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反战电影,反战的角度千奇百怪,有的创作者从战争本身出发,当然,这样的反战角度很少,因为反战思维多诞生在欧美影视作品中,且多以侵略者的角度出发的多,有的反战影视作品从民众的角度出发,让我们看到了侵略者在发动侵略战争后,本国的民众遭受到了太多的苦难。于是,战争是需要被反对得到。这些类型的反战电影从来不思考自己为什么发动战争,自己在发动战争的时候,本国民众究竟在做什么等等,美名其曰反战,实际上是反战败。而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作品则不同,看完让人耳目一新。
《白玫瑰》是一部德国电影,德国在历史上是发动侵略的国家,但少有德国电影能从自身的角度反省一下,为何要开战,民众们真的愿意开战吗?然而本片却做到了。二战期间,来到慕尼黑求学的苏菲看到了战争让这个城市变得不自由,因此,他加入了一个地下的抵抗组织“白玫瑰”,白玫瑰通过印发传单号召德国国内的民众反对法西斯统治,进而反对战争。随着这个组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苏菲所要面对的也越来越多,自己的男友,自己的哥哥接连参战,但却没法动摇苏菲本身反战的决心,最终,他被秘密警察逮捕,进而被判刑后杀害。
本片讲述的苏菲历史上有真人,而本片讲述的角度是苏菲被捕前的心态活动。对于整个白玫瑰组织来说,苏菲或许不是灵魂人物,但对于反抗法西斯统治的普通民众来说,苏菲却是代表人物。时至今日,我们大呼民主自由的人,却没法赶上苏菲的一分一毫。当我们站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大呼民主,崇尚自由且与任何跟自己观点相悖的人展开论战的时候,“苏菲们”在干嘛?他们身处的是什么环境?
如果仅仅在一个自己安全的地带不断地呐喊且要用群体的声势来掩盖自身的渺小的时候,我们真正的是为了自己的主张去呐喊的吗?显然不是的。苏菲之所以被很多民众们记得,原因就在于苏菲在呐喊的时候,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背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险恶。然而在险恶的背景下,苏菲们却能发出呐喊,这就难得可贵了。同样的,这种呐喊才是源自心灵的真实呐喊。
顺从与反对从来都是一道相互对立的命题,在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顺从占据了大多数,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生活卷进去一场场风波当中。因此,明哲保身才是最好的做法,但总有人会为了理想而献出自己的。苏菲就是其中一员,她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同样知道自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但苏菲却没有从众,也没有被自己的哥哥和恋人说服,苏菲秉持着自己的理念,坚持着自己的思想,于是,白玫瑰抵抗组织又多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力量。
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真的如同描述的一样轻松吗?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没那么单纯,站在人群的对立面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比较一下苏菲和当时的大多数人究竟有什么不同。苏菲反抗了,苏菲站在了人群的对立面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然而大多数人却迫于政治压力而选择顺从,其结果就是苏菲身死,大多数人活了下来。几十年过后,苏菲并没有被恢复名声,然而大多数人却自诩为反战思考的人群。
对比一下当代的所谓的反思过去的人,他们在过去究竟是什么人。国内的一批河殇派学者们动辄要反思过去,他们反思的是过去吗?他们反思的是自己在过去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他们动辄对于某一段历史嗤之以鼻,但在当时却没有人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
时过境迁,一大批人不断地批评着过去,他们真的是在反思吗?如果过去的那段时间内,他们站在了人群当中,他们这个时候还会去反思过去,批评过去吗》显然不是。任何在人潮中选择屈从的人,摇身一变却成为了批评过去的宠儿,他们真的是为了自由民主而呐喊吗?错,他们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过去受损而发牢骚而已。
同样的还有日本的一批所谓的反战创作者,动辄从日本的民众角度出发来通过民众的疾苦去反对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创伤。但他们不会思考,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向别国发动战争的时候,日本民间究竟有多少“苏菲”一样真正反战的人。当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收益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思考反战究竟要不要进行,反之,反战思潮四起。这是真正的反战吗?这不过是反战败将而已。
原子弹下无冤魂,正如苏菲面对为前线士兵捐助的活动时候说了一句话,他们活该,既然成为了战争机器的一员,就要承受死亡的风险,既然成为了白玫瑰的一员,慷慨赴死必然是终点,苏菲做到了,“你”呢?
……
你好,再见
很多人认为这是《希望与反抗》的前奏,影片交代了《希望与反抗》没有展现的内容。 这两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同一个人的故事,但内容并不重复,更具体点地说,《白玫瑰》的侧重点在于苏菲被捕之前,《希望》的侧重点则在苏菲被捕之后,两者重叠在一起的剧情只有十分钟左右,几乎可以说是“上下集”的关系。 本片是当时西德拍摄的,1982年9月24日 在日本上映,结局沉重,片尾字幕说:联邦德国认定当时对他们的审判是在第三帝国人民法庭下进行的,程序合法,而且当时他们的传单内容确实包含了刺杀元首的内容,已经触犯了第三帝国的法律,不属于盖世太保的政治迫害,所以不能对他们进行平反。 战后的历届联邦政府也未对这一判决提 出异议予以废 除。 “ 白玫瑰” 小组的活动记录仍然被作为反叛祖国的罪状 留存于联邦德国的 历 史 档 案中。
白玫瑰被鲜血染成了红玫瑰,供现世的人纪念和爱戴。PS:审判时,法官的面目隐没于黑暗中——此处用光甚好。
当时的看的德文字幕...真是猜的百感交集...不过还是不错的片子
没个字幕连猜带蒙地看完了,如果能听懂就更好了……
这部电影找到的原版死活都下载不下来,找到的上译版本配的不是很精细【但老艺术家们的声音很好听】,另外电影的剪辑也满糟糕的。但这群慷慨赴死的年轻人,谁能不为他们动容呢,哭着看完
”Die weiße Rose" und "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 die zweite Filme habe ich heute gerate zusamme angeschauen. Man sollte "ein harter Geist, ein weiches herz " haben.
演员都又年轻又好看~上译出的东德电影好多
青春热血,全员靓仔
过于枯燥,还有中文配音真是无力吐槽啊
《宁死不屈》。。。。。。二战时期德国所谓的政治犯被砍头呵呵
剧情真的一般般了,节奏比较缓慢,感觉拉拉杂杂讲了很多,“白玫瑰”真的做的事情讲得也不太多。女主真可爱。在新冠疫情的时候看这个片子,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真话都要烂在肚子里吗?”“总要有人先说,我们就是起头的。”人类啊。
很不错的老片,故事好,上译当年的台词翻译没的说
流水账式记录,苏菲的男朋友和有孩子的那个男的我一直在搞混。不过演员确实个顶个地青春,享受青春盛宴!
又给我看睡着了。没有把纳粹当作景观,生活在其中的人温水煮蛙似的堕落。
看完这部以后又重新看了"Sophie - Die letzten Tage",不禁再一次被感动了。
二战时期德国的学生运动,很小众的题材电影。拍摄手法中规中矩,最震撼的还是最后的字幕内容,对于他们被处极刑,最终联邦法院也没有给予平反,使影片更班有深度和引人思考,德国是盛产近代思想家的国家。
国语配音《白玫瑰在行动》
巴伐利亚和其他的德国人不一样。
给苏菲·绍尔行刑的刽子手在变天后也给战犯们行刑。
本片可以看作是《希望与反抗》的前传。主人公索菲-肖尔是反法西斯“白玫瑰”小组成员,22岁遇害。03年德国电视二台采访评选出的德国十大伟人之一(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俾斯麦等并列)。片末列举的6条,另人联想到战前德国诺和平奖得主,卡尔·冯·奥西茨基被纳粹当局处以叛国罪。战后同样不予申诉……
配乐很美女主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