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性感女孩去跳艳舞,一个粗犷硬汉带着她的婴儿不见了。
女孩找到男人的变装表演小男友,说:只要带我找到他,孩子还给我,我就放过你们。
好不容易找到男人,男人还把小男友赶出来,就因为他问了一句:你抛弃她是不是因为受不了她。而当女人质问男人孩子下落时,那个男人说:我把孩子送人了。哇,人设彻底崩塌。真有这么渣的男人么?虽然很渣,但男演员一身腱子肉真心不错。
镜头中的男或女总是油腻的留着汗,而那些男或女所处的空间也总是什么夜总会、迪厅、低档宾馆……看着是那么粗鄙和肮脏。
导演是想以此来体现人类贪婪的欲望以及来自三伏天的浮躁么?
不好意思,欲望没被激发出来,但真被你恶心到我了。
尤其是最后的三观,男人真把孩子卖了,而女人找到孩子后也跟买家说:孩子应该比我们过得好,如果我把孩子留给你……
这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怎么不去死?!
现在观众是不是太带情绪化偏见了…一部非商业伦理叙事类的文艺片,能把故事交代清楚,理应已经能拿5-6分左右了。不知道4.8分是怎么回事……刚看完,个人感觉应该起嘛是7~8分的片子比较合适,本片作为一个小品级别的文艺片算是成功的了。其一,就是刚开头说的,故事讲清楚了,主线尽管很简单,但剧情和人物的展开发展都算是比较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虽谈不上惊艳,但每一次场景转换,每一步的小细节都能引领观众逐步深入剧情和角色。其二,立意的表达还是比较成功的,导演通过剧情铺陈,最终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确实可圈可点,是近几年少有的用简单叙事和朴实普通的办法来表达立意的片子。镜头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但我恰恰认为这个刚好符合电影主题的表达,大量的局部特写尤其是人物的,实际在诉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压迫,使人逐渐支离破碎的无力感。三伏天,很热,本就不是人的问题,是环境的造成的,而人如果不开空调,硬熬着,这是人的问题吗?别人都能熬着,你是不是也得一样呢?如果要责怪,是怪环境还是怪人呢?该如何付出代价?该如何抉择?其实本片就是用这个在不断拷问着主角,推动剧情展开,最终无论是爱情还是母子亲情都逃脱不了这个残酷现实的拷问。最终幕,闷热的公交车厢内的人们挤着、熬着,女主仅坐了一站便匆忙下车,抱着娃蹲在路边,背后是一片凌乱的施工现场,在这种环境下,她必须重新纠结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把孩子再送回去?毕竟三伏天,谁也逃不过,阳光照着母子,女主用手给娃遮阳,就在这时,影片结束,留下一个开放结局。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结尾的处理,一下子让人意识到影片正在此处向观众传达电影的立意对人性的最高拷问,试问,如果你就是女主,此刻你会如何抉择呢? 本片缺点自然也是很明显的,其一,剧本 台词文本的生涩感是一大问题,不至于败笔,但基本起不到提升的作用,如果能通篇采用方言或更口语的表达方式一定会大大提升代入感。其二,同性恋题材的引入有点刻意,有噱头感,男同角色其实完全也可以用一个女情人来代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剧情需要的只是爱情以及爱人的关系,与同性话题无关,所以我认为不应把此片归类为男同伦理,也许是编剧或导演的偏好设置,也因此很多人可能一开始就被带偏,毕竟这片的主线其实根本不是男同话题。其三,有些情节不太能推敲,偏场景化、片段化。比如火车上抱别人孩子,如果现实真这么做了,这绝对会被群众围堵送警察喝茶的,还有可能会被打,结果女主竟然没付出任何代价…另外,卖小孩是这么随意就能买卖的吗?反正剧情需要卖,就这样卖了?另外,女主和她老公难道都没亲人的吗?否则很难想象女主如此不堪的生活模式是如何怀胎十月然后产子的?当然,如果一一如此推敲,也不会有影片的剧情了,一切都是为了剧情和角色服务嘛。 综合起来,我觉得7.8分算是比较接近的心里预期。
其实用“热”这个背景做文章还挺有意思的,当年爱情片《全城热恋》就做得不错。但这个片子却没能把“热”字做足,人在炎热的环境下,精神状态都有问题,可是除了女主,其他人并未受到多少困扰,甚至女主也未真正因为热和“内忧外患”有过越来越深的煎熬,像女主对男主讲述与男友认识的往事,说得太轻松,完全没有孩子丢失后的母亲那种彷徨无助心不在焉感。人物情绪对不上环境,空有化妆的汗水有何用?
细节也很有问题,像这样狂热加烦躁之下,女主睡觉还穿得这么密实,甚至还戴着文胸,完全就不合情理。
演员的演技太差了,虽然女主黄璐身材一流,脸也能看,可没有演技就只能是坑了片子(黄璐号称文艺片女王,其实在某些导演手下还是能出戏的,如《推拿》,但有些就很差劲,像《宽恕》就烂死)。
剧作也很有问题,散乱无章。
导演的调控也有问题,很多情景演员的反应都不对,让人出戏。
打着“同志”的擦边球,实在是没有卖点强行找卖点,消费“同志”可耻。
男主罗蓝山,看过他主演的《深流不息》,配角的《乡关何处》,没留下任何印象,失败。
这个片子失败,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外国人不懂中国。像之前法国人FabienGaillard (高飞)拍摄的《三缺一》一样。“门外看”,隔靴搔痒,雾里观花,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PS:黄璐整部戏就一套衣服啊,连内衣都只有一件!最后公交上抱婴无人让座这个有点过了,不过在中国也是有可能的。
女票是个文艺女青年,好久以前就跟我说要看三伏天,结果到日子本地没有一个影院排片…突然发现有一家影院半夜拍片了,高兴坏了,果断买了VIP票去看,包场相依躺着看。😁
整体看,电影的对话并不多,给人的感觉就是电影里面的人都不爱说话,再加上闷热的天气,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流出的汗水,给人一种很闷的感觉,导演应该就是要营造这样的气氛,让观众产生压抑的感受。
剧情的发展方面,电影的开始,从直截了当的给出了矛盾,男友和孩子的消失,在这个过程中,也介绍了人物关系、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给后面的故事做个铺垫。
演员的演绎也比较细腻,比如sunny,虽然是同性之间的感情,但是却演绎出恋爱之中,小女人的感觉,但是编剧并没有就这样“放过他”,她对女主的敌意逐渐变为同情,他对男主虽然喜欢但是却又自己的原则…让这个配角也丰满起来,更加真实。还有女主露露,黄璐的表演并没有给这个角色演绎成泼妇,而是在泼辣中又带着女性的柔弱,而且在这样表达社会问题的电影中,黄璐的表演也比较open。电影最后,露露那种犹豫抱不抱走儿子的表演,特别让人感觉出了她的无奈和无助,现实社会给她的压力,让她从感性又回归了理性。
跟女票看了一部很好的电影,没想到会上映这样主题的电影,女人喜欢的男人喜欢的是另一个男人,爆炸的看点。
#电光幻影# 《三伏天》,被考验的生活,磨灭了一切的理想,湮灭的情感里,希望是烧火石。
有一种电影,并不能讨好大多数观众,无论剧情、镜头、表演,还是整体表现,都让人有无数个担忧,但是他们有自己闪光的剔透之处,特别值得感受。
电影《三伏天》,讲述的是小镇青年露露和白龙是一对同居在一起的情侣,他们没有结婚,但育有一个还在哺乳期的孩子。露露晚上在夜场里跳舞,希望借助自己的努力能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一个炎热夏天的晚上,下班后的露露回到住处却发现自己被锁在了门外,白龙和孩子莫名失踪了。为了找回孩子,他找到了白龙的男友sunny带她去找孩子。做为交换,她答应找到孩子之后就放过他们,让他们“自由”。但是,过程的艰难和伤感,被刺痛一刀刀的内心世界,让所有的故事,在孩子找到之后,崩盘了秘密。
电影上映的可能很艰辛,诺大个北京城不过只有几场放映而已。宣传的口号里,“同性”成为了一个亮色。然而其实这在电影之中,也不过就是很简单的一场感情的相遇,无关性别,只是喜欢,被喜欢,喜欢了另一个人,这样的剧情而已,性别是无意中的事情,感情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同性话题确实也成为了这部电影中的一个表现点,加上贩卖儿童,未婚同居产子,以及寻找孩子过程中与养育孩子的养父母之间的拉扯,生活的艰辛程度等等,都从侧面给这部电影加了很多分值。只是,这些并不应该成为噱头,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就是这样的生活和发展的,这就是现实的故事。
黄璐的实际演技如何,我并不知道,个人以为,这部电影是无法完全展示演技的,其实剧情本身更大过于演员的演出,整体看下来感觉演员是在为电影服务的,而不是电影去成全了演员。虽然内容很挑战性,但是并没有用太禁忌的形式去演出,看来还是留了很多余地的。至于爱情,在这里是模糊的,性别这件事,是并存的,孩子无法独立的存在,成为了成年人的附属品。当生活满意的时候,附属品可以被夹带,而当生活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附属品就成为了负累,也可能成为了一种筹码。
影片的最后,所有的人和事都烟消云散。
白龙卖掉孩子拿了钱,一个人走了,女人他不要了,男人不要他了,孩子已经不需要了。
Sunny完成了他最初的承诺。女人他陪过了一路,男人他爱过了一程,孩子他帮到了一命。
露露眷恋不舍的在三伏天抱住孩子。
白龙让他走吧,Sunny已经用完,孩子又回到了身边。
这大概就是一场悲哀,以为的胜利和获得,在未知的不确定性里。摇摇欲坠的用残忍的欲念,等待着如何吞噬更多的未来。
没有预期中的好,但是有一种强烈的残缺美,在三伏天里,湿漉漉的滴下拼了命的情感。
作者:小佛搞特
习作水平,所以也谈不上极低配的曼多萨,人物全是符号拼贴,学生腔到世界尽头。已经理解不了现在的审查制度了,但回头想想这片也真就只有看看如今审查的底线在哪的功能,毕竟全员都是违禁词集锦。
【2016 BJIFF】难看哭了 只知道用大光圈浅景深 室内戏无布光 人脸全部过曝…南笙的《去北方》都比这部拍得好 演员不会演戏 外国导演根本控制不了演员…
汗津津的,让长腿同妻少妇更美!
电影肯定有问题 但不像有些说的那么不堪 导演毕竟还年轻 是有些感觉在里边的 单纯从片子来看 一星打给导演的真挚 一星给拍摄手法 最后黄璐演技加一星
故事整体比较平,人物情绪和人格设置比较单一,基本是一种情绪和人格到底,不够立体。有些能拍出来很有生活感的镜头也没有深度挖掘,有点流于表面。导演对全程浑身是汗的设定也稍显幼稚。但是我要说但是了,黄璐表演基本可以撑起来整个电影,罗兰山女装的部分也有加分,导演选角还是成功。
电影谈不上好看,主题不错拍的有点儿乱。黄璐的灵气没发挥出来,配角们感觉也没啥存在感。。。导演很萌,普通话说得真棒!
她在火车上抱走了别人的孩子,他在酒吧里喜欢上别家的男人。当孩子递到面前她却躲闪不及,当男人站到身边他却扭头走开。有些念想像涨奶的乳汁,倒掉了才知道多余;有些感情像地上的烟头,捡起来早没了味道。暧昧的灯光下多婀娜,拥挤的车厢里就多狼狈。都是世上不懂礼貌的人,在大汗淋漓里被人间抛弃。
收拾你的东西,跟我走。
不否认燥热感 但
故事很简单,导演把三伏天的热是真真切切的表现了出来,镜头感很强。
故事,台词,镜头,统统不明觉烂
导演明显太年轻,对剧本把握能力不足。摄影有点意思,不过这种方式用到后面有些烂,对剧情根本没有辅助作用。剧本就是有问题的,人物没有足够的驱动力推动情节发展。年轻的男妓明显就成了一个摆设,很空洞。叫做Panorama,是电影大观的意思,但是这个大观真的没有中国特色,故事放到哪个国家都一样
咋通过初审的啊,不及格
这剧本是外国人写的吧,演员都不讲人话,电视剧的台词都没这么不接地气,再搭上土味色调,违和感十足;背景看似很大,但格局太小,且没有太多社会背景描写,相当空洞;摄影师是不是犯了大头症,大面积特写加手持让我昏昏欲睡;最喜欢的是璐璐在医生家里那场戏。唯一的亮点是:罗蓝山女装很像汤唯
给两星是因为这片子上映了,至于别的,灾难级别。黄璐的演技拙劣到我一度怀疑曾经的文艺女王竟然变成这样。色调黑得像是喝醉酒调的。有爹没孩子,有孩子没爹,这10个字就可以概括这蛋疼的剧情。【NOGRP/4.13GB】
狗日的三伏天,燥热的湿璐璐,借天气的炎热反映了寻找过程的焦躁,可找到之后却是无尽的悲凉。有立意,但拍成短片足矣。配角们没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尤其丈夫与舞男的关系蜻蜓点水。
只能归结为导演能力差了。何苦要拍何苦要看单元。
像三伏天伏在皮肤表层湿漉漉的汗滴,完全没有拍出真实的血肉感。
狗日的日子。不知道是没钱还是要这种风格,看着很不舒服。涉及了很多比较灰色的情节,甚至还有隐性的同性恋元素,可以勉强说是展现了一部分底层生态,男扮陪酒女之类的几个点还挺有意思的。最大的问题是故事渣,对白写的非常屎,明明最该接地气的部分不接地气。主题呈现只能靠给角色大腿胳膊的汗珠特写
狗日子。电影里很热,电影院够黑暗,可惜我内心毫无波动,对白差演员说得也差,彭浩翔自己看得下去么他不是一直很重视对白么虽然不是自己的作品,加一星给素颜肉松弛的黄璐吧挺豁出去了。老阿姨深v装有点可怕手动捂脸表情。竟然不是我一个人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