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Floyd The Wall / 迷墙---我们会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重逢 在荒原上嚎叫的我们,不过是墙上的某块砖-------《迷墙》 其实我的音乐细胞不是很发达,并且我五音不全,对音乐也没什么特殊的癖好,没追求,没信仰,也很没品,总之很大众化,对于一些边缘的朋克,摇滚,重金属之类的音乐更是懵懂不知,可是迷墙,却真的感动了我。原来耳中一些无谓的叫嚣一刹那成了动人的旋律。更多的是歌词,当我知道歌词大意,配着片中纷乱的画面,他们的种种心情开始引照在我的心底,也许音乐比文字更好交流吧。 吸引我去下载观看的最初是海报,“呐喊”的感觉,怪异的一张脸,扭曲着,张着口,象是在宣泄和嚎叫,看了简介,知道是改编自一个迷幻派的艺术摇滚乐队平克·佛洛依德的同名主打专集,再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他的音乐,也对摇滚之类的不感兴趣,可是却发现很多人对这片子给予很高的赞誉,于是找种子当了下来。 第一遍没看懂,实话,很混乱的感觉,看不懂一部片子的感觉很难过,而且明明感到有所些心照不宣,却无从找寻的感觉,如同见了一个明明熟识的人却死活想不起他的名字,无端的难过,为了使自己不难过,我开始翻找影评和片中的音乐解析,找到片中专集所有曲目后,开始对照着再看一次影片,才着实被震撼,而我也清晰开来。所以,对这部片子没必要去讲剧情,其实也没所谓的剧情可讲,也就是自传体的一部大型MTV,不过经典之处就是有一含义深刻的主题--------墙 用音乐的方式来解读。整个片子有诞生、童年、父母、学生年代、战争、毒品、性、爱情、摇滚一系列的记忆碎片组成,片中穿插有演唱会、动画、还有一些法西斯类的画面与赤裸的性交画面,总之,一切很颓废很混乱,象一张网,有无限的穿透力,叫人很遐想。全片中插曲和主打曲有24首之多,只说一点点叫我很深刻的。 “生命并非如你所想象的那样全是快乐与幸福” -----《在母体中》 见你,想你 也许会去参加一场演出 去感觉幻觉的颤栗 军校学员整装待发 阳光,请告诉我是否你在逃避着什么 你是否不愿见到这一切? 如果你想了解隐藏在这些冰冷眼睛后的一切 你就必须爬过所有的伪装 灯光 声响 行动 把它扔向他们!!! 把它扔向他们!!!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充满着希望和绝望的。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旁边的人笑,你死亡的时候,你笑,旁边的人哭。 的确是一种轮回,可是讽刺吗?到底是悲哀还是幸运?我们无法对抗死亡,也无法选择诞生,可是我们必须面对生活!新生的一代总有热血和冲动,希望是自己最大的信仰,当所有的渴望一一消逝,当希望沉沦为绝望。。我们还能做什么? “纯真在我张大成熟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 --------Goodbye,Blue Sky (再见,蓝天) 再见,蓝天 你有没有看见那些受惊吓的人? 你有没有听见炮弹的轰鸣? 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碧蓝的天空下诞生 我们却要找地方躲藏? 战火已熄灭但痛苦长存 再见,蓝天 再见,蓝天 我们用直线或者另一个角度来讲,抬头看看,上空是否还是一片蓝天? 当我们张大后,开始带上了一幅有色眼镜,我们冷漠的注视着世界,冷眼的看待旁人,我们知道什么都不是单纯的简单,带上了面具,穿上了外套,面对着混浊的一切,而我们的思维也开始复杂,成为一种叫智慧的东西,人类因为矛盾产生了智慧,又因智慧产生了矛盾,纯真和简单的东西开始被我们抛弃和蔑视,越真实的东西我们越开始质疑。从此别离了我们的纯真年代。0在我们眼中,只是一个0,不是月亮不是圆饼不是汽车的轮子。 虽然在片中指的是战争后浑浊的世界。可在此我奠基我即将消逝的纯真年代--那一片蓝天。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What Shall We Do Now? -----(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现在我们该干些什么? 对于这些剩余的空间我们能做什么 饥饿的波浪在哪里吼叫 我们是否该出发远航 以寻求更多的认同? …… 我们背靠着墙,但我们却从不休息 我们只是背靠着墙,我们只关心我们自己 是否经常问自己,该做些什么?朝九晚五的上班,碌碌无为,还是沉迷于一种状态?我们被社会已经降伏,也容易被自己降伏,不是会社会所遗弃,就是被自己所遗弃,第三类人不是那么好做的,有的时候宁愿放弃,请允许我们一时的堕落和软弱,我们不愿去找寻一条新的出路,或是去关心别人。我们只是背靠着墙,我们只关心我们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无能为力。 “我们的爱情早已经半途而废。。” Don’t Leave Me Now ---请别现在离开我 哦亲爱的 请别现在离开我 别说这已是路之尽头 是否还记得我送给你的那些鲜花 我需要你 亲爱的 在我的朋友们面前将我绞成碎片 哦亲爱的 请别现在离开我 你怎么能走呢? …… Pink:为什么我们的爱情在消逝?为什么我们的之间变得如此冷漠? …………长久爱一个人是那么的困难,我不愿受到如此的伤害。 Pink:即使我们早已经没有了爱情,但是请别现在离开我。 Pink:亲爱的,你为什么要逃跑? 我每次想起这个片段,就会被大片的孤单和迷茫包裹住,如同Pink一样的失落。 “当我们摊开掌心,里面永远是空洞的,只有手纹在那里无情的嘲弄时间。” Comfortably Numb -----(惬意的麻木) 小时候我曾希望看见曙光 在我视野的边际 我想看但它没再出现 我的手指感觉不到它 孩子长大了,梦已经消逝 我已处于惬意的麻木之中。 可能这是这张专集中我最喜欢的一支曲子,太低沉的我真的接受不了。但是这支真的很叫人惬意,我喜欢这个词组---惬意的麻木。 因为病痛和吸食毒品后产生幻觉的Pink,的确很惬意,他畅想着童年,对周围对自己对世界早已经不知不觉,我其实一直以为他会死掉,甚至很期盼的看到他死掉,可惜他只是麻木,对自己的期盼也很吃惊,竟然开始喜欢目睹死亡?难道我也麻木了吗?可是什么又是我的疼痛和毒品? “当我无所期待的时候,你也不要对我期待,因为我们同样的无能为力”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墙上的另一块砖 我不需要被人抱在怀里 我也不需要毒品来麻醉自己 我已看见墙上的字迹 别以为我需要任何的东西 无论如何它只是墙上的砖 无论如何你们都只是墙上的砖 很绝望或者说是沉沦的感觉,一切都已经看透,还有什么好追求?不断的创造与毁灭着,当所有精神都被打跨的时候,一切也不是那么可怕了,我们重新归位,开始一个新的自己,只不过,没有了所谓的生命。只是墙上的一块砖,仅此而已。 “想按下快门,想拉下电闸,想闭上眼睛,想推到那一面墙,一切只是因为我想停止。” Stop --------停止 我想要回家 脱下这身军装 离开这场演出 但我仍在这间牢房中 因为我必须知道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是否一直在犯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墙,或者好多面,用来阻隔、防御、依靠,可是到最后,我们发现,我们是那么的孤独,所有的墙连在一起,成了一个社会,我们开始难以翻越,甚至把自己也隔在了墙外,当我们奋力无效的时候,麻木也到了尽头,想去把这一切停止,不知是否可以原谅我无端的错误,亲手建造起的墙,如今,我只想可以走出。因为,我不想再孤独。 “当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是相当重要的时候,其实世界才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 Outside the Wall----墙外 一个人呆着,或两个人在一起 那些真正爱你的人 有些人在墙外手牵着手散步 也有些人组成了乐队 受伤的心灵和艺术家 为理想奋斗 当他们给你带来了一切 有些蹒跚走路最终倒在路边 这其实也不容易 你的心为了某个筑墙的傻瓜而跳动 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 --(墙外有人吗),这首曲子也是电影中的一首,我用在这里做一个问句,而这个曲子也只有这一句,墙外有人吗?也许真的有,影片最后给了我点点希望,有温暖的片段,还有一种墙叫做爱,父母的疼爱,朋友的友爱,伴侣的真爱,有的时候就是你的一座精神之墙,保护着你,可以叫你依靠,虽然有的时候是一种无形的阻隔,但是你必须翻跃过去,去看这座墙外的人。 你的墙外有人吗? 演出还要继续。。我们依然生存着,就要不断的建造一些“墙”和拆毁一些“墙”。时而悲哀自我藏匿,时而勇敢的穿越。我又想起了海报,是嚎叫和呐喊,我们要破坏和砸碎我们身边的“迷墙”,与其无奈的接受现实,不如颠覆这一切。我想把里面的一支曲子放在最后。 The Show Must Go On ------ (演出必须继续) 哦,妈妈,哦,爸爸,演出是否必须得继续? 哦,爸爸,请把我回家 哦,妈妈,让我走吧 我是否一定得站起 在聚光灯下睁着一双狂野的眼睛? 真是一场恶梦 为什么我不转身离开 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我不想让他们带走我的灵魂 我是不是太老了,这是不是太晚了? 哦,妈妈,哦,爸爸,感觉到哪里去了? 哦,妈妈,哦,爸爸,我还会记得这首歌吗? 演出必须进行 这是我从新排的顺序,舍去了战争,舍去了一些往事,顺序变了,意义也自然变了。我不是一个悲观的人,虽然这个片子看完叫人心里不是很舒服,但是我宁愿以乐观的态度去看,顺序变了就改变了意义,我们的生活要继续,当然演出也必须继续。影片最后孩子们收集从墙的废墟上掉下来的石头,把它们放在一辆玩具卡车里。我所理解的是他们把这个砖块收集起来,拿去抛弃,冲出迷墙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可是这些孩子本应该没有这座墙。 说的太多了。最近我比较罗嗦,本想很精简的写一下,结果又说一大堆,都是杀人时候为了忽悠人飙字害的我,养成习惯了。自己汗一下先。以后要精简! 最后一句,用Vera这支曲子做结尾 “记得她曾说过,我们会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重逢 ”
因为Pink和水爷一样是个贝斯手,而dirty girl指着一把贝斯问这是不是一把吉他。贝斯手本来就没有什么人权(雾),结果自己心爱的贝斯还被喊错名字,这能不气吗?所以后来Pink精神崩溃把吉他砸了,而贝斯没有惨遭毒手。
详细说明如图:
图一 女孩认错
图二 Pink忍怒
图三 彻底崩溃!
所以说,请大家善待身边的贝斯手,多一个精神正常的贝斯手,世界上就多一个完整的摇滚乐队。
非歌迷的影迷电影,纯粹喜欢这个导演。
战争、压迫、呐喊。一个摇滚乐手的混沌成长史。冰冷的大地,空洞的城市,用汽车电视机堆砌的迷墙,花朵化成铁丝网,孩子变成了暴徒。此刻,让我们拿起吉他砸毁时光。天空掠过的战机慢慢变成了十字架的模样,插曲与画面契合得无与伦比,这不就是一个BIGMV么,当然不是。这是乐队宣传片。
音乐、画面都很棒!这部电影分开来看,每一节都是很出色的mv,意义深刻。但作为整部电影来看,形式虽然很棒,但多主题无法完美结合,导致结构脱节。还是那句话,一部电影是无法将每一主题都能深刻地表现出来的,而这也是电影的残缺美。
9.25帕克声称羡慕库布里克拍片时的充分自由。这哥们不自由都造成这样了,自由之后绝对就疯了。将反映人生的歌曲改成如此叛逆的剧本,只能说,这B装得实在与众不同。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垒进大厦不骄傲,砌入厕所不悲观。人肉火腿,花的交配
历史上最伟大的mtv
超长的mv...
看的时候还很小,里面大部分场景画面都成了我当时的梦魇。我钟爱Floyd的吉他声,但这种混乱迷离的精神状态化作影像很恶心。一个孩子在电视上看到跟自己一般大的孩子们被搅成肉馅,你真觉得他长大后会离“反战”和“自由”更近?拼死拼活发泄自己的厌倦,这个世界怎么会好。
扭曲的牛比!我不想再看第二遍~里面的音乐一响起来我就想把我自己杀掉。
#SIFF#;重看;All in all it was all just bricks in the wall.作为摇滚史上最伟大的概念专辑之一,足以留名青史,增加叙事性的影像化,剪辑眼花缭乱,插入动画更增强意识流效果;涵盖主题极广,具有时代意义。
一部后现代主义的超长MV。-13.08.10 → 17.06.19:初次观影是因为《迷墙》乃豆瓣电影TOP 250之一,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平克·弗洛伊德」,如今已成为他们歌迷。上影节重温的小感想:对动画部分的印象远超真人部分,So,是我当年还比较单纯没能看懂动画里的性隐喻?还是时间过了好几年而记不太清呢?……
Pink Floyd乐队的超长mv,小学3年纪的一个深夜在中央电视台看到的
Pink Floyd The Wall,大型魔幻秀MV。集权主义人肉工厂,花的交媾,恶魔母亲,肉肠、锤子、蠕虫,对纳粹主义的讽刺,颇具孤独逼格的中二宣扬,歇斯底里地,仿佛只有砸了全世界才能终止。关于墙的概念,古今中外皆然,一直在打破在向外翻。8.4
长达95分钟的MTV,剪辑很有特点,部分场景有点重口味。片是好片,但罗水人品很烂。(另外本片是装逼犯必提的作品之一)
世界是迷墙,我们是板砖,周围是一个个大大的工厂,我们是一个个产品被慢慢驯服。如果你打破这道迷墙,会发现外面是一个美丽新世界。PS:关于学校教育那一片段,所有孩子整齐踏步出来后成课桌前带着面具的无脸人,十分写实。对整部电影而言,就是一个搭配着批判和生活哲学的超长MV
公映35周年。今天来看,太多画面有了指向。只要是个人就都有意识,只要是部电影也都能意识流,但只有少数意识流具备干扰意识的魅力。
要是我知道这只是一支超长版的录影带,打死我也不看,干嘛要看这种压抑装逼故作深沉假装内涵的东西啊。不过也好,现在连他们的歌都不想找来听了。
战后精神废墟;童年阴影欲返母体;上帝死了寄托丢失;工业化教育体制育人如同工厂制造机器,压抑带来反抗;华丽欲望与赤裸暴力,阴道成为他的恐惧;法西斯重生的想象,狂热人群又成傀儡机器……皆如墙般摧毁。动画很有意境,真人剧情部分也带有魔幻超现实色彩。音乐很大气。理解那年代,而那云烟已过。
经典意识流式MV。1.严重妖魔化女性嫌疑,如恶魔母亲与胎化儿子、女巫形象等滥套。2.花朵交媾、吞噬与变形,想及乔治亚·欧姬芙的画作及[天生杀人狂]双蛇之舞。3.浸泡在血水泳池中的臆想。4.铁轨子弹,面具,工厂绞肉机,腐烂的皮囊,现代化商品之墙。5.铁锤游行与纳粹式集会,砸家具。(8.8/10)
直接导致我做了许多相关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