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成名之作,以西西里岛为背景,描写了少年小多多成长的故事。朱塞佩•托纳多雷是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的新贵导演,他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西西里岛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建筑和社会风情。 影片讲述了西西里少年多多从热爱电影到成为知名导演的成长过程,因为电影的穿针引线多多与年过半百的放映师艾费多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感情,与艾莲娜萌生了纯真的爱情。 《天堂电影院》看起来更像是一篇散文诗,斑驳的建筑,昏黄的电影院,悠扬的钟声,蓝色的海洋共同构织了一个关于托纳多雷的独家记忆。这些零散的,琐碎的记忆碎片最终溶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情感洪流,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 这部电影也是朱塞佩•托纳多雷对电影一种致敬,影片中播放了16个经典电影镜头,这是朱塞佩对前辈的一种致敬,也是对电影爱好者的一种致敬。 一、 主题 表层主题有两个:一是友谊,二是爱情。 该片描写了主人公多多和放映员艾费多的深厚的友谊,艾费多教给了多多放映电影,同时也教会了多多把我人生。对于多多来说艾费多既像朋友又像父亲。就像艾费多所说的生活不像电影,生活更艰难,应该为了理想而去奋斗,而不是固步自封。艾费多坚决地让多多离开自己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因为艾费多而成就了多多。 艾费多说他不愿意接受多多这个朋友 因为他太聪明,而他自己却因为多多而一生不忘。 另一方面,片中描写了多多青年时代对玛莲娜的爱情。一百天的等待换来了玛莲娜的爱恋,但双双坠入爱河之后却是一世的相隔。真挚的爱情总是被现实击溃,最终成为了多多心中难忘的结。这样凄婉的爱情故事给观众留下了一份怅然若失的同时,也给影片增添了一份凄美。 影片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多多的母亲说过:你没有什么后悔的,你做了你想做的。这句话恰恰揭示了这个主题。多多从小对电影就有一种痴狂,用买牛奶的钱买了电影票,因为电影胶片烧毁了爸爸的照片。他不仅喜欢看电影,而且试着尝试自己动手去拍电影,为了心中的电影理想一去三十年。影片中对多多离去的三十年里没有丝毫的讲述,但是凭着少年多多对电影的痴狂我们也能预见多多的成功。 二、摄影风格和角度 影片的摄影清新自然,用一种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了一个独特的,美丽的西西里岛的故事。 片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例如当天堂电影爆破的时候,镜头切到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的特写,悲伤、震撼、失落,一张张面孔中揭示了电影院在他们心中的崇高,而随着成功爆破这座记忆之城土崩瓦解。 其次片中对景物描写也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例如片头中把一盆发芽的植物放在了视觉中心上,象征着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对神父铃铛的特写,通过神父铃铛的变化表现神父在该镇人们心中地位的变化。片中大量的象征意义的景物特写镜头运用巧妙,新奇,别有一番嚼头。 不同景别的转换在影片中运用的自然而脱俗,例如从钟地特写镜头到广场的大全景镜头,这样两极之间的镜头转换显得自然和谐。 对电影院的描写采用了纪实的风格,镜头转向不同的观众,来电影院睡觉的中年男子,贵宾席上吐口水的眼镜男,恐怖画面下相视而笑的男女,并且用镜头来表现这些人物命运的变化。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给影片增加了不少戏份,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物的存在,才让多多的童年回忆更为饱满和充实。 阔别三十年的多多回到家乡,母亲为了见儿子而忘了丢下针线,把织好的毛衣一圈圈放开。思念之情全都浓缩在这一圈圈放开的毛衣的特写上,用针和线关系表达了母子情深。这一镜头扩大了画外空间,也独具象征意义。 片中对建筑的构图也体现了导演的匠心独运,第一次多多出现镜头从一个宏大建筑的正面构图中渐渐把多多拉入镜头中,这寓意多多现在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权利性人物。这是全片除了天堂电影院外极少的对建筑物正面构图,也是极少的表现出庄严肃穆的场景。 而当多多和母亲从政府领会父亲阵亡的补助金时,对建筑的构图是倾斜的,表现出当时人物心态的失衡。 影片中的镜头拍摄角度也渗透创作者的独特寓意,对于成名的多多在拍摄上大多运用仰拍,这样的角度表现了多多身份的显赫。 角度的不同也预示着人物身份地位的变化,影片开始时神父的形象始终是高大的,用仰拍的方式表现神父的背部,给人以一种压抑感,侧面表现出神父压制人们的思想自由。 对于天堂电影院则始终是正面仰拍,电影院在小镇人们心中是一座天堂,这样的拍摄方式与电影院的地位相契合。
如果不走出去看看,就不会知道回来的意义。回忆的美好在于经历人生种种变数之后,想起那些简单纯粹的日子,那一滴划过上扬嘴角的泪珠。
几个亮点:电影院题材;缘分错过后重逢。都是很不容易的题材。恐怖电影,电影院里所有人都捂住了双眼,只有一个男人无所谓地瞪大双眼看,转过头去,楼上也有一个面无惧色的女人在对着他笑。一切停止在此时。
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先看了177分钟版本的导剪版,感觉后半段特别糟心;随后立刻找来124分钟国际版扫了一眼,感叹这片的制片人和国际发行商够牛逼,直接将一个狗血剧剪成了未央歌:爱情无果而终,影院坍塌解体,不完美的完美。
如此美丽,如此悲伤。那些吻戏,那些青春,都在影院的黑暗里被泪水冲刷得无比清晰。
我觉得两小时版本五星,三小时版本三星,综合四星吧。那段奇怪的爱情,没根基、不感人、拖沓又奇葩,尤其是艾佛特破坏这段感情的理由,我能理解为早恋不利于男孩上进么?删掉那段爱情,将笔墨完全放在小孩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会更好。
回忆就是因为回不去才可爱,才可贵。错过多年以后let go的坦然有时比悲情的执着更能予脑海留香
对我而言本片配乐、剧情、演员什么都好,可就是缺了那么一点冲击力,套用安妮的话说:就好像期待着一场海啸,结果海水只拍上了岩石。
出去闯荡吧,永远不要回来,不要打电话,不要写信。我不要在这里跟你谈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真好的一部片子,关于忘年交,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真诚。三十年的时间,你会习惯多少事情而又忘了当初那些感动。当天堂电影院倒塌的一瞬间,脑中残留的画面想起了阿尔弗雷多的那句话:当你在这里待久了,你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你要离开这里。对未来的信仰和憧憬。结尾的吻戏剪辑真赞!
感人,但平淡。
看来我要少看电影了,我的人生才是我经营的重点,电影终究只是电影啊~~
好的电影,只需要一个故事,一种情感,就足够感染观众,不需要刻意的高尚和深刻。
从年幼到年老,电影以不同形式陪伴多多一生。艾弗里多是对的,如果不让他离开,他永远不会成长,因为就算走得再高再远,多多灵魂归处还是那小小矮矮的天堂电影院。艾弗里多和爱莲娜已经嵌入他的生命,最后的剪辑迷之感动。听说还有男女主重逢版本,不过最后重逢与否又有什么意义呢?只徒增唏嘘罢了吧。
剪掉的胶片,拼成无数爱的片段。恒久的誓言,不是100天中99夜的等待,而是第101次回望。
《天堂电影院》是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家乡,每个人的初恋,是最后绵绵长长一直伴随到死,渗透到了血液里灵魂里的记忆和感觉。
“不许回头,不准想我们”,离别的时候不让回头,也许是不想让你看到我满眼的泪水。
观众在电影院什么事都干
接吻镜头剪辑的那段最美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没有结尾的热吻,这部片子就只能是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