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HD

主演:胡杨,李自超,栗军,王陵志,殷成翔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2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3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4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5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6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3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4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5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6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7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8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19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31年7月23日,由南京开往上海的京沪铁路线上的火车包厢内,坐着中华民国财长宋子文和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300公里外的上海火车站北站,国民党内的“反蒋派”疏通“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日本“魔法军人”田中隆吉勾结上海黑帮势力,即将在这里上演一幕惊天血案。枪声响起,人群惊散。然而,中弹倒地的却是另一位穿戴同款衣帽的年轻男子。原本射向宋子文和重光葵的子弹,为何最终会落到别人身上?案发前,响彻北站上空的两声神秘枪响,究竟是何人所为?错综复杂的血案背后,究竟有何玄机呢?我能说小斧子物美价廉的摄影棚监禁外太空如父勋章关怀一切尽失圣诞恶魔真黑豹无双京城81号2(粤语)指环王:力量之戒第一季致我们渴望的人生 第一季摄政王妃大师之疯狂假日千金绑架案青空夏季篇后篇:天地公路冤家2033交通队的故事爱上罗姗五个相扑的少年电影版倚天屠龙记大结局狼人之王绿苑春浓七新娘巧配七兄弟爸爸是条龙神奇兵营42 第一季明知故爱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澳门双行线爱之奇迹红鬼仔伊瓦鲁另一只羔羊手机癌患者头脑玄机丹尼尔·斯洛斯:X总裁夫人惹不起变节之潜罪犯我们的花样青春少林寺十八罗汉毕业舞会2020

 长篇影评

 1 ) 一言难尽的创作立意

按照豆瓣评分标准,我只能给出这部影片两颗星。一颗基于故事的角度,让历史染上人的温度,将事件穿插人的悲喜,这才是人文历史的角度。另一颗是给所有的创作人员,不论一部片子最终能获得多少人的认可,背后每个人付出的努力是不应该被抹灭遗忘的,这也是人文的温度。 但是不得不说剩下的三颗星实在不想满上。 虽然能够体谅主创人员,选择故事中的一个小人物来讲述历史事件的苦心,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选择这其中身亡的唐腴庐来叙述这个故事。虽然说其实我们应该去关注唐腴庐的人生,因为他个人的牺牲使得历史有了另一种走向。但我认为创作者的表达有种偏差。大家都认可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这个想法。这个未来对于在历史中逝去的人物来说,已经没有色彩了。活着的人才更能体会他们牺牲的意义。所以在这个事件中,除了他以外的每一个人都更适合比他去诉说他牺牲的意义。而他,主要负责悲剧。 创作者想用一个逝去的亲历者以小见大诉说历史的风云际会,但借一个逝者的眼睛回望过去叙述未来是不恰当的。这迫使这个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成了牺牲者的人成为了全知全能的叙述者,难道人死后就知晓一切了?这想法恐怕不发恰当吧。 最后对于全片想要传达的意图,我不认同。问答中有人提问为什么选择这一次刺杀进行创作时,韩导回答说因为这次事件的戏剧性极高。存在太多的为什么。为什么正好一起穿了白西装?为什么火车的门锁突然打不开?为什么重光葵会提前下车?为什么?为什么?事实有太多细节,我们追溯再多的文献,采访再多的相关人物也无法还原了。所以,这就是命运? 不好意思,我不认同。我们记录历史,学习历史,关注历史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打破命运这样一种说法。我们去调查历史,研究历史,才会发现历史客观是多么的重要。其实从影片中也能看出来,有无数的细节促成了这个事件最后的走向。那么这个事件的历史结果,也是唐腴庐的个人最终的结果,是多方博弈的一个结果,而并不是所谓的命运。历史文献也好,亲历者采访也好,考古也好,所有的历史考据方式只能尽可能接近历史,而无法百分百还原历史。因为仅仅通过文字、物件我们是记录不了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的。 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所知道的事实来感叹:啊,原来这就是是命运!但是以前人感叹命运,正是因为清楚有背后的许多原因是我们所不知道的。然而在今天这样的历史的认识下,再一次用“命运”二字来感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走向,是一个非常不适宜的。即使我们再同情唐腴庐的遭遇,也不能否认历史就是这样冰冷而又无情。 所以大家都会感到疑惑的是,这到底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电影?在问答的时候应老先生说纪录片也不能完全的说明真实说明客观,而韩导演的这种方式,是她选择的一种带有人性化的纪录片的方式。韩导演选择的这次刺杀,是因为这次刺杀带有的浓重的戏剧化。虽然生活中确实存在着非常多的戏剧化的巧合场面,但是我从来都不认为这是命运,背后一定有促成这个事件的客观因素,只是我们不清楚而已。因为历史从来不会记下那些影响到事件的蝴蝶的名字,我们哪怕搜集到的资料再多,也无法确定疑问背后真正的原因。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戏剧化的事件来讲述,想要讲述出这个事件的不可思议的地方,我认为用纪录片的方式来叙述是不合适的。然而想通过电影的方式来表现,又想借纪录片的方式减少艺术创作的色彩,我认为也是一种奢望。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艺术化的事件。

 2 ) 真实,你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

文/应启明【作者简介:应启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艺术总监,中国首个纪录片专业频道创始人。本文根据其在“上师大电影观摩会”和“广州纪录片节展映会”发言整理】

它是一部纪录片,它又是一部故事片,这是电影《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首先给人的强烈印象。

乍一看,这是一个上百度就能查明来龙去脉的旧案:1931年7月23日,以孙中山的长子孙科为首的“反蒋派”,委托“斧头帮”帮主、人称“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在上海火车站北站刺杀蒋介石的大舅子、民国财政部长宋子文。案发后,大人物毫发无伤,无名小卒做了枪下冤魂。

但继续往下看,就会惊讶地发现,世人皆知的“刺宋案”底下,居然还隐藏着另一个诡谲莫测的凶案——刺公使案:日本特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行刺日本驻华公使,并嫁祸“斧头帮”,以挑起事端,借机发动侵华战争。发生于上海地界的一起局部事件,竟差点引爆两国战争,这就是“案中案”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那么,如此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是真的吗?

接近真实,却无法抵达真实

真实,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史真实、逻辑真实、事实真实、艺术真实,哪个才是真正的真实?

拍摄历史纪录片,无非有以下三种“必杀技”。第一技,档案资料,包括文字、照片、影像。影像当然是最好的,但即便是影像资料,也不能保证一定就是完全真实的。

第二技,口述历史,包括当事人采访、亲历者采访、见证者采访、专家采访。但是口述历史就一定很准确吗?不一定。对于年龄较大的亲历者而言,有些可能因为记忆遗忘,有些则可能因为选择性遗忘,比如出于某种政治原因或出于对自己有利,口述内容往往与真实存在着距离。

在国外,口述历史更多被用于研究者进行研究。口述者为什么这样讲?为什么说到某个细节时会尴尬?尴尬就是一个表情,虽然在语言上没有表达,但摄像机却能够及时捕捉到,观众也能从中体会到某种意蕴。

第三技,对当时场景的还原,也就是所谓的遗址拍摄。比如四十年前我在这幢楼里上学,现在我来拍这栋楼,这是真实的吗?显然它已经不是四十年前的楼了。因此我认为,采取任何手段试图去恢复历史,都是有缺陷的。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接近真实,而永远无法抵达真实。

为了尽可能接近真实,《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不惜采用第四技:找人扮演。不仅如此,还有第五技、第六技,不仅找活人扮演,甚至还有蜡像、亡魂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通过这些手段,影片不仅再现了已知,还挖掘了未知:案件背后的复杂性、历史的诡谲,以及灵魂与肉体、生命与死亡、常态与无常之间的微妙关系。而这,正是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它让不同学识、不同阅历的人,体会到不同的含义,是比史实真实更难得的真实,比真实呈现更具难度的呈现。

不仅“主观”,还要大大方方“主观”

体现创作者的主观性,是《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给人的另一个强烈印象。

任何类型的纪录片,哪怕没有解说词,它仍然是具有主观性的,原因就在于筛选和排列重组。选择拍这个或者拍那个,选择拍这一段或者拍那一段,取决于导演的主观意愿。一个故事,无数细节,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表达出对世界的不同认知,这同样取决于导演的主观意愿。

在《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这部影片里,导演韩晶显然对所有能搜集到的细节,进行了精心的排列和重组,就连影片结尾的彩蛋,也无一遗漏地被纳入到重组的序列中。影片大胆地以一位亲历者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叙述,甚至导演本人也作为与往事对话的“角色符号”,进入到现实与历史的不同维度,展开饱含“主观意识”的历史叙事,从容,坦荡,又不乏理性与克制。

这样筛选和重组的好处是,使影片具备了环环相扣的悬念和步步惊心的情节,吸引人往下看。同时,影片对事件细枝末节的雕刻,成熟而富有感染力的运镜,既透露出纪录片追求史实真相的执拗,又展现了故事片对声画美学的超凡掌控能力。

细想之下还会发现,影片不仅再现了事件真相,更指出了事件导致历史进程发生改变的种种可能性。虽然大的历史走向无可更改,但如果1931年日本特务机关的阴谋得逞,那么战争则可能提前爆发。而主张对华协调路线、反对武力征服中国的重光葵,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当时的日本“鸽派”,一旦他在北站被刺身亡,则当时日本“鹰派”就会更加疯狂,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很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这,恐怕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动添加的“主观”吧?

 3 ) 在历史钩沉中,聆听往事回响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兴起,非虚构写作在中国风起云涌,创作队伍越来越平民化,题材越来越宽泛化。各种历史钩沉、凡人传奇、行业内幕故事纷纷登场,接受者在好奇、震惊之余,获得了阅历和知识的拓展、精神的愉悦。同时,非虚构写作已经突破了文字书写的单一样式,开始产生影像呈现、口述历史等新的形式。

  用影像的方式进行非虚构写作,笔者姑且称之为非虚构电影。它看起来与纪录片相差无几,两者都追求真实。但纪录片更强调冷静、客观、中立的呈现,其倾向性隐藏在摄影机的注视与亲历者的讲述之中;非虚构电影则在记录性的特点之外,更重视详尽研究和场景的还原、重置,甚至毫不掩饰创作者的评价与想象。

  日前上映的《1931刺杀宋子文之谜》(以下简称《刺宋》),就是一部非虚构电影。它聚焦于1931年的一桩真实刺杀事件(其实是两桩),假借一位死者的口吻,带领观众回到历史情境,去复现波谲云诡的风云变幻,梳理玄机重重的刺杀动机和过程,以及各种机缘巧合、阴差阳错中的历史真相。

  从题材上看,《刺宋》符合一部悬疑片的要求。围绕“刺宋”这个核心事件,可以营造一种惊险刺激的氛围,可以围绕刺杀的准备、刺杀过程中的意外以及斗智斗勇,建立起丰富的情节起伏,其观影效果或许接近于《行动目标希特勒》(2008)。但是,打造成一部基于历史事件改编的故事片,《刺宋》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法建立一种“历史正义性”,同时也无法塑造一个能引起观众认同和共鸣的主人公。

  在这种背景下,《刺宋》以非虚构电影的面目出现,有一定的合理性。刺杀宋子文虽然在民国历史上并非惊天动地,但与刺杀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奇妙地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如果两人的刺杀都成功的话,必将对中国当时的政局和中日关系产生直接和迅速的影响。以非虚构电影表现这个题材,创作者可以条分缕析地进入历史的幽深处,可以进行各种大胆的假设,又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场景的再现将观众带入历史现场,还可以通过旁白和采访进行历史点评,并凸显历史对于当下的影响与意义。

  影片的非虚构特点,使它具有纪录片的样貌和对历史细节进行考据的严谨,还可以通过电影化的方式为历史增添诸多隐喻的意味。例如,影片中许多转场都用了空镜头,包括雨中的树叶、历史建筑的外景、黑夜中的蒸汽火车等。这既可以舒缓节奏,又可以产生一定的意义延伸,营造特定的氛围,呼应人物的处境与情绪。此外,影片还通过一些特殊的构图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情绪。例如,重光葵在房间时,摄影机几次从吊扇处俯拍人物。缓慢转动的吊扇叶片搅动着不祥的阴影,对人物形成一种无形的挤压,进而将历史重压下的个体命运进行了影像化的表达。

  如果是纪录片的话,由于当事人全部都不健在,“刺杀宋子文”只能通过历史资料整理和后人讲述,或者旁人评述来还原历史,但《刺宋》则可以选择遇刺身亡的唐腴胪作为叙述视角。也就是说,影片从一位“死魂灵”的角度,来揭开刺杀宋子文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相当于上帝视角,可以揭开历史隐秘的真相,又可以增加一份亲历性,并使许多评述和感情流露更加自然。

  让唐腴胪来讲述整个事件,是《刺宋》最具创意,也最为高明的艺术处理策略。在历史的洪流中,这起没有成功的刺杀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于唐腴胪来说却是一次无妄之灾。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吊诡:历史不会记住那些没有成功的“重大事件”,也不会记录那些卑微的小人物,但小人物对于历史来说并非可有可无。甚至,在小人物身上可能承载了重大的历史后果,小人物的亲人也承担着在历史长河中不足为训,但对于个体来说力逾千钧的伤痛。

  《刺宋》不仅体现了钩沉历史、还原现场的影像努力,还表达了一种具有人情味的历史立场。它从一位已死的小人物入手,以冷静的口吻去复现历史,同时又对历史中的诸多偶然性发出了哭笑不得的感慨,并以悲戚的心情去感受妻子内心的苦楚。正是在这里,历史不再以铁板一块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是让观众看到了其背后的诸多算计、阴谋、意气用事,以及因多种偶然而对历史进行的改写。更重要的是,唐腴胪的叙述,使历史具有了情感的温度,具有了个人意义上的历史感叹,以及对于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的缠绕关系的表达。

  除此之外,影片还通过80多年以后历史现场的旧地重游,以及历史学者的评论,试图将这段历史与当下进行呼应。只是,这种呼应其实相当牵强,今天的观众很难从中得到什么历史教训,或者对于这段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洞察力。唐腴胪只是一个冤死鬼,他说:“在那样一个惊涛骇浪的大时代里,我们只是沙尘,谁生谁死,不是谁能够左右的。”这种过于感性,且来历不明的感慨,除了让观众发出“人生无常”的叹息之外,能使这段历史具有当代意义?

  《刺宋》让亡故的唐腴胪来讲述整个事件,还带来了另一重叙事风险:唐腴胪并非事件真相的知晓者,他以亡灵的身份进行全知叙述,这是否会影响影片“非虚构”的定位?而且,影片力图兼顾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电影化的艺术感染力,是否会因过多的搬演性,而影响历史还原的粗砺质感?创新可贵,但由此带来的某些把握失当之处,也应当正视。影片在挖掘历史真相方面虽实证有余,但视野有限,有时会拘泥于人物信息的琐碎介绍。而且,影片一厢情愿地以为“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也过于武断和牵强。

  当然,在今天这个喧嚣而躁动的年代,《刺宋》仍然值得鼓励。它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进入历史现场,努力为历史加上情感的温度,并设想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尝试使历史成为当下的某种注脚或隐喻。这种创作的初衷与诚意,令人赞赏。(龚金平)

 4 ) 不好看

导演花了很多力气但是力气用错了地方,纪录片的独特魅力是什么?全程豪华情景再现配旁白的操作,把戏剧片和纪录片两种魅力特性都抹杀了。还有自己出镜徜徉在各种老建筑凹造型是什么习惯?在深厚的历史面前,谁要听你的Yy,片尾花絮宋子文后人那段采访明明很精彩,我预测实际采访大约一个小时。她竟然删到半分钟用在彩蛋我勒个去!

 5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刺客起而识家国乱

如何讲好复杂的现象,并在叙述中体现对现象背后本质的透视(尽管这种透视可能是主观化的),是所有讲故事的人、每一次讲故事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连《红楼梦》作者都会感叹,上下三百号人的贾府,人事竟如乱麻一般,不知该从哪一件事哪一个人讲起(第六回)。这样就有了“刘姥姥一进贾府”,作者以这件芝麻粒大的事为引子,通过乡间老妪之眼,交代了贾府的衣食住行、人事、礼仪;而以贾府为核心发生的纷纭现象,又是当时整个帝制等级时代的缩影。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早已成为一种经典叙事方法。而在本片中,导演试图以刺宋案为切入点向历史刨根问底,由此挖出了深藏在罪恶泥土下盘根错节的多股势力,使1931年中国面临的重重危机得以条理分明地呈现在当代观众的视野中: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替罪羊,险些成为国民党内斗的牺牲品;重光葵作为对华“经济侵略”派的代表人物,险些成为日本国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斧头帮作为作为国民党“反蒋”势力的刺杀工具、同时也是日本军部选定的替罪羊,险些成为其野心的牺牲品;而宋子文的秘书,尽管不在任何一个残酷斗争的核心旋涡之内,却意外成为了唯一被实锤的替罪羊,他是最无辜的牺牲品。

两组刺杀、四重替罪相互对照,形成了一组以权力与野心为主题的残酷组曲。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人性做出了深刻剖析,

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属于野兽的。但是,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

此话同样适用于做本片中一系列阴谋事件的注脚。

 6 ) 比教科书好看

以一个“能够知道过去未来的灵魂”来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揭露真相,角度是新了,但因为不合理而反而显得失真,让人出戏。假如用秘书的遗孀来讲述显然更适合。然后这个片子还跳出来用一个后人女孩来讲述,来了段“讲述中的讲述”,实在是多此一举。

以“真人演绎”还原历史真相,比之只有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记录整理好看很多。《玄奘大师》等都是这样做的。

当年历史书没有提及重光葵因为亲华而被日本鹰派找汉奸常玉清执行刺杀。两股杀手针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不同目标,这个设定很有意思,最近的国产片《最长一枪》很明显就参考借用了这个案例。

庐山暗杀老蒋,因为胡乱丢弃的火腿失败,如果成功了,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

 短评

在剧情片都开始流水账的时代,一部纪录片还在讲故事。

7分钟前
  • 阿佛
  • 力荐

即便如沙尘般的微小生命,才是汇聚成大时代的真正原因。

9分钟前
  • 本来老六
  • 推荐

读白方式讲述4章故事,说明白了当时王子文刺杀的来龙去脉。有趣的是快结束,自己被刺死了还讲述后来的故事,有点跑偏了,是记录片还是惊悚片啊。。结束片花几位教授说的好,了解历史,把握未来。

12分钟前
  • zorro628
  • 还行

故事整体画风是幽灵告诉你脸盲不要去玩什么刺杀……老北站那条线可能在凑时间。bgm和镜头剪切完全负分滚出。

16分钟前
  • アキラ
  • 较差

有意思的,纪录片式的故事

21分钟前
  • 何许人本尊
  • 力荐

电影风格的纪录片,会比较好看点,但是也造成了不伦不类的感觉。历史细节上做的还不错,史料真实。

22分钟前
  • 还行

有幸在学校看了这部纪录片,叙事视角独特,留有悬念,将清洁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其中,不乏民国意象的交叠。

26分钟前
  • 孤鸿寡鹄
  • 力荐

念在唐腴胪当了双重替死鬼的份上,就原谅了你80分钟的唠叨。要把纪录片艺术化就去看看《大师》系列怎么拍的,要把故事讲好就认真拍电影。相对主义的历史故事还不如去复旦听一节邓杰的历史课。不过铁路博物馆看起来很不错,值得一去。

28分钟前
  • decca
  • 较差

emmmmm......哇 这纪录片真难看啊

33分钟前
  • 泡菜
  • 较差

太好看了,演员都长的很像

37分钟前
  • 东门吹雨
  • 力荐

算不上是好电影,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纪录片

38分钟前
  • 小张同志
  • 还行

走近科学特别加长版……剧本写的太做作 夹杂了太多的多余的元素 说教性太强 而且音乐设计比较简单 细节也不是很考究甚至有词语错用 就电影来说用功不够 就算作为科教片来说也太拖沓了…不过对于历史的探究可以鼓励 需要更多这种类型的影视

43分钟前
  • 名字長了有好處
  • 较差

认真讲故事的纪录片,胜过很多故事片电影

45分钟前
  • 必须的毕
  • 力荐

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混搭,观影效果实在很一般

47分钟前
  • 阿的雷
  • 还行

2.5星,电影结束后的真人访谈还不错,其他几乎没法看。。。PS:“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假如”

49分钟前
  • 秦诺诺
  • 还行

T.V.宋真是惨啊。

50分钟前
  • Die Katze
  • 较差

最近连续看了两个气质相同的作品,美剧切尔诺贝利和此片。我还是很能接受这种能客观讲述历史,呈现方式的体验感又很好的影片

51分钟前
  • 食肉小野马
  • 推荐

事件是好素材,拍得风格太混搭了

55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较差

一直叨逼叨烦死了。这是啥?讲解ppt吗?说纪录片不是纪录片,一堆自以为幽默的不合时宜的打趣屁话,充斥了大量极为主观且不合历史yy出来的独白。说是故事片呢,通篇都是旁白在bb。旁白超过三分之一我就会默认导演应该改行了。哗众取宠啥玩意儿啊。

58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很差

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另外,毕志飞不是一个人,导演硬是给自己加了太多镜头。国产谍战片质感,非要包装成纪录片,失望。真的不是放几张旧照片就叫做纪录片。

1小时前
  • 等待如果
  • 很差