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距离看完到现在写之时已有一段时间,想来要有第一部那篇的完成度是天方夜谭,讲讲几个要点便罢,与上一部有所重复的尽管自有独特的情感也不再赘述。
也甚是惭愧,直到写之前碰巧看到一篇解读,方才明白,我此前对这一整部作品硬性理解上的一个谬误:世界线的理论体系并非平行宇宙,从来只是单一宇宙,只是由于作为观测者的冈轮所观测之事物的不同才引发了“世界线变动”,简单说观测另一条,原先那条等于不复存在却又可以重新(凭借记忆,体现在剧场版)“观测”回去;对于其中的科学原理我无多大兴趣,其一其无可证实且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二我远未有能力与资格好高骛远地去探究,其三省下精力来直接从科学结论出发去探究其对社会的影响与人性的表达岂不美哉?然而这一系列略显滑稽的是,不论平行还是单一,都会出现毛病。
若是平行宇宙,则明摆着“3000跳”与第一部让菲利斯喵、琉华子等经历(得到又)失去珍爱之物的痛苦之行径,纯粹是冈伦出于一己私欲,当然也可深化为人的主观认知所产生的无可意识到的蒙蔽性,并衍射出你 对你的自我也并非那么的可控,你的自我所包含的无意识甚至还需要你本人去不断研究。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各位会有类似的经历,常常你接触或意识到某一状况的那一瞬间,你的身体、意识都会不受你控制地、无意识地做出你似曾相识的、也可心领神会的、但对于此时的你来说早都不会在再出来的行为,尽管表现出来的持续时间短到基本不可能被观察,你的主观意识(包括感性与理性)也会在那之后一瞬间把它压制下去,不过也常会被误解为“一时疏忽”、“自我的忠告”、“神明的旨意”等。生活中的实例很简单,比如说你很看不惯一个同学的行为 甚至与其还有了冲突 并且深受其害,但毕竟还要多相处几年久而久之关系恢复“正常”,甚至有时你自己没怎么注意到的时候与他的距离拉近,才恍然意识到他的品性是多么坏且曾经给你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又开始刻意远离;无疑,无意识是个神奇的东西,其与本能的关系也值得再好好深究。回到冈伦那则是表现为,身为观测者的记忆与认知内化进了其潜意识,令其几乎只对可观测之物进行正常的价值判断,同时其主观认知方面又受到救人的急迫所支配,二者合力自然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也才“竟然会”为了“一己私欲”扰乱3000条世界线。
若是单线宇宙,则冈伦的观测者能力便会得到极大的凸显,毕竟仅凭观测与否即可决定世界线的变动以及其他世界线的存在与否,然而,若是这样一个特殊能力仅赋予一人,且无特别解释,怕不是沦为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之流。冈伦此前并无甚特殊遭遇,也没有什么强烈执念,又如何平白无故地获得能力,且在整个世界观体系下较于其他人是显的多么突兀。最近的一部新番《电锯人》都还有在完整的世界观下进一步解释恶魔是人的恐惧的具象化。算了,这些硬性条件没必要过于较真,伴随的些许疑惑不去想它也不会有甚影响,弄得我貌似在杠。。。
好了,说回剧情。由于第一部的长足“铺垫”,这一部可以说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轨,一开始便充斥着颓废感及无奈气氛的极力渲染,冈伦好长一部分都是处于丧失自我之状态,只是在面对回牧濑红莉栖或是时间机器时,人格会产生扭曲的、半表达式的归返,那无奈与麻木之下隐藏的愈烈的不甘、愧懑所表达出来的极度的恐惧、张皇与坚定——“不要……那会……”,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或许这深入灵魂、认知的且其本身不断被颠覆的磨难,也能有战争、受压迫、穷苦生活之类所不及之处,先不再细论。
第一个小高潮是关于Amadeus的探讨,也算是可深入发掘一下。其实Amadeus本身有个奇异的特性,便是除了自主行动和与人进行肢体互动外,其人格可以是毫无差别,没有丧失任何内在,至于将其完全替代牧濑本人的风险代价,皆非由于其本身。其一是客观性上与牧濑红莉栖已死的事实相矛盾,当Amadeus在冈伦心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的同时使用者冈伦自身的认知混乱必然愈加严重,从混乱到错乱仅一字之差。其二是Amadeus在受外部硬性因素影响之时,反应较真实的人有较大差异性,比如说就剧中的系统被黑,敲几行代码即可令其“逝去”,行为与成效认知上的的极大反差确显滑稽与荒诞。其实,认知这玩意儿,探讨之时全无必要怀疑其本身,毕竟其本身不就是你时时刻刻感受到的认识到的东西嘛,去怀疑认知本就是认知的一部分,没必要自欺欺人,哦,当然更没必要在这玩文字游戏。不过Amadeus其设定最为出彩的地方是其的与众不同,其他所有体裁的作品中类似的玩意儿都是空有形式,而无内在;而Amadeus是内在充实形式上却不成立。也好也好,至少在观影体验中削弱了极大的疏离感,并且牧濑红莉栖的意志时刻影响着冈伦的行为,这等效于剧情的推进。
第二个则是比屋定真帆对红莉栖的真情。其实类似主题我在《樱花庄》的漫评(//movie.douba n.com/review/13909114/)中已有探讨,就矛盾激烈性与剧中人物反思的透彻程度此作还是要稍逊一筹。情感类的分析来分析去也就那个样子,分析出了各自的特性与本质也难以得出普遍规律,况且我距离看完也有一段时间了,那种“感觉”已几乎消失殆尽。其中一些台词还是值得记录一下:“最懂莫扎特的还是他啊……”“莫扎特素来都是追求自己所要的东西,又何曾在意过他……”,而这段情感最终能单独成为一点放出来讲主要还是因为最后这两句话依旧是用以体面的掩饰,本质上真帆最后是归返了或是说一直都是——纯挚无杂念的想为对方好的友情与同学情。
第三个是亲情对于时间线的超然,这在桶子三口以及篝和真由里母女的种种“巧合”想必本就是那跨越时间线之无处不在的亲情的羁绊的具体表达。亲情其本身的分量足以支撑其“违逆”世界线的理论,但编剧的用心还是令人感动不已。再把这个现象套回世界线理论便可再次归纳出 无意识认知即深藏灵魂深处的缘分、默契等对于世界线的超脱性,同时,对于不同的世界线具有趋同性,当真奇妙。
再之后便是正规中的正轨——超燃热血的冈伦复活及其后的时空跳跃,由于情感与思想内核皆为前作或是前期所积淀的情感的延续与表达,且到结局都没有再去升华其本质,只是通过行动上的成功让原本的更立得住,同时不断造势煽动情感(区别于普通煽情,这里是让观众自己去领悟、共鸣),力求在观众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震撼,便是最后正戏的使命之所在。因此,最后不妨回忆一下剧中的一些关键词句。“那么为什么你却一直那么痛苦呢”“命运石之门是大家一起找到”“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的啊”“我喜欢凶真,但更喜欢伦太郎”“不存在无意义的事”“欺骗最初的你自己,欺骗这个世界” --------------------“执念的碑文”
其实没想到今年能等来新一部石头门,也没想到,我自己误打误撞得在同一年来到东京成为交换生。于是一手地图一手相机,做了一场秋叶原一日游,圆满了心心念念的圣地巡礼。
踏上石头门的世界,我终于可以和角色站在同一个地标,分享同一个视角,看同一样的风景。
全文一共20张图,希望你能和我一样喜欢!
首先致敬游戏
广播馆:时光机撞向广播馆,于是故事开始
观众视角下的伦太郎、助手、广播馆
角色视角下的广播馆
秋叶原地铁站:角色们无数次兜兜转转跑过的地方
秋叶原电气街出口:
UDX:从电气街出口出来就是UDX大楼
伦太郎看新闻的大屏幕:
角色视角,从UNX看出去的高楼大厦:
但更多的,这个地方是黄昏下伦太郎和紅莉栖谈话的地方,在最新一季里,紅莉栖也是在这个阶梯上找到了伦太郎。
再往车站外走一些,就能看到有电车通过的天桥与桥底
在附近另一个十字路口可以看到另一座铁桥
万世桥:伦太郎经常打电话的地方,这里是一个角色视角
柳森神社:琉华子家
神社旁的人行桥:
Mailish:菲利斯和真由理打工的女仆咖啡店
想当初作者拼命在动漫里还原现实,而如今我们又拼命得看着动漫找回现实。这种感受也是挺神奇的。
作为读者,我明明是初来乍到,却感觉像故地重游。
“可能性”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但并非没有答案。
莱布尼茨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并在其著作 《神义论》 的上篇中论证过。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来源于全知全能全善的造物主。如果能够把自由意志加著于无限的经验之上, 是否也能挣脱“宿命”的枷锁,最终到达“彼岸”?这就是命运石之门的信仰。
助手在石头门正篇中引述过:“人类是时间性的存在。”这个观点来自于海德格尔的著作《存在与时间》。(至于助手说是引自黑格尔的观点,个人认为是翻译的原因,可能Hegel和 Heidegger这两个词源 有点容易混淆。并非助手原意。)这是一种有限论。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不过是人类认知的错觉。”又为无限体验的可能提供了背书。
正如本篇的篇名一样,虽然二者在康德的二律背反原则下有其双重性,但确符合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康德认为只要把无条件的条件,无根据的根据当作信仰,而不当作知识,就能够发挥理性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康德的二律背反揭示了理性的内在矛盾的必然性,这才使得黑格尔的逻辑学的建立有了可能。”)
经验主义的缪误,来自于个体经验的有限性。所以人才总是误将“现象”当成“自在之物”。 所以,无论是在α世界线,或是在β世界线的完整体验,都是为了达成命运石之门所必经的过程。(论续作的必要性…)缺少实践的认知是有限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缪误。所有的选择是一个完整集合,只有不断的经历,才能够真正发现并创造出那个“最好的世界”。所以,胸针与助手的重逢,以及在彼此世界线中经验的分享是使α世界线能够重置,并使β世界线得到成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
时间机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能够把人的意识在每种可能中无限延伸的工具。虽然每条世界线都有自己的轨迹和规则(平行宇宙),每种选择也会不断产生各种缺憾和失落(蝴蝶效应)。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存在的证明,而不是对宿命的妥协。正是因为所有的可能都有其成立的缘由(虽然不是同时存在)选择才有了意义。也许,宿命会永远存在于每条世界线的分支之中,意识在有限的选择下也只是命运的棋子。但是,当自由的意志真正能够摆脱时间的桎梏,脱离有限的认知,一定会有扇命运石之门为你敞开。
20年,3000多次穿越,只为了命运石之门。
El Psy Congroo.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从理想国买了一个10年的日记本,每天可以记录短短的一段话。到了晚上该写东西的时候,我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于是乎,大概从5-6月份就开始断断续续的记录,到了8月基本就没写了。
其实,我买这个本子的目的很简单,并不是想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而是想记录自己慢慢被时间所吞噬的经历。
人们都被困在自己的时间之中,将自身的可能性压缩的越来越小,就如同收束的世界线,有些未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到来。自己的时间如同一个物理学的算式,证实着一切的发生,而不是去改变。
凤凰院凶真是挑战命运的人,他用一种并不合理的执着去否定自己的时间,试着突破世界时间所积累的一种必然性。在第一部里,最终他成功了。
突破世界线的收束,寻找命运石之门是一趟自我否定的旅程。我很难想象一个进行了3000次自我否定的人,他的人格同一性是否还保持着。或许,这正是冈伦痛苦的原因。将自己丰富的一生只建立在一件事上,而去否定3000多次的自我,这样的一生是否经得起审视呢?
我想到了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出征特洛伊,阿伽门农的军队被风暴所阻隔。为了平息风暴,他欺骗妻子,献祭了自己的女儿。十年之后,当阿伽门农得胜归来的时候,却被得知真相的克吕泰涅斯特拉所杀害。这场孕育十年的复仇以成功告终。
十年的时间,很多事、很多人都会改变。我们是否要执着于突破世界线的收束呢?
冈伦或许才是那个被困在时间中的人,不停的、不停的、不停的见证悲剧一次次的上演。即使从α世界线跳到β世界线,困境仍然没有改变。在无数次的自我否定中被毁灭掉的人格,远比世界线的收束更可怕。
——分割线——
我是很喜欢石头门系列的,也被冈伦这种精神所打动。可有时候,时间机器也好,智能手机也好,这些东西并不是让人更加自由的东西。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接收了许多无用的信息,却也沦落为信息的奴隶。当创造时间机器的人被困在时间机器中,我觉得这是一场人类性的悲剧,更是对人类的讽刺。
由于距离看完到现在写之时已有一段时间,想来要有第一部那篇的完成度是天方夜谭,讲讲几个要点便罢,与上一部有所重复的尽管自有独特的情感也不再赘述。
也甚是惭愧,直到写之前碰巧看到一篇解读,方才明白,我此前对这一整部作品硬性理解上的一个谬误:世界线的理论体系并非平行宇宙,从来只是单一宇宙,只是由于作为观测者的冈轮所观测之事物的不同才引发了“世界线变动”,简单说观测另一条,原先那条等于不复存在却又可以重新(凭借记忆,体现在剧场版)“观测”回去;对于其中的科学原理我无多大兴趣,其一其无可证实且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二我远未有能力与资格好高骛远地去探究,其三省下精力来直接从科学结论出发去探究其对社会的影响与人性的表达岂不美哉?然而这一系列略显滑稽的是,不论平行还是单一,都会出现毛病。
若是平行宇宙,则明摆着“3000跳”与第一部让菲利斯喵、琉华子等经历(得到又)失去珍爱之物的痛苦之行径,纯粹是冈伦出于一己私欲,当然也可深化为人的主观认知所产生的无可意识到的蒙蔽性,并衍射出你 对你的自我也并非那么的可控,你的自我所包含的无意识甚至还需要你本人去不断研究。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各位会有类似的经历,常常你接触或意识到某一状况的那一瞬间,你的身体、意识都会不受你控制地、无意识地做出你似曾相识的、也可心领神会的、但对于此时的你来说早都不会在再出来的行为,尽管表现出来的持续时间短到基本不可能被观察,你的主观意识(包括感性与理性)也会在那之后一瞬间把它压制下去,不过也常会被误解为“一时疏忽”、“自我的忠告”、“神明的旨意”等。生活中的实例很简单,比如说你很看不惯一个同学的行为 甚至与其还有了冲突 并且深受其害,但毕竟还要多相处几年久而久之关系恢复“正常”,甚至有时你自己没怎么注意到的时候与他的距离拉近,才恍然意识到他的品性是多么坏且曾经给你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又开始刻意远离;无疑,无意识是个神奇的东西,其与本能的关系也值得再好好深究。回到冈伦那则是表现为,身为观测者的记忆与认知内化进了其潜意识,令其几乎只对可观测之物进行正常的价值判断,同时其主观认知方面又受到救人的急迫所支配,二者合力自然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也才“竟然会”为了“一己私欲”扰乱3000条世界线。
若是单线宇宙,则冈伦的观测者能力便会得到极大的凸显,毕竟仅凭观测与否即可决定世界线的变动以及其他世界线的存在与否,然而,若是这样一个特殊能力仅赋予一人,且无特别解释,怕不是沦为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之流。冈伦此前并无甚特殊遭遇,也没有什么强烈执念,又如何平白无故地获得能力,且在整个世界观体系下较于其他人是显的多么突兀。最近的一部新番《电锯人》都还有在完整的世界观下进一步解释恶魔是人的恐惧的具象化。算了,这些硬性条件没必要过于较真,伴随的些许疑惑不去想它也不会有甚影响,弄得我貌似在杠。。。
好了,说回剧情。由于第一部的长足“铺垫”,这一部可以说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轨,一开始便充斥着颓废感及无奈气氛的极力渲染,冈伦好长一部分都是处于丧失自我之状态,只是在面对回牧濑红莉栖或是时间机器时,人格会产生扭曲的、半表达式的归返,那无奈与麻木之下隐藏的愈烈的不甘、愧懑所表达出来的极度的恐惧、张皇与坚定——“不要……那会……”,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或许这深入灵魂、认知的且其本身不断被颠覆的磨难,也能有战争、受压迫、穷苦生活之类所不及之处,先不再细论。
第一个小高潮是关于Amadeus的探讨,也算是可深入发掘一下。其实Amadeus本身有个奇异的特性,便是除了自主行动和与人进行肢体互动外,其人格可以是毫无差别,没有丧失任何内在,至于将其完全替代牧濑本人的风险代价,皆非由于其本身。其一是客观性上与牧濑红莉栖已死的事实相矛盾,当Amadeus在冈伦心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的同时使用者冈伦自身的认知混乱必然愈加严重,从混乱到错乱仅一字之差。其二是Amadeus在受外部硬性因素影响之时,反应较真实的人有较大差异性,比如说就剧中的系统被黑,敲几行代码即可令其“逝去”,行为与成效认知上的的极大反差确显滑稽与荒诞。其实,认知这玩意儿,探讨之时全无必要怀疑其本身,毕竟其本身不就是你时时刻刻感受到的认识到的东西嘛,去怀疑认知本就是认知的一部分,没必要自欺欺人,哦,当然更没必要在这玩文字游戏。不过Amadeus其设定最为出彩的地方是其的与众不同,其他所有体裁的作品中类似的玩意儿都是空有形式,而无内在;而Amadeus是内在充实形式上却不成立。也好也好,至少在观影体验中削弱了极大的疏离感,并且牧濑红莉栖的意志时刻影响着冈伦的行为,这等效于剧情的推进。
第二个则是比屋定真帆对红莉栖的真情。其实类似主题我在《樱花庄》的漫评(//movie.douba n.com/review/13909114/)中已有探讨,就矛盾激烈性与剧中人物反思的透彻程度此作还是要稍逊一筹。情感类的分析来分析去也就那个样子,分析出了各自的特性与本质也难以得出普遍规律,况且我距离看完也有一段时间了,那种“感觉”已几乎消失殆尽。其中一些台词还是值得记录一下:“最懂莫扎特的还是他啊……”“莫扎特素来都是追求自己所要的东西,又何曾在意过他……”,而这段情感最终能单独成为一点放出来讲主要还是因为最后这两句话依旧是用以体面的掩饰,本质上真帆最后是归返了或是说一直都是——纯挚无杂念的想为对方好的友情与同学情。
第三个是亲情对于时间线的超然,这在桶子三口以及篝和真由里母女的种种“巧合”想必本就是那跨越时间线之无处不在的亲情的羁绊的具体表达。亲情其本身的分量足以支撑其“违逆”世界线的理论,但编剧的用心还是令人感动不已。再把这个现象套回世界线理论便可再次归纳出 无意识认知即深藏灵魂深处的缘分、默契等对于世界线的超脱性,同时,对于不同的世界线具有趋同性,当真奇妙。
再之后便是正规中的正轨——超燃热血的冈伦复活及其后的时空跳跃,由于情感与思想内核皆为前作或是前期所积淀的情感的延续与表达,且到结局都没有再去升华其本质,只是通过行动上的成功让原本的更立得住,同时不断造势煽动情感(区别于普通煽情,这里是让观众自己去领悟、共鸣),力求在观众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震撼,便是最后正戏的使命之所在。因此,最后不妨回忆一下剧中的一些关键词句。“那么为什么你却一直那么痛苦呢”“命运石之门是大家一起找到”“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的啊”“我喜欢凶真,但更喜欢伦太郎”“不存在无意义的事”“欺骗最初的你自己,欺骗这个世界” “执念的碑文”
*顺便补充一下《负荷领域的既视感》,说实话有些头重脚轻,后面略显平淡,但确是稳当而平和,深沉而清新,观感多在于对人物感情的丰富和完满,以及令人兴奋的前作伏笔的被照应。后半部分采用红莉栖的视角并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情节,很好地增强了表现力。虽然对于主题思想未有再多发展深化与升华,但其给予人的“平和而完满”的心境还是对沉浸于前作的观众们大有裨益的。
恭喜《命运石之门0》在豆瓣取得9.8的高分。随着看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不少小伙伴关于剧情有点看不懂,我来解释一下吧。
首先说明一下两部动漫都是烧脑作品,据现在第三集看来,0的烧脑程度丝毫不亚于第一季。先来简单说一下第一季吧。
第一季中一共涉及到三个世界线:α世界线(这个后面详细介绍)、β世界线(这条是最初的世界线)、SG世界线(这条世界线就是所谓的命运石之门)。
首先是β世界线,这条世界线是男主凶真最开始所在的世界线,也是最初的世界线,在这条世界线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下:一、这条世界线克里斯蒂娜必死。二、这条世界线上时光机器的理论资料被助手她爸带到俄罗斯,各国为了争夺时光机器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死了60亿人。
然后是α世界线,先说说男主凶真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线的,在凶真发现克里斯蒂娜死亡时发了一条信息给胖子,短信内容我忘了,也就是这条短信让凶真去到这条世界线。这条世界线同样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嘟嘟噜(真由理)必死,二、克里斯蒂娜后来发明了时光机器,时光机器被SERN独占,世界是被SERN统治的反乌托邦。
所以男主凶真寻找到了传说中的命运石之门(也就是SG世界线)这个世界线皆大欢喜,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也没有反乌托邦,嘟嘟噜和克里斯蒂娜都没死。
还有关于两个组织Lab(胖子实验室里成立的一个组织,有8个人)和SERN(记得这个组织不是好东西就行了emmm....实验室下面的店长,萌郁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命运石之门0》的导演是川村贤一(一个新生导演),脚本还是花田十辉(资深脚本,经典作品数不胜数),CV阵容还是原班人马(大爱我香菜)。
————————————————— —————— (剧透分界线)
《命运石之门0》讲述的是β世界线发生的事,克里斯蒂娜死了,桶子发明的时光机器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造成57亿人口死亡。男主冈部(注意我说的他的真名,第二季的他不再中二了,退出了实验室,成为一名普通大学生,还跑去联谊?!!是我嘟嘟噜酱不好吗?还是我菲利斯酱不好?还是我流华酱不好?看着这样的冈部贼心疼....)没有找到命运石之门(SG线)被迫无奈之下最终选择了β世界线(也就是最初的世界线)。冈部最终慢慢习惯了这个世界线,而这条世界线克里斯蒂娜死于2010年7月28日秋叶原(这就是嘟嘟噜叫男主去秋叶原,男主不想去和第三集看见秋叶原就带着AI状态的克里斯蒂娜绕开的原因了)。
围绕好几个世界线无限彷徨。在其严酷的旅程中,冈部终于放弃了把红莉栖从死亡的命运中救出。然后,再次开始上大学的他,埋没在平凡的日常中。尽管如此内心的伤依然无法治愈,于是冈部坚持去心理诊所,而穿上白大褂的“凤凰院凶真”的面孔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封印。
这时出现了一个跟剧情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比屋定真帆
这个人是克里斯蒂娜的学姐,在同一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同一专业(脑科学研究),并且根据第二集可知两人交往很深。两人都是Amadeus的样品,在比屋定真帆的带领下,冈部见到了了克里斯蒂娜(这个不是真人,要解释起来有点复杂,是个AI,能正常的跟人交流),但克里斯蒂娜的记忆只有3个月前的记忆,而两人认识是在半年前,因此克里斯蒂娜不认识冈部了.....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第一集桐生萌郁的出现,似乎跟比屋定真帆还有点关系,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看过第一季的人都知道,这个对手机有严重依赖的大胸妹子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出现,也引起冈部的一阵恐慌。(据游戏党透露这似乎不影响主线.....)
还有关于第一集开始出现的红头发女孩(简单剧透一下),那女孩叫椎名篝,是嘟嘟噜未来的养女。这同样也是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人物。而第三集出现了一下,跟打工战士对话可以看出似乎连话都说不流利(据说被洗过脑,精神有些失常)。
本人也没玩过游戏,但大致了解一下剧情发展。第三集需要注意一下的是:打工战士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带冈部去SG世界线。而我们的真帆是第二季的真女主(我不是说笑),尽管现在看来出场率不高。还有一点解释一下:关于真帆抢走冈部手机以及监听他两对话的内容,这一切都是出于好心,不想让冈部爱上一个AI状态的克里斯蒂娜,而且从第三集的一些细节来讲似乎对冈部有好感。
关于那个黄毛老外简单说一下:亚历克斯·莱斯基恩大学的教授,脑科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指导克里斯蒂娜和真帆的教授。带着助手真帆来到日本。
还有第三集结尾时设置了一个悬念——冈部怎么了?那短暂的回忆让他失声大叫,一切暂时不得而知,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冈部每一天都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心疼啊......(嘤嘤嘤)还我凶真!!!
——————————————————
希望各位千万别弃番,这部番是慢热烧脑型的,坚持看下去它将延续经典神作,创造新的辉煌。
就先说到这里了,有什么不正确的的望各位指出改正。我也会时常更新,没腾讯会员想看的在下方留言。
中二的凶真,平凡的冈部....或许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吧。
看完第8话的结尾怒打五星,眼泪哗哗地。无论在何时何地,她都是最懂你的那个人。
这番太丧了,第一季看完好久了,本来看第22集的难过都忘了,现在又想起来了
无论在哪条世界线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都会喜欢上你。因为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7 没有七年前的前作那么有吸引力
终于逃不过被桶子虐狗的一天啊……
很激动,第一集和接近最后的几集末尾都是如此地燃。本作的确是粉丝向,但是依然很精彩。嘟嘟噜总是能戳中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胸针什么都没告诉她,可是她都明白,也知道自己无法成为胸针的织女星。T_T我永远喜欢椎名真有理!
胸针不中二人无再少年完结补标 无脑安利 无敌神作吹爆第八集和第二十一集本作很沉郁,较比于前作更加沉郁剧情:10分人物:10分音乐:10分画面:9分总评:10分(第一类神作)
比本篇还是差一些的
五星,就是这么脑残。等了七年了。//第八集真的让我叹为观止 游戏补全剧情还不够 作动画的时候还继续优化 一个完整的石头门终于完美的呈现
就冲第八集的助手,五星了!!!!!!助手真好啊!!!!😭😭😭😭
只适合作为本传的补充,比前作更加丧心病狂的慢热,没有助手的世界,主角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撸射,不过最后几集挽回了一切,3000次时间跳跃回到2011年让我也找回了10年代初的感觉。另,牵牛、织女星的梗有点莫名其妙,《莫扎特传》虚构夸大版的萨列里、莫扎特的梗贯穿整部动画也有点窘。
这可是石头门啊!!!!
通过改变过去来变动世界线,是抉择、是希望,也有可能是惩罚
只能说太慢热,前16集差点看不下去(每周追的最大痛感,很有必要养肥一口气追),但是毕竟是石头门,坚持看完了,最后几集太惊喜,不失为神作。defy my destiny 守りたいもの
牧濑红莉栖出来那一瞬间。。。猛男落泪。。。
第八集魔改,教科书般史诗级魔改,回收当年的伏笔,泪目。吹爆!!!
看完第八集先吹爆再说
不再叫自己凤凰园凶真的胸针,脱离了中二病,穿上黑西装走向现实世界。在没有助手的世界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记得自己与她的种种经历。。。想想都虐的痛彻心扉啊!
就冲这第八集,我给100分!!!!
失望,多年后平庸的情怀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