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绝对是一部喜剧,但看完后再思考,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喜剧那么简单的,它还包含着很多人类学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是表现了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泰勒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始宗教,并提出万物有灵论或泛灵ο
凯所生活的卡拉哈里也许就是人类最后的精神净土。可爱的布希族人,纯真、简单、善良、执着,没有嫉妒,仇恨,权利之争,非常纯净的种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为生存而生存。没有烦恼、负担,快乐的生活,真是感叹地球上竟然有如此简单干净的种族。里面有这样一句描述布希人的话: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你高兴的过,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不需要以时钟或日历来决定作息。
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偶然翻出The Gods Must Be Crazy (《上帝也疯狂》)这部比我年纪还略大一点儿的“老”电影,思绪一下又飞回到我一直所向往的那片神秘的土地,只不过这一次主角不再是Okavango肆意涌漾的河水,而是隐居于Kalahari沙漠腹地的布须曼人。片子的画面质量和剧情设置皆可一笑置之,唯有老导演Uzy对现代文明的叩问是令我为之一震的,类似的叩问在宫崎骏老先生的《幽灵公主》中似曾相识。
两种生存方式的对比是如此鲜明,以至于刺眼,导演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但是,难道我们的文明真的走错了方向吗?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Uzy的镜头里,赤身裸体的布须曼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生活,没有私欲,当然也没有纷争,不必每天被6点钟的闹钟吵醒,也不必整天担心被老板炒掉,这样的场景难免会让人想到伊甸园,想到《黄金时代》。然而实际情况是,或许布须曼人真的很快乐,但至少从物质上来讲他们从没有生活在天堂里,现在更不是。想想吧,有谁会主动选择Kalahari这块不毛之地作为家园呢?有谁想尝试一下在零度以下的冬季夜晚光着身子睡在沙地上?反正这不是我所想象的天堂的样子。但他们别无选择,那里是这个古老民族最后的“保留地”。
"THE Bushmen were members of a division of the human species that in all probability once occupied the whole, or nearly the whole,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 It would seem that they were either totally exterminated or partly exterminated and partly absorbed by more robust races pressing down from the north, except in a few secluded localities where they could manage to hold their own, and that as a distinct people they bad disappeared from nearly the whole of Northern and Central Africa before white men made their first appearance there."
从Bleek和Lloyd1911年发表的研究笔记中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这个人种的命运:布须曼人(Bushman, or later 'San')曾经几乎是整个非洲大陆的主人,只是由于进化缓慢,逐渐被发展出更高文明水平的Hottentot人和Bantu人所取代(这是一个相对文雅的词汇,它掩盖了征服的血腥过程,想象一下白人是如何取代新大陆的印第安人的吧),所以当后来的白人殖民者发现他们时,他们的生存区域已经收缩到了沙漠腹地。当然,也正是由于与世隔绝,这最后的一小部分布须曼人才得以幸运的存活下来,得以出现在那个神奇的相机镜头前。
下面这张来自《国家地理》的地图清楚地标明了布须曼人领地不断萎缩的过程。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ngm/0102/images/feature6_mapFull.jpg布须曼人的文明几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其语言古老得令人类学者挠头(瞧瞧那个可爱的Xixo的扮演者,他的名字里还夹着一个!号呢,发这个音要把舌尖卷起来点一下上颚再快速收回,老天,这是个什么音阿),他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当的差,殖民者曾经采取的改造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当然也可能与方法有关),南非境内的布须曼人就是这样慢慢灭绝的。所以他们到现在还仍然只会制造木制工具,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虽然生存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但这些并不妨碍布须曼享受生活的快乐。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乐观精神,这样的乐观精神在其他“野蛮人”的社会中也常常看得到,比如南美的南比克瓦拉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一丝不挂)。反倒是我们这些享受先进物质文明的现代人整天愁眉不展,苦于生计。看来所谓幸福感更多的是与欲望而不是现状相关,中国不是有句老话“知足常乐”嘛,那些进化上的落伍者倒是都颇得懒汉哲学的真谛——当年我就是受了Heinrich那篇懒汉哲学的影响,从此以懒为荣了……不过如果我们都在为幸福而奔忙,那么似乎确实有必要停下来向Xixo取取经了。如果用快乐来评判,布须曼人的生活的确比我们更接近天堂。那么到底是谁走错了路呢?
恐怕已经来不及考虑了。很显然,这样一种生产力落后的文明是无法自保的,即便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快乐。就算那里曾经是天堂,撒旦也必定会闯进来——一个普通的玻璃瓶子,从一个飞行员手中偶然降临于Xixo的族群,便足以引起一场未有过的纷争。虽然在影片的结尾,Xixo将那个带来邪恶的瓶子潇洒地掷向了云间,但是谁又能保证这样一个脆弱的文明能够抵挡撒旦的下一次进攻呢?事实上,这片伊甸园现在已经沦陷了,年轻的布须曼人已经开始接受文明世界的事物:自行车、收音机,他们甚至已经学会通过诉讼索取药物专利使用费了!布须曼文化,那些举世无双的追踪高手,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多久呢?一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文明取代落后的另一种,进化的脚步从来就不思考其他复杂的问题,达尔文主义就是这样直白,胜利只用生存来衡量,这是一条单行线。很遗憾,我们已无从回头,只能走下去。
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我们离也许曾经拥有过的那个伊甸园越来越远,也许,在这条单行线的尽头也还有另一个天堂在等候。
Cited from my blog:
http://naturalist.bokee.com/4989502.html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生活着一群未曾经历现代文明洗礼的部落。他们钻木取火,偶尔打猎,完全依靠自然过着原始的生活。他们分享所得,同吃同住。这样的生活平静、简单而又快乐。沙漠中心艰苦的生存条件,对他们来说却是上帝的恩赐。
反观我们这群所谓的civilized people,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断地追求,其实也是不断地索取。越来越自私,贪婪,也越来越多烦恼。正如文中所说,人为了改进生活环境,发明各种工具,变得更加文明,最终让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儿童必须花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如何在这个复杂危险的环境下生存。
影片中,一个无法分享的可乐瓶打破了原始部落的宁静。这是文明对原始的一次洗礼,在可乐瓶导致了族人内部的争吵,嫉妒之后,酋长决定走到世界尽头去丢弃这个“不详之物”。这个可乐瓶被丢弃到了悬崖之下,酋长愉快地回到部落,回到原来的快乐生活。可是正如观众所知,悬崖并非世界尽头,现代文明无法被丢弃,有了第一次,必然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碰撞。
从网上查到,这个bushman部落确实已经慢慢开始现代化了,年轻人会使用现代社会的自行车,电器等。不知道对他们来说,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作为一个现代人,我自然无法接收那样的原始环境;但是作为一个以为沙漠就是整个世界的原始部落人,现代化带给他们的便利会超过烦恼吗?
在Kalahari沙漠的Bushmen看来,所有的现代人都是神明,所以整个文明社会是疯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进步虽然偏颇,但是非常的搞笑:文明社会越改进生活环境,生活就越复杂,So the children are SENTENCED to 10-15 years of school, just to learn how to survive this complex and hazardous habitat they were borning to……
男女主角真不容易,制造了诸如汽车上吊之类的大量笑料,特别是男主角的口头禅ayayiyayiyayi完美诠释了大脑关机的声音……自认为是个an idiot or something……原来是个博士生,难怪了……
从头笑到尾,一直到演员表还在搞笑,Card 1, Card 2……
这是一部微喜剧,笑后依旧引人深思
太搞笑了,在我心中可以排在看过的喜剧电影里的top3里
这是一部朴素的、善意的电影。它从来不会让生活丧失希望。
纯净原始的感动
其实最具喜感的是那辆车~
经过再三斟酌,我得出结论:贸然分析这片是不妥当的,而贸然的分析那两种文明也是不公平的。无论人性还是欲望,都绝非三言两语便能概括,毕竟好坏相生,对立而行的事物我们都已见太多。如此看来,影片阐述的最好的一点,便是两种差异繁多的文明最终能一起共存。而一部喜剧能做到引人深思,是很有意义的
非常好的片子,很喜欢!从头笑到尾。不过笑过之后是惭愧。人因文明已失去了纯真。
看过好多遍 比较经典了
小时后只看到表面的搞笑.........只有长大了才看得明....
6.5分。本片的评价很高,但我看下来却很不感冒。无非就是拿淳朴的非洲土著开涮而已。你如果真涮得精彩也就算了,问题是一旦镜头从土著身上转移到男女猪那条线,全片立即变成三流的喜剧电影了。无论镜头,表演,音乐都毫无亮点。可能还是一开始的创意在当时太过震撼了才会有如此的评价吧~
成龙早期电影的风格和这个超级像……
超棒的喜剧!笑过之后也引发思考
80年代拍出这种电影真的很棒了!感觉挺好玩的
看完很愉悦的电影,纯粹感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可乐罐就好了!只是如果!
记得小时候学校就组织看过 现在回过头来又看 其实画面什么的现在看来都非常糟糕,但是对于一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影就能思考这么多的问题,却极其弥足珍贵
看海报还以为是个啥破电影,没想到这么好笑。
上帝也笑了
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种文化都应得到尊重。当被科技和现代化充斥的"被文明“的社会及成员面对一个被隔绝的族群,来到一个蛮荒之地,他们会发现,自己是无法生存的。而他们所标榜的价值观会像一层人皮面具被烈日剥落,争夺打斗,尔虞我诈,文明社会真的文明吗?
这是一部微喜剧,笑后依旧引人深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电影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