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烦最近国产的某些不正当营销的青春疼痛片,于是恰好在网上看到了这部《影星永驻利物浦》,就下载下来看了,很不错,纯粹浪漫而又不做作的真情流露,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也都有选择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所有的爱情和梦想都应该被尊重!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1978年的利物浦,当57岁的奥斯卡奖得主、40/50年代“黑色电影”女神之一的格洛丽亚·格雷厄姆患上癌症时,一位年轻的演员彼得·特纳进入她的生活,照顾这位行将离开人世的女演员,两人也渐生情愫。 同富贵难,共患难更是难上加难,深处绝境之中才会更加清楚自己的所爱所求,也更能看清楚身边的人!爱自己想爱的人,做自己想做的梦,别让凡尘俗世的流言蜚语成为你逐梦路上的枷锁!
把传记电影从纯爱视角切入,影片的主人公身份上其实代表着两个阶层的人物,但文本上基本回避了社会现实和阶级差异的内容,既没有以传统传记电影的形式去回溯女主的生活,也没有讨论忘年恋的现实问题,把环境抽真空,把格局尽量做小,虽然,后段双线叙事的方式略显老套,但整体上还是力求反套路的表现一部传记电影,套着传记片的壳,其实核心元素还是纯爱。另外,影片多处布光还是挺不错的,自然光源和灯光的场景铺垫,温暖而美好。
一个女演员生涯末期的一段温情,一段忘年恋带来的欢愉与痛苦。根据真人改编,女星的晚年依旧让人感到伤感,联系到她的几段婚姻,辉煌与失落的交织构成了人生。而这段忘年之恋却充满温情,成为她人生最后时光的最大安慰。 经典台词:「You are beautiful forever.」我爱你凋残的容貌胜过你昔日的红颜。一直对悬念法则熟稔于心的保罗·麦奎根(《神探夏洛克ⅠⅡ》的导演之一),这次玩起了浪漫爱情故事。好莱坞女明星邂逅英国青年,熟悉的故事情节让人想起了《我与梦露的一周》。好在导演在形式上花了不少的心思,利用回忆实现时空的跳跃转换。
虽然年龄上有很大的差距但不管是男女主之间的深情满怀还是男主家人对格洛丽亚的亲切与照顾,都会让人在这个明知道是悲剧的故事里露出笑容。男主由凭借〔舞出我天地〕一举得名的杰米贝尔饰演,铃铛在片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得出色,热恋时他每一个眼神都让人感觉羞涩,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爱上了就是爱上了,他对格洛丽亚的爱纯粹而真挚,在他眼中格洛丽亚永远都是那个美丽的样子,所以他在影片最后才会将那双高跟鞋重新放进行李箱中。影片在剪辑上用了心,每一个转场我都很喜欢。
#我觉得那个男人是幸运的。 我之所以说他是幸运的是因为:这种爱情在我看来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际遇:它很不寻常,它很前卫,它鲜有发生。 (每一段"真挚的感情"都值得我们的祝福。何时我们才能不带有偏见,不被他人,不被社会,不被"历史",左右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之所以说他是幸运的原因还有: 因为最后Gloria病逝了。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曾经这样说过"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对于Peter来说,Gloria曾经是他最亲密的人。他曾经对她坦白"一切":他甚至坦白了自己是个双性恋。他肯定也意识到了这段恋情的"不同寻常",所以"不可避免"的是:在这段本就"不同寻常"的恋情中,他会比以往的那些"与年龄相仿的女孩"的恋情以及他的那些"羞于公开"的同性恋情里: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顾虑。 在这段"不同寻常"的感情里面,他"大方"的接受了"自己对Gloria的爱"。至少他"昭告了天下",他与她"出双入对",互相"宣示了主权":这是Peter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等所做出的"对自己真诚"的决定。
在此期间他肯定"思考"了很多很多,他肯定有一直在"问"他自己,例如:"自己是否真的爱她?""她值得我的爱吗?""我配的上她吗?""她是真的爱我吗?""未来是怎样的呢?""别人会怎么想?""这会是一个理性的决定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在我看来,Peter在问他自己那些问题的时候,他就已经"自我成长"了。这次恋情的结果是:他更加清楚的认识了他自己。他也拥有了直面他自己的内心的勇气,他选择了("不管不顾")对自己真诚,他选择了"做他自己":他,更强大了。
话说回来,Gloria的"病逝"给了这段感情铺上了"死亡的阴影"。"悲剧性的东西"总能让人"印象深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Peter在那此后的一生中,都将不会忘记"Gloria"。他会从Gloria这个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女性的一生中"学得""懂得"很多。与Gloria的"相恋"以及Gloria的"死亡",(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使Peter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
这就是回到了开头我所说的(我所理解的)这种爱情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际遇"。
(hhhh其实我一点都不在乎Peter和Gloria之间是不是"真爱",谁知道呢?大家都认为是"真爱"的真爱真的是"真爱"吗?)
(听说过一句话:"好的爱情是互相成就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即使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在我看来也无妨。关键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换句话说"相互作用"?)
#我没有想写影评,因为标注"太长了"
我很久以前看的这部电影 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很羡慕这个男的 我也想要这么一个让自我成长的机会"
所以我记不清细节了。那些啥的心理活动大部分算"自我高潮?"(不太明白)
所以有与原电影情节不符的,真的不好意思。
我写的东西可能"乱七八糟"的,"割裂感很强",打扰了(我总是从"这"想到"那"的)
本帖是资源贴
就在2017颁奖季,奥斯卡有这么一部电影。
虽然它同样是年上女与年下男,男方同样是温柔似水的小奶狗。
但不同的是,女方是黑白电影时期鼎鼎有名的大明星——格洛丽亚·格雷厄姆(Gloria Grahame)。
但同样,都关于爱情。
相比其他同类型的片,这电影自有一股特别的气质——
《影星永驻利物浦》
刚看片名,可能会觉得有些不着调。
影星自不用说,正是本片的女主角——50年代“黑色电影”女神之一Gloria Grahame。
直勾勾望着你的眼神,总是嘟着的嘴唇,像恋爱中的女人在赌气,也永远像个无辜的受害者。
格洛丽亚作为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著名影星,这种耀眼的光环自身就带有传奇色彩。
她的感情经历可谓是多姿多彩,她一生中经历了四次婚姻,其中一次还是嫁给自己的继子,晚年又与相差30岁的小鲜肉相恋。
老少恋作为“噱头”的电影并不少,于少女(伊丽莎白·于佩尔)在《纪念》中谈了一场小清新的忘年恋。
于佩尔的《纪念》落魄女歌手和拳击少年恋爱,直戳我的少女心
只想跟着大唱 [漂亮男孩,我愿意]
《影星永驻利物浦》与《我与梦露的一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情节上,都是默默无闻的英国青年偶遇人见人爱的美国电影明星,两人擦出爱的火花。
剧本上,两部电影都根据回忆录改编,而回忆录的作者都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
电影《我与梦露的一周》小雀斑饰演梦露的“一周”情人
《我与梦露的一周》是人人心向往之的一段偶遇,带着强烈的梦幻色彩。
《影星永驻利物浦》则是一场生死难忘的忘年之恋,影片并没有流于表面讲述爱情,导演运用特殊的叙事结构,更深层次的思考了爱与死的关系。
Gloria在黑白影片当道的50年代如日中天,甚至曾经捧得过奥斯卡小金人。
本片聚焦的正是Groria的晚年生活。
然而,不是正常安乐的晚年生活,而是过气和得了癌症后的老年生活。
利物浦,则是英国的一个地名。
曾经名胜一时的大明星,竟然选择从美国远赴英国度过她将死的晚年,因为那里有她爱的人。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部电影关于那个时代,关于影史,更关乎爱情。
要我说,这片子比起同类型片更有气质的原因在于它拍出了美和深情。
美在电影本身就携带了一股70年代的浓浓英伦气,优雅又迷人。
开头就是留声机,香水,酒杯,粉扑和口红,是女星将要上台时。
手指上褪色的指甲油和皮肤褶皱的纹路显示她的不再年轻。
而化妆室的墙上仍挂着她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
迷离的光打上去,只是现实中已不再是最好的年纪。
而下一个镜头转到男主角,穿过英格兰的巷子,进入一个拥挤而吵闹的家。
简简几笔,阶级差异和人物状态尽显。
而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Gloria问Peter有没有听过《周末夜狂热》这部电影。
要知道,前段时间的《头号玩家》才刚致敬了《周末夜狂热》,显示出了这部电影在华丽disco当道的70年代无可撼动的地位。
disco是年轻人的舞蹈,而Gloria邀Peter一起跳disco,简直是聪明又可爱的调情举动。
在这部电影里,“忘年恋”不再被冠上沉重和苍老的基调,反倒是异常的活泼与可爱。
Gloria美就美在这里,身体已经不再年轻,但她举手投足的身体都像极了一个娇俏的少女,又随时散发着性感又脆弱的风情万种。
影片没有刻意回避gloria的老态,但安妮贝宁的表演完全呈现了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才能拥有的魅力。
一个散发着魅力的女人可以不再年轻,但一定可爱、俏皮与优雅。
她会在对方惊讶自己有四个孩子时,笑着说“也就是比一个多三个而已”。
说起独角戏,她不无艳羡地感叹,“独角戏多好啊,一个人能说所有的台词!”
而当和Peter一起在银幕观赏她年轻时候的作品。
上一秒对视,下一秒她就像个小女孩般捂住脸低下头羞红了脸。
在这部电影里,爱情是美的,是纯粹的,即使在一段忘年恋里。
在以“忘年恋”作为卖点的影片中,总少不了对“猎奇”的展示。
而在这部,年龄差距和周围人的眼光似乎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对自己心理障碍的跨越、对生与死的跨越,才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样“抽真空”的处理方式下,爱情是异常纯粹的。
当Gloria寄居于peter家中,peter的父母作为gloria曾经的影迷,对她的称呼仍然是“girl”,仿佛她真的仍是当年那个拥有迷人嘴唇的金发女孩。
片中,女主角一次次地问男主角,你觉得我看起来怎么样?
而男主角一次又一次此地回答,你美极了。
情人间也有争执的时刻,是peter虽然年少,但大多时刻他需要充当这个脆弱女人的保护者,像宠爱一个孩子。
他们两人确定关系的一场戏也拍的相当精彩。
二人约会归来,gloria坐在床上,脱下外面的毛衣,露出性感的吊带。
她盯着peter看,说自己想去剧团扮演朱丽叶。
peter明显错愕了一下。
gloria明显感受到了气氛的不对劲,她带着受伤的神情问,“你是不是觉得我太老了,不适合扮演朱丽叶了?”
随即双手在胸前交叉拥住自己,似乎无所适从,想捂住自己裸露的衰老的皮肤。
紧接着,她仓皇将毛衣重新穿上,想夺门而出。
而此时,peter用一个吻宣告了他们的爱情,随即将她的毛衣脱下。
一个脱衣——穿衣——脱衣的过程,展现了一份爱情从调情到游移到确定的过程,相当巧妙。
而这样的妙处在片中比比皆是,不仅台词精妙,在一个以影星作为主角的电影中,多处影史符号的使用也显得恰到好处。
影片开头,peter问房东这个女人是谁。
房东是这样介绍的——
她在50年代黑白电影时期红极一时,彩色电影时期就不行了。毕竟她没有住日落大道,而是搬到我这里来了。
不仅是对同为以落魄女星为题材的经典电影《日落大道》的致敬,也同时点出了gloria不再当红的事实。
男女主角第一次一起去影院,看的是《异形》。
男主角吓得面如土色,将爆米花倒了一地,而年长些的女主角镇定自若,甚至笑着安慰他。
再如二人热恋期间拥吻的画面,明显就是致敬PTA《私恋失调》里的经典镜头。
每一处的致敬都用得得当而不显堆砌,对剧情也有直接的推动,编剧导演的匠心独运可见一斑。
当然,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影星永驻利物浦》似乎显得太过简单了——
人物间矛盾的设置与解决方式都太过简单,而对一个从黑白电影时代过渡到彩色电影时代的女星的事业也没有过多的展现。
要说不足,还在于这样的爱情小品永远都不会戳破那层美好的童话糖衣。
要提深度,当然远远不如《日落大道》之类的经典。
要但要论纯粹,这里边的爱情可真的足够美好与令人神往。
正如最后一场在空荡剧院上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只关乎这两个人,只关乎勇敢,也只关乎爱情。
《影星永驻利物浦》算是一部比较花心思的爱情电影,尤其是在叙事结构上,刻意避开了经典爱情电影中起承转合的单线叙事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叙事,以时间倒退的方式回溯,构建了全新的层次空间。
譬如,利物浦的家里,昏暗的剪影下彼得正在拨打加利福尼亚的国际长途电话,光线渐渐由暗变明,格洛丽亚的画外音呼喊彼得的名字,彼得推开一扇门,时空转换到1979年的加州。
此时电影的色调偏暖黄,隐喻两人热恋时的浪漫,回忆就如加州的阳光一样灿烂明媚。彼得关上门时,空间回到了冰冷的现实世界。
像这样零散化的叙事方式,在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利用回忆实现时空的跳跃性转换,赋予电影结构多义性的审美原则。对于习惯剧情有起有伏的观众,这种几条叙事线相串、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似乎显得有些凌乱。
这部电影既包含了爱情的浪漫,也展现了爱情的残酷。相爱无需顾忌年龄,坠入爱河只需要四目交汇的一瞬便可。
彼得的心中,格洛丽亚永远是最闪耀的那颗明珠,岁月在她身上沉淀下来是韵味,而不是沧桑。
但无论多相爱的两人,其中一人终将先离去。疾病与死亡的悲剧元素贯穿全片,最终爱情以死亡的形式得到永恒,也使这部电影带着幽微的残酷。
开场音乐一响起我就知道我会喜欢这片😃不论是1979的伦敦、1981的利物浦、加州的海景还是纽约的夜景都太美了。然而几条时间线串得有点乱,作为一个老鲍吸嫩屌的故事,吻戏和床戏多得辣眼睛,60岁的贝宁阿姨甚至还露了奶🌚阿姨这两年的戏路愈发地细腻了,几个眼神太秒人了,希望起码提个金球
“才發現相愛不過那些陪伴的細節,忘年戀又何妨。” 一部樸素卻動人的英國電影,喜歡Liverpool街道的暖舊質感。
浪费了个好题材
倒是喜欢看这俩人谈恋爱。女人问“how do I look”的回答必须是“你很美”,男主深谙此道。
给贝宁阿姨一个奥斯卡好吗
童心未泯、内心脆弱的女生,遇上了坚忍成熟的邻家男孩,火花欠奉,却深情备至,也许这正是影片所要讲述的爱——家人般坚韧的守护,是一边痛心忧虑一边默默支持。其他角色同样深谙这份爱的奥妙,让片中的爱情和亲情都显得温暖至极。转场和叙述上花了些小心思。开头平平无奇,结局却会潸然落泪。
1.男主真的蜜汁像荷兰弟.2.女人还是要作一点,那些活到老作到老的最后都作成了传奇
虽然今年已经有两部类似的有权有钱大龄女+小鲜肉的故事,但这部真的是化学效应最足,就算没有什么裸露戏,光是吻戏已经烧得观众脸红红。贝宁演出的真实好莱坞女星 Gloria Grahame晚年时期这段恋情及患癌症后的虚弱感觉可以再次为她赢得一个奥斯卡提名。Jamie Bell演出也十分真挚养眼
安妮特贝宁从跟沃伦比蒂恋爱合作的时代就超有魅力。苏珊萨兰登《白色宫殿》,让娜莫罗《这份爱》,戴安基顿《爱是妥协》,凯特温斯莱特《朗读者》…感谢你们把女性魅力赐予年轻男性欣赏,请你们趁在世多演点。BGM超带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啊
碾压式的演技大赏 男主再如何体现深情款款也难以摆脱年龄的印记 而女主一颦一笑俨然就是那个艳光四射而内心住着小公主的大明星
三星半,后半段两人视角叙事有点重复,毕竟猜都猜到是怎么回事了。贝宁演技爆棚了,那个腔调不要太棒。Jamie Bell能得到这个角色太幸运了,F4扑街之后终于算是有了突破。
Jamie bell 真是称职的鲜肉啊
对垂暮女明星“老牛吃嫩草”的故事,人们的第一反应永远是猎奇;然而电影难得的拍出了深情的一面,让人感受到躲在这段忘年恋背后的不是怜悯而是爱。贝宁阿姨在小叮当怀里如少女般娇羞好美,两位的床戏更是敬业得我老脸一红...(怎么办,想吃小叮当了)
No they die in California.
歌好听 日常怀念英国 日常花痴英国男人气质 女主太做作 omg🙄️ 记得之前和一位研究戏剧的朋友讨论过 当你能看出来一个人是在演戏的时候说明她真的是演得烂到家了……
格洛丽亚登过无数舞台,最难忘的不是奥斯卡,而是那次的朱丽叶。台下没有一个观众,她念着莎士比亚的台词,终于不再为衰老诚惶诚恐。她故意把黑白的照片落在床脚,然后问他,我看起来怎么样。这几年她不断地问,这次终于不用担心他口是心非。是游到沙滩繁殖的银汉鱼,不担心被鹈鹕吞食,只愿享受月光。
人生傻傻的多好啊,率真点多好啊,浪荡点多好啊。终究都是戏一场,谢幕时有4个前老公的人和保持所谓操守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可以是相守一生陪伴长情,也可以是和一个利物浦青年,反正只有传奇般的浪漫才会被现代人拍成电影。(看好贝宁阿姨影后提名。
电影在爱情的回忆与病痛的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节奏,把一个忘年恋拍的感人至深。贝宁真的是厉害,她的演绎简直完美,情绪、动作、语调、神情,没有一样不让人动容,颁奖季她要开始忙了吧?
我是不太相信这种女大男将近30岁的恋情的。但必须承认,铃铛的戏分寸真好,真挚到能让荧幕外的你,为自己的疑心而羞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