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打工歌手组合旭日阳刚还远没有红,这部剧的名字也不叫《春天里》,它叫《生存之民工》。电视剧播放时,电视屏幕的右下角只出现两个竖排的红字:民工。它的播放范围之狭窄与播放平台充斥着“学挖掘机哪家强”的诡异风格让我一度以为这是一部地方电视台的自制剧,并且几乎误会其中的几位主要演员是货真价实的民工。2013年,《民工》被删减并改名《春天里》,才得以在省级卫视上映——由于当年的《民工》没有上星,所以只能小范围播放。《民工》是一部聚焦当时的社会热点“三农”问题的电视剧,片头的序幕当中还闪过温家宝总理的身影,剧中人物几次提到“家里税重”。在早已取消了农业税的2013年,这些问题已经稍具年代感,这部电视剧在三农问题大热的2005年没有大范围播出,不免令人遗憾。
2005年,黄渤默默无闻。我曾经问过我妈,这位说话结结巴巴、长相其貌不扬的“薛六”是不是一位真正的山东民工,我妈表示很有可能。几年后,“薛六”又在《疯狂的石头》中出演黑皮,演技十分高超,我才恍然大悟此人真的是个演员。2013年,黄渤已经大红大紫,因此在新版《春天里》的片头当中,黄渤在剧中的cut占了很大的比重。
据说,为了在形象上与角色最大程度地接近,演员们曾与民工兄弟同吃同住两个月,不用说衣服鞋帽,就连手指甲缝里的泥土都与真正的民工别无二致。除了主要演员之外,剧中其余的民工就由如假包换的民工兄弟来扮演。有一位姓席的民工还曾经与“谢老大”“飙戏”,表现出因拿不到工钱而极其愤怒的样子,冲上前去要殴打谢老大,获得了导演的好评。
马少骅扮演的谢老大,脸色黎黑,衣服污渍斑斑,提着一只破旧的黑皮包,说起话来长篇大论,面对巨丰公司的一干人等又显得胆小而唯唯诺诺,仿佛是一个真正的农村工头了。然而他在《走向共和》中扮演的孙中山,看上去有如大总统孙文复生。
演技派大佬陶泽如演一位扬州来的搓澡师傅陆长友。现在一看到陶泽如,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百鸟朝凤》里的西北唢呐师傅,不过他本人则是南京人。而陆长友的情敌、反派boss杜老板的扮演者丁勇岱,现在也在很多热剧里出现:《琅琊榜》里的皇帝、《欢乐颂》里的安迪老爸,都是这位丁先生演的。
王家才的扮演者孙松,也是一位重量级演员。他曾经扮演过中国第一部电视剧连续剧《渴望》中的男一号王沪生。很多年轻人大概已经不知道《渴望》,但是《渴望》当年的热度超过现今任何一部电视剧(因为当时只能看这一部),甚至火到了北朝鲜。据称,北朝鲜人每周可以看一集《渴望》,因此他们特别羡慕中国人可以每天看。
二手玫瑰乐队也在剧中出现了,主唱穿着红红绿绿的东北大花布,放声歌唱:“哎呀我说命运呐……”那时候还没有如今各式各样的音乐节与livehouse的现场,二手玫瑰站在草地上搭起来的小台子上。身为主角之一的杨志刚站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
《民工》中的演技派大佬无处不在。它的剧情并不复杂,出场人物的数量也不算多。但是其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好人不是圣母,坏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工头谢老大平时的表现称得上自私猥琐。他的养子小拴子挣来的钱尽数被他搜刮干净;王家慧做了发廊小姐,他大肆宣传“王家才的妹妹是鸡”;酒后吐真言骂遍了身边所有的人,连老好人老周都不放过;他甚至想用养子小拴子的一个肾去换自己病危儿子的肾。但是当小拴子自愿去为干哥哥换肾时,谢老大嘴里说着“医药费太高”,坚决不许他去配型;被张彪拘禁痛打,然而宁死不肯交出代表着工友们利益的劳动合同。他的妻子离家出走,重病的儿子每天都在“吸他的血”,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仍然一天天辛苦地揽工,试图用卖力气换来的血汗钱延续儿子的生命。
谨小慎微的王家才总是在避免惹上麻烦,在大家去巨丰公司讨工钱的时候,王家才站在栅栏门上大声指挥:“大家快冲!上啊!”,自己小心翼翼地扒住门不肯上前半步。这样一个人却又一次又一次地被麻烦找上门来。去长春(新版中改为了“常村”,似乎是怕在地域问题上对号入座)看望妹妹,在长途车上被抢劫团伙盯上,又被警察误认为罪犯同伙;在路边被陌生人委托看车,却陷入了骗局;欢欢喜喜去找工作,不想竟进了黑砖窑(黑砖窑的剧情在新版中被删去了很多)。他手艺过硬,面对以薛五薛六为首的山东民工的挑衅,他精准地在平台上砌起二十七块半板砖,可惜好手艺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他每天生活在苦海里,唯一期盼的是妹妹能够幸福快乐。他给妹妹买她最喜欢的蛋卷,打包夜总会员工的晚餐留给妹妹,悉心照料妹妹的孩子,然而妹妹身上发生的事情却总不那么尽如人意:遇人不淑惨遭抛弃,又误入风尘成为发廊小姐。王家才给这一切的解决措施是回家,他反复劝说着妹妹跟他一起带着孩子回家去。家是他们的来处,也是他们的唯一归宿。家里有淮南的小吃,也有栖身之所。他们因为家中的赋税重而奔向城市,又因为城市中的风雨想逃回家躲避。“回家”仿佛是一味灵药,能让一切糟糕的状况好起来。王家才最终没能回家,反而进入了更深的牢笼——监狱。他在极度压抑中爆发,捅伤了妹妹的前男友,只能待在狱中期盼自由。
另一位执着于“回家”的人是扬州来的陆长友。陆长友似乎是众多民工中的一个异类,有一技傍身的他不会受到冻馁的危险,不会像王家才与杨志刚等人一样苦苦寻求容身之处。讨工钱期间,他在洗浴中心靠搓澡与按摩勤勤恳恳地谋生。他想要回家的原因是妻子出轨,他的妻子是一个沉默的女人,虽然徐娘半老却容貌俊美,做保姆时被东家追求,由此背叛了陆长友。如果只是感情上的问题,也许陆长友还能够接受;很不巧,妻子的出轨对象是自己的客户杜老板,而这位杜老板竟然是巨丰公司的幕后操纵人——也是拖欠自己工钱的罪魁祸首。当普通的情感危机中夹杂了阶级的矛盾,陆长友再没有办法理智地对待这一切。他不愿接受对方给予的离婚补偿,坚称杜老板“霸占”了自己的妻子,并去向电视台揭发杜老板,尽管这样做得不到任何收效。最终陆长友彻底地疯了,他原本还算圆满的家庭因为外出务工支离破碎,癫狂的他沿着回家的铁轨疯狂乱舞,嘴里喊着“我要回家”,镜头戛然而止。新版《春天里》强行修改了这个结局,变为陆长友的精神恢复了正常,去深圳做技师寻找妻子的下落。
平心而论,“夺走”陆长友妻子秋月的陆老板,也不算恶毒到底,甚至看起来有些慈眉善目。他的生活作风并不混乱,他选定了出身农村的中年妇女秋月做他下半生的伴侣,在朋友面前慢条斯理地微笑着介绍秋月:“这是我太太。”然而母亲却宁死不让他与瘫痪的糟糠之妻离婚,这令他过上了一种荒诞的生活:他与秋月共同居住的房子里,还躺着一个没有意识的活死人。在一次与秋月发生口角之后,杜老板曾经赌气地躺在活死人的旁边与秋月对话,这个场景十分诡异。这种神奇的模式甚至有一点肖似简爱与罗切斯特。杜老板拖欠工资的原因,只是资金链遇到了问题。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民工们看来,拖欠的工资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一切来源,是妻子儿女的生活费,是弟弟娶媳妇的老婆本,是孩子治病的救命钱,而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公司周转中的一个小小困难。在需要有人对公司负责的关键时刻,他本可以把公司法人、他的弟弟推出去担责,但他却把弟弟送出国外。这些细节使得杜老板的形象愈发丰满。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恶人,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人。在国产剧充斥着脸谱化人物的洪流中,《民工》这部电视剧的高水准可见一斑。
同样,张彪和董飞两个反派也不是两个干瘪的躯壳。张彪的妻子早逝,唯一的独生女儿患病。为了女儿的未来他铤而走险,卷钱逃走。董飞是一个劣迹斑斑的混混,他爱上了二人转演员宋娟娟,可惜宋娟娟心有所属,与杨志刚打得火热。董飞叫人反复殴打杨志刚,杨志刚并不屈服;他又去强迫宋娟娟逼她就范,宋娟娟也抵抗到底。愤怒的董飞被偶然间进屋的杜老板赶出门外,在门口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次董飞哭泣的剧情不知为何在新版中被删掉了,这是一个对于塑造董飞形象来说非常重要的细节,摘掉了这些细节,董飞又成为了一个符号化的小混混。董飞在被杨志刚奋不顾身救下性命之后与杨志刚成为了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带杨志刚救出了谢老大,孤身一人逃走。不同于很多影视剧中把坏人塑造成简单低智的黑色剪影,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灵动的。
董飞的情敌杨志刚,是民工团体中一个“孤胆英雄”式的人物。他与薛家兄弟“比胆量”,二话不说躺进搅拌机,吓退了众人;他无数次被董飞的流氓团伙殴打,照样矢志不渝地爱着宋娟娟。他最终去了世外桃源般的克左旗草原,一边修车一边寻找母亲。受到母亲的影响,他爱看一切文艺演出;与很多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农民工兄弟不同,他有一定的文化,能写一手好字。这一点与几乎文盲的薛家兄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薛五薛六两兄弟,是剧中的一大亮色。当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生活的艰辛、讨工钱的烦恼仿佛统统一扫而光。薛五是山东民工中的头目,他强壮凶蛮,在民工兄弟中地位很高。薛六略有一点天真的傻气,冲动而又诚恳。稍有文化的薛六,曾经把“三局两胜”写成了“三句二生”。而哥哥薛五一个字也不识,记账全靠象形字。他对弟弟讲解自己的创作:“两个圈圈是爹娘,大圈套小圈是你嫂子,小分头的是你,小孩是你侄子。”薛六指着最后一个图案问他:“那这是什么?”薛五支支吾吾:“这也是你嫂子。”那个图案画得很像竖起的嘴唇。薛六不屑地哼了一声:“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薛五酷爱嫖,薛六痛恨嫖,因此,当哥哥把他的心上人是发廊小姐的事实摆在他眼前时,他飞快地跑出了发廊。他曾经愤愤地把心上人的照片丢在地上,过了一会又赶忙捡起来放进包里。他对心上人的婴孩视如己出,三不五时去照顾孩子。薛五对薛六这种行为表示不理解,然而当看见床上孤零零躺着的小婴儿时,薛五也马上柔软下来,拿着奶瓶试探温度,不紧不慢地喂孩子吃奶,这一刻他想起家里年幼的儿子,他在异乡一个没有父亲的婴儿身上找回了自己为人父的角色,这个被工业化大潮切断了与家庭紧密联系的男人再次体现出温柔的一面。薛六曾经与以谢老大为首的南方民工不睦,与杨志刚互相看不顺眼,甚至还曾经发生过打斗,后来却在薛六爱上了王家才的妹妹王家慧之后神奇地和解。两拨民工最终也归于和平,在薛五摔伤之后,两拨民工去卖血来为薛家兄弟筹集医药费,场景十分令人触动,可以说是全剧中的一个小高潮。
《民工》当中,“寻找母亲”“抚养婴儿”“打工挣钱”这三个意象,在2009年管虎的《外乡人》里也有体现。母亲是人生的源头,婴孩是世界的未来,而打工挣钱,则是人生的当下。在《外乡人》里,马少骅再次扮演谢姓工头,黄渤又来了一次与发廊小姐有感情纠葛的山东打工仔,或许是为了弥补《民工》没有上星播出的遗憾,导演要把这些令人心酸的情节揉碎了投进另一个剧本,让它们在另一城市发生的另一个故事中焕发新的生机。
新版的《春天里》比《民工》少了两个多小时的内容,全片删减大概10%,然而最终的集数却增多了,由原本的32集剪接成为了34集。这些删减没有使这部剧变得更加深刻,反而让其情节看起来不甚连贯,可以说这是为了大范围播出所做出的牺牲了。在这样的审查制度下,中国电视剧日后还会不会出现《民工》这样登峰造极的现实主义作品,实在是很难说。
这是中国电视剧领域中少有的好片,这是现实主义伟大的杰作,这是一部关于民工的血泪史。在我看来没有哪一部电视剧能有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深刻,如此的悲悯。剧中任何几集裁剪下来弄成电视电影都能成为堪比《偷自行车的人》这类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的作品。暴力,犯罪,欲望,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部影片中都有着深刻诠释。在那些深邃的镜头后面,民工的生存状况让人堪忧,他们的经历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已经是10年前的电视剧了,而我最近才有幸将它看完。在黑夜中流干了泪水,那一张张呆滞的面孔,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那些失落无助的背影,观看的过程中几度哽咽,不知为他们留过多少眼泪,有时候在梦中见到他们浑身都会战栗不已。这就是你所生活的国家,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最平常不过的农民工。这就是底层人民最真实,最卑微的生活。他们像狗一样的活着,没有平等,没有尊严,他们做着最重最累的体力活,吃着最差的饭菜,住着最脏最乱的工棚。对于这些他们没有任何怨言,然而就算这样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却还是被一些黑心的老板拖欠着,要知道这真的是他们用血换来的,这些钱是他们的命,全家人的指望都在这里了,老婆孩子父母。。。。。。
在这里我向管虎导演以及这部电视剧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他们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处处“莺歌燕舞,国泰民安”,歌颂远远超过批判的时代里敢于着眼于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表明了管虎导演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底层人民最为深切的关怀体现了一个导演的良心。这部戏中未经打磨粗粝的质感,犹如纪录片般的真实感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单单是视觉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那些鲜活的人物,谢老大, 老陆,王家才,杨志刚,栓儿,薛五,薛六。。。。。。他们就如同我们身边见到的那些朴实的农民工兄弟一样,带给了我们太多的辛酸和感动。
这部电视剧展现了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兄弟的挣扎与无奈,他们的希望与绝望。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的挣扎,饱经沧桑。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饥寒交迫,生离死别他们都体验过,人世间的善和恶都在这里了。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父辈的一些影子,他们吃苦耐劳,忠厚老实,朴实无华,然而他们也因为没有知识文化,封建落后,善良单纯而屡屡被人欺骗利用,每次看到这些心中便会悲愤不已。我有时候在想,倒退50年,工农阶级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引以为豪的阶级,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力军,真正的主人,反而资产阶级在当时被人们所不齿。50年后的今天一个阶级轰然倒塌,同样是占这个国家最多人口的工农阶级,作为这个国家真正生产力的工农阶级待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已然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城市人异样鄙视的目光,似乎他们正在被整个社会所不齿。不知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了?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
我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我也赞同他的看法,我同样认为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在乡村而不是城市,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扎根于乡村的,乡村才是人类精神真正的归宿。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而城市自私,浮华,虚荣,伪善是人性堕落的表现。
在这里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的情感,为大家简单的剖析一下剧中的主要角色。
谢老大:
谢老大无疑是整部电视剧中最让人揪心的几个角色之一,马少骅的表演非常生活化,完全不露痕迹,几乎和局中人合二为一。我想这样强悍的演技,即使是阿尔帕西诺,丹尼尔戴刘易斯也不过如此了。他在整部戏中的演出可谓是张弛有度,总体上是显得比较内敛的,但是某些时刻也能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表演张力。最初我本人是不太喜欢谢老大这个角色的,因为我认为这个人比较圆滑,比较事故,还比较小气。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悲恸。在后来我准备把觉得极其震撼的一些情节都剪辑在一起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原来都和谢老大有关。谢老大的儿子狗蛋得了大病,需要透析,需要换肾,他自己省吃省喝,小气抠门甚至是卖血无非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多省点钱看病。想到这里他前面所做的一切也就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部戏中谢老大对我的震撼是最大的,他经历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我现在想起仍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第5集向张彪要工钱,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只希望张彪能够给大家工钱,人心都是肉长的,有点良心的人怎会不为所动?但张彪却显得极其不耐烦。谢老大无奈的蹲在角落,脸上写满了失落。第14集,儿子病危,再次找到张彪要工钱,他恳求张彪给他工钱,那语气似乎要哭出来了一样。张彪依旧无动于衷,驾车离去,只留谢老大一个卑微单薄的背影不知所措。第15集谢老大在石灰水里泡皮子,当他双腿第一次伸进去的时候,因为灼热的石灰水腐蚀双腿,谢老大痛苦的喊了声“呀,妈呀!”脸上因为疼痛而变得扭曲,但是最后却还是不得不忍受这种剧烈的灼烧将皮子泡完。将双脚泡在石灰水里面是什么滋味我没有尝过,但是我敢肯定那种滋味一定不好受,常人绝对也难以忍受那种灼烧,但是谢老大却只是为了那20元,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儿子,甘于忍受这样的疼痛,叫人无比辛酸。谢老大在影片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还是喝完酒后的那段内心独白,我相信看过这个片段的人无不为之触动。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话不假。谢老大平时是个挺内敛的人,儿子的病他并没有跟常人提起过,只是在他一次次讨工钱都失败之后,他真的绝望了,他想逃避,他像大多数人那样借酒浇愁,那些平时没有说出口的苦闷,那些苦衷,那些不满都在酒后一一道出。他发泄着心中的愤懑,他诉说着儿子的病情,工钱的难求,生活的艰辛,大家在他歇斯底的诉说和呐喊声中早已泪眼模糊。关于谢老大的情节还有很多,因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老陆:
老陆同样是这部戏中导演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陶泽如的表演同马少骅一样出色。因为管虎最后向审查部门的低头,所以结局终究不能够那么惨烈。但是在大家似乎都越来越好的时候,只有老陆一人成了流浪汉,他的结局应该是最为惨烈的。初次见到老陆这个人的印象就像杨志刚说的那样:典型的南方人,花花肠子比较多,同样世故圆滑。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他是称职的。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老陆却成为了全剧中命运最为悲惨的人。他多次无故被保安人员殴打,给人干活却没有给足工钱,最让他绝望的是自己的妻子也成为了城里人的二奶,犹记得在老杜家那一幕,发现自己的妻子成为了别人的二奶,他的愤怒,无奈和绝望。可惜他那不争气的儿子,不仅不明白自己的艰辛,反而变本加厉的问自己要钱。这种情形在大学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来到大城市上学的学生,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身上原有的淳朴,单纯,变得贪慕虚荣,拼命榨取父母身上的血汗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了解自己父母赚钱的艰辛,不知道他们在大手大脚的花费着自己父母血汗钱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丝愧疚。有个镜头我记的特别深:老陆独自一人坐在花台下,一个大的仰拍景深镜头将他失落的情绪和一幢矗立的大厦放在一起极富象征意义:城市的繁华喧嚣,灯火通明,路上的华灯初上却没有一盏是为他而亮。全剧的最后已然变成流浪汉的老陆站在铁轨上,望着呼啸而过的火车,怒吼着带我回家!家?他哪里还有家!
王家才:
王家才是典型的老实人,忠厚本分,胆小怕事,非常重感情,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关怀备至。剧中他的遭遇也颇为悲惨,他有个不争气的妹妹,他家中还有个瞎眼的老母亲。可以说他的境况不比谢老大好多少,他对于自己妹妹的关爱让人感动。他也因为老实胆小被人陷害入狱,被黑煤窑老板殴打。最后被逼上梁山,在沉默中爆发,造成了全剧中最为惨烈的一幕:用刀捅伤陈佑良而入狱。
杨志刚:
讲义气,重情义,不过年轻气盛,做事情也颇为冲动,在剧中他和栓子应该属于新型民工的代表,对于他,遭遇显然没有前几位那么悲惨。他孑然一身,一直在找寻着自己的母亲,他在剧中多半时刻是处在董飞和宋娟娟的纠葛当中,他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段甜蜜的爱情,不过他却无力掌控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因为他卑微的身份,他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了,何谈爱情,爱情对于他这种人来说似乎就是一种奢侈品。
栓儿:
剧中他是一个流浪儿,被谢老大收养,作为一个男孩,他是单纯,朴实却又无奈的,对于生活他更加无力掌控。作为新型民工的代表,他和杨志刚一样被导演管虎给予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多学本领,多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不被人所瞧不起,同样,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坚强的去面对,活着就有希望,再大的困难总能扛过去,生活也总会好起来。
王家慧:
导演对于这个角色的设定我想应该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类人:她们生长在农村,在忍受了那里的贫穷落后之后艳羡着城市的繁华,没有一技之长的她们为了成为一个城里人,什么样的代价似乎都愿意付出。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做那些又苦又累的体力活,所以她们没有生活来源,只得寄希望于身边的男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都付给了那个男人,天真的认为那个男人会娶她,那个男人真的会娶她么?显然不会,他在占有了她的身体之后便会将她扫地出门。失去生活来源的她们对这个城市还抱有一丝幻想,靠着做皮肉生意赖以存活。对于自己生活的无力,麻木,对于自己灵魂的堕落,她们在这个城市越陷越深,最终迷失了自我。导演通过这个角色告诫我们那些对于城市有着美好向往的女性,这里的生存是残酷的,如果你们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只是想要依附他人在这里生存下来是不切实际的,下场会是惨痛的。你们同样应该学会自强自立。
薛五:
典型的北方大汉,憨厚耿直,顶天立地。对于自己的家庭有着一个男子汉的担当,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备至,一些细节之处对于薛六的关爱令人感动。
薛六:
那时候的黄渤还没有火,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北漂的小歌手。管虎对他有知遇之恩,而后更是一步步将他捧上影帝的宝座。黄渤长着一张谐星的脸,也是一张极其大众化的脸,把他放到民工中去活脱脱的一个民工形象。他饰演的薛六这个角色非常传神,本身又比较喜感,他的每次出场多多少少能缓解剧中压抑深沉的气氛。薛六这个人真诚,有同情心,乐观豁达,由于年轻气盛有时候又显得特别强势,富有攻击性。他对于王家慧的爱让人动容,默默的为她付出自己的一切,他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真心可昭日月。我想王家慧在心底是喜欢薛六的,但是她又不能够去喜欢他,因为她想要的他给予不了她。
李海平:
对于民工这类弱势群体有着真切的关怀和同情,并为之付出了许多努力,对他们是又爱又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说这个角色有着管虎导演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里面。
吴英:
这个角色是个很典型的东北妇女形象,对自己的丈夫泼辣,强势,做事干练,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无可挑剔。而且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美德,她是芸芸众生中善良的普通百姓的代表。
老周:
作为工棚的厨师,他亲眼目睹了这群民工生活的悲惨,他也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他把栓儿和志刚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将老陆,谢老大,家才当做自己的兄弟对待,即使亲眼目睹了这些惨状,作为一个卑微的厨师,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他无力去改变这一切。他有一颗菩萨般的善心,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每天虔诚的拜佛,希望能够洗脱身上的罪孽。同时希望能够保佑这些悲惨的人们能够活得好些。观音菩萨,如果你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保佑那些受苦受难善良的人们吧!保佑他们能够早日脱离苦海。
艳红:
这个角色与王家慧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虽然在风尘场所工作,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和道德底线,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却从未向他人吐露过:自己的父亲早亡,母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我很喜欢她说过的那句话:“什么农村城市的,谁想吃苦啊?生活不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揭示出了生活的真谛。对于她,我从心底表示由衷的敬佩。
董飞:
对于这个角色我想多说一点。我觉得这个角色是整部戏中最丰满,最有血有肉的形象。应该说他本性并不坏。他从小出身于农村,可能在暴力和贫穷的夹缝中生存滋生了他日后对于自己出生的极端仇视。他渴望财富摆脱自己窘迫的出生,他仇视那些民工就如同仇视自己的出生一般。剧中他是张彪手下的一个打手,一个无赖。但是在受到爱情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发生了蜕变,他人性善的一面开始闪光,他不仅和杨志刚成了好朋友,还帮助志刚救出了谢老大,也算一个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了。
杜建中:
对于这个角色,平心而论,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从某些方面来看,他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并不骄奢淫逸。他白手起家,所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从未将自己看的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孝顺。在男女感情方面也绝对专一,对于秋月的爱也是真心实意的。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倍加,危急关头,宁愿自己扛下责任也不愿连累自己的兄弟,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男人。对于拖欠民工的工资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他也的的确确有着自己的苦衷,公司的资金周转确实是遇到了一点困难,他并不是打算不给民工工资,他并不像张彪那样冷血无情。对于老陆他是有所愧疚的。老陆落到那副田地确实也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秋月:
其实我十分理解她做出这样选择的不易,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光凭老陆那点工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她这样做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无可厚非。不过她对于老陆,对于孩子,对于这个家始终是有所愧疚的,在她心中,中国传统妇女的伦理观念还尚存,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没有和杜建中在一起。
管虎的这部戏,从人物上来说都非常丰满,立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也都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人性就是善与恶的综合体。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每个人都是在这种善与恶的不断冲突中生存着的。即使恶如张彪般冷血无情的人对于自己的女儿也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即使善如家才这样的老实厚道人,在自己的生存经受了巨大威胁时,面对不属于自己的皮包,他也不得不选择接受。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作出一些迫不得已的抉择,这既是生活的无奈,也是做人的无奈。复杂的人性在这部戏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展示。
剧中的结尾是民工们都拿到了工钱,而且生活也越来越好。我想说的是,真实的情形真的是这样吗?但愿如此吧!10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农民工兄弟你们过得还好吗?
很多人估计没看过2005年原版《生存之民工》的大结局,我就透露一下原版大结局主要角色的去向:杨志刚去了大草原生活、陆长友疯掉了和做了流浪汉、薛六和王家慧没有在一起、法院是否让杜建中赔薛五医疗费在剧中没有说明、张彪逃走了(没有被抓)。
《生存之民工》是我看过最好的两部时装剧之一,另一部是《创世纪》。个人认为《生存之民工》是一部可以让一个人的三观变得更好的电视剧,可能是目前对人生最有意义和帮助的影视剧,也可能是最励志的影视剧。
其他方面吵的最凶的是都在吐槽看的是阉割版,看不到原版,又说什么怕被人看到原版,大量键盘侠和阴谋论者,但凡想看原版,网上随便搜都是。现实类题材影视剧反应的都是当下社会中一些非常矛盾、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进步,法制健全所走的必经之路,有了前辈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承担是角色不同,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人并非非黑即白,我们全是‘灰色’,只是责任与担当不同,人人都有可取之处,老杜感情专一,彪子慈父,董飞重情
1、王家才伤了佑良,但具体什么程度未讲,家才坐牢;
2、六子和家慧普通朋友,六子赚钱养哥,家慧在吴英那买衣服,工资可观;
3、陆长友疯了,秋月离开了老杜,没有结局;
4、志刚去了草原修车,听说可以找到母亲,估计到头来也是一场梦;
5、谢老大儿子病危,媳妇躲债走失,撕了车票重新带着工人找活;
6、彪子携款带着女儿跑了,没有交代,应该是没有抓住;
7、联名上诉已开庭,无结果,工资是否要到,薛五工伤赔款是否赔偿都不可知,但是工棚荒废,应该也预视了结果。
已经是经典不需要过多解释了,神作。05年我19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青年,16年30岁看完,11年我真的是浪费了我的青春年华.....
我第一次看见黄渤,他叫薛六耶
我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民工子弟,我不仰视高高在上的有钱人,我们只是为了生存
一不小心曾经看过中国最好的电视剧
充满诚意和良知的作品,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人卑微的生存状态。其实不光是民工,在中国所有人都很卑微,只是程度的区别。几位主演的演技没得挑,群演也不太出戏。看来是夏天拍的,每个人都一直汗如雨下,衣领永远是湿的。
看完后,我不敢再看第二遍。生存之悲痛展现的太真实,真实到刺痛你的眼。
在疯狂的石头之前之前之前,黄渤的口音就已经吸引到人了。
这剧不敢再播吧= =黄渤在里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马少骅的演技真心不是盖的
那时候就对黄渤印象深刻,后来这家伙火了!
真正悲天悯人、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杰作!真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真正是在关照现实、关照社会、关照时代、关照底层人民命运!真实有力、直指人心!这才叫良心制作,这才叫戏骨云集!太多场戏看的直教人想放声痛哭一场,为世间所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为世间所有正直善良勤劳仗义的人们!
农民工,和三农问题一样,一直牵动着天朝的神经,喜欢这部电视剧有三个方面,一是主题;二是结局不落俗套,折腾了32集,民工还是民工,老板还是老板,群体性面谱还在上演;三是希望,老一辈农民工忍字为先,安全第一,新生力量血气方刚,敢于打破禁锢,相信随着信息流及新一代的崛起,会好起来的
马少骅,神了。
最大的感受不是同情谁,而是意识到自己的卑微。马少骅演民工比演孙中山神多了,陶泽如和黄渤也很牛。
绝对是国产电视剧中最为写实的一部作品,其现实主义的力度在国产电视剧史上绝无仅有。剧中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无不让人悲恸。那些鲜活的面孔,真实的影像,即使是在梦中见到也会浑身战栗不已。每一集都像刺刀一样扎在我的心上,难受,压抑,悲伤,悲愤。这是一部撰写民工悲惨遭遇的血泪史。
演技大爆发,什么德尼罗、帕西诺也就这水平
大陆电视剧中的现实主义杰作
很写实,陶泽如、黄渤、孙淞几位演员的表演尤为称道!
人活着,咋就这么难呢?
当年看这个时候,我妈说“薛六”演得最好。
管虎这导演有了这部电视剧,就可以像陈导的霸王别姬一样笑傲多年了。没怎么见过更高分的电视剧了,可只有200多人评。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