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纯粹门外汉,不懂乐器,看了几期简单点评吧,个人觉得还是比较综艺性的,不太像真二八经做乐队吧,就像临时拼凑然后pk,最终把pk效果好的留下来。因为是灿星制作的,估计陈乐一的那些会赢。
虽然是乐队节目,但是跟那些唱歌节目区别不大,体现不出来乐队手的能力。我也不知道幕后他们究竟怎么创作,完全就是听谁的好听,符合大众音乐审美就行了。节目里的歌曲都挺好听的,改编的也比较符合大众。只是到现在我就知道那3个主唱,真是老天赏饭吃的嗓音,都很棒。特别是龙向楠,个人很喜欢。乐队其他人很抱歉,除了长的好看的那几个,其他我都不记得,是不是很路人,哈哈。虽然里面有不少优秀的人物,打鼓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但是人名字真没啥印象,表演看不清楚,只能听吧,还有那个舞台,弄的五颜六色的,又不是酒吧,看都看不清,还有那个镜头切换,跟剪辑,水平真是一般吧,感觉中国做这方面的不太灵光,有必要再学习。 这个节目适合年轻人happy,也许专业的人看的话跟小丑差不多吧?不过不得不说,临时组合的乐队貌似都是自己编曲自己创意的,这点还是可以的。只是节目缺乏什么?嗯应该是乐队的灵魂。
刚看完第一期心情很激动,趁着新鲜感来写点自己的想法。作为一个从小学音乐的人,真的很尊重和敬佩每个优秀的乐手。所以我想把乐手和这个节目分开来讨论。
请来的乐手其中有几位水准很高,比如安雨,也不是跟风,这里面的乐器我都接触过,但最后学成的只有一个,就已经过去了十年。所以说练到可以称“神”的级别,至少十年以上的功力。抛开商业价值不谈,好音乐有种让人真正感到放松的力量,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这些优秀乐手让我有种淘到金子的感觉。我不能定义现当代什么叫真正的音乐,什么是好音乐,但能坐下来听音乐的人真的不多了,可以看一下安雨和肖骏的即兴创作:
但是节目形式、组织风格都太老套了,甚至已经拖累了优秀的选手,如果是选秀,导师抢人的剧情真的该更新了,而且已经成名的人还来炒冷饭干嘛呢?如果是推新人,每个节目剪得零零碎碎的,想找完整版还得去网上搜,观众也很难留下印象,更别说是第一次出来的新面孔了。我真的不明白这个节目的初衷是什么。
古典乐部分有两个大提一个小提,制作团队就不能请一个专业老师吗?为了凸显另外两个选手,居然把一个有失误的选手剪进来,居然把优秀的小提琴选手剪到了只有几秒,编导是在秀智商下限吗?还是觉得观众水平也不高,所以没必要看那么高水准的表演?
不可否认的是,小众的东西难以带来流量,更不能带来大笔收益,所以做一个纯音乐节目,让大家一起坐下来安安静静听音乐,似乎不太可能。但也好在,这是个流量的时代,各种节目形式层出不穷,每个人都有机会站上舞台享受万众瞩目,等到流量带来的红利消失,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就是金子(吧)。
考古hyt看的。 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乐队只有摇滚这一种固有形式,随着这部音综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误解和刻板印象。张漫老师“ 我们尊重每一个乐队、每一种音乐形式的存在”让我感触蛮深的,也燃起了我对乐队模式音综的兴趣,可能之后有机会会看看乐队的夏天吧。 不过这部综艺的零热度也说明了灿星“好声音”系列模式已经完全不适用于当下了吧,没有线上互动确实缺了那么点意思,导致我看到后期真的觉得节目又臭又长,完全是信念支持我坚持看完。还有,初期导师直接指定组队确实没有选手自主组队有看点,现场举手投票的规则真的是乌鸡鲅鱼。 选手方面,陈乐一应该算是老面孔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感叹:陈乐一命运真的多舛,怎么参加的都是糊逼综艺... 二十二乐队感觉蛮神奇的,一个初选都没放片段的鼓手当队长,一个原来是键盘不得已内销的主唱 (其他人经历了什么不记得了),居然一路走到了决赛当了亚军。 回顾整个节目,不谈加入歌单(因为暂时没有. ..),我会想搜索的歌是《梦里花》《现代人》《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以及和周深合作的两首让我直呼流弊. ..还有二十二那首恰饭歌“三分香 七分爽 可口可乐咖啡加 ”居然也蛮洗脑的。第一期洁白捡漏的选手完成的纯音乐也印象蛮深的。除了胡宇桐、大提琴手、小罗、陈乐一、万万、王珂(因为创造营),龙向楠(好听)、安雨(在我观看期间还流传出了ay爆炒hyt文学(/ω\),发现蛮帅的)在我这比较有姓名。 不过,裤就是裤,售后服务为0,乐队出道即解散,大家归来仍旧是素人。有的自己组了乐队不知道在哪抠脚,有的参加乐队节目比赛,有的继续寻觅队友求职再就业。命运真是阴差阳错呀,就当参加这个节目的三个月是一场梦吧。
Super band粉,昨天被沙雕朋友喊去看唢呐版的《梦里花》,我说你憋闹了吧可,人跟我说,看看呗,主唱的小姐姐真不错。
我不否认,看过半程,整个人都是这样的
看到大家在豆瓣里愤愤说着辣鸡的话也是跟着哈哈哈哈。
结果今天看到了李荣浩的微博,“音乐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就突然很想认真回想一下这个节目。
首先,节目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其他豆友也给出了理性的总结。在我看来,节目的流程散而不凝;导师(郭、白)难以令人信服;选手水准不够硬核。如是种种。不错,大家都不是瞎子,混迹豆瓣的也都在好作品的浸染下生长出了不俗的品味,有缺点很正常,没什么好洗的。
但是,骂着节目说着别做了吧丢人的话就似乎太过单纯了。
一直被提及的乐夏毕竟选拔层不同,其实不能拿来客观比较。相比之下,韩国的super band才是需要拿来与乐队吧纵横对比的参照物。
首先来看,super band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神仙打架。每一组乐队甚至到每一个成员,拉出来都是令人惊掉耳朵的开挂选手。18岁就能弹出星河绚烂的吉他天才,一个人承包乐队各个部门的全能肉老师。乐队吧呢,平,太平了。扯出一个好声音冠军,也没什么可观的标识性。但是注意各位,有没有想过其中的深层原因?
事实证明,天赋真的是可以秒杀努力的非常理存在。而勤能补拙的教条又从经验中获得被验证的可信度。所以,在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下,你都有可能在一件事的坚持上获得跋向高峰的进阶。但,偏偏这回事是音乐。你们懂得,艺术,在无法为实用主义带来网兜里切实可触的果实之前,是一种无用。天天弹吉他有用吗,能帮你考上大学吗?天天画漫画有用吗,能帮你解出方程式吗?天天跳舞有用吗,能帮你找到好工作吗?
有用和学习,成为我国青少年本应该在才能显露和壮志雄心的年纪被日常洗脑的第一要题。虽然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对于成功的普世价值都是相同,但你不得不承认,在毗邻的韩国和日本,对于文艺美学的发展,环境还是比我们宽松得多。且不提好莱坞多少辍学从艺的天才艺人,你且看韩国日本多少idol不都是从小选拔被刻苦集训在演艺公司的?而我们呢?粉丝们在狂欢:我们哥哥考上xx名校了!
学历自然是人生中最值得收纳的东西之一,但学历真的值得全民来第一推崇吗?我看未必吧。为什么我们的选手和韩国的选手(注意这已经不仅仅是两个节目的选手层次对比了)差那么多?究其根本来讲,整个社会风气推行至家庭细则,是否有给这些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一个光明磊落去刻苦磨练自己天赋的课余时间和宽容的赞许呢?我很怀疑。
单纯的歌唱比赛,vocal们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地练习。但是乐队,是一个极吃器材、场地、团队协作和时间排练的复合型音乐活动。
你能想象吗,本来排练得差不多了,贝斯的妈说快考试了放学后半小时必须到家不然就没收你的琴,钢琴的妈说别整些有的没的了贝多芬练了吗肖邦弹熟了吗,下次国际大赛可给你报名了啊,这些情形。
组一个乐队可太难了,在最是热血灵感的年龄,你不仅要跟自己家长做斗争,更要跟整个乐队的家长做斗争。
成年后?成年后组乐队的困难还要我说吗?
所以从国内的素人们当中挑人组乐队太难了,水平不如韩国的素人真的是可预见性的。至少我没在国内看到过一条弘大街头。而对于音乐选拔节目来说,选手无疑是最最点题的神笔。评委如何,赛制如何,节目效果如何,都是次要的。好音乐我们自己会听,真正的艺术是无需选拔的。所以做苛刻地指摘选手水准之前,也给他们一些理解吧。节目才放到第二集,不妨试着期待一下他们如何真正地成长。
说回节目本身。在经历近五年的情热期,国产综艺总算进入一个稳步(甚至还有点下滑)的区段。很多人说,这么不成熟的节目不看了不看了。但是成熟,本来就是从不成熟中逐渐摸索起来的。乐队,在中国的音乐圈里一直不算特别主流的存在形式。但就像我前面说的,乐队,是一场考究器材、技巧、场地、团队协作和时间排练的复合型音乐活动。它让你燃,让你静,让你投入,也让你感受到协作的表演形式。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音乐存在模式,就像嘻哈和街舞,它不仅仅节目的成功,更是这种相比之下的“亚文化”形式的成功。
而这不也正是乐队节目冒头的最佳理由吗?且不论别的,作为节目制作方,文化传播的使命正在于让接受者熟识从而自我感受这种(或许无用的)艺术存在。
节目是有瑕疵,但我至少看到一丝扯开固有教条的可能性。学习固然重要,但在这个社会和自己的人生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也同样重要吗?化用李荣浩的话来讲,生存的技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我们被要求喜欢同一件事太久了,现在才刚刚起步,为什么不给他们再一个机会呢?
汉化版超级……?超级乐队??还玩导师抢人??档期还紧跟着乐夏?嗯……预告片看完我觉得自己仿佛在看中国好声音。汪峰的下一句“你有什么梦想就要脱口而出”。其他三位导师我不是很了解,不过大家为什么都说站到导师这个位置都需要勇气,你问下周杰伦刘欢,当好声音的导师需不需要勇气。
不过还挺好奇,乐队因为硬实力被导师攒在一块做出来的快餐是什么样的。好的乐队难道不应该是自己找到自己吗?导师组队凑人唱摇滚,听起来挺玄幻的。
张亚东老师说了一句什么来着,乐队和流行歌曲不一样,乐队需要有自己的态度。那些优秀的乐队,并不是说他们的技术多么多么牛逼,当然,乐器玩得牛逼肯定是加分项。但是这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你看有些乐队毛毛糙糙的,演奏技术也不是特别牛逼,唱的可能也不是多么好,但是表演的时候往台上一站,唱出来的歌就是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全身发着光。
好了,把导师抢人废话的部分快进勉强看完了第一期,我可以放心给这个节目打两星了,因为剩下的我也看不下去了。
整个节目透露出一种缺少经费的气息,灯光舞台等等真的都不太行,赛制和各种桥段的剪辑都让人很审美疲劳,还有很多地方剪的很迷惑,剪辑师没给够钱吗?超级乐队那么好一个版本,拿回来搞,优酷往你们“这就是”的模板里一套,搞得真的挺俗的。
现在我一点儿也不期待他们能一起搞出什么好音乐了。另外,想认识各种乐器的话,可能超级乐队更能激起你的兴趣,可以看看海选。不过我对韩式小清新乐队真的一点也不感兴趣,后面组队炒快餐的我觉得也没有几首出彩的。
(不再更新了)
30分钟跳着看,真实的看不下去,我还是回去再看一遍乐夏吧,什么辣鸡综艺又来蹭乐队的热度
。。。。。。。。。。。。。。。。。。。。。。。。。。。。。。。。。。。。。。。。。。。。。。。。。。。。。。。。。。。。。。。。。。。。。。。。。。。。。。。。。。。。。。。。。。。。。。。。。。。。。。。。。。。。。。。。。。。。。。。。。。。。。。。。。。。。。。。。。。。。。。。。。。。。。。。。。。。。。。。。。。。。。。。。。。。。。。。。。。。。。。。
刚看了一遍,里面很多首歌还真是很好听,很有意思。综艺的部分不太看,使劲快进听歌。赛制到后边乱乱的。真能从节目里凑出能出道并持久的乐队还是挺难的。
你把几个牛逼的乐手想方设法的凑一起就叫乐队了?滚
我的天啊,竟然如此糟糕
这尼玛就像大家刚看过了《流浪地球》,你TM直接一棒子给我个《上海堡垒》,乐队是需要自己的个性的,说的过点,乐队就是尼玛需要出挑的、叛逆的,你给我整个啥,乐队版101吗,你在开玩笑吗,另,鄙视汪峰
节目组不太行啊,有这么厉害的选手千万别拍毁了,苗爹,奥撸,万万,安雨,世伟,杨楚骁,小伍 冲着你们给个五星!
实在不喜欢汪峰/李荣浩真的是个很好的导师/考古胡宇桐/这里面的老胡真的又拽又酷/希望胡宇桐永远都可以开心地打鼓~/喜欢二十二乐队的朋友们一定要去b站看看【遇见二十二】这个纪录片/太好了真的是灵魂共振的人
我是乐队原教旨主义者,这个节目是101系列的吗?
欢迎收看大型打脸节目,一起乐队吧,打的就是那些说跟乐夏像的人的脸
把乐队按选秀节目来做,pick这个pick那个,舞台主角还是只手遮天有生杀大权的嘉宾“导师”,这个思路就不对。你摇滚独立性何在?启示性何在?音乐性何在?
优秀乐手加一星,这节目做的真的烂
二十二乐队
不是说几个人一起拿着乐器唱歌他就是一支乐队了,如果节目组不明白这一点,他就只配一星。
1.这种技术流的节目 才是音乐发烧友们真正推崇的 也是更有效提高音乐审美的手段。(虽然抄袭了) 2.选手水平确实过硬。3.专业性略强,势必会流失一些观众。4.节目组剪辑水平有待提高,有点主次不分拖泥带水,让人一头雾水。
一集弃,心疼乐手。
豆瓣这个4分太扯了...年轻人用创新的形式带来刷新体验的作品,观感很赞。用的着跟风刷低分么...
真的是宝藏节目!李荣浩讲的每一句话我都想拿笔记本摘下来,特别是说大提琴那段,绝了。
3星预定。导师换成老炮摇滚会不会好一点。估计为了流量吧都是。会不会被玩地下的诟病哈哈。
难以想象……马上都2020年了,灿星的制作水准还停留在近十年前中国好声音的电视台水准。你抄别人的节目都能抄成这样还能怎么说?好东西没怎么抄到,缺点犯了个遍。整个节目一大半时间是可快进时间,演奏环境很差,着实寒酸,审美极其落后,毫无网综创意感,一种三流音乐学院期末考试既视感,第二现场的乐手批话太多了马桶台综艺咖附体,我知道是节目效果,但你自己也是乐手,给自己一点体面行吗。汪峰实在太装逼了,但没办法,请些啥评委?白举纲和郭采洁的气场和咖位能压住汪峰吗,他都快耶稣圣光普渡乐手了。优酷和灿星应该反思为什么自己现在做的综艺这么垃圾,一些话事人应该立刻辞职去电视台养老
流浪地球开门,上海堡垒关门。乐夏开门,这个节目关门。剪辑师可以枪毙了。
我佛辣……这就是节目组选了那么久出来的人吗,感觉水平也太参差不一了,跟超级乐队比真的高下立现……节目的舞美跟乐夏比也差太多,这个又小又不好看😑唯一值得表扬的是跟优酷其他综艺一样有简单的科普字幕吧。目前还没有看到跟乐夏一样有让人惊艳的表演,再观望下,期待乐队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