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自译自://www.amc.com/shows/the-terror/talk/2018/03/the-terror-qa-dan-simmons-authorexecutive-producer
欢迎转载。
丹·西蒙斯就美剧版极地恶灵接受采访:
问:你是怎么看待你的小说被拍成剧的?
答:我非常喜欢优秀的电视剧。我和我的妻子是在读大学时期的费城市中心认识的,那时候我们一起做了电影。对我而言,看到优秀的演员们用我书中台词去演绎这个故事,并且看到(特效制作的)两艘船被困冰中的场景,真的是太棒了。我认为每个小说家都会享受这一时刻。
问:你是如何参与这部剧的制作的?你有给出指导建议吗?
答:在开拍前,我曾与制作人、编剧们谈过很多次,但我不称之为“指导“。因为我知道他们有这个能力,并且在编写剧本前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工作量。
问:让我们回到《极地恶灵》这本书,你是从哪里获得了这个故事的灵感?
答:那时,我想写一篇关于南极洲的恐怖故事。我一直对南极很感兴趣,像罗伯特·斯科特这样勇敢的人对我影响很大。我对这一地区做了更多的研究,并且认定了,如果我要写一个关于南极的故事,那一定是以英雄与史诗的方式呈现的。但南极有一个缺点:那些南极地区固有的生物。我不觉得我能够把一本关于杀手企鹅的书卖给哪个出版人(笑)。所以尽管我很喜欢这个点子,我没这么做。后来我发现了一位名为Ranulph Fiennes的探险家,他从整个北极的一端出发,横跨了整个北极,然后又在南极做了同样的事情。他提到了1845年失踪的约翰·富兰克林爵士和他的船员们。我拍案而起:“就是它了!”我当时还欠着我的出版商一本新书,所以我告诉了他们这个点子,他们却说:“不,我们不想要这样的书。这些人都已经作古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想要一些新鲜的故事。”我不同意,并且坚持自己写下了《极地恶灵》这本书。现在这本书已经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并且也使得这部剧能够诞生。
问:你是如何将惊悚和历史事件相结合的?
答:我想创造一个来自外部的威胁。在我开始动笔之前,我就想到了这一点。我想要一些恐怖的东西。我喜欢1951年Howard Hawks版本的The Thing。我喜欢它是因为他们都没能逃走。大多数鬼屋故事都会被一个简单的事实——你能够逃出生天——所打破。而在这个例子中,他们无法逃跑。那是地球上最恶劣的气候之一,他们被冻结了整整三个夏季。天气本身就是敌人。我知道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怪物。我会把它作为饥饿、沉默、寒冷、沮丧这些负能量的隐喻。我的很多作品都涉及超自然现象。当我引入超自然的因素,我通常都试着把这一因素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排到第二或第三。第一应当是角色的刻画,而第二个往往是历史的要素。
问:你如何描述处于故事中心位置的三位船长?
答:写这三个人的过程相当有趣,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故事中,我唯一拥有外部信息的角色了。当我写《极地恶灵》的时候,我正在看他们从英格兰离开时的船员名单和年龄列表,大多数人除了名字、年龄外就没有其他信息了。我可能滥用了可怜的希吉先生的名字,因为他在我耳边只有一个不令人愉快的名字,所以我也把他写成了一个不令人愉快的人。对于约翰·富兰克林爵士、菲茨詹姆斯上尉和克罗兹上尉,我在书里已经写了很多。你可以看到,克罗兹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悲惨的,因为他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船长和最有经验的探险家,但他因为自己是天主教徒而无法得到自己的探险机会。对于菲茨詹姆斯,我只是写下了我从资料中读到的东西。他当时是皇家海军的宠儿,很喜欢吹嘘自己的功绩。至于富兰克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并不是船长的首选,甚至也不是第三或者第五名的人选。他被选上只是因为他身上的各种因素对海军部有便利之处。而这是他最后一次赢得荣耀的机会,他必然会接受这个机会。
问:剧中对信仰与傲慢这些主题的处理,你怎么看待?这是这次远征中的致命缺陷吗?
答:(富兰克林)忽视了很多他那些聪明队长的很多建议,这使得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克罗兹确实富有经验,他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敦促所有人在第一个夏天就掉头,但他们不听他的。富兰克林也注定不会认真听取别人的话。该地区有因纽特人,他们也遇到了沉默女士。后来,其中一名中尉发现一个小的因纽特人部落,如果他们向因纽特人学习如何吃、如何钓鱼以及如何制作衣服,那么这些人几乎肯定能活下来。但他们没有将因纽特人的帮助纳入考虑,他们自己判了自己死刑。
问:你想对《极地恶灵》的铁杆粉丝说些什么?他们对这个剧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答:任何一部小说的铁杆粉丝都希望把书以某种形式直接完整地呈现在屏幕上,但你无法在一部10集的剧上做到这一点。我会对我最热心的读者们这样说:即使它不完全忠于原著,但你会喜欢它的。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我一直想把我的一本书交给一个富有创造性智慧的制作方,看看他们会怎么做。我自己编写了一部分脚本,并向制作公司介绍了一些,因此我了解到剧中可能会将多个章节的内容整合成一个两个部分。我希望我的读者不要为这些改编感到不快,我们应该享受它们。
问:你对在现实中被发现的(探险队)沉船有什么想法?你是否对我们或许能够知道(富兰克林探险队)在现实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感到好奇?
答:毫无疑问,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刻,我一直想知道真相。当我在写这本书以及改编剧本时,听说了我们就要弄清(探险队)真正的结局,我激动地把椅子都踢掉了。我知道编剧和导演也在密切关注加拿大的新发现。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高兴我们找到了他们(的沉船),但我要指出,我们仍没有发现他们(船员)在哪里。大家都说他们离开了船。一张纸条表明他们应该在其他位置,所以应该是有人把船驶离了一段距离。船员们不在一起,而且也不在他们该在的地方。我的书的最后也提到了这个方面。我很高兴制作公司能不受现实情况影响地继续创作这部剧的故事。
《惊恐号 The Terror》被翻译成《极地恶灵》大概是为了吸引眼球,以至于豆瓣上充斥着对本片不满足的评论以及与之相伴的低星。一旦靠上“恶灵”这种名头,恐怖程度应该是《山村老尸》里的梅姨,或是《午夜凶铃》里的贞子,再不济也得是《咒怨》里的小男孩,可这里的"恶灵"居然只是一头把人类当做手撕肉的致畸稀毛巨熊……这对被翻译名吸引来的人而言心理落差太大了一点,难怪他们要怒打1星。世道这么浮躁,老子就想来看个吓得蛋蛋一紧的,你给我播放水手的锅碗瓢盆家常是怎么回事?扔下1星走人!
值得庆幸地是,从中国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西游记》里,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人参果要一口一口慢慢吃才能尝到世间美味的道理。耐下性子仔仔细细看完10集《惊恐号 The Terror》,才会发现“恶灵”其实仅仅是开胃小碟并非主菜,古人诚不我欺。
AMC出品的《惊恐号 The Terror》根据Dan Simmons 07年所著同名小说改篇,而小说的灵感来源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探索未知是人类的天性。不管是探索海洋还是探索天空,人们都把率领者视为英雄。1845年日不落帝国皇家海军派出“惊恐号”和“幽冥号”这两艘当时属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铁甲舰装满够全体船员3-5年使用的物资从英格兰港口向北极出发,寻找“西北航道”。当年8月人们在巴芬湾最后一次看到“惊恐号”和“幽冥号”,之后两船便再无消息,直到2014年“幽冥号”的残骸被发现,2016年“惊恐号”的残骸也被发现。没有人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事件的空白处是艺术家们发挥想象力的绝妙空间,作为原著的作者和本剧的编剧,丹.西蒙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与自然、人与人斗争的史诗画面。
一、恶灵(Tuunbaq)
因纽特萨满口中的Tuunbaq传说是北极女神打架后遗留下来的灵兽,以人类的灵魂为食。它会跟因纽特萨满签订协议,受之制约,代价是萨满献上自己的舌头。剧中在探路先遣小队不幸误伤因纽特萨满老头之时,Tuunbaq第一次出现把一个军官给撕了。此后Tuunbaq便不受人控制,萨满老头的女儿——沉默小姐还未完全掌握如何与Tunnbaq签订协议的方法,签订协议所需的精神力量可能也不够强大。后来船员将萨满老头的尸体从钻冰井中随意丢入大海,Tuunbaq便又报复了这支探险队的总指挥——“幽冥号”船长约翰.富兰克林,咬断其腿将船长扔入同一个钻冰井中。之后的剧情中,Tuunbaq便一直追杀这支探险队,即使沉默小姐最终献上舌头与其签订协议,它仍不是完全受控制。Tuunbaq是灵兽,它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处事能力,其中有一处细节,在沉默小姐用舌头献祭之前,Tuunbaq在冰屋外为她带来了捕到的食物——一只海豹。
可以说Tuunbaq的出现以及带来的灾难,本质上代表着自然施加在人类身上的惩罚。人类面对自然总是目空一切,为所欲为。
二、混沌之人
好人与坏人我们总是一眼能分辨,故事的关注点、剧情的开展基本上也在这两部分人身上,但最让人忽视的却是人数基数最大的那部分人,其实他们才是决定事件最终走向的因素。我称他们为“混沌之人”。
借用剧中一段对话,詹姆斯说的蠢人,在我看来就是所有这些“混沌之人”。
本剧中“混沌之人”来自社会底层,受教育少,基本上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随大流,好人当家作主时他们听好人的,坏人称王称霸时他们拥护坏人的。因为基数大,在关键时刻决定了某些事情的最终结果。
当剧情发展到最后,弗兰西斯船长率领的阵营里早就有人提议要丢下病患独自前行,此时领导力强大的船长控制着话语权,他们只敢背地里小声讨论这一切。当船长被坏人阵营抓走时,“混沌之人”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爱德华提议去营救船长,毕竟他们有30多人,对方人数远远少于他们,而且他们枪支弹药充足,营救船长几乎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然而,“混沌之人”投票决定不去营救船长,毕竟船长是不愿意丢弃病患的,当环境恶劣、食物特别缺乏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以为稳妥的办法活下去。结果就是,一路上不断地有病患被遗弃,最终他们也走上了人吃人的道路。可见在极端的情况下,“人性本恶”几乎是真理。
三、人之恶
其实不太想多说人之恶,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在北极这种极端环境下,食物短缺、不明恶灵追杀、怪病缠身,这些因素统统都会剥夺人的理智。但本剧恶之首希基却不是因为这种因素才转变成恶人的,他本身就是一个恶人,他只是在正常的环境下伪装成一个正常人,在需要的时候才露出了本来面目而已。通过短暂的闪回,希基的原名并不是希基,他只是杀了名叫希基的那个裁缝,冒用他的名额来到了探险船上,打算到了夏威夷就不回英国了。用他的话来说,开始崭新的生活。可是事与愿违,路上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希基的计划。他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观察能力与胆识也比一般人出色一大截,演员也演得极为漂亮,眼珠子一转、嘴角一撇,又坏又痞。所以相当一部分人看完本剧都在为希基打call,类似于蝙蝠侠暗黑骑士里面小丑的吸粉能力。希基,只是顺应环境与事态发展来展示他的恶。他的恶,没什么可以指责,他就是恶本身。
而跟随希基的那些人,大部分属于“混沌之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那个与希基搅基的吉布森,一直跟随着希基,当他不能牵绳拉船时被希基杀了当午餐刺身吃。少数头脑明白的军官比如托泽、阿米蒂奇之类只是觉得跟随希基更能活下来而选择恶这一边。
但本剧的悲剧性质其实在起航前早已经被“人之恶”所决定了。两艘铁甲舰携带的8000罐罐头是通过招标找的供应商,剧中提到这个供应商应标价最低。结果就是,罐头密封有问题食物出现腐败、罐头材质有问题导致集体铅中毒。这些罐头本来是全体船员3-5年食粮来源之首,它本来是冰封航道弃船行走时唯一容易携带的口粮。罐头之恶带来的伤害之大不可想象,非常显著的表现是,航道冰封后首席船医每天装作正常人的样子接待各种伤病员咨询,他自己的心理压力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了。当他从古德瑟那儿得知罐头有问题后直接崩溃,在告别极夜迎接曙光的嘉年华上,他决定放火将一切人和事物毁灭。可以说,如果罐头不出问题,有安全的食物可吃,大部分人都能生存下来。
“人之恶”的危险并非来自某几个人,而是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人之恶”的可怕之处。作为个体,根本逃不掉“恶”的笼罩。
四、人之善
如果说极恶之人是天生的,那么谢天谢地极善之人也是天生的。极善之人是黑暗中的点点光芒、是黎明前的一丝曙光、是噩梦惊醒时的暗自庆幸,假如有神询问:人类是否有必要繁衍下去?那么“人类中还是存在着极善之人”是唯一值得一说的借口。
作为本剧中“极善之人”的代表——古德瑟先生说:“即使现在,我依然觉得这个地方很美。”看上去北极这片不毛之地似乎被神所遗弃,他们来到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这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并且不断发生着人吃人的惨剧,但古德瑟先生明白,那都是人的错,自然并没有恶意,是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了恶。
另一部分善良的人,如弗兰西斯船长、詹姆斯、托马斯、爱德华等军人为代表的好人们,他们身上展现的则是社会教育带来的文明以及军人价值观教育赋予的勇气。他们具有领导号召力、逻辑分析能力,也具备英勇善战的个人魅力,正是这样的人能率领“混沌之人”取得丰功伟绩。
嗜酒如命的弗兰西斯船长,因为是爱尔兰人,政治生涯极为不顺,仕途渺茫俸禄极少,向佳人求婚连连遭拒。此次出行北极探险,是他孤注一掷的办法。当约翰.富兰克林总指挥被Tuunbaq扔进钻冰井后,他便自动升为总指挥,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并没有自暴自弃,为了拯救他的船员,闭门戒酒成功。而与弗兰西斯船长互相看不起的“幽冥号”大幅詹姆斯也没有趁机窝里斗,而是摒弃前嫌配合船长的号令努力想拯救这一船人。可惜的是,在铅中毒以及Tuunbaq的追杀下,这部分人人数极速减少,最终船长被俘,爱德华一人无法抵挡“混沌之人”向恶一片倒。
当弗兰西斯船长侥幸存活下来,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他的船员们。但在北极苍茫的大地上,他一路目睹了被遗弃的掩盖着伤病船员尸体的帐篷,还有那些还未啃食干净的小腿骨。此种惨状或许并不是他所能料到。
最终,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弗兰西斯决定与因纽特人一起留在北极。对他而言,回去能找到什么?又或是得到如何虚荣的假象?也许只有这片土地与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是纯净的。
这几天,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伙伴们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春天的恶意,本来已经脱了秋裤准备放飞自我了,一场“倒春寒”打的人措手不及,北京等地方甚至都下起了雪,让人不得不在哆哆嗦嗦中重新翻出了冬天的装备。
就在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寒意所袭击的时候,一部名为《极地恶灵》的新剧也在大洋彼岸开播了,而比起这个让人生理上感到寒冷的春天,这部剧能让人在心理上,感受到更加刺骨的寒冷。
《极地恶灵》改编自美国作家丹.西蒙斯同名小说,而小说的故事内容,则来自于人类历史上的一起真实发生过的离奇事件。
1845年,英国皇家海军少将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128名船员,驾驶“幽冥号”与“惊恐号”两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组成探险队,意图探寻一条经由北冰洋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捷径,这条捷径被称为“西北航道”。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这支装备精良且携带了三年口粮的探险队驶离英格兰港口,向北极进发,然而次年9月份后,这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富足的探险队,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
此后,英国皇家海军展开大规模搜索,但只找到一名神志不清、以人肉为食的被遗弃船员。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又在加拿大北部冰原上发现了三具尸体,经鉴定他们就是那支消失的探险队的成员,死因是肺炎和铅中毒。2014年和2016年,加拿大又先后找到了“幽冥号”和“惊恐号”的残骸,然而包括富兰克林爵士在内的一百多名探险队员去了哪儿、探险队究竟遭遇了什么,却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永远的谜团。
单是看历史事件,就足以让人感觉心头一寒。要知道如今零下几度的气温就让我们感觉无法承受,而当年只有简单取暖系统的那支探险队却在北极难以想象的刺骨寒冷中呆了两年,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被遗弃的船员成为“食人族”?这让人想来不禁毛骨悚然。
作为原著的作者和本剧的编剧,丹.西蒙斯把关于这支探险队的遭遇的想象展现了出来。根据推测,由于北极地区的严寒,这支探险队当时被冻结在北冰洋厚厚的冰层之中,因此丹西蒙斯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伴——一直比熊体型大三倍的智慧又嗜血的怪物。而如今这部剧的第一季已经播放过半,让我们看到,毁灭这支探险队的,可不仅仅是一只怪物这么简单。
的确,这支怪物是整个探险队表面上的最大敌人,它有着惊人的力量和智慧,总是神出鬼没,不断的残杀着船员们。到目前为止,这只怪物做出的最血腥的事是把两名船员整齐的切开,然后将两人的上下半身再拼成一个人,其血腥和残忍的程度,让人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凉至肺腑的恐惧,而正是这只怪物的出现,也导致了整个队伍的核心领导人——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的消失。
如果仅仅是怪物,还不至于导致这支探险队的灭亡,比怪物更恐怖的东西,则是来自探险队内部。由于被冰层困住,整支探险队其实是被困在一个大型的密室之中,因此时间一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便开始显现,冲突的出现,才是这支队伍走向崩溃和灭亡的最大威胁。
目前这部剧播到了第五集,整支探险队还都处于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指挥体系之中,然而不满和抗命行为已经出现,这在之后将会不可避免的引发一场大矛盾。而除此之外,还有更要命的事情,船上虽然携带了三年的食物,但大量罐头的包装出现问题,食物开始变质,而包装中的铅也开始渗入食物之中,铅中毒开始在船员中蔓延,而铅中毒的最大表现,就是产生幻觉。
本来长期被困于寒冷的冰面就足以让人精神崩溃,如今铅中毒又导致人们开始不断出现幻觉,此时的探险队已经不再是一座严实的堡垒,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剧烈爆炸的火药桶。
“克苏鲁神话之父”洛夫克拉夫特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而这部剧则完全掌握了洛氏恐怖的精髓。在前几集中,根本没有出现怪物的模样,却处处都透着让人心惊肉跳的未知恐怖:突然吐血的船员、临死前看到的恐怖幻觉、舱底奇怪的响声、死者无法合上的双眼、兽皮外喷进的恐怖气息等等。而这一切又夹在烦闷琐碎的船队生活和领导层的争论之中,一切看似不起眼,又让人感觉到一种步步紧逼的恐惧。
有意思的是,在本剧中,出演探险队领袖约翰.富兰克林的是英国演员塞伦·希德,而他在这之前曾饰演过《权力的游戏》中的“野人之王”曼斯雷德。在《权力的游戏》中,他饰演的曼斯雷德带领着野人大军在塞外的冰天雪地之中顽强的生存,最后为了野人的生存被活活烧死;而这这部《极地恶灵》之中,他饰演的约翰.富兰克林爵士也是带领着庞大的队伍在北极的冰天雪地之中顽强生存,并最终为了保护船员丢掉了生命。前后角色虽然不是一个世界,但境遇和命运却几乎相同,真是太微妙了。
这部《极地恶灵》,不但在心理上营造除了让人胆寒的恐惧,在视觉层面上也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比如冻伤的脚趾、呵气成冰的极度寒冷等,可以说,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观众的心始终是被一股寒气围绕着的,让人在看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一百七十多年前,跟随着这些消失在历史中的船员们,共同体验着彻骨的寒冷。
如果你对美剧行业充满兴趣,希望了解热门剧目成功背后的逻辑,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请立刻点击下方,与我们一起开始一场美剧文化的探索旅程吧!
欢迎进入豆瓣时间全新专栏【美剧大爆炸——创作、脑洞与文化密码】>>>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iffler/column/98&dt_time_source=douban-yhtg152046338
说到底,有形的怪物带来的恐惧终究远远不如人性的阴暗带来的恐惧那般阴魂不散。怪物也许野蛮,但是怪物的忠心可见一斑,为了保护它的萨满,不惜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生命,而它的萨满,也就是爱斯基摩姑娘,天真且单纯,她想保护两船的船员不被怪物伤害,但是船员们对她的不理解和对她的伤害又一次接一次让她心寒。希基和老船长(ps:他似乎在切尔诺贝利里饰演了在法庭上进行原理解说的那位物理学家)这两个角色让人直呼过瘾。希基虽然是反派,但是综观全剧,他也是人性在极端条件下求生的自然流露。善意的开始,叛逆的谋反,最终被怪物所杀,这条线索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一开始去追踪怪物之于希基完全是想为朋友复仇并且立功心切想象一石二鸟,结果他的擅自行动非但没有得到船长的赏识,反而为自己讨来一顿毒打,之后又得知高层领导似乎为自保要抛弃船员们,对船长极度失望之后的黑化,对船员的策反,自立山头,却又无力领导,只能请船长归山,这其中他的狡黠乖戾,阳奉阴违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被杀也是让观者大快人心。再来说船长,这个角色背景酷似学生时代书本里壮志未酬,大志未伸的穷秀才,为了赚钱,为了提升地位,也为了爱情而加入了北征的队伍。全剧只有他是最为优秀的人物。也许有人会说理性人还有Goodsir医生,但是船长超人的决断力和逻辑是医生无法比拟的。船长善于稳定军心,凝聚民心,善于将有限的资源做最优的配置,善于隐忍和善诱,这些潜质是医生所不具备的。以上,半夜趁着脑袋里对剧情的新鲜劲儿还没散去仓促写的,脑子有点糊了,有些后续想到再进行补充吧,总之这是一部事关人性的好剧,剧情略微有些血腥,儿童不建议观看。
这种讲述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的灾难剧,其核心主题永远是人性。难的是把灾难剧的快感与展现人性博弈的严肃感有机结合。这部剧除了前几集节奏稍慢,剧本演员摄影气氛渲染都挺好,最主要的给我的感受是,每看完一集都急切的想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但是编导偏偏又不着急迅速展现,一点点钓着你的胃口,让你和剧中人物共命运,同思考
挺少见的19世纪英国航海(翻船)题材,充分满足(esha)了我对于很冷地方的好奇心。全剧只有一个长得和成吉思汗很像的爱斯基摩女狼,但各种胡子汉应有尽有。看的时候全程在感叹……哇……1800年的双排扣海军蓝大衣真好看,英伦风毛衣真好看,我也想穿爱斯基摩全包裹式皮草!!重要的是同时满足了我几大爱好:复古风,恐怖悬疑,户外探险,冰原极光。
恐怖指数满分5的话我打3,主要是有点血肉模糊吧……
长度很舒服不长不短,人物没什么硬伤,英语很简单(。剧情一上来就很紧凑很开心了没有十分钟睡着
2018年度神剧预定 画面感十足 各色老戏骨加盟 幽闭恐惧症加深海恐惧症 第一集已经十分精彩
那个船叫Erebus(希腊神话里黑暗的人格化,或者代表黑暗&影子),这不就是在立flag么。而且我很怂地觉得跟冷、饿、掉海里、体力劳动、传染病、雪盲症etc比恶鬼算个毛线(感觉后面几集节奏变快了?有点不适应啊....还有下一季吧
超五星神剧,沉稳、大气、悲怆、深刻,通往未知的旅程有多少危险在等待,而人性的恶会让所有美丽的地方化作炼狱。
铅中毒致幻,人食人兵变,巨大化人脸熊灵,逐渐崩坏的人性;对决怪兽段落有点异形的意思,一看,Ridley Scott监制
喜欢剧集里一些改编的部分,Hickey改得甚是合心意,他比书里更心机/聪明/会操纵人心!老少那对也是一股清泉,赚走了我的眼泪。Goodsir是极地最善良的人,没有之一!而且结尾显得Crozier身上的光环没有书里那么巨大。剧里最重要的不是恶灵,而是这种恶劣环境下所反应出的人性。
好压抑看他们就觉得冷 应该夏天看 以为两位船长能撕逼撕很久 没想到嗷的一声船长A就填海了 好人也要死 坏人也要死 直的弯的都要死 大自然就是这么婊 最后互相吃来吃去大家统统死于食物中毒 非常科学 看 书本像垃圾一样
同是极寒之地,拍出了些许《怪形》的感觉,到最后覆灭人的也依旧是人。
除了第一集让我产生了克苏鲁错觉之外,剩下的完全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北极大逃杀。受到制作限制,只好用画面溯归文本再重新想象,觉得怪物戏份还可以更少一些,反倒能让人物本身的黑暗更加汹涌。
还行,目前没啥恐怖的东西出现,就觉得那么冷的天估计大家都冻的灵魂出窍出现幻觉的可能性比较大,先看着。
看过原著小说的表示恶灵是真实存在的怪物,并不是幻觉
被船长身上所弥漫的永不妥协的沉静所感动 纯粹的人性的博爱和隐匿的食人的事实构成鲜明对比 “每逢考试前的剧就会特别好看 每晚十二点的手机最好玩儿”
克苏鲁恐怖……但作为美剧,节奏感不好。
热乎的破冰新剧,第一集下来,最吸引我的是不是剧情,是能带你走向深海恐惧症的原声,只要你不会因为角色发型,猛一看以为满船都是林肯,愿意静下心走入剧中营造的氛围环境,夏天应该能省下些许空调钱。
氛围非常压抑,节奏十分缓慢,人物铺开太多,叙事有些琐碎。第一集就搞起了大量的闪回,这样拖沓的步调还真是很难吸引人继续看下去,唯一兴奋了一下的是船员在就餐时惨叫躺下的情景,多么形似于异形1的镜头啊,蛤蛤,当然并没有异形破腹而出的美好场面,恶灵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呢,不知何时才会现形
说和禁忌像的,除了都是制作精良的时代剧外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啊(禁忌还更精致一点),这剧编导水准都远超禁忌,斯蒂文奈特根本不会写对白
叙事平稳、演技在线、节奏较缓,略微压抑。融入了人性、悬疑、惊悚元素,取景和道具在选择上很用心,有棱有角的人物形象为本剧加分。无边无际的冰洋,死亡窒息感迎面扑来。从第一集小人物无缘无故咳血死掉、灵异现象到第二集先遣队被怪兽杀死、爱斯基摩人警告海军这些现象来看,已进入幽闭恐惧症模式。
节奏着实慢了点
有时候想想那会儿就那么破的条件,人们也敢进行很多非常危险的航行,真是不可思议啊。也许每个时代的人都容易觉得自己已经站在浪的最前面了。anyway,这剧不好看。
这种剧难以评价,制作精良,表演精当,美术、道具,细节都值得赞叹,但是节奏慢得没什么道理,出场人物又这么多,就很难控制。
陷入绝境,荣誉、责任、信仰、道德、理性等“文明世界”的产物(属性)统统礼崩乐坏,唯有求生的本能驱使生命的延续。有的人怀着希望慷慨赴死,有的人则在炼狱中永生。人性,是世上最难捉摸的东西。一朝成佛,一念成魔。片子略长了些,探险船的体量、吨位偏小,《惊恐号》这个名字不就挺贴切嘛。最后,多学会一门外语,真的,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