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出的几集,被一博小朋友圈粉,真是宝藏男孩,喜欢一样东西就勇于尝试,不再是那个因为被迫营业而各种高冷呆萌搞笑的他,发自内心的热爱喜欢就去做,骑摩托就要做赛车手,跳舞就要跳到最棒,演戏让人真香,滑板进步神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怀着梦想的心,可是又有多少人能付出实际去真正的尝试并且不断努力呢。
这一遍是把明星滑板日记和零碎花絮全看了。6月23日才看完,这一遍花了整整16天……
ep1
原来jam赛上场前给每一个领队发名片的人就是陈俊安,他也是第一个通过首轮选拔的滑手。其实整个节目中他的两次自选动作都偏向保守,但在遇到队内无人能接招的时候又会屡次站出来,没练过的动作都一次成功力挽狂澜,真是个神奇的人。
高群翔的表哥孙坤坤原来也参加了这个节目,只在第一轮过关时有一个镜头,其他的镜头都被剪光了。
Adee应该是全场状态保持得最好的30岁以上滑手了。
ep2
Johnny Tang被从待定区捞出来后再次受到王珞丹的热情邀请,他说一定来一定来,还说“我告诉你,我们会赢”,从思维到说话内容都真是很CBC,而且成功预言了。
花絮中各队在跳金字塔前候场时,PJ说:“我们四个人够了。”,昂着头很拽的样子。其实有他一个人就行了,19岁真是滑板运动员的巅峰年龄啊。
ep3
花絮中小王居然参与队友决定谁去剃光头的石头剪刀布。
第一遍看到超市那期开始觉得急急忙忙把熊猫抱过去背起来的PJ也挺可爱的,后来在哈尔滨的过山车上还对被救走后说“我走了”的张子扬大喊“你走!”现在从头开始复习更觉得他大概是个撒娇精。第二期开头在机场对王珞丹各种不舍,“你为什么不去看我们比赛…”;第三期结尾趴在床上和惠子轩一起跟领队视频电,可可爱爱。
ep5
秦皇岛的挑战日应该开始得比较早,小王光腿穿了个篮球短裤出来,后面日头大了就加了黑色leggings在里面,还挺爱美的。看样子不用担心他会把自己搞黑搞丑了。
ep7
从这期开始觉得龙哥状态特别稳定,后面几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话也很忠厚的样子。
ep8
程潇队从一开始人员配置就比较薄弱,没有Johnny和boss这样了解选手特点并且能出谋划策的军师,也没有PJ和高群翔这样的20岁以下顶尖选手。节目组在秦皇岛站把小黑给了他们,王珞丹在超市这期出借Johnny Tang都挺对症下药的。
PJ背着跟自己个子差不多大的熊猫做大乱都能一次成功,真的厉害,落地摇摇晃晃好几次最后还是稳住了,这身体控制能力慕了。
陈俊安在从过山车上下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在他这里还真少见。应该是很不喜欢坐过山车了,不过从头到尾一句都没嚷嚷。
花絮里王一博队去玩冰壶,他伸直腿推冰壶的时候旁边有人大喊一声“啊好长的腿!”
ep9
前8期都没太注意到ck这个人,甚至没发现他其实年纪那么小。但他在最后两期的表现真是让人刮目相看。6个自救动作所有人都有一样的时间去练习,只有他短时间全部练会了。
赛道挑战不到一半,王珞丹画的熊猫眼不见了。
ep10
这次看才发现最后赛道决赛只剪了1个小时左右的长度。
小小虎请缨做闪电杆摔倒爬不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这次不参赛的高群翔手里拿着东西从看台上冲下来。
最后半小时是徐兆的高光时刻。小王应该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多欢乐,笑得特别开。最佳战队的角逐结果意料之中,王珞丹队的选手构成太太太有优势了。不知后来团队旅行实现了没有。
这是一帮街头斗士,一百次摔跤,只为了第一百零一次站起,这就是滑板爱好者的聚集地《极限青春》。作为一名板友,我对这个节目可以说是十分期待,节目一开播就追了起来,看得让我十分激动!
一、评委阵容
《极限青春》虽然是一档滑板竞技综艺,但最终的MVP将会获得2020年X-game的正赛资格,说明节目选手们应该有着不俗的实力。
而担任评委的老师们也是十分厉害。
车霖是中国滑板第一人,来自河南郑州,曾连续三年获得滑板项目全国第一亚洲室内运动会金牌,是许许多多滑板爱好者的启蒙老师。
袁飞来自山东青岛,是一名资深滑板赛事的解说家,也是中国滑板比赛主持第一人,国际一线品牌特邀解说。
韩敏捷来自上海,是中国滑板的领军人物,是中国本土滑板品牌的创始人,也是首位Nike公司为其发行限量版滑板鞋的中国人。
这三位都是为中国滑板界做出极大贡献的人。他们作为三位中国滑板界的OG(老炮)级别的人物,我觉得节目组能请到他们来也是十分地有诚意和实力。
二、选手阵容+第一关
说回节目本身,第一期节目里设置了两关,在我看来每一关都十分刺激。
第一关,六十位滑手,五人一组,五分钟自由展示。秀出风格,亮出态度。五分钟内三盏灯全部亮起即为晋级,反之淘汰。
第一位出场的是王国华AKA小鸡,风格独树一帜,开场就以他独特的舞蹈获得了大家的欢迎。第二位是号称中国台湾之光的陈俊安;第三位是滑板场学历最高的滑手李阳;第四位是湖南的滑板教父潘喜;最后一位是来自四川的游家俊。
陈俊安面向跨越板底平衡、游家俊完美的闪电大杆、王国华惊险的尖翻过断桥,都收获了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而曾冠豪虽然以他多年滑板的经验顺利晋级,但他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场地,而是自己在场地上玩了起来,当成一种享受。
之后国家级的滑手也来到了这个节目,向小军、刘佳明、潘家杰他们都是实力非常强劲的滑手,个人风格独特,是许多滑手的崇拜对象。
拥有“大乱王”称号的潘家杰大乱过断桥,一次成功非常地稳,招牌动作大乱获得一致好评直接通过。向小军(小黑)作为“中国滑板的希望”,他的滑板精神是最值得滑手们去学习的,战胜心魔,战胜恐惧,喜欢刺激的他就算失误了,也迅速爬起来继续。之后刘佳明大乱接50-50也是非常的稳。
当然,那些女滑手也是不甘示弱,表现相当出色的她们让现场评委纷纷给了pass。而就算是屡屡失误的刘佳,也靠着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顺利晋级。
车霖说,这是一场比赛,也不是一场比赛。它就像一个展示,展示自己的一个机会。这是一个舞台,把你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一直坚持着一个动作,这才是滑板该有的精神。
之后上场的是全场亮点王子轩(死狗),一出场就slay全场“要做滑板界的cxk”。对自己十分自信的他在没展示之前,就已经放话给王珞丹,让她把最后一根鞋带留给自己。但出场有多高调,收场就有多惨。出于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的目的,他一直在尝试一个高难度动作——Boneless下台阶,可是却一直失败。
之后的一幕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他居然在台子上打坐上了,像是在冥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幸好在本轮还剩最后二十几秒的时候他站了起来,继续尝试着高难度的动作——前手抓板内转360。虽然最后一次尝试还是失误了,但由于他将"one more try"的滑板精神贯彻到底,现场评委们都一直给予了通过。
让我感到激动又有些伤感的,是黑柴的登场。全场热情的掌声说明了他在滑板界毋庸置疑的人气,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积累的陈年旧伤,使得黑柴滑得没有以前那么有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宣告着这名“老将”的有心无力。
最终,由于时间耗尽,黑柴被无情淘汰,可他还是想继续完成他尖翻下台阶的动作。
这时,曾冠豪的到来为黑柴增添了鼓励和勇气。曾冠豪说,这个动作,是黑柴教给他的第一个动作,而现在他想和黑柴一起完成。正是这样的兄弟情义,滑板才拥有了乐趣。在一次次尝试后最终成功的那一刻,每个滑手都向黑柴投来崇拜的眼光。遗憾离场的时候也是面带微笑,仿佛自己就是最大的人生赢家。他突破了自己最大难关,虽然他离开了这里,但他虽败犹荣,战胜自己。
我想,这才是滑板,这才是滑板精神。
三、难度升级——第二关
如果说第一关考验的是实力,那么第二关1 on 1 battle考验更多的就是勇气。接,还是不接,这是一道难题。
第一个上场的是卢弘成(adee),作为滑板界的前辈,一上来就展示了难度超高的frontside tailslide 270 out(外转板尾滑动接270转体下)。这需要goofy脚位(右脚在前)外转上到台阶的同时,还要接次板尾保持平衡,最后在落地过程中向内转体270度内转(这是非常容易射板的)。这么难的招式谁能接?!而adee却一次成功,毫无疑问,直接晋级。
之后上场柯家恩做了一个带板跳跃+前手抓板,实力不容小觑。但同样身为国家队的高群翔不甘示弱,选择进行跟招。这就有意思了!
他的第一次尝试,与对手做的不太一样,对手是侧着下来的,而高群翔是直着下来的,距离会变的很远,难度也会同样地加大,对速度和自身对滑板的控制有着硬性的要求,需要长期的练习。但高群翔给自己增加难度,勇于挑战自身的极限。
虽然前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毫不示弱,甚至在最后一次尝试的时候放了一句狠话:别跟我硬碰硬,我受的是伤,你丢的是命。也不知道是勇气之神的眷顾,还是他自己get到了感觉,放出狠话之后,高群翔最终接招成功,直接晋级。
而本期的最大亮点小黑,年纪尚小的他一上来想完成一个全场没有尝试过的动作,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可是闪电杆,是滑板运动里最危险的道具之一,更何况是这么长的闪电杆。
闪电杆非常高,而且难以控制,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大家知道在平地摔一跤都是很疼的,而滑手们有可能会在杆子上摔倒,非常危险。
不出所料,由于小黑在第二次尝试中,起跑距离及速度都不够,在快速上板的时候没有精准的找到起跳的位置,导致他受了比较严重的伤,最终伤痛遗憾离场。会后悔吗?我觉得他不会,因为他说“我不想做我自己做过的东西,我想做不一样的”。大概正是因为他这种勇于挑战自己的精神,评委们才会说“中国滑板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加油,小黑,我们等你回来。
虽然第一期提供了优质的板场让选手进行展示,但滑板作为一种户外场地运动,我还是更期待之后几期能有户外场地的比拼。
说点题外的,滑板被纳入为奥运会项目,这是一件好事,最起码有可能让人们觉得这是一项好的运动。而节目中一些奥运种子选手,他们拥有现在这样的实力,是因为每天刻苦的训练,把每一个动作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才成就出了他们的今天,也期待他们的奥运积分赛取得很好的成绩。
同时,我相信通过《极限青春》,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滑板这项运动,也希望能够让一些歧视滑板的人改变他们原有的想法。
滑板选手们,加油吧!Let's skate!
——————老李头和他的小伙伴
制作方肯定想不到竟然会有人是为了看选手的穿搭点开这个节目(笑)。为了给每个夏天的sports mix找灵感,滑板少年少女历来都是我很重点参考的对象。今年走运了,masaka有这么一档节目方便我围观。
嗯嗯嗯,原来如此,边看边点头如捣蒜。果然人人简洁、舒适、个性鲜明。
衣服的事就不多说了,话说回来,我也有在好好看节目。感觉这个节目的system还蛮特别,首先这一集三位艺人领队要做的是,乖巧坐在小板凳上,把手里象征邀请函的鞋带送给自己选中的选手,邀请选手加入自己的团队。而选手能否晋级则由三位滑板界非常权威的专业顾问决定。这就很合理了,首次筛选的过程中明星领队和选手们可以开始彼此之间的互相了解,顾问看上去对选手们都比较熟悉,给出的点评似乎也蛮中肯(ps我对专业的东西完全不懂,选手们的动作又快又炫酷,全程不明觉厉)。
至于比赛本身,就。。不愧是“极限”运动吧。。看上去真的好危险。大家确定不需要戴任何护具吗。。。跳那么高摔下来,屏幕外的我边看边抱着双腿把自己蜷成一团觉得全身都在疼。即使没有失误,那个脚腕着地时都扭成那样了,佩服他们的柔韧性。
不过,看到动作失误时每个选手都毫不犹豫的从地上弹起重新来过,好像吃了恶魔果实变橡胶体质禁得起反复摔打一样,理所当然的被鼓舞到,莫名觉得可能人生也不过如此吧。这大概就是极限运动的魅力所在。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各位,没有一个人曾因为疼痛和一次次的失败而放弃,不然也不会站在这里了。
这期最戏剧化的一幕,就是顾问让几位没有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动作的选手晋级时,遭到一位选手的质疑。并提出弃赛。因为这位赖思源选手认为顾问没有按照比赛的评价标准来判断。
但其实在访谈中三位顾问已经表示过,《极限青春》不仅仅是竞技,选手们挑战自我的精神也是重要评价标准之一。而且也有解释说即使在正式的比赛中,个人风格也是一个评价标准。所以对于坚持选高难度动作不断挑战自我坚持不放弃的选手,顾问会基于他们平时的表现来斟酌。
不过屏幕那边的选手们不知道有没有听到顾问的这番解释喔,毕竟现场一直只有主持人在叭叭叭+blah blah blah。
而轮到他自己的时候,历史果然惊人的相似。站到赛场上,就是想赢,就是不想放弃。即使下一次挑战仍然未必成功,就是不想放过自己换个简单的动作。
然后其实我觉得对于赖思源来说更戏剧化的是,前面这位汤雅涵选手失误的时候扑倒了他(这里我笑到不能自已,反复看了好几遍~~😂)。欧到有这种福利待遇竟然还提出弃赛???少年我看好你的运气,毕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不是吗~~
———————
总体来说,本滑板小白的体感就是:
看到选手踩着滑板带着风飒飒出场(哇!真的好帅!想要试试看!)
看到选手失误摔倒(呃。。。好痛的样子。名副其实“极限”运动,我能hold住吗。。。)
看到选手反复挑战高难度动作(胸腔里一股热血和感动,果然还是想试试,不必像他们那样飞起来摔,我平地摔就好,应该没问题!)
———————
再看两期节目体会体会,公园里说不定就会多一个踩着滑板的老少女的身影啦~🛹
《极限青春》这个节目赛制也太让人闻风丧胆了吧!继向小军骨折退赛后,节目组又推出了魔鬼赛制,总结起来整个一期大家都没闲着,就是干!
第一轮是由王一博、王珞丹、程潇三位领队分别完成一项滑板任务,根据成功的次数决定优先选择的战队人数。而三位领队所做的任务还需要选手们进行指导。讲真这是我看的第一个小白领队带领大神选手的竞技综艺,这个设定倒是挺想让我继续追下去的。
如果说第一轮的主角是领队,那第二轮完全就是选手们的舞台。这一轮赛制也更加丧心病狂了!各战队依次派人从高处滑下来,且高度还会不断增加。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从最开始的一米逐渐增加到两米八,许多恐高的选手都微微有些怂了,就连王珞丹都直言自己不敢看。这个环节太没有尿点了!选手俯冲下来的瞬间简直叫人捏一把汗,尤其看到女选手从高处滚落下来还蛮心疼的。明明看的是一个滑板节目,却看了很多次滑倒,太真实了!
不得不说,这个环节里很多高光时刻也很有记忆点!刘佳明拿着柠檬茶轻松俯冲,简直滑动的广告太飒了!程潇战队的陈俊安每次都率先出战成功率却总是高到惊人,穿着非常old school的大男孩,感觉每次滑下来都带着一阵让我心动的风,爱了爱了。更有潘家杰最后挑战3米高度,一把成功,滑板简直就像长在了脚上般,行云流水的动作点燃全场,不能太燥!这些精彩瞬间真的看了叫人忍不住尖叫。
整期节目下来,情绪都在跟着赛制走,跟着选手的跌倒站起而摇摆,真的还挺过瘾的!
建议还没看的朋友先调过第一期直接进第二期,看到后面有兴趣再回来。
第一期节目没做好,因为毕竟滑板还是个冷门的节目,应该在第一期剪辑还是流程上多带点介绍,直接上来PK,然后又是大部分都过,没完成比赛也给PASS给人无形感觉low了,松散没有规章,很多路人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了。连我当初都想弃了,是吃饭随手点开第二期花絮才有了继续看的兴趣……
第二期开始就挺好的了,看到现在让我爱上了这项运动哈哈哈。对于领队的话,不得不说王珞丹被网爆,但是确实从我第一次看她出现在极挑开始到现在,发现她路人缘就不是很好。个人觉得是因为她利益心太强,但情商又不高,全部表现在脸上,给人感觉很功利,不会隐藏自己,但要说坏的话倒不至于,只能说吃亏在另外两个领队虽然也有好胜心但明显功利心很不强的情况下被凸显的很emmm……长相上和白百何明明很像,但是白百何人品不做评价,长相来说,更柔和一点,上镜感觉有种别样的魅力,有点电影脸,但王珞丹就电视剧女三号的感觉……
程潇的话,真的要说很意外了,和长相完全不符合的坚强,从第一期的滑板都不敢站,到后面在山上敢和队友说自己站起来滑真的进步太大了,不亏是韩务工人员,吃得了苦hhh人也很甜,但是她们队的那个叫66的女孩子情商太低了,成为观众的一个喷点,与之鲜明对比的就是那个叫俊安的男孩子人格魅力我的天。
一博的话,真的是爱了爱了。真实钢铁直男,但是和娱乐圈别的又不一样,他是偏“直”更多,有种无畏无惧的纯粹的率真,很小做练习生吃了很多身体上的苦,但是精神上被保护的很好,出去很快就被定UNIQ出道第一位成员,队友很nice,对他照顾也很多。限韩令之后团发展不了,但是他偏偏又在努力下自己拿下天天主持,天天兄弟们也都很照顾他,感觉一路人生遇到的都是好人被保护的很好,再加上本人又没有很大欲望,年龄也小,才能保持这种纯粹吧。结合长相有种初期小龙女性格的感觉,清冷不知世事纯粹率真……希望他能一直坚守初心吧。跑偏了,回来说,一博队伍多次逆风翻盘获胜的原因就是胜在一博战术其实,三个队伍队员能力差不大。领队判断直接果断,在重要的时候最快做出最合理的安排,特别是这份果断很难得,大将之风!另外因为作为一个功利心不强,胜负欲又挺强的大摩托男孩和队友很快打成一片,促进队内气氛,这方面可能和以前组团经历有关,陈潇这方面做的也不错。一博该说的时候比如叫队员做任务之类的都很自然有队长感觉,但是面对队友有问题的时间又能果断做抉择。很大一部分他的性格真的是要是一直在爱里的孩子才能做到的,真的让人看着有种带点小嫉妒的羡慕
燃!有一种运动精神在里面,会被他们努力做动作的样子震慑到,真的是会为了一个动作拼尽全力啊!
是那种看了就能让你出去滑的综艺了啦,其实看到所有滑板片都想滑嘻嘻,看得好过瘾,滑板万岁!(结束了,暑假也要结束了,夏日的最好综艺了!!!)
特别快乐!王老师进步飞速,徐兆、高群翔真逗!直男天团了不起
厉害厉害!!非常精彩!!!
刚开始是为了王一博去看的综艺,刚开始对滑板一无所知看到最后我自己喜欢上了滑板!!!这个综艺太燃了!!!!每个人都太酷了!!!我因为王一博现在完全喜欢上了滑板!!!这太酷了!!!虽然自己不会特意去练他们那种高难度的动作只是平时用来代步或者玩,但是滑板真的很酷👍
在这个综艺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王一博,不高冷,不话少。这个大男孩儿在自己热爱的事情里和志同道合的人玩的特别开心,作为一个战队的带队,非常重视团队氛围的建设,了解每个成员的长板短板,把每个人的优势都发挥出来,想赢但不会被想赢的心牵着鼻子走,带着热情和理性去挑战专业的动作,不怯懦也不逞强。真希望这个综艺一直拍下去,希望他一直这么开心。
燃爆 热血漫综艺!!!
题材独特,滑手们都很努力!喜欢王一博战队像一群男孩子一样热血,喜欢王珞丹战队人狠话不多。
作为滑板推广节目来说是挺成功的,至少我已经买了板练了一周了!就是节目的名字还真的挺劝退观众的,太土了吧也!那个直男天团真的欢乐,每周的快乐源泉!
王一博真的超出我预料的优秀,想给他颁发最佳领队奖。领队任务从没掉过链子,给one more try的分寸也把握得恰到好处。有身为领队的自觉,能主动安抚年轻队员的情绪,虽然他也不过20出头。还白到发光瘦成纸片,完全符合我的审美。
滑板综艺不好拍 鹅尽力了
还能说什么,里面请的不是OG就是Pro,已经是全中国最厉害的职业滑板人了吧,能看到他们上节目已经很不容易了!!!期待之后几期能在户外环境玩出新花样。
冲着一博和程潇点开,没想到选手都这么感人。36岁一身伤病,不惧危险,仍然在场上飞来飞去;天才固然很酷很帅,可是那些朝天才而去的人不停跌倒不停爬起的样子,也很酷很帅!带着儿子上场很奇妙的有种父传子传的感动!所有人都加油哦!
哇靠滑杆子的大佬好牛!!!看的我目瞪口呆!!!打call打call!!!
喜欢众滑手+王一博!有所热爱的人都活得生动 算很良心的综艺了!
这个夏天最好的极限青春和王老师的直男队!
我一直都特别喜欢滑板,但是不敢自己滑,仅限于看别人滑的程度,所以这个综艺真的深得我心,不过我才发现王一博怎么这么直男啊哈哈哈哈哈!
年度最燃!
选题很棒,和街舞、灌篮一样,滑板运动也非常适合视觉呈现,很燃,很有张力。因为极限运动的特征,节目很难弄虚作假,能尽量保证真实。规则很有挑战性,尤其是1对1Battle,先立一下高难度动作,等待其他滑手挑战,这个“立”,更多是对自己的挑战,体现出了运动精神。选手的话,暂时蹲卢宏成,技术到位,眼界也好。
三个导师里面没想到最弱的竟然是王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