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方面吵的最凶的是都在吐槽看的是阉割版,看不到原版,又说什么怕被人看到原版,大量键盘侠和阴谋论者,但凡想看原版,网上随便搜都是。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反应的都是当下社会中一些非常矛盾、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进步,法制健全所走的必经之路,有了前辈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承担是角色不同,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人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全是‘灰色’,只是责任与担当不同,人人都有可取之处,老杜感情专一,彪子慈父,董飞重情
1、王家才伤了佑良,但具体什么程度未讲,家才坐牢;
2、六子和家慧普通朋友,六子赚钱养哥,家慧在吴英那买衣服,工资可观;
3、陆长友疯了,秋月离开了老杜,没有结局;
4、志刚去了草原修车,听说可以找到母亲,估计到头来也是一场梦;
5、谢老大儿子病危,媳妇躲债走失,撕了车票重新带着工人找活;
6、彪子携款带着女儿跑了,没有交代,应该是没有抓住;
7、联名上诉已开庭,无结果,工资是否要到,薛五工伤赔款是否赔偿都不可知,但是工棚荒废,应该也预视了结果。
这剧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像纪录片一样如实反映了民工的生存现状——不是生活,真的像标题一样是生存——而是除了他们的劳累和无奈之外,也毫不遮掩他们的局限性和性格的弱点。三十来个人物个个生动鲜活,下面一一分析一下他们的性格特点。
人物太多了,计划分为民工篇、女性篇、三教九流篇。本篇为民工篇。(真不知道那两篇还有没有问世的机会)
另一个时空里的孙中山化身包工头。对这个人物的表现手法是欲扬先抑,先是开头明显不被民工们信任,然后苦逼要钱两头不是人,然后惊觉他在卖血!一开始可能还怀疑谢老大是不是拿了钱自己昧了,看到这里觉得他也是真的苦。最后被张彪监禁和痛打,儿子的生命也危在旦夕,自己完全没有办法救治,实在可怜至极!结局他又重整旗鼓带了一个新的工程,这一次他学会了先仔细看合同,并号召其他民工一起看合同,看到他从哪跌倒从哪爬起地还是那个“谢老大”,不由得露出了心酸的微笑。
谢老大不是恶人,他甚至还有点善良,否则他不会收留无家可归的栓子。他确实有压榨栓子,要他的钱,骗他卖血,这都是在他走投无路时候的下下策。最后在要不要他的肾的紧要关头,他犹豫了,他纠结了。如果栓子表现出不想捐肾,谢老大有可能哄骗他,甚至训斥白养了他。但他没想到栓子竟然如此痛快地答应捐肾,反而让他错愕,然后断然拒绝。谢老大是知好歹的,也懂报答。
他身上有属于农民特有的狡猾和自卑。他对钱斤斤计较,一方面因为他太需要钱了,另一方面也是他的狡猾在作祟,面对和自己地位平等甚至略低一级的其他民工,他决计不肯吃亏。开头他们第一次商量如何去公司要钱,每一步由谁来做,最难的都给了杨志刚,他倒是自觉很安全。面对自己的上级张彪时,他的狡猾表现在在麻将桌上故意输钱,各种装孙子,以博老大一笑。他曾向民工们分析自己的地位,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只能够到张彪,是够不着张彪的上级的。他也曾多次表现出“咱是民工”的“自知之明”。
他多少是有些领导才干的,他的局限和其他民工一样在于受的教育有限,不懂法。他的儿子看来是没救了,养子是个好孩子,会尽力照顾他的晚年。在工地上奔波,算是他最好的归宿。
太喜欢这个孩子了!他看到的、记住的都是别人对他的好。他已经意识到不读书他最多也就像他干爹一样,有上进心,希望他能品尝到教育的好处。只是,他上学的钱从哪里来呢?
一头蓬乱的不知多少天没洗的头发、一张灰头土脸的面孔、一身灰蒙蒙的迷彩服掩盖不了他英俊的面容。一看演员表才发现,他是《潜伏》里的廖三民啊!!!当年就曾经被三民哥哥帅倒。杨志刚和廖三民有相似的地方,可能演员的气质适合这种有点轴、胆子大、不惜鱼死网破的人物。他长得也有点像网球运动员锦织圭,总之是很典型的北方帅哥。
杨志刚和其他民工一样教育程度低,不懂法。除了需要克服这个民工的通病之外,他还要和不幸的原生家庭作斗争。父亲有暴力倾向,这也让杨志刚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甚至让他觉得,能用拳头或身体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和薛五薛六PK最后一轮,他义无反顾地钻进了水泥搅拌机,脸上的表情没有一丝波动,彷佛他认为这是生存的必经之路,既是必经,那就走过去就是了。就像他的名字,他绝不会屈服,把他打死,他也不会认输。
“杨志刚找妈妈”是他人生永恒的主题。母亲在他少年时代离家出走,给他留下了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他只能通过寻找母亲来疗伤。流浪中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小城市,关注一个又一个二人转班子,看了一场又一场演出,这也成了他生存的意义。他爱上另一个二人转演员是必然的,宋娟娟是他母亲的化身。从他问宋娟娟年龄时两人的反应来看,宋应该比他年龄大。两人在地下小旅馆互相敞开心扉是整部剧最浪漫的场景。宋娟娟和他一样性子刚烈,但是,她更成熟,她明白有些事情靠拼命解决不了。又一个重要的女人从他的生命中消失了,这对他是多大的打击啊!他唯有继续流浪下去。
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不知道如何和人沟通。面对误会,他从不澄清,与其说他不屑,不如说他不知道如何开口。他也不会和人聊心事,一切苦楚自己默默承受。这也是为啥李记者在最后对他语重心长地叮嘱:你得唠,把心里的话唠出来。他对李记者、人大代表老头一开始都不信任,一方面由于民工与生俱来的自卑——咱又没地位又没钱,他们为啥帮咱们?咱这是贱命,还是离这些光鲜的人物远点,省的祸害人家或自己惹上麻烦。李记者以糙汉的粗犷方式、东北人的热心肠终于打开了他的心扉。你也许很难和杨志刚交朋友,但一旦他认为你是他的朋友,他必为你两肋插刀,对爱情亦如是。
对待朋友外冷内热,对待敌人冷酷无情。但就算面对强大的敌人,杨志刚也不玩阴招。他是堂堂男子汉,他光明磊落得如同正午高悬的太阳,他从来都是“正面刚”——这一点和潘大庆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是凭这一点,在经历了数次毒打后,他终于得到了董飞的尊重。
虽然和武力值相比,他脑力值时常掉线,但在寻找谢老大的关键时刻,他想到了打通董飞这一关键关节,证明他还是有点计谋的。
我总觉得杨志刚是会找到宋娟娟的,但不一定能找到妈妈。
从表演难度上来讲,陆长友这个角色最难。这部剧以东北为大背景,民工中只有陆长友一个南方人,本来他就像一株被移植的植物那样处处显示出水土不服和思乡情切。他在细节斤斤计较,在大是大非上还比较明白,虽然他说话很得罪人,总之,他浑身上下到处都别扭,是一个很拧巴的人。这种人在受了刺激之后,一步步走向疯狂,简直就像命中注定。
剧中很详细第展现了他这“一步步”都经历了什么。事业方面,他在被赶出工棚后沉入无家可归的谷底,然后以破釜沉舟的魄力得到了“搓澡工”的工作,一下子有吃有住,还回工棚炫耀。这时,他看似最春风得意。他解不开的心结在于他的家庭。
一开始他和秋月街头偶遇的那场戏,让人摸不透他和秋月的关系。显然是他的热脸在贴秋月的冷屁股。但两人之间的生分让人怀疑他们真的是夫妻吗?还有两人外貌上的差异。剧里还特别用秋月送衣服这个情节来说明他们已经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了。秋月对陆长友处处透着打发敷衍,但还没撕破脸皮。
在杜建中家打电话那场戏堪称整剧最紧张的场景之一。从他发现枕边长发的那一刻起,他的心理失衡了。他这一闹,秋月心里的弦也断了。
此时的陆长友,爱情失意,但他还有事业,甚至还有杜建中这个老板“知己”。杜建中带着“媳妇”去搓澡那场戏也是令人拍案叫绝。从陆长友知道偷媳妇的人竟然是“知己”,他就走上了不归路。
他想杀人,但没那个胆量。他想把媳妇拽回来,但媳妇不乐意。他想拖住不离婚,但四十多岁的媳妇竟然怀了人家的孩子!他想一走了之,但不知该去哪里,南方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媳妇,已经不是他的家。他想扳倒杜建中这个“杀人犯”,但谁会听他疯疯癫癫的话?他对秋月难以忘情,他不会去找别的女人。
他甚至连赚钱的动力都失去了。本来赚钱是为了老婆孩子,但儿子不好好学习,和父母不亲,况且给儿子擦屁股的钱还是杜建中给的。杜建中还口口声声“我们的孩子”。
所有能排解他苦闷的路都被堵上了。他一天比一天令人难以理解。他总是先做一些事,再做一些事推翻之前的事。比方说,他买了火车票,再把它吞进肚里……
他只能自言自语,他只能唱家乡小调“油菜花”,他只能向陌生人怒吼诉衷肠。他本来就没有朋友,一是因为他是从南方移植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生性谨慎、多疑、刻薄,很难交到朋友。
可以说杜建中杀死了陆长友,秋月逼疯了陆长友,也可以说,陆长友自己杀死了自己。
陆长友一直认为,秋月离开他是为了钱,万恶的根源在于可恶的城里人。他从来没有反思过,秋月一直作为他的媳妇存在着,她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此处不是弘扬秋月的出轨行为)。
王家才是所有民工里最惨的一个,他惨是因为他的妹妹。
王家才能吃苦,有才干,会木工活,和薛五薛六PK时第一轮靠他的眼神才取胜。不能说没有脑子和心眼,口头禅“我倒是有个主意”,虽然都不是能成气候的主意。人老实,甚至可以说是懦弱,和杨志刚相反,一打群架第一个撤下来。他也贪小便宜,不像杨志刚那么光明磊落,他“拿”了别人的钱包和手机,让他偷他是决计不敢。平时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的他,最后为了他的妹妹,竟然去杀人……和陆长友一样,他也是一步步被逼成这样的。
38岁的王家才有个20岁的妹妹。亦兄亦父的他生活的重心是他的妹妹。如果妹妹省心,他靠他的手艺有口饭吃不成问题,他的老实说不定也会吸引像艳红这样知好歹的女人。
关键是妹妹不省心啊!得知妹妹怀孕时,他先本能地怀疑陈佑良的动机,后来被陈的花言巧语蒙骗,退了一步能接受妹妹和他结婚。当陈本性毕露时,他先是和陈理论,觉得陈已不可救药,拖着妹妹和他回老家——他在东北打工也是因为妹妹在这里吧。他愿意收拾妹妹的烂摊子,然而妹妹却……
后来便是一连串的阴差阳错。王家才找妹妹的经过说明了:老实人总是被欺负。
王家才对待妹妹和孩子一直都尽心尽力,没有歪心——妹妹自己都想过把孩子扔了呢,把孩子给亲生爸爸是他的底线。再苦再累他都要坚持(在黑心砖窑那段太惨了!)。谁对他们好他也心中有数。
如果妹妹踏踏实实也肯吃苦,也向他一样知恩图报,王家才定不会进监狱。妹妹浪着浪着浪进去了,王家才已有走投无路之感,此时他只能求助于薛六,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妹妹本性难移,薛六说:要是有个她喜欢的人对她好,她不能这样。他发现一切的根源在于陈佑良,与其接受妹妹自甘堕落,不如把一切账都算到陈头上。要是他没捅陈,怕是他也会像陆长友那样发疯吧。
王家才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牺牲了自己的自由,终于唤回了他的妹妹。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了。
薛六也是欲扬先抑。像金庸笔下的男主角一样,前几集都没出场。一出场觉得他有点楞,扔铺盖卷儿那场戏让人觉得他有点过分了啊,此时观众已经跟着第一批民工挨了好几次打、要了好几集的工钱了,心理上肯定是偏向第一批民工的。
薛六一开始像薛五的影子一样,冲动、蛮干、头脑简单。改变缘于一个女人。或者说,因为一个女人,薛六暴露了他糙汉外壳下柔软的内心。
薛六对王家慧一见钟情,虽然她当时挺着大肚子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薛五对王家慧的看法可以代表一般男人的观点。一直对哥哥唯命是从的薛六开始反叛了。他喜欢王家慧漂亮、年轻,同情她的遭遇,对于她的”自甘堕落“,他认为那只是她很不幸她爱的人不爱他。这一切都是一个超级备胎的自我修养。
薛六热脸贴王家慧的冷屁股。那句”你给不了我想要的“,刺痛了薛六的自尊心。但他迅速摆平了心态,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贴冷屁股的热潮中去。他想帮助她,他想救赎她,这是因为他对美好事物本能的爱护之心,也是因为他想通过对她的帮助和救赎,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薛六不在乎王家慧孩子的来历,就能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大男子主义的低级趣味。他鄙视哥哥”彩旗飘飘“的行为。其貌不扬的薛六,路遥知马力,是一个好老公的人选。
这部剧最温馨的场景之一,就是王家慧靠在薛六的肩上睡着了。薛六抱着孩子,抹抹自己的小分头,害羞而甜蜜地笑了。
结尾王家慧再次邀请薛六来给孩子拍照,历尽铅华的王家慧,应该能明白谁对自己最真心。
薛五最神奇的行为在于他的双标。他鄙视王家慧,却心疼自己的”红颜知己“。他让弟弟远离王家慧,自己却对小曼说:我养活你。他还给弟弟苦口婆心的灌输,哪些女人可以娶回家,哪些女人只能在外面玩。这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从心底里瞧不起王家慧小曼之流的女人,这些女人是不能进“薛”家的。
当一个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农民工对洗头女说出”我养活你'时,真是讽刺又心酸。他认为男人的价值就在于,用自己血汗养活他想养活的女人,哪怕这个女人不是他的老婆,哪怕这个女人也和别人厮混。他的小本本上结绳记事般地记着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人花了他多少钱,钱和人,是他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拼死拼活地干活。
薛五是个纸老虎。他对其他民工可以吆五喝六,却对包工头唯唯诺诺、低声下气。他对王家慧和孩子凶得好像要把她们吃掉,却在薛六提到自己的孩子的那一刻破了功,十分反差萌地给孩子喂起奶来。
高大威猛的薛五其实很脆弱,脆弱到打一个雷,他像黑色蝙蝠那样落下,从此“红颜知己”是路人。
已经是经典不需要过多解释了,神作。05年我19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青年,16年30岁看完,11年我真的是浪费了我的青春年华.....
在疯狂的石头之前之前之前,黄渤的口音就已经吸引到人了。
管虎这导演有了这部电视剧,就可以像陈导的霸王别姬一样笑傲多年了。没怎么见过更高分的电视剧了,可只有200多人评。 哎。
很写实,陶泽如、黄渤、孙淞几位演员的表演尤为称道!
大陆电视剧中的现实主义杰作
农民工,和三农问题一样,一直牵动着天朝的神经,喜欢这部电视剧有三个方面,一是主题;二是结局不落俗套,折腾了32集,民工还是民工,老板还是老板,群体性面谱还在上演;三是希望,老一辈农民工忍字为先,安全第一,新生力量血气方刚,敢于打破禁锢,相信随着信息流及新一代的崛起,会好起来的
马少骅,神了。
当年看这个时候,我妈说“薛六”演得最好。
这剧不敢再播吧= =黄渤在里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马少骅的演技真心不是盖的
我第一次看见黄渤,他叫薛六耶
人活着,咋就这么难呢?
我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民工子弟,我不仰视高高在上的有钱人,我们只是为了生存
演技大爆发,什么德尼罗、帕西诺也就这水平
那时候就对黄渤印象深刻,后来这家伙火了!
真正悲天悯人、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杰作!真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真正是在关照现实、关照社会、关照时代、关照底层人民命运!真实有力、直指人心!这才叫良心制作,这才叫戏骨云集!太多场戏看的直教人想放声痛哭一场,为世间所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为世间所有正直善良勤劳仗义的人们!
一不小心曾经看过中国最好的电视剧
最大的感受不是同情谁,而是意识到自己的卑微。马少骅演民工比演孙中山神多了,陶泽如和黄渤也很牛。
看完后,我不敢再看第二遍。生存之悲痛展现的太真实,真实到刺痛你的眼。
绝对是国产电视剧中最为写实的一部作品,其现实主义的力度在国产电视剧史上绝无仅有。剧中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无不让人悲恸。那些鲜活的面孔,真实的影像,即使是在梦中见到也会浑身战栗不已。每一集都像刺刀一样扎在我的心上,难受,压抑,悲伤,悲愤。这是一部撰写民工悲惨遭遇的血泪史。
充满诚意和良知的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人卑微的生存状态。其实不光是民工,在中国所有人都很卑微,只是程度的区别。几位主演的演技没得挑,群演也不太出戏。看来是夏天拍的,每个人都一直汗如雨下,衣领永远是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