像弱智
这种电影注定有人爱死,有人恨极;情节晦涩难懂,各种隐喻象征,建议所有拒绝隐喻者,可将此电影做现代装置艺术和造型艺术欣赏。
佐杜洛夫斯基这脑洞开的也太大了吧,从第一个镜头将开始呈现令人乍舌的影像奇观,绝对是象征与结构爱好者的最爱,殖民主义的过往,当代的宗教、政治、经济、艺术都逃不过导演反讽的魔掌,而最后结尾这个魔掌猛然扇向了观众,虚无的幻象不过是眼睛对思想的欺骗,超现实主义却可逃避这一切
这……简直就是为了齐泽克拍的
超现实画面铺满屏幕,但是却如此美丽,想像力十足;重口味场景随处可见,但却会忍俊不禁,有十足趣味。在被佐杜洛夫斯基创造的虚幻景象所折服,视其为神圣存在之时,他拉远镜头,将电影的虚幻与观众之间隔着的玻璃猛地打碎,之前创造虚幻立刻幻灭,画面里的变成真实无比的现实,那我们又变成了什么呢?
著名 tripping 影片之一。都说每个人的一生该用一次LSD,配着这个片子看,有趣的经历。
实验电影,电影实验,结尾从超现实拉回现实的转场有点好笑...
没有导演解说字幕的同学就不要看了。导演把自己的想法分割成许多片段,每个片段替换为一个隐喻。
一部七十年代大型装置+行为艺术的实验长片。视听效果超赞!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去了解,去挑战,去索求,去沉默。足够了。
我只能认真的捧着酱油瓶经过一下
1.繁丽,奇绝,诡艳,妖魅,生猛。前后风格与叙事看似割裂却以成长-反成长的求索之线贯穿,前2/3是俗世乱象中的沉沦/成长之途,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对各种敏感现实议题作辛辣反讽,后1/3为自然灵修里的飞升/反成长之旅,由原始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呈现领悟自性、破除幻象的过程。2.色彩与配乐极佳,既有许多符号化的跨文化&神秘学图像拼贴,又不乏对称、中心、圆形等齐整明晰的构图,契合于影片的仪式化气调。3.大量变焦推拉(搭配硬切跳切),起到揭示与惊诧作用,片末拉远一镜更是大胆到极致,令人震悚到无边。4.作为墨西哥影史耗资最高影片,幕后精彩万分,过程险象环生,近乎全业余演员,无替身,在现实体验中把捉真实。5.蜥蜴蟾蜍殖民战争,高塔子宫,炼粪成金,模塑偶像,人机融合,玩具/宗教枪械,各色血袋,机器高潮孕育。(9.5/10)
从邪典氛围的混乱末世→到寻求终极智慧的朝圣之旅→再到摄像机后拉是影像、梦的终结回到现实的幽默启示。帕索里尼和布努埃尔的神髓附体,庞杂的意向可以说是冠绝古今的,政治、社会、宗教(八卦、炼金术、太极、圣地)、生物、性欲、权利、元素。一个影迷放弃看电影选择回到生活的最后一部电影
布展没灵感,就来看《圣山》;画画没灵感,就来看《圣山》;建筑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服装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首饰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化妆没灵感,你还不看《圣山》
电影中寻找圣山的过程,跟西游记很相似。要达到最终目标,都要经历艰难险阻,抛弃一切私欲,最终才能寻找到真理。只不过影片最后说的:我们是影像、梦、照片,我们不一定要留在这里,囚犯!我们将打破幻觉,这是魔术!再见了,圣山,真实的生活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