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约翰尼斯的声明书是这样写的: 我将在终其余生地每天生活在不应该枪杀奥斯卡.格兰特先生的惨痛伤心回忆里,因为我的行为而使他失去了生命,没有任何的语言可以表达出我的深深后悔。 我知道一个女儿已经失去了父亲,和一位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我希望能够与奥斯卡.格兰特先生的母亲和他的女友交谈,但是来自太多对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和家人的死亡威胁,使我保持沉默。我希望有一天,当所有的愤怒成为过去后,我能够有那么一个当面交流沟通的机会。 我知道许多人依然恨我,但如果我不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话,我会更加的难过和不安。从现在开始,直到永远,无论我是在活着、呼吸、睡眠与清醒,我都会听到奥斯卡.格兰特先生的惨呼:你枪击了我!〞
这个声明无论真诚与否,一条生命因为一个警察而丧失,带着种族歧视,犯罪历史歧视,怎么不另人心惶惶呢?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制度法规又有多大维权效益呢?看完后五味杂陈,一声枪响,两个家庭的悲剧!
(劇透) 一名手無串寸鐵、被制服在地的黑人青年被白人警察從背後開槍射殺了。這樣的劇情使《公義終站》(Fruitvale Station)被視為一齣政治性的電影──不單因為在美國,黑人被白人警察使用過度暴力對待的事件多年來從不間斷(例如二○一二年的Trayvon Martin案,槍殺黑人少年Martin的白人George Zimmerman獲判謀殺罪名不成立),更惹人注目的是這齣戲是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一開始便是案發現場的真實紀錄,由途人以手提電話拍攝下來。
不過,《公義終站》也充滿典型的悲劇色彩:並不完美的主角嘗試憑自己的努力締造未來的幸福,最終還是敵不過殘酷的命運。導演兼編劇Ryan Coogler聚焦在主人翁Oscar Grant生命的最後一天來講述這悲劇。在元旦前夕,曾不忠於女友、犯毒坐過牢、上班遲到被解僱的Oscar決心改過前非,為家人和自己振作起來,在新的一年堂堂正正地做人。但新年的第一個日出還未來臨,他的生命便迎向終結。最諷刺的是,最後Oscar的母親跟家人圍起來祈禱求神醫治那年輕人,鏡頭一轉主角便斷氣了。上帝真的那麼殘酷?
或許最殘酷的是Ryan Coogler。對於「真人真事改編」的標記,有些人把焦點放在「真人真事」之上,有些人卻著眼於「改編」二字,察看電影跟真實之間有何分別。為了營造悲劇感,導演增添了不少虛構情節,加強了張力。例如有一幕在油站,Oscar跟一頭狗玩耍,但轉頭那頭狗便被車撞倒了,司機不顧而去。Oscar抱著狗,看牠在懷中死去,身上沾了血。這場戲令觀眾相信他本來就是善良的人,卻不是真實事件。
電影也加插了一場Oscar在海邊撒掉大麻草的戲,顯示他即使丟了工作,也不願意重蹈覆轍(他已坐過牢),決意痛改前非。另外主角在城裡與一個陌生市民的對話也可能是虛構的:Oscar跟一位偶遇的男人說到自己想結婚但沒有錢,那男人卻說不要緊,自己結婚時也很窮,後來環境變好了;陌生人的勉勵使Oscar對未來的家庭生活更有憧憬。這些情節都在表達一個信息:主角是個好人,而且浪子回頭金不換,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這種正面描寫的作用完全是為了跟主人翁悲慘的結局作出對比:Oscar愈有盼望,他的死亡便愈顯得悲慘,這件槍擊案便愈叫人髮指,所牽涉的種族議題便愈令人關注。
在美國,因為平民可以持有槍械,所以警察執法時特別緊張;最終開槍警察的行為被法庭判為合法,但死者家屬、民間團體和義務協助的專家卻提出了不少疑點。
《公義終站》最後以字幕交代槍殺Oscar的警員Johannes Mehserle最後謀殺罪名不成立,改判為誤殺,坐牢不夠一年便獲釋了。電影沒有從法理角度探討這宗案件,沒有交代開槍警員的辯解。Mehserle在法庭解釋,當時他企圖對Oscar使用電槍,怎料拔錯了手槍,釀成了大錯。這說法跟Oscar在現場目擊的一位朋友的口供相當一致。不過,即使Mehserle是誤殺Oscar,不代表沒有種族偏見的問題。在電影中,Oscar在地鐵回家途中遇上了一個白人「仇家」,被攻擊後反抗。白人警察接報「有人毆鬥」後出現,白人仇家已逃去,警察走進擠滿白人的車卡,眼看只有Oscar一個黑人,便把他拉下車。Oscar和他幾個黑人朋友被警察粗暴對待,直至奪命的槍聲響起。一如以往,事件發生後一度引發騷亂,並無助於種族融和、消除歧見--導演也沒有把騷亂的景象放在戲中。
Ryan Coogler繞過了案發後的法庭訟訴和倡議活動等更有「劇力」的情節,透過呈現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及其悲劇收場來作政治倡議。種族之間或其他類型的偏見往往源自有權力、處於優勢的一群沒有把另一方當成跟自己一樣的平凡人一般看待──不完美,但總可以改善。《公義終站》描述的日常生活情節,扣連上一個特殊案例之後,便顯得不再平常,增添了改變社會的力量。社會由不同各自有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個人和家庭所組成;洞察到他人的日常生活,就跟自己的生活一樣,其實關乎一種政治性的德行。覺悟到這一點的人,並不會討厭政治。
參考:有關電影虛構情節'Fruitvale Station' Is Loose With The Facts About Oscar Grant
(原載於《時代論壇》一三九二期.二○一四年五月四日)
最后十分钟安静得可怕,不公的枪响震碎了所有人的耳膜。手法与表现都相当中规中矩,但却意外地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平凡者世界中温暖与冰冷的部分。正因许多人都怀有能成为更好的人的想法,才会对这种脆弱感到心痛。
本片此时公映,和正在进行的齐摩尔曼审判产生了微妙联系。但我并不认为影片的重点是种族冲突,因为大部分笔墨是描绘这个年轻人生活的状态和家人的关系。奥斯卡女配获得者奥克塔维亚•斯宾塞演得很棒!但影片本身还是比较稚嫩的,觉得有些太过琐碎而不够细致。
瑞恩·库格勒自编自导,用出奇冷静和客观的视角展现了旧金山Fruitvale地铁站事件,并努力还原出黑人青年Oscar Grant生命的最后24小时。导演将尺寸拿捏得刚好,既不刻意煽情美化Oscar的形象,也不丑化警方控诉正义姗姗来迟,一切都交给观者评判,无声胜有声,枪响的那一刻我们是如此一致地感到震惊和悲
没有华丽的布局,只有简单的叙述,这部片子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这个事件而出名不足为奇,但是导演真正将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和不平凡的死亡刻画的淋漓尽致。可喜,可悲。
一个男人对生活困境的抗争,却最终败给了社会的种族偏见和歧视。没有花哨技巧却还原了真实的力量。
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 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真实事件改编,看完令人错愕
当一个人的生活被压缩成一个新闻标题,他生命中的一切水分就都被压缩挤干了。当把这个社会新闻重新冲泡、还原成一个人与家人、朋友的琐碎和庸常,才能看出背后的残酷与无常。电影写出了命运的撞击,但仍然过于刻意、过于电影化、每一处温暖气氛的营造都为了映衬最后一切破碎成灰时的冰冷。
我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直接的电影,乔丹的演技可以啊。
每个角色都很饱满,非常值得一看
种族歧视很糟糕
一个人历经逆境堕落,正准备重新开始,生命却意外的戛然而止:这其实是一个古希腊悲剧的范本。可惜新人导演只是以“记录”的手法还原了事件,而没有发掘出更多深层内容,从而缺少了撬动人心的支点。
全靠最后一句话
4.5星,有的地方有些刻意,但整体十分震撼。They shot you again, Wallace!
影片所讲述的关于一条报纸上的头条新闻背后的人性故事能够引起每个人的共鸣。它也清晰地展现了导演和演员们拥有的潜力
不存在的对抗,文化深渊的悲剧。
这大概是奥斯卡非常普通的一天,我们了解了他想要变好,包括救狗表现善良。还交代了他的女友,女儿,家人,朋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一切,都让这个角色更有血有肉,观众也会对他更有感情。这样,结尾才会更震惊。
种族歧视的悲哀。
可能是出于对敏感话题的考虑,导演选了一个中规中矩的立场,即没有太过的故事情节,又没有尖利的理性批判。不过这种真实事件的改编也通常受限于真实,在承担了还原事件的同时,讲起故事来难免缩手缩脚。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