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这是一篇观后感,不如说这是一篇游记。 2016年的那个夏天,我看了《小森林》,然后买了机票,在日本找了一个乡下住了3个月,一直呆到了2017年的冬天。 原本我以为《小森林》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电影,后来我才发现,它其实上是一种写实的风格。
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基础设施特别完善。我经常和别人举例说的是,日本乡下的马桶圈都是热的。交通也很方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车,电车,便利店,网络,都是有的,亚马逊的物流也很方便。甚至乡下的学校都有非常高级的篮球馆,就像灌篮高手里面的一样,尽管当地的初中只有70个人,高中只有200个人。咖啡馆,便利店,超市,该具备的也都具备。
当我使用“乡下”这个词的时候,总怕会给人带来误解,所以还想特别解释一下:日本“乡下人”和中文里的带有贬义的“乡下人”可能有一些区别。中文里的“乡下人”更多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一种贬义的称呼。但是在日本的“乡下人”只是生活在乡下而已,就我接触过来的很多人来说,他们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少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而且他们做的东西品质比起发展中国家的就要高处很多,不仅仅是从质量上来比较,而且也从外观审美上来比较。放几张食物的图片就能感受一下质量了:)
但是其实日本乡下最打动我的倒不是那些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精致的体验。而是这些外在的,人们肉眼可见,身体可感知的东西之外,当地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状态。 在大城市里生活久了之后,你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很焦虑,为收入焦虑,为事业焦虑,为未来焦虑,为关系焦虑。但是,在“小森林”里面,尽管当地人生活得也是很繁忙,每个人甚至要充当很多个角色。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却非常饱满。如果说城市里的人有一种下垂的力量,是丧的,无力的,佛系的。但是“小森林”里面的人却是向上的,有力的,饱满的。
我在“小森林”里见过好多人,也听过一个故事。 其中一个女孩,有着良好的背景,从小到国外留学,在东京上学,在联合国实习,但是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小森林”里面杀野猪,我很好奇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是,她发现野猪对当地造成了一些农作物上的伤害,同时,她又发现当地的农民料理野猪的手法很独特,可以作出很美味的食物来,所以她觉得也许可以通过开展“野猪肉”的产业,在帮助当地减少农作物伤害的同时,也可以给当地做一个新的品牌,开辟一个新的经济产业。 当时我一听觉得这口气好大啊,不会是吹牛吧。但是,等我过了一年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把她的野猪肉卖去了东京最高档的餐馆,同时她的事迹也被NHK的地方电视台报道。
后来,我在当地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奇奇怪怪的人,有要做教育革命的,有要开始一个新的王国的,有要振兴当地的,也有开发新的粮食品种的,酿酒的,种米的,包山护林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是不同于大多数我在中国见到的人只是喊喊口号,她们确确实实是在踏实地践行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我也有遇到类似“小森林”的女主角桥本爱这样的女生。她自己劳作,然后把食物以精致得体地方式制作出来。我见到她的时候感觉就像自己进了电影,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周围的空气仿佛都温和了起来,全是美的气息。
因为我曾经去过很多的地方,有十几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但是日本乡村的那种静谧以及逐渐聚集起来的向上且自由的氛围让我特别喜欢。 所以也是希望有机会的话,可以带更多的人,深入到“小森林”里面去了解一下真相。
因为那是一个让你知道“wow,还有人这样生活”的地方。 也是一个让你可以安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地方。 有更多的资料,请微信搜索“x++间隔游” 公众号(x-plus-plus);
或者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更多的信息
希望你也能找到你的“小森林”
补一篇新冠疫情期间的日本乡村生活
画面真的好美,看着特别舒心,很治愈。
乡村的生活真实而美好,但也很辛劳,风吹日晒、日晒雨淋、早起晚归、披星戴月、汗流浃背,但虽然辛劳,但他们都是自由的,待到丰收的时候,是喜悦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自给自足,从不担心吃进肚里的东西会有添加什么化学品。
电影中主要表现的是美食,美食的做法、取材、材料的储藏。主人公很多时候都是回忆着妈妈的做法、味道而尽力做到记忆中的味道,隐隐觉得主人公是在通过做美食回忆母亲的过往,以及对母亲以前看法的改观,以及对母亲的敬爱。母亲虽然生活在乡村小森里,但她却知道的很多,比如酱料。可见,母亲即使生活在只有一条路能通向外面世界的乡村,却对外面的世界有不少的认识,也许这也隐隐地告诉了我们母亲离开小森的原因。
主人公边做食物边回忆母亲,我边看边回忆那些年在乡下的日子。夏日的午后,吃着刚从后院里摘下鲜嫩的葡萄看电视、去拾柴的路上摘个梨一路吃着去、在门前的翠竹下荡秋千、在门前的黄瓜地里数着小黄瓜,等着长大入我肚,跟着外婆种玉米、除草、放牛、背着小背篓去打猪草,下地窖里取红薯做红薯饭……真实而美好,各种好吃的,鲜嫩可口,都是自己在地里种的,吃着放心,也能体会丰收的喜悦。
乡村里的人也很真实,就如影片中悠太说的:我的父母说的话都很有内涵。
最后,主人公说她回到小森是在逃避,这个不好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能回到乡下也是要很大勇气的,说悠太是直面人生,可在我看来,这何尝不也是逃避?
“不时不食” 是一句老话,讲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 另一方面,挖掘一下,不时不食还能体味到做人的道理。按照规律行事,说话做事要有规矩,不可逾越,不可放肆,颠三倒四的行为话语不可取。 厚德宽仁,博爱九华,仁者无敌,制度规范人的行为,文化引导人的思想,凡事有据可依,行事有理有节,按时吃饭睡觉,做人才有底气,才能朝“恭、宽、信、敏、惠”的标准更进一步。 电影简介 《小森林》是根据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改编,导演森淳一曾执导过《爱我别走》《重力小丑》《蛇之人》《恋爱小说》等作品,这次《小森林》立意独特,专注于山野风光和素简美食。 影片的女主名叫市子,在一个叫小森的村庄独自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一猫,住一屋,种一田,一日三餐皆为自己耕种和大自然的馈赠。整体风格无论是演员的表演、画面、还是镜头语言,都是极简但精妙。本片看似无情节,但实际通过女主的独白,讲述了一个少女在被妈妈抛弃后,如何在乡村生活的简单故事,其中不乏乡民间的饭桌交流,以及母女间不经意的厨艺传承,都以食物为载体,在未经雕琢的大自然中酝酿、发酵,虽简但意蕴绵长,虽写意但绝无刻意。
天空已经有了秋天的味道
传承、感悟
通过回忆,市子努力照着妈妈的样子照顾自己,并渐渐从“青菜需要剥筋”这种生活万物小秘密中,悟出妈妈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认真。 在片尾,市子也终于收到了妈妈的来信,虽然这一集中并未看到信的内容,但镜头从背影切到市子正面时,我们看到市子脸上,又多了一份成熟与坚定。 而作为影迷,我们除了学市子用身边唾手可得的食材做料理,也跟随着她成长和感悟许多,这其中,不乏佑太所说“被杀了,还吐槽杀人的方式”,我们不应该把听到或看到的事物“从左边移到右边”,而是停下来,去感受真正的生活。 最后来张:市子厨房
这部电影就是人生,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刻意的讲故事,但确实安慰着内心,一切都那么自然。 在结尾市子跳神舞那一段,被音乐轻轻的一碰,眼泪都下来了。几天都没回过神来,难受。好像内心某些东西再破碎了,有在重建。好电影就是这样。 市子在小森生活了几年,最后在妈妈的来信的鼓励,安慰下, 很坚决的离开了。以前是因为无法在城市立足所以回到小森,那样觉得是对小森的不尊重。市子 因为她妈妈走了,所以一个人要去面对这个世界,一个人承担着所有,而在城市里受了伤又回到了小森,小森这块大地,这里的人情,美食给了她安慰,给了她力量。所以他决定再次去到城市。去寻找她内心的安生立命。她成功了,又再次回来时,是带着对小森的爱,或者也找到了她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有了方向,有了意义。这一切不一样了,虽然又回到了原点。小森变得恬静、平和而坚定。这就好像人生从依赖走向了独立的个体,而真正的面对世界,爱,生活,这一切。
接受了度过发育关后的桥本爱,就可以看小森林了。夏大片的绿,哗哗作响。人藏在大自然里,日夜劳作,流下必须的汗。不用进入等在那里的黑夜。夏夜来访的朋友,柿子串成的幕帘,心事藏入深渊。从水里捞出冰凉的西红柿咬一口,只呼吸今天的空气,只面对今日的太阳。
世外桃源啊!单单一个人洗衣做饭在乡村过归隐生活,这浮躁如我,定是守不住那寂寞空虚冷。不过这里的乡间,实在是太清新了!单单这一片绿色,就在心里变的十足清澈。还有这美食美景美女,一脸天然呆、内心白,悠闲自然的状态,还有农家乐、草木青,哎哟,真心是奢望啊!8.5
呃,原来是舌尖上的日本农村……农村的生活能有这么优雅就好了,干了一天农活还有力气花几个小时做酱,晒不黑,手上不长茧……没有电影没有鼠,也不听音乐,才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我承认我是想来搜做法总结的 T T
自己也是越来越喜欢乡下,越来越对爸妈种田的方式感兴趣……但,怎么说呢,时代的大潮并不能容纳年轻人对于乡村的喜爱。两个乡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种片子看完就对生活重燃希望,然后怒买一堆餐具什么的...
吃货少女的自我修养,这种文艺腔调的东西看看就好,离农村的现实生活差距太大,真的要去农村干几天农活,我看没有几个能撑下来的。
(桥本爱 × 村妹纸 × 天然呆 × 心独白 × 野食谱 × 闲生活 × 农家乐 + 万变云 + 清爽风 + 绿油油 + 湿淋淋 + 小动物)/ 无剧情 = 抗抑郁特效治愈片
劳作令人无暇烦恼,片中的人物时而离凡世很远,时而又触手可及。我们有舌尖上的中国,通篇累述奉献、感恩,手艺传承和文化气节,却没人教导我们劳作本身的意义。一屋一田一人食,已是最令人羡慕的事。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过日子,而如何能让过日子变的有滋有味,我想不到除了充实的劳动/工作+美味的食物更好的方式了。桥本爱不矫作真自然,让人心生欢喜宁静。也许中国需要等待很久很久之后,才能拍出这种气息的片子了。
桥本哥演出了吃货的本心,一边捧着小鸭子说好可爱下一秒就开始平心静气的磨刀嘴角含笑的杀鸭肢解,大写的帅。
把日本乡间简素的一餐一饭,拍得很有质感、美感、生活感。在天朝这个审美粗糙的国度,日式情调显得如此有“逼格”。但时人追捧日式美学所谓的“禅意”,恰恰最无禅意可言。刻意追求的形式感,努力再努力去趋向于“美”和“精致”的态度,其实都离禅很远。禅是一箪食、一瓢饮里全都是平常心,无谓美丑。
日本人过得细腻,连菠菜都要剥筋。吃货女汉子的清新文艺生活,自给自足舒服自在,还有萌喵陪伴,我也想要啊!不过她靠什么维生?原声清新小电子,这居然漫画改编
太喜欢了,以后我要做农民。简直就是老家以前的景象,油然的亲切感。
清新的画面配上无机质的声音演奏一曲乡间农作与美食的小调,琐碎日常加回忆这种不经意的生活感(可能是错觉)让人欲罢不能。故事有一个逃避的开头愿会有面对的结局。
那些静得只能听见呼吸的日子里,你明白孤独即生活。
基本只有看睡跟看馋两个结果,看了就知道了
烤面包,做酸米酒,做伍斯特酱油,做胡颓子果酱,巧克力榛子酱,雨久花凉菜,烤红点鲑鱼,红点鲑鱼汤,西红柿拌面,炒通草果皮,核桃饭,糖煮板栗,烤地瓜干,烤鸭子,煨炖胡萝卜,嫩炒菠菜……全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全是自己辛勤劳作的回报!
昨天看这个看一半看不下去了,这么美的电影,我看着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中国电影票房都那样了,审美还那样,什么时候才能不吃粗粮,也认认真真做顿可心的家常菜呢。
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好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