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分。
个人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某种意义上这部电影就像另一个版本的《水中刀》。我有一个比较个人的判断电影是否好的方式,那就是看完电影几天后,还对电影里的部分内容回味无穷,还是是已经几乎记不起电影的内容,看完就不记得了。这个判断的方式可能不适合每一个人,但是我觉得在我的身上非常明显。尤其前两年的《大佛普拉斯》,看的时候我就知道它的了很多奖,所以期待很高,然后可能跟我自己的电影摄影师的身份有关系,看完以后我心里的感觉是,这tm是个啥?我也没有刻意的再去看它,再去想它,而这部影片却时不时的出现在我的脑袋里,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电影。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看的时候就觉得较为冗长,看完以后再也不记得它讲的是什么。而这部电影居然获得了金熊,而《冷血惊魂》只得了银熊,这我是不能接受的。
当《荒岛惊魂》摄制组进行到最后补拍阶段的时候,一位摄像就和波兰斯基表示,从现有素材看,这应该已经被主创拍成了一部烂片。。。
事实上全片在拍摄过程中的确一直处于失控的边缘,以至于将近40年后导演还在抱怨两个男主的演员太“难搞”。演匪徒的斯坦德等开机了才嚷嚷说自己有心脏病,波兰斯基2003年接受采访直接说他在现场“懒得一逼”,跟其他演员也不对戏,还经常拒绝导演“再来一条”的要求,工作稍微超过一点负荷就以身体健康原因罢工。制片则觉得他就是在耍大牌,因为这里面就他当时在好莱坞有自己的事业,不过波兰斯基也反省说斯坦德原本就要演这么个恶人性格的角色,拍摄期间戏外本色一下倒也没毛病。除了斯坦德事儿逼之外,扮演“岛主”的普利森斯也怪癖一堆,很难合作。用制片的话说:“没人会说他是一个好人,但直到拍摄的最后一天,大家才意识到他在本片中贡献了多么杰出的表演。”
而饰演“隔壁小王”的伊恩·卡里耶则是波兰斯基的好朋友,在摄制组的风评很差。当时的工作人员怀疑他在拍摄期间偷偷嗑药,因为经常看他出现一些典型的迷幻反常行为,而且没事儿还去撩摄像师吉尔伯特·泰勒的年轻妻子,泰勒看他越撩越来劲儿,不得不找他约谈过一次,告诫他不要越界,“有些事继续下去可能会导致不太愉快的后果”,但没想到转天卡里耶就跑到波兰斯基那告状,导演居然劈头盖脸的骂了泰勒一顿。搞得后者心里拔凉拔凉的,在拍摄后期懒得再搭理波兰斯基。
影片的场景都在“圣岛”拍摄完成,这里虽然和影片要求神奇契合,但是拍摄条件实在太差。一是岛上没有像样的旅店,导致工作人员只能去当地民居借宿。制片回忆说在床位有限的情况下,他当时还得和饰演访客的罗伯特·唐宁挤一张床。二是岛上不仅相关法规缺失,连警察局都没有,因此一向嗜酒的英国籍工作人员简直在这找到了乐土,他们经常在工作之余喝到烂醉,反正在岛上发起酒疯来也没人管。熟悉腐国人民的人都懂,那是怎样的灾难画面。
剧组里最让波兰斯基省心的演员是饰演另一名黑帮分子的杰克·麦高恩,他有一场戏要在海水中长期浸泡,制片回忆说当时谁也没注意,麦高恩的脸正在逐渐变紫,但他甚至没有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有明显不适。女主弗朗索瓦·朵列也有一场类似的戏份,剧组工作人员回忆起来,觉得两个人当时都是豁出命在工作,因为拍摄时并不是夏天,海水已经十分冰冷。
总之波兰斯基对本片摄制时的回忆一塌糊涂:“我们当时钱也不够,时间也不够,岛上的各种麻烦一堆,拍摄期间天气也一塌糊涂,和几个主演之间的合作也很困难,那段时间我真的觉得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和我作对!甚至和我最熟悉的摄像师吉尔伯特·泰勒,我都觉得他那段时间变得很难相处,因此整个拍摄期间,我变得愈来愈孤僻和难过,我觉得他们拒绝跟随我的节奏,也不理解这部电影的原创性和概念性。”
等到波兰斯基完成粗剪,需要补拍一些镜头的时候,摄像师吉尔伯特已经投入到别的工作中去了。导演把自己粗剪的版本放给前来找来救场的摄像看,结果那位摄像看完说出了让波兰斯基在摄制过程中最为崩溃的一句话:“这虽然被你们拍成了一部烂片,但我仍然会尽职尽责,按照你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波兰斯基当时非常不忿,时隔这么多年,他在2003年接受采访时仍然对那位摄像的评价耿耿于怀:“我实在没法忘记当时的场景,但我并没认同他的说法,我到现在仍然觉得这部片子的原创性无可比拟,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部电影。”
纠缠不结
叙事好闷,黑白镜头摄影美。
闹心
重看。孤岛封闭小格局,外人的入侵与三人之间的微妙心理依附关系,是非常典型的波兰斯基,但黑色幽默与荒诞的情节又非常不波兰斯基。后三分之一有点失控情绪四处乱窜的感觉。Dorléac这个角色也太白羊了大概没有别人可以胜任。
画面绝了
无感
封闭的叙事环境对于Rechard是身体上的荒岛,对于Teresa是精神上的荒岛,对于George是灵魂上的荒岛,三个人物又分别对应本我、超我、自我三种状态,意志相互隔绝,关系却维持平衡,在这种错位中的任何交互都成为荒诞效果和人性讽刺的触发点。
波兰斯基早期的电影里演员都很少啊
入侵者成了主导者,延续水中刀的博弈式3p开创吸血鬼之舞的美女被打光屁屁,波兰斯基的恶趣味真是愈发彰显
中文译名明显没有到位。应该是一部心理恐惧片,可能与幽闭恐惧有关,开头不错,后续故事就吸引力一般了。
人物关系与影像风格似《水中刀》变奏,孤房、海边、不速之客,三十年后又有了《死亡与处女》,虐恋升级便成了《苦月亮》,还有那体态结实、充满魅惑的金发女郎。66金熊
不同于波兰斯基的其它名作,《死胡同》重点不在悬念不在惊悚却更似一出荒诞的黑色喜剧。在这个寓言似的电影中摄影和调度绝对是最大亮点,虽然有些镜头会给人刻意感但同时又不得不赞叹导演的能力,例如一镜到底的那场海滩戏,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另外,Françoise Dorléac非常美。
7.9;last words to the world
年少轻狂的波兰斯基
无力的荒诞;不速之客;本性的暴露和扭曲。
人家的60年代……
凯瑟琳德纳芙的姐姐豪放怪异,一瞅就不是省油的灯,还能放射出黑色喜感,比她那经典款的妹妹生动有趣多了。
看得时候觉得异常混乱,套用豆友的一句话就是“一群人进进出出,母鸡上蹿下跳”,看完后才觉得有些荒诞得回味的地方,但依旧不喜
小资产阶级就是能作,这种"打破平衡搅动死水"的故事放在这种语境下显得很荒谬啊;波兰斯基能力没的说,但这种为电影而电影的电影有时候会让我觉得太过。
惊悚悬疑荒诞幽默寓言等多种类型的杂糅,难怪当年《巴顿芬克》会得到波兰司机的力捧,确实像是在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