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4月12日,华语唱作人生态挑战节目《我是唱作人》正式登陆爱奇艺,王源、热狗、毛不易、汪苏泷、梁博、曾轶可、高进、陈意涵首发集结,展开一场关于音乐的较量。
这档节目的开播,标志着“原创音乐人”题材终于迎来正面刚——自3月9日起,优酷《这就是原创》于每周六晚已经播出六期,萧敬腾、陈粒、王嘉尔担任原创捕手,从百余位优秀音乐人中挑选“原创猛兽”,发起华语音乐的“造山运动”。
很多网友表示,优酷和爱奇艺在继机甲、街舞题材撞车之后,第三次上演“类型厮杀”,笔者倒认为,与其说这是平台之间的棋逢对手,不如说是共同发力推进圈层文化、促进产业进步的积极竞合。
网络综艺需要新鲜的血液,华语音乐也需要新鲜的声音。两档节目以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模式殊途同归,指向了同一个创作诉求,那就是在偶像音乐和网红歌曲当道的今天,重新引领观众思考和发现,到底什么才是优秀的原创音乐,市场到底又需要怎样的流行审美?
先把问题摊开
发起关于华语原创音乐的空前讨论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怎样的音乐市场?两档音乐节目以极为写实的态度,对当今华语音乐现状进行了巧妙的浓缩呈现。
《这就是原创》历时半年征集,收到了来自全球华人地区上万组音乐人的原创作品,最终锁定105组。节目在正式录制前,将这些作品发布在音乐战略合作平台QQ音乐“猛兽原创榜”,接受大众的检验。
根据节目规则,作品进入TOP10的10组唱作人直接晋级下一轮,剩下的95组唱作人争取40个拯救名额。
起初,“人气决定命运”的规则显得简单粗暴,而这就是音乐市场面临的惨淡现实。按照大多数用户的收听习惯,他们只会关注到榜单排名前十的作品,榜单的固化,决定了留给原创音乐的通道极其逼仄。
《这就是原创》随后要做的,就是在TOP10之外为优秀原创力量提供一个展现才华的空间,向劣币驱逐良币的“榜单生态”发起挑战。
知名乐评人“耳帝”在微博中写道:“关注我的朋友都知道,其实我是很期待《这就是原创》这个节目的。在偶像音乐霸占排行榜、网红音乐霸占公共听觉空间的局面下,需要有更多真正的好内容、优秀的原创歌曲出现,来与之对抗且平衡市场,原创音乐人更需有一个能推广自己与曝光好作品的平台。”
《我是唱作人》的诞生,源于类似的行业忧思。一边是创作泛滥,一边是无歌可听,优秀原创音乐的渠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节目所邀请到的八组明星唱作人,基本代表了八种不同类型的原创力量,有全民公认的实力派,有争议缠身的偶像派和话题派,也有从网络音乐江湖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将这样一群典型人物聚在一起,碰撞、交流、比照、竞争,旨在引发一场关于原创音乐的空前讨论。
从节目召集的阵容来看,《这就是原创》和《我是唱作人》形成了显著互补,前者侧重路人型,涵盖了宋念宇、西楼、孟楠、玛斯卡、邓见超、雨锟等一大批为大众所不熟悉的实力面孔,旨在扶植更多的优秀原创音乐力量;后者全为明星级,有意为他们提供一个证明自我、交手过招的机会。
可贵的一点是,即便是向网络神曲和偶像音乐的霸权“宣战”,这两档原创音乐人题材的音乐节目都显露了极大的包容性。
当我们在《这就是原创》听到小峰峰分享《学猫叫》创作背后的温暖故事,在《我是唱作人》听到热狗认可曾轶可的歌词有文学性……不由得感慨,这才是时代该有的音乐精神,不再有当年包小柏“她留,我走”的固执与偏见,就算内心不认可,也会捍卫你唱作的权利。
既“心有猛虎”,更“细嗅蔷薇”
网生节目向原创音乐发起“行业保卫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音乐节目的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电视综艺手中,从最早的超女、快男时代,到随后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再到之后的一系列巨制,电视节目对整个华语音乐市场的“推新进程”功不可没。
这一两年,伴生网生内容的崛起,创意强劲、形态鲜活、生态赋能的网生节目逐步走向大众文化消费的中央舞台,极大撬动了受众尤其是年轻用户的追随热情。说唱文化、街舞文化、机甲文化、灌篮文化等一系列圈层文化的出圈,证明了网生节目的无限活力。
2019年,从《这就是原创》到《我是唱作人》,两档节目以鲜明的“原创音乐”标签,标志着网络平台终于向华语音乐发起了“行业保卫战”。和传统的电视音乐综艺相比,其风格更趋年轻化、个性化、多元化,又因为有网络生态体系的天然加持,在音乐产业对接的力度和广度上,更具优势。
其中,《这就是原创》由《中国好歌曲》原版人马操刀,场景与模式都更契合年轻化的音乐表达,它延续了优酷“这就是”系列的剧情化风格,故事层层递进,命运扣人心弦。从“八小时限时创作”到最新亮相的“创作辩论赛”,节目在高压态势下考验着每位原创音乐人的音乐素养和生活积累。
有网友感慨:“大招都藏在规则里,每支作品都像是掐着音乐人的喉咙制定出来的一样,浸透了他们自己的整个人生。”
这不是你说一句“热爱音乐”就能来随便玩耍的场合,它在轻快的风格下有着极为严肃和严谨的内核,就像萧敬腾所言:“我们选的是未来跟可能,必须拿出可以让他们站到最高峰的作品,没有任何一次松懈、松散、失误的机会。”
从惊艳面世的《好的晚安》,到获赞“十年来最美的中国五声音阶作品”《婚约》,中国原创力量集结爆发,一次次发散着动人心魄的光芒。这些作品让大众看到,光是“心有猛虎”还不够,还得能“细嗅蔷薇”,音乐本身就必须有充沛的情感。
初初登场的《我是唱作人》亮出“不止是歌手”这一口号,昭示了原创至上的雄心。首期节目再一次让大众确认了毛不易的优秀,擦拭了一遍梁博的光芒,敢于应战的王源再圈了一波粉,围绕曾轶可、高进、陈意涵的争议实属情理之中。唱作人在1v1环节接受101位大众评审的现场“榨汁(judge)”,也够残酷、够带劲。
从目前来看,这两档节目都抛出了一个盘旋在“原创”头顶的令人迷惑的问题:如今的音乐创作,风格越来越多、编曲越来越炫,表达越来越私人和微观,整体格局都显得偏小。一位观众直言,当人人都在标榜“特别”时,大众化的反倒成了稀有物种,而后者本该是一个多元、良性运转的生态中的大多数。
原创意味着小众吗?小众的就一定是高级的吗?这些疑问,就交给节目逐步为我们解开吧!
我可能不喜欢听这种古风,节目里一堆古风,瞎堆砌的中国风,现在年轻人不是喜欢流行电音,摇滚,可能这批年轻人也老了,现在中小学生喜欢这类二次元带出来的古风,我喜欢周董时代的古风,所以现在有时间发弹幕评论打版的都是他们,而我买个几年会员不是为了看会员版,而只是为了去广告和HDR省点时间,小宇和卡哥都早早退了,卡哥的你哥,赵四那首十分有趣到位不知道为何没继续下去,王嘉尔很喜欢那位男生刚进节目那首还行外,后面不行了,小宇感觉在玩,不过听起来比其他几位顺耳多了,他的唱法。现在偶尔还会放放他的热情仲夏想着五熊和郑元畅的电视剧,一下子感觉我和节目里的时代脱节了?有些选手太高级我也听不懂,觉得也没什么流行性,网络歌手一箩筐让我印象深刻的洗脑歌学猫叫,不过是马来西亚一男一女改编的那首,本尊也不错了,原创音乐有那么复杂吗,可能一些人堆砌了一堆元素还是没那么上头,流行,还有些网络歌手唱歌连KTV水平都没有也不知道怎么出来了,曲风也都是模仿周董那种rnb,网络歌手就记得个郑国锋,很多人估计听了名字连点击欲望都没有,但我觉得节目比里很多所谓榜上有名的人写的歌都好听。
全程感动的一个音乐节目,一百分的推荐。(下面全程就是安利无能的人的自嗨。全程无图)
[节目]
首先原创的立意我就很喜欢,不是反复的翻唱老歌,而是一个个独立音乐人各自散发着各自的光芒。
我听歌接受度很广,没有固定喜好,看完节目后又喜欢上了几种没有接触过的风格。我想这就是好的音乐,好的原创作品的力量吧。不一定是你的舒适圈,它会打开你的新世界,告诉你现在这个时代,音乐的样子。
再者,被选出的音乐人真的都非常有实力,唱作俱佳,惊艳的歌曲真的很多!
喜欢的音乐人太多,比赛到后面,都很优秀,说不出自己支持谁得冠军,只希望看到他们源源不断的创作下去。
作品带来的惊喜,感动,欢乐都不是能用胜负来评判的,都是宝藏,十分感谢整个节目共同的努力。
最后,节目组真的加鸡腿,从海选就一对一的定制的字幕,舞台设计也很赞(邓建超的纱,《我哥》那首歌超级可爱)。
[导师篇-彩虹屁]
当然还有导师,都很专业负责,很温暖的比赛。
面恶心善的萧队,点评很专业,让人看着无情又装b,我倒很喜欢的,比赛嘛,批评建议都是教他们成长。但他也会温暖的保护每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会给一个不懂乐理却热爱音乐的人,现场谱曲。《热死了》徐徐若风。
粒粒就是个小哭包,懂她感情丰富,比较真情流露,懂则爱,感动了就哭,喜欢就坚持,很简单。在节目中也让我打破了原有的印象,一直喜欢她的歌,但总觉得她突然出现在视野中,红的偶然,现在发现她专业实力真的很强。
其实第一次她选了邓建超《好的晚安》我有点惊讶,毕竟他哭得太搞笑了,抱歉我没忍住,哈哈哈哈哈。但事实证明,这小崽子太厉害了!后面《女书》《婚约》等等,真心完美!可能性太大,唱功也很强大,弹幕说得最多的就是,看起来是青铜,没想到是个王者。
小太阳王+2真的超级nice,鼓励型导师,感觉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温暖队员,燃爆现场。他的对对队最团结,最温暖,因为全世界最好的王嘉尔是团魂吧。幸好他选出了欢欢,并一路坚定的支持闫泽欢,不然就错失了这个宝藏换头男孩。
[歌手篇...]
啊....太多了,写不完呀。
(看哪一天我会补充吧……)
在我心中都是冠军!
(就是有点遗憾范忆堂没有走到9强,太有舞台魅力了)
拜托你们,求求你们去看吧,卑微。
[吐槽]
评审团...是我心中唯一的败笔,当然估计是真人秀节目就有一些潜规则,剧本吧。
看得肺快气炸了……周深帮唱的舞台那么完美《末日飞船》《怎么了》,说什么掩盖选手的光芒,王八念经,我不听,我不听🙉!
但瑕不掩瑜,总有人要走,要留。
宵麻麻(唐汉宵)就是得失心不重,心怀宇宙的创作人,专注的样子莫名有点可爱。推荐《末日飞船》《都挺好》等等。
——————————————
真的每每想把歌推到朋友圈,但一场节目下来想推荐的歌太多了,更不说一季下来,那我的朋友圈怕是要成歌单了。安利无能的我,只能在此表达一下我对节目的喜爱。会无限回看的,也会期待下一季的到来!请加油~
这是一篇太太太迟的影评 因为真的很爱原创里的每个人,所以即使过去挺久的了,但还是想让它作为我的第一篇影评。
说一下第一期吧,顺便讲讲对各位队长的印象。萧敬腾的《美丽 丑与我》能感受到一种矛盾的撕裂感,是挺有新意的,但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感觉老萧是个在音乐方面极度严格的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选手,似乎其他两位的海选区气氛轻松一点哈哈(不知道是不是节目的剪辑效果)。但有反差萌的是他其实是一个很真性情的人,节目播出间隙会发沙雕视频,对选手的感情在其它综艺里也可见一斑。
再是陈粒的《无所求必满载而归》这首无论是词还是曲我都超爱的!其实在这个节目前,我对陈粒真的知之甚少,感谢原创让我收获这位宝藏。这首歌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也挺呼应后面团队比赛要淘汰时,陈粒自我提醒的那句话的,能直面它我觉得陈粒蛮real的。
最后就是王嘉尔啦~说实话我一开始纯粹是为了看他才开始看原创的。但不带粉丝滤镜的说,嘉尔的《faded》确实很棒啊,律动感强,舞台呈现完整,也是很王嘉尔的风格!后面玛斯卡选他,应该也是通过这首歌觉得嘉尔会懂雷鬼吧。悄悄讲一下,前面说的老萧拍沙雕视频就是和嘉尔合谋的🤣
啊终于开始到选手的part了~表白全员!本人尤其爱闫泽欢、秦凡淇、唐汉霄、round2、玛斯卡、孟慧圆、袁野夕…选手的创作才华没话说,彼此之间的氛围也很融洽。换头男孩👦——闫泽欢一直在改变自己,从"大叔卷发"到“龙虾头”再到清爽短发,从《过错》到《墙角》再到《还我》,无论是外形还是曲风都在不停地更新自己,给了观众很多惊喜。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嘉尔的慧眼识珠,其实最开始那首歌个人感觉是好听的,但并不感觉在众多优秀创作者中有太突出的地方,第一期陈粒和萧敬腾都没有选闫泽欢,而嘉尔却很喜欢他,后来事实证明他的确值得,宝藏迟早都会发光的!
再是唐汉霄,其实正真喜欢他是在现场听了他决赛唱的《我们都是上天眷顾的孩子》,唐老师一身西装,风度翩翩的站在台上,眼眸低垂,"我们都是上天眷顾的孩子,生来都是一无所有的样子"歌词缓缓流淌而出,好像就这样静静的浸润着观众的心田…之前听《末日飞船》就觉得好听,有种神秘的宇宙感,但不太会单曲循环,也不会因此去了解唐汉霄这位创作人,而决赛的那首歌让我把他的所有歌都去听了一遍,等到原创正式播出的时候开始疯狂单曲循环《我们都是上天眷顾的孩子》(当时复习高数的好像全在循环这首歌哈哈哈)。现在也总在期待他专辑里的新歌。
最后说说秦凡淇吧,像大左说的“番茄是个很敢写的女生,她有写歌劝自己朋友分手的,有劝自己的妈妈离婚的,有为女性发声的,还有写前男友的”(分别是《分手吧泥女士》、《不透气的房间》、《我的性别是女》、《他她回忆录》)她的歌编曲并不复杂,但却能引起共鸣,她的歌就在讲她的生活,简单却有力量。原创是番茄参加的第一个节目,台上的她有点放不开,但私下的她真的超nice!我们二十多个“佩琪”去现场时,都收到了番茄的拥抱和拨片,受宠若惊,她好好啊🍅
节目里最喜欢的一期是组队战,选手对队长用原创歌曲来表白 真的好甜哦💓
对了原创的字幕组真的极度优秀!每一期歌词的字体、风格、颜色都很贴合歌曲本身,看舞台的同时又多了一种视觉享受🎧
写的有些断断续续的,但《这就是原创》是我心里排名第一且唯一的宝藏综艺没错了❤️
算不上是影评,流水账在短评里写不下了,只能来这絮叨
虽然节目早已上线近一年时间了,但直到现在才完整的看完十二期节目,会员版也是免费看,时间充足又不用充优酷会员,白嫖党暗自偷笑。
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好歌曲》的第四季,虽然没看过前三季的节目,但是以C站一贯以来的节目水平,还有三季的冠军来看,实力不敢说是更强,但是节目肯定是更年轻化,更符合当下年轻人口味的。之前看的两档音乐类节目《我是唱作人》《乐队的夏天》有借鉴这个节目的地方,虽然这两个节目请的嘉宾的咖位和数量比《这就是原创》多,但是在节目的赛制和原创作品方面,这个节目个人感觉略胜一筹。
第一、二期节目队长选人阶段,陈粒的感性,萧敬腾的严苛理性,王嘉尔的随性唯心,三位队长不同的性格人设,而又不互相撕B抢人,一反综艺选秀的套路。选手之中不乏一些已经成名的歌手、网红、参加各种音乐综艺的常客,节目组包容性很大,照单全收。不过其中大部分的歌曲都是以情歌和民谣为主,虽说略显单一,但华语乐坛除了流量明星、影视金曲、抖音神曲外的原创,能打的貌似也就这两大类。前两期中共102首原创作品,节目中演唱的却只有36首,很多选手连弹唱的机会都没有,比如说LARA梁心颐,周董的《珊瑚海》中的女声对唱,也是南拳妈妈的前主唱,但作品始终难以进入大众视线。
第三期榜单前十亮相,作品一般,大多都是商业化的产品,优秀的唱作人开始发力,差距逐渐拉大,有几位榜单内刚亮相的选手过了一轮就被淘汰了。作为曾经QQ三巨头之一的徐良和汪苏泷比起来就差不少,汪苏泷在《我是唱作人》中的原创能力就很亮眼,各种综艺节目上也频频曝光,徐良在去标签化的道路上可能会很艰难。
第四期命题作文式的考核,考验了选手的即兴水平和抗压能力。三个词语就能衍生出这么多的歌曲和立意,确实佩服唱作人的才华和脑洞。创作时间从一小时到八小时不等,现场的表现能力也是参差不齐,这场PK把各位的优缺点也都展现出来,乐队和hiohop太适合玩即兴了,虽说别的选手有些吃亏,但还好这两种只有霓虹花园和round2这两组选手,再多恐怕别的选手晋级更加无望。
第五、六期的比赛形式是辩论的形式,貌似也是这个节目赛制争议最大的一点,一个唱歌节目硬生生的被搞成了奇葩说。个人觉得这个形式倒是很有新意,在体现了唱作人的即兴能力的同时,又需要选手对主题的掌握,感性创作与理性思考的完美结合才能迸发出优秀的作品。第六期两位带队也意识到辩论的味道太重,氛围也变得peace了,更多的还是回归到了音乐。《不透气的房间》听了很多次,始终不愿下载下来加进歌单,家庭的问题很多人不愿面对,秦凡淇的歌曲中态度值得我们去反思自己。
第七期导师选手互选组队,看播出前的预告还以为是先让选手唱几句让导师选择呢,没想到节目中只给出了三十秒的旋律出来,让导师猜测,增加了猜对的难度系数。选手的歌曲编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音色虽能使选手的歌曲富有辨识度,而作曲编曲变的更具丰富性,才能使他们走的更远。差点被淘汰的张书睿的音色就很有欧美范儿,和阿黛尔的声音很像。
第八期 队伍之间PK时,节目开始落入俗套,部分专业评审只会diss,而给不出一些专业的意见,照搬好声音,连pk前的BGM都懒得变,灿星的吃相真的很难看。但这个节目毕竟是网综,和电视台比起来成本肯定受限,希望下一级节目的赛制编排的更丰富些。《我哥》一听就知道是玛斯卡的作品,只不过因为是先看的乐队的夏天,对这位撩了刘恋又撩陈粒的人感觉是非常油腻,走的还是台湾综艺那种老派路线。舞台的设计有几分音乐剧的感觉,王队长对于舞美方面还是有所见地的。
第九期还是命题原创,与第四五六期不同的是,这次的题目是电视剧,歌曲的立意要扣题更精准,作品也需要更商业,节目可能也考虑到了歌手发行歌曲可能难以养活自己,该妥协的也没必要硬刚。不过没想到的是霓虹乐团竟然为百事可乐做的广告歌曲,不知是节目组的安排还是乐队为了自身的发展,一向以real著称的摇滚乐队还是败给了资本,这也为萧队淘汰他们埋下了伏笔,毕竟乐队还是年轻经历的太少,功成名就的乐队一起走到最后的很少,希望他们不要迷失自己,不忘初心,避免膨胀。
第十期嘉宾帮唱,和往期节目中的和唱不同,唱功略弱的选手在嘉宾的衬托下就完全暴露了。同样也考量了选手不仅仅可以为自己制作歌曲,也有为他人制作嫁衣的能力,完全可以针对一位歌手的音色曲风为其量身制作。
round2这场的《kill da game》作品就很亮眼,虽然第二期就唱过一次,但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这次编曲由闫泽欢,唐汉霄两人制作,期待值MAX。因为之前round2的歌曲之中只有rap没有曲,唱的部分太少,当然这也是中国说唱音乐的一个普遍现象,注重歌词而忽略了歌曲本身的音乐性。因为对hiphop了解的较少,不知国外的嘻哈文化是否也是如此。我所能欣赏的说唱音乐就只有周董的说唱歌曲,再我看来一首说唱歌曲的音乐性能超越周董是很难的,so一直对说唱不感冒。
歌曲开头歌剧唱腔+高失真的电吉他,妥妥的力量金属啊,学生时代看的游戏视频的BGM中Nightwish的音乐风格,《she is my sin》《I want my tears back》都是这个乐队非常经典的歌曲,旋律好听而且又非常炸的音乐真是让人无法抵抗。歌曲中还有两处致敬周杰伦的地方,第一处是引用了《龙拳》的一句歌词“我右手打开了天化身为龙”。不过这次是由彩虹合唱团哼唱出来的,别有一番风味。第二处是“我一个人在家,乖乖的学插花”引用的是《忍者》中的一句歌词,这句就是有点模仿周董口齿不清的rap了。因为这两处唱之前都有明显的停顿,而且这两句的唱腔也与其前后唱腔有所不同,熟悉的人一般一下子就能听出来。总的来说这首歌曲融合了我喜欢的两点,美声金属和周杰伦,这首歌曲也是古典美声+金属+嘻哈的完美融合。
第十一期选手复活赛,这对优秀选手来说肯定是一个机会,而对邓杰来说却是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复活赛挑太多选手出来就是炒冷饭了,一个节目反复被淘汰好几次也是没谁了,投票返场唱几首热门歌曲比复活赛来的更人性化。
第十二期袁野夕、萧敬腾让观众吃上等了许久的狗粮,总是在袁野夕的眼里看到深情款款也算是有了完美结局。最后的四首歌曲神仙打架,收获了作品比冠军更重要。
前四强的唱作人我都很喜欢,下载的歌单里也是这四位的最多。
初听《肆意的河》还是在好声音节目里听的翻唱,觉得不够出彩,才又找了邓见超的来听,男生假声的转音十分漂亮, 是一首耐听的R&B歌曲。
闫泽欢的不时冒出的小烟嗓还有脸型则有点张赫宣,不过创作能力比他强。黑马前两期无人选择,王嘉尔捡了个漏,这次的歌单中最多就是他的歌了。
袁野夕总给人一种学院派的感觉,无非是她的唱功太好了,个人认为不比唱将孟楠差,毕竟比孟年轻不少,编曲风格个人感觉比较单一还需攻克。和孟、冯pk时为她招黑了,其实完全是节目组剪辑的锅,就是想赢怎么了?!
以上三位唱的情歌我听的最多,情歌真香!!!!
唐汉霄作曲编曲都做的很汇宏,有好莱坞商业大片原声带的质感,但唱功一般音色辨识度也不够。《无名之辈》算是这个节目之后的作品了,词作都是唐,唱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陈雪燃一个是唐汉霄,陈唱的感觉比唐的要好。按情歌来说的话,肯定是词作原作者唱出来的感觉更对,因为对作品中的感情比较了解,更能够表现出真情实感。而唐的强项并不是写苦情歌,或说不愿意迎合大众,所以他才一直是一个默默在幕后工作的制作人,《末日飞船》周深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其实也可以尝试和一些唱美声的合作,声入人心中的高天鹤郑云龙之类的优秀歌手,《卡西尼》也有了和周深合唱的版本了。
新生代的词作者开始发光发亮,也希望华语乐坛的发展也能够更加多元化,唱作人们加油!!!
以上谨代表个人观点,听歌本来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众口难调。
最开始追这个综艺是一个公众号推荐,2006超女季军刘力扬说机会让给新人。
我去看的时候,闫泽欢唱的《过错》确实好听。在闫泽欢和刘力扬pk的时候,闫泽欢又唱了一首新歌,而刘力扬还是唱的她第一次唱的那首《动物世界》。看看《动物世界》的歌词,就感觉很尬。
刘力扬输不起,说是让给新人。
就直接喊嘉尔,闫泽欢说嘉尔老师,仗着出道早,,,
第一波选人真的对萧敬腾圈粉了,感觉他好认真,对待音乐的态度好认真,认真听每一个人唱歌。
第二波前十换位赛的时候,萧敬腾掩饰不住对袁野夕的喜欢,以及在后面的比赛中,这明明就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又脱粉了。
徐良唱《何慕卿》,我觉得很好听,陈粒说很好听,萧敬腾质疑后,陈粒就选了玛斯卡,(黑人问号脸)。
后面的
袁野夕能力是不错,就是太自负了。
在复活赛里,被唐汉霄圈了粉,怎么这么有才华。
喜欢闫泽欢,喜欢王嘉尔,真的希望对对队的闫泽欢能拿冠军🏆。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最后王嘉尔和闫泽欢是真的燃,帅爆了!
不过这个节目确实是给了这些原创音乐人机会,如果不是这个平台,可能他们的歌不会有这么多人听。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们也不会听到这么多好听的歌。节目除了某些部分,还是可以的吧。
节目做得不算好,影响力也不太大,可惜了这些用心做音乐人,市场一般想出头也难。喜欢的选手,除了matzka这种大神,有点可惜邓杰和番茄,唐汉霄和孟楠有几首大歌不错,孟慧圆闫泽欢也讨喜,邓见超有一首《好的晚安》拿冠军也算实至名归了。
你会发现,还有太多太多好歌你没听过!
《这!就是街舞》,《这!就是灌篮》,《这!就是歌唱》,《这!就是……》,可以录三百六十行,节目长做长有,节目名字直接套用就行。《这!就是原创》第一期被徐徐若枫那首《热死了》洗脑,一不小心还被老萧端正的音乐态度圈粉!
有几首真的特别好听,其余的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妖魔鬼怪现在会这么拽…借句话你以为你鹤立鸡群其实你是那只闯进鹤群的鸡…不过也很独特就是了、
为歌单注入新鲜血液。很欣赏邓见超和round 2的创作能力。单曲循环了好多歌,《婚约》,《末日飞船》,《橘子》, 《冷热》,《门》,《好的,晚安》,《在你的双眼遇见》,《还我》, 《都挺好》,《一问》都强推!
观望中……
作为一档音乐真人秀,赛制过重过复杂,赛制偏离音乐常常看得人一头雾水,这是其一。可能是因为经费的问题,后期邀请的嘉宾要么“分量不足”要么就是些“糊咖”,完全上不了台面,这是其二。有一个讨厌的主嘉宾,对于一个节目是破坏性的,萧敬腾没办法自圆其说的“审美”以及在“小宇”问题上的丑态,败光了路人缘,这是其三。从先前加入抖音神曲,到后期搞各种创作比拼,节目组一直没搞清楚要选人还是要选歌,两个都想要,常常便两者都不得。依然很赞赏优酷的勇气,做了这个大胆的节目,让我们记住了这批优秀的年轻原创音乐人,听到了一批新鲜的作品,让我们记住了唐汉霄、孟慧圆、袁野夕、闫泽欢,以上。
第3集有几首歌曲超惊艳的好吗,孟楠、winky诗、几个年轻的唱作人(暂时还记不住名字),说明90后的音乐素养还是挺好的。不过想到前几年《好歌曲》出圈的人也没几个,就有些担心。Anyway,好的音乐人值得被大家看到,快来当自来水吧!
Winky诗真的很有才华,能把古诗词唱的毫无违和感也只有他了吧~
虽然所谓的那几十个专业评审确实很迷,赛制也有点奇怪,但真的出了好多可以单曲循环的歌。《末日飞船》《肆意的河》《还我》《墙角》《好的晚安》《平凡日落》《女书》,前面有深深,最后一期有大龙,绝了
这!就是作词!应该让林夕黄伟文去参加这个节目~反正没有人管曲子如何 3个“导师”没有一个会编曲 笑死~
低配版中国好歌曲,低配版导师阵容,低配版选手质量(其实陈粒挺会选人的,去年快乐男声时,陈粒他们组是一股清流)
“我们是唱作人,创作,永远我们把音乐放在最前端,音乐本身就必须有情感,不是要靠词来带出情感,词它是辅助,再加分,旋律本身就有情感”——萧敬腾。以上同时也献给我外放外文歌时总是在问“你能听懂这首歌唱的什么吗?”的人们。玛斯卡那首雷鬼乐好好听啊,我后来一直在单曲循环播放~
周深的音色和唱功用在(他目前常唱的)苦情芭乐实属浪费🤷🏻虽然他唱芭乐我也觉得好听,可是听到唐汉霄《末日飞船》,朋友们,那是炸裂的感觉。结果居然因为什么传唱度的奇葩理由被淘汰?令人对华语乐坛再添几分绝望罢辽🙃
这节目没法办,创作不具像化,比着比着还是成了唱歌比赛...
三个导师选人的标准基本上覆盖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取向,陈粒要感性上打动她的,萧敬腾要音乐性强的,而王嘉尔喜欢抓耳和炸的,其实是认可工业水准之上的选手。应该说这个顶层设计是合理的,但无奈选手质量不尽如人意,大浪淘不出一粒细沙。而且通过这个节目,民谣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原创歌手的低门槛,尤其是陈粒选的那些看起来“特别”,但音乐性平庸,作品几乎没有二次演绎生命的选手。整个节目亚文化属性很浓,为数不多的几个唱芭乐的反倒成了非主流,这其实反映了工业结构的某种失衡。当人人都在标榜“特别”时,大众化的反倒成了稀有物种,而后者本该是一个多元、良性运转的生态中的大多数。
最让我觉得惊喜的歌竟然是唐汉霄陈粒唱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和邓见超写的广告歌《relax》邓见超确实也是所有选手里最有潜力的了,冠军算实至名归。
我实在是不服隔壁唱作人分数比这个高,那边所谓的“专业唱作人”,在这里有一半连初赛都进不了。看了最新一期,心疼陈粒,不管什么音乐类节目,最傻逼的总是所谓的专业评审。
差了《中国好歌曲》108条街还拐个弯
得陈粒配得上原创,新歌好听。寓意也当是送给参赛选手了~萧敬腾给个选手配乐真是尴尬,完全不着调。。这应该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之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