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电影的散文诗。
在诗的每一行,写着安静而破碎的美。
仿佛溢出屏幕的,不止是油画般的哲学与现实,还有英式红茶的香气。
跟着Ursula一次又一次过完她平淡而短暂的生命,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我内心全部的感受。不同于科幻,Ursula的死是哲学意义上的死亡。她的世界总在无常之中变化,无论她沉默、还是放纵;无论反抗,还是温和,她终究走向未知——一种生命本质的苦。
Ursula在无数次死而复生中,试图寻找着意义。她试图避免上一次生命中所犯下的错误,试图重启人生,在新的一生中避开错误的人、尽其所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尽管她一次次成功了,但她真的成功了吗?尽管一次次失败,可真的失败了吗?
在Ursula的童年记忆中,死亡是她的阴影。当Ursula成年以后,死亡成了她的解脱。
死亡,无时无刻让她陷入一种超乎于同龄孩子的焦虑,她只能被动地接纳着自己的死亡。她发现重生的的确确可以改变很多事,比如不去海里玩水,免死于溺水;不去捡被哥哥扔在窗外的布娃娃,免死于坠楼;阻止女仆去伦敦,拯救弟弟免死于流感;比如反抗当年强迫她发生关系的Howie,离开家暴的丈夫,避免一段痛苦的婚姻,努力考上牛津大学,变得更勇敢、独立;比如…
某一刻,她从对死亡的恐惧中醒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她试图麻痹自己,抑或与时间妥协。她无力改变遇上Jurgen的事实,无法改变他们一见钟情,无力改变Jurgen加入纳粹,死于轰炸;她无法改变二战的爆发,无法挽留弟弟不参军,死于空难;最后,她也无法相信,自己会亲手给女儿喂下毒药,同女儿一起死去;她无法停止思考来自这个世界的痛苦,终于选择从窗户一跃而下。就像年幼的自己,却又不同于当年的自己。
当然,Ursula也有圆满一世的时候。可她依然选择重新来过。
就像站在柏林的废墟中,竟然有一只从动物园里飞出的孔雀。灰色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蓝。
生命的真相对于一个小女孩的追问,过于沉重。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又过于苍白。
所以,我们依赖童话,选择相信自己的存在是从时间的一端开始,在另一端结束,选择相信只要不去想,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选择相信痛苦总会过去,快乐总会到来。我们活在生命的幻觉中。
最后,母亲带着Ursula来看心理医生凯利特,并告诉他:“Ursula跟她说过不止一次,认为她自己来过这个世界。”
凯利特说:“也许是的。她的经历属于她自己。她的感觉就是她的感觉。宇宙,或许不存在所谓的线性时间,我们一直存在于过去,也一直存在于将来。过去和将来都不存在。只有现在。”
“我只是希望她开心。”Ursula母亲说,“她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是个可怕的地方。”
“这个世界本就是个可怕的地方。这说的很有道理。”
说完,凯利特转向Ursula,“Amor Fati(热爱命运)”
Ursula放下手中的画笔,画面上是一幅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如果我们的生命本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
结尾,Ursula试图追问——“如果我们能回来,重新生活一遍,一遍,又一遍…”
我们用尽全部力气塑造出来的幻觉,太过于真实。因此,当我们开始质问这世界的真假时,也只敢尝试着去想——生命或许并非遵循着线性的时间规律。如同咬着自己尾巴的蛇,永远活着,永远死去,生生灭灭。是什么让这条蛇迫切的想要活下去?
这是英语中最棒的两个词,当你把它们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如果可以…”What if…
Ursula送弟弟回家,弟弟临别时说“我到了,你该走了。”这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这一幕,像极了你我生命里曾有过的告别。
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从我们的世界里擦肩而过,他们来过,停留过;在这条未知旅途中,与我们相伴过。该来总会来的,无论怎样,我们爱过,也谢过。
在全集的结尾,Ursula问父亲:如果有机会,你还愿意重新来过吗?
这个曾参加过一战,在二战中失去儿子的父亲笑着回答她:
哪怕只是为了再看一次你学走路,我都愿意再来一遍…
2022年5月27日
今年年初,时间循环类日剧《重启人生》大火,号称史上最佳重生剧。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是BBC去年推出的有关时间循环题材的迷你剧——《生命不息》。
该剧改编自Kate Atkinson在2013年获得科斯塔奖的同名小说,BBC出品自然必属精品,全剧四集,短小精悍,口碑不俗,由《法外之王》编剧Bash Doran负责剧本,《布鲁克林》导演John Crowley 负责执导,豆瓣评分8.7,被戏称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看剧目”。
其实说到时间循环类的影视作品,像远一些的《土拨鼠之日》《罗拉快跑》
近一些的《开端》《重启人生》
都无外乎主人公利用时间循环弥补遗憾,一般主人公会经历从面临困境的无所适从到以时间循环作为利器的转变,不断提升能力和思想境界。
《生命不息》就讲述了主人公厄苏拉(Ursula Todd)不断循环往复的人生故事,简而言之就是一次次死亡,一次次重生,但又与上述有着明确“任务”“遗憾”的故事不同。
和温暖励志、享受当下生活与幸福、塞满琐碎的对话和日常流构建起来的《重启人生》不同,《生命不息》的背景设置在了一个更加充满危机、残酷和不确定性的20世纪初,直述生命,展示意外、死亡、重生、遗憾、执念等一切美好或者不美好的东西,探索讨论的背景更加宏大沉重。
故事的开始,厄苏拉出生在1910年的一个夜晚,但还没来得及睁眼看到这个世界,就已经结束。
随着白色飞絮从空中落下,她获得重生并逃脱了窒息死亡的命运,厄苏拉一遍又一遍地长大、死亡,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推进生活寻找着前进方向。
在这过程中,她与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度过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关键时期,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诸多重大的事件。
一开始,这可能更像一个生存游戏,从生命来到世上的这一刻开始,它就面临着各种死亡威胁:
刚出生,厄苏拉因为脐带绕颈窒息而亡。
五岁时,和姐姐海边玩耍,溺水身亡;
九岁时,因为去捡被哥哥丢出窗外的玩偶,坠楼身亡;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又面临更加复杂的死亡困境,如何在“关键节点”保护好自己照顾好家人。厄苏拉没有《重启人生》中自带每一轮回完整记忆的设定,她只有模糊的预感和出于本能的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使得她在循环之初只是看起来更加忧郁、敏感和成熟。
但同时,死亡并不是笼罩在命运头上的唯一一片乌云。
这也是一个女性视角的故事,16岁懵懂无知的年纪,被侵犯,意外怀孕,私自堕胎,却没有迎来想要的死亡,只能继续混沌的生活。闪婚,又不幸落入骗子家暴男的悲惨婚姻,沦为厨房的奴隶与拳头下的羔羊。
猥亵、强暴、堕胎、闪婚、家庭暴力...一个女人要重生多少次,才能避开所有伤害?
这又绝非一个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简单故事,抛开性别,当厄苏拉终于平安地走到生命尽头,跨过意外、瘟疫、战争,但生命依然留有缺憾,并且在一次次的循环往复中产生疑问、迎来崩溃。
当面对无力的现实,厄苏拉懊恼地对医生说:如果她可以记得,如果她可以早点赶到慕尼黑,或许一切就会不一样了。
这个世界肮脏、黑暗、麻木、残酷,总之令人讨厌,如果注定要一遍一遍地重复人生,但是又无法完整地存档记忆,让人拿着上帝剧本完美开挂,那么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无论是《重启人生》还是《生命不息》,这类时间循环类题材的影片重点都不在“如果可以重来将会怎样?”之类假定想象中。无论是想要挽救伙伴生命的麻美还是不断重生的厄苏拉,他们都在努力生活、试图解决当下的问题。
《生命不息》中厄苏拉不断往复的人生总是未尽如人意,那只有一次机会的我们又该如何生活下去?
Amor fati-a love of fate
单纯地接受生活赐予我们的,无论好坏
Werde,der du bist-Become such as you are,having learned what that is.
成为你自己,了解你自己。
虚幻的设定,不断重复的人生
过去未来都不存在,唯有当下
及时把握人生的当下才更为重要
命运般的白色飞絮飘然落下
在残酷历史与无尽循环的夹缝中
我们只有昂然接受命运的馈赠并成为自己
故事的结尾,家人相聚在客厅:
“重新来一遍不是很好吗,回来然后纠正所有过去的错误,重新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母亲说:“给我钱我也不愿意。”
姐姐说:“我愿意,我喜欢活着的感觉。”
爸爸说:“我愿意,我想重新看厄苏拉刚刚学会走路那会儿。”
姑妈说:“我愿意,我会成为一个间谍,我会是一个被困在保加利亚公主的情人。”
厄苏拉说:“我愿意,这一定会很美好。”
《生命不息》(英文片名:《Life After Life》)是BBC今年四月出的一部只有四集的迷你剧,也是近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剧。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建议先看剧。
这部剧只有短短四集,主人公却死了至少十几次,大而化之来说,这是一部重生剧。
主流重生题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土拨鼠日的无限循环流,主人公的目标就是脱离循环,最近的代表是《开端》,前几年的电影《忌日快乐》《棕榈泉》也都在小范围火过。
另一类则是带着今生的各种知识技能重活一次,片名套用模板《重返xx岁》的,基本都是这个路数,这种重生通常机会只有一次。
而《生命不息》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借助重生这一设定,以非常写实的笔触来探寻人生的意义这一永恒主题。
故事开始于1910年的英国,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厄苏拉还没有名字,确切的说此时她还是个胎儿,即将出生,然而一场大雪导致医生无法及时到达,厄苏拉出生时被脐带缠住了脖子,刚出生就死了,主人公的第一个轮回就此结束。
第一次看的时候的确被震住了,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然而人生不正是如此无常吗?
现在看完全剧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幕,这正是给全剧定调的一幕,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重生能有什么经验可言呢?这也正暗示了本剧不会走上传统重生剧的路,重生不是人生开挂的手段。
第二个轮回,这一次,医生及时赶到,厄苏拉顺利降生在这个大家庭,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并会在不久后迎来一个弟弟。
厄苏拉渐渐长大,然而在5岁跟家人去海边玩时,意外溺亡,此时第一集才过了不到15分钟,我大概有点明白这部剧想干什么了。
随着一次次轮回,渐渐看出了其中的一些机制,厄苏拉重生后并没有前世的记忆,只是对一些场景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模糊的直觉让她下意识地避开曾让她丧命的事件,却也带给她持续的不安感。
伴随着厄苏拉的成长,我们看到了人生是多么的脆弱,每一次死亡,都希望看到厄苏拉下次能多走一段,但这也意味着有新的灾难在等着她。
如果说厄苏拉生命的一次次戛然而止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那么其中最令人窒息的一次轮回,则让人看到了在无常之外,社会加诸女性的又一重诅咒。
在厄苏拉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哥哥带着几个同学来家中做客,其中一个男孩吸引了厄苏拉的目光,而正是这个人在厄苏拉家中强行与她发生关系,由此厄苏拉开始了噩梦般的一次轮回。
意外怀孕,非法堕胎,之后放弃学业,到另一座城市找份工作独自生活,染上酒瘾,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她得到了一位男士的善意帮助,孤独让她渴望家庭,而这个善良的陌生人想必会是良配。
二人很快成婚,结果却发现这是个骗子兼控制狂,在一次家暴之后,厄苏拉面目全非的倒在地板上,几乎让人祈求她的死亡,快点结束这一切,重新开始吧。
每一次重生,厄苏拉的个性和处事方式都会有所改变,也时常能够避免前生的遭遇,但又会有全新的问题迎面而来。
甚至有一次,厄苏拉平平安安地活到了老年,最后寿终正寝,这应该是圆满的一生了,然而镜头一转,再次重启,看来平安无事的一生也不是我们的答案。
毕竟每一次轮回都是独一无二的,身处其中的厄苏拉也无从比对每次人生的得失,她只是不自知地反复经历这一切。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死后都会重新开始,只是我们并不知道眼下经历的一切,其实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只是偶尔会觉得某个初次经历的情景似曾相识。
《生命不息》并没有试图给出什么关于生命的终极答案,但通过这样一种戏剧化的形式,却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人生的诸多面向。
在剧中展示的最后一次轮回中,太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也没有任何可以解决的迹象,然而厄苏拉却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像是一种领悟、一种确认,无论多少次,我都愿意与我爱的人再次经历人生,哪怕其中的苦难丝毫不减,哪怕结局注定悲伤。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
跨年的时候窝在家里看了一部英剧,名字叫做life after life。是一个有些奇幻的故事,英国人果然还是擅长玩时间线。我最喜欢的长篇科幻剧doctor who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故事简单来说,女主Ursula一次次归档清零重来,演绎得非常不错。
以下剧透预警!!!
第一,你会看到各种花式死法。毫不夸张的说,四集里,Ursula死了不下十次,其死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期待绕颈窒息、摔死、溺水、流感、车祸、被家暴、空袭、服毒、枪杀等等。 第二,你会看到各种男性角色。Ursula的父亲可能不是一个好丈夫,但绝对是一个好爸爸。哥哥Maurice有一个很搞笑的说法,he himself was chaos and destruction。弟弟Teddy是一个非常阳光健康的大男孩。Ursula在其中一世闪婚的丈夫是一个集穷抠骗家暴于一身的极品渣男。在另一世遇到的一个德国男孩,则是一个非常绅士可靠的伴侣。 第三,你会忍不住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这部片子会让我们反复自问,究竟要重复多少次,我们才能过好这一生。答案或许是零次,也或许是无数次。Ursula一次次读档重来也没有改变Teddy的命运,最后回归释然,毕竟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大苦。就像一个经典的问题,人生来有意义吗?我觉得没有,但我们每天都在赋予它新的意义。 其实Ursula出生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家庭富足美满,但是始终也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意外。对于我们这些生命仅此一次,没有重生爽文情节的普通人,怎么样尽可能的去过好这一生? 1. 避开危险安全第一。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作死就不会死。还是有道理的。 2.人生大事想清楚再决定。包括想选择专业、选择未来伴侣、求职等等,这些都是人生的大事,需要好好进行规划。像Ursula那样因为孤独就选择跟不爱的人闪婚,真的很鲁莽。 3.学会表达爱和感激。爱和感激的表达,不需要去前思后想,这种表达是几乎零成本的。忍住不要把坏的情绪留给爱我们的人。 用最积极的态度,做好最坏的打算,然后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样当我们合上双眼的时候,可以对自己说,真棒,是我度过了一段很有意义的时间,而不是时间平白流过了我。
拖拖拉拉看完了这部剧 可能因为之前刷到过剪辑但又没有完全看完 让我因为这会是个大女主爽文 乌苏拉会救下泰迪 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真正看完 才发现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团圆结局 乌苏拉并没有救下泰迪 但她跟自己和解了 想到了与泰迪的谈话 有的可以改变 有的改变不了 这或许就是人生的常态吧 一个人生下来 要经历许多 终点也未必是幸福 “生活即使重开,也未必会完美” 在看这部剧的时候 我老是想起黄思晗:“你以为我们是平等的吗……我花光的所有运气,才有幸站在这里” 乌苏拉再次重生避免了被性侵以及和家暴男的的婚姻但是现实中我们不具有重生的能力 要怎么样才能逃离又或者说已经有人经历这些事… 每一次的重生都改变了乌苏拉的性格以及人生轨迹 与上一世环环相扣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世应该是与家暴男相遇的那一世:被性侵 老师趁她们带眼罩自渎 遇上家暴男 逃出一个笼子却进了另一个牢笼 违心的夸奖 欺骗 还有那句“我知道你不会做饭,但我可以忍受几顿不好吃的饭” 变成厨房奴隶 真是吐了
关于生命,自我,觉醒,理想,时间,亲情,战争,爱情。
我想如果纵观女主的每一世,它们串联起来也是人的一生。由初临人间的懵懂蒙昧,到目睹灰暗一面的惶惑恐惧,到奋力反抗命运的觉醒和愤怒,到深知局限和渺小的痛苦怨恨,再到最后接纳缺憾的释然。
就像女主在本片最后一次听闻弟弟死讯的时候,爱与恨,明与灰在她的眼中纠缠,最终只有笑意从嘴角释放,是原谅与和解。那一刻我知道她已经选择带着疼痛铭记那些美好和爱的部分。所以这一次她会继续爱已经失去的弟弟、珍惜眼前的相聚,以及所有一切的一切。
最后一幕火车在黑夜中疾驰,轨道和鸣笛交响成别离和重聚,笑和泪的记忆汇聚成一束光,穿过层层黑暗照在她的脸上。
如同她穿行过所有晦暗,才面向光。
美国人拍不出这种!【地图炮
Thomasin演得真好,静水流深。
我怎么好像做过这个梦,然而结局每次都不尽人意
恰好与《轮回派对》第二季同周出街,看见两种感觉截然不同的时间轮转故事,有些别样的意味。它传递着一个听来疯狂、却又足够真切的中心悬念——重温和穿梭历史上那些黑暗的章节,想象和预演每个时刻凡人被迫面对的遭遇;战争、流行病、意外、分离…它无意让你获得一种可以借由时间“修正”什么从而带来的良好感觉,而是不断地去重温这些残忍的现实并试图彻悟那些高深的人生道理。最好的一套“剧本”就是现在,享受活着的感觉,并尽可能地拥抱它,爱它;在Lesley Manville情感充沛的旁白和Doris Day的片尾曲中流下了眼泪,却也收获了力量。
或许每个人都有过如这部剧一般能重来一次修正错误臻求完美的幻想吧,虽然我们的维度里时间永不可逆,但能代入幻想一次再抽离旁观一次,或许那脑海里“或许的”,会变成遗憾里的憧憬,烛照不完美的当下,来看清楚当下已是命运做出的最好抉择。// PS. 最近比较愤青比较丧,看一眼爱优腾的电视剧界面只剩心如死灰,再看着同样大环境下国外不断推出的不拘一格的好剧好电影,满心是羡慕嫉妒——我快分不清正确与荒谬的界线了,我总以为活着不能仅仅是活着,我总以为这世界不管发生什么事,本该多线并行的,怎能堂而皇之变成如今这副一意孤行的模样呢?我是错了吗?看来我该暂别一段时间互联网,走出门做两次核酸,然后到附近的山顶透透气了。。
最喜欢的角色一定是爸爸,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温暖少话的小老头。Ursula life after life但是从没有交待被她left behind的家人,每次听爸爸喊little bear想起没有女儿的爸爸都会心碎一次(所以说小说还是得早点看,再不看就会被拍成电视剧
女主每一次的死亡都放佛是一次女性的困境,特別是第三集她被JQ被家暴,被丈夫追上門死去,都是如此的窒息,前面小時候的死亡遭遇會感到惋惜,但是這段裡的死亡卻像一種解脫。還有第四集對親人死去的無法釋懷,一次又一次的預感想要去挽救他們,因為想要走出這樣的困境真的沒有答案,還好女主最後尋找到了自己的答案。Life is an adventure, an endurance race, or an obstacle course, It depends on your choices.
有点蝴蝶效应的味道,又披上了一层古典气质,最重要的是托马辛真的超级好看!!!
披着奇幻外衣的女性主义作品
7/10,后两集比前面好,等一个原声专
创意不错,但说起来英国女性最没资格说女性话题,因为英国女性是最早获得遗产继承权的。目前最适合讲述此种故事的除了印度,说实在的就是中国了。拍了都过不了甚的程度,想想都很可怕。
跟着她思考了一遍“what if”。悟出只有“now”是真实且有意义的,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意义的话。
不断重复一段人生,科幻的设定却能被拍得十分细腻悠长。它将“如果再来一次会不会改变过去”这个问题变成核心话题,答案永远是“会”,会为了爱的人不断改变,会为了自己不断改变,毕竟爱是最永恒可贵的。换个角度看,女主体验的多种人生也很有意思,家暴、从政、哲学、女强人……人生不设限,但每段人生都会有无法弥补的遗憾,这又回到这部剧的本质——“生命不息,珍惜当下”。大爱,年度前三
重生题材拍出了历史感和文艺范
看得我好伤心。女主堕胎后在医院,上空飘下雪花,我好希望她那刻死去然后重启,然而并没有。吊子们何其恶毒,后来又遇到个家暴丈夫,让姑娘快点重生吧,终于第三集30分钟后女主反击开启了别一种人生。。。
用佛教理论很好理解,生生世世or人生有很多命劫,过了就到下一个劫。只是可怜的teddy,生生世世都会被德军轰炸死。在战争这条路径里,ursela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命,哪怕有一世她提早枪杀了希特勒。ursela的父母都很nice,姑姑又是那个时代的女权主义者,特立独行。面对teddy死亡噩耗,女主的哀嚎很真实,一个月前外公去世,我也是这般。英国普通民众可以看懂这样的剧情和台词吗?反照我们国民台的剧,英国人素养会不会太高。女主想学哲学那一世,父亲说生命的意义是观照彼此,深以为意。
看完瞬息全宇宙之后再看到这个,感受更加深了,每个抉择都让人生变得如此不同,一个人的一生竟然可以有那么多的可能。但一次次重来展开,每一世都没有圆满。如医生说的,过去和将来都不存在,只有现在才是真实的。
女主infj。请相信你的一切听从直觉的选择都在带你规避危险,即使有的选择是你无意识的,甚至是给你带来损害的,比如你突然做出很多奇怪的事导致某人离开。钝感和缺乏想象力的人无法理解这一点。
Ursula每次都不知道自己上一个轮回为什么会死,主观上来说并不是去修正,而只是每一个轮回经历了一些不同的人生,她更没法预见这一个轮回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需要做的,就是享受当下,并尽情拥抱现在的人生。最爱Jessica演的阿姨!
死去重新来过,已经在很多种故事里看到过。但这部,看着很舒服的故事,就像女主角做了很多梦一样。你不觉得是一部科幻故事。挺有意思的。推荐看看。说太多就剧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