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s so amazed by humanoids. It’s really hard for me to find the one tailored to my preferences. Due respect to all stimulated emotions, those programmed feelings make me feel understood and loved. I kind of am jealous of everything being erased by just pressing a button, all gone with the wind, spiral with historical improvements. Machines will love me always because it’s me and every part of me.
会想到那场辩论赛 如果你有超能力,可以让你爱的人也爱你,你要不要使用这项超能力? 摘抄一下部分内容吧
所以要保留一个人,被爱的那个人选择的空间。只要他有权利,他有余地,他能说不,我们就可能找准他真正需要的方式。
第一件事情,对那个人,对那个当事人极度不公平,你爱的那个人凭什么由你决定爱谁
另一件事,是对你自己,在这层逻辑中,你是全场唯一真神,你是这个世界的王,在这段恋爱关系中,爱是围着你转的。但当世界围着你转的时候,你就是最孤独的那个人,你把爱情中唯一真正鲜活的对手给抹杀掉了。
你不要害怕他会离开,他的离开是你留下他的唯一意义。
人形机器人(humanoid)就像是现代人的“快乐水”。一些人甘之如饴,一些人避之不及,也有一些人只想体验短暂快乐而不是永远沉溺其中。
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文又译作《科学怪人》),这种人造人,人造的人又摧毁了造人的人的故事,都把机器人刻画成一种危险的装置。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科幻作品中,这样的故事大行其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誉为“机器人学家”的Asimov说:我要写出一个人人都爱的机器人。
在Ich bin dein Mensch(中译名《我是你的人》)这部电影中,Tom就是这样一个人人都爱的机器人。
他顶着大表哥的盛世美颜;具备都教授滞留人间千年积累下的知识和能力;他是Jack-of-all-trades,人类会的他都会,而且了解得更深更广、反应更快更准确;他还很有幽默感,有着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善解人意,艾玛不能宣之于口的痛苦他能理解;他又很绅士,虽然被设定为存在即是满足主人的愿望,但在与预设伴侣艾玛的相处过程中,又能拒绝艾玛在盛怒之下做出的冲动要求,懂得在亲密关系中不乘人之危。
他的身体里存储了1700万人的思维文件,包括他们的特征、观点、感觉......而他又只为成为艾玛的灵魂伴侣而生。
但他生而为人形机器人(humanoid),这便是他的原罪。可也正是因其身与心二者统一的完美,当艾玛在她最终的报告中给出“强烈反对类人机器作为生活伴侣”的结论时,这部影片才显出其深度。
看片名我以为是一部科幻爱情片,但其实这是一部伦理实验片。
一个是希望能给master带来快乐的完美机器人,一个是希望通过体验疼痛保持感知力的清醒人类。究竟human和humanoid能不能结合?
主要人物介绍
艾玛非常不情愿参与测试Tom。第一次见面,她就凭着自己的冷漠把Tom弄短路了。但为了自己的楔形文字研究事业,她不得不答应伦理委员会成员罗杰(Roger)的邀请,用三周的时间测试一个按照她的理想伴侣设计出来的人形机器人,然后出具一份评估报告。评估的内容是人形机器人是否会被允许结婚、工作、拿到护照、人权,或者部分人权,或者其他。对测试者的要求是必须单身,测试专家一共有十位。
第一阶段:调教
爱玛和Tom一开始的相处非常像调教推荐系统。不过,这个调教过程的画风是这样的。
Tom: 艾玛,求互动,求表扬,求聊天。
艾玛:离我远点。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系统是冷启动。Tom根据身体内存储的大数据主动进行“推荐”,但处处碰钉子。
初次见面,Tom引用诗句赞美艾玛,直接被无视。
在被领回家的车上,Tom给出安全建议,但艾玛不但不做言语上的回应,还和他对着干。
Tom自顾自地说了上面一大段话后,艾玛把座椅调的更低了,低到几乎看不见路的高度。
相处的第一个早上,Tom把房间整理的干干净净,并且骄傲地向艾玛boast自己收拾的多么有条理,但得到的回应是艾玛诧异不满的表情,于是不得不把房间恢复原样。
耍小心机准备的浪漫沐浴又摸了老虎的屁股。
第二阶段:冲突 成为首个提出有价值的新发现是每个科研人员的追求。这天,艾玛带Tom去自己的实验室。在参观的时候,Tom检索到,三个月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研究团队已经率先发表了相似的研究论文,这意味着爱艾玛和团队在波斯语楔形文字上三年的研究全部白费。当晚,失意的艾玛在酒吧买醉,回家后和Tom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艾玛责怪Tom太理性、不会出错、不会给人惊奇、不会生气。她朝Tom脸上泼酒水、抓他的脸,甚至提出看他XX的过分要求以此激怒Tom,希望Tom能够像人类一样发火、争吵、
Tom的怒气只是持续了一小会儿,很快便熄火,这又引起艾玛的嘲讽。
破罐子破摔的艾玛提出makelove,Tom没有答应,他替艾玛盖好被子,转身带上门离开了房间。
这个情节很打动人。Tom表现出了人类具有的道德伦理的一面。同时,他的这一行为也深化了Aimov机器人学三大定律(其实是四大定律,广为人知的是三大)中的第二条。
Asimov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是:
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对人类受到伤害坐视不理;
第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对于第二条“除非违背第一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服务人类的命令”的解释通常是设定一个会对人类造成实质伤害的两难情境,让机器人在这种情境中做出选择。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即使Tom同意了艾玛makelove的要求,也不会对艾玛的人身造成伤害,真正会伤害的是艾玛的情感,以及对类人机器的观点和看法。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程序让Tom做出了拒绝的选择,但这种行为无疑是高尚的。
第三阶段:和解
对于Tom的拒绝,艾玛事后应该是感激的。艾玛开始带Tom见自己的家人,和Tom躺在草地上一起编织过去相遇的故事(虽然他们之间并没有过去),带着他去参加前夫朱利安的乔迁宴。
在乔迁宴上,艾玛知道了史黛妃怀孕的事情,这勾起了她对自己曾经那个未出生的孩子的痛苦回忆,也让她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不愿意亲近机器人,不愿意选择机器人作为伴侣。
而Tom再次展现了超长的同理心和理解力。他找到了艾玛的心结,替艾玛把这段心结说了出来。
两人和解,在灵与肉上达成默契。
第四阶段:推开
快乐让爱玛感到痛苦。
她无法把Tom看作是真正的人类。Tom毕竟不是人,他是机器人,他无法给予艾玛人类该有的回应。
Tom离开后,艾玛在大街上遇上了另一位参与测试的专家。
这是一位在现实生活中不受欢迎但在humanoid身上找到了满足感的人。
第五阶段:决定 准确地说,艾玛对机器人的距离感源自对外界的不安全感。她要的是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到他人或外界的任何事物上。凡事靠自己的人,对现实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处理好身边的一切需要的是沉稳冷静智慧,这些与寻常的快乐无关。她也不想要快乐,她就是想体验痛苦,因为只有通过疼痛感才能保持感知力。在她看来,人形机器人(humanoid)就像是现代人的“快乐水”。饮用之后,人类会沉溺其中,失去改变的动力,失去作为人的社会性。
最后
所以,机器人是否能获得人权呢?男专家赞成的理由和艾玛反对的理由是一样的:类人机器能够让人快乐,但他们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同途殊归,这不让人感到意外,一切只死关乎立场。
我很喜欢Asimov,对他的一段话印象深刻:
我无法接受“如果知识代表危险,无知就是解决之道”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解决之道似乎是善用人的智慧才对。人类不该拒绝面对危险,而应当学习如何化险为夷。
我们的征途应该是星辰大海。
这样充满幻想的电影由德国人拍出来也充满理性,一如他们的建筑,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天气,总是冷峻的,影片里的机器人已经改造到及其理想化的程度,但机器人与人的爱情根本就不理想化,关系上的不平等,记忆的不平等,习性的完全不同,情感的隔阂,以及人与机器的根本区别,这些不仅涉及伦理问题,还涉及人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原有的一切秩序都会被打破,所有人类几千年存续的文明和公序良俗也会重新被定义,不仅仅是爱情,由爱情所牵涉到的家庭,社会,国家都会因为机器人陷入困境。如果幸福是一种程序,那么人们追求它做什么,哲人,宗教,还为什么沉思?幸福从来不是唾手可得,幻影也会被打破,越沉溺越会破碎。
很感谢导演拍了这部电影,整部电影并没有呈现人与机器人在一起有多么美好,而是铺陈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女主角深知他是机器人,理性思维让她对完美的机器人男友心生不安全感,但随着进一步的接触,她发现自己爱上了机器人,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她因为爱上了机器人,所以把机器人当人看,可是机器人根本就不是人!但她如果要爱上机器人,就必须把他当人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研究人员想方设法要把机器人定制的和常人无异,这个悖论无法解决,所以机器人即使和人类似,人类与机器人幸福生活也是个悖论。
很爱这个电影里的女主,她一直都很理性,并没有因为爱情假象而选择沉沦,即使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机器人,她也会反思自己一系列行为就是演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剧,机器人连观众都不是。如果说把追求幸福的人叫做追光者,那么爱上一个机器人就是追人工合成的阳光,多么冰冷。她的评估报告就是导演想传达的吧,人如果能依照自己的想法选择机器人伴侣,那么人与机器人之间就是依附关系,机器人为人而生,为人而亡,甚至根本没有出生和死亡这种概念,二者本身就不平等。再有,机器人所理解的爱情就是一堆算法,理解的感情也是一堆算法的叠加,不会有共情能力,更别说什么安慰和提供情绪价值了,就算发展到那一步,我相信机器人既然没有过去,那么跟人类的情感交流也是对牛弹琴。
我对人与机器人结合的态度就像女主的态度一样,但是谁又知道我会不会爱上那么完美的定制男友呢?
我怎么拒绝,孤独的人怎么拒绝。人对布玩偶都会产生感情的,那怎么就不能是仿真人了呢?当一个完全是你中意的那一类型的“人”看着你的眼睛对你说话,人类真的能否认自己的情感吗?但是当你看着ta的眼睛,人类看到的是否其实是自己的倒影呢?当欲望可以被轻易满足甚至是全方位的完美的关照至极的体验,我们是不是已经成为了瘾君子而不自知。
结尾女主说完那段话就闭上了眼睛,像她回忆里小时候一样,似乎在等待一个吻,等待一张脸贴近的气息,然后电影就这样悄悄地结束了。最后那段镜头自始至终一直切在女主身上,像是在暗示这只是她自顾自的呢喃,只有她,她自己而已。一个人类在回味自己的情感,对另外一个人类真实的悸动,得不到回应也甘之如饴。因为那是真的。
可是仿真人的情感就难道是假的了吗?那为什么他会在女主酒醉命令他留在房间发生关系的时候关门,又在女主说我会做不到但你一定要让我做到让你离去的时候离开,他知道女主在阳台看他吧,但他这次没有抬头,他放弃了自己的情感,甚至是自己的存在,为了圆满他爱的人类对“真实”的追求。
他们做爱后他问女主:高潮是什么感觉,女主对他说是溶解的感觉,自己进入成为了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镜头给到了他,定格在他的脸庞上,他那双蓝色的像一片湖的眼睛望出去,像在思索但还是不解。这真是一个动人的瞬间,一个仿真人试图接近人使他得以更像一个“人”了。
有一天技术发展到了可以选择仿真人作为自己的理想伴侣,人类也不能接受自己因为处在绝望的孤独中而就不加抉择地去建立亲密关系——这是编剧即使在大表哥那张英俊又善解人意的脸下也没有缴械投降而输送给观众的关于人类最后一丝理智和尊严。
艾玛交出的作业,即对人形机器人Tom的评估报告中是这么说的:“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假定的进化是缓慢的。很多时候,它的变化要几十年上百年后才会显现。如果拥有完美的机器人伴侣,人类可能对这种无条件顺从关系上瘾,变得更加贪婪,享受机器人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幸福感,从而丧失了认识自己的动力与刺激,也变得无法忍受周边其他的“不完美人类”(但是他们才是真正的人类)”。这是一份非常理性的报告,也非常符合她的学术气质。对于整个人类族群来说,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人类应该在努力奋斗中进步,而不是在不劳而获中堕落。因为这样的人形机器人也许就是人类最后的发明,当他们被允许正式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他们将进化成为世界的主人,而人类,将成为他们的宠物。
但是,当艾玛写完反对人形机器人伴侣替代人类伴侣的评估报告后,她自己却踏上了找回Tom,找回自己童年和找回内心本我的丹麦之旅。
信里说不要,心里却想要。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机器人的合法化也许会是个灾难;但对于个体而言,谁不想要一个完美的,根据自己个性和需求定制的伴侣呢。这个伴侣的完美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是那种有缺陷的完美,就像维纳斯的美。他还会持续更新自己的程序,当艾玛指摘另一位机器人的时候,他会在适当的时候生气,说“你这句关于系统的话太过分了”。他也会拒绝,即使艾玛命令他上床的时候,在我看来,这时候,Tom就是类似有人工智能的汽车,他是在拒绝主人酒后驾车。Tom甚至会有意识地“睡觉打呼噜”,让你一点都不觉得他是个机器人。
为此,对艾玛欲拒还迎的矛盾态度,我们也不能批评她“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自然也不会赞扬她“服从内心的召唤,是光辉人性的体现”。正如剧中艾玛对自己的评价,她不是人类物种的最好代表,也正如Tom在剧中对艾玛得知远在阿根廷的学者早于自己发布相同的研究成果落泪时候的评价:“如果这项研究成果对全人类而言是美好的,那无论谁先发现,都不应该流眼泪,这种眼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眼泪。”是啊,对于Tom的态度,艾玛也一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论是刚开始的No, 还是片尾的Yes。
艾玛道德底线真的好高,我等低俗lsp早就拉着大表哥大战三百回合了
前半的惊喜之后一直期待后程出现更有力的爆点,但最终还是这样不上不下就结束,真是可惜。
德国爱情戏甜起来真齁,但大表哥啧啧啧,在线求报价!
就很喜欢,看起来很甜但是骨子里很冷的故事。人工智能是不是能替代人类伴侣是一个终极悖论,人与人互相吸引是因为人性的多样,而人工智能一旦习得了人性,就意味着泥沙俱下地拥有了人的好坏面,也就不可能作为一个符合标准的伴侣而存在。说到底,人就是孤独的动物不是吗?大表哥带着英国口音的德语太有性张力,深夜潜入博物馆那一幕简直天神下凡,请尽快研发这个型号的AI吧,孩子馋哭了
感觉是在为全体女性朋友提供一个思路,单身好单身妙,找个Ai打一炮,毕竟和片中的低质量人类男性比起来,大表哥称得上完美。
大表哥的德语真的太温柔了 听怀孕了! !
电影的主题是关于孤独,那怕你遇到了十全十美的机器人,你也得自我忍受孤独,他带来的温暖却不能真正的去温暖你那颗孤独的心。电影里大表哥无时无刻都在散发魅力,实在太帅了,演得也很棒,即使看着毫无情感,但却又饱含情感,像大表哥这样的机器人,哪里可以领到?
这个故事无疑非常套路,但有两点,一是它说出了感情不是通过精密计算得来的,没有意外没有惊喜,你永远喜欢吃那款最畅销的原味巧克力吗?二是结尾的处理,它终于没有武断地强调AI的威胁或是再次扛起多元化的大旗,而是冷静又温柔地审视人类本身,她躺在乒乓球桌上回忆往事,理性与感性的对抗,爱情的虚妄与真实都变得隽永而哀伤。女主的设定与性格让所有的怀疑拒绝都有了合理解释,我个人非常欣赏。
有了这么帅的一个机器人女主角还龟毛什么呀放在办公室里跑数据也行啊!德式甜宠让人看到怀疑人生。
是谁导演这场戏 在这孤单角色里 对白总是自言自语 对手都是回忆 看不出什么结局 自始至终全是你 让我投入太彻底 故事如果注定悲剧 何苦给我美丽 演出相聚和别离
在我看来,人到中年的职业女性还能有下午5点的闲暇时光坐在咖啡店发呆,思考灵魂的虚空,已经是完美的惬意生活了,这种惬意绝对不是收拾老公孩子以后获得的一点点自由,而是与生俱来地闲得无聊胡思乱想的状态,哲学家就是这么诞生地。光凭这一点,德国女人就领先了。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最佳主角。7分。一部基本上是陈词滥调的人类与机器人伴侣的故事,影像风格也很电视剧。不过好在观感和表演都不错,不至于惹人讨厌。影片比较出色的点包括女主角的职业——博物馆的古文字学者,因此有很多在佩蒙加博物馆拍摄相关的场景;对主题的提炼也挺不错,拒绝机器人伴侣,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太好了,以至于让人无法满足于与人类的交往;在这一点上女主角的知识分子立场(总是怀疑,拒绝、批判性的分析以至于看上去有些做)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情节驱动力,写得相当深刻且感人,而这正是诸如美国电影很难去触及的角度。
大表哥能用德语演戏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整个片子中规中矩,如果不是德国产可能进不了柏林。
这片如果放平时院线上映肯定值四星,但选进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就有点让人费解了。作为又一部和机器人恋爱的片,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表达的观念也挺老调重弹,更不用说作为科幻片的世界观构建几乎完全没有了
躺在垃圾箱那一幕令人心碎呐,紧接着女主想冲下楼但突然想明白了什么再返回阳台,那种心慌和无奈表现太好了。主题多还老且每方面都没太讲明白,从历史到未来,人类注定是孤独而需要挑战的
女主特别特别让人感到relatable,尤其能理解Alma从house warming回家对Tom说的那段,14岁的时候我决定即便飞机就要坠落了也不要祈祷,你不会理解。第二天早上一边为他煮一个”perfect boiled egg”一边流下一滴泪,是全片我最喜欢的片段。最后两人在丹麦重逢反而有些过于美式爆米花,好在片尾将将停在Alma说“但每次我睁开眼,他哪里都不在”,假若再多一分皆大欢喜就叫人失望了
非常喜欢这个设定,找一个完美适配你的机器人跟你一起生活,你愿意吗?
开始以为就是个软科幻糖水片,越往后越有味道。少有地以男性作为人工智能角色(被物化对象),女权意识领先同类片太多;其次很喜欢对城市空巢中年心理状态的描绘;第三迥异于中国对人工智能的狂热与骄傲,传统科技强国德国对AI有着极强的审慎态度,QA女主表示她会反思智能手机,甚至拒绝扫地机器人;第四我们都太知道好莱坞会怎么拍了,走近疏远懊悔追回,于是就用文艺片去解构类型片,幽默的同时坚定探讨伦理议题。Tom用机械的语言拆解女主的心底伤痕,蛮能触动到我的。女主的体验报告是,人类的幸福感并不来自靠订制全部满足,恰恰是来自不满足的追求。结尾笔锋一转,又给出留白和哀伤回味:纵然完美男友就在身边,她还是怀念少女时代那个得不到的男孩。电影的价值观还是很大程度受当地社会文明发展阶段影响的。这就是22世纪富婆的快乐吧!!
虚幻怎么了?你和你老公结婚可能一辈子都不了解对方,这不也是虚幻?有人跟手办结婚算不算虚幻?人活一辈子,能让自己开心就已经很不容易。而且为啥非要跟人类相处?比起和人类在一起好多人宁肯跟猫狗。不过最后女科学家还是口嫌体直,真的,这男主你不要全球妹子排队抢着要。
这么帅又这么体贴的定制男友哪里可以领到?是ai又怎样,满足情感和生理需求还能省去一切麻烦,简直不要太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