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播两集,为了不失公允,三星观望。
顺便再解释一下题目,我不是反对国产剧有爱情,只是反感国产剧里的爱情俗套狗血毁了原本很好的剧情。还有很多人在评论里给我例举不演爱情的国产剧,妈呀真没见过这么能杠的,这个题目只是一种反讽你们看不出来吗?算了懒得解释了🥱
以下内容仅代表不要买菜女士个人观点!
本来前两集刷完兴致勃勃,结果不小心看到片尾曲的吻戏,顿时萎了🙂
片子立意很好,两个爸爸的家庭也有看点,但是为什么非要搞兄妹恋呢?我觉得伪骨科不是很合逻辑(大概是我的问题🙃)
顺便说,看到了微博的一个评论说“以家人之名,行不轨之事”。真的绝了
所有的家庭剧最后都会沦为恋爱剧......(主创团队好像和《下一站是幸福》是同一个,这部剧后期会崩成什么样子不敢想象)
补充几句:评论里有很多人没必要教育我让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只是我个人不能接受,你们能接受那就接受好了......还有提1988的,我觉得这不一样,1988的主角在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兄弟姐妹。顺便反驳一下有人认为这是青梅竹马,我见过的青梅竹马很少以兄妹相称,也没有妹妹当着哥哥的面说来了大姨妈,哥哥给妹妹买bra的剧情,这怕不是童养媳???《此处童养媳为夸张说法》(如果这段剧情只是兄妹剧情我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变成爱情再想这段剧情,我认为不合理)
8.12更新
第五集太好哭了😭李海潮就是最好的爸爸
回到题目,还是讨论那个问题,亲情还是青梅竹马?从第五集海潮爸爸哭看来,我觉得还是亲情更多吧(再说一遍,仅代表个人观点)他们一家人生活这么久,青梅竹马虽然亲近但是不会这么亲近。
子秋真的线真的太好哭了😭第五集泪就没停过,守护全世界最好的子秋。
最后再吐槽一下男主的演技,也太木了吧……一家人演技都好的情况下,他就更显得木...
追上了更新...我一直幻想齐明月和小哥一对儿,这样这部剧还有能看的点,乌鱼子乌鱼子……
我看我的题目要改成《你永远不要相信国产剧的编剧》🙄当然国产剧还是有好编剧的,比如王倦大大,小吉祥天我永远respect(就算他现在好像也不写了),匪我思存旗下的编剧应该也不错,陈芊芊就很nice。
顺便再补充一下不以爱情为主基调的国产剧,《灵魂摆渡》永远滴神,悬疑类型的话就很多了,《白夜追凶》,《时空来电》(这里面红衣小男孩的案子太阔怕了),《民国奇探》也可以,一集一个案子节奏快,就是有的案子太草率(男女主莫名其妙的在一起更草率),近期迷雾剧场的《隐秘的角落》等等。盗墓主题的话,还是推荐鬼吹灯系列吧(除了《黄皮子坟》)。电竞主题《全职高手》还不错,除了女一戏份加的有点奇怪,《穿越火线》也可以,但是18的那条线的女主的戏份都可以跳过。战争主题就不多说了。对了,喜欢张新成的,可以看看《大宋少年志》,入坑神作👍🏻
本以为是亲情剧,没想到兄妹变情人,虽然不是亲兄妹,但是我总觉得很别扭。而且是以家人之名为剧名,不应该就是亲情为主嘛,为啥还要变味。感觉很难受,很希望中国的电视剧能够多关注除爱情之外的题材,给更多的青少年树立目标,而不是过早的了解什么爱情,虽然这部剧拍的还可以,但是还是有点失望,因为刚开始我以为都是亲情,没想到亲情变爱情,虽然这很符合现在很多人的口味,但是有点对不起这部剧的名字
第一次忍不住在剧才刚播就下评论。本来心血来潮打开豆瓣只是想看看大家对于两位母亲的看法。她们的故事有太多可以深挖之处。这部剧虽然走的是轻松温情路线,但一开始却有着想写实的野心。
很多人对童年李尖尖的双标仅仅理解为她是个颜控。其实颜控的难道不是下结论的人自己吗?是你们个人对孩子们的颜值作出了比较。但对于李尖尖来说,她对贺子秋一开始的厌恶难道不是出于抗拒他母亲有可能取代自己母亲的位置而产生的吗?就算小贺子秋长得比小凌霄帅一万倍,小李尖尖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愿意接受他和他的母亲啊。
那两位母亲也是,毫无疑问她们性格中都有软弱和自私的一面,但现实中太多家庭就是由如此成员组成。可能还包括很多痛骂她们的观众,骂得越狠的,往往越缺乏同理心,自己面对现实困难的时候同样更容易倾向于先怪责别人原谅自己。
看过一篇评论说开篇对于两位母亲的行为动机挖得太少。我觉得这个评论同样是欲加之罪。大部分观众并不是以一个看“都很好”的心态打开此剧的,一开始夫妻争吵场面已经很多了,过多用墨在这种纠葛上会损失大批年轻观众。但个人认为这个伏笔会在后面续上。对于父母的理解和最后放下心结应该是大哥小哥长大以后去解决的课题。
让我忍不住想写几个字的,是打开豆瓣以后居然发现这剧开创了一个奇葩的评论潮,一堆人在喊不要走感情线。我都惊呆了。这不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吗?家庭剧不走感情线?什么是家人,兄弟姐妹父母夫妻儿女都是家人,怎么突然间夫妻关系竟被排斥在家人的列表当中了? 青梅竹马的感情不都是小时候当兄妹,长大再突然发现有了不一样的情愫?更何况看预告他们中间是分开了一段时间的,重逢后还一度有了生疏和隔阂。这种感情变化实在再正常不过了。难道这些反对感情线的观众人生中都是一见钟情,如果开始没有想法后面产生想法就是耍流氓?2020年的观众已经开始从反对演员本人谈恋爱升级到反对他们扮演的角色谈恋爱了吗?真的是绝了。 另一方面,却有很多人磕李爸凌爸CP,大哥小哥CP,是不是可以预见将来的电视剧只需要男演员,不再需要女演员了?强行把请回答1988拍成摩登家庭可还行。
另外很多人在质疑导演和编剧的功力,合理质疑也很正常,只是为什么仅凭质疑就可以打出分数了?难道这竟然是个预判分? 既然如此,让我也任性一次吧。
—————————————————————
看到凌霄,贺子秋从国外回来,发现奇葩评论大部分还是那些
1. 抄袭某韩剧,某日剧,为什么不完全抄按照某韩剧某日剧那样那样拍
——那到底是希望抄袭还是不希望抄袭呢?首先说抄袭又没有作出任何对比铁证,到底情节有多少雷同,反正就是抄袭了。但接着又要求按照里面的情节一样的处理。呃,这意思是怪编剧为什么要写不一样的人生故事,为什么不能所有的故事按照别的片子一模一样的拍一遍,然后才更好按头抄袭吗?即使想抄,在光速发展的时代相差了20年的背景,再拍那种慢节奏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切实际的。30年前家家户户可以饭后围在榕树下聊天乘凉,20年前可以拿个热水壶搬张椅子坐在湖边嗑瓜子,到了今天,还有多少城市可以拍出这种光景还能不被人吐槽的?连邻居们的家长里短都只能在一个小饭馆里进行了。
2. 编剧和导演的另一部片子烂尾了,这一部也大概要烂尾,快跑!跑不跑再说,但先顺手一星
—— 我完全可以理解弃剧的人,但无法理解打低分的人。虽然只根据一部剧就判整个剧组死刑有点过于冲动,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为了防雷不看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只是如果一个学生考砸一次,不用改卷就自动给以后每一张试卷打零分,这种老师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确定这种逻辑还能拿到教师证吗?我是没怎么看大家说烂尾的那部剧 — 无论是剧情还是演技从开片就不怎么吸引我 — 但这不妨碍我认为以家人之名这部剧到目前为止都还很吸引我。正如正午阳光也拍过我看不下去的剧,于妈也拍过我从头追到尾的剧。当然由于铺天盖地的风评,我也担心这部剧会烂尾。但我看十集就只能打看过的十集的分,没办法看第一集就去操心最后十集的剧情甚至杞人忧天提前下定义。不然我不就等于自动扮演围观李凌两家故事又不带上帝视角,不明真相却喜欢指手画脚的居委会大妈的角色了吗?当然如果真的烂尾了,自然也应该收获一个相对应的分数。
3. 编剧对女性角色不友好
—— 这一点可能是我最想聊的。其实一开始这种错觉不过只是因为刚出场的女性角色更多,但这剧里的男性角色就都没问题了吗?凌爸一天到晚忙,对家庭疏于照顾,遇到问题总爱逃避,对家人缺乏沟通了解。学校男老师跟明月妈妈一样,都是只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凌霄舅舅跟他外婆家女性三代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自私自利。赵华光就更不用说了,全剧头号渣人。甚至凌霄长大以后都开始被观众骂了。
所以苛刻或双标的也许恰恰是观众,剧情只展现了众生百态,他/她们都有可恨的时候,也有可怜的时候,有善良的时候,也有无奈的时候,还有大快人心的时候(居委会大妈开水赶跑赵华光)。一个鲜活的人通常都不是片面纯粹的好或者不好,大多都被生活烫得满身伤痕,一面伪装着保护自己,一面势利的计较着别人,一面躲在暗角里舔自己的伤。
即使是凌霄母亲这样好像没做过任何一件好事的角色,编剧也通过她母亲和兄弟展现了她的原生家庭,也通过了居委会大妈的蜚短流长表现了同为成年女性对她的理解,虽然对于孩子的意外认为她责无旁贷,但对于她在濒临崩溃边缘抛夫弃子却是一个体谅的态度, “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过好了,才有能力对别人好。” 这方面她们作为邻居比她家人更能理解她。无它,谁的生活都不容易。
如果最后承受骂声的还是女性居多,那我只想说其实是这个社会对女性依旧是更加的不宽容。
4. 靠两个哥哥无限宠来吸粉未成年少女,但过了这个年纪已经没办法被吸引到
—— 看到这种评论我是失笑的。这剧表现了这么多社会问题,成长问题,如果真的已经是个社会人,但又对其他的置若罔闻,着眼点还只是“想要两个同款哥哥”,实在很难猜出评论者的年龄。我个人反而觉得,对于没有经历过背井离乡,以及毕业离别的观众,其实要了解和接受后面重逢的剧情是有一定难度的。然而现实是即使哥哥们没有离开9年,他们大学毕业以后,如果各自恋爱工作成立家庭,逐渐疏远也是个必然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编剧让妹妹和大哥相爱而不是小哥的原因,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最后在同一个户口本里,才能切题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收养寄养的还能算是儿子,邻居家的儿子可不是儿子)不然这剧拍到各自上不同的大学就要结束了,再拍下去就是分离。李爸是个重情义的人,他跟亲妹妹的联系,也就是逢年过节的一通电话了。
5. 凌霄人设崩了,他就是个白眼狼
——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回到第二条。如果后面编剧没有把这故事编圆再骂也不迟。李尖尖,凌爸,李爸都没有怪他,更没有对他或者子秋进行过任何道德绑架,这样骂过他的只有他外婆家女性三代,他舅舅和居委会的邻居们。既然官方在剧中都提前进行了回应,我再说就多余了。
—————————————————————
看到庄北对明月一见钟情,我就知道糟了。其实我觉得庄北喜欢明月还是可以理解的,两人气质比较相近,但那一刻明月的造型也没有什么让人一见钟情的说服力啊,当然更没有说服力的是从小拍戏阅帅哥无数的唐灿居然会对庄北一见钟情。其实真的想说,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日久生情的。如果这群人一直等到25岁+都可以不恋爱的,把暗恋进行到天昏地暗,实在也都不是一见钟情的主吧。能看的出来庄北和明月的对话是在为后面庄北怂恿子秋追尖尖留下伏笔,本来庄北看不懂这个三人内耗两人的走向之前未必会这么冒失,但以为凌霄另有所爱,才水到渠成的去“点醒”贺子秋。庄北这个人物在此剧中既是预言家又是女巫,所有分析都头头是道,验人毒药解药都用到一个人身上了,本来子秋出国减轻李爸负担是正理,但结果却导致子秋九年国外困苦交加,但换一个角度,的确李爸省下来的钱把面馆越做越大了,也请上人帮忙了,最后子秋还练就一身本领回来,也不是坏事。同样误导子秋对妹妹的感情必然又让子秋承受了人生中第一次失恋,但他如果从此能打开了这个开关,正视自己除了亲情以外的感情需求,对身边的异性开始关注起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可是看到评分掉下8分,我还是觉得很遗憾。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一样,为什么从一开始群嘲杜华到最后还是不断以杜华标准评分选歌成团,还是最后的观众评分标准决定了一切。笑到最后的必然是杜华们 — “看吧我就知道会这样。” 导演组在过程中所有的尝试和努力就这样被漠视了。自从开播以来,关注的热点讨论的重心都是最后三兄妹有没有爱情线,宋威龙演技是不是依然不过关,这个剧组是不是必然拍出烂尾剧,国产剧是不是没有爱情不能活,编剧是不是对女性保持极大恶意。但是对于全剧用了心的地方,除了肯定谭张的演技,小哥李爸全剧性格零瑕疵担当,其他值得肯定的努力却少见有人关注。比如播到了20集还是极少注水成分,虽然偶有回忆,但更多的是穿插了一些没有播过的回忆片段,丰富了彼此从不接受到接受,从娃娃亲到认定此生唯一的过程,甚至包括两兄弟在国外经历,还有其他不待见的亲戚的境遇,都埋了很多伏笔慢慢的交代给观众。每个人都性格分明,身上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相处时有矛盾有冲突,但都彼此关心着对方,到最后随着对彼此经历了解的加深互相理解,与自我和那些放不下的过去达成和解。观众一边说我们不要甜宠剧,但只要剧中出现任何矛盾冲突,都迫不及待的选边站,恨不得快意恩仇老死不相往来,那最后不是落到甜宠剧又是什么?当然最好全世界每个人都是子秋李爸,但如果真的拍成这样,是不是又要被吐槽为玛丽苏和圣母剧了?
自《以家人之名》开播以来,有人评论说:该剧有严重的仇女倾向。刷完六集之后再看这个观点,实在觉得不可思议。毕竟一个“仇”字可要比歧视女性来得更加有攻击性,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
凌霄的母亲陈婷直接选择和丈夫凌和平离婚,而后远走他乡,儿子也毫不犹豫留给了凌和平,头也不回离开,倒是十分狠辣。贺子秋的母亲贺梅更是直接,和李海潮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将孩子丢给人家照顾,自己一个人跑到深圳去打工,自此音讯全无。
是什么给了两位不负责任的勇气?用一走了之的决定剥夺孩子本该拥有的母爱?如果断章取义,很容易误以为这是编剧对女性的黑化,然而从角色刻画来说,并没有这么简单粗暴。
分析两位母亲背后的行为动机不难发现,陈婷的离开其实大有原因。年幼女儿的过世一直让她耿耿于怀,她始终没有能力走出这个坎儿,每当看到丈夫时总忍不住大吵一架,这次打击对她来说几乎是深入灵魂的。
她的痛苦很大来源是自责和悔恨,而对凌霄说“都怪你”也是无处安放情绪的发泄,但她本身还是非常心疼儿子的,没有真的责怪他。这个时候的陈婷明显已经丧失成年人该有的理智,而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悔恨情绪当中,留下,必然导致更多无穷无尽的痛苦,离开,反而是对亲人的保护。
贺子秋的情况是一样的道理,可能还要更惨一些。母亲一声不吭丢下他,不久被二姨接回乡下,父亲也不管,奶奶也不疼,小小年纪只能忙农活,如果不是李海潮心地善良,他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贺梅离开的动机也能看出来,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丈夫也不负责,自己生下孩子也不闻不问,离婚后参加相亲遇见李海潮,只是截至目前关于贺梅的情况交待得并不多,到第六集也还没有出现,但预告明显暗示了贺梅和李海潮的婚姻线,所以还是非常期待贺梅的全部剧情浮出水面,看她是如何和李海潮重组家庭的。
诚然,孩子们因为母亲离开有了很大的童年阴影,但是母亲的离开必然都是有一定的合理行为动机和苦衷的,这就是剧中人存在的核心矛盾。
剧本这么写,不是编剧仇女,母亲们也值得被刻画,母亲们也不应该被“神化”,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妈妈们不是个例,她们是带着共情和共鸣的角色,真实不悬浮;“恶毒”妈妈们间接导致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存在 也间接塑造了两个孩子后面的性格和发展,这也为后面母子的再遇见和再冲突埋下了伏笔。
再看男性角色,李海潮是个善良的好爸爸这点无可否认,但在成年人里也只有他是个正面的形象。而凌和平一直忙于工作,无论孩子还是妻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他几乎都不在身边,陈婷说他拿家当作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非是空穴来风。至于赵华光,更是令人气不打一处来,从来没有履行过父亲的责任,在子秋丧失母爱的同时也丧失父爱,讽刺的是子秋高中时他又出现,说自己现在有能力供他念最名牌的大学,问题是,他丝毫不不顾子秋的心理感受,可以看出赵光华这个男人对父爱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
如果说凌和平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赵光华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他生而不养,岂不是枉为人父吗?对比李海潮的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他选择逃之夭夭, 听到怀孕的时果断建议贺梅把孩子打掉,所以贺子秋生下来跟母亲姓,原因就在于这个不负责任的爹。他的存在,无疑是对“仇女言论”的有力回击。
女主角李尖尖呢,又是大哥罩着她,又有小哥给她洗袜子,还有李海潮这个老爹烧得一手好菜,更是骂都舍不得骂一下,简直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女孩子,不要太幸福,从她身上更是一点看不出编剧有仇女倾向啊。
其实追一部剧,与其因此小题大做进行片面的攻击,不如从角色塑造和剧情脉络出发,分析起来才更为全面客观。因为个人感性判断而错失理性分析,结果可能会误解一部好剧,也不利于观剧之后的人生思考和成长。
综上所述,编剧仇女一说实在经不起细致入微的推敲,必须反驳。
如标题所言,比起李尖尖,我更想看到齐明月后面的故事。
李尖尖是我想变成的样子,哪怕幼年失去妈妈,依然乐观,开朗,被很多人宠爱。
但她的成长环境本身是带着很大“特殊性”的,残缺的家庭,丰沛开明的爱,这两者中任何一点,放在现实里都是极为少见的。
但齐明月不同,很明显她家庭完整,甚至就目前播出的情况而言经济条件良好。她的妈妈强势而虚荣,要求孩子必须优秀,和学习好的孩子玩儿,争第一,时刻保持警惕……她拥有的爱看似完整而“正常”,但相比于李尖尖而言,却又畸形压抑。
这也恰恰是中国大多数孩子的家庭现状。
很多家长在自己生活的高压里挣扎,会不经意把这种紧张感传递给下一代,“不读书你就完了”“考上大学你想让我管你我都不会管你了”“竞争是很激烈的”“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诸如此类,齐明月的妈妈强烈地让我找到了代入感。
这个小姑娘和我之前的性格很像,胆怯,内敛,小心翼翼又异常努力,甚至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才意识到,之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都是在努力去完善父母心中的“完美小孩”。
唯独没有为自己活过。
在齐明月和李尖尖兄妹去奶茶店聊天做卷子的时候,也给我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她话很少,只是偶尔问一些关于这个可爱家庭的事儿,但很明显她是羡慕李尖尖和哥哥们的亲密关系的,那种渴望和好奇,都写在这个小姑娘的眼睛里。
也像极了十五六岁的我,我那会儿也是班长,爸妈每天雷打不动告诉我学习如何如何重要,隔壁谁谁的孩子考上了什么学校。我那时候话也很少,很羡慕班里同学几乎都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而我好像永远在他们之外,费尽心思想长成大人们满意的样子。
后来的我长大了,慢慢开始思考自己,也一点点在尝试融入人群,目前感觉还不错。
齐明月呢,后来的你是什么样子呢?我想了解,也很期待。
《以家人之名》里有很多非常小的细节你可能不知道,但都暗示着主人公剧情发展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是蛮有意思的!
1、凌霄、贺子秋和李尖尖一起睡觉的那个镜头,凌霄和李尖尖的胳膊是勾在一起的!青梅竹马暗示+1好评!
2、贺子秋刚被收养进李家的时候,穿的拖鞋是女孩的,应该是临时穿的李尖尖的,因为之前家里没有男孩子。
3、李尖尖给哥哥们画的考场示意图,里面画了哥哥和她自己,太Q太可爱了吧!
4、三兄妹合影的照片序列时间也是2010年!
5、凌霄房间挂着李尖尖画的画!
6、两个哥哥离开的这几年,李尖尖的手机从iPhone4聊到了iPhone7 plus。手机变化太真实了~
7.预告里贺梅看到了贺子秋常带着珍藏的妈妈照片,最后应该是和贺子秋成功和解了。
8、最后一个细节没有配图,但也是我最喜欢的,李尖尖的“尖”,拆开是:“小”和“大”,这不就她俩哥哥吗T T
9.还有其他的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我的妈呀,谭松韵尖叫土拨鼠,怎么那么怼天怼地的可爱啊,来大姨妈拿内衣那一段骚操作把全家惊到落荒而逃。她出场自带bgm的女人,服了。全家非血缘家庭氛围可真正能量。点赞打call。
讲家人就讲家人,能不能不要强行搞爱情线,谁会和自己家人谈恋爱啊,受不了
终于又看到我本哥校服了!!!!!!
家长里短的细节写得特别好,烟火气,不细碎,不失真,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关系立住了。前两集三个子役的演技功不可没,两个爸爸的邻里CP也莫名好嗑。温馨诙谐的剧情下,探讨的却是是枝裕和式的厚重话题,三小无猜的相伴与母亲角色的缺失,从非原生家庭的羁绊到对原生家庭伤害的反思。
“可这日子还得继续,不是吗,所以啊,得咬着牙,撑住了”,谢谢,敬“莫名其妙的乐观”。
剧情题材挺新颖的,有些人看都没看怎么能轻易下结论,故事背景蛮温馨的,男女主也都是曾大红过的明星,希望这部剧收视率爆火吧,这样的阵容怎么能不爱呢?
“我男朋友一开始是我哥哥,后来变成我老公。”张雨剑快本随口嘴瓢没想到悍跳预言家!(毕竟本剧和《下一站幸福》同一个制作班底)
3.5;虽然仍不免高开低走,但整体很喜欢,尤其是富有烟火气的亲情戏部分,日常生活的温暖与残酷呈现得均比较真实,三个孩子与两个父亲的互动幽默灵动,几个“被抛弃”的人组成了一个有爱联盟共同抵抗生活的重锤,虽无血亲关系,却蕴含了人间朴素而通透的光,遇见彼此就是神赐。对相隔九年未见的尴尬描摹得太好了,以及三人如何面对亲情与爱情的确认、转变以及最终的释然,均处理得较为细腻。对于那几个不负责任的父母,后面的洗白其实大可不必,难以拥有父母资格的人还少吗,真实表现其冷酷自私一面更接地气(完全不接受陈婷的突然悔改,这人就是本质上的恶),不过考虑到主流舆论引导,这样处理也在所难免。想不到这剧的分这么低,戴有色眼镜恶意低分毫无必要。
我好像看到一种希望(中国gay家庭幸福美满化)俩男人搭伙过日子,有意思。(ps不要走感情线!!!!!)
题材新颖,演员都不错,两爸仨娃的神奇家庭配置,琐碎日常可以多来点,剧的服化道看着很舒服真实鲜活生动。
剧情太假了 凌霄妈和尖尖爸都塑造得太极端了 也就电视剧敢这么演 女主就算从小没妈也不可能这么神经大条 亳无界线感跟个傻子似的
神仙剧组,神仙选角!我太爱了
确实是非常新颖有趣甚至是前卫的设定,当出现那句“两个大男人带着三个娃搭伙过日子”的台词后,真是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可千万别误会了,这绝对不是什么腐剧。两年前在看是枝裕和的金棕榈大作《小偷家族》时就在想:国产影视剧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这样一部探讨新型的邻里和家庭关系的作品呢?这不就来了吗!不过它不会像《小偷家族》中探讨的东西那般沉重,更多的是生活中柴米油盐,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融化在“一家人”围在餐桌前的那顿饭里。非常生动的细节,三位小朋友“不打不相识”,又在饭桌上彼此交心,成为“三小无猜”的好朋友,真的会让人想起儿时的那些伙伴,想起去邻居家蹭过的饭,想起一起玩过的水枪和一起打过的架,满满都是回忆。
这设定放佛我小时候幻想的场景:俩没血缘关系的帅哥跟我住一块,都把我当香饽饽任我差遣蹂躏,并且我还能在第一线嗑他们cp哈哈哈哈
不能接受亲情变爱情,即便没有血缘关系。
开篇五个人的群戏,“三小无猜”式的相伴成长与温馨的家庭日常都很有趣。而三个主演正式出来后,剧集正式步入正轨,他们的性格各自迥然不同,却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以看出来,这部剧并不只是简单地聚焦于家庭温情,有着不少“反套路”的悬念色彩和复杂的讨论面向: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温暖与沉重,被迫分离和重逢后的尴尬与误会,都会交织在后续的情节中。
拍的真不咋地
四星预定。张晞临、涂松岩、杨童舒等老戏骨演起这种生活剧太有感觉了,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是戏。张晞临、杨童舒对手戏的低气压,“放过我吧”真的让人看到两人的无奈。然后涂松岩和张晞临喝酒的戏也是经典了。难得三个小演员也演得很好,凌霄、贺子秋的性格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三个小孩友谊的开始打架那一场戏太可爱了。小尖尖真是个可人儿呀,我也想有这样的妹妹呀。换成大演员后,张新成和谭松韵都是新生代中我难得喜欢的演员,三个少年人之间的亲密感很不错。这有趣的“一家人”的故事感觉我可以看一百集,哈哈哈哈……
不现实的美好主义电视剧。。。国产剧就是国产剧。。。。永远是这种套路。。
“本来打算看高中版家有儿女的,结果夏雪和刘星亲嘴了,你说恶心不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