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部纪录片,其实是非常偶然的。在某个周末的晚上,抓一碟花生米,开一瓶烧酒,看到THE HUNT的电影名,本来以为是一部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权当是放松一周紧张的生活了,但是当纪录片中那震撼的开场乐响起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配乐真好听。这几天把七集纪录片都看完了,最后的感觉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震撼!
首先谈一下这部纪录片本身。无论是从镜头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以及配乐的搭配上来说,都堪称是完美的。接触这部纪录片之前,我真的没有想到过这样的场景会被镜头如此直观地呈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幕幕猎捕的场景就像发生在我的面前一样清晰,这一方面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摄影人员精湛的技艺和辛苦的付出,而看完每集纪录片的片尾关于本集的工作情况介绍,更是对拍摄人员的敬业精神佩服地五体投地。你从来不会想过为了拍一个镜头,你需要在某个自然保护区呆整整一年的时间,或者为了那仅仅几秒钟的猎捕场景,你需要等待半年的时间。试问如果一个人对这个工作没有极大的热情,他怎能忍受这样的辛劳。还有就是片中的配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你看到北极熊孱弱的身躯在荒凉的北极徘徊,当你看到非洲野牛面对七八头狮子的围攻而不放弃,当你看到鲑鱼虽然明知危险在前却依然逆流而上的时候,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总是适时地响起,它更像是一种音乐的诉说,因为,它是适当地。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英文解说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听惯了赵忠祥“春天到了,又到了马达加斯加草原动物交配的季节”的我来说,恰到好处的解说如同那锦上之花,引导你更加深入地去思考。正如有的评论者评论的那样,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帧画面,都可以完美地作为屏保或者背景图片,你甚至都不用精挑细选。
其次谈一下这部纪录片的现实意义。诚然,正如纪录片片名THE HUNT的直白翻译“猎捕”一样,片中确实关注了自然界中不同猎捕者的高超猎捕本领,其也用纪录片的形式为我们精彩呈现了现实中发生的猎捕者与被猎捕者之间残酷的生存关系,但如果一部纪录片仅仅停留在此,就很难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而真正震撼到我的,是片中那种冷静的旁观者的视角。是啊,人类自从进化到能够使用工具,发展出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各种形而上的概念之后,到底已经有多长时间对猎捕陌生了。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自认为我们已经脱离了动物之间的残酷生存淘汰赛,人类从出生之时起,并没有像非洲角马一样面临狮子在旁眈眈而视的残酷现实,我们没有为能否生存下去而担忧,而是为能否生活地很好而忧虑。当我们看到片中的画面的时候,其实,它们的发生是那样地自然,我们不必惊讶。是的,就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我们与其他生活共享的这个星球上,片中的所有场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它们是如此地自然,就像人类饿了需要吃饭一般,而我们感到震惊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人类离自然太远了,远到我们以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宰。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愈演愈烈。每年,各国政府之间为了环境问题召开多次国际会议,联合国召开全球环境会议,但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会议有多少呢?我们提出的解决办法不过总是这样的表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人类总是贪婪的,为了一个问题的解决,却总想先得到更多,更枉论自己首先付出了。因此最后的结果总是偏离预期的设想。看了这部纪录片,我就在想,如果抛开地域的限制,猎捕者猎捕的场景就会发生在我的眼前,但我面临这样的条件,抑或更甚假如我是被猎捕者,我还会考虑那么多么?而确实,这样的场景在地球各地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曾经的我们,也是在这样的残酷生存环境中不断进化的,仅仅只不过因为我们进化速度稍微快一些而已,或者说是方向不同,我们并没有高出其他生物很多。当我看到非洲野犬团队合作猎杀野牛,当我看到海豚与海鸟合作捕食鱼类,但我看到各种善于伪装的动物发挥所长时,我会想人类有什么特长呢?是的,我们会学习。这点极为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我们的学习能力让整个地球不堪重负,抑或我们的学习能力在不断地将我们推向毁灭的深渊。
当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人类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动植物灭绝......所有的一切变化,不可能说百分之百是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不无怀疑地说,绝对是因为人类的参与而加剧了这一进程。而我们必须到了改变的时刻了。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对此问题漠不关心,不管每年召开多少的国际会议商讨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徒劳。而正如这部纪录片片尾所说的那样“The animals will recover, and the human should change”.
我也没想到会起一个这么俗气的题目,一股浓浓的柯南风,就请让我在凌冽的秋风中任性一回。
尽管豆瓣评分不一定靠谱,比如《湄公河行动》和《釜山行》就有些虚高,但还是可以参考一下。反正看电影本就是一件挺主观的事,觉得《指环王》一般的人,很可能觉得《爵迹》不错。
从去年11月到现在,差不多一年时间,短评1443条,长评12条,纪录片的受众依然很少。说来惭愧,《猎捕》其实是我正儿八经看的第一部纪录片,当然不包括《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以及CCTV10播出的间断性看过的一些节目。
本片名为《猎捕》,海报的主角也选择了地球上最美丽的猎手——猎豹,一只正在追捕羚羊的猎豹。作为史前巨兽的直系后裔,猎豹妥妥的颜值担当。要问我最喜欢哪种动物?只能是猎豹,没有之一。这份喜爱源自还是个小屁孩时看的《猎豹三兄弟》,希望名字没有记错,但在那么小的孩子眼里,连电影和电视都分不清楚,更别说分清电影的类别了。
提到纪录片,很多人带有偏见,认为这种类型的电影就像摇头晃脑的孔乙己给你讲“茴”字的几种写法一样,枯燥而无味。本着用事实说话的观点,吐血力荐本片,7集,每集60分钟的时长,从片头到音乐,每一分钟都堪称完美。
从稀树草原到热带雨林,从阔叶林到针叶林,从北极到南极。人的一生不可能去那么多地方、见那么多风景,但通过一些文字、通过一些镜头,我们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去感受地球的广袤和生命的伟大,茫茫大海中独自航行的蓝鲸,成千上万共进退的行军蚁,这些广袤和伟大足以让人类感叹自己的渺小。
不用主观的所谓情怀去操控生命的轨迹,是《猎捕》制作组坚守的底线。不站在猎手一边,也不站在猎物一边,因为猎手和猎物一样值得尊敬,因为即便是虎鲸、北极熊、非洲狮、印度虎这些最顶级的猎手,其猎捕的成功率也超不过50%。作为人类,我们要做的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记录,记录这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记录这比人类记忆还要久远的地球故事。
“没有狗血的剧情,没有人被北极熊追的到处乱跑。”尽管第2集《受制于季节》中的摄影师如此说道,但危险还是存在的。在第6集《与时间赛跑》中,研究角雕的工作人员在给角雕雏鸟安装搜寻设备时,由于绳子的原因从树上跌落,直到一年后才伤愈。持久的耐心、非凡的勇气、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这些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在《猎捕》制作组的每一位成员身上彰显无疑。
前6集的铺垫,都是为了第7集的升华,即便是食物链顶端的猎手,也不得不在爆炸式增长的人口数量前低头。我们是否忍心这些美丽的动物从地球上消失?有一些责任和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就像那个戴着印有英超新科冠军队徽帽子的孩子所说:“我长大以后,只想教授人们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而从事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工作,也是我最初的梦想,你呢?
纪录片《猎捕》呈现了不同自然环境下捕食者的生存状态。
捕猎者的失败率之高,每次都能让人深受震撼;尽管进食过程血肉横飞,但个中艰辛,是被捕食者无法领略的残酷。
1、屡败屡战:失败跟成功一样频繁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猎物,一只兔子,也需要狼群齐心协力;
哪怕再小的蛋糕,也要小集体合作才能共赢;数量再小的钱,能赚到也不容易。相比于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其实更舒服、更不容易被打到——只要有草的地方,就能够存活,就能够生存。他们追随着生产资料奔跑,而猎食者追随着他们的步伐奔跑。
论物种数量和生存难度,作为生态位更高级的存在,食肉者斗智斗勇耗尽心力。
失败率达1/20——近20次捕猎中,成功的机会大概会出现一次。
要想在北极成功,无论你是北极熊还是摄影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掌握几手绝技。
但即便作为陆地上最快捷的动物,只有速度还远远不够,要想捕猎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体能,还需要策略。
猎豹的起始点很是关键,它的最快速度只能维持几秒,要想成功,它必须接近猎物30米以内,且不被察觉。
选定正确目标极为关键。
目标小得足以掌控……近60%的捕猎都以失败告终。
起始点的选择,目标的正确定位,即便万事俱备,最终大概率还是以失败告终。
2、运筹帷幄:隐忍与耐心考验无境
青壮年时,老虎就能悄无声息地移动了;但要接近猎物,它还必须不能被看到。
兽群眼观六路,并且它们从不放松警惕。只要它们能看到老虎,伏击就无从谈起。
凭借经验,老虎已经成为擅于利用一切机会的专家——暴风雨的声响和黑暗,可以用来隐藏它的行踪。
它从兽群的下方向处开始接近,未被察觉;一旦进入攻击距离,它就会保持不动。一头捕猎中的老虎的最后一招,是一动不动地等猎物靠近,让雄鹿尽量主动靠近;然后静待它转身,并踏出一步——达成完美,而勇敢的一击。
学会隐忍,学会有耐心,学会蛰伏,学会韬光隐晦,明白出击的最佳时机——人类社会都需要长年累月学习的生存技巧,适者生存的捕猎者是最好的老师。
一只老鼠是不够的,在这冰天雪地的森林里,要维持体温,貂必须每天觅食三只老鼠。但雪中的隧道成千上万,该找哪一条呢?全都找一遍!
真是一场疯狂的捉迷藏游戏,只有1/10的隧道有老鼠洞穴,即便找对了隧道,也不能保证找到老鼠。对于北方针叶林中的猎手,光是找到食物就是最大的挑战了。
耐心与毅力,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每天都需要面磨砺自身的意志和本领。生存与繁衍属于强者。
3、取舍之道:顶级猎手的规模限制
角雕捕猎的方法需要其付出相应的代价,想要抓着像猴子这么重的猎物飞翔,必须练就足够强壮的肌肉,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雕。
因此,要养大一只幼雕,就需要十分坚定的信念。
在所有猛禽中,角雕的亲代抚养时间是最长的,它们对幼雕的喂养时间长达两年。
在此期间内,父母会给幼雕喂养超过200只猴子和树懒;到年末的时候,幼雕已完全长大,却远远不能自立,它还得再花上好几个月,让飞行肌变得发达,以抓取重物,方法就是在“森林体育馆”里锻炼身体。
而人类幼崽的周期,可能还需要在角雕的基础上再x10。
幼雕必须迅速提升自己的技能——毕竟,这里是它父母的地盘,如果它还不开始独立捕猎,尽管父母煞费苦心才把它养这么大,它们也可能会杀了它,给另一只有能力的幼雕让路。
血淋淋的纯自由竞争市场,即便是花了两年时间养的孩子,说放弃就放弃,毫不含糊。
4、合作共赢:猎食者的共识
越是往上走,越是高等的食肉动物,越是讲究合作,比如狼群,比如黑猩猩。
即便是自身没有那么强大的物种,行军蚁的突袭部队,一样能做到无坚不摧。
行军蚁通过数量战胜质量,源源不断的队友倒下,又有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内容填充进来,以及新生命的补充——如果个体的力量没有那么大,那就用数量打败质量,只要量到位,没有对付不来的敌人。
类比黑人和贫困地区,尽管生存条件艰辛、物资匮乏,但因为愿意生、肯多生孩子,数量上去了,自然会有强大的个体出现,发展与繁荣生生不息。
你也许会惊讶,这些捕食者从不互相攻击。它们共同合作捕食鱼群,轮流享用盛宴。
海洋猎食者们共同包围鱼群,享用自然的盛宴——像不像赌场里,围攻起来割韭菜的场面。
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狂风怒卷沙尘,兽群逐渐不安起来。
它们的感官被沙尘遮蔽,瞬间不堪一击。听不到捕食者的动静,也嗅不到它们的气味。
母狮各就各位,悄无声息,因为草原上无处可藏,狮群早已学会利用这一闪即逝的天赐良机作为掩护。
唯有齐心协力,它们才能供养下一代,在地球上最为暴露的栖息地生存下来。
唯有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同合作伙齐心协力,才能让自身,让后代,让族群延续下去。
唯有最有能力,最勇敢,最有魄力,最能适应社会竞争的个体,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尽管所有的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依然有极大概率失败。
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是真实社会最好的老师和参照。但真实社会,具有野性生命力和血性的个体,远远没有自然界广袤。
敬畏自然。
2019年4月19日更新
当初第一次看这个的时候,好像是在B站偶然戳进去的。那是2016年夏天,应该是B站给我的推荐。因为本科毕业那会无心学习,每天在B站刷贝爷的荒野,然后顺便戳进了《捕猎》。当时看完这部纪录片就奉为神作,但是现在回想,竟然觉得不敢相信。这是怎样的团队,怎样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真的是技术的巅峰了。再一次为摄制团队所感动。5颗星真的不够,想打500星!
这个系列,我一再推荐给我的好朋友们,本身就对自然题材或者纪录片感兴趣的朋友,一拍即合地喜欢上了这个系列,即使是以前不喜欢看纪录片,不喜欢看动物的孩子,也喜欢上了这个系列。可见完美的摄制水准加上有趣的题材和讲述,真的是很有吸引力,谁也无法摆脱自然中力与美,智与勇的魅力的吸引。看这个系列总会让我们人类感觉到惊奇,各种动物竟然也这么聪明。其实他们本来就如此,只是我们太习惯于把自己的位置摆的高“人”一等。分割线下面是当时写的
---------------------------------------这是分割线---------------------------------------
这个系列太震撼了,看了前两集的时候就已经为摄制组深深地折服。拍摄时的付出和认真,让人感动,这是超出摄制内容之外的美,工作人员们把拍摄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一项普通的工作,一件日常的事情,当作是一生所托。
前六集的摄制非常美,让人感动,但是第七集的美是不同的,第七集里面讲述了全世界各地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们为保护这些无与伦比的猎食者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感人至深。引用里面的一句解读:We have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we just can't blindly go on the trajectory we're currently on and expect things to work out well. We've got to make changes.
前几天看果壳发了一篇关于中国虎生存现状的文章,评论区有人说,老虎灭绝了又何妨。是啊,虎这个物种在中国灭绝了又何妨,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作为食物顶端的大型肉食动物,虎的数量本来就很少,灭绝了对中国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你知道吗虎的灭绝是一个信号,他在给我们传递,人类改变自然的速度和程度太快太大了,花了几十万年进化的生物,眨眼间就会消失。有没有妨你自己想想吧。
五分嫌少!片头大银幕式的包装,很惊喜!腐国工作者竟能大自然的残酷拍得如此精妙绝伦,如归入电影,秒杀绝大多数的节奏!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节,时刻充满危险系数的机位取景,蒙太奇式恰到好处的剪辑,烘托到位的OST,还有老资格专业解说,BBC至今仍无出其右!
牛逼闪闪!看到骨瘦如柴的北极熊,太心塞!
大自然的法则就一字儿:稳!物竞天择没商没量。沙丁鱼的团灭最震撼!看得我都快哭了!沙丁鱼怎么你们了啊!OST可以排进top5!以及幕后部分超好看!给BBC大神们跪一生!看到最后一集庆幸始终有那么一群人愿意还动物们一个家园。但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名词解释:Bait Ball)
"和女儿一起看"系列. 北极熊抓海豹吃的画面太逗又太惊人.....
神奇的自然
感觉好萌,但很残酷,都是生物本能,壮美。
了不起的纪录片,把猎手捕猎的过程展现的惊心动魄。猎豹的速度,鲸鱼的庞大,狮群在风暴来临前的冷静,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航拍,慢镜,第一视角,视听层面竭尽所能凸显出大自然的神秘属性;片头曲大气十足,追逐场面的乐章足以调动观众的情绪。
生存不易
最后1集讲动保。说到底,人类的无度增殖给自己制造了太多困境,只有全球协作,减少自身繁殖,全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也才能改善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智人本就不是以数量取胜的动物,只是现在对有些资本和权力而言,人口仍是他们的工具。
仅仅拍摄内容就非常非常震撼,更何况还拍得那么美。猎手们正在消失,这是本片应该赶紧拍的理由,猎手们优美而伟大,这是本片应该拍的根本理由。
完美!本年度,我家猫最爱剧集第一名
从来没有想过纪录片能拔高到这个程度……尤其第一集的野狗追击镜头高能到爆炸,看的让人怀疑这是特效。看来纪录片只服BBC这话大概还要说很久很久……
别说还真的是第一次看记录片看出了大片的味道。画面,配乐,讲解以及背后的用心全部满分。观看感受:震撼,目瞪口呆,叹为观止,怎么可以美成这样,涨姿势。
超好看!!没有更多的语言了!
镜头神奇得美不胜收,很多镜头到底如何拍摄的甚至令人匪夷所思。非常值得看看的一部自然纪录片。
行军蚁那段真心震撼。
BBC又一封神之作。
比较碎片,每种动物几分钟,亮点在于高清高速摄像和新画面:蓝鲸捕食,黑猩猩合作猎捕疣猴
保持了BBC一贯的品质,但是论惊艳、震撼力不如Frozen Planet、Ocean 等
当然非常好看,制作也绝对用心。 也许有些苛求,不过我觉得按照这种方式归类、比对、呈现,似乎有些突出猎奇而少了些体系,看完了能学到什么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