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影前我就犹豫再三,毕竟作为一个原著党,我对于好莱坞改编科幻电影的能力实在无力吐槽。成熟的电影工业能流畅地生产一系列精致的产品,却无法避免流水线作业带来的硬伤。好莱坞改编电影时,总会把在电影里加入爱情、阴谋等等元素,仿佛没了这些就支撑不起一部大制作的电影。于是《时间机器》牵强附会地把主人公穿越的理由解释为拯救爱人,而结局是主人公为了爱情选择留在了八十万年后。于是《降临》里中国试图毁灭世界,却被女主人公用蹩脚的中文拦了下来。于是《前目的地》中主角原本无意义的生命循环被强加上了搜捕炸弹客的任务。原著中精巧的设计就这样被破坏,许多内容也就变得凌乱。
单就《时间机器》而言,电影烂的程度可以说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时间机器》作为穿越小说的鼻祖,其设定固然有一定不合理之处,但在02年时,穿越的基本理念早已成熟许多,类似于外祖母悖论的探讨也不值得作为一个电影的核心来刻画。无奈导演自作聪明地把原著中对于人类未来和阶层分化的探讨和思索淡化,而将外祖母悖论作为本片的一大核心要点讨论,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更何况,就连这一点导演做得也并不合格,前期没有突出主人公无法拯救爱人的痛苦纠结,而到未来找答案这个解释就更加扯淡,稍微对哲学有所涉猎的人,都多少会有机会思考因果悖论,主人公那个时代的有识之士就可以对他指点迷津了,还要到八十万年后从莫洛克嘴里找寻答案?
就算要玩因果悖论,也完全可以玩得更高级一点。从莫洛克说出“你就是你本身悲剧的结果,就像我也是你造成的,无法避免的结果。”时,我还以为男主最终的命运是变成莫洛克,在时间的轮回里不断和自己打斗,又不可避免地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可惜我高估了导演的脑洞,我只看到了男主和莫洛克在时间机器的尴尬打斗。
更让我尴尬的是,男主在杀死莫洛克大Boss之后,不惜牺牲时间机器也要灭莫洛克全族。所以男主你一边说着埃洛依也是人啊你们怎么可以这么不尊重他们,一边怀着英雄情怀弄死了所有的莫洛克。嘿嘿嘿,宛若大航海时代里殖民地虚伪和高尚的白人老爷。
在电影最后,男主角竟然还选择了生活在八十万年后,而不是想方法回到文明社会里。我很好奇他将来要如何在一个语言不通、文化全无、人生地不熟的世界里享受他的野人生活。电影的最后,他教导埃洛依们文明世界的种种文化,也颇有几番传教士教化野人的风范。讲真,你们欧美人是不是都很怀念大航海时代啊?
电影中对于埃洛依和莫洛克的设计也让人无力吐槽。小说中埃洛依身材矮小、肤色粉嫩、手无缚鸡之力,更是宛如孩童般天真,如此缺乏智力和体力的种族才会任莫洛克宰割。而电影中埃洛依,肤色呈现健康的古铜色,每天爬高上低,怎么看也比肤色苍白的莫洛克有攻击性啊!
再者, 小说中埃洛依对一切都感兴趣,却又很快厌倦,这也是他们迅速接受主人公的原因。而电影里的埃洛依明明很有警惕性,却因为女主的一句话打消了对男主的怀疑(我至今无法理解,女主为什么这么轻易地接受了男主),大概他们脑子都瓦特了吧。
其三,小说中埃洛依对记忆没什么概念,他们对于同伴的失踪也只是视为平常。可电影里的埃洛依懂得回忆,有回忆自己被莫洛克抓去的父母亲人的工夫,干嘛不想办法反抗?就因为电影结尾莫洛克大Boss说的我能控制莫洛克和埃洛依?要是这都能控制,还让他们回忆干嘛,当每天混吃等死的大肥猪岂不是更好?
抛开以上的吐槽,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就在于,作为一部讨论时间的电影,竟然丝毫没有体现出对时间的敬畏之情。
1. 八十万年后的标准英语
这可以说是电影最为吊诡的设定了。我能理解导演为了让观众理解人物对话而做出的努力,但我实在无法接受导演这样漠视语言进化的规律。试想,如今的我们又有几人能精准地说出千年前的语言?若是小说中慵懒无能的埃洛依都能用山谷中几百块石碑学会标准的英语的话,那现代的语言学家怎么还为破解种种失传的文字而穷尽一生呢。哪怕埃洛依们真的能利用石碑学会英语的单词、语法以及种种口语化的表达,他们又是如何掌握标准的发音的呢?如我们所知,英语没有单一的发音规则,想要说好标准的英语,更多要借助音标来学习,单凭拼写推测单词发音难度颇大。就算那些英语单词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又怎么能保证八十万年中,这些发音不发生任何变化呢?
单就语言一项,便让八十万年的穿越变得苍白而无说服力。
2.永垂不朽的咨询系统
凡克斯咨询系统里面的黑人小哥可以说是很讨喜的一个角色了,可令人疑惑的是,他在八十万年后仍然存在。就目前人类掌握的储存介质而言,大概没有什么介质能储存大量信息整整八十万年。另外,作为一个咨询系统,其必然需要不断地维护更新,我实在难以想象什么系统能运行八十万年而不崩溃。其他诸如能源供应、电路连接、机械结构等等问题也不必深究,我们权当是美好的未来里,人类的技术已经强悍到不须考虑使用年限,直接制造永恒的系统好了。
3.寿与天齐的莫洛克
男主人公和莫洛克大BOSS的在时间机器上的尴尬打斗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莫洛克被打到高速运转的时间机器外时,时间的流逝竟然没对他的身体造成多大的影响,当男主加快速度时,我们才看到莫洛克的死亡。可在这不久之后,男主就看到了小说中所谓的三千万年后的场景。这么算起来,莫洛克至少也得有上万年的生命。又能控制所有生物的思想,又能活上万年,简直就是所有皇帝的终极梦想啊。
总之,不管电影到底有多烂,都请务必让时间来背这个锅,毕竟不理解时间的威力不能怪导演对吧,他只是个天真的孩子。我就看在原著的份上,给个三星吧。
等等,为什么莫洛克大Boss会说这样一句话?
“你算什么东西,竟敢质疑八十万年以来的文明进化成果?”
导演你竟然还知道莫洛克吹逼的时候是在八十万年后?我看错你了!(╯‵□′)╯︵┻━┻
威尔斯的原著中是时光旅行家直接开始时光旅行,采用倒叙,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而电影中是主人公因为所爱的人死去而发明的时间机器。关于电影里月球殖民,月球爆炸,埃洛伊人在悬崖上住着,而且他们还那么壮还怂,摩洛克人居然不怕光,这些相比于原著的改动有些太大了。
个人感觉这个电影可以作为这本书后续,时光旅行家第二次旅行后再也没回来,电影算是做了一个交代。
就科幻成分来说有些水,一个人就能研发出时间机器?!!!时光旅行是需要很大能量的,电影中最后把摩洛克人老巢炸了就说明这一点。
实际上威尔斯只是借助科幻的外皮告诉了我们一个社会寓言而已,内容是什么呢,自己琢磨。
一个穿着老款西服的人坐在一台飞快旋转的机器上,吃惊地望着机器外面纷繁不息的时间进化。影片《时光机器》(Time machine)第一眼带给我的,是奇妙的时光旅行体验以及壮奇瑰丽的万物变化。
藤蔓一下子缠满了窗棂,枝叶像蝗虫一下漫过了玻璃窗,紧接着长出了密实的花朵。窗换成了门,木门又换成了铁门,铁门腐烂,现出了街道对方的橱窗。橱窗里的模特在飞快地变换衣裳和姿势,从古老的十九世纪淑女装到曼哈顿最时尚的新装。房子里开始陈列汽车,汽车一辆一辆地变,变得越来越流线形。坐在时光机器上的人吃惊之余,一个不慎,手里的照片坠子掉了下去,那照片落在时光机器之外,马上泛黄,连照片上的人也迅速苍老,化为尘烟。
这是我此前在所有影片也没有见过的场景。很科幻,很人文。男主角跨越时间的鸿沟,来到二十一世纪。图书馆里已经换上了真人交互式的查询系统,大街上的广告屏幕在兜售着月球的土地。我们的男主角把时间调前,想看看殖民月球的伟大成果。但他看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灾难,月亮被爆破后偏离了轨道,一块硕大的破碎月饼正往人们的头上砸过来……
另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因此展开。昏迷的男主角不知道他在时光机器上错过了多少个晨晨昏昏,只见那绿树化为黄土,山川化为海洋。一会儿河流切割着河谷,直到它化为深渊,高山隆起,变成壮丽的高原;一会儿海水又漫过了大部分土地,将陆地切割成一个个孤岛。但随后的冰河世纪把一切文明的痕迹都深深地埋藏了起来,冰原覆盖了地球。冰川终有消融的一天,水流孕育了生命,大地重现绿意。郁郁苍苍的森林重新拔地而起,男主角的时光机被新一代的人类发现了。
最诗意的一幕这才到来。当时的人类住在悬崖上,层层搭起的竹棚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外表像一片片鼓起的风帆。它们危立悬崖之上,特立独行,玉树临风。当夜幕降临时,壮丽的晚霞便从峡谷的那边照射过来,染红了美丽的帆布;而当晚霞渐渐褪去,星星点点的灯火从帆布里面燃起,整个峡谷光影摇曳,诗意彻底驯服了桀骜的悬崖。这是一个不带任何现代的元素,但是质朴而精妙的田园画面。
皮肤棕黑的性感女主角优雅地出现,亚麻布的手织衣服裹住她曼妙的身躯。这部影片在我眼前的横空出世,就像女主角的出现一样,事先没有任何的简介,没有任何的赞赏,美丽突如其来,让我享受,让我惊艳。它以一种比你庞大比你刁钻的视角,征服你;再加上香草味的美人,怀柔你……
说到香草味,是因为我在回味西班牙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Penelope Cruz )。《The Time Machine》的结尾像普通的好莱坞电影那样令人失望,《香草的天空》的结尾则让人甜蜜地带香草味入梦乡。同样是时光变幻的题材,同样是美丽得叫人促不及防的美女,《香草的天空》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甜的滋味。看完《香草的天空》一整天,我都在回想那个第一眼不怎么样,但是越看越有味道的女主角。那时候的克鲁兹,可真是倾国倾城。
《香草的天空》能带给我们如此的清甜滋味,我觉得它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作品。更何况它对我钟爱的时光题材的探讨,成功的悬念设置。它和《Time machine》一样,也在满足咱们对“如果一切能够重来”的想象,探索未来其实是在追忆过去。
我在《蝴蝶效应》里面也尝到了那种清甜的滋味,尽管女主角的相貌并不能与前两部时光片相比。但它自圆其说,自成体系。主人公可以回到自己的过去某一刻,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这是多么理想的超能力,但他父亲和爷爷都因此死于疯人院,为什么呢?我从来没有看过这种类型的片子,一开始不明就里,一旦回过神来便为之赞叹。看到最后,又觉前尘往事,恍然一梦,遥想那个男主角从女生宿舍醒来的时候,衣香鬓影,何其美妙?这种感觉,和《香草的天空》汤姆克鲁斯追忆香草美人伴随身边、《混断蓝桥》忍看玛拉香销玉殒,多么相似?!诗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痛惜有之,清甜亦有之,而随着时间流逝,留下更多的是清甜的滋味。
一部只有前半段精彩的电影。
前半段,失去恋人的男主通过时光机器穿越时空,试图改变过去的错误,以挽救他的爱人。在旅途中,他穿越了不同的时空,观察到历史的变迁和未来的发展。这些时间旅行的场景挺有趣的,观察近未来的街道、商店、世人的变化,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设定(例如为了旅游目的,月亮上频繁举行核爆炸表演,最终月球毁于频繁核爆,分裂陨落,连带地球气候变化使绝大多数人类灭亡),也会发现一些已经在当下被实现了的猜想(如共享单车)。
除了创意和特效,电影还探讨了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例如,时间旅行是否能够真正改变过去创造未来,或者它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宿命。这些问题也为电影增加了一些思考的深度。
然而,电影对时间旅行的哲学探讨也就浅尝辄止,当时间移动到数十万年后的未来时,节奏就急转直下了。
当男主角穿越到数十万年后的未来时,他的动机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拯救女友的最初目的,变得漠不关心,转身投入原始部落抗争地底人的斗争中,这种突然的转变让我着实感到困惑不解。
另外,在见到地底大BOSS后的男主的行为动机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回过头来,电影里整个远未来的设计就是一塌糊涂(在我看来,数十万年后,人类肯定不复存在,或早已改变形态)。
也许是为了贴合原著,电影拍成了这副鸟样。如果电影能够在时空伦理(时间、命运和人类的复杂关系)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的话,想必会成为影视经典吧,可惜了。
破碎的月亮让我印象很深
海报烂。绝美的想象力,根据这个框架还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玩有趣的故事!
爱情的力量和执着
原本为改变过去,却改变了未来。
有点意思的时间旅行,突破了传统穿越的套路,一些台词值得回味。
we all have our time machines.Those that take us back are memories,and those that carry us forward are dreams.
记不太清楚了,场景挺多的好像。对不住啊。
一直不大喜欢这种古典调子的电影。即使是情节进展到了80万年之后,还是两个世纪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最好看的还是时间机器发动时看着外面沧海桑田。
假如描绘情感,请再强烈些,假如探讨哲学,请再深刻些。
还蛮无聊额
每个时代对未来的想象都在拓宽,这版的未来变成了阿凡达(也比1960年版丰满太多)破碎的月球和“食物们”悬崖峭壁的漏斗房设计,未来人类Morlocks整个后背都进化成为脑组织,更有猎奇感,这应该是借用了作者威尔斯在《最早登上月球的人》里描述的月球人形象。突然觉这个故事真应该每隔50年拍一次。图书馆核能资料库的翻白眼大王还有致敬瓦肯人的手势小情怀。
这是我看过的最高开走低、最前后素质迥异、最让人看了前段忍不住拍手看了后短忍不住删片的电影…前半段讲因果论和未来科技发展的剧情非常硬科幻,尤其是2036年的图书馆中央系统、月球移民计划等等设定,还有中央电脑学瓦肯星人打招呼绝对是个给星际迷航观众的小惊喜…后半段整个就是个山寨的人猿星球…
否定了时间旅行中的因果悖论,值得称赞。最精彩的tag line: “每人都有时间机器:帮我们抓住过去的,是回忆;带我们走向未来的,是梦想。”
这部片子很好,你们不要黑它..^^
时空任穿梭,因果恒久远,可以改变的只有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光机器,把我们带到过去的是回忆,带到未来的是梦想。其实挺好的一个故事,被拍成了纯粹一科幻娱乐大片。
时间可以重来,但挽救不了悲剧,只能选择向前,不去触碰曾经的那个过去~
这片我爱
纯娱乐!
用19世纪的道德标准去评判80万年以后的行为真的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