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黑天鹅事件,他不放开,未必有以后的两德统一,没有两德统一,苏联未必会解体,苏联不解体,乌克兰🇺🇦就不会独立,乌克兰不独立,俄罗斯🇷🇺就不会出兵。现在好了,要世界大战了!搞不好还有核武器,搞不好人类要捡瓶盖了。
就和拿破仑和马蹄铁少了根钉子一样,世界或者人类被撬动了。
就和拿破仑和马蹄铁少了根钉子一样,世界或者人类被撬动了。
在B站上刷的,看之前还是稍微做了点功课,了解了一下89年东欧剧变历史史实。 历史书上的寥寥几句,再读起来,总是不以为然,因为既不在当下,又已成历史,必然没有什么共鸣。可是本片,却用德式幽默缩放在柏林墙边境守着他们以为信仰的社会主义的十几名军人,在西欧忽然宣布可以自由进出东欧时,面对民众的意愿和军人的职责,国家的信仰这些冲突聚集在一起时挣扎的一系列好笑的反应。
《博恩霍姆大街》给人的启示就是,当关卡那一边的士兵觉得自己只是需要恪尽职守需要养家糊口,而关卡另一边的人民觉得自己只是想追求自由想去西德看看自己的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当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正确的,当所有人都觉得我们同情彼此理解彼此却无能为力,那么,是什么出了问题?是不是这个顶层设计的制度呢?它活生生的把士兵和人民放在了对立面?它放大且激发人的恶直到人性的光辉最后的横空出世……
很多人都不知道,作为二十世纪历史最重要的时刻之一,柏林墙倒塌事件本身是一系列阴差阳错、令人啼笑皆非的偶然造成的。89年11月9日,迫于国际局势的压力,东德政府计划放松对边界的控制,结果东柏林党委书记沙博夫斯基会错意,在记者发布会宣布“即刻解除东德公民的旅行限制”。结果大批东柏林市民立马涌向博恩霍姆等边检站希望前往西柏林。事出突然,也没人通知边检站官员,一脸懵逼的博恩霍姆边检站官员向上级寻求命令,而此时东德官僚机器因担心承担政治责任无人敢对此事负责,更无人做出明确命令,最终边检站官员自行下令开放边界。此例一开,东德就再也回不到墙内了,东德乃至苏联和它们的意识形态一起,在两年之内就迅速崩塌了。
一件事物哪怕是不好的事情,长期形成的习惯很难被改变,新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总是先出现拒绝,后是认识,再重建。这是一个美好的片子,即便是小人物也能发挥极致的力量。我们做的改变或许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事情成了,只有自己懂得其中的喜乐。我想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然后全力以赴。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看这部电影似乎有些历史知识比较好。
好喜欢这部片子的处理方式啊!红绿白三个电话,你在线路的哪一头!从深信不疑的正义,逐个击破,到完全被自己说服,做出连妻子都不信的决定,可爱的胖子笑得好轻松!
2017.08.26柏林墙真是为德国影视圈儿提供了可挖掘百年的创作题材啊。本片虽然是喜剧,但角色塑造非常出色。
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剧情竟然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特意找了纪录片看,纪录片还真的找到了海关站长的原形,这个真实人物所做过的事情就是电影里的,而且真人的故事结尾比电影还感人!
當制體不想面對現實和承擔責任的兩難.
以喜剧的方式来处理柏林墙之变,小有创意,但人物的动机、事件的动力,又比较粗枝大叶了。
“我们有世界观,却看不到世界”
我们只知道柏林墙是在那个敏感的一年被推倒的,却不知被推倒时黑色幽默般的细枝末节。无字幕看了88分钟,硬生生地看懂了大部分情节。
说明快速正确对待舆情的重要性23333,以及全球人民都喜欢凑热闹2333
“你们再也没有资格监视我污蔑我了”挺平淡的。整个西方视角来拍显得很普通。
没啥意思
一般吧。
人家的统一和我们遥远的梦……当边界化为乌有的那一刻,有点儿热泪盈眶……希望终有一天,两岸也不再需要海关和盖章……
之前还不知道推倒柏林墙那晚还发生了这么档乌龙,我无知了。既有喜剧效果又不失严肃,挺不错的。
西方语境下的一则讽刺小品,手法与情节皆未能免俗。
我们依旧在墙里。
我们有世界观,却看不到世界。
几个关键人物的转换还是没有说服力,主角的闹肚子被非洲外交官治好,是什么梗呢?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但居然没有呼应和解释。女孩和守卫的复合,也牵强。角度比较特别,喜剧处理比正剧巧妙。
片子還可以,B站回來了,多加一顆星😁
视角很好,有这种重大历史转折的国家不止德国,但反复拍,各个视角拍,各种主题拍,真的很难得。还有来自莫桑比克的神奇非洲力量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