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还是挺唬人的,不得不说情节编排以及男主演技,让我从一开始就更倾向于相信男主说的是事实,虽然也在不停的告诉自己,两个人说的都可能是真的也都可能是假的,不能有情感偏颇,但从各方面还是男主的话更让人信服,而且是不断确定这种事实的真相。
看到男主无罪释放时还有二十分钟,就知道后面一定还有反转。没想到这一切竟然全是男主做的,泄露受害者名字,杀妻杀谢卡尔以及陷害女主和情夫,果然这是他编的最好的一个故事,估计这会成为他下一部书的内容吧。 很多悬疑剧都属于乍一看挺唬人的那种,其实知道结局在回过头来看,经不起细节推敲。
故事线较为明朗,作家杀妻后,跑到谢卡尔家,威胁女主。此前,谢卡尔刚在家中捉奸,谢卡尔和情夫相继走后,作家来了,中间来的不是老太太,而是情夫,最后谢卡尔回来被杀,女主找警察,基本真相都在女主的叙述中,只是都被男主颠倒黑白了。至于情夫的血迹,是真的被谢卡尔推倒,桌子也是作家来之前碎掉的,所以不是女主心生一计,而是作家无意间发现女主偷情从而心生一计,妙啊。那种时候还能想到把粘泥的鞋子换掉,思维够缜密,以及之前给妻子药动手脚,我想的也是查药的数量,毕竟这种也是经典桥段,人家不做这种表面的,直接在胶囊里加量,也是够有耐心的,你说万一这吃的不是胶囊,是片咋整吗?或者不是罐装的,而且压膜的胶囊你又咋弄呢,巧合太多,再者,女主没情夫呢?
所以,很多地方按着编剧的节奏走还是不错的,不过的确经不起细节推敲。但是,像这种反派醒了并且顺利逃脱的电影着实不多,很大胆,总体来说,中规中矩,节奏紧凑,反转到位,该有的都有,而且印度电影竟然1个多小时就完事了,少见啊少见。
《天作凶杀案》:没有爱情、没有歌舞、没有开挂,简直就是印度电影界的一股清流。同样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它并没有特别离奇或是不可思议的案情。有趣的是,在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中,主角是在律师的有意诱导下,不断变换着口供以图打赢官司,故事着力于刻画的是人性的阴暗面,而《天作凶杀案》则是两个嫌疑犯在互相指正,互相拆穿中,交替更改着口供,以求洗脱嫌疑,故事更看重的是逻辑与推理。此外,影片在情节的细节方面做的也非常巧妙。两个嫌疑犯每一轮口供,都是对同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进行详细复述,两人的口供在大框架和主线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在一些小细节上却有一些小变化。这就导致嫌疑人的身份在受害人和凶手之间来回互换,让人看着非常过瘾,而与此同时,两名嫌疑人的口供都非常严谨,可以说是毫无破绽,这又让人觉得非常烧脑,大脑会跟着电影的情节与思路来思考,到底谁才是凶手?至于本片中的两个嫌疑犯的饰演者是“马洛萨”和“辛哈”,一对俊男美女。虽然两人明明有颜值,但实际靠的都是演技征服了观众。总体而言:《天作凶杀案》是比较出彩的悬疑犯罪类型片,片中故事全程烧脑,情节紧凑,一次次反转,一次次解密,似乎都在意料之外却都合乎情理之中。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悬念控制极佳,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就如同“罗生门”一般让人难辨真假,是部剧情悬念重重考验脑力的佳作。
很多人是不是在沾沾自喜自己发现了剧情的BUG?很多人是不是洋洋得意自己早早看出了男主的谎言? 但是你们忽略本片最大的伏笔: 这是印度警察,这不是CSI,也不是Bones, 这是只有一个二层小楼的印度地方警局。 所以男主说过: 你们对真相毫无兴趣。
而这个片子本事讨论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这两个案件,社会,妇女权益,基层政府。编剧以调侃的语气说出的却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看了《天作谜案》电影,一个小说家妻子死了,他报警了,然后逃跑了。后有剧透。 逃跑途中撞车受伤,不得已就近找了一户人家求救,而正巧就是玛雅家,也就是他的律师家。 进他家后,律师死亡,警察逮捕了他。小说家妻子是因为心脏病而死的,她真的是正常死亡吗?律师是小说家杀的,还是谁杀的? 剧情反转又反转,我是发现了: 一,时间紧急容易做仓促的决定,所以,想好之后不妨缓一缓。 有时候,视角有盲点,或者在那个鼓动人的氛围里,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然后就陷入和电影中警察一样悲催的局面。 二,印度警局查案水得很,除了有个警察很认真。其他就是社畜心态。 有个警察睡着了,领导问他事情,问完说你继续睡。你说,多么和蔼可亲的领导啊。 还有个警察当着领导的面吐槽工资低、加班多,想要跳槽到银行。 三、信任是黄金。之前玛雅为了掩盖偷情的事实撒谎了,被警察发现。警察陷入小说家陷阱,误会情夫杀死律师。 如果玛雅当初就和情夫老老实实交代,也许警察不会那么信任小说家,事情说不定就是另外一个结果。 四,细节是魔鬼。片中警察没有好好琢磨手头上所有线索,只凭那么几条线索就急着结案。 其实,除了其中一位警察,大部分人在乎的是结案,而不是真相。 如果他们真的认真查看律师的鞋子、医药箱、杀人的道具、小说家妻子服用的药物,也许就能早点获得真相。
印度的电影还都挺好看的,这部影片的结尾也是非常出人意料。采用两个证人对警方的供述来对比展开整个故事,我真的非常非常相信了男主人公的供述,非常合理,毫无破绽,反而是女主的供述听起来真的很像假的,没想到大结局啪啪打脸。前期捏脚的小细节可以呼应到结尾处的真相,但是居然真的没有拦下来而是跑掉了真的是令我无法想象,这个电影也太敢拍了吧。
感觉值得一看。
很早就知道男主一定在说谎,第一他进门卫处狗有呜咽声却没叫,第二在他的故事中他把情夫砸他的凶器滚到椅子底下,如果这样地面必然有滚动的血迹。以及这里有个巨大的bug,验证一下台座上的血迹是谁的就可以知道真伪。男主杀妻子的理由和手法都比较牵强。以及结局我也觉得最后一个是自杀女孩的父亲我认为更加完美。但是这样让他逃脱也有一个好处,影片并没有交代被诬陷的律师老婆最后结局如何,但是按照前半部分的官僚作风,极有可能直接顶罪
又见高智商犯罪片,可惜无论从剧情逻辑还是细节推敲方面,不合理的漏洞都太多了,制作也相对粗糙,最关键的是整个片看起来非常无趣,讲故事的手法过于平淡,不知道啥时候能出现下一部《误杀瞒天记》啊
挺好的,很悬疑,最后翻转,真凶逃跑了。
推理的过程有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感觉
本片确实是一部非典型的印度电影。悬念、谜团、推理、反转才是本片的灵魂。杀人一定要偿命么?答案是逮不到就不用。剧情、对白、节奏推进都相当好。但结局一般。如果多年以后,德夫偶然读了老婆买的涉案作家的新书。然后发现新书里的谋杀情节才是当年凶杀案的真相。这比作家逃逸前自嗨自爆强多了吧……
印版蓝光原盘
其实很多情节经不起推敲,和《误杀瞒天记》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1、私心偏爱的反转片,《看不见的客人》式的层层谎言迷雾,两人各执一词的罗生门案件;2、“有人利用真理获益,有人利用谎言,而我则利用巧合”。
《看不见的客人》+《误杀瞒天记》,依靠一次次叙述,混淆也寻找真相。把控很好。结尾没有被抓,更赞。
为什么最后最后居然不是凶手被抓!!应该再给一个反转啊我的妈!!!我不服!!我不服!!!
一个故事用不同的口供反复演绎,看观众更愿意相信哪个版本,话说印度底层警察还在用竹棍抓人,经常在工作时间睡觉。#20180219
“有人利用真理获益,有人利用谎言,而我利用巧合” 罗生门格局,每个人讲述的都不一样,真相交给观众去猜。演员请就位、坏人逍遥法外系列。
一个案件,两个证人,同时也是嫌疑人,故事以此开始!通过悬疑推理,层层解谜,以真相大白结尾!总体而言,摆脱掉歌舞的印度悬疑片还算及格!不过剧中的巴格有点多,且结局牵强,让观影效果大打折扣!
终于看到一部没有歌舞的印度片了,结尾反转不错,只是有点急....
除了印地语跟英语交杂装逼有点烦,整体的套路设置高过那些西班牙烧脑很多,而且比较合理。是的,主演说了,借助巧合
满眼《看不见的客人》的痕迹。明明有个最大漏洞,男主说他被偷情男砸了,那验一下那个钝物的指纹和血迹不就知道了。要是没有男主的血迹,那就是他说谎呀。。。
警察辦案靠臆想,兇手脫罪靠自信
虽然也是建立在常规刑侦手段之外的真相翻转,但好在存在的环境是经渲染而成的印度无作为警方环境。电影是一个说服人的过程,主角亲身示范将不同意象组合利用巧合打败真相,是绝佳的心理战,也算是非常切题了。两个主角的的叙述感都不错,这个推理的演绎比被拿来比较的《看不见客人》要好许多。
看完《催眠·裁决》再看这部,更觉一路都在不断加星。一出罗生门,无非看如何隐瞒与嫁接,这次天平上上下下间,真能越来越引人。分寸拿捏得好,就连喽啰都有戏感。猜得时对时错,很有兴味。院线电影里,也就只有外片能用这种结局了,虽说过于有恃无恐,差点就败了氛围。还好,顺利收尾。
确实是小成本的悬疑推理烧脑片,但是后半程明显发力不足了,总有新的证据出来,刷新警察对于整个事件的认知,但结尾还是有bug。罪犯杀人的时候,死者的老婆特么在哪呢……但印度能拍成这样我已经满足了,至少没有歌舞,我很感激。
故事情节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唯一遗憾的结局,最后一个乘客应该是自杀女生的父亲,然后毒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