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因为自己的无能去保护年幼的女儿,所以后来得了精神病,后半辈子都需要人来照顾,也算是对年轻时的过失去承受惩罚。
爸爸因为自己贪图成绩导致了老婆车祸,儿子半身不遂,自己也在用后半辈子的操劳在自己过去的罪。
六和泡面不知道为何在世间受着这份苦,但至少他们相遇了。温暖了彼此,给对方的生活照进了一捋阳光,所以就有了一份期待,一个依靠,和一个明天。
但因为你给了我阳光,所以我把命给了你。
生活在社会的烂泥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麻木的,他们偶尔会在越摆越烂的生活中感受到那么一丝的悲伤,但是他们没法准确地辩识出这种感情,所以这一丝的悲伤转而又会消散,然后所谓底层的人们又会继续埋头进日复一日的烂泥般的生活。他们活着只是靠着本能而已。没有接受足够的教育,又面临着生活的重压,他们连第一层需求都没有被满足,哪会搞出那么文艺的想法和境界呢?树先生那个样的才算是真实的刻画。
我近期看的文艺片中,最喜欢的是一部名叫《亲爱的杀手》的电影。
这部电影有些像香港的“肥猫”系列、好莱坞的《我是山姆》等等那种畸零人电影。主角是身有残疾或是精神有缺陷的人,他们艰难的生活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再加上一点观众的同情心,就比较容易得到赞美、嘉奖。
本片的文艺气质不是小清新的,郑人硕扮演的男主角是个坐轮椅的瘸子,片中不厌其烦的展现他生活的不便,上厕所、洗澡等稀松平常的事情,他都要费很大劲,还需要年迈父亲的照顾。他经常看到残疾人厕所间里有一对青年男女来此偷欢,人性的本能让他心里的死水起了波动。
男主平时卖彩票、糖果贴补家用,一个恶俗保安结识了他,见他思春,就带他去风俗场所,可惜没有妓女愿意接待一个残疾人。最后保安带男主去了一个小卖铺,告诉他:“只要对里面的女人说是我叫他来的,她就可以!”
男主照做,女孩竟无语就范。原来女孩的母亲是店主但病重,女孩不得不接班并照顾她的生活。保安是其房东就趁人之危,在逼要房租的时候,奸污了女孩。此后他经常以减免房租为名,逼女孩服务。男主借了保安的光,其实等于为虎作伥。
没想到,两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竟产生了爱情,但他们似乎没有未来。男主角的爸爸得了癌症,打算在死前把男主“带走”;女孩的母亲看到女儿爱上了一个残废,竟破口大骂,却对保安的暴行闭口不语。终于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两根风中稻草又将被吹向何方呢?
郑人硕当然是百无禁忌的演员了,难能可贵的是新人邱偲琹为艺术献身,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其实两人的激情戏不算是添油加醋,而是两个极度压抑的人难得的情欲释放,对于剧情的推进非常必要,让人看得很感动。
片中保安的扮演者郑志伟的演技也值得表扬,他用夸张的表情将逗比和恶魔无缝对接,其毫无底线的行为让人憎恶。他是本片中塑造得最好的一个人物。
题外话,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独生子,而且都是单亲家庭。老人得绝症,孩子就没人管了;老人患重病,孩子的全部生活就被剥夺了。而且这样的家庭肯定是贫困缠身,他们的生活也毫无保障。难道真要如结局一般鱼死网破,才能换得一线生机吗?值得大家的思考。
短评里那个评说电影悲惨和夸大的…真的可悲可怜,还要顺便扯上地域做踩捧,说什么湾湾拍故意夸大,内地只会吹捧不敢拍,只能说你是一只蛙,不守着你的井口还偏要来大放厥词。要明白,世上的生活千千万,不止你知晓的那几种,你更该学会的,恰恰是,无论是哪种生活,悲苦总会有相通之处。
你需要承认的是,台湾人是我们的同胞,同为华语世界,总会有些悲苦是共通的。
而你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台湾这几年的电影发展的不错,他们不仅仅只拍这种你口中的悲惨电影,只是你没看到,你也就只能从这种电影里看到你无法共通的悲惨了。大陆电影同样也不是不会拍这种电影,只是你没看到,所以,大可不必在那梦回几十年前,搞那一套“我看到的才是事实和现实,我没看到的都是虚假的”唯心美好理论,同理心的缺失着实有点恶心。
还有你口中的你国是中国,是你的祖国,恨国也不必在网络上丢人现眼,愚蠢透顶。
2星吧...
一个故事,总需要表达出点什么东西,,,
这个故事表达的东西,,,有惨痛的现实,有他俩暂时逃避现实获得的快乐,,,却少了一份自强不息。
近来对台湾加深了些解,,,这种价值观,确实很台湾,,,
男方脑子没问题,长得也不丑,,,虽然脚不行,但仍有大把的职业给他做,剪个片子啊,做做自媒体啊,程序员啊,实在不行写小说啊,,,不需要出门推轮椅卖口香糖和刮刮乐这么惨......更不至于他爸绝症担心他没人照顾,要干掉他...
就很牵强,,,,,,
女方也是,在短暂的逃避现实之后,她有拒绝房东,房东也没再强她,后来是为了跟她妈买秋刀鱼,才又找房东伸手......
女方被一种明显错误的伦理道德给绑架了,这种妈,不真的找人干掉就不错了,有啥吃啥有啥喝啥,还能惯着?
也很牵强..这种妈能养出这种女儿也很奇怪...
全片在看的时候都有一种消化不良的感觉,,,最后结尾终于了解了故事的表达,
‘明天’
然而,什么都不做指望世道变好的明天,和自强不息拼出来的明天,是不一样的明天。
如果说后者是一种健康的希望,前者就只是一种绝望下的自欺,
导演也许已经自欺成功,然后开始欺人,欺骗所有观众来接受这种观念...
因此,导演水平是有的,但故事本身问题太大...只能给2星...
《亲爱的杀手》。5分。
赖孟杰编剧、导演,郑人硕、 邱偲琹主演作品。偲读cai,琹同琴,取这名儿怎么能混娱乐圈呢?
题外话。
故事聚焦于特殊群体——郑人硕饰演下半身残疾的儿子,而邱偲琹饰演失智的母亲的弱势女儿,茫茫人海中,两人因一层特殊的交易关系,相识,相知,相许。
两人甚至还探讨了杀手的问题,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杀手有三个条件,一个是委托,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报酬”;而无独有偶,残疾儿子的父亲也已年迈,他亦无力再照顾儿子,提出要杀掉儿子一了百了。
无巧不成书,但太巧就显得很苍白无力。
故事和表演,都没有打动我。
在泥潭里挣扎就是很难挣脱啦……只有越陷越深的绝望。故事怪怪的又讲不出哪里怪,但就很湾味。
边缘人的爱情故事,尺度没想象的大。结尾轮椅男亲爹释然的微笑绝了,真实又残酷
支离破碎的家庭就像是泥潭你越挣扎,只会越陷越深,但你又能奈何?
对于底层境遇的情绪捕捉,绝望之人的互相温暖以及那种无助的扩散,感觉导演心头始终在追求那种日本犯罪电影的效果- -痕迹过重,也格外离地。男女主角间的爱情与弱势群体的关注,还有诸多社会问题,全部炖在一起,凌乱又仓促。郑人硕尽可能地拯救了这部作品,包括对邱偲琹近乎灾难般演技的弥补。
两个绝望的灵魂相互取暖,有涉及残疾人性需求、长照、被偷拍肉搜网暴等议题。
莫名的想到《踏血寻梅》,只是比起拥抱死亡的绝望,此片更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杀手”或许只是某种象征,结尾的“活得像你”,更像是理想状态的一个新我。女演员牺牲很大的那段,是两个边缘人物,在压抑的身份及环境中的片刻解放。邱偲琹气质不错,未来可期。
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我们在不幸的泥泞中艰难爬行,却一路磅礴大雨。我们总要有希望和期待才能看到明天的曙光,两个紧紧蜷缩着的生命也曾一起拥抱过美好时光。也许这就够了,即使他们没有像狗血剧情里那样两个残缺的家庭经历了风风雨雨最后回归到大圆满。我们常说“大爱无声”,可是能在电影中真真切切感受到那一种悸动是很难的,平实,没有刻意的煽情,在绝望和美好中走向死亡。 人为什么要活着? 一个依靠,一个期待,一个明天…。 我从来都不知道跟我在一起的你快不快乐,唯一的方式,就是我活的像你
太刻意、太纠结、太简单,以及女主太丑。
人间万苦人最苦,
都没认出来是林北小舞....值得深思且无奈得悲惨.另嫉羡.这有颜不管有多大缺陷都能找着真爱.欲望是孤寂的光.爱是唯一的希望.
蛮美的
人活着有三个理由:一个依靠,一个期待,一个明天。人生在世的真实和残酷,影片中男女主角已饱尝,欣慰的是他们最终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救赎的机会。
郑人硕、喜翔的“演员请就位”信念感满分考卷,新人女主也不错。几乎只能看演员看题材的一个片,其他打磨得远远不够。因为弑亲是非常严重的事,在片中不该被如此随意地发展。但确实是很羡慕当下台湾的创作环境。
為什麼要活著?人活著有三個理由:一個依靠,一個期待,一個明天。→ 依靠你,期待你,看見明天的你。—— 北京的朋友看了《沦落人》发微信问我看过吗?看过的话,觉得咋样?… 那个时间是我在看《亲爱的杀手》的时候(本来以为是犯罪情色片?结果故事和我预想的大相径庭),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坐轮椅”,算是一个意外的巧合了。
一天之内的三场杀戮,几乎要把底层的苦泪都给滴干,那种日复一日的卑怯与绝望,是如此具有共振的空间。最后虽然完全可以晚点报警,但是等不及的三分钟泡面,有太多台式的小浪漫在。这小浪漫腰斩了这些人注定愁云惨雾的日常,就像是张开双手,勇气钻入被风吹起的袖口。期待,想念,光阴无法如梭,但习惯照进心头,就当你始终都在。唉,郑人硕怎么可以这么可口。三星半。
人活着有三个理由:一个依靠,一个期待,一个明天
7分。戏剧冲突有日影化痕迹,处在两个能互为镜像的破碎家庭的两个被边缘化的男女,擦出情感火花的框架可圈可点,渐进的过程里,那种让人微醺和微痒的观感挺良好。邱偲琹的演技需要打磨,最出色的角色是配角六父亲。
除了 鄭人碩 表演有些誇張之嫌外,影片整體都很出色,台灣這撥年輕導演對電影語言的理解和運用都相當好
轮椅闸门胸罩秋刀鱼,厕所诗歌边缘恋爱考;三分钟泡面做报酬于是强行有了杀手一说,欺骗性很强;感觉有一丢丢台湾园子温的意思
来自呆湾的bcult尝试,郑人硕用成熟演技弥补影片逻辑断链,新人女主苍白脆弱的氛围美感与角色适配度极高,两个悲剧人物的相互救赎戏剧张力强。不合时宜的扫弦配乐,部分转场不自然,文字转场类《春风沉醉的夜晚》大量柔光降格场景「泡面与六相处」与反差暖色调调色「六和父亲」和冷调光布景「泡面被房东要挟(蓝)泡面与六做爱(紫)」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泡面弑母,六被父亲试图用枕头捂死,失智母亲是泡面的负累,六是患癌父亲的羁绊,两对深陷囹圄的家庭作为对照,表现父母与子女间的复杂爱恨。厕所文化、偷拍路人上传至色情网站、残障人士的性欲出口,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边缘人群现状的深入刻画值得学习。可惜结局烂尾,意在与影片英文译名Be Alive Just Like You呼应,双关加重人物情感联结的同时逻辑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