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注:这只是一篇观后感
看完这部片子,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秋夜的凉意和黑暗的莫名力量让我不能睡去。我躺在床上摩挲着自己的皮肤,说不出是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是因为冷气还是因为感到绝望。
虽然最后时刻,李正洙被成功救援出去,但是这小小的成功并不能掩饰整部电影传达出的绝望气息。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李正洙的存活是导演为了不使电影的丧气那么沉重而特意安排的。若是同样的场景放在实际生活中,他真的能够存活下来吗?隧道外面的问题已经展露的足够多,若是让主角死去,那这部电影岂不是太过于黑暗和压抑。出于同样目的设置的,大概还有那只可有可无的狗狗。虽然电影刚开始就有铺垫,并且坍塌的隧道中是狗狗让正洙发现了女孩。但是若是没有这只狗狗,电影的情节也照样能够进行下去。比起实际的意义,狗狗存在更大的价值大概是让观众们观影时候能够轻松一些。
言归正传,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展现故事时候所批判的东西是繁多的。主角河正宇,人送外号“河小花”,可以说是一部电影质量的保证。我知道他的时间比较短,看过的作品也大多是最近几年的。不过除却一部《黄海》之外,我对他其他的作品评价都是颇高的。尤其是《恐怖直播》中他精湛的表演,可以说为同为独角戏的《隧道》中困于隧道的片段打了保票。
而裴斗娜把正洙老婆世贤演绎的也很到位。其实深情不必太过声嘶力竭,所有的情感都在那句努力压抑自己感情的、毫无效果的威胁里面了。《云图》中的裴斗娜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位面瘫演员,但是她在《隧道》中的表现,无疑为她添彩不少。
吴达洙就不用细说了,千年的配角不是白演的。他也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给人希望的角色,就像浓重雾气中的一处明火,很温暖很安定。
还有就是饰演死去的救援队班长的演员很眼熟,但我真是忘了他叫什么名字,有知道的朋友麻烦评论告诉我,谢谢了。
说完演员,再来谈谈电影的剧情。开篇不到五分钟便进入主题,这是导演自信表现,也预示了电影索要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这些内容几乎全部直指韩国的社会现实,一针见血。
这大概是说公务员办事太过于墨守成规,甚至不会考虑当下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大家都只是当着工作一份谋生的手段,却并没有打算认真得负起责任。
隧道塌方成这个样子,明确地告诉观众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甚至有救不出人的可能性。
记着的机敏和救援队的迟钝成为了对比。同时打来电话不是对受害者的关心,却是对其本身新闻的贪婪索取,甚至不顾及受害者的状况。隧道外无人机蜂拥进入隧道中的那一段也真是好笑,这么多的眼睛,竟然只有一只是为了找寻受害者的,其他的眼中大概只有头条和利益。
无人机坏掉之后,竟然还要去美国换部件。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告诉大家,即使人数众多,救援力量还是很薄弱的。
隧道第二次坍塌,更为救援增添了很大难度。
受害者和家属的不幸却被官员用作作秀的道具,假情假意让人无奈。这一段还出现一个细节,有两位官员想要抢先入境被阻止,可见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来关心受害者怎么样了。他么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面子和位置,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这两个镜头更显得绝望。至此,李正洙是真正的弹尽粮绝(食物没了,水也洒了),孑然一人。
不用多说,这是对建筑公司赤裸裸的讽刺。而我们的豆腐渣工程也告我们,危楼之后,必定有更深的水。《隧道》对这个问题浅尝辄止,有些不爽快。
电车难题,城市里面也有人会因为铲雪车的不足而导致伤亡。但是这里面的情况更加的复杂,隧道这一端虽然只有一条生命,却可以说是国民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派车,是不是可以说狠多人都已经对这起事故,对他人的生命感到漠然?
而隧道外面,大家讨论的已经不是怎样营救,而是该不该营救。生命的价值在经济的冲击下竟然被无限的稀释。而这样的讨论能够诞生,也说明人民本身就已经对他人的生命及价值漠不关心。
班长的意外身亡挑起了大家对正洙和妻子世贤的不满。人民内斗的时候,却没有想过谁真正地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起责任。
救援工作停下了,说明所谓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漠视真的碾压过了个人生命的价值。隧道外面的人们大概庆幸自己没有被困在里面,但是谁又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被国家和同胞们抛弃的人?
即使是救出来之后,还要等待领导的过目才能前往医院。
这一次的讽刺已经不是局限于官员、媒体或是什么人了,而是扩及到了整个大韩民国。“对整个国家表示感谢”
其实韩国的豆腐渣工程远近闻名,复建崇礼门之时的新闻让人们笑掉了大牙。可是电影想说的,绝对不仅仅是豆腐渣工程的问题。坍塌的隧道只是一个小舞台,隧道外面的世界才是整个电影的核心。但是导演涉及的面过于广,导致很多问题都没有深究,让人大呼不过瘾。不过这样的设计也未尝不是导演的设置的一种开放式结局,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盘根错节的关系、问题之后的核心根本,这大概都是导演想要留给我们自己思考的内容。毕竟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听他没有说什么。若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真像是展现出来的那么简单,那可就太没意思了。
韩国电影真是越拍越好,最近接连出了《釜山行》和《隧道》两部直指人心的好电影,前者借用丧尸吸引人们的眼球,讲的却是人性中自私冷血的阴暗面,最终反映人性中的爱与牺牲精神。《隧道》更进一步,从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出发,把政府和商人追腥逐利的劣根性赤裸裸的揭露在世人面前,连一块遮羞布都没有留。
《釜山行》从丧尸在首尔向全国传染作为大背景,却把场景局限在小小的一列火车上。车上各色人等俱全,很有一些《卡桑德拉大桥》的影子,与《卡》片受外部因素影响不同,《釜山行》是列车上的人们在自救,外部几乎没有援手。自救的方式也非常原始,几个男人组队冲过去,杀回来,完全是东方英雄式的。如果仅仅是血腥兼暴力的动作片,《釜山行》还比不上好莱坞的B级片,高丽大叔的绝招是用丧尸做幌子,展现人民内部矛盾。当小队战胜丧尸返回时,原本毫无存在感的吃瓜群众站出来了,起初他们没有勇气去和丧尸对抗,去救人,现在他们有决定同类生死的权利。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感染,多数人就决定了少数人的命运,自生自灭去吧。吃瓜群众勇敢的要求幸存者自我流放,看情形,如果不主动离开,完全有可能被人道毁灭。这让人想起了,日本和中国都流传过的悲剧,一群人躲避空袭,害怕孩子的哭声引来飞机,逼着母亲把孩子闷死。吃瓜群众对同类的杀伤力巨大无比,面对未知的恐怖,他们手足无措,引颈就戮,对同类,他们狠的起心,下得去手,多残忍的事都干的出来。
《隧道》则是对人性中追腥逐利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开始普通人被掩埋在隧道中,命悬一线,生死未卜。当外界得知有幸存者的时候,人们沸腾了,隧道的安全质量问题被放在了第二位,生命无价!政府出面,把人救出来,不惜一切代价,此时人人好像天使一样,无私,友爱。其实,政府和人们还是在追求名利,不过看起来很高大上而已。
随着时光的流逝,天气越来越恶劣,施工方向出现偏差,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临近工地停工日久,花大价钱的工程即将延期,政府的形象工程也要推迟,人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归结到幸存者不应该活着,只有他死了,再把他挖出来,既告慰亡灵,又安抚众人的心灵,还不影响社会大众,政府也有政绩可吹嘘,一切的一切只要他死掉。
影片的高潮是社会开始投票,是否应该不顾幸存者生死的用炸药爆破,支持的人达到了65%,其中包括遇难者的妻子。这是典型的东方心理,少数服从多数的利益,可人们不想,没有谁会永远是多数,总有一天,你会是少数,到时候,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感觉真的很不好。想想看,一个人在漆黑的环境里,外边有妻子和孩子,除了要战胜孤独和恐惧,最惨的是外边的人最终放弃了他。
人性是自私、冷酷、利己的,但人性中也包含着伟大的牺牲精神和责任感,《釜山行》里从头到尾都展现人性的自私与冷酷,最后十几分钟,人性中的牺牲精神让观众看到了希望;《隧道》结尾,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的救援队队长,坚持到了最后。人类社会之所以在不断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具有牺牲精神和责任意识。
ps:《隧道》最经典的一幕,队长大声吼出幸存者的肺腑之言“你们这班混蛋,滚开!”,当镜头转到政府官员、媒体人惊讶的脸庞时,冷酷的社会得到了一记响亮的个耳光。
结束工作赶赴女儿生日派对时,行经刚开通的河图隧道,突然一阵天摇地动,让他经历此生最孤立无援的三十五天,而在隧道外,政府的办事不利,狗仗人势的嘲讽。男主小帅,在买着蛋糕回家给女儿过生日在过隧道的时候居然遭遇了隧道坍塌;没想到这个蛋糕居然成了他生命的维持品,我真的想说这是什么豆腐渣工程,!在这么绝望的情况下,男主凭借着两瓶水和一个蛋糕坚持到最后。与此同时,外面营救小帅的人只有这个施工队长和老婆在一直坚持着,在面临这种紧张死人的状态下,外面的记着和政府高官居然还在摆拍!?只想说这种作为国家级建筑工程的东西,咱们能好好做吗,极力吐槽豆腐渣工程做作的官员,人民要实质性的帮助。
阿西吧,气的我一直抖。救援班长的死好讽刺,唯一一个相信奇迹的人却死了?越来越喜欢河正宇了。立完flag就出事,从考验人性到美娜死去考验意志,一天天的信任与等待最后换来被放弃,三十多天,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下去。最后救援组长帮忙喊出来的“你们这些滚蛋,都给我滚”简直帅翻。韩国政府也真是,也就韩国电影敢这么揭露也能揭露出来。媒体对竖大拇指的解读还真是6,不得不服。
细节处理超级棒
最近比较热的2部韩国暑期档电影,(同学们拿出笔来划一下重点,暑期档),一部是釜山行,另一部就是隧道,釜山行上映早一些,上来就是周票房冠军,隧道刚一出来立即上位,已经连续4周票房冠军。 在看之前,完全是奔着河偶巴去的,恐怖直播的河正宇+汉江怪物的裴斗娜,以及黄金配角吴达洙,基本可以保证影片的质量。 有的朋友评论这部片子还不如纵向挖掘主人公被困之后如何求生,拍成韩国版的127小时,独角戏河欧巴已经演过了,想看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看恐怖直播,这一次,河欧巴要改一下方式,玩玩横向的。
整部电影的分界点是在第17天时,17天,是此前救援的最长时间记录,在这一天前,整部电影充满了主旋律的味道,媒体持续关注,领导纷纷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关联的企业表示为了救援无条件停止另一条隧道的建设,以免影响救援,河欧巴在里面也表现得乐观 积极,还主动帮助另一个伤员,其乐融融,我仿佛已经看到媒体头条 " 中年男子误入塌陷隧道,众志成城17天后获救“ " 正能量充满大韩民国,男子获救后流泪感谢政府,称下辈子还要做韩国人” 等等,然后被评为感动韩国10大人物,出书,上真人秀,韩国新年晚会坐前3排之类的,只可惜,这一切,都在第17天停止了,因为,图纸错了
什么,我特么头条都写好了就等发了,你图纸错了 ? 什么,我特么等了2个多礼拜就等着和获救者握手捞政治资本你告诉我图纸错了 ? 什么,我们都特么停工了17天了,损失这么多钱,就等着老板上头条制造广告效应你告诉我图纸错了 ? 那个,我们再商量商量,还有机会,也许还活着。商量你妹啊,你见过这样的头条吗“正能量充满韩国,1个月后遇难男子尸体终于重见天日 " 商量你妹啊,你见过政客和遗体合影的吗,商量你妹啊,你们一直救不出来,我们就一直不能开工啊 。 不是,我们再努力一下,你们不是说不抛弃,不放弃吗,不是说不惜一切代价吗 ? 不是我说你,你应该知道什么叫顾全大局,什么是牺牲精神,什么叫战略性放弃。再说,都过了这么久了,人肯定已经死了。 可是,我答应过他,他也相信我说要一直坚持等下去的。 好,这样,我们投票,好吧,让民众决定 。。。。。。
以上不是电影里的对话,是我替他们说的。事故发生后,大家的关心是为了从生活中探出头来,呼吸一下,还是发自内心对于生命的尊重。每一个相关的部门,到底是否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还是仅仅只是把这个当做一个上位的资本,这些,我不知道答案,电影也没说,但是,看过电影之后,至少,会让很多人有一个思考。
其实我一直觉得河欧巴最后可能救不出来了,可能导演为了不让影片太黑暗,河欧巴居然出来了,当然,导演也不是吃素的,最后,让片中可以说仅有的一个正面角色,满脸正气的吴达洙大叔喊了那句 : 都給我滚,你们这群混蛋。 当然,后面还是写了检查书,哈哈哈。 最后,第一段介绍了半天这部戏是韩国暑期档的周票房冠军,再回头看看我们的暑期档电影,吴达洙大叔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 都给我滚,你们这群混蛋
▼
小杀姐姐最近骂的电影有点多,超一半还是国产电影。
夸过的电影屈指可数,《釜山行》就是其中一部。
不是非要捧着棒子国,踩着我朝。
而是就事论事,单单针对电影工业来说,韩国电影水平绝对领跑于亚洲各国。
而韩国电影一大法宝利器就是——黑有关部门。
无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熔炉》《辩护人》直击了国家法律漏洞;
还是《釜山行》《走到尽头》旁敲侧击的激起民愤,都很好的满足了观众的愤青心理。
近期除了火的一塌糊涂的《釜山行》外,又一部高票房高口碑的韩国电影被刷的一塌糊涂。
《隧道》
而主演就是靠一个人撑起全部演技的男神欧巴——河正宇
因为皮肤不太好,还总是出演糙男角色,河正宇索性放弃了花美男路线,在演技派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也得到了一个糙叔的绰号~
从《追击者》里的变态杀手到《恐怖直播》的电视主播,再到之前大火的《小姐》里作死的骗子,河正宇用演技征服了每一名观众。
而这部《隧道》也成了河正宇的个人演技秀。
▼
身为汽车销售员的糙叔刚刚给车加了油,给女儿买了蛋糕,又接到了客户订购汽车的电话,兴高采烈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而收货了一笔大订单的他答应客户,出了这个隧道就给客户算一下钱。
对,你猜中了,一般这么说的人都没有出去。
隧道塌陷了。(第一黑:豆腐渣工程)
还好糙叔没有受伤,电话也正常使用,于是拨打了求救电话,一时间,头条新闻向各大媒体纷纷招手。
媒体对豆腐渣工程的报道风起云涌,为了搏出位争头条,还有记者还不顾糙叔的手机电量能支撑多久,就擅自拨通电话对他进行电话采访。(第二黑:无良媒体)
各地政府官员也赶到现场,纷纷和受难者家属合影,来凸显出自己忧国忧民的心。
在初步定位后,救援队就展开了艰苦的救援工作。而车里的糙叔只有两瓶水和一块蛋糕,在狭小的密闭空间里,等待救援。
就在被困十七天后,救援队打通了通道,喜大普奔,马上就要拯救我糙叔啦。
可是一个晴天霹雳打了下来,洞口打错了。
原来当初的设计图纸是错误的,施工单位也偷工减料,导致定位根本不准确。(第三黑:狼狈为奸的开发商与贪污犯)
当这个消息传到糙叔的时候,糙叔的小心灵瞬间崩塌,手机没了电,车里也弹尽粮绝,脸上顿时浮现出【生无可恋】四个大字,彻底崩溃。(心疼糙叔一分钟)
这时候另一个问题就摆了所有人的面前,是继续救援还是停止营救。
如果继续救援的话,又要耗费十几天的时间,人力物力遭到严重的损耗。
况且在救援过程中,已经有一名救援者意外身亡。
受害家属也将矛头指向了糙叔的妻子。
政府官员不再高风亮节,记者也无关宇叔生死开始转变舆论风向,社会各界也开始一面倒的要求终止救援,开通第二通道。
妻子被迫在停止救援的协议书上签了字。(第四黑:事不关己的社会舆论)
作为这个压抑世界里的唯一光明,救援队长还没有放弃对糙叔的营救,在几次爆破后发现了糙叔的生还迹象,最终糙叔得救。
救援队长也巧妙的借糙叔之嘴对政府官员骂了fuck。
政府部门却在后期报道里歌功颂德,是通过当局的不懈努力才使糙叔得救。(不要脸!)凸显自己的正义与不放弃。(第五黑:有关部门)
这种一言不合就讽刺社会,看完让人义愤填膺的电影,我菊就算剪得只剩十分钟也不让播啊。
然鹅,尽管如此,我依旧觉得这部电影有些地方不太满意。
比如,被困20多天后,弹尽粮绝的糙叔依旧动力十足,在隧道下活蹦乱跳。
在仅有的水资源面前,还将水平分两份,施舍给另一名受困小妹妹甚至她的小狗糖糖。(原谅我在生死面前善良不到这个程度)
这个只会使唤糙叔的小妹妹,乱入后确实多少让我有些出戏。
影片从隧道外到隧道内的双向线索叙事,虽然黑了所有人,但是完全浪费了河正宇的演技,缩小了糙叔的发挥空间。
如果救援队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与社会舆论压力下,放弃救援。而糙叔在狭小的密闭空间里创造生机,才会更加吸引眼球。
要知道糙叔可是在《恐怖直播》里一个人诠释了从耍酷急于功利的小人物没落成世态炎凉,看透人生的悲观主义者。
这种内心感情变化对糙叔来说绝对撑得起。
对比电影《活埋》与《127小时》,同样靠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的作品来说,如果糙叔最后也是依靠自身能力自救成功,才是对有关部门的啪啪打脸。
但是不管细节处理如何,都无法改变小杀姐姐对于糙叔的热爱!以及这依旧是一部好作品的结论!
▼
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根本问题还是电影水平和审查制度。韩国用优秀作品带给有关部门思考,让有关部门更改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天朝总菊只能用无情剪刀手剪剪剪与禁禁禁。留下的只有卖弄明星,靠IP与噱头一闪而过的快餐消费。
韩国用电影改变着法律,我们用规定限制着电影艺术。
这种差距每一个国内影人心知肚明,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有时候夸别人好,是希望我们早日进步。
多用作品说话,少用制度说话。
其他不说,河叔演技吊打隔壁孔侑
只有河正宇和裴斗娜的演技可以看看了。剧情挺水的还硬拖2个小时。搞笑的是常年在韩剧里演家庭妇女的那位大妈这次来演政府首相
河正宇今年该拿奖了吧,当年恐怖直播独角戏竟然没拿影帝我特么也是醉了
1.“都给我滚,你们这些混蛋”,影片河正宇之外的篇幅就基本都在阐述这句话;2.可以看出影片在尽量地节制煽情的力度和长度,这也等于让韩国导演自废武功(优势),导致影片走向拖沓平庸,看得不痛不痒还不感动。
前半段精彩,后半段也不觉得刻意煽情。从分水、喝尿、吃狗粮,到后面的事故、民众选择,我觉得都是真实而残酷甚至残忍的现实。另外,虽然我也当了两年记者,还是要说一句,去你麻痹的记者,去你麻痹的长官。
从类型片角度,此片比同期大热的《釜山行》技巧更娴熟。
虽然是灾难片但并不那么沉重,河正宇式幽默放在艰难的环境里显得那么有人情味。韩语中有一个词是最合适的形容,웃프다,又好笑又悲伤。可以放心的是并没有重复《恐怖直播》的独角戏,是完全不同的感觉。p.s, 其他短评里可不可以不要剧透结局啊!剧透是对观影体验的伤害难道不懂么?
我老婆是裴斗娜我爬都要爬出来
七夕夜,我眼睁睁的看着我河大爷和一只汪分享了一大捧狗粮~
开场五分钟就进入正题,够爽快。前半段挺好看,隧道里面的惊险和隧道外面黑媒体黑政府的讽刺幽默结合的很好。后面就开始拖沓了,各种俗套抓马煽情。
河正宇困在隧道里,忽见石壁上刻着许多文字图案:“五岳剑派,无耻下流,比武不胜,暗算害人”,“范松赵鹤破恒山剑法于此”,“张乘云张乘风尽破华山剑法”……
两个问题:1.拖泥带水,强行嘲政府、媒体,却没有命中要害,为嘲而嘲。2.缺乏理性,抓马煽情撕逼恶性循环。再好的主题,都因此表达失效。其实完全可以拍成河正宇的独角戏,深度挖掘封闭空间和内心世界,剪得短一点。河正宇的表现仍然很出彩。
泪点竟然是……鸡蛋……救援人员捡起掉在地上的煎蛋用雨水冲洗了就吃掉,因为那是家属的一片心意,最后果然殉职了……遗属悲愤地用鸡蛋扔家属,谁的心又能懂谁的心呢……
基本属于正常发挥。好的地方是河正宇和裴斗娜之间的情感,也依赖于二人的精彩表演,另外,把媒体和政府作为主讽刺对象,还附带了关于人性,道德,社会层面的展现都不疼不痒,后面又拖沓俗套,各种bug,总体来说还是太一般...
难道不能直接卫星定位手机信号吗。。。。。。
如果主角用note7就可以把隧道炸開了。
河正宇被救出来后,领导也正在赶来合影,蜂拥的记者让他说一句,他凑在救援队长的耳边说了一句,队长大声转达了他的话:“都滚吧,你们这些混蛋。”戴着眼罩的河正宇朝队长竖了个大拇指。后续报道,截取这个竖大拇指:被救者感谢政府和国民。
对人性、体制的批判都过于敷衍和表面了,催泪又完全不到位。
饿了一个多月,很好奇竟然没有把狗吃了?
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了,她依然相信丈夫还活着;前半部分讲搜救,后半部分讲人性。河正宇和裴斗娜演技双双在线,尤其后者戏份不多,但一个潸然泪下的独白就能戳中我。PS导演跟媒体还有朴槿惠是有多大仇,这是往死里嘲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