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 1.主持人不cue专家我一整个大大大大大大无语,不聊建筑聊什么群聊?
2.任若阳观感真的不好 我的小马可怜兮兮
3.喜欢金子
4.喜欢杨希言和陈国恩,因为调研的时候他俩表现最好。一个基本话术这么多人不行,我感到很迷惑,尤其一上来就说能不能帮忙做个调查问卷的。。。
第三期上
1.专家终于说了次话!说看到创造态的思想共振远比看恋综快乐的多,深表同意。还拿林徽因和梁思成举例子,喜欢听老师讲话,有内容。
第五期:
1.张若昀说出有些人就是没有成本去追求职业的时候,我被圈粉了!!
2.换了主持人真的效果太好了!
不知道有没有观众像我一样,边看综艺边搂笔记,真的学到了好多,首先我先说说对这几名实习生的看法:我很喜欢其中的两位实习生,金子与人高效率的沟通,真的让我受教了,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觉的我的性格偏小马一些,软糯,有很多想法不会直接的说,甚至不会为自己争取表达观点的机会,金子让我看到了00后的与众不同,她思维的跳脱还有清晰的领导能力,真的太启发我了;第二位实习生就是小马,他的个人能力真的超极强,在具备高能力的同时,他又具备低姿态,与人谦虚,尤其是他在设计时,考虑的周到与细致,让我抱拳赞叹,太喜欢他的沉稳了,就不像我,慌里慌张,总是会忙中出很多错误。
总体看来,我真的是收获的很多职场的经验,尤其是从直向那边的领导学到了很多我们花钱都不知道去哪才能学到的经验和教训,职场的沟通与能力输出是我们的第二次牙牙学语。羡慕几位实习生的优秀以及勇敢,同时内疚自己能力不足与距离,原来不是这个世界在内卷,只是优秀的人们做了一个基础的事,因为我与他们的差距,所以我觉的是如同沙尘暴的卷起,学习永远在路上!
真的太爱小马和金子,怎么还想不自觉的嗑cp呢,哈哈,真希望强强联合!
Offer看了四季都很喜欢,要说差点意思的可能是第二季,律师题材与第一季重复,嘉宾魅力不如第一季出彩。
第四季选择了建筑师行业让人眼前一亮,想象中的建筑师带有一层神秘面纱,一定是很厉害的存在,看过之后发现建筑师行业真是门槛奇高,需要天赋和努力并存,是现实也是艺术,综艺中哪怕是存在感稍弱的圭圭,也是天津大学出身,拥有良好的科班训练基础,在金子和小马不在的时刻大放异彩,特别是看到实习生们文理艺术皆通,设计剪辑画图并行,新闻专业的我大感饭碗不保,开始思考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次选择了两家公司,相互竞争的设定是前几季所没有的,还有实习生互换,将国企与私企的不同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季淘汰机制弱化,团队友谊突出,在团队合作中,遇到合拍的人非常难得,特别是贴心的、单纯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从林鹏翔和小龙的磨合就可以投射职场一角。非常欣赏小伙伴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避免了恶性竞争和同辈倾轧,非常难得和宝贵。每一次都为实习生们的少年意气、积极向上、奔赴梦想的冲劲所感染,走过一段路程以后,身上的光亮总会暗淡,甚至忘记自己为何出发,看到综艺中的每个人都优秀且努力,自己也深受鼓舞,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不把喜欢的世界让给别人!
不知是剪辑的问题还是其他,这一季整体叙事过于片面,没有深挖不同项目中的难点,观众很难与实习生的困难达成共鸣,也很难进一步了解建筑师行业的难题。至于加油团成员,这一季过于拉胯,我想象中的加油团应该基于节目内容出发,而不是各个明星自说自话,没有人想听他们无关痛痒的谈论,最后甚至成了抛话题每个人回答的程式化,实在太过尴尬。前期周榕老师几乎毫无存在感,节目组本末倒置,陈铭老师来了后瞬间水平up,cue话题也都在点上,不冷场。张杰每一期都讲一个小故事太好笑了,感觉他太实诚了,要把自己的料都说光了哈哈。
对于实习生们来说,就算没有收到offer,这一段经历也会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自身思想和能力也会得到质的升华,特别是结交到一批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以后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共进退,我为他们纯粹的热爱与友谊而感动,在利己主义、效率至上甚嚣尘上的今天,他们的热血与初心弥足珍贵。这部综艺对我而言,是充电与积蓄能量,生活如此美好,继续往前冲呀!
寫在前面:
最近微信各建築相關公衆號都在推送這欄綜藝節目,也有朋友親戚推薦我一起看看。這兩天吃晚飯的時候我也跟風追了前三集(面試篇,第一期(上)第一期(下))。這自然是一檔綜藝節目不錯,但我仍舊想就節目中每個同學的方案以及表現聊聊個人的想法。或許會有人覺得說“欸,認真你就輸了啊”,“這只是個節目別太較真。”,“你算什麽東西你來評價?”……
Anyway,興趣使然。因此我只談方案,和面對一些非建築學專業的朋友進行一點點,小小的有限的説明解釋。不談其他。
歡迎指正,批評,建議和討論。
(1)直向: “山、海和城” 探索20年后的適老化建築空間類型
讀題:
首先要注意的是,20年后的適老化,這個題目所真正要面對的受衆,説的其實是我們80后,90后這批人。其次,當下的“適老化”,主要是充分考慮老年人身體技能,行動特點而做出相應的設計,包括無障礙,急救系統等。可是,2042年的“適老化”還會是同一個概念嗎?因此,對20年后的“適老化”,我們可以從今天的80后90后為基點,大膽地暢想,想想我們自己到了知天命,花甲之年是什麽樣。
建築空間類型是一個非常空汎的詞,在我看來,它可以是任何一個東西。換句話說,讓同學們自由發揮,想做什麽,隨意。
任務書要求:
1.場地三選一。
a.山:
西南部山區,河谷,遠離城市,周遭有幾處村宅。西鄰崖壁,東側開闊。登頂遠眺,山川延綿。場地内部楊樹密佈,地表附著野生蘆葦、雜草,并有水溪。
讀題:我覺得在動手之前,腦子裏對題目所給的場地需要有一個大概的認識:這個地方長什麽樣?是什麽氣質?有什麽現成的,或者特別的東西後面設計中可以用到?
b.海
東南部海灣,距離一綫城市3小時車程。自然沙灘,東面鄰海。場地内部遺留一座廢棄房屋,船舶,和一些漁民物件。
讀題:東南部海灣;距離一綫城市3小時車程;東面鄰海;有出海打魚的傳統。這四個條件其實已經足夠我們大致推斷出場地的位置。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場地。我最後的猜測是:場地位於浙江寧波象山縣。
c.城
北方某省會,地處核心地段。西側為城市主幹道,周邊為高密度單層合院類型居住單元社區。場地輪廓由不規則院落邊界圍合而成。内部存有20世紀建造的雜院及兩顆老樹。可拆,可加,可改。
讀題:所謂的高密度單層合院類型居住單元社區,詞很長,拆解開看就明白了。
單層合院類型:北京四合院就是單層合院的一種,只不過當下不一定要是“四合院”,“L合院”,“U合院”都可以,不同的戶型而已,帶一個花園或者院子,可能還會配備一個地下車庫。住起來應該是很舒服的。
居住單元社區:上面所提到的四合院,L合院和U合院,實際上就是組成社區的基本單元,就好比是Lego積木中的基礎構件。在佈置社區平面的時候,要解決的無非就是設計出這樣的基本單元(L和U是最容易想到和操作的),并且在這一片範圍當中,我需要幾個L,幾個U,怎麽擺放這些L和U,怎麽平衡住宅和綠化、公共空間等之間關係的問題。
高密度:高密度意味著捨棄了更多的公共空間和設施,綠化,景觀,從而把地都讓出來,盡可能地多蓋合院。極端例子可以參考,貴州花果園,雖然人家不是單層合院,但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什麽叫做高密度。
2.體量、規模、受衆不限,自行決定。
讀題:一般來説,在沒有其他要求和限制的情況下,設計往往更難做,也更難具備説服力。因此首先我們更應該細讀任務書中給出的條件。例如,根據上文的分析,其實“山”“海”“城”所面對的人群顯然是不一樣的,“山”是城市化相對遲緩,在地文化相對小衆,勝在自然風格的西南山區;“海”是江浙一帶,民宿旅游更是業界標杆,人們對精神生活,情操陶冶的追求也相對更高;而“城”則更甚,雖然是高密度,但畢竟是單層合院住宅,地段又屬舊城核心,想必并非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就可以承擔的起。(實際上,我第一眼看到“城”的介紹時也有疑問,這周邊到底是什麽情況,如果只是一個老城區,一些老房子,爲啥要叫它這麽一個名。)
其次,我們應該在動手之前,先自我設定一些合理的框架作爲約束。這就好比在文藝作品中,作者對世界觀的構建:這是不是一個魔法世界?如果是,這是低魔世界還是高魔世界?如果是低魔世界,要不要出現噴火龍?在不受限的前提下,建築師就是為他自己方案搭建世界觀的人。而出彩的設計,除了要回應每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往往還會有一套非常吸引人的設定。
3.用地面積:1000㎡
讀題:沒什麽可説的。
各同學方案之我見:
1.羅同學《山中的村史館》不知道他最開始所説的,有相關經驗和把握是啥意思。
該不會就是村史舘吧?西南山區,村莊歷史,這。。我也不是研究歷史的,但是在這樣一個非常具體的村落中如果真要挖掘一下它背後的歷史會不會驚奇地發現,它的歷史都是建國以后的?畢竟從古至今都遠離政治中心,正史中鮮有記載。行吧,接著往後看。
羅同學所説的在未來一些展覽會以數字電子的方式呈現,這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不知道兩位老師疑惑些啥。元宇宙,NFT不就在做這事兒嘛。再不濟還有投影唄。
自洽。咱就是和一切自洽。
2.李同學
也許是他受自己專業的熏陶,李同學決定留。并且他做的東西要融入其中。
從結果上說,融入的很好……
功能上是老年人活動中心,包括棋牌室,老年課堂,市集。
李同學這個方案,嗯我很難説是一個方案。因爲他在節目中所說的那些内容,很少是關於設計的。換一個場景,假如説現在有一批舊城區的老房子要拆遷了,李同學恰好是領導幹部,他在開會的時候說了和在節目中一模一樣的話,會議結束新聞媒體報道說,李市長決定不全拆,要留一部分,因爲巴拉巴拉……也一樣很合理。
3.馬同學
我原本以爲,馬同學在“老人”和“海”這兩個詞的明示下,會非常自然地聯想到《老人與海》。不料他想到的卻是“我爸與海”。不過依照我的理解,20年后應該是“我們和海”。
馬同學,我覺得不錯,該考慮基本都考慮了。就這個階段來説,除了同樣也沒有看到多少未來的模樣,沒啥硬傷。他值得這次評圖的成績。
4.金同學
金同學不細緻,上來就錯了。
可能有點緊張,不排除是口誤,那麽往後看。
拆沒有問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但看後面她的模型,樹好像還留著,但是不知道位置是不是變了,有點擔心,畢竟人挪活樹挪死嘛。
結合金同學的模型,平面以及節目中她的representation,首先,我覺得她在做設計時,并沒有想到20年後這個群體到底是什麽樣的一群人,對20年后老年生活的想象仍舊停留在現在,甚至幾年前。其次,當那一扇活動們移動到下圖這個地方時,演繹空間是打開了,開放了,可裏面那部分空間缺變得非常消極,她沒有給出一個全盤兼顧的解決方案。
最後,從金同學的這個方案可以看出,她當然是具備一定塑形能力的,也有一定的美感和素養。我喜歡她在演繹空間中所立起的,那一堵有厚薄變化的墻體。
只可惜現在擺在我眼前的這個“老年活動中心”,我沒有找到她是如何通過建築來回應“不規則院落邊界圍合的場地輪廓”,也沒有看到半點未來的樣子。
(2)BIAD :“獨處友好型”概念社區
讀題:這個題目沒有什麽額外的東西,關於基本的理解馬工已經説的很清楚。其他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任務書要求:1.六塊場地,各領一份,放置六種功能的建築單體。
2.制定城市設計導則。
各同學方案之我見:
第一部分:導則一塌糊塗。
第二部分:單體
1.林同學 社區健身中心
這個碗,讓我想到了石上純也的作品《家》。
在這個方案中,石上純也通過做一個緩緩擡升的緩坡,來遮擋人在屋中向院落看的視綫,這樣可以消去外部都市大樓對景色的干擾,使草坪與天空直接連結。當然了,他們兩位的出發點和目的不一樣。只不過手法上略有相似,讓我不自覺地產生聯想。
總體而言,林同學的方案還是不錯的,可以自圓其説,無極變換。
2.李同學 KTV《雲間浮島》
接著看看李同學的創新。
我感覺,如果他這麽想强調獨處,那不妨乾脆就全部都做單人包廂,無人值守全自助式的ktv。後面老師問的服務流綫也不用回答了。
3.陳同學 《二號火鍋店》
看完她的匯報,我覺得這應該叫《二號火鍋城》。
兩張人視圖給我的感受,老實説并沒有察覺到和餐飲商業有直接的關係,更像是展覽館,藝術中心之類的東西。另外整個火鍋城的平面太過零碎。除了東南角那一部分的建築輪廓和紅綫有些關係以外,剩餘部分都擺得很隨意。
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非要順著邊界走勢做,但是從結果上來説,這個平面毫無規劃,缺乏美感。
不過陳同學的火鍋城概念還可以,能説服我。她的設計也是從一而終一直在為這個大概念服務。值得肯定。
4.陳同學 《滲透-閲獨盒》
哥們城軌的?這平面掏出來,和上一個同學比較一下,高下立判。
總體而言,這是一個四平八穩,中規中矩的方案。我個人很看好這位陳同學的未來發展,希望他下一次不單單讓人覺得舒服,還能夠再給一點刺激。
5.楊同學 《結廬在人境》
這個同學的方案,欸。我很難想象,她在那些頭部設計公司實習,在同濟,都學了些什麽。
這是在幹啥?憑這幾個節點圖,幾段話,咋就一步步推倒出“結廬在人境”。
楊同學的總平把控,美感素養都ok,方案概念提得很詩意,讓我誤以爲她會出什麽大招。最後的成果在我看來只有20分。無論她吹成什麽樣,也只有20分。
6.龙同学
龍同學和直向的馬同學一樣,先給設定,再做設計。
有了這樣的設定,龍同學可以從而應對1.0的低容積率。
一般情況下,酒店項目會因爲低容積率而做一些合院,別墅產品,地塊剩餘的其他部分用作景觀,為居住的環境生態服務。龍同學則是選擇把民宿堆積在一旁,剩下的留出來給到公共空間,可謂是活雷鋒,爲人民服務了。現實情況下,好不容易批了一塊酒店的商業用地,是很難被業主允許專門省一塊區域出來做城市公園。但概念方案嘛,龍同學還是不錯的!
上一個楊同學應該好好向龍同學多學習,看看人家是如何把設計和理念結合,到達自己最後的目的,而不是靠一張嘴,一個小腦瓜在那兒胡説八道。
暫時先到這兒
是建筑实习生,感觉看了对建筑还是挺感兴趣的,但是看起来就好难。。以及作为设计师没法熬夜是不是真的没救了。直向喜欢李金颐和马琪芮,能力好强,感觉我在职场上估计就是和罗圭甫差不多的水平,,问问题都不敢答,但是他长得好可爱。感觉任若阳是不是被故意剪得有点,,不觉得真有人情商那么低。北京建筑院还挺喜欢小陈的,感觉和她性格比较像,观众上有点不讨喜,但是感觉她和其他人相处起来都挺好的,会捧场又活泼。李冠甲感觉水平确实不咋样,估计和我差不多,杨希言好牛逼,性格也超好,感觉是适合合作的。林鹏翔就是不太适合合作的,还是一个人搞吧。那些导师真的都好好,张菡虽然凶凶的但是很喜欢她的逻辑和理念。北京的那几个都是温温柔柔的,尤其是那个女老师真的好喜欢好喜欢,而且北京的氛围感觉更好一些,让我选的话还是北建吧。
这种没有观点 没有输出 没有表达能力 没有共情力 没有观察力的观察室 要它有何用啊!
建筑行业 可以说的事情太多了吧 ,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的专业,要求审美和功能性兼具的行业,又有一堆才华横溢 干货满满的年轻人。
观察室的这些朋友 你们要是稍微做点功课,或者放观察vcr的时候认真看看,也不至于这个反应吧。本人非建筑行业的人,但是看到这种完全不在一个智力和审美水准上的观察嘉宾就无语。
and 张纯烨 … 是什么鬼啊…主持人要么控场 要么有能力调动大家的表达欲 要么自己有能力 要么说点俏皮话 也行!怎么能平庸和无聊的如此均匀。
跪求腾讯出一个无观察室的纯享版。
这个观察室实在是拖了内容的后腿
其实他们大部分人不参加这个节目也能进这俩单位,但是还是来参加节目,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令人心梗的网红来喽能不能换一批演播室嘉宾,谁要听你们说啊,你们cue一下教授,让教授给我们讲啊!!张菡好爱金子看不下去了,再见
本来建筑行业就不存在令人心动的offer
这季不好看的几个原因①横向竞争性太弱,各做各的项目,不像之前季考核都同一个议题,谁强谁弱一目了然。②建筑师工作外行人根本不了解,实习生做项目的时候,观众都不知道他们的努力和困难在哪里,没有细节,很难带入。③建筑师的作品评价没标准。像律师和医生的评判,大众都有一定的共识的标准,建筑师这样艺术的东西,比如传统和创新两个方向,很难肯定的说那边更好,太有争议,有争议意味着模糊的结果。④观察室太干了,讲不出啥有用的东西就算了,气氛至少搞得好点吧?太尴尬了,就像几个不熟的人,说些表面客套话。
“建筑师季”千呼万唤始出来却遇冷。如果往季是“不明·觉厉”,这一季恐怕只做到了前半部分,行业的距离可能让观众难以沉浸。但如此“朴实”的一季,我反而挺喜欢的。
把张杰换掉 不想再听他的心路历程了 要吐了 从没哪次这样讨厌他
我感觉这几个明星根本就没法跟求职打工人共情,不知道请他们来干什么
依旧是在“大物是也”那里看,因此打分偏高。突然想起《泰利的街角》里面说的“谁会谈论混凝土呢”,这些职业都太过精英了,叫上一群明星来做reaction更是如此。
又没何老师呀!……………还是一二季好一些,希望下一季有何炅撒贝宁!
令人心动的颜值和学历又来了,看看又请到了什么卷男卷女,第一个上场的就像王鹤棣+吴磊混血,第二个明显冲着立天才少女人设去的,结果俩一上来就说不加班哈哈哈哈,果然还是勇我喜欢。谢霆锋应该去令人心动厨师季吧,以及关晓彤是怎么把幼稚的长相和老气横秋的造型结合的这么好的?
为啥要在职场节目里加这么突兀的感情线阿??
嘉宾很好 能不能找一点有文化的演播室成员..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字真的听倦了 也没办法共情 整个漂浮在节目之外 看到演播室就跳过 真的低情商又无聊
哎哟,一晃四年了哈~恍如隔世~gun真是温润如玉诶~管家喜剧人石锤~
是好看的,加入两院的赛制之后,整个实习过程瞬间刺激起来,也为职场节目拓宽了思路,offer果然值得期待,就是听说换了后期,看起来没之前那味儿了,后期可以加把劲儿吗?别掉链子!
看嘉宾们评头论足解读硬挤出的鸡汤…真的起鸡皮
最拉的观察室没有之一,聊天总是抓不住重点,尽谈些有的没的,也不给专家说话的机会
每年看offer都有被这群热血的少年感动到,现实固有泥泞,但少年依旧永远浪漫,永远理想,永远沸腾!
虽然没有律师和医生那么精彩,但能看出来节目组在努力设置环节让观众理解。演播厅的部分不行就删了吧?老让我跳过也是挺费劲的
冲着建筑学来的 但是 观察室里 张杰好拉 根本聊不到问题的重点 北京院里的躺平人 也非常无语
这演播室可以一锅端了,要专业没专业,要共情没公情,要气氛没气氛,唯一的院长还说不上话。实习生里感觉金子和小马不错,但节目刚播就有人要转行是怎么回事?
喜欢建筑行业,北京院和直向选得也好。颜值学霸正常,拉胯的是演播室。何老师撒撒在没觉得多好,不在时才发现主持人的重要。飞行嘉宾谢霆锋是和建筑行业有连接的,是好的典范,魏大勋关晓彤可以不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