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导演金绮泳的《下女》是属于那些在当年遭忽视,却由后辈电影人重新挖掘出来,最终赢得广泛赞誉的电影。新千年后它又被马丁•西科塞斯再次发现,损耗严重的拷贝得到了世界电影基金会的重新修复,在2008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亮相首映。而也就是在去年,由擅长情色片的导演林常树执导的新版《下女》在韩国上映,主演是拿过戛纳影后的全度妍。结果糟糕透顶,除了现实主义的冷峻开头和结尾诡异失魂的家庭聚会,即便中间充斥了再多美丽空洞的肉体,也掩饰不了影片的乏味陈腐。
林常树把金绮泳的《下女》里虚弱易碎的中产家庭改成了奢华残酷的上流社会,来自社会底层的下女(即女佣)完全成为一个傻傻的被引诱的受害者形象,使得人物关系之间的相互倾轧以及对抗的悬念都不复存在,而这恰恰也是金绮泳版的《下女》最为精彩的部分。老版影片在对社会现实保持批判的同时,用一个巧妙的结构暴露了中产阶级男人扭曲压抑的性幻想,而新版里空洞华丽的庄园则隔绝了一切外部世界的影响,既远离现实又无关内心。于是新版《下女》只能成为一部夹杂着陈词滥调的控诉与情色噱头的平庸电影,就连最后的“复仇”也是隔靴搔痒。
金绮泳的《下女》显而易见是一部典型的中产阶级惊悚剧。它讲述的是一个中产阶级男人同打入家庭内部的下女发生关系,最终导致整个中产家庭崩溃毁灭的道德故事。其中那位中产阶级文艺男人(钢琴教师)的形象显得被动懦弱,他的性被社会道德深深压抑,在出轨与冲突中,总是半推半就、犹犹豫豫,因为道德的错误能够轻易毁掉这个中产家庭辛苦建立的全部生活。中产阶级既不像底层人本就一无所有,也非上流阶层拥有雄厚的资本承受错误。看似稳固的大房子所代表的中产阶级的富足幸福,随时都可能会遭受外来力量的威胁——外部的社会动荡或是一个女人的性诱惑。而影片拍摄的1960年,当时的韩国社会正处在动荡期。于是这个故事又有了点隐射政治时局的味道。
在坦白出轨过错时,钢琴师转而指责妻子的物质追求,似乎舒适的大房子反而成为给外来入侵者以可趁之机的症结。男人的理由看似滑稽和不负责任,却又是挑明了中产阶级所谓稳固的两面性:它一方面是生活物质的稳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拥有一定的生活物质而必须保持稳固的不安心理。拥有越多越怕失去,越怕失去越要拥有。我们常常说一个稳定的社会应该呈现菱形结构,由富人和穷人分别占据社会的顶端和底端,一个占有大多数的中产阶级无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他们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区,在冲突和动荡中,首当其冲地承受更多伤害。但是如果中产阶级没能占据社会的大多数地位,外部险象环生、内部危机四伏,那么中产阶级显然又是虚弱易碎的群体。面临下女对家庭根基不断地蚕食控制,他们只能在保全家庭(哪怕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象)的前提下一再地选择退让妥协。
妻子作为中产家庭的女性形象,置身冲突中心,始终站在男人前面,看似强势。得知下女怀孕,她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让孩子生下来,不然家庭势必会瓦解崩溃。可是在面对下女害死儿子的事情上,男人激动地要鱼死网破,妻子却要维持家庭出言阻止。后来下女强迫她的丈夫去楼上陪睡,她不仅同意还劝行,并重新开始缝纫工作,说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得更加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妻子这个角色是悲剧性的,但同时也是黑色的、可笑的。作为传统妇女的代表(始终身着韩国的传统服饰),似乎她唯一被贯彻的思维逻辑就只是“家庭至上”,哪怕这个家庭已经破碎到如此田地,束手无策也要努力维持美好的假象。这是金绮泳对中产阶级辛辣的嘲讽。
关注下女的形象,我们能看到与中产阶级截然不同的简单强烈的原始欲望。这个来自底层的女孩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世俗的野性,不管外表还是行为,毫不讨人喜欢,与她的竞争者相比,也明显缺乏性魅力。但她就赢在欲求的明确直接。金绮泳几乎把她处理成了一个毁灭者的形象,她所追求的仅仅是简单的得到,从没想过要维持任何的稳定持久。
金绮泳的《下女》拥有一个希区柯克式的开场,令人印象极其深刻。中产夫妇对于女佣问题的不同看法,为电影情节的走向埋下悬念。随后在紧张吊诡的音乐氛围下,镜头对准了两个孩子快速变换的翻花绳游戏,预示对抗是整部电影的主调。金绮泳显然受到了美国黑色电影的影响,从下女身上也能看到在黑色电影里常见的蛇蝎美人的元素。不过有趣的是,相较于下女的邋遢狂野,那个穿着打扮皆是西方时髦的女工学生更符合典型的蛇蝎美人形象。她怂恿同伴表白,结果同伴受辱离去,最终病死故乡;她私下赞助下女金钱,促成了下女的入侵;同伴的葬礼后,对男人表白失败,便意欲陷害。但是这位来自文明社会的西方蛇蝎,在竞争中却落败给了野性直接的下女。这或许是男人的性压抑与性幻想双重作祟、互相扭曲下的妥协产物,俨然弗洛伊德关于“梦的机制”的理论实现。又或许只是由于缺乏文明修饰的原始欲望更为猛烈些罢了。
影片结尾又回到开始的场景里,似乎一切都未发生,男人直接面向镜头提出道德警示。犹如黄粱一梦的结构,可以将它看作是中产阶级男人隐秘的发泄性幻想的一出梦境。片中所有的女人对他都是爱得要死要活,但是迫于梦的审查机制(社会道德的严峻压抑以及对自我毁灭的恐惧),结果使得本来是美梦的情境全部化为了噩梦。于是那些表现主义的环境反应(暴雨闪电被击中的树木),以及轰轰烈烈的死亡反省、过于舞台化的情绪宣泄都得以渗透出一种经过精心夸饰的黑色幽默感。
金绮泳在韩国60年代就制作出了一部具有希区柯克风格的家庭伦理剧,在其中既能看到美国黑色电影的影响,又在严肃惊悚的氛围下酝酿黑色幽默,它复杂的技巧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延展,以及对于根植中产阶级内心不安的揭露都令人惊叹不已。(杂志用稿,请勿转载)
2-layer house was a symbol of bourgeois life in 1960s' Korea. (Traditional house has only one layer.)
In Korean film history, it is usually interpreted as about "being/try to be modern."
This is the first (and perhaps the only) film of the maid.
————————————
The House is kind of punishment.
不管是从当时社会环境还是影片内容本身来看,都是聚焦于经济快速发展初期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焦虑,但是导演只敢把这种焦虑具像化在几位女性身上,尤其是中产的妻子和下层的仆人,甚至饰演下女的女演员因为此片被迫从此销声匿迹。
而男权社会中男性之间对于阶级属性的争夺,就这样被消解了,所以男主人公看起来要是被动懦弱的,必须要被描述成是迫不得已,他是“被毁”的那个,甚至最后他还可以埋怨妻子,临了他还是高尚的——要死在妻子身边。
不稳固的、岌岌可危的中产阶层,需要警惕的是下层女性吗?把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出口指向下女,本身就是体现了东亚社会从始至终的厌女情结。
除去空间设置和视听语言的创新以外,实在看不出这部老片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如果用当今的眼光来看,应该对于文本进行批判。
看到许多2010年新版上映后的评论,都在说1960版超越了2010版,所以,当前的我们是处于什么阶段呢?2010版本的对于性别阶级和性别压迫的深刻反思,却被当作是无病呻吟、情色趣味……2010版本对于我们仍然是超前的。
1靠脸吃饭是一把双刃剑。从穷小子勾搭到白富美,生了俩孩子。白富美能干聪慧带领全家奔小康。男主貌美又凭着弹钢琴撩妹神技坐拥了别人家的老师的称号。然而总有其他妹纸光看不够还要染指一下小白脸。最后,成也貌美,败也貌美。看杀卫玠。
2老鼠药在过去是一个稀奇的玩意儿。好像很贵,一家人只能买一个。一旦被敌人藏起来你就只有翻箱倒柜的命了。
3结了婚长得好看就不要惹年轻女人咯,年轻是关关键啊。不懂事还容易粘人荷尔蒙分泌太多导致控制欲占有欲达到峰值。另外本来以为女工会成功上位的,攻得了心机,长的还好看,待人无可挑剔成功俘获男主一家。结果被下女靠脱取胜。请恕我无法接受。所以前面能打老鼠,神经质都是野性和神秘的象征吗?充斥着动人而原始的残忍的肉欲才是俘获中年大叔的必备武器?
4那会儿日本找工作真的好难吧,大叔长得又好看钢琴弹得帅,然而离开工厂就秒秒钟回到解放前。话说,有一度看的我以为是社会问题剧。里面所有的人物都包裹在社会环境带来的不安全感中啊。
5追大叔还是要看欲望的强度。工厂女就是输在想要的太少了,就是跟你偶尔见个面偷个情做个爱。所以被拒绝脑子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撕个上衣,你里面倒是不穿内衣。撕和没撕有什么区别?摔!而下女生活困苦对爱的渴求度更高,实质就是孩子对一个东西的物欲。别人有我也想有,你不给我我就发疯给你看。所以下女对大叔的爱一部分觊觎美色一部分处于嫉妒,工厂女有的我要比她得到的更多。所以下女被拒绝则是我不看你我有小情绪我看外面雨下的正浓,顺带我脱个衣服。
6男主跟他老婆天生一对啊。在联合对抗小三这件事上,男主就是我害怕我要躲我害怕我不行。男主老婆的态度就是理性大于感性,老公放我来。儿子死了都能在脑子里迅速做出一系列选择题做出结果不能告发,忍。那一段说的前因后果清晰条理,抱着死去的孩子逻辑分明,态度坚定简直就是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啊,哦,不,理性的小太阳。再对比男主儿子刚被下女所杀满怀悲愤,大晚上被下女拉去房间,内心小剧场可不是委屈愤怒恨啊。结果人家再一个脱。居然妥妥的从了。然后第二天脸上再一次带着被上了的愤懑。
最后吐槽这个片子简直拍的 黑暗阴郁!!看的太过瘾了啊!!!欲罢不能啊!!!空间和环境的塑造很极致。许多镜头做的非常诡异。女演员看的我心里阴影巨增。
由全度妍主演的新版《下女》正在热映,也自然引起很多人对金绮泳原版《下女》的兴趣,如果有机会看到老版的《下女》,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新版《下女》是如何完败的,无论是电影语言、还是情节深度、人物性格,都是完全的削弱。
这部将家庭伦理剧、惊悚、社会现实批判融为一体的作品,即使在今天,仍然极有震撼力。而放在50年前,更像一枚炸弹掀起轩然大波。电影对当时许多的社会问题加以关注,同时在电影语言上也为韩国影坛提供了许多新鲜的参考。
在那个时期,下女一直是很明显的社会问题,就像片头夫妻俩读的那条新闻,下女与主人的花边事,实在是太常见不过了。当时的韩国,富有的家庭一般都会雇佣一个女仆帮助自己做家务,即下女,也被称为食母,多是一些来自贫困山区的亲戚或是农村来的老乡,她们大多只能获得基本的吃住供应,有些能获得少量的报酬。同时,下女一直是男主人的性玩偶,也就是说作为中产阶级的主人们,不但剥削着下女的劳动,还肆意侵占的她们的肉体。下女是当时社会地位最低下的人群之一,生活的艰苦才会让她们更加渴望上层的生活,也正是这种渴望,才催生了无边欲望的下女。
导演在处理这几个人物的时候,态度是暧昧的,他并没有刻意去褒扬或者去贬低某个角色,而是尽可能的将每个角色的性格丰富,让我们看到他们可憎的一面,同时也感受到他们可悲的一面。李银心饰演的下女,虽然来自社会最底层,却绝不是一个单纯乖巧的女孩。从她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开始,这个叼着香烟的女人就在向所有人宣告自己的野性。第一次来到钢琴老师家表演的那场抓老鼠的游戏,也足以说明她的心机。最终,在欲望的驱使下,她与这个家庭越缠越紧,最终共同陷入无底深渊。这一切的根源,当然来自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包括那两个示爱的女工,几个底层女人的每一次疯狂,都透露出对钢琴老师以及他背后所代表的上流生活的无尽渴望。从资料上看,除了《下女》之外,并找不到李银心的其他演出经历,或者这个女人本身也个下女,导演就是看中了这点才让她担纲主演。而她也非常出色的将那个女人的阴险与可悲表现出来。
这种两面性也同样体现在那对钢琴师夫妇身上,男主人一方面对年轻的女孩充满着期待,另一方面却为了顾及自己的声名和地位而不敢有所行动。而当他与下女发生关系以后,则为了维持自己稳定的生活,步步退让,也最终酿成悲剧。更值得关注的是女主人,在女主人身上一直体现的是传统韩国女人的贤惠与隐忍,包括她一直穿着的传统韩服,也与下女时髦的裙子形成对比。不过这个女人也并非如表面那样贤淑,反而是更有心计,当得知丈夫与下女发生关系后,她最先想到的是两人千万不能有孩子,因为孩子自然会引出一大堆诸如争夺家财的问题。她也马上威逼利诱下女堕胎。并在下女的威胁下,女主人开始妥协,一方面接受了下女很多的无理要求,一方面开始拼命的工作,希望以自己的能力,负担这个家庭的经济需求,最终摆脱下女的威胁。只可惜,她还并没有达成目标,悲剧便已发生。
片中的男女关系的变化也是看点之一,60年代的韩国一直被视为韩国社会的重要转变期,由传统的儒教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也让韩国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儒教社会中,男人占有主导地位,正直、诚实都是他们的准则。同时,父权不可侵犯,女人处于从属地位。而在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女人地位相应提高,而男人开始陷入失落和迷茫期,他们在慢慢失去着自己的地位,自然也找不到方向了。比如本片,金振奎饰演的男主人在剧作上一直是个被动的角色,他几乎没有一个行为是主动推动剧情发展的,推动剧情的都是女人,或是下女,或是女主人,或是那两个示爱的女工,甚至是那个患有残疾的女儿。而在人物性格上,男主人懦弱,犹豫不决,虽然他是家庭经济的支柱,但却绝对不是这个家精神的支柱,发现下女怀孕之后,他马上选择求助于妻子。而之后当下女要求他与自己同住,他也只能在妻子的建议下乖乖顺从。另外,在人物设置上,也是很明显的女强男弱,除了男主人和他儿子之外,你甚至找不到其他的女性角色。以上的种种设置,都是导演对当时韩国社会的一种暗示。
导演的高明在于将这个家庭伦理的故事包裹在一个惊悚的外衣下。大量室外窥视的镜头,出色的音效和配乐,都为影片烘托出浓重的惊悚氛围。当然,更多的紧张来自于角色以及他们的关系变化。片中有个道具很有意思,就是那瓶老鼠药,这瓶被放在厨房的老鼠药,就像一枚定时炸弹,时刻牵动着观众的神经。其实下女也跟那瓶老鼠药一样,从她来到这个家,观众就一直在为她的疯狂而紧张。担心她什么时候会大爆发。不得不提到楼梯,楼梯的存在,将这个家庭分割成两个空间,楼上是下女,楼下是钢琴老师一家,楼梯既是一种阻隔,也是一种纽带,将两个阶级交合到一起。刨除这些暗示,单对丰富电影语言,楼梯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针对楼梯,出现了多次仰拍与俯拍的镜头。也让这个很狭小的拍摄空间,产生了更多剧情张力。而结尾,仰面倒在楼梯上的下女,也足以震撼每一位观众。
结尾的段落极可能是导演偶得的神来之笔,也让影片增添了些超现实的味道。故事重新回到开始,男主人公对着镜头讲起了男人的小龌龊,果然,有钱的中年男子无法抗拒年轻的小姑娘。间离的使用也让影片直问每个观众。无疑为本作增加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之后的金绮泳还以此题材陆续拍摄了《火女》以及《火女82》,风格更加大胆,可惜一直无缘观看。
女人贱到这份上没救了,看来节奏好是韩国电影的优良传统
3.5,幾乎每個國家都流行過這種苦情大悲劇的影片,聽說女主角李恩心因為演出這個蛇蠍女角色招致觀眾怨恨就退出影壇了? 有這麼嚴重?!,2018.09.08
B+/ 几乎没法当作一部“人”的电影。人被与缝纫机、钢琴、香烟、毒药、动物乃至楼梯捆绑,被转化为一种局部秩序的具象标记。他们不被驱策地维持着运作或在这些物之间机械滑动,变换着他们怪异的姿态与面容。在性别权力的虚假颠覆中,在糖与毒药的置换中,在老鼠与松鼠的拟人区分中,“人性”仅作为一种表面的遮罩被戏谑。因为“非人”方才导向欲望的妖冶流溢,而“人性”更像是遗传厄运般的虚构。
中国和韩国还在比谁拍的老电影更优秀,来自前苏联电影的降维打击还没有来到~
那瓶老鼠药就不能扔了?一屋子人怕对方下毒……
韩国人自古以来都热爱这么奇虐的激情片
绝不仅仅是“天下最能打小三”主题的家庭情节剧这么简单。逼迫的空间,多次拍到楼梯,完全不给任何思考时间的剧情走向让人怀疑这片子是富勒去韩国改了个名字拍的。。其实说的是中产阶级的终极恐惧,有了为数不多的财富之后就开始担惊受怕,妻子最后一刻还在说“都怪我想买房子”实在是让人脊背发凉啊
让人窒息的影像...
调度风骚,堪称暗黑狗血伦理巨作,奉俊昊从这片汲取了不少精华。直到悬念揭晓前,男主一直是影史最惨男主。
鸡鸡管不好,小命就难保,那么肮脏的身体还跟我同床,我的身体都发臭了,竟然比《仆人》还早三年问世,无论上层还是下层总有些优点与可爱之处,唯有中产阶级完全一派伪善、做作、矫饰,令人作呕,贪恋名利恐惧阶级滑落,音乐老师很浪漫像火山一样,玫瑰的梦不会盛开在晚秋的霜与冰雹中,反而会结冰,疯子死了也是我的错吗,通奸罪比交通违规还轻得多,幸福是活着的时候才有,男人是猥琐的动物,
感谢马丁·西科塞斯主持的修复版!1960年的作品 作为韩国电影之首的这部终于有机会看到 风格诡异 一条楼梯隔开两个空间 上层生活的欲望 像是勒紧脖子的毒蛇让那个家和她自己也一起坠入深渊 老鼠药的设置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 最后的结尾重新回归开头 十分过瘾
除了表演都好
moma 结尾好冷
名过其实,被同期的日片虐残没商量,尤以乖张造作的配乐让人沮丧。
可以想象这部类型杂糅,风格略有怪异,节奏紧张的惊悚片能给那个年代的韩国人带来多大震撼,狭小空间的场面调度更显压抑,楼梯分开两个世界,配乐和画外音也很有特点。主动的女人与被动懦弱的男人,倒和李孝仁的那本书说的有几分类似。中产为地位不断退让维持平稳,侵入者才可以更肆无忌惮。感谢马丁。
都抓着老鼠了还说用老鼠药,是我就要甩出赵又廷那个表情包了:你神经病啊!以及一屋子的人都在担心互相用老鼠药投毒对方过于心累。就在我觉得怎么这么狗血的时候,结局的转折也是来得猝不及防!总之,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在情人节七夕这种节日带对象去看的一部电影哈哈哈!
我怀疑有好些人 一方面是没看懂 被整个剧情 节奏等镇住了 另一方面 对结局目瞪口呆
妈的,是个教育片。。。结尾太骚了。。。好看呃!
欲望与幻想,疯癫与性欲。CC修复,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还是老画质。
是真厉害啊。奉俊昊老师大概拉过上百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