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小海》台州三门湾拗罾(捕鱼装置活化石)鲈鱼、鲻鱼、河魨、梅童鱼(原来大头宝还叫这名)、豆腐鱼,藤壶是甲壳纲,佛手又称观音手是一种稀少的藤壶,青蛤、辣螺、香螺、血蛤“除了谷氨酸钠和鸟苷酸盐,贝的鲜味更取决于琥珀酸”。舟山渔场(中国四大渔场之首)梭子蟹又称白蟹。“犁海为田,中国是海水养殖超过海洋捕捞的国家”,蛇蟠岛码头,蛏子又名缢蛏,生长一年肉质最肥、柔韧敦厚回甘绵长。“环境越是恶劣,回报就越丰厚”。
《烹小鲜》“烹小鲜如持家,需要从小着眼,用心经营倾力守护”台州健跳青蟹有出了名的坏脾气、生命力强离水后能存活十几天,9月壳大如盘、黄多油满。“传统与现在交织渗透,生活平添几分可能”“远离庸俗成功学的纷扰,守住内心的平静,幸福来得更加简单”鲳鱼“一生的口味偏好,源自儿时建立的饮食结构”浙江三门海游,健跳大黄礁的泥螺是阴雨天潜藏,天气晴好外出觅食。“醇厚甜润”麦焦(类似春饼)“因陋就简,把平常的材料变成可口的食物”三鲜面皮、麦饼“年轻的时候,要想着独立、要想着闯荡世界,现在的话就觉得一有时间就回家,每个相聚的机会都显得弥足珍贵”面条爽滑、汤汁清靓、浇头精彩。“短暂的团聚过后,到了分别的时刻。1000个家庭就有1000钟味道,它藏在记忆深层,连接起故乡和别处,时空阻隔的久远,这种记忆反而愈加清晰和强烈”台州珠岙吴岙村,元宵节当地称为“十四夜”,甜糟羹“粘稠感天、诱惑难挡”加了的望潮(小章鱼)、鱼鲞的咸糟羹“晶莹清亮、香糯粘连”。“年终岁首、重启轮回,感恩过去人事顺遂,期盼来年鱼虾满仓”“我们身处的时代,物质丰裕和资源短缺并存,所有的气力、情意、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当我们远在都市享用美味,除了那些付出勇气和劳动的人们,最应该感激的是大自然的慷慨和犒赏”
作为不能算是海边长大的人(离海有20公里,毕竟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岛)来说,海鲜可以说从小吃到大的,像我们文昌人就讲究一个「鲜」字,所以我们这边海鲜默认两种做法:海水清蒸,蒜蓉清蒸,水煮,油煎。
海水清蒸不用放盐,本身就带有咸味,极鲜的食材吃起来的味道是「甜」的,所以我们这用两个字形容东西又鲜又好吃,就是「甜口」。所有类型的海鲜都能清蒸,我尤其喜欢清蒸大贝,一种手掌那么大的贝壳,还必须是龙楼镇产的,非常好吃,满口的甜味。鱼蒸出来后,放上葱丝姜丝,然后浇上两勺酱油,好吃死了。
油煎一般只是煎鱼,用盐腌过的马鲛鱼(黑鱼),不放任何调料,直接用植物油煎,非常好吃,不过餐馆为了卖相,基本上没啥油,这东西必须油多才好吃,也算是童年吧,小时候老妈每个星期煎两圈,反正是别人送的,每年送五六条2你米多长的,都吃不完,
蒜蓉清蒸是我最喜欢的处理方式,我不吃大蒜,却喜欢吃蒜蓉,一般和蒜蓉一起清蒸的是我最喜欢吃的「螃蟹」,「扇贝」还有「龙虾」,满满的大蒜味一口吸进去,太他妈好吃了。
我吃惯了这些非常鲜的食材,基本不会接触重油重辣的菜,因为掩盖住了食材的不新鲜,可以吃出来的,恶心死了。
也不会去吃淡水鱼,从小马鲛鱼一一圈一圈的吃,淡水鱼的土腥味接受不了,真的是会吐那种。
像我们这还好,南海那么大,还能吃到不少野生的,不过基本也没啥了,以前我还吃过西沙海参,大腿那么粗的海参,不过难吃死了,涩死了,现在还有,不过很少很少了。
我发现纪录片里基本只讲浙江三门地区,而且只有两集,许不是当地海鲜宣传?
本人是三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纪录片好激动,好骄傲٩(๑^o^๑)۶ 片中的小海鲜、民俗、乡音格外亲切……
想讲诉一下作为当地人,在纪录片中触动我的地方。
三门是浙江台州的一个小县城,靠海。但我家更靠近内陆些,所以很少跟大海打过交道,不过海鲜却是家常便饭。
蛇蟠岛是三门的风景区。海岛风光,岛上石洞多。关于蛏田,去过三门的下岙方村,也是有名的蛏子养殖地。
随着煤气灶的普及,现在鲜见灶台了,只有农村家庭老一辈还在用,我家和外婆家有了煤气灶,还会保留灶台,锅很大,很适合炒大锅饭。小时候我还帮着烧柴……灶台上有个小水槽,利用烧饭的余热可以温水,冬天可以直接舀水洗脸,很实用。
在家门口吃饭,以天为幕,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只有在农村老家才能感受到的惬意……
青蟹是三门的特产,超爱吃!每年秋天会买几只享受享受,肉质丰腴,味道鲜美~双鳌强劲有力,想起小学时还把蟹钳看带去给同学看……
每当重要节日,村里会请越剧团来唱戏,实属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外村的人都会赶来看戏。戏台外有很多小摊,小孩子最喜欢买吃的了。我的外公外婆卖甘蔗,哪里有戏就去哪里。小时候会在戏台前的长板凳上看一整场戏,《梁祝》《狸猫换太子》《玉蜻蜓》……都是经典曲目。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安稳坐着看戏了,看戏的基本都是老人家……
吃过腌好的泥螺,很下饭,看了纪录片才知道它原来的亚子……
片中的麦焦(似乎是三门的叫法),更普遍的叫法是食饼筒(我家这样叫的),临海叫麦油脂,是台州特有的地方传统小吃。将馅料炒好,一般有肉丝、绿豆芽、豆面、蒿菜、鸡蛋丝、豆腐、韭菜、油泡、青蚕豆、黄鳝丝、芹菜、海带、萝卜丝、豆腐干、黑木耳等等。将面皮平摊在桌面,用筷子把自己喜欢吃的菜夹来放在面皮上,然后卷起来!
妈妈,外婆都会擀面,我在一边看。小时候喜欢揪一小块面团揉着玩,跟片中的小朋友一样😜
这些海鲜都是家常便饭了,常常吃到~
我们这饺子叫扁食,过年时会包~
糟羹!超喜欢喝!元宵前夜也就是十四夜会煮糟羹。甜的只在路桥街上买来吃过,现在很久没吃过了。我们这都是吃咸的,会加豆面、青菜、虾仁、牡蛎、芹菜、萝卜、豆腐炖在一起。一次能喝好几碗!
片中的村子真的好有过年的气氛。村子里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感恩自然的馈赠。
最后真诚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熟悉亲切的家乡,也让三门被更多人所知,喜爱三门的小海鲜~
整个纪录片都是以家庭为单元
围绕家庭分离聚合
我们儿时的生活
吃过的食物都注定了成为我们以后鉴别没事标准
同样的美食,永远不能满足我们儿时的感觉
我们想念的,我们渴望某种食物
在大部分人看来不是多么的好吃,或者多么的能上桌面
但是那个感觉,思念怀念,永远是自己独有的
有的时候我们内心使劲追求的某种食物,某种镜头其实就是我们儿时的模糊记忆
没有感情,没有记忆,它们或许和我们的关系真是萍水相逢无定居
看到这么多、琳琅满目的海鲜可把我馋死了!
可惜我生活在内陆,能吃到的海鲜,真是屈指可数。
老还记得几年前,我在汕头的时候,和我朋友一起吃小海鲜,那味道真的棒极了!印象太过于深刻了,基本都是清蒸水煮、有的是蒜蓉
味道就是那种清清甜甜的感觉、没有一丝的腥味,就能够发自内心的那种很开心
不知不觉,都有几年没联系了,人生就是这样,走走停停。
那份情、那份回忆、那份美食都留存于心中
以下就是我做的一些笔记总结啦。
浙江三门湾
清炖海鲈鱼、红烧缁鱼、上汤河豚、
葱香豆腐鱼、清炖梅童鱼
礁石上面附着很多的贝和螺、藤壶
碳烤生蚝、白煮辣螺、高汤香螺
水煮青蛤、花雕炖血蛤
清炖佛手、醉泥螺
舟山渔场
全国四大渔场之首、初秋蟹子最肥、白蟹又名梭子蟹
蛇蟠岛码头
蛏子、春节前后最火
烹饪方式:盐焗、白灼、煲羹
浙江台州
青蟹、九月最肥美
姜片黄酒蒸青蟹、红烧青蟹
中秋前后,最宜吃蟹膏、花雕醉青蟹
清蒸鲳鱼、甜糟羹、咸糟羹
面食
三鲜面皮、麦饼
欢迎公众号:橘子爱看纪录片
资源非常丰富~
这才是舌尖3 第一集吧。
因陋就简,足见国人的生活生存哲学。
1讨小海:佛手原来是种藤壶啊,美味诶!不过螃蟹都算小海鲜的话,大海鲜是啥啊?另外,中国海洋养殖做得不错啊,赞!挖蛏子得用好辛苦啊。2烹小鲜:醉泥螺!那家太奶奶百岁寿宴真厉害!甜咸糟羹看着真美味!5717
看得饿死了……
一个人孤独地流口水,第二集更出彩,“所有的气力,情意,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
就喜欢吃小海鲜
舌尖番外篇,配乐和选题一样轻巧可爱
任何事物一加上个“小”字就多了一层韵味,“小海鲜”就比“海鲜”听起来更讨巧、可爱了。而对于国人而言,万事不抵一个“食”。
第二集的结束语写得真是好!
沿海地带就是有这样的福利。 赚点小钱,不要太拼,养家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远离庸俗成功学的纷扰,守住内心的平静,第二集的那对小夫妻过的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啊!所有的坚守、情义,以及聚散悲伤,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最该感谢的,就是大自然的慷慨和馈赠!8.6
我们这种可以天天吃到小海鲜的人已经看得口水哒哒滴,不消说远嫁他方的亲朋和海外游子了,不适合逢年过节看,很大程度上会特别想家。
想起我和我妈俩成都人到了大连的海鲜店里,目瞪口呆看着那些不认识的东西瞬间懵逼....这东西撒尿一样在喷水诶!活的活的诶..hhhhhh...
大海鲜在内地也能吃到,但小海鲜只属于滨海城市喽
每一样都想吃,只拍了浙江沿海地区的小海鲜,希望全国的沿海城市都能拍一遍。去杭州旅游的时候吃过一次甜糟羹,不太喜欢,但是看到最后好想尝尝咸口的。
我等舟山人的日常
大肥黄蚬子!
这部片如果叫《浙江小海鲜》可能更为准确,因为全部的素材都是浙江台州的。其实小海鲜这种东西,中国沿海都有的,而且各具特色。不过,还是拍的很诱人,流口水啊……
讨小海,烹小鲜
采藤壶那里跟《人类星球》E01两分半开始的西班牙采藤壶二人组何其相似啊,有些美食真是四海皆宜。ps大晚上看为什么要看这种片子呢唉....
三星半。第二集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