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观不是很正,但更贴近现实,电影节奏比较快,更多的是需要细品,主要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之间的友谊故事。
有一种友情是,尽管我们不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人,但我们都能够彼此包容相互理解;有一种爱是,可能并不需要占有,而是选择成全。可能人生无论如何走,总会留下一些遗憾,电影中有个经典的台词:“爱情根本是麻烦,你喜欢他,他不喜欢你,他喜欢你,你又不喜欢他,到了两情相悦的时候...”两个人之间总会有一方爱的更多一些,两情相悦谈何容易,很多事情都被现实打败。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真正合适的人,真的很难很难,就像《花样年华》中的一句台词“ 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婚姻是这么复杂,还以为一个人做的好就行了,可是两个人在一起,单是自己做的好是不够的 ”恰恰的反应出,两个人的生活并不是一个人单方面做好就足够的。
蒋南孙喜欢宋家明,可宋家明却不喜欢她;宋家明喜欢朱锁锁,可朱锁锁并没有把他们之间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当面对真正的困难时,朱锁锁最终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正如朱锁锁所说,爱情对她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但金钱不能缺失,所以最终她选择帮助李志成东山再起。
生活中,我们总是想得到的更多,当我们得到了牛奶又想得到面包,当我们两个都拥有时,又想要更好更优质的东西,人的欲望在无限放大,学会知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生当中,无论怎样选择,都会留有遗憾,可能是不甘,可能是委屈, 有事业上的,有情感上的,也有学业上的, 但时过境迁,慢慢地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冲淡,最终成为往事。 人人都想追求完美,但是完美往往不会如愿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想法与看法活法不同,所以完美的目标也就不同,爱而不得才是人间常态。
朱锁锁的人生浮浮沉沉,爱金钱也懂得赚钱,从前台到舞女到炒股,一次又一次搬家,搬得越来越高档豪华。她有能力,表面看被李包养,她说,“我没用他一分钱,他教我炒股,我炒股赚的”。她能计划,表哥喜欢她她不愿下嫁,就离开养育她的舅妈的家,住在蒋孙楠家中;读完初中就工作。她爱钱爱花钱,能赚钱也会花钱,初中毕业后做前台;做舞女换房子,跟李在一起住别墅。她有担当,念念不忘报答舅妈的养育之情,工作后给蒋孙楠父母买礼物,帮他炒房,李破产后她愿意陪李的助理小人得志的曾,让李有一笔可周转的资金,(李为巩固她在船王家的地位,买了船王集团一半股票,股票跌停)她说“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再来,他不一样。”这对她来说,是最痛苦的选择吧。她刚选择自由,选择爱情,跟船王离婚。
蒋孙楠中产家庭,顺风顺水读完大学,大学学服装设计。毕业后从小做起,乖乖顺顺的,伴着时间积累起的经验,也有本事自己开公司。
看起来中规中矩温柔大方的蒋孙楠,竟然会发脾气,三次。
蒋爸爸撞破朱锁锁在夜总会当舞女的实情,令蒋孙楠不再跟朱锁锁交朋友。她发脾气,先质疑父亲再质问他能去夜总会跳舞朱不能陪跳舞,再嚷母亲不要干涉她交朋友的自由,她在房间哭了很久,是哭朱的选择,朱的隐瞒,朱的自由吗。蒋孙楠终于让家明跟朱锁锁见面了。朱锁锁终于又开心了,她嫉妒得生气,为什么朱什么都不用做就拥有了一切,金钱、房子、更有她梦寐以求的男人!这次她发泄得很痛快吧?朱锁锁的遭遇一同给蒋孙楠,蒋孙楠能承受起来吗?这是幼时没了母亲,父亲也死了寄养在有表哥的舅妈家的朱锁锁。
朱锁锁要去日本度假也去找家明了。蒋孙楠去公司,两个小姑娘正尖酸刻薄女歌手买不起新衣服总拿旧衣服来改。她生气极了,她已经28岁了,不小了,公司新来的人跟她年级相差越来越大了,她的感情没有着落,一直在旧衣服(初恋)中打转。她大骂几句后到办公室哭……
这两个女孩,路走得不一样,砸在头顶上的馅饼也不一样,这块饼究竟是陷阱还是甜馅他们看到的也一样。
很容易代入的是,曾像蒋孙楠那样,羡慕生活多姿多彩的朱锁锁。朱锁锁对破产后的李的怜悯是这次他输不起了。
就怕在“再也输不起”到来前,没积累出一个“朱锁锁”。
蒋孙楠积累的是越来越真实的蒋孙楠。
说起来很奇怪,亦舒的小说很难改编,但又深受国内影视圈的喜爱。
继八九十年代香港影视圈的改编热潮后,近几年亦舒的小说又被内地瞄上了。
比如2017年的爆款剧《我的前半生》,2020年的烂片代表《喜宝》以及今天要说的《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原著7万多字,短小精悍,讲述了蒋南孙和朱锁锁两位女性之间深厚的友谊。
早在1988年,《流金岁月》就被香港导演杨凡拍成了电影。钟楚红和张曼玉两位女星担任主角。钟楚红饰朱锁锁,张曼玉饰蒋南孙。
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版《流金岁月》则是由倪妮和刘诗诗两位85花主演,倪妮出演朱锁锁,刘诗诗出演蒋南孙。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剧版《流金岁月》豆瓣开分7.4,是亦舒改编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可见尽管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故事背景也从香港挪到了上海,但蒋南孙和朱锁锁的友情依旧能打动观众。
亦舒笔下的朱锁锁是个扎扎实实的妖精和小狐狸,脚踩高跟鞋,窄裙衬得腰身婀娜,娉娉袅袅,活色生香,是个女人中的女人。
锁锁从小寄人篱下,借住在舅母家。她不愿过这样的日子,中学毕业便不再念书,靠着自己的美貌和经营,一片一片从碎屑开始收集,搭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南孙不修边幅,爽朗大度,是那种难得的不搔首弄姿又真正漂亮的女子,而且颇有一种铁肩担道义的乐观勇敢和强悍坚韧。
她说,从十七岁起,她就知道锁锁会是永远疼她的人。
两人从年少时就一路相伴,彼此搀扶,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
这种友谊,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轻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流金岁月》的原著和电影版之间,差别还是挺大的。
亦舒更多的是在颂扬一种女性之间单纯坚毅的友谊,整本书中充溢着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
影版的《流金岁月》则更像是《七月与安生》的低配版前身。
《七月与安生》是香港导演曾国祥的作品,编剧之一是当年被许多90后奉为偶像的安妮宝贝,这部电影同时捧出了周冬雨和马思纯两个金马影后,轰动一时。
片中两个女子爱恨交织,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叫“家明”的男孩子。
好巧不巧,影版《流金岁月》中,蒋南孙和朱锁锁也在抢一个“家明”,连名字都一模一样。
Emmm……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觉狗血了起来。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相比于原著,电影关注的点更狭窄,深度被削弱,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书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女性形象和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亦舒笔下蒋南孙和朱锁锁是无论如何不会做出抢男人这种事情的。
先不说友谊了,两个人成长道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格不同,根本不可能会喜欢上同一个男生。
南孙出生小康之家,有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十分重男轻女的奶奶,一个吃祖上老本还钻到钱眼里的父亲,和一位整日里打麻将没有主见的母亲。
倒不是南孙母亲不愿意管,是管不得。
“唯一受我管的,不过是麻将桌上的十三张牌。”
嫁进蒋家这几十年,她只有一个称呼:蒋太太。
她用自己一生的精血,服侍了一个大儿子——自己的丈夫。
朱锁锁的母亲不知所踪,父亲是个海员,终年不着家,后来又再婚了,不再过问锁锁。从很小的时候,她就寄宿在舅母家,一住就是十年。
舅母倒不是那种刻薄的人,是真心对待锁锁,只是这真心也难免夹带些私心。
比如舅母在父亲寄钱来的时候也会对锁锁格外照顾,比如同处一个屋檐下的表哥暗恋着锁锁,父亲一日不寄钱,她仿佛就被舅母家那栋房子禁锢住了,一辈子就看到头了。
南孙便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好,总有原因。
或许吧,但锁锁对南孙好的原因,她却始终没有找到。
可能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不需要理由的好,只是需要运气。
两个原籍上海的女子,在香港这块土地上相亲相爱,形影不离,活像一对双胞胎。
而在电影中,两个人却“被迫”爱上了同一个男生,一个叫宋家明的男孩子。
他长得好看清秀,文质彬彬,三个人走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就连路过的星探都会给ta们留名片,邀请三人去公司面试。
不过三人间的朦胧感情随着各自的人生际遇被时间掩埋。
中学毕业后的锁锁早早就外出打工,搬离了舅舅家那个飘着面包香味的阁楼,自立门户。因为父亲不再寄钱来,她不愿在表哥那炽热的目光下生活,好像自己已经卖身给了这家当媳妇。
她领着一个小包离开的时候,发誓以后赚到钱了,一定要报舅母照顾之恩。因为直至她走,舅母都没有亏待过她。
虽然南孙说“中学学历的人的工资是可耻”的,但锁锁还是迅速成长为一名职场女性。
挫折肯定是受过的,但她不大在意。不必气馁,继续斗争。
南孙继续念书,听着祖母日日念叨”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别人家的。”,也不往心里去。
有一日,父亲突然说,他在舞厅见到了在当舞女的锁锁,让南孙不要再和她交往,免得被带坏。
一向敦厚温和的南孙听见这话,一下子就炸了:“我不管,她是我好朋友,永远都是!”
她极少落泪,一次为锁锁,另一次是在门外听见祖母对旁人说“生个女孩子挺好的”。
拍这部电影时,张曼玉在正饱受“花瓶”的质疑,演技尚未开窍,尚显青涩稚嫩,而红姑无论是颜值还是事业都如日中天。
这种戏外的状态,倒是让红姑很适合锁锁这个角色。
锁锁看透世事,毫不掩饰自己对金钱的热爱,摇曳生姿,楚楚动人,靠着一颦一笑换来她所要的东西。
锁锁攀上一个地产大亨,叫李先生。
李先生疼她,她又疼南孙。听说南孙父亲如今在参与房地产的生意,想买房子又没有门路,就一个电话就把李先生找来,给南孙父亲开了后门。
“存心帮人,原不待人开口”,真正的好友莫不如此。
电影里,张曼玉的南孙和书中的南孙相差甚远。不过电影有一点好,就是用一个细节显示出了两位女子关系中的另一面:
锁锁打趣南孙“一个女人不搽香水就什么前途也没有啦。” 随即又幽幽地自言自语:“你将来会有事业前途,我呢,只会搽香水。”
只有在这个细微到容易忽略的时刻,我们才能触碰到锁锁高傲洒脱外表下内心的挣扎和遗憾。
李先生自然是不能够和锁锁结婚的,因为我们不用想就知道,这样的男人必定已经有了家室,不可能再娶锁锁,纵使万般疼爱也不会娶。
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最为狡猾,一面深情,一面清醒。
锁锁想成家自然是最简单的了,追她的人从香港排到了巴黎,只是她要钓凯子,就必须钓最优质的凯子。
于是,她和一家船业巨头的公子哥订婚了。
再往下,剧情就开始俗不可耐、狗血齐飞了。
导演让她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年少时爱过的宋家明,两人不可抑制地纠缠在了一起。
若是在书中,南孙无论如何不会干涉锁锁的感情生活,但电影里,南孙偏偏嫉妒起来。
纠缠归纠缠,锁锁还是和船业巨头之子结了婚。不和宋家明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他没钱,至少没有那么有钱。
婚后不久,婆家就出了事,公司破产,一众媳妇变卖了各种首饰也无济于事。
锁锁只好远走澳洲。
在机场分别的时候,宋家明仿佛一件可以交换的商品般落到了南孙手里。当然,南孙最终也没接盘。
电影版《流金岁月》也算华丽空虚的烂片始祖了。拍女性情谊不会好好拍,总是想方设法拉个男人进来搅浑水。
它除了神仙选角外,毫无优秀之处,离小说简直有十万八千里远。没有这段无比狗血的三角恋的话或许会更好点。
不过杨凡导演功力确实一般,但审美能力一流。
《美少年之恋》中的吴彦祖、冯德伦,《游园惊梦》中的王祖贤、宫泽理惠,以及这部《流金岁月》中的钟楚红和张曼玉,都在杨凡的电影里美出了新高度。
两位女神凭借着盛世美颜,硬是把电影版《流金岁月》的豆瓣评分拉到了7.2分。
电视剧版《流金岁月》好在完全规避了“两女争一男”的狗血戏份。
它借鉴了原著的双女主人设,有原创剧情但也切实讲了两个女孩在成长中的陪伴与守护。
当然也及不上原著。
原著里有流金一般珍贵的友情,有岁月更迭的沧桑,更有鲜明的女性色彩。
南孙独立顽强,她虽出身小康之家,算得上娇生惯养,但也能在家庭破产、父亲骤然离世之后撑起整个家。
她在职场奋斗,独自照料祖母,还鼓励母亲远走巴黎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为自己而活。
她劝母亲离开时的话直到今天还颇具借鉴意义。
“真没有道理,不过四十多岁的人,却咬定要卖肉养孤儿才显得伟大,为什么不放眼看看世界,多少与你同年龄的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花月正春风呢。”
简直振聋发聩。
锁锁也算“捞女”了,但因为足够坦白,倒也显得可爱起来,信奉“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为了争一口气赢回面子,她在公婆家破产后变卖房产资产,帮婆家渡过难关,多年积蓄一朝成空。
能为钱嫁人却没选择为钱离婚,也算奇女子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洒脱,锁锁的形象才更加复杂丰满。
毕竟一个能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过了数年依旧牵挂着要报答舅母一家的女子,无论如何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朱锁锁的人生起起伏伏,起高楼,又塌楼,却始终没有气馁。性格占一部分原因,也离不开永远在背后支持她的好姐妹蒋南孙。
朱锁锁和蒋南孙是亦舒塑造过的两个代表性角色。她写了很多人物,但本质上就这两种。
正统一点的女生走职场打拼路线,如蒋南孙、唐晶;偏门一点的女生持靓行凶,如朱锁锁、喜宝。
在《流金岁月》中,这种红白玫瑰被设定为一对好姐妹。
事实上蒋南孙和朱锁锁属于一体两面,她们既不同又相同。
两人性格不同、人生不同,但都很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也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也是她们能够成为至交好友的原因所在。
每个人或许都有过这样一个好朋友。
从青春年少到老练世故,两人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在岁月的磨砺中见证对方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朱锁锁和蒋南孙,是你,也是我,
《流金岁月》能打动人心的秘诀就在于,它传达的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和期许:年华易逝,连爱情也会褪色,但是真正的友情却能一直长存。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易逝芳华。
打开相簿看见许久以前的样子,会有些什么感觉?成功的人士可能会嘲笑以往的幼稚和青涩,庆幸自己在岁月留痕之下,不停的进步,今日更胜往昔。但是曾有辉煌过去的,又会唏嘘万千,或悲红颜的老去,或叹英雄的气短。不同的怀旧相本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旧的还是旧。
艺术品自古有修复这一门学问,破碎的青花瓷在专家的技巧下可以完好如初(注:原作为破镜重圆),一张历尽沧桑的唐伯虎,经过一番名家的璜裱之下,更可在拍卖行以破记录的姿态出现。电影别称第八艺术,当然也少不了修复这门学问,更加因为这第八艺术和新进数码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修复工程也就更加进步,五花八门,七彩缤纷,声音四方走,方便得很,只要你肯花时间与金钱。
去年(注:指2010年)工作清闲,不知哪一阵怪风吹来,忽然不自量力地将几部二十多年没看过的旧片拿出来修复,自己以为应该留个标准的版本,将来后人翻版或下载都像样些。不修还好,当影片走过电脑的时光隧道,才发现这项工作不但吃力不讨好,更是一面自我陶醉的照妖镜,成事不足,羞愧有余。
然而朋友却告诉,你是一个幸运的电影工作者,即使你的电影没有修复的价值,但是你却有其他某些导演所没有的条件与机会。譬如斯坦利·库布里克和杨德昌,他们在生之时还没有数码修复这门技术。他们过世后,经典名作被修复后,就被多事而意见又相左的影迷们互相批评,或是色泽太过鲜艳,或是声音太过立体,矫枉过正,失去时代感。亦或是某些大公司,由于片库太大,没有时间通知每个导演前来监督修复,因此出来的影片又被没份参与修复的导演大事抱怨一番。你呀你,片子虽然拍得不怎样,但是版权都在你手上,再加上你仍然活在人间,可以完全按照你意思修复,这样够满意了吧!
当然不满意,我是指对自己以往的电影。悔恨得可否重新拍摄,却又思考是否值得再来一次,有时实在不忍心看当年幼稚的想法与手法,但是某些时候居然还有点自我陶醉。唉,你说我和电影的感情是否太错综复杂。即使对自己的电影有诸多的不满,但是修复的工作还是带来了许多回忆。譬如说,我记得张曼玉的生日是十月,因为拍《玫瑰的故事》那年由于男朋友在她生日那天没陪她,曼玉哭了。又譬如我也听说周润发曾为《玫瑰》而骄傲,除了票房,更是片尾那场由发哥自导自演自摄的撞车戏。《海上花》中我让张艾嘉拍牢房戏时穿高跟鞋,因为走起路来有气势。《祝福》为了郑裕玲拍了两组现场收音戏,因为那时郑九组不接非现场收音戏,而那个年代大家都为了省钱,主要还是事后配音。
《流金岁月》则是回忆最多,印象也最深。记得当初向亦舒买版权是为了要叶倩文演蒋南孙,谁知剧本改了一整年,后来为了首个个人演唱会,叶小姐不得不在开镜前辞演,最终她只唱了主题曲。男主角本来找了钟镇涛,后来他在文华酒店告诉林翠和我,他不能演接吻戏,因为他新婚老婆不准他在银幕上跟别的女人亲热,钟楚红那年和朱公子热恋,有影皆双,张曼玉认真的精神令我感动,于是破例到启德送她去拍《人在纽约》……
其实这次修复《流金岁月》的过程中,让我看到了许多当年忽略的感情。譬如说以往只留意钟楚红美艳的一面,却一直忽略她的纯真。当我看到十七岁的朱锁锁在蒋南孙家,月夜诉衷情的那段戏,就想起那晚二人坐在旭和道的旧石梯上,看到一个没壳的蜗牛在蠕动,钟楚红带着怜悯的口吻说,这个蜗牛真可怜,没有房子住。于是我又想到另一件红姑的轶事,当年《意乱情迷》上映时,红姑为我拍了一辑泳装照登在《花花公子》,一日售罄,传为佳话,但亦有友人说红姑不必如此牺牲,红姑却答,杨凡用自己辛苦钱拍戏,需要帮助,当此话传到吾耳,能不感动?即使四分之一世纪后,仍牢记这话。有一次张曼玉对我说,感情上我什么都告诉你,你什么也不跟我讲,但是都和红姑说,我莞尔一笑,这也可以说是人缘吧!
然而张曼玉和我的电影渊源也有故事,第一次和张曼玉合作是《玫瑰的故事》,那时她还是那可爱的兔子牙。她说,我不会流连电影圈,当我存到了足够的钱,就会退出,当我拍《流金岁月》的时候她忽然拔了一颗犬齿,原来是为箍牙,她说:我要好好演戏,不能让兔牙限制我的形象,等到《新同居时代》的时候,虽然她只为我拍了两个镜头,但是那种成熟的韵味真是魅力无法挡。此后张曼玉更发展成为全能花旦,傲视影坛。
然而我更怀念刘兆铭与梁舜燕,他们令我感到温暖,使整部电影有一种以往我影片中欠缺的生活感。我的好友黎小田牺牲演出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小人。有人说我找仙杜拉饰演过气歌星,太残忍,我却喜欢她那乐观豁达的个性。还有曾江的地产大亨李先生,真实生活中我也见过李先生为了朱锁锁专程来看蒋南孙的一幕,谁说不是戏如人生……
记得当年改编《玫瑰的故事》林冰说亦舒看后哭了,我说:真的?她感动得哭了?林冰答说:不,她被你改编得体无完肤而气哭了。我想,那《流金岁月》又该如何?为继续我的「家明系列」,居然活生生加了一个男主角宋家明,我想亦舒和她的粉丝还有这么一些幽默感吧!其实我和亦舒同样是在大会堂看「第一影室」电影长大的,喜欢的和接触的都属于同一阶层,有时倚熟卖熟,就忽略了她粉丝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某些时候,还是觉得自己是不应该。
也曾有人告诉我,电影是「刹那」只有出版才是「永恒」。但是电影虽不是「永恒」,却也是「流行」之道。于是有一天在台北青年公园附近看到一间餐厅叫「流金岁月」,上海一家珠宝店也是这个名字,以前这四个字从来不这样说的,亦舒是第一个,然后拍了电影,又忽然有一天看到电视连续剧也打了这四个字……
流金岁月。
整理自千勣2018-04发行数码修复港版蓝光特别收录 源刊2011年 2018版略有内容增加
钟非常朱骚骚,而张一点也不蒋南孙。
蓝光修复版看 ̄  ̄)σ曾经的香港電影的芳华绝代,女神的花样年华都在電影里尽显,520看这样一部有『愛』的老电影也是回忆也是享受吧!
我不在乎跟师太的版本是不是一样,但看钟楚红就够了。 张曼玉的那几条衣服,太符合师太的审美了。
除了两位大牌的青春,一无是处,浮光掠影过10年悲欢,如果10年能这么似水流年就太幸福了,要知道越是年轻的岁月,越觉得日子难熬呢!原著没看过(毕竟亦无兴趣),无论改成什么样,对这些兜兜转转的苦情、对所谓金钱和感情之间的选择,太厌烦了!
难得如此清新唯美港片,人美,景美,音乐美,情感美,论风情,不论穿校服还是时装,张曼玉分分钟输给钟楚红,可惜时间跨度大,故事流于表面,不够打动人心。
跟小说表达的东西完全两样啊……像宋家明这样爱写写新诗谈谈爱情的卷毛文艺男青年本来是槽一万遍也不为过的吧,但是长得像宋家明那样反而是觉得“对啊就是应该这样啊好喜欢啊可以对着他看好几个钟头听他念诗啊”呢。
杨凡改编的时候是吃了屎么?跟原著差距还能再大点儿么?看的真赌气
楊凡的《流金歲月》絕對是經典,當再看《玫瑰的故事》就會看到張曼玉的小家碧玉,紅姑跟曼玉都是有氣質的人,她們都是大度的。更喜歡改編亦舒的作品,展示出女性主義、有陰柔的一面。電影要打造商業電影故才有三角戀。但事實上電影是聚焦在兩個女仔的友誼與家庭的順流逆流。建議書與電影都看,互補。
感觉这片的评分有点偏低了,反正我觉得还不错,像是红玫瑰与白玫瑰成了好友,两个女主角的容颜让我挪不开眼睛,尤其喜欢两个人都还在上学时候的部分,两个女生之间纯洁的友情与她们对男主角淡淡的好感,都很清新自然。当然,缺点也是有的,男主角的颜值配不上两位女主角,剧情俗套(两个好闺蜜喜欢上同一个人,她们的父亲先后都因故去世导致家道中落),所幸,没有让两个女主角为了男主角而反目决裂,最后两位女主角都没有和男主角在一起。喜欢两位女演员,喜欢剧中的音乐,喜欢带有一点忧郁感的结局,虽然有人吐槽这部电影对原著的改动很大(增加描写三角恋的篇幅,删去一些角色人物),但我没看过原著,所以没有对比感,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四星。
有种30年前《七月与安生》的感觉。当年的钟楚红和张曼玉都太美好了,没怎么管剧情,几乎全程都在看她们而已。。。
红姑和maggie完美地还原了我梦中蒋南孙和朱锁锁的模样呵,在一场恍似梦境的金色太阳雨下,两个美丽少女的雨中邂逅,从此她们穷极一生都属于彼此。惊叹于杨凡在影像中基本还原了南孙和锁锁流光溢彩的少女时代,要是剧情没有三角恋就更好了
電影拍得其實一般,不過看來諸多感慨。電影主題原本就是懷舊,而現在過去23年再回頭看當時的懷舊,又是一層新的懷舊感。我相信兩女孩之間有超越一般姐妹情誼的另一種感情。PS.楊凡越老越美了。
两个人的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质,但人生轨迹却会随着态度的转变而各自曲折,曾经的快乐与难过均化成了对往事最美的回忆和对现实的种种无奈。那年的曼玉还那么清纯可人,那年的楚红依旧妩媚艳丽,很文艺的电影~
钟楚红好美啊!估计原著还行,被杨凡糟蹋了。。
其实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小时代》吧,但是两位少女是不可多得的巨星,看看他们当年多不会演戏也是美的。
那时候的钟楚红真的是不管颜值、气质、演技,都秒杀了张曼玉。一颦一笑皆自然,反观张曼玉脸上的表情变化就显得生硬青涩很多。
杨凡把红姑拍得挺美(虽然她真的不会演戏),张曼玉作为设计师的衣品也够亦舒。没了。那时候的电影真是空中楼阁啊。
保留了亦舒原著的人设,却改了大多数的情节。后来的《七月与安生》有这电影的影子,连两个女生之间的男生的名字都是一样的——家明。电影到现在已经将近30年了,同名主题曲真有《流金岁月》的感觉,两位女神也已经老了,那个港片的黄金年代也过去了,戏里戏外惹人惆怅。
闷又不通情理。钟楚红从纯真到风尘(她脖子微拐一拐),压过曼玉一头。张曼玉是衣服架子,职业套装好看的不得了。导演加进去的男主角确实亦舒也不至于此。师太的作品今日被内地翻拍,是我们的都市化迈进了“小时代”的阶段。男主记者是文艺男青年和资本家角力的自我投射。想多看看曾江的戏,出场自带戏剧张力,镜头落幅在黎小田,这才是不动声色的拍法。导评轨像回忆散文。初见亦舒在朱旭华(朱家鼎父)主编的《香港影画》座谈会。起初是为叶倩文买的版权,本想她和关山王莱凑国语一家人,结果被笑傲江湖两头耽误。新婚的钟镇涛因不被允许拍吻戏而未出演。杨凡拍广告时认识在连卡佛工作的曼玉,介绍她给施南生,却没有拍上片(《阴阳错》落败倪淑君,神仙打架的年代)。这片让人想起红玉的友情八卦,杨凡说玉会吃醋他只和红分享感情琐事。
锁锁的妩媚世故义气柔情,钟楚红彼时正是最好的时光,朱锁锁果然是朱锁锁。张曼玉不如南孙大方,不过也怨不得她,剧本大刀阔斧地改!南孙哪里会跟锁锁争一个男人呢!变成了三流的言情戏。大概是电影里翻拍亦舒翻得最好看的一个,但仍旧差小说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