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无问西东的时候,最感动的是吴霖澜那段关于生命思索的话。在面对选择实业还是文科时,他犹疑思索,并为自己的思索感到羞愧。当他遇见泰戈尔讲学时,讲到要面对自己的真实,他放下羞愧,并劝诫自己的学生,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要面对自己的真实。
涂尔干在《社会分工论》里提到,在劳动分工的社会里,每个人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征和活动,在他与他人相互有差异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人、依赖社会,因为社会是所有个人联合而成的。
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分工不断细化,多样性不断增加的时代。遇见更多的人,听更多的故事,才能看到社会作为容器对个体的包容,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这一期的奇葩大会给人很多感动,无论是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自恋的田朴珺还是患躁郁症的刘可乐,传递的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的尊重。是否存在这样一天,人们不需要为刻意追求社会的尊重而选择做什么样的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只是在包容和理解里相对自由地做自己。
希望奇葩大会能一直做下去,它会鼓励很多不同的人,勇敢地接受自己的不同,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里做好一个奇葩,而不是随滚滚洪流一路向前。
看《奇葩大会》,刘拓讲他在伊拉克被当地警察当成恐怖分子,扔进监狱后所发生的事情。
他讲无光的监狱带给他的恐惧,他讲狱友是如何一点一点地帮他建立起他与别人之间的信任感,他讲警察是如何拿着铁链将他的狱友打得皮开肉绽,狱友又是如何在接近六十度的监狱被热死的。
他讲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离我好遥远,我不明白为什么台下的观众都眼泪汪汪。
后来他又讲他是如何在监狱里度过无聊时光,他唱昆曲,写中国字,和一个叫奥马尔的小偷成了最好的朋友。
蔡康永问他,这段时光会给你留下阴影吗?
刘拓说,我的心比较大,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多画面会浮现在脑海,挥之不去,还是会有阴影。
结尾的时候,刘拓说:
我最想见的就是奥马尔,我会非常希望能招待他,到这边玩一下,就是让他看一看不是战乱的国家是怎么样的,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嘛。
我承认这是一个会让人看到恶看到爱,感受恨感受无奈,最终觉得像梦一样的故事,可是我始终找不到它和我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就好像是看电影一样,如果一个故事和「我」内心的情感没有产生联系,那这个故事就不会成为我身体里的一部分。
最后,一件事累积一件事,记住得就只有最重要的事情了。
可是,就在我以为这个故事就要到此为止了的时候,却突然被一霎那间的想法给镇住了。
刘拓说:
我离开监狱的时候接近中午,当时所有的人都把手从栏杆里伸了出来要跟我击掌。
我从最里面的监狱出来,挨个跟他们握手,一直到最外面一个,我已经哭得不行了。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狱警特地把奥马尔放了出来。
他就是一身都是汗,站在阳光底下,闪闪发光,拿着我十几天都没穿的那双鞋子,就站在那儿,笑着看着我。
我就一下子冲上去抱住他,就是我希望把他身上的那个味道更多地抱在我身上。
我知道我离开以后,这个人他的图像,我再也见不到了,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去再找他。
我拿着你留下来的戒指,时常会想起你讲给我听的笑话,虽然我不太听得懂你讲的笑话,但会记得努力让我微笑的你。
想起前些天看《佛罗里达乐园》,Moonee和她最好的朋友告别的时候说: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不过我们可能再也见不了面了。
说完这句话,Moonee的眼泪就掉下来,猝不及防。
我当时突然被这个细节打动了,说不出缘由,想哭却又哭不出来。
现在又一次把这个细节想起,好像开始明白了些什么。
过往的记忆告诉我,人生最大的无奈是死别,是你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与你有关的事情,只能和回忆有关,不可能再有延续。
原来,还有另外一种猝不及防的无奈叫生离,是此生永不相见的最后一面,是明知道我再也见不到你,却又不得不和你挥手说再见。
这种告别就像是我辛辛苦苦地从万千人海里找到了你,我最好的朋友,然后又眼睁睁地看着你消失在人群里,再也不知道你去了哪儿。
生活如此辛苦,因为找到你,我才会体悟到生而为人的幸福,我还没彻底明白幸福的样子,你怎么就突然消失了呢?
更让我难过的是,我知道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可就是不知道你在哪儿,怎么找到你。
他们说,等你到了一定年纪,你就懂了,也就能接受了。
他们说,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这样的人,遇见过就该知足。
既然遇到过,怎么能知足呢?为什么要知足呢?
why?
我不懂。
最后,对于是否会想要找到奥马尔,刘拓说:
这些都没有意义,根本就找不到,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生活还真是让人悲伤呢。
20180203
刘可乐:
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它就是告诉你不爱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
哪怕在你最脆弱最绝望的时候,你都不要忘了你自己的内心仍旧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你都不要忘了也许你自己才是你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你也不要忘了,脆弱也许是你的软肋,但它也可能是你的出口。 不必去抗拒脆弱,拥抱它。
哪怕你以后又一次感到绝望,你又一次对自己失去信心,你都不要放弃自己。
哪怕你放弃自己,你也不要放弃给别人帮助你的机会。
哪怕你对所有人都感到绝望,你都请答应我,一定来找我,给我一次机会帮助你,我会尽全力帮助你。
哪怕我的帮助不能够让你满意,你都不要因为对我的失望,而对下一个人失去信心。
奥斯卡·王尔德说:心就是拿来碎的。 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我承认我可能所有的努力就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不要感谢生活的苦难,战胜苦难,在苦难中获得生活本领才能赢得漂亮。
(如果不是因为刘可乐的分享,感觉要弃了)
20180210
善良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你有力量去保持这份善良。
习惯了坚持,渐渐忘记了“放弃”这个选项。
20180407
这期奇葩大会选的人都有点装有点作。尤其是最后一个可乐,怎么搞起鸡汤演讲了,高晓松还说是最好的演讲,太扯了。
我一直以为奇葩的定义是有趣奇特新颖不落俗套,而不是制造话题、制造鸡汤。
可乐是谁我不知道,我很仔细地听了她那段演讲,感觉很不喜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躁郁症不是病,是心理学产业针对存在生活困惑人士制造出来的概念,现代化的结果,无意义感、毁灭感是人人都会有的体验,只是程度有轻重而已,重的郁郁寡欢,轻的一闪而过,没什么大不了的,搞到要自杀的不是躁郁,而是精神分裂,那是病理问题,不是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解决不了精神分裂,而且,我们如果不被提醒,往往不知道这玩意,现代化就是不断提醒你有躁郁的过程,如果真要说是病,那是时代病,我十分笃信,现代化反思完了,这病也就没了。
第二,典型鸡汤文的论说方式,句句不离意义、生活和苦难,句句都是花巧的将现代诗、散文和故事的结合,没有着力点,就像人累淋一次热水澡,舒服过后什么都没解决。
第三,不知道是装出来的,还是她本来如此,反正可乐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很不舒服,连笑容都像是画上去的。
第四,对人生的心理学解读容易制造虚假的问题,而掩盖真正的问题,因为心理学常常用比喻和辩证的方法来形成暗示,“说了才发现我有这问题”的实质不是问题,而是发现,人生的困惑是永恒的,不是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来就不是生活要干的事儿。
我始终认为,没有严密论证地讲人生、讲意义、讲生活、讲悲剧、讲苦难、讲哲学,都是鸡汤一份。
鸡汤的典型特点就是不用论证,还特别爱用“是”的句式,孤独、绝望和烦恼这些“生命经验”谁都会有,干嘛要当问题来解决掉?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在承认上述“是”的状态的前提下怎么做?只有知道了“做”的存在论,才能真正接近幸福、正义和相处这些“生活事实”,还生活本来的样子。
标题是我对奇葩说节目看了几季下来的观感,我觉得奇葩不过是个噱头,无意义。奇葩就是指少数人,其实每个人在某些领域里,或许都有可能成为少数人,少数人的心理状态和经历,在说出来以后,其实并不奇葩。
回归第二集的观感:
跳着看了奇葩大会的第二集,本来对这种以奇葩为噱头的节目并不感兴趣了,但朋友说我的男神去了,虽说现在我已经没有所谓的男神,可还是去看了两眼。 看了躁郁症患者的讲述和田朴珺的片段,以及开头讲解员河森堡的一小段。 田朴珺说人人皆可自恋,有度即可,可是这个度,我觉得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自恋要不要晒和炫又是一个问题,她说这个时代能活得让人嫉妒就不要活得让人同情。但我还是同意高晓松的观点,能活得让人喜欢,就不要活得让人嫉妒。这点,反思自己确实也做过不少让人羡慕的事,不知道会不会让人嫉妒,可能多少会有吧。 关于躁郁症,那个女孩儿的经历,也许不少人也正在经历,不论是躁郁还是抑郁,我觉得都离不开大众传媒下的娱乐时代的影响,在人还不能分辨何为娱乐何为严肃的时候,灌输了太多理念,定义,自我无法消解外界给的这些压力,于是就郁结在心了吧。我想,如果可以丢掉所谓的标签,安心做自己,这个现象也许有解。同时,我不认同那个女孩儿的一个观点,她认为苦难对一个人没有用,我觉得苦难教育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该缺席。没有吃过苦的人是无法理解别人的苦难的,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当然也不是说吃过苦的人都会怎么样,起码吃过苦,对生活的追求的动力和没吃过的人是不一致的,也就是对人生的欲望会更强一些吧。 我觉得在和平的年代,衣食无忧的时代里,吃点儿苦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衣食还成问题,那就是两码事了。那种是需要扶贫救济的对象。是时代里的弱者,理应得到来自人类的更多帮助。 关于河森堡说的导游词现象,我觉得一点儿都不奇葩,这是社会常态,因为做导游的有几个学过地质学和人类学,几乎没有,他们都是背着导游讲解词拿上导游证的,就如这个时代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靠几个所谓奇葩的人or网红是无法改变现状的,而是要让更多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儿,说不定还有可能形成新的生态。各行各业皆如此。 #如果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得让人嫉妒#
得抑郁症焦虑症,已经有六年了。失败如我,PhD也没读完,工作也还没找到。我每天睡前按时吃曲舍林,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解释我每个面试前的彻夜不眠,紧张到胃痛,面试时被质疑时立刻浑身冰凉,语塞想吐。情绪无法自我消化的时候,就会躯体化。我记得没有抑郁症的日子,生活如此美好。 我想要写这篇,其实只是想和我亲爱的病友们说,不要听刘可乐说的那些没用的,好好听医生的。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并不是一个标签,一个称号。对于没有经过医生确诊的朋友们,说觉得自己快要抑郁了,是因为你不了解抑郁症的可怕。我已经有两位小伙伴因此去世了。 有人把抑郁症比作是精神上的癌症,我其实想说的是,无论是抑郁症,躁郁症,如果不幸得了,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沉重的事。生活学习工作,会受到很多影响。我认识的一个在校的小伙伴告诉我,他每天吃药都是偷偷的吃,怕别人发现,觉得他不正常。我得了六年的病,第五年才终于和父母说。 我尝试把精神类疾病换做其他疾病,让你们了解为啥刘可乐说的都是bullshit。 "躁郁症,...,所以它是一种比抑郁症更糟糕的病。" 我不知道刘小姐这个结论如何得出,这就好比说肺癌是比胃癌更糟糕的病。我没有得过躁郁症,我觉得应该也是很痛苦的。但是痛苦和痛苦,糟糕和糟糕,有什么好比较的。 然后说到已知得这种病的高智商群体。这就好比说,不好意思你得乳腺癌了,但是胸大的才得,你看安吉丽娜朱莉。得抑郁症,躁郁症,焦虑症, 选择障碍症,等等等等,就和得糖尿病,乙肝一样,得了不是好事更没什么值得和外人说的。 说说住院啊,我没见过哪个医生刚做完测试就已经住院了的。我认识的住院患者,那都是实打实有自杀倾向的。而且是多次尝试自杀的。或者是明显感受到自己要自杀控制不住自己的。得抑郁症,最可怕的就是会有自杀倾向,我希望健康的各位一辈子也不要有这种体验。我有一天精神崩溃,不知不觉走到了铁轨前,然后忽然醒了,简直可怕。 所以就好比你胳膊断了,医生要你住院治疗,你绑好了,回家没什么问题,但是万一回家发炎了呢。而且胳膊断和胳膊断也不一样,也许有些胳膊断的患者就必须住院治疗。 接下来就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鸡汤部分了。这部分我依然用糖尿病举例好了,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那么每天控制血糖,注射胰岛素,其实对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和抑郁症一样,如果只是轻度抑郁,那可能就会觉得每天没有意义。但是在我个人抑郁症比较严重的时候,是吃不下睡不着,浑身酸痛,记忆力集中度都大幅度下降的,身体内五烊色胺分泌失调,人的一些功能就会失调,具体表现,就是不想做任何事情。远不止每天怀疑人生意义这么简单。 好了,下面这部分,是最关键的。刘小姐非常幸运得到了美国双向情感障碍研究所的医生的治疗。她,飞去看医生。这样我想到了两位我知道的情况明显好转的抑郁症患者。一位是张朝阳,他的办法很简单,他休息了一年。还有一位是家境不俗的一位小妹妹,她的办法也很直接,她去环游世界了。可以说,以上三位,都算有钱有时间。我相信大部分病友和我一样,并没有这个条件。接下来的例子可能不太恰当,就好比肾衰竭,有的人可以换肾,有的人就要一边上班上学,一边做透析,慢慢等着。 感情经历,和得不得抑郁症,躁郁症是独立事件。和个人性格有关。又要拿糖尿病说,就好比,糖尿病患者的三个前任都接受了这位糖尿病患者??? 下面这部分,是最重要的,不要擅自停药,不要擅自停药,不要擅自停药。停药之前好好和医生沟通,至少要让医生知道你停药了。我自己就是擅自停药的受害者。我吃了两年的药,觉得自己好了,擅自停药,几个月后,洪水猛兽般的病情反扑了回来。期间多次情绪失控。我本来每天50mg的量被加到了100mg现在又调整回50mg。这个部分,我拿流感举例,你出现了症状,医生要你吃药,你感觉你症状消失了,就擅自停药,有可能你自身免疫力高,这样没事,但是也有跟大的可能流感会再次加重。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好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人生又有这么多挑战。也许一次擅自停药后的挫折就又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做抑郁症的测试,问卷里没有你觉得你自己有没有抑郁症,也没有你觉得你自己要不要吃药。最后两个问题是,你近期有没有任何形式的自残或者是伤害自己的行为和有没有自杀的想法或者尝试自杀。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质疑说所有的躁郁症都是扯淡,所有的抑郁症都是被制造出来的。” 对不起,刘小姐,你这段演讲给我爹妈听,他们会问我为何不能像你一样坚强。所有的病友可能都会被质疑为什么你不能像刘可乐一样乐观积极。别人会不会觉得,你们这帮自称有抑郁症躁郁症的人实际上都是矫情和懒吧。我心里是想骂人的。 哎。就这些吧。 抑郁症,躁郁症,是精神类疾病,不是标签,不是称号,就好比糖尿病,癌症,不是标签不是称号。就TM是种得了就很倒霉的病。你别和我说什么得了躁郁症是馈赠,我TM不想要这种馈赠。你有本事和癌症患者说,啊,你得了癌症,这是一种诅咒也是一种馈赠。你试试。 和所有病一样,有病就去治,听医生的话,吃的药也并不是安慰剂。我承受着药物的副作用抑制了我的自杀倾向,我会继续遵照医嘱,积极治疗。我也不扯什么要善待什么有的没的,你听过有人喊善待糖尿病人么?只有亲近的,身边的朋友家人,感谢你们给我的耐心与宽容。 精神类疾病,和其他病,都差不多。得了,就好好治。 最后祝各位抑郁症病友早日康复,祝其他各位永远不要经历抑郁症。
—— 用擁抱盡可能留住對方氣味的友誼, 伊拉克監獄裡的善意和會逗你笑的奧馬爾. 聽得我老淚縱橫. 請拍成電影.
奇葩说第五季请快点来谢谢,固定阵容请内定马晓康谢谢
北大考古博士在监狱唱昆曲时让我觉得我终归还是喝中国文化乳汁长大的孩子
高晓松评论方文山的时候说 我还是没有到那种时候 那种上帝握着我的手 让我写下一句“漂亮的回旋踢”的 那样的时候 不是既生瑜何生亮 而是发自心底赞叹同行的时候 真让人感动啊 可乐说“如果你认定社会社会给你的标签 你就永远失去了自愈的能力”噼被打到
从大学时候就开始追奇葩说,原因在于看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哪怕不适合自己,也会觉得尊重不一样的声音。新一期奇葩大会,改为寻找「特别人类」,喜欢特别二字,生活中敢喜欢特别的人没有那么多吧,也许在这里就可以足够特别了,真好。即使多少有些片面,但这也一定算是奇葩说的些许魅力吧。
我以为我在看出彩中国人
每一集结尾处剪出来的紧张气氛和下一集播出来的气氛都不是一码事。这种翻云覆雨的本事就是奇葩团队黑化的铁证吧。
哎 听刘拓讲到奥马尔的时候我真是腐眼看人基啊
你们觉得 赵又廷真的能比得上金星何炅罗振宇张泉灵吗…看了两集除了打广告没看出来他的作用。对之前马东说请何炅的理由印象挺深刻的…唉…
三星给三个导师,之前每期都看,感觉套路越来越多,奇葩们都成戏精了。
总感觉比上之前的少了感觉,还是喜欢那种争锋对决。也可能辩论的更高境界已经不是在言语去互相说服,而是将自己表达出来,吸引别人的喜欢吧!但是,我还是喜欢第一部,但是第二部也涌现出很多有才华的大神。哦,mark的演技很棒,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还是那么睿智幽默。
这个节目说明,那些大力叫嚣着自己特别的人,他们往往都不够特别。
辩论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所以总少不了撕逼。现在这样也好,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做自己世界的奇葩。
戏精牡丹没那么好笑。
初心已忘。新增:说电影发展快200年的网大导演请你离开好吗?
奇葩大会就这么开始啦,是我不太关心了还是今年没怎么宣传。马晓康这次终于聚齐了,来了个赵又廷,目前没有什么存在感。第一期请了好多有名气的人,感觉就是来分享一下经历的,还是喜欢肖骁这种真奇葩来。
奇葩说到了2018年,毫无锐气,终于沦为国内最平庸的综艺之一;加上所有观众和导师情感泛滥过度,在节目中更显得不真实。
寻找特别的,有趣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观点不一样的人。虽说每个人都特别,但还是有的人还不够特别。
节目还是那个节目,奇葩的人群属性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总体保留了之前的水准和尿性,好看。今天看了最新冯唐出席的一期,以前觉得冯唐有才华、有财商、有趣、通透,然而看完这几分钟真人展示,竟感觉冯唐就是油腻本尊,装腔、处女座综合症、妄念很深。尽管他努力在跟油腻与妄念抗争。
刘拓与奥马尔的故事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