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nce》到《Begin Again》过了整整七年。记得当我看完《Begin Again》之后,将电影原声歌单,列表循环了一个多月,以为要看到约翰·卡尼的下一部音乐电影还要再等个七年。但万万没想到今年就又看到了,比某些歌手的出新专辑的速度还要快,这着实令我感到惊喜。
看过之后,整体感觉不如之间两部,但还是保持了约翰·卡尼应有的水准,目测又要开启列表循环模式了。
首先,请容我郑重地吐槽一下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如果说将《Begin Again》译为《歌曲改变人生》是因为译者某晚鸡汤喝高了的话,那么将《Sing Street》译为《初恋这首情歌》的译者大概是光棍太久,寂寞难耐,太渴望恋爱的滋味了,才会译出这么一个跑偏的名字。相比之下,台湾版的译名《摇滚青春恋习曲》似乎都显得可以让人原谅了。香港版的译名叫《初恋无限JAM》,JAM在美国俚语当中是音乐录音带的意思,有一种浓厚的复古的感觉,虽然也提及了初恋,但比起大陆烂俗的名字还是要好很多。至于《唱街》这个译名则就仁者见仁了。
《Sing Street》的故事背景又回到了海风凛冽的爱尔兰,回到了《Once》开始的地方。时间也拨转到上世纪80年代,披头士的风潮刚刚落下,迈克尔·杰克逊正席卷全球。影片中的故事场景,人物装扮,尤其是那段音乐录影带几乎完全是仿照80年代的模样,音乐的整体风格也偏向于复古的英伦摇滚。霹雳混搭的曲风,火树银花的用词,狂拽炫目的剪辑,令人仿佛乘坐着一台时光机,回到了那个躁动而自由的年代,满满的都是怀念(一个90后的谜之怀念……)。
故事的背景是80年代的爱尔兰,14岁男孩康纳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转学至一所混乱的教会学校。在校门外,他遇到了比他大一岁的女孩拉菲娜,然后一见钟情。得知拉菲娜是一名模特后,康纳邀请她来出演音乐录影带的女主角。毫无经验的他东拉西凑的组建了一只乐队,并起名为Sing Street。开始时,康纳的音乐并不出色,而拉菲娜一心想去伦敦,于是她抛下康纳选择了伊万。在布兰登的帮助下,康纳在一次次的尝试与努力中,对音乐慢慢有了更真切的了解与领悟。康纳的音乐最终打动了拉菲娜,在学校舞会演出成功后,两人决定携手共同前往伦敦,去实现更大的梦想。
在人物角色方面,此片几乎全部都是些新面孔,大家最为熟悉的Little Finger在片中只是来打了个酱油,并没有多少戏份。但是在学校舞会上跳舞的那段,总是被我脑补为贝里席大人(《权力的游戏》中的角色)在跳老年迪斯科,于是画面简直吊诡,不能直视。
男主角康纳在开场时本是个性格怯懦的男孩,受人欺凌。但他在音乐中不知不觉成长为了一个颇具个性的勇敢少年,至于怎么转变的……就当又上演了一次歌曲改变人生好了。与之前两部电影的主角比起来,他的声音并谈不上多么让人惊艳,但是影片中的歌曲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般,听起来非常让人舒服。
女主角拉菲娜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在伊万与康纳之间选择了能够带她前往伦敦的伊万,但她也会为了拍摄一段音乐录影带而跳进大海里,并且对康纳说“You can never do anything by half(做事不能只做一半)”。对她来说,生命当中最重要的是东西是梦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另外我特别喜欢她的声音,轻媚迷人,遗憾的是这部影片里她并没有唱歌的戏份。在伦敦之行失败归来后,她本要放弃模特的梦想,做一个平凡的麦当劳小妹。与其说是康纳的送给她的歌曲,倒不如说是康纳对于音乐的坚持与努力,最终打动了她,重新给予了她梦想的勇气。
但我最喜欢的角色却是康纳的哥哥布兰登。表面上看,他好像就是个玩世不恭的黑胶宅,吞吞烟,听听歌,对日子得过且过。就连康纳也这样以为。但实际上,布兰登也曾是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他也曾有过自己的诗与远方。但是父母以爱的名义,生生将他拦下,将他和他的梦想一起囚禁在了这座孤岛之上。他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热爱艺术并懂得艺术的人,他随手扔给康纳两张唱片,或是随口而出的几句指点,就足以让康纳走出迷津,获益良多。在父母的关系最终破裂之后,他通过一场暴发式的宣泄将自己沉重的心事全部倾泄了出来。
You just moved in my jet stream, but once I was the fucking jet engine!(你脚下的坎坷,不过是我当年披荆斩棘后留下的残骸!)
这一句台词戳得我的心生疼。当他看到康纳和拉菲娜怀揣着梦想向他寻求帮助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尽管他未能打破缚在自己身上的锁,但是他引导着弟弟走上了追寻梦想的道路。如今他帮着康纳迈出他当年未能迈出的那一步,将自己未竟的梦想寄托在了弟弟身上,一起乘风破浪,一起漂洋过海。他终于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情,不只是为康纳,更是为他自己。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完成海边拍摄后,在返程火车上,其他人都在随意地聊着天,而康纳和拉菲娜则各自安静地坐在角落。光线从车窗外斜射入车厢,勾勒出两人清晰的轮廓,明暗斑驳的脸庞。伴着轻柔的音乐,两人的视线温柔相触,那一刻,仿佛时光永固。没有激烈的亲吻,没有热切的拥抱,只这样静默的凝视,便足以表达爱情里所有的缠绵与缱绻。
这是约翰·卡尼十分擅长的手法,通过平实的细节刻画来表达爱情的细腻与动人。但在这部电影里,也许由于主角都是青年的缘故,导演不再让他们像他们的前辈那样隐忍优柔,而是勇敢直率地完成了亲吻,还吻了两次。故事也终于有了至少看起来十分圆满的结局,弥补了《Once》里未了的遗憾。
影片的主题happy-sad并没有太大的新意,生活的悲喜交加早已被说教了无数次。音乐改变人生的套路依然满满的鸡汤味,太过突兀的转变,理想化的结局,都是本片不及前作的地方。但有一点是前作所没有的,那就是青春。
家庭里,离心离德的父母,放浪形骸的哥哥;学校里,蛮横下流的混混,死板刻薄的教师;爱情里,喜欢的女孩似乎有条件不错的男朋友……少年康纳的烦恼,和成年人一样复杂难搞。但青春的好处就是“I’m a futurist”, “Not looking backwards, just forwards.”(我是个未来派,不回头看,只管向前)。没有过去的拖累,不必考虑的太多,喜欢就去做,爱就勇敢去追,可以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想而热血沸腾,全倾全力。
青春里的少年,唯一不缺的就是向前的勇气。长大后的人们,只是太过于在意自己,太害怕受伤,太害怕风险。但“Rock and Roll is a risk. You risk being ridiculed.”(摇滚玩的就是心跳,你必须要做好被嘲笑的准备)。
导演想给我们的,也是影片中的音乐想传达给我们的,就是鼓足勇气去直面生活的悲喜,愿你还有一颗如摇滚般炽热的心,愿你还敢爱如少年。
正文在分割线后,前面这一片区是我的叨逼叨板块,与电影无关。
①内地上映了,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那啥,像这种自我介绍型的留言就不必写好多次了,你是啥玩意儿我已经了解了。欢迎你联系我线下面对面口吐莲花,我一定抽你一个耳光代替你失格的老妈和老师教育你读书不等于吃屎。
②评论里用“果然一般都是女性才”句型扣帽子的男性,你有事吗?🙂喜欢不喜欢这种个人好恶判断标准跟你带不带把有关系?我还喜欢death metal呢,你不喜欢那就被开除男籍了呗?不喜欢就不喜欢,没人强迫你喜欢,但少猥琐兮兮上来就拿性别扣帽子。
③我居然有朝一日等到内地上映啦哇哈哈哈哈,重刷日程安排上!
--------分割线---------
一个月内三刷达成,脑仁儿里的躁动让我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下久违的作文。 -我是本电影的自来水,思绪非常主观偏颇散乱- -别人都在谈梦想爱情音乐,那我就谈谈家苦吧- “唱通街”,这是香港字幕为Sing Street起的乐队名。粤语里“唱通街”的意思是大肆宣扬,当然,这是在香港呆了五年仍不能讲好粤语的我特地去google过才知道的。倒是这个名字,特别符合我对男主Conor和他的野鸡乐队的第一印象。 不就是中二+撩妹,这阵式还真是恨不得“唱通街”让全都柏林都知道呢。尤其是创作出的第一首酷炫狂霸拽的The Riddle of the Model,那火树银花的用词,那霹雳混搭的曲风,那递给Raphina磁带时心口不一的傲娇,简直一击即溃好么少年,你真的太好懂。 说实话直到这时我都觉得自己在看一部美国范儿的热血励志青春歌(舞)片,毕竟我这个年纪对恰恰介于“刚刚过去”和“很久以前”的青春,有一种十足的不愿深交的尴尬感,而前半段确实有足斤足两的笑料,于是让我觉得就这么轻松地吃吃爆米花也不错呗。 谁知,我还是低估了青春这颗炮弹的余波。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窝在房间里隔着门听父母吵架的经历。我依稀记得发生这种事的时候我是蒙着被子哭,或者冲到他们中间对他们大吼要他们停下。索性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父母也早已变成了老夫老妻,一起爬山自驾,偶尔互相埋怨,大多时间是站在统一战线对我的婚姻和未来絮絮叨叨。 但是偶尔回想起来,一个独生的小孩,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和家就是天。可是天要裂了,连个能说说的人都没有,毕竟这对我而言属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范畴。 所以看到兄妹弟三人伴着门外的争吵声,播放黑胶碟片,抽烟,跳舞,欢笑,以同胞的纽带互相保护,我真的很羡慕。 印象很深刻的是兄弟俩坐在楼梯上看着妈妈的背影聊天。“树木太高挡住前路,所以她退回来了。”哥哥说这话的时候,妈妈正以一种近乎别扭的度假姿态,反手撑着台阶,戴着墨镜,啜着小酒,翻着报纸,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这一幕太奇特我却好像又懂。这是一个人,已经听天由命的人,却仍有一点不甘心的人,在短短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尽全力摆脱和忘却家庭丈夫孩子债务组成的生活,用阳光晒晒那已经潮湿生霉的梦想,不愿它就这么死掉。 杀死梦想的,是生活,是互相爱着的人。多错啊,但是多对。 Raphina感叹过,父母的爱,真是奇怪。可是哪种爱不奇怪呢?哪种爱又不自私呢?爱是双刃剑,可以让人开心,也可以让人伤心,这就是happy-sad。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多巴胺、肾上腺素以及其他种种或化学或魔法组成的玩意儿,是更纯粹更强烈更随心所欲的happy-sad。然而至亲的爱,却是永生交织着血缘、责任、义务、伦理,它们有时候毫无保留地披荆斩棘,细心呵护不为外界伤害;但有时候,它们成了刺,成了牵绊住前进脚步的藤蔓,成了痛苦的始作俑者。这种happy-sad,却是欲说还休。 哥哥Brendan这型的非常是我的菜。壮(注意,是壮,不是胖),懂音乐,俏皮话随口就来又不失自我的深度。“Rock n Roll is a risk. You risk being ridiculed.”这话我简直能记一年。如此可以想象当年的他,大学生,短跑健将,意气风发,玩得一手好吉他,撩妹一撩一准。可是如今却落得一个蓬头散发家里蹲的辍学毒友。 Brendan对着Conor发飙那场戏我看了三遍,三遍都飙泪成狗。你要说他憎恨父母厌烦兄弟那我肯定是要骂你的,从他对父母内心的了解以及对弟弟梦想的支持都可以看出这是个情感很重的人,是个很爱很爱这个家的人。说个剧透的细节,某次深夜父母再次爆发争吵,Brendan隔着门听到模糊难辨的对吼,就能捕捉到母亲外遇的蛛丝马迹,他简直敏感细腻到不行。但这样一个尚未脱离青春范畴的年轻人,却善于用嬉笑和不正经来对抗父母的权威以及调戏弟妹,善于用一种不在乎一切的态度加以掩饰,娴熟得如同一个跌打滚爬几十年的老油条。大概就是这份亲人之爱,伤害了他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了太多太多次,以至于让他觉得只好不在乎,不在乎的话伤痛就能轻一些,还轻不了那就麻醉自己,辍学,飞叶子,放弃音乐,甚至放弃这份沉重的爱。 然而这欲说还休的happy-sad哪是说扔就能轻松扔掉的。纵然父母每次争吵时自己都能像个没事儿人似的插科打诨抽烟睡觉,但当真的知道他们婚姻破裂无可挽回的那一刻,强装镇定的Brendan其实早就乱了阵脚。而面前这个一心只想着自己演出的亲爱弟弟,他脱口而出的无心之言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下有对话剧透)。 Conor(对兄长的异常情绪摸不着头脑):“你怎么了?” Brendan:“我不知道,我只是现在有点焦躁。” Conor:“为什么?” Brendan:“因为我两天没飞叶子了。” Conor:“为什么?” Brendan:“因为我想为我自己的人生做点正经事。” Conor(不理解地笑了一声):“为什么?” 我觉得这段对话简直绝了,就是这短短的交锋让我对导演大叔的敬佩陡然提升到了殿堂级。 按理说,父母兄弟姐妹,这些人应该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我们自以为最了解的人,但恰恰很多时候,这自以为的最了解成为了最大的误解。就好像小学阅读理解里遇到的故事,妈妈每次吃鱼都夹走鱼头,儿子就认为妈妈爱吃鱼头,直到多年后娶妻生子,才意识到妈妈是为了把鱼肉留给孩子吃。同理,Conor大概是真心以为自己的大哥就是这样一个骨子里玩世不恭的黑胶宅,沾沾毒,听听歌,日子得过且过才是常态,此时的波动的情绪实在是难以理喻。Brendan突然变得不一样了,Conor的脑子却一时回不过弯,下意识地诘问来表达自己的不解,却正中大哥最痛的伤疤。 Brendan爆发的自白非常触动我。他对父母和弟弟的指责于我有了共鸣。不怕暴露我阴暗的一面,我想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对父母的怨恨,那些怨恨掺杂在爱里,成了心头一个死结。Brendan曾经有梦想,曾经有翅膀,曾经想飞,却被母亲以爱的名义生生拦下。继续往前数,当他曾经是独生子的时候,想必他也经历了如我小时候一样不能与外人分享的家庭之苦,本该被祝福而降生的孩子,独自充当着幼稚年轻父母的粘合剂。而后他有了弟弟和妹妹,他用自己前人栽树的经验教训保护着弟妹,指导着弟妹,在Conor机缘巧合下继承他音乐之路的时候, Brendan更是倾囊相授,甚至仿佛看到自己的梦想在灰烬中有那么一点重燃的盼头。然而被自己支持着的Conor,却也是这么不懂自己,误会自己,甚至敏锐地感觉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无意的轻视。 “你走在我开拓好的路上,但是,我才是他妈的那头开荒牛。” “You just moved in my jet stream, but once I was the fucking jet engine.” 原台词太棒,哥哥我爱你。 终于的终于,Conor读到了一点Brendan那不肯轻易示人的心。当他循迹走到了Brendan搏到尽开拓出来的道路的终点,即将自己铺设崭新而未知的轨道时,Brendan依然毫无犹豫地做了那只给出第一把力气的推手。惊讶,激动,羡慕,不舍,担心,祝福,当小船已远走,Brendan靠在座椅上粗重地喘着气,我想他应该看到了另一个时空里自己义无反顾前行的背影。 到底有人,替我高飞,不管结果,总算试过。 该对谁道谢呢?对这只有我尝过的happy-sad。 其他方面,比如原创歌曲超好听(非常推荐Up和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购入了OST的我每天循环五百遍),比如80年代怀旧金曲简直棒(Rio和Maneater太抓耳),比如MV都拍的超带感(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那支美国校园舞会风真的非常Back to the Future),比如男帅女美(我好喜欢鼓手,不对我每个人都喜欢),我就不多扯了。一部电影好与坏,除了硬件软件客观主观,我倒觉得最讲究一个”天时“。所以,感谢Sing Street在我生命中最对的时刻出现,really happy-sad。 通篇看下来这是一份极其散漫的自来水作文。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就是这么爱Sing Street,恨不得”唱通街“,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 PS.表达一下我对《初恋这首情歌》这个译名(连带港台译名都很烂)和豆瓣简介的反对,编辑者要么没看过电影要么看歪了嗯。
歌真是好听。约翰卡尼拍的这种一首歌从无到有的过程真的令人迷恋,而且歌曲一首接一首地串联起剧情,似乎即使没什么情节也无所谓了。当然不论是“生活里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音乐来解决”还是从《曾经》到这里不变的“伦敦梦想”,都显得有些虚幻失真、遥不可及了…
啊啊啊太好看啦!各种意义上~初恋带给一个人的不只是情感的萌动,还有诗意的创造性想象与朦胧出现的梦的形状。哥哥把对音乐的热爱与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弟弟且扮演了半个人生导师太感人,一起写歌的好基友眼镜小哥也好萌。band的成长让人惊喜,让我大半夜在被窝里笑到打滚儿的青春啊!💕
【B-】粉饰太平的美好,熊熊燃烧中二魂,所讲述的其实和国产青春片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外包装精美些。我不排斥童话,但你就是个童话还要装作自己比其它童话更现实,最后装不下去照样得happily ever after,这就很让我反感了。歌还可以,其它呢?虚假,造作,鸡汤,我讨厌所有这样的电影
关于这群孩子的青春、就是要喝最烈的酒、操最爱的姑娘、玩最爱的音乐、无论成功与否、这就够了。。。当然、不知道谁翻译的名字、我他妈要叫Barry打你了。。。
看完以后整个人的心情都跟着明亮了起来,坐在影院里听完了片尾的所有歌曲,满脑子里想的都是青春真美好呀以及要是能再多听懂几句歌词台词就好了。幻想的舞会那段太棒!喜欢第二支女主听哭了的作品,它叫做Up!PS: 其实好像比起女主,我更喜欢戴眼镜的创作小伙伴男二号呀。
“You just moved in my jet stream, but once I was the fucking jet engine.” 戳中
这才是Once的升级版嘛,只是用青春成长故事包装了一下,其实各种一致与呼应,制作和剧作都更成熟更流畅更完整,把迎合好莱坞的Begin Again远远甩在了身后。
青春片的正确打开方式,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脑补出了一场灾难片。
“为你的悲伤而快乐,那就是爱的感觉,悲喜交加” 约翰·卡尼导演继《曾经》《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后第三部“音乐人生”,而这一次,五线谱上流淌着青春恋习曲,六琴弦里跃动着浪漫必修课。想把我唱歌给你听,就是这部电影最贴切的意境。
"Drive It Like You Stole It" 年轻真好啊...
我认为不如《曾经》和《再次出发》,导演“重回”1985年的故乡,绝对是有童年烙印在里面的。组乐队找人的部分太草率,故事被音乐串联的节奏打乱,最后的Happy Ending也过于理想化了。好在导演知道如何用音乐调动故事和表达情感,音乐拯救电影一直都是导演的强项。
又再一次带来好音乐!!!
好听,青春与音乐
好看好看太好看了!还是熟悉的约翰·卡尼,还是那么的小清新,而我真的太吃他那套用音乐来包装气氛的方式了,每首歌都很衬故事,真的做到了歌影合一,也难怪可以从头到尾都调动我的情绪。有点遗憾的是男主角的声音不是太完美,不过倒是在用情的唱,Up真的超好听,最后骚当声音上线也助攻了电影一把。
故事讲的有点乱,有佳句无佳章,音乐方面比前两部差的有点远,看完之后没有任何一段能在脑海回响。无望世界之下,望着渺远方向的青春非常小清新,但这情感主题反而更深沉,john carney有些力有不逮。
音乐是爱,是happy,是sad,是happy sad,是逃离,是奔跑,是真,是开着的火车,是吻,是grunge,是free,是peace,是梦想,是音乐。毫不夸张费力的还原了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可爱。
从“Once”到“Begin Again”再到“Sing Street”,希望导演能慢慢拍下去,阴霾的世界太需要歌声拯救了。纯情的音乐少年梦,80年代的MV曲风,哪怕故事简简单单也能让人跟着舞动。爱尔兰正太真可爱~真可爱~真可爱啊!
拥有所有青春片该有的元素,濒临破碎的家庭,恶劣的教头,校园恶霸,隐世又如同先知的哥哥,以及堕落的梦中情人,还有乐队!男主形似Paul McCartney,band友形似John Lenon也是有趣。现实是残酷的,但还有音乐和爱。虽然是童话,但至少让人走出影院的一刻让人内心充满勇气。
最好看的青春片,牛!
嗯,开上爷爷留下的小快艇,带上喜欢的姑娘,闯过暴风雨,唱着歌,亲着嘴,一路向着天边的小岛出发。gogog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