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母亲为我买了《玩具总动员》的电影VCD,那时的我根本意识不到这部动画电影对于迪士尼、皮克斯甚至整个动画电影产业的意义,也更猜不到《玩具总动员》系列会出到3部,且我会在足足20年之后才会真正完成与这部系列电影的羁绊。
我的童年并没这么绚丽和多彩,由于父母的原因从小学就被送入了当时还有点“贵族”意味的全寄宿制学校,一周有6天时间在学校里渡过,其实对我来说在学校的时光远比在家快乐。因为每周五放学回家后父母也基本不在家。而对于小区里的其他孩子来说,我每周消失6天就是个陌生人,是无法玩在一起的。
不过,早已习惯寄宿制生活的我,连对于父母的思念都能忍受,不能和一群小屁孩玩扮演奥特曼打怪兽又算什么呢,而且即使让我参加,也一定是我来扮演怪兽被打吧。所以对我来说,窝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动画片更舒服,而且父母虽然没时间陪我,但心有愧疚下物质上的补偿几乎是有求必应,各种各样的动画片光碟,国内的国外的正版的盗版的都有,这其中我的最爱就是《玩具总动员》。
也记不得自己究竟看过了多少遍《玩具总动员》,独自在家的周末或者漫长的寒暑假,感到无聊和孤独的时候,我就会打开VCD柜子,重温《玩具总动员》,而迪士尼正版光碟的质量也确实好,这么多次的播放,光碟背面仍然在灯光下流光溢彩毫无瑕疵,如今回想如果当时买了盗版,可能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感受了。
就这样,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玩具总动员》陪伴着我童年大部分的空白。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剧情、每一句对白我都无比熟悉,我甚至能一边看一边说出下一句台词,而巴斯光年更是我最爱的角色,“飞向太空,宇宙无限”真是太酷了。在那段与《玩具总动员》陪伴的时光里,我觉得自己就Andy,所有的玩具也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带来温暖,让我的童年能够在另一个维度丰满而灿烂,它就是我的童年,无可替代。
所以当得知有了第2部、第3部时,我是拒绝观看的,因为对我来说《玩具总动员》的故事是完美的,胡迪和巴斯光年历经磨难最终回到主人的身边是再完美不过的happyending,续集的推出毫无意义。而在潜意识中,其实我也已经猜到不同于日本漫画时间锁定的特色,迪士尼在续集中势必会将因为Andy的长大而与玩具之间引发的矛盾点作为主线,分离的剧情在所难免,这我不能接受,更不能承受。对于我来说,只要没有看过续集,《玩具总动员》就还没有结束,玩具们还是永远和Andy快乐的生活着,而我的童年也一样永远锁定在那一刻,从未暗淡。
但我最终还是看了,也许是某种认命也许是某种契机。周末我和妻子在家一口气看完了三部曲,看第一部我还能给老婆小小剧透,与她一起分享这份重拾儿时回忆的快乐,而到第三部的时候,我已完全失控,从默默流泪到痛哭不止。在看到Andy带着打包好的玩具们送给邻居小女孩并告别时,我的童年彻底结束了。那一个个午后,独自将光盘放入影碟机,期待的盘坐在电视机前,虽然重复看了又看的剧情和对白却还是满脸兴奋的孩子要和我说再见了。
妻子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在她怀里哭成这样的我,或许自从认识我之后,这是第一次见到我如此脆弱的样子,而心情平复后我却如何也不知如何向她解释这一切。因为这是只属于我的独家回忆,就算是我最亲近的人也无法与我一样通过一部电影勾起回忆,并感同身受这种失落、伤感、不舍、茫然、解脱交杂在一起的复杂情感,说到底人这一生,有些经历、有些感受是只属于自己不足为外人道,也无法为外人道的。
电影看完之后,我又特地去了上海迪士尼新盖的玩具总动员区,抱抱龙、弹簧狗、胡迪都有相应的游乐设施,唯独我最爱的巴斯光年由于在明日世界已经有了星际营救,这次没什么新的花样,有些遗憾。但这些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因为以后我一定会陪自己的孩子一起再看无数遍《玩具总动员》,带他来迪士尼乐园玩,告诉他要和Andy一样爱惜善待每一个玩具,要做一个充满爱的孩子。
最后我只想说,谢谢你《玩具总动员》,谢谢你迪士尼,谢谢你皮克斯,是你们让我的童年不再枯燥,让我能透过屏幕感受到你们的温暖,让我成为一个懂得珍惜懂得爱的人。
而如今,是时候对你们说一声再见了,再见了弹簧狗,再见了抱抱龙,再见了蛋头先生,再见了胡迪。
当然还有我最爱的巴斯光年,再见了!20年前那个坐在电视机前与你们相伴,远隔重洋的中国Andy,他长大了!
飞向太空,宇宙无限!
几个小点
- space ranger的ranger让我这个去了好几个national park的人成功trigger到了
- 95年的油价居然是1打头的 今时不同往日了啊
- 他们开会的时候真的很像animal farm啊 仿佛下一秒老师就要问我这是什么隐喻 每个角色各代表了哪个历史人物一样
还有几个想说的
- 这真的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片吗 有些暴力的镜头 还有巴斯光年自杀看上去也太吓人了吧
- sid虐待玩具总是让我想到“虐待虚拟游戏npc是否存在道德问题”这个议题(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面试辩论社抽到的临场题就是这个)感觉电影某种程度上去给小孩“虐待”玩具进行了道德判定有失偏颇啊 虽然是建立在所有玩具都有生命的设定的基础上的但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从玩具视角出发 有意把sid塑造成一个反派 但是代入孩子观影者视角难道不是在给改装玩具这件事直接做了一个“这是不对的”的价值判断吗 明明是应该保持中性的事
本片是影史第一部完全使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也是皮克斯的长片处女作。影片节奏紧凑,机智诙谐又不乏温情时刻,时过境迁,仍旧毫不过时。每个玩具都有鲜明立体的“人物”性格,让人过目难忘,赛车追逐高潮精彩刺激。最为动人的场景:巴斯光年默然站立,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平凡的玩具。(9.5/10)
哈哈哈,太好玩了,一堆玩具为了自己不被小主人丢弃而进行的一场较量和战斗,真有意思!
天哪,这是95年的动画片!!!那时候我爸妈都还不认识吧……现在看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剧情和国语配音都很出色,开头胡迪嫉妒巴斯的那段,童自荣老师的配音惟妙惟俏!
续集《玩具总动员4》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本片的故事模式——从“新玩具的加入”出发,集中展现了玩具获得身份认同的成长过程,其中夹杂着一些恐怖元素:在本片中,大概是这些有着蒂姆·波顿式怪奇外表的玩具;《玩具总动员4》中则更加生猛,直接挪用了温子仁或是其他恐怖片导演的一贯做法,让孩子的玩具变身为《死寂》、《安娜贝尔》、《鬼娃回魂》等电影里的骇人模样。《玩具总动员4》中大肆加入的恐怖元素不知道吓到了多少孩子,也许像曾经的我们一样被那些外表畸形的玩具吓到噩梦连连,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它们骇人的外表下,都蕴藏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電影.還是在電影院看的~
好有趣味,天马行空奇想的一部动画片,再次观看,好像重回美好的童年时代,而且比起现在大多数的动画片真的好看多了
小时候就觉得我的玩具都有灵魂所以也不乱丢,没想到会有这种类型的电影,非常好玩~
好多”爱过“都幻灭了,但巴斯光年依然坚挺。他永不言败正直勇敢,是真正的英雄。09年一个人去看了3,哭成了傻逼。12年去迪斯尼游园会看见巴斯光年,依然哭成了傻逼。(自从看了玩具总动员,我再也不虐待自己的玩具了,现在我还收集着曾经被我虐待成残废的玩具)= =
小时候看还以为是恐怖片=_,=哪有长那么惊悚的玩具啊混蛋!还有隔壁那个倒楣孩子完全是要和玩具一起恐吓小朋友好不好!!!魔方大厦跟这个比根本不算什么…
我没有像众多小孩子一样在小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那会也是小学生,今天看到自然与大家回忆小时候很不一样,也没有这样的感慨:“与巴斯光年一样,曾经笃定地以为来自外星的我,现在终于一样成为了量产化的每天上下班的一员。 ”但是看到影评这么说,却感同身受。时光的流逝中,我们长大了。
简单而清晰的故事脉络,你能在欢声笑语中,不自觉的被某种情绪而感动。
超级棒,95年的动画片效果就这么好。
新来的玩具巴斯光年与土著牛仔伍迪。
胡迪自卑、嫉妒、没有安全感,他总是自我安慰他是安迪最喜欢的玩具,其实时时刻刻都担心别人取代自己。最后他终于肯承认巴斯光年很酷,肯承认自己的普通,终于能够正视自己。普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接受自己的普通。巴斯光年一直以为自己太空骑警,是一位超级英雄。一个电视广告打破了他的美梦,也让他撞上了现实的墙壁。纵身一跃,以为能展翅高飞,不料摔得粉身碎骨。牛仔和太空人,平民和英雄,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重新认识自己的转变是相同的。第一次成长,是从好高骛远到面对现实;第二次成长,是脚踏实地后学会了仰望星空。最普通的胡迪也能让所有玩具团结起来,吓跑了恶棍,拯救了巴斯光年;不会飞的巴斯光年真正在天空翱翔,圆了他的飞行梦。最让人感动的从来都不是盖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小人物的高光时刻。
原来都是95年的事儿了
孩子们爱他,影评人爱他。。
还记得年少时候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谢的花
美国的各大超市醒目的位置都摆满了woody和buzz的主题玩具,原来3都开演了,我才开始看1。。。
邻居小孩的恐怖玩具绝对可以对小朋友们造成心理阴影了。巴斯光年和牛仔伍迪的组合挺新鲜,一如既往的贯彻爱与正义,结尾Happy Ending。1995年皮克斯就有这种制作水准,真厉害。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惜自己的玩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