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能不能发出不知道。。。看到是缘分:)
我非常推荐对同性恋群体、特别是男同不了解,但又很希望了解的人去看一下6月3日将在Hulu上线的《#火烧岛#》(Fire Island),这部可能是我看到过的最纯粹展示gay community的电影,也就是说,里面没有直男或直女,所有的角色都是LGBT群体,各种形态、个性的,但非常真实生动。从在座观众(放映会现场也是大批LGBT群体观众)热烈的反应就能看出,影片对这个群体的展示很贴近生活、共鸣性很强。
之前的同性恋类电影,大部分属于“内敛”型,展示隐藏在生活中的那一部分未出柜群体在发掘自我、寻找爱情时遇到的挣扎,用比较文艺、委婉的方式展示各种时代的同性苦恋,各种憋屈。比如断臂山、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烧女图等。
但是本片不同,本片非常写实化,也非常招摇,它更突出的是当代美国男同性恋群体的众生相,展示这些人在自己群体内、已经完全不掩饰身份情况下的真实生活。也就是说,这里不存在要不要出柜的挣扎,也不存在被世俗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而是展示即使在同性群体中,寻找爱情、伴侣、认可,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片中的gay community其实与早期的< sxx and the city >那个剧集里的同性角色很接近,都来自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前卫、呱噪、开放、言语尖锐,完全不内敛。但是也都非常幽默,很喜欢互损,个个都嘴皮子很厉害。所以观看的时候真的是很欢乐,也很养眼。
片中很多男同都是0,常常以“姐妹”相称。你常会听到他们叫彼此“girl”、“bitch”、“sister”...他们的言行举止其实与女性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很重视外表、身材,也很喜欢浪漫,热爱美男子和八卦,不乏勾心斗角,但也有很多坚定的友谊。所以,本质上本片与讲述一群女孩子一起去岛上相亲的故事大同小异,只不过就是换成一群内心敏感多情的肌肉男而已。也就是说,它其实是一部gay romantic comedy,把女主换成了男同。
片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男人,有的性感多金,有的乖巧可爱,有的妖娆多姿。。。从霸道总裁到小娘狗都有,基本上每个单独拿出来,也都是女性倾心的对象,但到本片里则是男男互抛媚眼、互相打量身材,看对眼的就来一个“Hi~”。
可以明显看出,当女主换成了男同后,一夜情变得更加容易,调情变得更大胆和肆无忌惮,他们还是比女性更放得开,进展比男女之间可快多了,基本上一个眼神就可以滚床单了 。 当然如果想找到真爱还是不那么容易的。同性之间很多并不愿意付出真心或维持长久的关系。毕竟,从这个岛离开,回到日常的生活中,他们可能是医生、律师、工程师,各个行业的精英,这样放飞自我往往只是短暂且私密的。
这个片子很适合给对同性恋群体不太了解的人去扫盲,你会注意到他们的群体中以下这些特点:
1)这些男人们在音乐、影视作品上的口味与女性很接近。片中提到很多经典爱情喜剧,还有好莱坞知名女星,以及像小甜甜布莱尼这样的女歌手,因为很多男同其实都很崇拜女性。他们会模仿女演员、女歌手的姿态和穿着,并以她们作为模板。比如如今的霉霉、gaga等也都有很多男同粉丝。
2)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语言、手势。就是有的笑话明显是gay community里的内部笑话,影院里的同性恋观众会笑得很大声,直男直女观众可能就不一定get到。而且两个男同碰指尖、抱抱、摸腿和各种眼神调情是非常常见的。
3)男同其实对爱慕对象的长相、身材更为挑剔,这也是为何很多男同会完全没毛,很干净,肌肉发达,重视健身,喜欢展示身材等,他们之间也会有外貌鄙视。千万不要以为一个男生喜欢健身、重视穿衣只是为了吸引女性,其实男同之间对此更为看重。
讲真,这部小岛上的寻爱之旅拍摄得确实很浪漫,有不少情节在如今的直男直女爱情喜剧中都很少见了。而且这些男同似乎比女性对于爱情有着更为浪漫的憧憬和执著,甚至说的话都更肉麻另外,感谢他们在片中带回了Britney Spears 出道时期老歌《Sometimes》,勾起很多青春的回忆。
我从博文和诺亚,两位亚裔同性恋的身上看到 那种深深的自卑感,一旦被抛弃,甚至自暴自弃,潜意识认为自己只能委身于 垃圾男。
他身上有我的影子,很多亚洲同志的身影。
在国内,本就不被承认的一类人。被噤声,被沉默,社会大环境层面不被支持,家里小社会 我们很难被亲人支持。
这种low到底的感受,还需再经历gay圈内部的歧视——拒娘拒c 身材羞辱 颜值羞辱
太累了!!
但在电影中,导演借主角“诺亚”之口,告诉我们“你值得被爱,你没有那么不堪,有一些人远离你,但有很多人爱着你”
其实,你要学会爱自己。那些奇怪白人(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人)的白眼,指指点点,just fu*k off. 别理他们,你自己觉得自己很美就行。
现在价值数亿的梵高画作,在几百年前,不也是垃圾桶废纸? 无人问津 众人嗤之以鼻的梵高,被逼自杀。
学会自我欣赏最重要,现在的他人奇怪着呢,理他们干嘛
Ah, you boys are so mean to yourselves!看到这个评分我觉得有点低了,这片其实挺好的啊。
整部作品升华所在,是在于对“universal truth”的探讨——它曾经是美好的,但问题在于,世界不是单一的。男人可能不需要一个妻子,也可能,一个男朋友/丈夫。(Noah: 不过,我也没有钱😔)电影剧本的改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可以看到,故事中有Howie(简)的可爱存在,也有Noah(丽兹)对生活深深的失望。
而两位配对的主要角色,Noah(丽兹)和Will(达西),其实他们没有发现,正是两个人的共性——对朋友过分的保护欲——把他们锁在了一起。另一个共性,是超越了傲与偏主题的所在:两个人都不信奉monogamy. 这一点又做到了电影结构上的首尾呼应。Noah全程对真爱嗤之以鼻,但开篇的强调给人印象是深刻的,而Will在结尾时表示自己不是个monogamist.
另一点,戏剧给了Howie(简)的哀伤很多笔墨,这是我最喜欢的。尽管原著给了简很多赞美,可是既往改编的P&P衍生作品,就我看过的几个版本里(我甚至看过《傲慢与偏见与僵尸》🤡),对简这个人物没有留下任何深刻印象。但这部电影的改动,是娓娓道来的Howie的伤感。这太relatable了吧。过去我们说“孤独是可耻的”,然而Howie是在大大方方接受这股“耻辱”带来的各种影响,包括Noah的朋友关心式的嘲弄。面对怦然心动的邂逅,在对方的眼神里感受自己的存在,是一时间梦想成真的幸福体验。它无关财富阶层和地位。然而Howie的经验告诉他,阶层、地位乃至自己对外貌的焦虑,都是在挑战阻力的过程里雪上加霜的东西。因此,当遇到了想象中的强大对手,Charlie(宾利)的刻薄ex,他只好强迫自己回到现实里,一个人面对一无所有,灰心丧气,带着行李回家。他需要消化这份羞耻。好在电影最后玩了一把子异性恋romcom的追逐老桥段,既是影片高潮,又是恶搞。Charlie情急下喊了一声IOU,全体人物大惊失色。一瞬间,就像这部电影在嘘那堆老掉牙的异性恋小鸡电影一样。一切合情合理,却也搞笑着呢。
故事增加Howie的戏份,反衬着Noah的愤世嫉俗,然而也是对传统情感观加以褒扬。毕竟这是一部爱情轻喜剧。这一个和解的手笔,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多元的上升。因为不像世界上的phobics群体, alienation不存在于尊崇多元者的字典里。永远不。
不过,gay jokes可一点也没有缺失,除了Noah,愤世嫉俗的幽默的那一面痕迹其实一直贯穿在故事里。一些低俗笑话实在是太讨厌地好笑了,比如在超市里,还有Charlie的派对上,你说不出是你想拍拍这群男孩子让他们严肃点,还是躲在另一边大笑得好。故事里,让这群男孩子对应了原著的“贝内特五姐妹”不同特点,展现了一遍。另外,Erin的半妈半姐形象也十分搞笑了,她还是发现了Dex( 维克汉姆)恶人嘴脸的关键人物。
这部电影确实不完美,但是就整个不流畅的剪辑来看,问题无他,是出在投资不够🤣。其实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能把这部作品延伸为一部迷你剧会不会更好?比如再多一点剧情上的铺垫,和讲述手法上的拓展。另外一些人物的剧情也可以得以展开了,比如Erin可以加一点情史,还有那个uptight的Max(我觉得他同时融合了玛丽和夏洛特),他的故事也可展开一点。
我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志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再优质一点。但是我真的挺喜欢这个作品😈
我从博文和诺亚,两位亚裔同性恋的身上看到 那种深深的自卑感,一旦被抛弃,甚至自暴自弃,潜意识认为自己只能委身于 垃圾男。
他身上有我的影子,很多亚洲同志的身影。
在国内,本就不被承认的一类人。被噤声,被沉默,社会大环境层面不被支持,家里小社会 我们很难被亲人支持。
这种low到底的感受,还需再经历gay圈内部的歧视——拒娘拒c 身材羞辱 颜值羞辱
太累了!!
但在电影中,导演借主角“诺亚”之口,告诉我们“你值得被爱,你没有那么不堪,有一些人远离你,但仍有很多人爱着你”
其实,你要学会爱自己。那些奇怪白人(亦指:自认为高高在上的人)的白眼,指指点点,just fu*k off. 别理他们,你自己觉得自己很美就行。
现在价值数亿的梵高画作,在几百年前,不也是垃圾桶废纸? 无人问津 众人嗤之以鼻的梵高,被逼自杀。 什么是美,什么又是丑?
学会自我欣赏最重要,现在的他人奇怪着呢,理他们干嘛
如果是在家里开hulu看,我大概只会给一颗星。
但是有趣的是,这部《火烧岛》在本地一家独立影院放映了一次。我关注的一个专门做同志拳亦的网红说,我们给粉丝留了几张票,我就要了两张,和朋友一起去看了。
这大概是最精彩的地方,影院三号厅被整个基佬霸场了,大家都当作盛世出席:和电影里一样,影院里坐着全是像“火烧岛”上的那种肌肉基佬,有穿裙子的、有穿皮裤的,还有个背了翅膀的小天使来了,当然,放映当晚,这个独立影院的男厕所里也很精彩。
导演和一个演员也来了,导演在开场白说:“这是一部关于友谊、爱情和‘chosen family’的影片。”
“Chosen family”这个概念很多天朝基佬没接触过。在美国,仍然有很多人出柜后会被赶出家门,于是他们把自己的朋友当成真正的家人,同样,很多玩得好的基佬会形成一个自己的小团体,像一家人一样彼此依靠、一起生活。这就是“chosen family”。
两年前我还在国内,这种影片根本不可能在影院看到,这番“世界大同”“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做自己”的场景我也是完全看不到的。所以,能在影院看到这种片,在我喜欢的城市看到基佬们开心唱跳勇敢做自己,真的觉得太美好了。
但是,影片非常非常糟糕。
几乎每个镜头都落了对于txl刻板印象的窠臼:满屏的肌肉男、男主角自恋到极致的镜头、老掉牙的“pretty woman”的故事线、“搞笑胖基佬也有爱情”的幻想、以及所有关于txl的笑话。
Fire Island在纽约州,该岛被称为美国第一个txl城镇,上个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很多基佬和姬佬来这里避难,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小社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同志拳亦运动,这个岛和纽约石墙的地位大概差不多。
现在,Fire Island变成了基佬们的度假胜地,夏天去的话,随便走一走,在草丛里都可以看到Sean Cody或者Treasure Island的画面,非常香艳。
这一部电影讲的是一堆屌丝基佬闯入了一堆高级基佬的世界。两个亚裔基佬朋友,他们相互支持,最终获得真爱。他们两个恋爱的对象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
基佬圈的贱和鄙视链,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是电影本身非常肤浅,就是两个简单的故事:“虽然我的朋友是个low胖基,但是他很真诚,他值得获得真爱”,以及,“我虽然没钱,但是我也有胸肌/腹肌,哦不,我爱读书,我也有自尊,我也值得被有钱的好身材律师爱爱爱爱爱爱爱啊”。
但是,我们内心都知道,这就是个《Pretty Woman》的老掉牙的童话故事,发生在现实火烧岛上的可能性,非常_______。(因为大家去火烧岛真的都是去______的。)
所以,大屏幕上一出现肌肉裸男,基佬观众们就“哇——”,一出现他亲了他,基佬观众们就“嗷——”,一出现一个贱嘴金句,基佬观众们就哈哈哈哈哈哈,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我的天,基佬观众们真的好肤浅啊啊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好糟糕的电影。
也是真的很美好的体验。
最后,今年九月环球会上一部《Bros》,感觉会好一点。期待一下。希望你们也能在大屏幕上看到。
☆☆☆
有关于基佬,你还可以看
☆☆☆
叫你好看
真正在巴黎的人,才不会觉得《Emily in Paris》好看
这一部电影讲的是一堆屌丝基佬闯入了一堆高级基佬的世界。两个亚裔基佬朋友,他们相互支持,最终获得真爱。他们两个恋爱的对象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
基佬圈的贱和鄙视链,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但是电影本身非常肤浅,就是两个简单的故事:“虽然我的朋友是个low胖基,但是他很真诚,他值得获得真爱”,以及,“我虽然没钱,但是我也有胸肌/腹肌,哦不,我爱读书,我也有自尊,我也值得被有钱的好身材律师爱爱爱爱爱爱爱啊”。
但是,我们内心都知道,这就是个《Pretty Woman》的老掉牙的童话故事,发生在现实火烧岛上的可能性,非常_______。(因为大家去火烧岛真的都是去______的。)
影片中几乎每个镜头都落了对于同性恋刻板印象的窠臼:满屏的肌肉男、男主角自恋到极致的镜头、老掉牙的“pretty woman”的故事线、“搞笑胖基佬也有爱情”的幻想、以及所有关于同性恋的笑话。
所以,大屏幕上一出现肌肉裸男,基佬观众们就“哇——”,一出现他亲了他,基佬观众们就“嗷——”,一出现一个贱嘴金句,基佬观众们就哈哈哈哈哈哈,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我的天,基佬观众们真的好肤浅啊啊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好糟糕的电影,也是真的很美好的体验。
本质还是一个丑小鸭与白天鹅的故事,缺点就是过于刻画阶级了。但优点也非常多,一是把同志间那种性高频描述的很清楚,二是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而且友情甚至是重点。三是探讨了同志的种族问题,四是各种配角的形象也刻画的很深入,不是工具人。很多梗都很真实的,也让我笑了好多次,难得有这么开心的同志电影,而不是那种苦大仇深,天天讲认同,出柜和HIV的苦情电影了。所以要打五星支持。
觉得聒噪的去看那些苦大仇深的同志片不就行了么
过于难看了 连美好的肉体都没看到
同志版《傲慢與偏見》,愛情線寡淡如水,友情線勉強能看,可惜一眼望去,皆是同志刻板印象,或者準確點說,以刻板同志視角出發敘事,又mean又drama,某種所謂的同志主流,而其實,Howie或Will們才更像現實里的同志。同志們一樣度假才不像電影里那樣,曾經和同志好友一起出國度假過,沒有亂搞也沒有撕逼,陽光海灘美食美酒,是我最chill的假期之一。
火骚岛
比较好玩的是从人物到剧情完全对标“傲慢与偏见”,古典文学GAY版化带来奇特的融合效果,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想起了几年前台湾拍的“红楼梦”,可惜步子太大扯着蛋了,这部反而还好)
2.5,以为会很大胆,结果这就只是21世纪同志版《傲慢与偏见》,虽说经典永不过时,但没有拍出什么新意就不能算成功哦,而且因为要按照原著的剧情走,所以一切都显得太理所当然了,毫无嚼劲,话说Elizabeth可没有这么吵闹哦。为Zane Phillips的屁股加一星,整个片的尺度也就在这了。
我们这儿不仅是大环境不行,同性恋都差个几十年去理解这种态度
失败之后往往会以为自己是个婊子狗血的放荡不羁,久而久之,习惯了,以为自己不需要爱情了,当爱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不配拥有,特别害怕呢
cliche
以为是爱情轻喜剧,结果没有友情,爱情,甚至crush都别扭,只有尴尬装B的一群人们。非要表扬一下的话,那就岛上风景吧。
有些很细腻的成分在但是拍得真的不太行 整体演技太捉急了 几个场景过于cringe 人物不知道是怎么做到既stereotype又多余冗杂的 (但还是支持亚
gay喜剧真的好吵,比小妞电影还吵。
烈受和弱受姐妹度假寻壹的故事。面瘫男长得好像超梦梦。基片只要不是传统的忧伤悲惨型就值得鼓励,因为不再传达「自古逢基悲寂寥」。
用诺阿的旁白叙事,不交代好集美豪依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但故事却把豪依的爱情线当成了重点,有点分不清情感力度的主次了。看着一群好集美满嘴伐木累正能量,就知道是被好莱坞主流制片厂的主流喜剧路线绑架了。拿着小妞电影的路子拍同志,结果只剩下了聒噪。
看过最欢乐最接地气的同影,很多梗不是gay或者lgbtq community是根本不会懂的。以及还是要说Zane Phillips太太太sexy了!!!
打开软件也是一座fire island ,我就是那个提前打包行李仓惶逃走的,只是没有查理开着水上巴士来追我。
一个多小时不好好好谈恋爱又不打炮,枯燥又无聊,我不敢相信会有同性恋看完后觉得浪漫。
量产品,人物扁、剧情死、视听僵、发展和主题全靠台词,刻板形象多得可唯恐同。 我太和Will共鸣了,不懂美国流行文化、只见过阿莫多瓦,但我还在为此自卑
像极了和姐妹一起去曼谷赶趴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