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剧吧,一开始角色设定出来,为了让自己能看下去,我给自己洗脑这个是间之楔。
我这已经有年头没怎么看剧的一个人,为了复古怀旧硬逼着就让自己看。当然也没硬很久,剧情确实有点妙。
首先,剧版的黑人路易,我这颗贫乏的小脑瓜确实在此之前也不敢想象让一个黑人来演。当然这一部分也是基于我对于黑人外貌气质刻板印象,我总感觉黑人气质是比较粗粝蓬勃欢乐的,简直就是小说版的反义词,是细腻精致破碎不起来的。他必然一点也不哥特啊,但实际上,剧版的路易不再是那个破碎痛苦纠结拧巴自怨自艾的路易了。
电影版路易的痛苦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局限于时代特色,他实在是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悲情女主角的抓马做派了。以我现在成年人眼光去观看这样一个角色,我可能只能吐槽:真是浑身都是戏啊。好的好的,我知道你们要觉得我没有经历过他的痛苦当然是不能理解的。我当然能理解亲人逝去的痛苦,所以那一定要那种样子你才是痛苦的吗?当然他浑身上下充斥电影全篇的痛苦也是有一种破碎美人的美感的。连作者Anne Rice也说皮特一副看啥都不顺眼的样子确实演出了路易的样子(哈哈哈哈,我TM),我能欣赏,但这种角色其实并不招人喜欢。而我也确实不喜欢路易,也不喜欢克劳迪娅。
剧版路易,从94年原版路易进化而来,保留了一部分的脆弱和破碎(这部分已经在剧版里内化得不多了),路易他变得更加坚韧了。不愧是个黑人,感觉就算被打得稀巴烂揉进土里,还是可以让自己再站起来。也可能是在波折艰难的环境下,人们就不再喜欢看困于自我内耗苦难里的角色了。我愿意称之为一个全新的路易。就是在经受挫折磨难以后,他依然有自己的坚持和执着,至少他的选择让我看出来,不愧是他啊。
当然了,我们要诚实地承认;颜值上讲还是阿汤哥的莱斯特更胜一筹。但Sam的莱斯特,真的是有很妙的地方。谁看了他不得感叹一句,这到底是个什么绝世xx(我暂时想不出形容词)!对于一个喜怒无常,出轨家暴,劣迹斑斑的角色,怎么能让我一个观众坚信不疑:艹,他真的爱他。整个三观都要被他重组了,没错的,他真的爱路易。这种扭曲的,双标又独占欲爆棚,带着折磨痛苦纠缠的爱怎么就这么带感。他的莱斯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糖霜黄油曲奇的味道,就是明知吃下去之后会让人血糖升高爆痘负罪感爆棚,但还是忍不住幻想牙齿切开酥软曲奇后充盈在口腔里的奶油香气甜妹到灵魂极致的美好。
X张力就不必提了,那种任性肆意的一颦一笑,一蹦一跳到恋人身前,一边用手掌抚着恋人的胸膛,一边笑着说:Of course,of course,of course——这段真是太鲨人了。
剧版的另一个惊喜就是克劳迪娅,我对于电影版的克劳迪娅真的是不喜欢,甚至有些讨厌的。除了演员长得是真可爱,这个角色真是欠揍得很。就是那种半大年纪,招人讨厌的小丫头。而且电影里面她对于路易的那种快变成为男欢女爱的爱,让我非常不舒服。非一定要谈什么恋父情结的,就我个人反正是膈应的。
直到我看到了剧版的克劳迪娅,演员演技也有立功,有小女孩的残酷,又有对家人的善良;她对于路易有爱,就很纯粹,舒适,又不想让她的路易爸管她太多;又心里明白自己路爹其实是爱自己的,自己也爱路爹。(当然,目前为止是路易视角的,就谈路易描述的这个视角)
她聪明,强大,果断,也有自己的感情和脆弱。从天真到成熟,但是依旧没有忘记初心。真的很棒。
然后剧里也有很多小伏笔和彩蛋也是很到位的,以目前观感来说万分期待下一季上线。
夜间我在床上,寻觅我心爱的;我寻觅,却没有找着。我遂起来,环城巡行,在街上,在广场,寻觅我心爱的;我寻觅,却没有找着。城里巡夜的卫兵,遇见了我,我便问道:“你们看见我心爱的吗?”
《旧约·雅歌》3:1—3
“那晚下着雨吗?”路易回过身,迟疑着。他和约拿站在树下,月光倾泻。“下雨了吗?”他和约拿站在树下,暴雨倾盆。真相遗失了,取决于路易向丹尼尔讲述的故事。“让故事诱惑你,”路易在第一集对丹尼尔说,“正如当时我被诱惑那样。”可故事不是真相,我们看到的只是路易的记忆。
《夜访吸血鬼》的第一季始终在把玩记忆。第一集开头,调查记者丹尼尔·莫洛伊收到了一组磁带,四十多年前采访吸血鬼路易·德·庞·杜拉克的磁带,他向丹尼尔再次发出邀请。丹尼尔答应了,这是一次重访,剧集的主创人员也以时间上的改动向观众宣告,剧集并非简单的对原著的改编,或对1994年同名电影的翻拍,而是向文本深处的探索,给这个近半个世纪前的故事新的血液。
是的,路易现在是黑人了:黑人,美丽的,33岁的面孔,146岁的灵魂,光滑的皮肤犹如锡兰乌木雕成,明亮的绿色眼睛犹如火焰(剧本对路易的描述)。这是本剧第二个重要变化。种族身份的改变带来了出乎观众意料的深度,赋与本剧一种层次、一种实感,它使路易的挣扎和痛苦不再显得无病呻吟,而可以被21世纪的观众触摸和体认。《夜访吸血鬼》可能完成了迄今为止屏幕上最成功的角色种族改变。安妮·莱斯无法写出的台词,无与伦比的改写和再想象:“别碰我,黑鬼!”被酒醉的芬威克侮辱。“你又是怎么从前门进来的?”莱斯特对路易说的第二句话。“出纽约的时候你只能坐统舱。”路易给妹妹格蕾丝的船票。一个个接连不断的侮辱,一层层累积叠加的愤怒。“‘杰出的黑人。’‘谢谢,先生。’这称呼与应答贯穿了我的一生,我过去竟允许他们这样对我说话这么久,以至于开始充耳不闻。‘是的,先生。’‘当然,先生。’主语、动词、赞成,‘先生’。微笑、点头,‘是的,先生。’”
于是,在那个雨夜,在莱斯特创造的甜蜜死亡之中,路易进入了吸血鬼的世界,一种新的忠诚代替了他之前的职责——从此之后他是一个吸血鬼。但路易会很快发现,成为吸血鬼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你得立刻停止使用那个词,因为听起来有那么点儿像‘奴隶’。”“能在主人(Massa,美国南部黑人奴隶对奴隶主的称呼)的屋檐下睡觉实属荣幸。” 以及在我眼中本剧最令人心碎的旁白:“她在所有人中,最值得拥有一个舒适的座位和一扇阔窗,让她能欣赏玻璃外飞逝的乡村景色。但当时是1939年,唯一能进入头等舱的黑人是乘务员,黑人乘客只能坐在后边。黑人吸血鬼则在剩下的空间里将就,但她浑不在意。”
克劳蒂娅年龄和种族的改变是本剧第三个重要变化。路易的扮演者雅各布·安德森在采访中说:“他[路易]意识到他一无所有了。如果我无法保有我的不同部分,剩下的这个我又是什么呢,我现在不知道我是什么。”而克劳蒂娅就是这个不知道自己还是谁,这个失去生意、家庭、爱人的男人唯一想保住的,是他证明一切还能变好的机会。为了去除安妮·莱斯原著令人不安的恋童因素,克劳蒂娅现在是一个14岁的青春期少女,疯狂、美妙的连环杀手,“安妮·弗兰克遇到斯蒂芬·金”。编剧把她的性觉醒提前,把原著中她对路易的情爱转移到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身上,而少年之死使幸福家庭的幻觉分崩离析。在剧集唯一一段我想改动的情节之后(让一个女性角色被侵犯实在是太懒惰的情节设定),她归来了,成为了一个强大聪慧的女人,并选择成为路易——这个与她共享同一肤色和命运的黑天使/恶魔——的妹妹。克劳蒂娅是一个观众逐渐深深爱上的角色,“她总是有力量的,不管多么悲伤、戏剧化或脆弱的时刻。”导演列万·阿金如此指导克劳蒂娅的扮演者贝利·巴斯,“她感觉她拥有这种力量。”
在路易和克劳蒂娅的对面,莱斯特似乎成了本剧的反英雄。他时而计谋深远(从火车上寻回克劳蒂娅),时而天真愚蠢(以为可以用安东瓦内特代替克劳蒂娅),这是因为在路易讲述的故事里,莱斯特只为叙事服务。莱斯特对路易和克劳蒂娅的暴力让不少观众感到不安,但这只是莱斯特的一面,还有太多的故事和角度需要在接下来的剧集中展开。而且,他本来就是完美的恶魔,即使在他最残忍的时刻,你仍能感受到他的魅力,你既希望他被打倒,又希望他得胜。“告诉我我有多坏。这会让我感觉棒极了!”
而正是莱斯特让路易的故事出现了裂痕。“暂停一下,你是说《狼獾蓝调》是莱斯特写的?”在第三集中,丹尼尔与路易对质,“这是一趟回溯记忆长河的苦旅”,路易用丹尼尔的原话反将一军。而在第七集中,了不起的丹尼尔抓住了路易记忆的裂痕,打碎了路易编织的故事,真正的改写开始了。记忆是一头巨兽,吞噬你,嚼碎你的骨头,饮尽你的鲜血。记忆是录音带、发黄的名片、印花封面的日记、一张唱片、一具身体。在路易选择的记忆中,我们看到了流溢的真相,看到了他——吸血鬼编年史系列的悲剧之心。“我从他人的悲惨中牟利,而且做得轻率无比。毒品、烈酒、女色。我把他们诱哄入局,攫夺一空,主啊。我带走无家可归的女儿们,把她们放到街上待价而沽,主啊,我还自我欺骗,说我让她们有房屋容身、食物果腹、兜里有钱,但每当我照镜子,我都清楚自己是什么货色……大房子里的大人物,耳中塞上棉花,便可对哭喊充耳不闻。”他的忏悔句句属实。最有特权的黑人,种植园主的后代,即使在不需要金钱时仍以女人牟利。虚荣、骄傲、伪善,路易道德的模糊性和他的自视甚高从采访的一开始就表露无遗:“受宠的儿子”“经营管理着涉及一系列企业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坐在这里的我已经驾驭了本能”。在克劳蒂娅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他威胁自己的妹妹;在最后的飨宴中,他扯下了一个男人的下颚;他没有保护克劳蒂娅不受莱斯特的伤害,一次又一次地选择莱斯特而不是她,而当他把手放上克劳蒂娅脖颈的一刻,便是对自己的姐妹最深的背叛。拉皮条的路易,你果然是莱斯特黑暗赠礼的真正伴侣。他自有一套吗?你在他的掌控之下吗?你吃了那个婴儿吗?那晚下着雨吗?难道不是因为你爱着他?当你和他单独共处一小时,连呼吸都会同步。
在下雨吗,路易?那晚下着雨吗?真正的改写开始了,《夜访吸血鬼》是对原著文本的拷问,而我们也再一次迫不及待地被这个故事所诱惑。
22.11.10(11.16更新) 更新台词与IWTV原著文本的对比,页码对应的版本是2014 Ballantine Books Mass Market Edition。情节对比感兴趣的读原著就能了解,但是看英文版才能发现文本上的一致性,所以列了一个表,可能有人会一样感兴趣。如果发现有遗漏,欢迎留言,谢谢🧛
1、访谈全程Armand都在场,已知他是五百多岁的很强大的吸血鬼,又是Louis的爱人,也是一个很残暴的角色,可以推测路易的回忆可能都被他篡改过,比如第五集Lestat和Louis打的那场架非常的残忍暴力,在书里他两没有打得这么厉害过,反而是Armand和Lestat这么打过架。
2、他们住的房子是Armand的而不是Louis的,因为这个房子与世隔绝的特质跟书里Armand的night island很像,书里Armand的房子是为了囚禁他的爱人而建的,每次他的爱人逃跑他都会把他抓回来(竟然还有囚禁强制爱,这不是狗血耽美是什么??)
3、这个房子不符合Louis的风格,Louis回忆的房子都是色彩丰富的暖色调的装修风格,但是这个迪拜的房子是颜色单一的冷色调
4、Louis很少穿纯黑的衣服,除了他弟弟的葬礼。但是在现代的剧情里,他全程都是黑衣黑裤。
5、Louis在回忆里,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但是迪拜的房子里的书在悬空的书架上,只有会飞的吸血鬼才能够得着。一个小细节是,Lestat几乎没有在Louis面前使用过特殊的能力,演员本人和Louis都说过,他不用是因为如果用了,Louis会更觉得自己和Lestat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是迪拜这个书架的装修,说明Louis每次要看书都要向Armand求助,每一次求助都是对他们权力不对等的关系的提示
6、从Louis的回忆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喜欢在室外活动的人,每天晚上他们都去广场坐着,还会带Claudia去湖里划船,但是在迪拜,可以看出Louis几乎不出门了。公寓里还种了一棵树,Louis在最后一集崩溃的时候跑到树前面平复心情,这棵树仿佛是室外环境的平替。
来源://gizmodo.com/interview-with-the-vampire-amc-the-vampire-armand-final-1849817824
如果评选一位影史最帅吸血鬼,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1994年《夜访吸血鬼》里的汤姆.克鲁斯。
这部电影由原著作者安妮.赖斯亲自操刀编剧,集合了颜值巅峰期的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以及童星阶段的克斯汀.邓斯特,三人共同演绎出吸血鬼影史上的经典名篇。
《夜访吸血鬼》是安妮.赖斯“吸血鬼编年史”系列的第一部,也是最经典的那部,这部小说直接复活了哥特文学,让吸血鬼故事从一个相对三俗的文学品类上升至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高度,堪称吸血鬼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近期,AMC电视台推出剧版《夜访吸血鬼》,由《风骚律师》的制作人坐镇,保证剧版精致华美的影像风格。这次剧版不仅仅是对经典电影的复刻,更是AMC电视台与文学女王:安妮.赖斯的强强联合。
《风骚律师》已经完结,毒师宇宙的开发告一段落,而《行尸走肉》也马上就大结局了,AMC电视台早早买下安妮.赖斯“吸血鬼编年史”系列和“梅菲尔女巫”系列的版权,并邀请安妮.赖斯全程参与到剧作开发中,致力于打造出一个集吸血鬼、女巫、魔鬼、精灵、狼人于一体的“永生宇宙”。
《夜访吸血鬼》剧版就是这个宇宙的第一部作品,由亚力珊德拉.达达里奥主演的《梅菲尔女巫》的预告片也已经上线,剧集将于2023年1月5日开播。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夜访吸血鬼》的迷幻世界,并详细讲述作者-安妮.赖斯的创作背景以及她的情感投射。
影版《夜访吸血鬼》发生在18世纪,剧版将时间改到1910年一战前夕,并将路易的人设改成了黑人,由《权游》里的“灰虫子”扮演。
这两处改动在剧版播出前曾引发很大争议,剧版顶着压力,以其精致细腻的影像,优雅有深度的台词和对1910时代的精彩复刻等细节征服观众,赢得8.4的高分,路易、莱斯特、克劳迪亚三大主角被塑造的鲜活立体。
事实证明,时间与人设的改动主要是服务于剧情,路易的身份和他所处的时代增加了故事的张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布拉德.皮特非常不满影版《夜访吸血鬼》的“路易”,这或许也是剧版改人设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咱们就谈谈剧版三大主角的塑造:
1路易-从人类走向吸血鬼……
剧版的主视角是“路易”,采取的是对谈模式,2022年的故事线和1910年的回忆线交叉叙述,在路易与记者的对谈中,幽暗深邃的吸血鬼世界逐步浮现。
在记者眼里,2022年的路易已经是个功成名就的吸血鬼,他拥有庞大的信徒团队,并在迪拜建造了奢华的大厦作为自己栖居的宫殿,他就像神明一般俯视着人类社会。
可老练的记者始终对这件事充满警惕,他质疑路易讲述的真实性,更质疑路易自曝身世真正目的。
记者与路易的交锋,反映的是人类与吸血鬼之间的族群张力,这种张力集中体现在“心境”上,而1910年故事线展现的正是路易变成吸血鬼的“心里蜕变过程”。
这个过程将人物在两个世界之间的摇摆、犹疑、挣扎、撕裂诠释的淋漓尽致:当他身为人类时,社会上的种种压迫歧视让他充满愤怒不甘;可当他成为吸血鬼后,又留恋人类社会的世情百态,尤其难以割舍家庭与亲情。
作为观众我们不禁好奇,路易到底经历了哪些变故才让他彻底从心理上割断对人类的羁绊,变成如今“半神”的状态?
我们也好奇已经完全适应吸血鬼身份的路易,为何还要冒着破坏族群的风险,将吸血鬼的秘密公之于众?
这一切疑问都和路易的真命天子-莱斯特有关。
2莱斯特-称职的导师与癫狂的爱人。
莱斯特是整个系列的灵魂人物,与路易不同,他早已适应吸血鬼的身份,也更熟悉吸血鬼的生存法则,他狩猎人类就如吃饭喝水一样寻常,他已经完全摆脱人类社会的羁绊,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系统。
他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永生带来的孤独。
在原著里,莱斯特是一名演员,他想了解世界所以去了巴黎,然后在那里被转变。因此表演、艺术和巴黎对于莱斯特来讲有特殊意义。
表演是莱斯特的本命,以前他需要表演来获得荣光,现在他需要表演来蒙蔽和隐藏;而艺术是莱斯特唯一欣赏人类的东西,这是人类世界对他的回声;巴黎则是莱斯特的噩梦起源,在那里他丧失了整个“人生”。
人们普遍认为,吸血鬼作为撒旦的仆人存活在世界上,巨大的羞愧心理会让转化者陷入存在主义危机。
莱斯特曾拥有整个人生,但转化夺走了一切,所以他一直试图夺回主导权并用自己的方式定义吸血鬼文化:
他跳出人类视野,探讨爱欲与永生的关系;他质疑宗教神明,经常以生死拷问信仰的本质;他活的太久了,只能靠文学、音乐等艺术来派遣内心的寂寥;他试图把所有事都做得像艺术一样有趣,包括杀戮,这样他的生命就仿佛有了意义。
莱斯特一直想要陪伴,也一直在寻找那种能经历时间考验的伴侣,他永无止境的渴望与相爱之人厮守,这份渴望(痛苦)持续了数个世纪,当他碰到路易时,迅速被他的压抑与愤怒所吸引,这正是自己饱受折磨的心理状态,那一刻他感受到了某种共鸣。
然而,莱斯特的经历太复杂了,漫长的永生让他的心理变得焦虑、扭曲,他是称职的导师也是癫狂的爱人,他太渴望理解,可没人能达到他的高度;他太渴望被爱但又缺乏传统意义上的表达方式,杀戮是他能想到最好的示爱语言。
他接受爱和反馈爱的方式都是暴力性的,虐待性的,他不知道怎么能让伴侣接纳自己的想法(伴侣经历所限,跟不上自己的认知),也或许他害怕别人不爱他本来的样子,总之他常常通过催促、强迫的方式来要求别人的爱,这是他悲剧的根源。
剧中,当路易为了逃避莱斯特躲进教堂时,莱斯特用最野蛮、最具攻击性,也最残忍的方式杀死牧师,将吸血鬼的本真赤裸裸的展示出来,这场杀戮是莱斯特的“示爱宣言”:
你见过我最差的那面了,你还会爱我吗?你还会陪我到永恒吗?
不得不说莱斯特的行为模式,有点过于极端了,路易作为有阅历的成年人尚且很难接受,而克劳迪亚作为一名青春期少女,完全不明白吸血鬼与永生意味着什么,莱斯特激进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三人崩盘。
3克劳迪亚-难以磨灭的吸血鬼诅咒。
影版《夜访吸血鬼》里,克劳迪亚是个5岁小孩,剧版给改成了16岁的青春期少女,电影版的反差感更强烈,不过让5岁的小孩经历爱欲和杀戮太过残忍了,剧版的改编侧重于青春期的躁动,更合乎情理,而且剧版把主动转化克劳迪亚的责任放在路易身上,加深了二者的羁绊。
路易在一场火灾里救了频死的克劳迪亚,这场火灾是他引起的。他当时正处在人类变成吸血鬼的震荡阶段,家人的疏远,莱斯特的高压和白人高官的压榨让他心神交瘁,他压抑不住怒火杀死了一名市议员,引发白人群体对黑人社区的暴乱。
转化克劳迪亚的要求,即是路易救赎心灵的愿望,也是缓和与莱斯特之间的矛盾,三人组成了奇特的吸血鬼之家。
然而克劳迪亚只是缓解了“莱、路”之间的矛盾,正如感情破裂的夫妻即便要了孩子也难逃分手的结局,吸血鬼的家庭关系则更加脆弱复杂。
心理上日渐成年的克劳迪亚逐渐展露出对爱人的渴求,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失手杀死了心爱的男孩,吸血鬼的兴奋期结束,难以磨灭的诅咒开始了,克劳迪亚由此陷入疯癫状态。
克劳迪亚的觉醒让莱、路陷入到更大的危机,路易天性善良,与克劳迪亚的进程更接近,还承载着“父亲”的责任,自然更容易倒向克劳迪亚,可莱斯特花费数个世纪才等来的爱人,怎么可以轻易放手。
三大主角陷入不死不休的争夺,人类与吸血鬼的纠缠,人性与兽性的对抗,爱欲与永生的探讨尽在故事之中。
《夜访吸血鬼》最初只是短篇小说,写于1969年,直到1973年时才扩写成长篇,并在接下来的25年间接连写出十二部作品,编织出一部上至远古下至20世纪的“吸血鬼编年史”,这部史诗与“梅菲尔女巫”系列共同承载了超自然国度的奢靡、爱欲、绝望与狂梦。
安妮赖斯创作《夜访吸血鬼》时,美国社会正经历两个大事件:一个是越战,一个是籍于反战思想的扩大化,引发的“嬉皮士文化浪潮”,其本质就是反传统、反主流的文化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最为人熟知的口号是:要做爱,不要作战。
所以《夜访吸血鬼》契合了当时的“性革命”背景,书里涉及大量关于爱欲的拷问与现实思索,对人与人之间的情爱关系有非常细腻的描绘。
其次,安妮.赖斯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带入到《夜访吸血鬼》当中,很多影迷可能不知道,书中路易、莱斯特和克劳迪亚的生日,对应的正是安妮.赖斯自己,安妮赖斯的丈夫和安妮赖斯的女儿的生日。
她之所以将《夜访吸血鬼》扩写成长篇,也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因血液疾病夭折了,她遭遇了无法释怀的痛苦,只能通过创作来缅怀至亲,用哥特文学特有的忧郁氛围来抚慰心灵的哀伤。
由此可见,所有伟大作品都是作者用心血浇灌而来。
安妮.赖斯在2021年12月11日去世,那时候剧版《夜访吸血鬼》已经快制作完成,她生前曾激动地说:
“我一直梦想看到我笔下的两个世界相融合,这样制作人就可以探索吸血鬼和女巫广阔而相互关联的宇宙,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是我漫长职业生涯中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合作。”
缅怀这位吸血鬼文学女王。文章首发未来电影局。
怎么说呢比起电影版来说差远了。我觉得第三集当中有烧掉之前的录音带这个片段,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现在的编剧在否定之前的故事而这部电视剧才是正统一样,让我觉得很不适。因为我确实喜欢别的版本。而且电视剧里那种人性撕扯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我感受不太到,电影里的路易一开始是未曾杀过人,前期一直吸老鼠和小动物血,后面不得不妥协才吸人血,电视剧里的表现就是他已经吸过人血了后面才反应过来啊我不要这样..矛盾确实矛盾,但是也给人感觉蒙上了一层虚伪与不坚定,就是感觉他对这种人性的挣扎很轻,好像只是在一句话之间,一集都不到,吸血鬼本性暴露,但这个应该是环境使然让他又开始杀戮。还有就是两位男主之间的羁绊变俗了........我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们似乎在把另一位男主标签化,黑人,同性恋者,来告诉观众我们没有歧视哦,我们还要大大方方展示给你们看,但是这里表现出来的剧情正是我觉得很突兀的地方,好像是硬塞进去的。
回答整理自不同的采访,他们对于剧情的解答全部基于对人物的理解,而不是替角色本人给出绝对答案,如果下文的阐述与你的理解不同,你未必是不对的,你的理解同样有意义。
第一部分:人物原型
Dr. Katherine Ramsland(Anne的传记作者):克劳蒂亚的原型是作者Anne Rice的女儿,4岁时确诊白血病,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与痛苦相伴,也会质问父母为什么让她过这样的生活,Anne和丈夫的婚姻和理念也遭受重重考验。克劳蒂亚无疑是书中非常核心的部分,是路易无法放手的美好,是他珍惜并且希望永远不会迎来终结的时光,她不仅是路易的救赎,也是Anne本人的。
Amy Nicholson(播客主持):在电影版选角时,Anne曾想让雪儿来饰演路易,雪儿甚至给电影写了一首歌《Closer To the Truth》,但最终都未被采纳。
第二部分:剧情解析
问:路易为什么在这么多年后坚持让丹尼尔记述自己的故事?
Rolin Jones(执行编剧):这绝对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问题。不过这两人重聚也有真实存在的原因,在1973年发生了很关键的事(暗示第二季),生死相关,他们没有抓住正确的时机也没有成熟的心智,现在他们都觉得自己准备好了。
Jewelle Gomez(特邀作家):他可能并不是想让世界知道什么,我觉得路易在探索自己的记忆,他想知道曾经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以及自己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我觉得他还是迷失的,但他还是想要去理解。 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特别是在拥有无尽的生命时。
问:克劳蒂亚为什么会那么不计后果地杀人?
Bailey Bass(饰演克劳蒂亚):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转化成了吸血鬼,我更想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她的处事方式,无论年龄如何增长,她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分辨对错的那部分,永远不会再发育。没错,她确实会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变得更加成熟,但她永远会是先感情用事,不计后果地伤害别人,而在理性回归之后又陷入极度懊悔,这也是查理的死对她造成巨大打击的一个原因,年少时任何事都像世界末日。
问:第五集为什么这么惨烈?
Jewelle Gomez(特邀作家):我觉得任何对莱斯特精神状态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对这段爆发感到惊讶,他的自控早就岌岌可危,我们从第一集就看到莱斯特能做出多么残忍的事,而且不管你是什么,活了几百年都很难再带着面具生活,那场暴行就是他真实的面目,有的人可能会争论,认为他发怒是因为爱还是其他什么,但我觉得那只是自欺欺人,这甚至都算不上愤怒,这就是他害怕被抛弃,嫉妒克劳蒂亚分走的关注和爱,我不是为他辩白,但也确实不感到惊讶他会做出这样的事,这就是他长期积怨的爆发。
Hannah Moscovitch(编剧):莱斯特写起来非常非常有意思,因为他总是会说出最糟糕最恶劣最刻薄的话,写一个恶魔总是很有趣。
问:Paul是不是莱斯特杀的?我们都知道他有这样的能力和动机去杀死Paul, 更别说他还在晚宴上对Paul进行过思想操控
Levan Akin(导演):三人谈判这场戏非常关键,莱斯特知道自己必须给出一些足够真诚的真相来赢回路易,比如自己凄惨的过往,我不想让观众觉得路易是个傻子,所以这场戏莱斯特的脆弱和真诚必须呈现出来。我相信莱斯特说的是事实,他确实有这样的能力,但如果他做了那便是不可原谅的,正因为这样我认为他没有伤害Paul
问:阿蒙德真的像结尾时路易所说,是他的一生挚爱吗?
Jacob Anderson(饰演路易):这是一个谎言。我觉得路易真的相信自己的记忆,但是在采访的过程中揭露了太多出乎他意料的事实,在这个阶段他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创伤中,发现许多发生过的事情并非他记得的那样,特别是丹尼尔还在步步紧逼指责他有所保留,但对他来说再发掘下去太痛苦了,所以才有这样的转折,但这个转折也确实是一个谎言。
Jewelle Gomez(特邀作家):路易说谎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不想打开心门。不过换个角度,我以前也是记者,你不必对一个记者处处坦诚,因为他们未必会公正对待你的故事,他们也有滤镜,对于发生的事情会有自己的解读和偏见,其实有所保留是聪明的,你需要说出真相但不必说出全部。丹尼尔本人可能也很疑惑既然路易不肯讲出真相又为什么要找他来讲述过去,路易到底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所以他的逼问也非常激进。
问:路易有没有爱过莱斯特?还是说从头到尾只是一场斯德哥尔摩情结
Jacob Anderson(饰演路易):以路易的性格如果不是爱莱斯特,在第三集争吵之后他就会离开了,他说的“你夺走了我的生活”这句话也不全是事实,路易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到莱斯特身上,因为这样更容易。路易其实是傲慢的,他原本的生活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他总是在被给予,父亲去世后落到了这种他必须去努力争取一切的境地,我觉得他还是在寻找一个可以责怪的对象。
问:莱斯特的同理心有多少?
Rolin Jones(执行编剧): 我们有四个编剧一起合作,一开始所有人都说:天哪,我真喜欢路易,莱斯特就是个混蛋!但是写着写着他们又开始:我好像开始理解莱斯特了。时间越长我越发现莱斯特的感性,但在当下的视角,我们都无法知道他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直到第三季(《吸血鬼莱斯特》)我们才能真正从莱斯特的角度去看他的故事。
不喜欢是我的问题。需要看看阿汤哥和皮特 洗洗眼睛
灰虫子再就业和吸血鬼搞基简直不要太合适,第一集狠不错
年度最佳murder couple。Sam Reid很好得演出了那份暴力的欢愉,诗句歌谣自然地由他喉头唱出,眼神暴虐但止不住火热的勾引,对待爱人深情又丑陋。Jacob Anderson也充满惊喜,Louis的背景改编是成功的
剧情和人物的设定符合逻辑,演员优秀,节奏相当好,通过人物叙述,时间线在过去、现在之间来回切换,而这一切都很顺畅,再次证明好的编导和演员有多重要。Sam reid的莱斯特是个惊喜,他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和魅力,加上演员超强的台词功底,这个莱斯特比影版更鲜活更富有吸引力,已经彻底被他迷住;路易,改编给予这个人物性格和形象的更丰富表现,演员的表演让这个人物终于活了。故事讲得好,演员演的好,别带偏见去看,会收获不少
烦死那些因为Louis的扮演者是黑人演员就高喊zzzq并打低分的db人了,西八我就要打五颗星把评分拉回来!
这版太妙了!不管是人设选角还是主角间的情欲表现!Louis是queer+有色人种的设定,给以往白人中心的吸血鬼叙事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复杂性。期待后面的故事!
太牛了,对看过电影版和原著的我而言,改编得太好了,美丽绝望的味比电影还浓厚。一开始的偏见荡然无存,好的作品并不会因为被国人骂的所谓的zzzq而丧失魅力。一切都让我重新沉沦于那个吸血鬼存在的世界里。
先看的电影版,影版虽然颜值真的很高,但是两个主演之间的化学反应基本为0,远不如剧版两个主演之间的性张力以及互动让人印象深刻!!另外,即使是政治正确又怎样,有些人也许剧都只看了个开头or就看了个预告,就赶紧抓着主角是黑人开始输出,AMC+又没从你口袋里赚一分钱,又急着跳什么脚?
WOW,居然远超预期,改编合乎情理,而且两位主角间的sexual tension绝了,我可以!不禁感叹如果当年电影版能演到这种程度就好了,唉,只能靠脑补了。
这个剧里路易的肤色设置是十分合理并且和剧情息息相关的,并不是什么“把白人角色强制转黑”的偷懒手段……首先剧集设置是1910年的新奥尔良,作为19世纪来被法国统治的地区,当地黑人管理松散并通婚自由,在此之下产生了很多的混血克里奥尔人,他们几乎曾与白人享有同样的地位和高等教育,但种族隔离法案后他们被挤压到和一般黑人一样的位置:剧在这里是十分细心的,除了路易自己说的,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的暗示和路易较浅的肤色看出来;其次在剧版中,路易的黑人身份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处境,不光探讨了黑人当年的困境,同时让角色的绝望感也更强,动机更明显,相对于小说版的白人奴隶主,也更容易与现代观众共情,是个十分聪明的改编设定。
质感和CP感居然都很在线,而且换成了黑人版的路易代入年代感的种族和LGBTQ问题更带感了,拍得挺美的怪不得amc有信心未播先续订第二季。两位主角表演佳👍
从影版充斥着白男的傲慢以及对同性元素避之如蛇蝎的恐惧和嫌弃,到《汉尼拔》的半遮半掩,再到剧版iwv的光明正大与极强的性张力,能切实感受到欧美的进步。反观某地,是谁一边原地倒退一边沾沾自喜呢?另外加入黑人元素不仅直接升华本剧主题,黑人演员远胜于某皮的演技和性感度更是极大提升了本剧的观赏性,又是谁学了几个政治正确和审美降级之类的词就开始滥用呢?一句话,别人努力追求自由平等并做出了漂亮的成绩,要你在这里虚空打拳?who cares u?
剧版iwtv证明最能堵住种族歧视者抵制政治正确众口喧嚣的利器就是真正建立一种多元身份和原生文本共生相融的崭新叙事,而非敷衍傲慢的宣扬说教,以角色复杂性和自洽性为弃子的肤浅样板主义惺惺作态。又有什么比滴水不漏编入文本的政治表达能更完美地在讲好故事的目的和谋求进步的改良之间找到平衡呢?不可靠叙述者扮演上帝的记忆游戏和记者试图打破奴役轮回的层层诘问构成文学趣味十足的悬念往复,克里奥尔和酷儿性向的经验交叉及吸血鬼凌驾众生的种族优越碰撞迸溅出矛盾纠缠化身,世界大战的背景平移无疑给这曲从服化配乐到布景台词无不渗透着世纪末唯美倾向的靡靡之音,提前预告了鼓吹永恒主宰和超人意志支配命运的不谐音符作为序曲的悲歌。仅有遗憾是,剧作难以避免还是有些滑向常见的耽美类型模式,折损了故事和人物背后本可深刻多义的悲剧力量。
虽然还没播完,但就第一集的剧情来看这剧一定要追555 仿佛ao3里粉丝写的欲求不满的同人文hhh 两人的对戏也没有看起来很尬的样子,我的梦中情鬼了属于是😊 以及还是想吐槽一下,不喜欢黑人可以不看的,没必要看了之后还来踩一脚...简直就像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
台词太文艺了,想起来之前看的梅耶斯演的德古拉那部剧也是台词文学性很强,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吸血鬼的片子都是走古典文学风?(好像2020年那版德古拉也是台词文艺?)Lestat说的那段“No one as angry, as stubborn, as... As loving, as dedicated, as...”让我想起了天才瑞普利里杰克达文波特说的那段温柔情话。| E05的情感冲击太强烈了
看了第一集明白为啥好评如潮了,先说我没看过原著也没看过电影,对我而言第一集的观感非常优秀,非常精致,没有一处能挑出来错,故事节奏也很棒,目前只有英文字幕我也看得聚精会神,莱斯特和路易斯之间性张力很足,基情给得很满,雅各布实在太帅太性感了忍不住一直盯着看,总而言之我求求首页都来一起追剧。第二集看完了继续牛逼,总之就是用心做出来的剧不会差,两位演员间的化学反应满满,台词值得精读,剧本上下呼应用心,尤其是把现代的部分设定到了当下这点堪称绝妙,每提一次“pandemic“我都要愣一下,完美。
讲道理,第一集非常超出我的预期…改动都是合情合理,而且剧本台词,演员演技,制作经费都在线,感觉会成为今年剧集的黑马(两个演员很对味,比电影版给我的感觉要更符合原著。总之就是给制作组磕头了这年头把老文学作品拉出来改编影视的能到这个水平原作粉夜里都能笑醒)
妈耶还真的不错,一开始没有期待,首播集俩主角还挺有火花在里面的,3.5星观望一下。
我感觉等了一辈子就是在等这部剧
我看入棺那段还想着为什么吸血鬼要裸睡呢,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我又想,这棺,小了点吧,活动得开嘛。本来想四星观望,但实在是烦那些叽叽歪歪选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