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08年3月5日)
记得曾对前去奔丧的亲友说过,不要奢望能和留守在大家族里的亲戚们改善关系,因为一些你以为得当的举措不仅不能使因时间、空间甚至利益所造成的隔阂消除,反而更可能使其恶化,在去之前,一定要做好受委屈的心理准备,一旦心理建设做好了,届时不论遇到什么待遇,都不会觉得委屈了。
非是本人悲观,而是在地球这个村落,但凡一个大家庭有了重大事宜,不论婚丧嫁娶,众多亲友都会汇聚在一起,一些平日里累积的小摩擦、隐藏已久的家庭矛盾,会在这个各家族成员齐聚且都易激动的场合敏锐爆发,若毫无心理防备,那么所受伤害只能更深……
当然,这也是世间百态的一类,于是,光影捕捉并再现了这些“人间俗事”,于是,观众们也看到了很多人家的家务事,也难免想起周遭的烦心事。人世间很多东西是共通的,不论哪国人,都离不开人类世界的那些麻烦,如,成长的烦恼、经年的误会或矛盾、微妙的竞争和比拼、利益的分配和纠葛,更令人叹息的是后辈们对遗产的你争我夺,当一切被镜头语言剥开重现时,人类又是那样的错愕——我们真是那样子的吗?
曾带给观众《鱿鱼和鲸》的编剧兼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此次再度拿出了他的强项,用低沉无望又略带讽刺的影像风格,描述了一出充满着冲突与荒诞、颇具生活气息的故事,再度提出了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述说了家人之间那复杂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关系——由来已久且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还总不时地蹦出来折磨当事人的心情、压榨彼此的亲情。
可以说,《婚礼上的玛戈特》延续了《鱿鱼和鲸》的风格,不论叙事节奏、氛围营造,还是人物造型,但在色彩处理和摄影手法上略有小小的不同,一个简单、风物一些,另一个则精细、都市一点。另外,由角色所引发剧情发展的戏份分配上,两者更显得不同,《鱿鱼和鲸》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构成是呈线形发展并交汇的,而《婚礼上的玛戈特》的矛盾冲突则是由点散开的,这个点就是玛戈特,由刻薄寡恩的她逐个带出其他人物的问题。
敏感而尖刻的短篇小说家玛戈特(妮可·基德曼饰演)携儿子克劳德去家乡老屋参加妹妹波琳即将举行的婚礼,姐妹俩已多年不见,对于此次的观礼,玛戈特的解释是“去支持波琳。”然而事实上,玛戈特的支持令人“胆寒”,因她是个对心灵杀伤力极强的女人,自以为是,又无视他人的自尊,但凡看不顺眼的都要横加指责,常令周遭人抓狂,即所谓“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此次,她一如既往的挑剔、苛刻,瞧不惯妹妹的生活方式,对痴肥怯懦无为的未来妹夫更是横竖瞧不上眼,外甥女的身材也让她滋生意见,甚至对戈壁邻居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有诸多不满,进而还发现了准妹夫的隐私……
一切如年少时一样,本来满心欢喜、欢迎亲人前来观礼的波琳(詹妮弗·杰森·李饰演)毫不示弱地回敬了姐姐的刻薄,还不失时机地让玛戈特出了点丑,但她仍希望姐姐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然而,这次和以往一样,她失望了。未婚夫马尔科姆(杰克·布莱克饰演)的嗜好曝露令她仓皇失措,特别是当着本来就颇有“微词”的姐姐的面,让她情何以堪,何况,玛戈特此次还出于好心地没直接揭露马尔科姆的隐私,而是让波琳自己去发现,这让她更加失控,过往种种如潮水般涌来,“我告诉过你我第一次婚姻的事,结果你就写了出来,《纽约客》上一登出来,我的第一次婚姻就完了……”波琳痛斥姐姐的行为,并给她扎针,“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把房子留给我,而不是给你……”
影片也在其中散落着玛戈特的童年往事和婚姻生活,解析着她性格形成的点滴缘由,如童年有关父亲的不幸记忆,再如,和丈夫分开的她面对波琳关于姐夫的话题总是闪烁其辞。在这里,导演并没有采用那些花哨的“闪回”手法来再现往事,而是舒缓柔和的描述,通过那些绵里藏针的对白,导演完成了对玛戈特这个角色的立体“雕刻”,这个具有破坏性人格的女作家对自己比对他人还苛刻,在不自觉中,她毁了别人的生活,更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即,把别人逼得走投无路,让自己更走投无路。
当玛戈特坚决支持波琳离开马尔科姆,带着儿子、妹妹、外甥女住在旅馆时,躺在一张床上的姐妹俩试图找到一种亲密的感觉,可惜现实有时候是不具有戏剧性的。第二天,波琳忍不住打电话给马尔科姆,马尔科姆哭得像个婴孩般乞求,于是,从来和性格强硬的玛戈特不同拍、不同调的波琳心软了……
片尾,仓皇躲开其他亲人的玛戈特送儿子去坐公车,她原本执意让儿子独自去前夫处,可在最后一刻,固执压抑的她改了主意,追上儿子乘坐的公车,和他一起离去,一如和儿子一起来的开场,不同的是,来的时候,她大包小包地带了一堆行李,离开的时候,她甚至连随身的背包都丢掉了,仿佛寓意着她丢掉了一些令她沉郁的包袱。
该片对白很见编剧功力,既风趣诙谐又真实犀利,两位女主演的表演较精彩,不仅塑造了两个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还将这对性格悬殊姐妹之间特殊的感情拿捏得当,就像两只想相互取暖的刺猬,出发点和实际效果总是相差甚远。在表演方面,妮可·基德曼显得更为突出一些,此次她一改往日诸多惊艳装扮的银幕形象,用一种素颜兼低调、松弛中溢满压抑、冷淡中释放强势的表演方式再现了一个可厌又可怜的独断女人。
有人认为该片情节平淡,所述故事浅显,还不够精致,不具有足够的复杂多变的情感,其实这正是鲍姆巴赫对生活琐事体会入微的再现,平常人家的生活哪来的那么些个“煽情”和催人泪下,普通家庭成员之间多的是矛盾和争执,还不易解除,就算和好了,以后一旦遇到新问题就又会翻旧账,且大多时候,矛盾冲突总会不失时机的爆发一番,然后人们接着过各自的生活去。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7392246_d.html)
确切的说,这片子不算好看,为什么不算好看,因为好像剧情好像简单一样,我是俗人,还是喜欢复杂的一点,最后所有的点都能连在一起的情节。幼稚却很有意思。可是不知为什么这样的片子我竟然看完了,好久都没有心情没有时间完完整整的看过了,就跟大多数人一样,好久好久都没的时间认认真真想过什么了吧。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对常年不说话的姐妹,姐姐却很诡异的参加了妹妹的婚礼,姐姐看不惯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的嫁给一个猪头般男人。当年我怀疑这是心疼还是所谓控制欲。这老姐虽然自己上上下下的气质都透着文艺范,却始终拥有大妈一样的心,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释然不了自己的控制欲,把妹妹可爱的婚礼搅黄了。
姐虽然把妹的日子搅黄了,可自己也是一团乱麻,突然想起一句老话“自己的汤圆都没有搓圆还管别人的闲事。”其实人不都是这样,看看八卦,管管闲事又如何,无伤大雅,却也知道日子是自己的。姐自己也是一个折腾的人,但这种折腾好像还没有时时刻刻、读心者里面的女人些那样痛快,有劲。话说回来,这个有个情夫,还有个离了婚的好老公。不过情人最终还是很恶俗的把她忽悠了一把。
哈哈,不过故事的最后好像是一个大团结的结局,妹离不开的死猪老公,姐姐只是一个不知去处的人,最后跟着大巴跑跑也就跑回家了。
话说回来,好像每个都有自己的压力,只是把自己的压力发泄的别个的身上公平吗?
话不多说,修炼麻将去鸟。
女人。
破碎的家庭。扭曲的人性。腐敗的生活。爲什麽不留一絲希望?。
果然是票房毒药。。。。
淡淡的表现,强烈的爱。盛赞妮可的表演!
蛮无聊的。
挺无聊的家庭片,感情不动人,故事不深刻
闷
耳中飞虫,池底老鼠,能上不能下不,伐木躺平自杀法,狂奔的妈妈;姊妹家庭污染互相伤害,不错
妮可近年来选的比较好的电影,Noah的发挥不太好的电影
真看不大懂,真不好接受
只是美人微僵……
真实
灯光和主题很契合 nk在这种光线下好看+真实很多 肉毒杆菌脸也不那么明显了= = 看了主创我知道为什么连jack black都一点不会让出戏了 导演气场太强大了
成人版[疯狂二十年华]。
想坚持看完它很难,关键没有一个likable character,让你没有任何的emotional connection。结果剩下的就是一些看似有点儿意思深度但其实空洞不合实际的对话。这几个演员都是演技派的,但这里完全被浪费了。
基德曼大姐在自慰!
张皇。有米有病。
妮可近年来不错的作品
没想象的好看,也没想象的难看
尼克这票房毒药真是没有回天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